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普賢行願品講記(十六)


 2015/9/14    熱度:1085    下載DOC文檔    

  為修持成佛要發殊勝菩提心!

  為度化一切父母眾生要發誓修持成佛!

  為早日圓成佛道要精進認真聞思修行!

  今天接著講《普賢行願品》,繼續講(八)願差別。願差別分十六:1、修煉意樂清淨 2、不忘菩提心之道 3、自在無礙行 4、利益有情 5、披精進甲6、會遇同分菩薩 7、令善知識歡喜 8、常見如來,常興供養 9、攝持正法 10、得無盡藏 11、趣入 12、力 13、修習對治 14、菩薩諸業 15、隨學諸佛菩薩的回向 16、淨土願。

  11、趣入

  分八:(1)趣入觀見一微塵中即是十方極微塵數清淨器情安住的剎界 (2)趣入十方一切剎中,亦如是見 (3)趣入佛語 (4)趣入轉法輪 (5)趣入一念入諸劫 (6)趣入觀見如來 (7)佛剎修行而趣入 (8)趣入往詣如來面前

  (1)趣入觀見一微塵中即是十方極微塵數清淨器情安住的剎界

  一塵中有塵數剎,一一剎有難思佛,

  一一佛處眾會中,我見恆演菩提行。

  “一塵中有塵數剎”:在一個微塵當中有整個微塵數的剎土。剎土即佛所化的地方,比如說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所化剎土。不是在一個極微塵中可以顯現一個剎土和一個世界,而是可以顯現整個極微塵數的剎土,這種境相已經超越了我們的見聞覺知,是不可思、不可喻的。整個微塵數的剎土可以顯現在一個極微塵上面。

  “一一剎有難思佛”:在一個剎土中有無量無邊的佛。也可以說,在一個剎土中可以顯現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一佛處眾會中”:每一位佛都由十方三世一切菩薩圍繞著。“眾會中”就是菩薩,不是幾百個、幾千個、幾億個,而是十方三世一切菩薩。

  “我見恆演菩提行”:“菩提行”也就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這裡講每個佛菩薩在一切處、一切時中,不停地給我們示現菩提行,表演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就是自他平等、自他交換、自輕他重。

  佛身邊有很多大菩薩。大菩薩就是已經圓滿的了,實際上就是佛。比如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他們所具有的功德和阿彌陀佛沒有差別。其實在表面上看,阿彌陀佛在中間坐著,兩位菩薩像“手下”一樣在身邊站著。其實兩位菩薩的斷證功德已經圓滿了,他們的功德和阿彌陀佛一模一樣。那麼為什麼兩位菩薩站在旁邊呢?這兩位菩薩太偉大了,這是他們的願力。他們曾經發願,盡未來一切劫中,以菩薩的身份度化眾生,輔助阿彌陀佛,幫助阿彌陀佛弘揚教法。其實這也給我們的一種示現,我們在因地的時候,也應該有這樣一個偉大的願望。

  成佛以後,不是要當“老大”;成佛以後,不是要在那邊享受。學佛、做利益眾生的事,都應該是“恆無盡”。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都是“恆無盡”的。兩位菩薩雖已成佛了,但是他們不示現成佛,而是以菩薩的身份幫阿彌陀佛弘揚教法,救度眾生。我們也應該這樣發願,成佛了以後,幫上師弘揚佛法,不與佛、上師平起平坐。現在很多人的發心都錯了:“現在你是我的上師,你在教我;等我將來成佛了,就和你一樣了,你還能管得了我?”其實這也沒有錯,成佛以後確實就一樣了,但是這種心態是錯誤的。現在我們發願,修習普賢行願,主要是磨練這顆心,調整自己的心態。這時不能有那種想法和心態。

