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的人生佛教


 2010/5/4    熱度:7128    下載DOC文檔    

文/唐湘清

  ——為紀念印光大師百齡聖誕而作

  一、前言

  人生佛教的口號,並不是印光大師喊出來的。可是在印光大師的遺教中,充滿了人生佛教的意義。凡是人生一切重要的問題,印光大師都有諄諄的開示。一部份的佛教徒,往往誤認淨土宗的修持,只要一心求生西方,對於現實人間的世事,可以不問不聞。但淨土宗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卻並不教人廢棄世事,相反的,大師常常勉人居塵學道,善盡做人的義務。如文鈔正編復寧波某居士書有雲:“人生世間,不可無所作為,但自盡誼盡分,決不於誼分之外,有所觊觎,士農工商,各務其業,以為養身養家之本,隨分隨力,執持佛號。”這一段遺教,可說是對於學佛而廢棄世事者的當頭棒喝。際此人生佛教的呼聲,響徹雲霄之時,欣逢印光大師百齡聖誕紀念,敬將印光大師的遺教中,有關人生佛教的重要內容,予以論述。

  二、印光大師最重視人間倫理的實踐

  印光大師雖是一位精研三藏的大通家,但並不以學問炫人,所以他的文章,淺明易曉,人人都看得懂,人人都愛讀,人人看了都受實益。因為大師的文字,切合人生的需要,尤於人間倫常大教,不憚一再反復開示,如文鈔正編與丁福保居士書雲:“學佛一事,原須克盡人道,方可趣向,良以佛教,該世出世間一切諸法,故於父言慈,於子言孝,各令盡其人道之分,然後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萬丈高樓,必先堅築地基,開通水道,則萬丈高樓,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壞,若或地基不堅,必至未成而壞。”又一函遍復雲:“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樸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能於家庭、及與社會,盡誼盡分,是名善人。”正因為印光大師提倡居塵學道,所以並不主張濫行出家,特別強調家庭的佛教,如文鈔正編復林介生書雲:“如來說法,恆順眾生,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外盡人倫,內消情慮,使復本有真心,是名為佛弟子,豈在兩根頭發上論也!仗此好心,竭力學道,孝弟修而闾裡感化,齋戒立而殺盜潛消。研究淨土之經論,則知出苦之要道,受持安士全書,則知淑世之良谟。以淨土法門谕親,以淨土法門教子,及諸親友。正以生死事大,深宜痛恤,不必另擇一所,即家庭便是道場,以父母兄弟妻子朋友親戚,盡作法眷,自行化他,口勸身率,使其同歸淨域,盡出苦輪,可謂戴發高僧,居家佛子矣。”

  三、印光大師最重視人生問題的解決

  印光法師文鈔的內容,多半是答復弟子的書信,針對著弟子的實際環境,予以不同的開示。因此大師的遺教,都是適合人生現實問題的解決。在人生的過程中,尤以生、老、病、死四大問題,最為重要。茲將大師對這人生四大問題的開示,分述如下:

  (1)生的問題  關於生的問題,印光大師最提倡優生學,什麼叫做優生學呢?優生學亦名善種學,亦稱人種改良學,就是根據遺傳律,產生精神身體都盡美盡善的子孫。大師所作禮念觀世音菩薩求子疏有雲:“欲生福德智慧光宗華國之子,必須敦倫盡分,孝親敬長,善待眷屬,愍恤僕使,此行之家庭者。至於鄉黨親朋,俱宜和睦勸導,俾老者善教兒女,幼者善事親長,常以敦倫盡分,閒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戒殺護生,吃素念佛,願生西方,永出苦輪,普為同人,懇切演說,令培出世之勝因,鹹作守道之良民,能如是者,一舉一動,悉益自他,一言一行,堪為模范,所生之子,必能超群拔萃,大有樹立。”正因印光大師主張以良好的遺傳,生產優秀的子孫,故大師又提倡胎教,在同一文中有雲:“若求子者,肯用胎教之法,其子必定賢善。從受孕後,其形容必須端莊誠靜,其語言必須忠厚和平,其行事必須孝友恭順,行住坐臥,常念觀音聖號,皆須攝耳而聽,聽則心歸於一,功德更大。果能如此謹身口意,虔念觀音,俾胎兒禀此淳善正氣,則其生也,定非凡品。”

