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無量壽經 第二十八課
第二十八課 思考題 1.既然彌勒菩薩是十地菩薩,為什麼釋迦牟尼佛還要反復叮囑他不要對《無量壽經》生起疑惑? 2.護持佛法有何功德? 3.解釋“若於福德初未修,終不聞斯微妙法,勇猛能成諸善利,當聞如是甚深經。” 4.解釋“懈怠邪見下劣人,不信如來斯正法,若曾於佛殖眾善,救世之行彼能修。” 5.解釋“人趣之身得甚難,如來出世遇亦難,信慧多時方乃獲,是故修者應精進。” 6.解釋“若人得信慧,是寶最第一,諸余世財利,不及是法寶。” 7.什麼樣的人是釋迦牟尼佛因地的朋友? 8.你對弘揚《無量壽經》有何想法?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前面講到,不管讀誦、受持還是給別人宣說《無量壽經》都有極大功德,下面繼續講這方面的道理。 阿逸多,如來所應作者皆已作之,汝等應當安住無疑種諸善本,應常修學使無疑滯,不入一切種類珍寶成就牢獄。 阿逸多,如來該做的事情已經做完了(即已宣說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以及諸菩薩的功德,也宣說了《無量壽經》的功德),你們應該安住於無有懷疑的狀態而種下善根,應該經常修學此法,不要猶豫不定,以免入於一切珍寶所成的牢獄中。 極樂世界的蓮花胎雖然清淨,住在裡面也很舒服,但實際上它也是一種監獄。我記得法王在講《無量壽經》時說:“世尊前後兩次對彌勒菩薩說不要懷疑:一是要安住無疑種諸善根,二是長期修學無有疑滯。本來,彌勒菩薩是釋迦佛的補處,作為十地菩薩,他不可能對世尊的教言有懷疑。但對後學者來說,如果在修行過程中有懷疑,後果是非常嚴重的。所以,為了讓後學者斷除懷疑,世尊才反復向彌勒菩薩強調這一點。” 凡夫人經常會對佛法產生懷疑,這種懷疑不但會障礙自己繼續積累善根,而且會損害以前的善根。拿修持淨土法來講,有懷疑者即使往生到極樂世界,也將於五百年中住在蓮花胎裡,一直不能見佛聞法,也見不到僧眾。 阿逸多,如是等類大威德者能生廣大佛法異門,由於此法不聽聞故,有一億菩薩退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逸多,這些大威德者能夠出生廣大無邊的佛法功德,由於沒有聽聞此法的緣故,有一億菩薩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中退轉。 如果一個人無有疑惑地修持《無量壽經》,這種具足信心者就可以稱為大威德者,這種人能夠出生廣大無邊的佛法功德,會自然而然得到神通、總持、正見,這種人也會修持往生四因,一定能往生極樂世界並度化無量眾生。 由於沒有聽聞《無量壽經》,有一億菩薩從無上菩提中退轉,可見聽聞此經確實很重要。在座諸位非常幸運,如今聽聞了《無量壽經》,將來一定有希望獲得成就;而同樣是學佛的人,由於沒有聽聞此經,有些人以後也許會有退轉的情況。 阿逸多,佛出世難,離八難身亦為難得,諸佛如來無上之法十力無畏無礙無著甚深之法及波羅蜜等菩薩之法,能說法人亦難開示。 阿逸多,佛陀出世難得,遠離八種無暇的人身也難得,諸佛如來的十力、四無畏、無礙無著等無上甚深之法以及菩薩的六波羅蜜法也難得,能宣說這些法要的人也很難得。 所謂佛法難聞,根本在於說法的人難遇。