  即使有一天自己成佛了,對上師也應該跟以前一樣。我們不用說菩薩,就連阿羅漢都能做到這些。《百業經》裡有一個公案:捨利子尊者去施主家化緣,故意沒有帶侍者。施主心裡想:這麼大的一個阿羅漢,怎麼不帶侍者呢?於是就問尊者為什麼不帶侍者。捨利子說自己沒有侍者。施主說,他的妻子已經懷孕了,若生的是個兒子,就送給尊者做侍者。捨利子也是為了度化他,就同意了。後來施主的妻子果真生了個兒子。捨利子知道了以後又去了他家,並相約等孩子長大了再來接他。過了幾年,孩子長大了,尊者也知道因緣到了,又去了施主家。施主就把孩子交給了捨利子,讓他給捨利子當侍者。那個孩子也很有善根,也願意給捨利子做侍者。捨利子盡心地培養他,他的根基很好,沒有多久就成就了阿羅漢,跟捨利子沒有什麼區別了。這時捨利子說,你已經得證阿羅漢了,不用再給我當侍者了。但是他非要繼續做捨利子的侍者,侍奉捨利子,一生中都不改變。連阿羅漢都有這麼大的發心,作為一個大乘菩薩,更應該有這樣的發心和心量。別總是等成佛,別總想當“老大”。即使成佛了,也一樣要學,一樣要度化眾生。身為菩薩,就應該這樣,可能會很忙,忙著學修,忙於度化眾生。

  佛和大菩薩們的斷證功德已經圓滿了,沒有什麼可學修的了。但是,他們都在給我們演示菩提行,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晝夜不停地修自他平等、自他交換、自輕他重,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

  “恆演”就是晝夜不停、恆時給我們演示,也可以說是給我們示現。一切萬法都在給我們表法,讓我們開悟,讓我們解脫,都在給我們解脫的機會。但是我們得過且過,一切錯過。其實萬事萬物都是佛菩薩,哪一處沒有佛?哪一個空間裡沒有佛?有無數無量的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可以在一個微塵許的小空間裡。萬事萬物都在給我們表法,實際也就是這些佛菩薩在給我們演示菩提行。

  “我見”的“見”是證入之意。若要證得、趣入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用我們的肉眼,以我們的分別念很難見到,也很難感覺到。我們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以我們的分別念所知道的,統統都是幻相,不是事實真相!真的可憐!

  世間人只相信自己的肉眼,包括所謂的科學家、哲學家,都只用肉眼,以自己的分別念去研究、判斷,所以都是錯誤的。說什麼“用這些儀器看也看不到,哪有西方極樂世界?哪有地獄?”即使你使用再先進的儀器,通過科學的手段去推測、觀察,用的還是肉眼和自己的分別心,都沒有超越。所以都是幻相,不是事實真相與真理。

  科學所研究出來的,哲學家所觀察出來的,包括通過天眼等神通所看到的這些,都不是真相。

  比如密勒日巴和扎博瓦格西之間的一次辯論。密勒日巴是已經成就的瑜伽士。扎博瓦是格魯派的一位格西,他們住得也很近。密勒日巴在言行上可能有些看似不如法的地方,扎博瓦格西看不慣,因為格魯派特別注重言行。密勒日巴名氣越來越大,身邊的弟子也越來越多,他可能也有一點嫉妒。格魯派的辯論特別厲害。有一次他要跟密勒日巴辯論,密勒日巴同意了。在辯論時,扎博瓦格西說:“虛空是無礙的!”密勒日巴說,“虛空是有礙的!”扎博瓦格西說:“哪有說虛空是有礙的?”密勒日巴說,“如果不相信,你現在就動一下!”扎博瓦格西果然動不了了。然後,扎博瓦格西又說:“柱子是有礙的!”密勒日巴說:“柱子是無礙的!”格西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個觀點。格魯派的修行人特別精通因明,因明裡講“虛空是無礙的,柱子是有礙的”,所有的辯論師都會承認這個觀點,但是密勒日巴的觀點卻截然相反。扎博瓦格西說,“怎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柱子怎麼是無礙的呢?”只見密勒日巴穿越著柱子走來走去,“你看看,我不是說柱子是無礙的嗎?”

