寂靜法師:揭秘人類三大永恆存在,立刻讓你人生無礙


 2015/9/6    熱度:3755    下載DOC文檔    

    本文為2015年7月5日晚,寂靜法師第二屆【未來領袖】大學生創新創業智慧精彩授課內容節選。

  困惑、需求、向往是人類社會永恆的三大存在,所以解決眾生困惑,滿足眾生需求,引導眾生向往,就把人類所有生活、思想范疇的活動全部包括了。

  比如我們在座的各位大學生,你們向往美好的生活,向往以後能做一番大事業,內心有很多需求、很多困惑,你們需要不斷的成長和學習。如果來到我們的活動中,你沒有這些困惑、需求、向往會怎麼樣?第一,你可能課沒上完就走了;第二,你勉強忍受著上完就再也不想來了。假設我們不能為大家解決困惑、滿足需求、引導向往,我們的作用就失去了,我們存在的條件就失去了,我們存在的價值也就沒有了。所以我們存在的價值在哪裡?就是在為別人解決困惑,滿足需求,引導向往裡。

  當我們在這三方面有強大的能力去幫助別人的時候,請問我們有沒有成功可談?沒有。為什麼?因為當人根本沒有失敗過的時候還談什麼成功呢?我曾對一個老總說,如果一個人想成功,那他一定會體驗失敗。因為失敗是相對的,就像陰陽,有陰必有陽,你們想成功就要准備好失敗,而且即使一個已經成功的人也必將會再失敗。為什麼?世界就是這樣,只有心中沒有成敗觀念的人才不會失敗。當我們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解決眾生困惑,滿足眾生需求,引導眾生向往時,生命自然就沒有失敗了,所以也就沒有成功了。

  沒有成功沒有失敗的生命是什麼狀態?存在。只是存在在人間,聖賢佛菩薩只是簡單地存在在人間,沒有對立,解脫就是從對立中脫離出來,每個人最後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一種存在。動物、植物、人、神都是一種存在方式,但是人有很多困惑、對立,在煩惱痛苦中活著,所以我們體會到一個人成功的時候很苦,沒有成功的時候還是苦。

  曾經一個擁有幾十億資產的老板問我為什麼他這麼苦。我問他,你的資產不停在增加,你的幸福增加沒有?他說,好像沒有,甚至在減少。所以人到底為什麼而活?當我們不知道到底為什麼而活的時候,創業不知道為什麼而創業的時候,生命就是痛苦的。生命的喜悅在於不斷的成長,生命的價值在於不斷的覺醒,而我們簡單的覺醒就是認識到人類三大永恆存在。

  我們過去不懂這個道理的時候,總是在想我怎麼好,我怎麼得,我怎麼擁有,我怎麼有名……這些想法並沒錯,但這是果,用佛法思維,我們要回到因上,因就是人類三大永恆存在。比如可口可樂、蘋果公司都是在解決三大存在之一。可口可樂在滿足需求,同時帶一些引導向往,康師傅更多只是在滿足需求,農夫山泉帶些引導向往——“農夫山泉,有點甜”、“我們是大自然的搬運工”,這給的是向往。所有的人類活動都離不開這三條,我曾把這三條繼續分,比如:生病是困惑,健康長壽是向往,現代人的感情、婚姻問題是困惑,女性想永遠年輕漂亮是需求。這樣思維,原來我們的成功點就在於眾生的困惑點、需求點、向往點,所以商業就是要去關注眾生的困惑點、需求點和向往點。

  一般來說,商業並沒有關注到這三個方面,更多的商業僅僅是在一個方面,就是滿足需求。那是什麼同時關注了這三方面呢?宗教。為什麼宗教千年萬年存在?就是因為它從根本開始,困惑是起點,向往是終點。

  我們的課堂這麼有吸引力也是因為我們有向往,我就是看到了人的困惑,思考怎麼解決,通過學習佛法洞察了原因在哪裡,第一個成功的案例就是幫助艾敬順利進入北大直接攻讀博士。這個案例艾敬分享出來,寫成一篇文章,取名《一個女孩隱形的翅膀》,就是因為這篇文章,很多人關注到我,說我懂教育,之後我又通過我的行腳和講課來帶動,後來我們就創造了中國最火爆的【自然的恩典青少年成長營】。所以,我們有強大的吸引力是因為我們可以解決困惑。

  困惑、需求、向往這三個詞,我們統稱為利益。所有人都是為利益而來,包括我。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是利益驅動了這一切,利益連接了這一切。一切關系都是利益關系,生命就是由關系構成的,我們跟衣服、事物、空氣、父母都有關系,沒有關系我們就不存在了,所以要想生命好第一就是要關系好,關系的本質就是利益。比如我們喜歡把花放在講桌上,是因為美,這就是利益。

