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是一種布施


 2015/10/12    熱度:2310    下載DOC文檔    

  《尚書·周書·君陳》載曰:“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澳大利亞著名的暢銷書作家安德魯·馬修斯在《寬容之心》中寫道:“當你的一只腳踩到了紫羅蘭的花瓣上時,它卻把芳香留在了你的腳上,這就是寬容。”其實,對人寬容,同樣是對己寬容啊!

  寬容是一種布施,也是培植福田的重要法門。有這樣一則故事:日本的白隱禅師,道行高深,威名遠播。白隱禅師居住的禅寺附近有戶人家的女孩懷孕了,女孩的母親大為憤怒,一定要她找出“肇事者”。女孩用手指了指白隱所在的禅寺方向,說:“是白隱的。”女孩的母親便跑到禅寺找到白隱,又哭又鬧,白隱明白了怎麼回事後,沒做任何辯解,只是淡淡地對女孩和她母親說道:“就這樣吧!”孩子生下後,女孩的母親又當著寺院所有僧人的面送給白隱,要他撫養。白隱把嬰兒接過來,小心地抱回自己的內室,安排人悉心喂養。

  多年以後,女孩禁受不住良心的折磨,向外界道出了事情的真相,並親自到白隱的跟前贖罪,白隱面色平靜,仍是淡然地說了句:“就這樣吧!”大家可以想一想,“就這樣吧”,簡單而有力的幾個字,包含著多少蘊意與內涵啊!面對诋毀和陷阱,面對造謠和中傷,有人畏懼、膽怯,有人抗爭、奮起,有人處之泰然,有人反應強烈,不一而足。但唯有寬容與大度,才能真正地化困境為順境,化干戈為玉帛,從而培植自己的福德。

  寬容是一種布施,能讓迷途的人找到正確的方向。一位在山中茅屋修行的老法師月夜散步歸來,碰上一個竊賊正從他的茅屋出來。他知道竊賊在茅屋裡找不到任何值錢的東西,便脫下身上的僧衣披在驚魂未定的竊賊身上說:“你走老遠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歸呀!”望著竊賊消失在夜色中的背影,老法師感慨道:“可憐的人呀,但願我能送你一輪明月!”第二天早晨,老法師睜開眼睛,便看見自己的那件僧衣被疊得整整齊齊地放在門口。老法師高興地說:“我終於送給他一輪明月了!”因為寬容,老法師讓竊賊受到良心上的譴責,最終選擇從善,找到了心中的光明之路。

  寬容是一種布施,能讓人明辨是非,准確把控為人處事的分寸,得到別人的尊重。一次,德國著名詩人歌德(1749年~1832年)在路上遇到一個時常抨擊他文章的人,這個人又當著歌德的面出言不遜,亂說一氣,並且擋道不讓。歌德微微一笑,閃在一邊,並不做任何爭辯。旁人看了很生氣,勸歌德要反唇相譏。歌德笑著說:“我若和他一樣,豈不也成了瘋子?”後來,那個人主動找歌德道歉,他們還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被稱為“藝術天才”、“黎巴嫩文壇驕子”的著名詩人卡裡·紀伯倫(1883年~1931年)曾說:“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從這裡可以看出,寬容別人的過失,原諒別人的錯誤,也是一種布施。

  寬容是一種布施,給人以信心和力量、正氣與鼓舞,讓人找到自心,回歸本真。寬容別人,能引起別人內心的自我檢討與自我譴責。寬容的布施,可以是一句簡短的話,一個積極的暗示,一種認可的眼神,一個溫暖的擁抱……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科學家,曾對108名大學生做過一次長時間的跟蹤調查,結果顯示:能寬容別人的人,一般血壓偏低。而那些充滿了敵視情緒和脾氣暴躁的人,最易得心髒病、癌症及其它慢性疾病。而美國威斯康裡大學教育心理學教授英列德也提到:“被人虧待自然會發怒,但如果怒氣不化解則會積成怨恨。如果任憑怨恨滋長,就等於把毒素注入自己的身體。所以說一個人要想健康,首先就要學會寬容。”所以說,寬容是一種自利利他的布施。

  佛教裡講,布施分為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寬容能讓人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說好話,說話不愠不火,做事不急不躁,進入樹立起堅定的信心與信念,同樣是一種利益他人的布施。那麼,從現在開始,我們就用好寬容這一布施法門,善待身邊的一切有情眾生吧!鄒相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