  密勒日巴用的是神通,能像鳥一樣在空中飛,能像魚一樣在水裡游,能穿牆、穿柱子,小的可以變大,大的可以變小。但是這些都沒有超越我們的言思。科學家通過研究得到的結果,哲學家通過分析所得到的真谛,都沒有超越。這都不是真正的不可思議解脫境界,都不是真正的法。

  真正的佛法是不可思、不可議、不可言、不可喻的,已經超越了我們的言思和分別。一般的神通和神變都是從分別念中產生的,所以都屬於世間,屬於輪回,屬於三界,沒有超越。真正的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真正的佛法是超越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是出世間的。

  在《西游記》裡,唐僧持戒很嚴格、清淨,但是他沒有超越。孫悟空神通廣大,但是也沒有超越。他一會兒到天界,一會兒到龍宮,有時候變大,有時候變小,看起來太不可思議了。這也是在給我們表演:他的神通再大也沒有超越世間。這都不是真正的不可思議,這都屬於我們言思的范疇。最後他沒有逃脫如來的手掌,這個時候講的才是真正的佛法。他的神通那麼廣大,如來的手掌這麼小,他為什麼沒有逃脫如來的手掌?因為如來的手掌和虛空等同。他的神通再廣大,也逃不脫虛空。如來的手掌這麼小,虛空那麼大,但是也是一體的。這裡講的是這樣一個諸法的實相真理。孫悟空演的不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唐僧演的也不是,這都是相上的東西;如來的手掌才是,這個時候講的才真正是諸法的本體。

  密勒日巴也示現過很多神通,但都不是真正的諸法的本體。他鑽牛角的時候,示現的才是諸法的本體。如果密勒日巴變小鑽進去了,能理解;如果牛角變大了,密勒日巴鑽進去也能理解。但是密勒日巴沒有變小,牛角沒有變大,他卻鑽進去了。他示現的是什麼?是諸法的本體——空性。只要允許空性,什麼都可以允許;若是不允許空性,什麼都不允許。這很重要!

  如果證入了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修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就不難了,包括修大圓滿都不難了。

  如果你真正明白了這樣一個事實真相,真正證入了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修金剛薩垛除障法也沒有什麼可難的。佛在我的頭頂上降甘露,沐浴我的身心,消除了我的病障、魔障、煩惱障、所知障,這很正常。按我們的分別念,這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在空性的境界中,不可能實現的也可以實現。金剛薩垛是無處不在的,他的加持、甘露也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也可以祛除病魔、業障等障礙。最後自己變成了金剛薩垛佛,發光做二利,這個境界更加不可思議。咒輪向上發光,每個光端上面都有不可思議的供養天女,每個供養天女手裡都拿著不可思議的供品供養諸佛。諸佛發光,融入自己,自己獲得了佛所有的功德與成就,圓滿了。然後咒輪向下發光,普照眾生,消除了眾生的業障,眾生都變成了五顏六色的金剛薩垛佛。

  以前很多人都提過這個問題:“佛能在頭頂上嗎?能降甘露嗎?即使降下了甘露,我的這些病障、魔障、煩惱障、業障就都能消掉嗎?”能不能,主要是看你有沒有證悟空性的智慧,是否了知緣起不可思議。諸法本體的空性是不可思議的,緣起的作用也是不可思議的。如果你真明白、深信了這個道理,真能證入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相,那就不難了。佛確實可以顯現在頭頂上,可以降下甘露,可以消除你的業障,沒有問題的。只有自己真正明白了、深信了,才能接受它的作用。若是不明白、不深信,就沒辦法了。

  自性就是諸法的本性,但是六道眾生都迷失了自性。若是你以智慧回歸當初,都在當下圓滿。哪裡都有佛,哪裡都有佛的加持。主要是自己要好好地接納佛的攝受,知道處處有佛,知道時時都能獲得佛不可思議的加持,這樣當下就解脫了。

  (2)“趣入十方一切剎中,亦如是見。”

  普盡十方諸剎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與國土海,我遍修行經劫海。

  “普盡十方諸剎海”:前面講,在一個微塵當中有整個微塵數的剎土,在一一剎土裡有難思的佛,一一佛處眾會中,我見恆演菩提行。這講的是一個微塵。“普盡”是什麼意思?十方世界中一切的微塵,都如同這樣。若是真明白、深信了,也就明白了“自心是佛,自身是壇城”。你看自己的身體,其上有多少個微塵啊!在一個微塵當中,有整個極微塵數的剎土,一一剎有難思佛,一一佛處眾會中,我見恆演菩提行。若是你真正把這個道理弄明白、搞清楚了,心裡的疑惑自然就消失了。疑惑沒有了,覺性自然就圓滿了。

