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與感應
感應,可以說是所有宗教信徒一致希望得到的體證。然而感應處處有,希求卻是不可得。因為佛教認為感應是自然理則的運行,是不假外求,自然而有的;若不如是,都是顛倒妄想的魔境。 說起感應,真是隨處都有,因眾生有善根感動的機緣,佛乃應之而來。《大明三藏法數》卷三十七雲:“感即眾生,應即佛也。謂眾生能以圓機感佛,佛以妙應應之,如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水普現眾月。”像天上的明月,只要江、河、湖、海的水面上平靜無波,都會顯現出一輪清淨廓然的明月。所以說:“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垢盡,菩提月現前。” 感應並不是指見到佛菩薩的奇跡與神異,或見到某人放光、呼風喚雨,甚至撒豆成兵。相反地,感應是自然而親切的存在於我們的生活周遭,如口渴時,喝一口水,剎時感到清涼無比;肚子饑餓,吃幾口飯就能解饑;氣候嚴寒,加幾件衣服就可保暖,這不都是立竿見影的感應嗎? 感應的原理 有道是:“木有本,水有源。”宇宙世間萬事萬物成敗得失,都有他的理則存在。例如:木有根則榮,根壞則枯;魚有水則活,水干則死;燈有膏則明,膏盡則滅;人有信則立,信喪則敗。既然萬事萬物成敗得失,有無好壞,都有其必然運行的因果理則,當然“感應”也必有感應的原理法則,然而什麼是感應的原理法則呢? 因果是感應的原理:俗語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下什麼因,必然得什麼果,這是絲毫不差的因果感應。所以說:“禍福無門,惟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又《無量壽經》雲:“天地之間,五道分明,恢廓渺冥,浩浩茫茫,善惡報應,禍福相承。”即是善惡到頭終有報的因果感應。 緣起是感應的原理:“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的緣起法是佛教異於其他宗教之哲學、思想的最大特征,同時也是宇宙間一切事物萬法生起、還滅的感應之一。以有情眾生生命的流轉來說,生命不是造物主所創造,而是由我人的一念“無明”生起,而感應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以致於觸、受、愛、取、有、生、老死。若能一念覺照,了知“緣生萬法生,緣滅萬法滅,一切萬法都是無常無我”的諸法實相,就能頓破無明,掙脫生死的牢籠。 信心是感應的原理:《華嚴經》雲:“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有信心,才能成就世出世間的一切功德。譬如欲獲得世間的財富,必須要有信心的手才能獲取;欲越過遼闊的江海,要有信心的船才能到達彼岸;豐碩的果實,要有信心的根才能生長。因此,信心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無限的寶藏。 元朝中峰國師開示修行淨土法門的行者:“夫淨土之為教也,仰承阿彌陀佛四十有八大慈大悲深重願力,攝取十方一切眾生。凡具信心者,皆得往生,信者信有西方淨土,信有阿彌陀佛攝取眾生之事,我等眾生信有往生之分。然雖謂彌陀攝取眾生往生,要信唯心自現,感應道交,究竟非從外得,如是信者,是為真信。”即是說明信心的重要。 無住是感應的原理:當五祖弘忍大師為六祖惠能講《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六祖惠能豁然開悟:“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又雲:“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即是見性成佛道。”唐朝張拙開悟詩偈道:“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斷除煩惱重增病,執著真如亦是邪。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華。”所以“一念無住”即一切功德具足,當下即能與我人的自心本性感應道交。 六度的感應 感應的理論處處皆有,同樣地,感應的事跡也到處都是,茲以大乘佛教修持六度法門所得到的感應來做一番說明: 布施的感應:可以種一收十,獲得富貴。布施不是給別人,而是給自己。譬如把歡喜給人,人就給你歡喜;把方便給人,人就給你方便。又如下種福田,將來有所收成必定都是自己的。 持戒的感應:可以三業清淨,獲得安全。持戒就是身體不犯殺生,不侵犯他人的生命;不偷盜,不侵犯他人的財富;不邪YIN,不侵犯他人的身體名節;口不妄言、绮語、兩舌、惡口;意不起貪、嗔、癡等邪思邪念。不必求神問卜,自然能三業清淨,獲得幸福安全的生活。 忍辱的感應:可以你我得益,獲得菩提。“忍一口氣,風平浪靜;退一步想,海闊天空。”忍辱不是吃虧,相反地,忍辱才能成就大業。佛陀曾說,忍辱的功德是持戒、發心苦行的功德所不能及的。