  (2)老的問題  衰老是人生不能避免的事,所謂:“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如霜。”一個人應如何安排老年的生活,大師亦有詳細的開示,在文鈔續編示周余志蓮女居士法語有雲:“汝已七十多歲,不久就要死了,現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頓好,心裡除念佛外,別無一事掛牽。”“現在雖很強健,要做就要死了想。凡現在要穿的衣服,留著穿,凡綢緞皮襖等貴重衣服,均分與孫媳等,首飾、臂钏、耳環、及金銀翡翠等,通通救濟災民,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若心中見識小,捨不得赈災,亦須分與女兒、孫媳、孫女等,自己身旁,決不可留此種令人起貪戀的東西,所有存款,為防養老者,亦須交與子孫,即田地契志等,亦須交代的干干淨淨。”

  (3)病的問題  文鈔正編復黃涵之書有雲:“凡人有病,可以藥治者,亦不可決不必用藥,不可以藥治者,雖仙丹亦無用處,況世間藥乎!無論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迦陀藥,此藥絕不誤人,服則或身或心,必即見效。”文鈔續編卷下重印達生福幼二編序有雲:“善治病者,治之於未病之先,則受益深而無所費。故雲:致治於未亂,保邦於未危,如是則無所謂病,何用治為!”由此可知印光大師深明“治之於未病”之理,與中醫“上工治未病”,西醫“預防重於治療”的道理,都完全相合。又大師憐憫世人大多因房事過度,以致百病叢生,所以文鈔再三痛戒房事過度,如文鈔續編與馬星樵書雲:“有病之人,必須斷絕房事,方可速愈。”“治病第一要法,無論內症外症,病未十分復原,萬不可沾染房事。一染房事,小病成大,大病或致立死,或不即死,已種必死之因,欲其不死,亦甚難甚難,縱令不死,或成孱弱廢人,決難保其康健。不知自己不善攝養,反說醫生無真本事。無論男女,均當侃侃鑿鑿,說其利害,俾彼病易愈。”又大師不僅重視治療身病,且尤注意醫治心病,復馬醫師書雲:“佛為大醫王,普治眾生身心等病,世間醫士,只能醫身,縱令著手成春,究於其人神識結果,了無所益也。汝既皈依三寶,發菩提心,為人治病,則當於醫身病時,兼寓醫心病法。”此與近代西洋醫學,生理衛生及心理衛生並重,不謀而合。

  (4)死的問題  人生最大的問題,就是人生都難免一死。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當初在印度皇宮做皇太子時,因出游見到死屍,才起了出家修行的動機。所以如果諱言“死”字,不僅不明人生的真相,且忘記當初釋迦牟尼佛創造佛教的動機了。換言之,忽略死的問題,那就是不懂人生,不懂佛教,人生佛教雲胡哉!試觀印光大師,重視人生,所以也不忽略死的問題。大師所作臨終三要有雲:“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幸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實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報盡,故捨此身軀,復受別種身軀耳。不知佛法者,直是無法可設,只可任彼隨業流轉,今既得聞如來普度眾生之淨土法門,固當信願念佛,預備往生資糧,以期免生死輪迥之苦。 ”“言三要者,第一、善巧開導安慰,令生正信。第二、大家換班念佛,以助淨念。第三、切戒搬動哭泣,以防誤事。”