  “十方諸剎海”以海做比喻,說明這個剎土太多了,不可思議。所謂“浩如煙海”,海是無邊無際的,最多、最廣、最深的,所以拿海來比喻。其實海怎麼能比喻得了它呢?只是以它來比喻而已。

  “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與國土海”:這些汗毛的尖端上,都可以現出三世海,即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的一切佛及國土海。此處也是以海來比喻,可以顯現這麼多的佛及剎土,這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

  “我遍修行經劫海”:“經劫海”指經未來的一切劫,此處也是以海來比喻不可思議。“遍”是周遍的意思。在一切劫中,也可以說是在一切時中修行。那麼多佛剎土,每個剎土汗毛的尖端上面,都可以示現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一切時的佛海及國土海。在那麼微小的一個空間裡面,可以顯現無量無邊的佛及剎土。“我遍修行”是指到這些國土,跟這些佛修行,無一遺漏,都學了。這都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一中可以含多,小中可以容大,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只有自己證得、證悟了這種境界,才能進入這種不可思議的境界。

  在未來一切劫中周遍修行。一個剎那就是一個大劫,一個大劫就是一個剎那。一個剎那可以延續一個大劫,一個大劫可以融入一個剎那當中。前面講的“我見恆演菩提行”,也是在一個剎那中,見一就是見一切,見一切就是見一。自己要去領悟、證得這樣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

  大家要相信不可思議的境界,不用總靠自己的眼睛以及自己的分別念去看人、看事、看一切。我們現在得到的消息都是眼耳鼻舌身傳達給我們的,它們得到的消息都是假的,不要相信這些。眼、耳、鼻、舌、身在外面,識在裡面,就靠它們傳遞消息,統統都是錯誤的,這個系統是不可靠的。現在我們要超越,不能相信它們,不能依靠它們。別總自己去做判斷,認為這是對的、那是錯的,這是好的、那是壞的,這都是不可靠的。我們現在不能相信眼耳鼻舌身識,而要相信佛和菩薩給我們的信息。佛菩薩講的很多東西也許不符合我們的見聞覺知,和我們的眼耳鼻舌身識得到的消息不一致,這很正常。現在信佛就要這樣信,學佛就要這樣學。信佛學佛的過程中,不能自以為是,不能自作主張。

  佛給我們的很多信息和我們的見聞覺知不一致、不相符的時候,就要相信佛、菩薩的話,相信佛的境界,這沒有錯。我們的見聞覺知都是錯誤的,是不可靠的,它們根本見不到、不明白諸法的實相真理,所以不要相信它們。信佛就要這樣信,學佛就要這樣學,不能摻雜自己的觀點,不能摻雜自己的直覺,否則就是錯誤的。只有這樣學修,才是真正的學佛修行人,這很難做到啊。

  《普賢行願品》裡講的都是佛的境界,都是佛所了知的諸法的實相真理,都和我們見聞覺知的所感不一致。現在有沖突了,到底哪個是正確的?這時就要選擇佛的觀點,要相信佛的境界。若是自以為是,就說明你沒有信佛,也沒有學佛。

  很多人根本談不上在學佛修行,因為根本沒有放下自己的主見,還是以自己的觀點去要求、去判斷自己或別人,這是錯誤的。所以自己要明白問題出在哪裡?其實,主要就是一個字:迷!迷失了自性。現在我們就要破迷開悟。功德、福德等一切都是本具的,我們的如來藏裡什麼都有,但是現在迷失了自性,所以就要破迷開悟。如果破迷開悟了,一切都有了,功德也就圓滿了,福德也就圓滿了,一切也都圓滿了。

  今天講到這裡。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過患敵。

  生老病死猶波濤,願度苦海諸有情!

  以佛所獲三身之加持,法性不變真谛之加持,

  僧眾不退意樂之加持,如是回向發願悉成就!

  達雅塔,班贊哲雅阿瓦波達呢耶所哈!

  思考題:以普賢行願的境界怎樣回向善根?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