因為唯有行忍辱的人,才有擔當,可以擔負起如來的家業,而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精進的感應:可以無事不成,獲得成功。有道是,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長城也非成功於剎時。只要在佛道上勤於精進,斷惡修善,專事一心,則無事不辦,無事不成。 禅定的感應:可以安住身心,獲得自在。修行禅定的人不隨六根逐妄,時時處在安定自在的禅悅裡。不必向外去求,宇宙萬象都在我的一心禅悅裡。 般若的感應:可以洞徹絲毫,獲得妙用。般若是一種大智慧,大妙用,如果有了般若智慧,所有微細的事物萬象,統統都逃不過智慧的法眼。修行般若,妙用恆沙,隨手捻來都是如來的清淨法身。 感應的事跡 佛經上說,佛陀與眾生的關系如同母子之情,此既非眾生的自力,亦非教化所致,乃由於機緣成熟,佛陀的力量自然能與之相應,亦即眾生之“感”與佛陀之“應”互相交融。然眾生的根性有千百之多,所以諸佛菩薩的巧應也有無量之數,由是而有各種不同的機應。根據《法華玄義》卷六所言,有下列幾種: 冥機冥應:眾生於過去世善修三業,於現在世未運身口業,藉於往昔的善根,視為冥機;雖不現見靈應,而密為法身所益,不見不聞而覺知,是為冥應。 冥機顯應:眾生於過去世植善,冥機已成,值佛聞法,於現前得利益。 顯機顯應:眾生於現在世身口意精勤不懈,亦能感得利益。 顯機冥應:眾生於一世勤苦,現善濃積,雖不顯感,然有冥利。 佛經上說,眾生之“感”與諸佛菩薩之“應”,共有六萬四千八百的機應。可見得感應處處皆是,到處都有,只是眾生是否已具備一念的真誠與信願心罷了。許多有關感應的事跡,真是多得不勝枚舉,在此我僅舉出幾則近幾年來所發生的感應事跡供大家參考,希望能增益佛弟子的信心。 西元一九二二年日本大地震,為了躲避地震災害,許多民眾躲進觀音堂中,當時有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教導大家持念觀音菩薩的聖號,由於大眾一心虔誠的專注力量,竟然化災難為祥和,地震過後,這些躲在觀音堂中的民眾都安然無恙。一九九五年,韓國三豐百貨公司倒塌事件,許多人不幸喪生。但奇跡生還的有三位佛教徒,經三百七十七個小時被埋困在斷垣危樓的柳芷洹(音譯),在生死關頭之際,極度口渴疲憊,他虔誠默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在夢寐之際,見到平時所親近的法師送他一顆蘋果,為之止渴,不久他們就獲救了。 孫立人將軍的夫人孫張清揚女士,於一九三五年隨孫將軍和軍隊到浙江寧波附近的五夫駐扎,忽然被一陣怪風吹襲,生了一場大病,眼睛和嘴巴都歪斜了。年輕貌美的孫夫人看遍中西名醫,群醫都束手無策。在醫藥罔效之下,她再也禁不起這生不如死的痛苦,幾度自殺未遂,就在萬念俱灰之下,她的母親從南京趕來,教全家大小齋戒一天,焚香禮拜觀世音菩薩,誦念大悲咒二十一遍,孫夫人放下執著成見,上午將大悲咒水服下,到了傍晚時分,身體感到十分輕松,眼睛和嘴巴都端正了。一杯大悲咒水,使孫夫人不藥而愈。可見得眾生的善根與佛法的神力不可思議。 一九五五年,我在宜蘭雷音寺領導念佛會的時候,有一位雙腳麻痺的退役軍人鄭昭暄,不能站立,更不能行走。看遍了台灣中西醫師,也吃了許多的醫藥秘方,都毫無起色,主治醫師告訴他,別再浪費國家的醫藥費了,眼看著只好睡在床上等死了。 後來他皈依佛教,從此很安心,把生死、榮辱、人我、是非都放下,一心念佛。一天,他到雷音寺參加念佛,雖然兩條腿失去知覺,但他蹲坐在小竹椅上,前後移動,再用兩只手幫忙搬動腿子,無論刮風下雨,他都不缺席,每日精進,勤念佛號。 經過多年,就在彌陀佛七的圓滿日,大眾正在繞佛時,鄭昭暄忽然走到我的面前來,向我頂禮,我看他滿面紅光,像是做夢似的,當時給他嚇了一跳,因為在我的心中以為他這一生是殘廢定了,怎麼有可能從蹲坐在大殿後角落的地方,站起來走到我的面前呢?但這一切是真實的。他告訴我:“這幾年來,我已經不希望醫藥的治療,甚至我已經沒有希望能好了,我把一切都放下,除了一心念佛以外,再沒有其他的想法要求了。剛才念《彌陀經》的時候,我懇切的發願,直到繞佛的時候,感覺一身輕松,增加了力量,就忽然一站站起來了。這是受您指導修持的法益,才蒙阿彌陀佛給我再生的恩惠。”真是不可思議!一個科學和醫藥都遺棄的人,卻因信仰的力量而得以蒙受阿彌陀佛的加持攝受,感應道交。 有部份的人以為感應是遙不可及,無法體會的不可思議現象,然而以我的看法,感應到處都有,時時未曾離開過我們的身邊周遭,因為“有感則應,心誠則靈”。但是為什麼有許多人無法感受到呢?那是因為眾生的妄念太多,思想太過紛沓雜亂的原因。當初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悟道的第一句話即是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由此可知,只要我們能息下一念妄想,使自己證入無為、無我的境地,妙不可言的體驗就會源源不斷的出現。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