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應依據怎樣的原則來教子呢?
從小教子女積德行善,那就天下太平,從小放任不管或者教他競爭,那天下就紛爭不斷。 既然家教這麼重要,那麼我們要依據什麼樣的原則來開展家教呢? 2個原則:深信因果,以身作則。 父母深信因果,先要從子女與父母的因緣上面開始深信因果。 在增廣文鈔•復泰順林介生居士書二當中,印光大師說子女與父母有4種因緣,大家可以對照看看: 一者報恩,二者報怨,三者償債,四者討債。 1報恩,2抱怨,3還債,4討債。 “報恩”者:謂父母於子,宿世有恩,為報恩故,來為其子。則服勞奉養,生事死葬。必使生則親歡,祭則鬼享。乃至致君澤民,名垂青史,令天下後世,敬其人而並敬其親。若曾魯公、陳忠肅、王龜齡、史大成(曾、陳、王三公皆宋名臣,史公清初狀元。四公皆信佛,唯忠肅悟入甚深,以前世皆為高僧,故雖處富貴,猶能不昧本因耳),今世之孝子賢孫,皆此類也。 報恩的就是說父母前世對子女有恩,所以這個子女這輩子過來投胎做子女報恩。父母在生的時候,子女努力供養父母,讓父母歡喜,死後也能妥當安葬,並且祭祀父母。甚至能夠為國為民,造福天下,名垂青史,讓後人都尊敬他,從而也尊敬他的父母。現在的那些賢子賢孫就是這種類型的。 “報怨”者:謂父母宿世於子有負恩處,為報怨故,來為其子。小則忤逆親心,大則禍延親身。生無甘旨之養,死贻九泉之辱。又其甚者,身居權要,謀為不軌,滅門戮族,掘墳夷墓,使天下後世,唾罵其人並及其親。若王莽、曹操、董卓、秦桧等是也。 抱怨的就是說父母前世跟子女有仇怨,所以這輩子過來報仇。比如頂撞父母,忤逆父母的心意,甚至自己干壞事,把禍害延伸到父母身上,甚至有些人,身居高位,卻圖謀不軌,這樣導致被誅滅九族,祖墳被挖,讓天下人唾罵。比如王莽,曹操,董卓,秦桧這樣的人。 “償債”者:子宿世負親資財,為償債故,來為其子。若所負者多,則可以終親之身。若所負者少,故不免半途而去。如學甫成名而喪命,商才得利而殒身。 償債的就是這個子女前世欠父母的錢財,所以這輩子過來補償錢財。如果欠的錢財很多,那就可能要還一輩子,如果欠的不多,子女可能中途還完了就離開人世了。 “討債”者:謂親宿世負子資財,為討債故,來為其子。小債則徒費束修、聘金、延師、娶妻,及種種教誨,欲望成立,而大限既到,忽爾喪亡。大債則不止如此,必致廢業蕩產,家敗人亡而後已。 討債的就是說父母前世欠了子女的錢財,所以子女這輩子過來討債。如果是小錢,子女還完之後可能就離世了,如果是大債,那就會讓父母傾家蕩產,家破人亡才肯罷休啊。 對於通常的父母來說,當然是希望自己的子女是來報恩的啦,這個是最好的,父母省心。 不過呢,那可不是每個子女都是來報恩的呢,你要子女來報恩,那也要你前世對別人有恩才行啊。 更多的是來報怨的,來討債的。 抱怨的呢,就是對父母態度很不好,所謂的逆子。 討債的呢,就是不爭氣的,敗家子。 當然也有混合的品種,報怨加討債的,那就又不孝順,又敗家了。 至於還債的,也有,有些子女對父母給錢方面也還可以,態度就未必很好了,而且中途可能就離開人世了。 一般的父母呢,面對報恩的子女自然是很喜歡,但是面對抱怨的或者討債的子女呢,就很煩躁了。 如果是真正懂得家教的父母呢,面對報怨的子女,整天給你添堵,你也不會因為對方的叛逆而暴跳如雷, 面對討債的子女,敗你的家產,也不會怨天尤人, 而能夠心平氣和的處理各種狀況,首先是坦然接受一切後果,然後以身作則教子女積德行善,那麼這個怨以好,債也罷,就能夠在這輩子消除,不至於延續到來世。 這個是家教的第一個原則,深信因果。 賢良的子女都是因為父母有這個德行,所以才能召感賢子賢女投胎,所以呢,子女不賢,首先要從父母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行。 