  四、印光大師最重視現實苦難的救濟

  人生佛教的意義,是要用佛教的慈悲救世精神,正視現實的人生,解救現世人生的苦難,我們看印光大師的一生,從事慈善救濟事業,不遺余力。據印光大師行業記所載:“民國十五年長安圍解,急赈三千元。二十四年,王幼農告陝西大旱,赤地千裡,即速匯千元,致報國寺資糧不繼,亦所不計。二十五年,赴上海護國息災法會說法,聞綏遠災,即席提倡,除捐收敬儀幾三千元外,更寫淨資一千。車返蘇城,先至寺取款匯後,始循眾請登靈巖山,其如饑如溺之悲心,類皆如是。南京魏梅荪、王幼農等,於三汊河創法雲寺為念佛道場,請師指導,為訂寺規。居士任心白,更邀馮夢華、王一亭、姚文敷、關炯之、黃涵之建佛教慈幼院於其間,仗師德望,皆得成就。師對院內孤兒,尤深加慈憫,經費多出自師之捐募及自捐,與上海慈幼院等視,使其有所教養成人。”由上所述,因大師本人力行慈善救濟事業,故大師的弟子,亦能在大師領導之下,在慈善事業方面有良好的成就。尤於孤兒的教養,特別重視,文鈔中有關救濟之文甚多,如上海佛教慈幼院添建房屋落成發隱頌有雲:“濟濟孤兒,頭角峥嵘。若不救濟,將無由生。既得教育,正器必成。或為工商,或讀或耕。為賢為善,嘉會其亨。恪守道義,雖賤亦榮。何況不少,出格俊英。不知慈幼,利益深宏。子輿之言,深具深思。唯願仁人,同懷慈悲。院屋雖成,常資不資。各為輸將,以助成之。幼人之幼,己幼必奇。賢善相繼,為世型儀。利人自利,因果如斯。勿或不信,佛語不欺。”今大師弟子李炳南老居士,在台中創立慈光育幼院,收養失去父母的孤兒,此種功德無量的義舉,當亦受了印光大師遺教感召所致。社會上的人,每批評佛教不做慈善事業,但佛教中的淨土宗,還最能正視現實人間的痛苦,做了很多救濟人生苦難的慈善事業,那麼真正的人生佛教,當在佛教淨土宗求之。

  五、印光大師最重視社會罪惡的肅清

  人生佛教的宗旨,是要把五濁惡世改造成人間淨土,化娑婆為極樂。娑婆世界與極樂世界最大的不同,是娑婆世界的眾生極易犯罪,而極樂世界的聖眾決無犯罪作惡。那麼如能消弭娑婆世界眾生的犯罪,就做到化娑婆為極樂,實現人間淨土了。所以要建設人間淨土,應針對娑婆世界的實際情況,洞察眾生犯罪的因素,對症發藥,予以救治。印光大師早就看到誘發眾生犯罪最大的原因,莫過於黃色毒素,曾作勸毀YIN書說有雲:“小說出而YIN風熾,YIN詞興而貞德衰,然誰無羞惡之心,豈肯作禽獸之事,但以聰明子弟,靈敏婦女,一睹此書,悉為所惑,初則艷其詞章,以為佳妙,繼則情隨文轉,不能自持,遂致竟以希聖希賢宜家宜國之身,甘作鑽穴逾牆偷香竊玉之事,而絕無顧惜者。皆此等邪書之所蠱惑也,其毒人也,烈於蜜餞砒霜,其陷人也,慘於雪覆坑坎,令人滅理而亂淪,破家而殺身,辱先而絕後。”接著大師苦口婆心的勸告世人說:“奉勸當權諸名公偉人,及一切有心世道仁人君子,凡見此等人,務必勸令改業,凡見此等書及板,務必盡行焚毀。有力則獨任其資,無力則勸眾共舉,又祈輾轉化導,俾人各景從,必期於世間永無此書,人民各敦彝倫而後已。”其救治眾生犯罪的悲心,溢於字裡行間。大師對於監獄囚犯的教化,尤多致力,使犯罪者能革面洗心,重作新人。據德森法師所作印光法師行業記所載:“師無緣慈,等及囚人異類,如民國十一年,定海獄犯,師為請智德法師赴監宣講,授安士全書因果報應淨土法門等要旨,囚為革心,類多感化,又任江蘇監獄感化會名譽會長,令皈依弟子鄧樸君、戚則周、喬恂如為講師,宣說因果,往生西方,因之獄官監犯捨惡遷善,歸心大法,長齋念佛者,不可勝計。”凡此種種利生事業,其宗旨無非為肅清社會罪惡,化娑婆為極樂。凡我佛門弟子,倘能人人效法印光大師的精神,那麼建設人間淨土,決不是徒托空言的了。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介绍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