  但我說的利益是廣義的利益,不只是世俗的利益,比如金錢、名利、地位,還包括超越世俗的利益、精神的利益。我們擁有信仰是因為信仰可以給我們帶來利益,所以推行文化、宗教、商業都是完全一樣的。我去聽商業課,別人問我,為什麼一個和尚要來聽商業課呢?我說,我發現做和尚和當老板是一碼事,佛法和世間法是完全一樣的,做菩薩和做生意是完全一樣的。因為做生意是解決眾生的困惑、滿足眾生的需求、引導眾生的向往才能把生意做得更好,菩薩也是一樣,也是在做解決眾生困惑、需求、向往的事,所以企業家都是菩薩。

  利益分四種,低級和高級、物質和精神。比如柯達膠卷,存在132年,可為什麼消失了呢?因為人們不需要了,所以現在柯達改做印刷了。如果眾生不需要我們,我們就必然消失。所以,要想自己存在就必須對他人有利,要想存在得更好就必須對他人有大利。菩薩就是無私的人,菩薩為度化眾生而存在,而眾生是我們生命存在的基礎,是一切福慧、喜樂的源泉,菩薩無私的為眾生付出,所以得到利益最大;眾生卻是為自己活,所以得利最小。所以做菩薩和經商完全是一回事,只是商家不明白其實商業的本質是利他。能否明白,只在覺與迷之間。

  當我們把利己的念頭轉為利他的時候,我們的思維就非常有殺傷力。我總結了應聘雷人三句話,第一句話:如果工資一萬,我說五千就夠了,把人力資源總監直接雷倒;第二句:我來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學習和成長;第三句話:我相信我們公司的領導不會虧待我。因為人與人的思維模式不一樣,別人就會通過我們的思維模式來判斷我們的命運,就好像基因專家會通過種子來判斷它未來的果實一樣,這個種子就是我們命運的基因。我們當下的思維、行為模式也是我們放在潛意識裡的基因,就是佛法講的業,也就是今天說的信息,信息會變成業叫信息產業。

  我判斷一個人的命運,就是看他有沒有利他的精神。如果一個人念念想利己,那麼他就在損傷利益自己的基礎。所以,當我們能利他的時候,我們就能活在這裡。佛法早就看清這些關系,所以全部都是利他。我每天想的都是如何幫助別人,如何給他人帶來好處,如何解決他人的困惑,我一下就能找到很多方法。所以我後來感悟到:為自己著想只會生出心機,為眾生著想才能生出智慧。

  我們做企業家的培訓,每天收100元,5天才收500元。很多人認為我這麼做就是希望企業家捐贈,因為如果不靠捐贈怎麼盈利呢?但他們捐錢,我卻不要。如果我幫助他人是為了讓他捐錢,我就不是在度眾生,而是在度錢。我真的在幫助你就不要你的錢,不要錢有什麼好處?享受真正的平等,把他的錢作廢了,他才能回到他的根本——生命。我看到的就是生命,因為生命才是最大的財富。這個世界不是對立的,是統一的,世間法和佛法完全一樣。人類三大永恆存在,也是佛菩薩、聖賢關注的,他們建立的宗教就是這麼開始的,一個企業不能長久存在就是因為他不完整。

  人生有個根本問題就是生死問題,如果把生死問題解決了,其他都是小的向往。宗教為什麼有這麼強大的力量?就是因為這三個方面可以同時解決,如果商業也這樣,就有強大的殺傷力。怎麼幫助他人解決生命中的困惑?如果我是某產品的銷售人員,我會同時告訴他孩子的問題怎麼解決,健康的問題怎麼辦,生意怎麼做,房子風水怎麼布置等等,那他肯定願意買我的產品。因為我看到利他的能力就是自利的能力,越能利他就越能利己——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是因果的關系,給出去的必然會回來。

  但是回報的方式不一定符合我們眼睛和大腦的思維,比如:我在某公司工作,工資很低,我總是奉獻,但老板也沒有提拔我,也沒有獎金,你們覺得虧了嗎?不虧。現在我們都提倡互聯網思維,聯網了在任何一個取款機都可以取錢。宇宙早就聯網了,我在這裡奉獻的,我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拿出來。自然的規律就是因果會在不同的時空誕生,這叫“因果異時”,它有三層意思:第一,因和果在不同時間,就像春天播種秋天收獲,果樹還要三年才能收果子,銀杏樹要十年以後才能收,但豆芽的因果就很快,一兩天就夠了。第二,空間不一樣,種子種在地裡,果子卻在樹上結。第三,種類不同,種下的是種子,摘的是果子,還有葉子,完全不是同一類。

  宇宙中存在這樣的規律,我們就不再怕吃虧,因為我們知道了所有的奉獻都是在儲存進銀行,我們索取到的一切都是生命的貸款,都是要還的。我活得比較簡單是因為我明白了所以就不在乎了,因為我的思維模式不一樣就給別人一個完全不同的啟發。所以我們要成長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這個世界,不斷去做,去利他,在利他的基礎上,我們就打實了利己的基礎。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