有人說,我這輩子沒做虧心事啊,怎麼子女不孝順呢? 這輩子沒有,你前世一定有啦,這輩子是很短暫的,前世是漫長的。 所以叫做報通三世。 以前介紹東晉慧遠大師的三報論的時候,解釋過報通三世。這裡我們再簡單說一下: 有些因,在這輩子就能看到果,這個叫做現報; 就好像種水稻,今年播種,今年就能收獲; 有些因,在下輩子才能看到果,這個叫做生報; 就好像種小麥,今年播種,明年才能收獲哦; 有些因,要多世以後才能看到果,這個叫做後報; 就好像種柑橘,今年播種,可能要好幾年之後才能有收獲。 前面說了家教的重要性,如果每個父母都能教好自己的子女,那天下自然就太平了,所以印光大師說家教是天下太平的根本。 有人說,那我教好了我的子女,積德行善,但是其他人不教好他們的子女,那我的子女是不是吃虧了呢?是不是會受那些壞人的欺負呢? 如果你真的做好了自己的本份,教出了一個好子女,那你實在是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的。吃虧就是占便宜呢。 如果你真正明白了家教的原則,那也根本不會產生上面的那個問題。 什麼原則呢?深信因果,以身作則。 前面說了生子四因和報通三世,這個以身作則其實是很容易明白的一個道理。 前面也舉過這個例子,就比如鑄造鐵器,父母就是這個模子,你這模子不好,你卻苛求鑄造出來的鐵器好,這個其實有點難。 有位法師打過這樣一個比方:父母就好比原件,子女好比復印件,復印件有問題,根源應該先從原件身上去找。 就好比說,你希望子女晚上回家之後,不要貪玩,認真做作業。 但是呢,你自己貪玩,比如沉迷於打麻將啊,追肥皂劇啊,對子女只是一味的苛責,那子女怎麼會服氣呢? 就好比你對自己的父母不孝順,你又怎麼能責怪你的子女不孝順你呢? 就好比你自己脾氣很大,動不動就對家人大吼大叫,肆意謾罵,那你的子女在學校與同學打架斗毆,你又如何去教育他,要跟別人和平相處呢?? 對於子女來說,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希望精進群的師兄都要成為合格的家庭教師。 在以身作則的基礎上,你如果深信因果的話,那麼對待子女的心態就完全不同了: 1 對待報恩的子女,你不驕傲,不炫耀,不自誇,不邀功,知道這個子女孝順報答你,是你前世的福報,那你這輩子就有了更好的條件來學佛修行,讓自己順利的往生極樂世界。在這個基礎上,你也可以順勢引導你的子女信佛,引導他們求生極樂,引導他們把對父母的孝順,逐漸擴大到對其他的有緣人,甚至擴大到所有眾生。 2 對待抱怨的子女,你不嗔怒,不逃避,知道這個子女做了各種叛逆的事情惹你生氣,是因為你前世對不起他,所以這輩子你要受他的氣,那麼你一方面能夠忍辱,不生嗔恨心,讓自己更加精進的修行,爭取下輩子去極樂世界,不再受這樣的氣,同時也在心平氣和的基礎上,不要放棄對子女正確的教育和引導。 3 對待還債的子女,他給你在物質生活上面可能比較多,你不要因此生出貪心,不要眷戀娑婆世界,如果子女還債完畢提前退場,你也不必過於憂傷,應當一如既往的精進修行,下輩子去極樂世界享福。 4 對待討債的子女,他讓你耗盡家財,你也不必因此煩惱,上輩子欠的終究也是要還的。錢財多有多用,少有少用,天無絕人之路。至於討債的子女提前走了,你也不必過於憂傷,悲歡離合,這本來就是娑婆世界的常態。 這個就是印光大師建議的家教的基本原則,出自增廣文鈔卷一 復永嘉某居士書六 欲子弟成人,須從自己所作所為,有法有則,能為子弟作榜樣始。此一定之理!今欲從省事省力處起手,當以因果報應為先入之言。 如果希望子女成才,需要從自己做起,為子女做出好的榜樣。 你自己深信因果,那你就很容易從因果報應開始教育子女了。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