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界法師:世間之道不能了生死
我們講道,它有世間之道與出世間之道之分。 一、世間之道 (一)、世間之道最有代表的就是孔孟之道。我們今天研讀上下篇的《論語》,到底《論語》講的是什麼?一言以蔽之就是講仁,仁愛的仁,仁愛就是孔夫子之道。 孔夫子認為仁者愛人,他認為人生本來就不平等,他說,人生,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定位,你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再看一個道場,有方丈和尚,有當家師,有知客師,有清眾…生命本來就不平等。但是不平等沒關系,我們可以透過愛的力量,來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 那怎麼做到呢?孔夫子強調一種推己及人、將心比心,說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你今天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你不願這件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你就不要加給別人。以這種推己及人的思想來建立仁愛之道,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這就是《論語》的思想。 其實孟子的跟孔子的道是不一樣的,孔子講仁,孟子講義,他講正義感。孟子認為生命的目的要賞善罰惡,他說單單慈悲心是不夠的,他認為做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你要明辨是非,然後賞善罰惡。他做錯了,你要嚴正地指正他,告訴他做錯了;他做對了,你應該要贊歎他。所以孟子強調浩然正氣,他是一種比較對治性的。 古人說:讀孔子如沐春風,我感受到孔夫子散發出慈的悲心;讀孟子如聞戰鼓,像打戰一樣,非常強調對治。所以孔夫子之道跟孟子之道其實是不一樣的。 那為什麼講孔孟之道呢?因為他們二個有互補的性質,慈悲心要有正義感來幫助,正義感要有慈悲心來幫助,這個就是我們常說的孔孟之道。 (二)、這世間之道,另外一個叫老莊之道。老莊之道的思想就是強調無為,他認為人生不要有太多的作為,什麼培養慈悲心、培養正義感,那都是自作聰明。人只要自自然然地、自由自在地活著就好,他認為天定勝人,上天的力量是不可以違背的,我們只要順其自然地活著就好。 有一次楚國的國君,要請莊子去做他們的宰相,就派了二個使者來找莊子。這時莊子正在湖邊釣魚,那二位使者就到湖邊對他說:“诶,莊公啊!我們國王要請您老人家做我們的宰相,來輔導我們的國君。”莊子說:“我聽說你們楚國的國君之前捉到一條一千年以上的神龜,捉到以後,你們的國君寶貝得不得了,把這個神龜關在神廟當中,穿上美好絲綢的衣服,每天供應它美好的飲食。” 莊子就問這二位使者說:“我問你們二位,身為一只烏龜,你說是做為一個神龜被關在那樣的地方好呢?還是做一個普通的烏龜,夾著尾巴在泥土裡面打滾好呢?”那二位使者說:“那當然是自由自在地在泥巴裡面打滾的好。”莊子說:“我就是准備做在泥巴裡打滾的那只烏龜,那請你們回去吧。” 所以莊子的思想認為:人生不要有所作為,順其自然。大家會說:“這樣很消極啊,這個怎麼算是道呢?那麼他的目標在哪裡呢?” 孔孟、老莊的處世哲學: 這二種道都有它的作用。 所以古人說:得意有儒家,失意有老莊。你得意的時候,要有所作為。你遇到順境的時候、得到重用的時候,你要培養慈悲心來愛護老百姓、培養正義感賞善罰惡,建立一個正常的社會。所以,得意的人應該以慈悲之道、正義之道,齊家、治國、平天下,有所作為。 你失意的時候怎麼辦呢?失意有老莊來安身立命,隨遇而安。所以有人說:“中國的文化當中,為什麼中國人自殺率特別低?”因為他有老莊的文化,退一步海闊天空。 得意有儒家,失意有老莊,這個就是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國之前,我們依著這二種道在維持著人生。但是這二種道都是世間之道,會讓你今生過得很快樂,會讓你今生趨吉避凶,但是不能了生死。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