有些地方佛教表面上很興盛,但是沒有人講經說法,即使有些人在講經說法,但是說得不透徹,沒辦法將一切了義與不了義、淺顯與甚深之佛法和盤托出。如果我們在各個道場尋找,會主持佛教儀式的人能找到一些,可是會講經說法的人卻很難找到,即使找到講經說法的人,能挖出佛法精髓的人卻極為難得。我經常有這種想法:如果不是法王如意寶廣轉*輪,雖然我從小就信仰佛教,對佛法的信心不一定會退,可是要懂得佛法的意義就很難了, 因為佛法非常深廣,單憑自己隨便看一兩本書,這是不可能通達佛法的。 在《大方等大集經》中,也有和此處類似的教證:“難見導師今已見,難得人身今已得,難遇善友今逢值,難聞正法今得聞。”大家要對這些難得有深刻認識。 阿逸多,善說法人非易可遇,堅固深信時亦難遭,是故我今如理宣說,汝等修習應如教住。 阿逸多,能善說佛法的人不容易遇到,對佛法生起堅固深信也很難得,如今我為你們如理宣說了佛法,你們應該依教奉行,如實修習。 聽聞佛法後生起堅固深信非常難。有些人非常可憐:剛開始信心非常大,但因為前世的業障以及即生的違緣現前,逐漸對上師和佛法退失了信心,最終離開了佛教的團體,再也沒有學習佛法的機會。 佛陀在此叮囑彌勒菩薩,聽聞佛法後要實地修行。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聽聞佛法之後,不能光是口頭上重復、從來不去修行,也不能一直將修行往後推,甚至打算推到下一輩子。應該當下將所聞之法落到實處,哪怕今天聽到一句佛法,也要在實際行動中有所體現,這樣才能獲得佛法的利益。 汝阿逸多,我以此法門及諸佛法囑累於汝,汝當修行無令滅沒。如是廣大微妙法門一切諸佛之所稱贊,勿違佛教而棄捨之,當令汝等獲不善利,淪沒長夜備眾危苦。是故我今為大囑累,當令是法久住不滅,應勤修行隨順我教。 阿逸多,我將此法門及其他諸佛法囑托給你,你應該如理修行此法,不要令此法寶在世間隱沒。此廣大微妙法門為一切諸佛之所贊歎,你不要違背諸佛的教言而捨棄它;否則,你將獲得不善業,於長夜中備受眾苦。所以如今我特別囑咐你,應當想方設法令此法久住世間不滅,應當隨順我的教誨精勤修行此法。 在座諸位都是佛教徒,既然是佛教徒,就要有護持佛教的發心。前一段時間我在漢地講了一堂課,當時我在課上說:每個人都要發心護持如來的教法和證法,不能認為護持佛法只是法師和出家人的事情,其實,每個在家居士以上的佛教徒都有這個責任。 如果能發心護持佛法,乃至在短短的時間裡護持一點一滴的佛法,這個功德也是非常大的。《地藏十輪經》中說:“為佛僧造寺,量等十四洲,彼所獲福聚,不如護佛法。”意思是,為佛陀和僧眾造寺院,其量等同於十個四大部洲,這個功德雖然非常大,但不如護持佛法的功德大。 在座諸位要熱愛佛教。大家想一想:世間人對自己的國家和團體是怎樣熱愛的?其他宗教徒對自己的宗教是怎樣熱愛的?而作為佛教徒,如果只是談到自己修行時有興趣,對於護持佛法卻沒有興趣,這樣合理嗎?世間有所謂的“關心下一代委員會”,而在佛教界卻沒聽到有這樣的機構。現在很多佛教徒的想法就是:只要我自己往生到阿彌陀佛那裡就可以了,其他事情沒必要去管。藏地有些修行人喜歡曬著太陽念“嗡嘛呢叭美吽”,漢地有些修行人喜歡在念佛堂裡念“南無阿彌陀佛”,念觀音心咒和佛號當然很好,我百分之百贊歎這種行為,但是這些人也應該考慮一下:我要不要關心下一代的佛法? 作為一個佛教徒,如果對佛法沒有負起應有的責任,這是非常不應理的。更有甚者,如果不但不護持佛法,反而將佛法當作維生、發財的手段,這就更不如法了。現在藏傳佛教界有些人經常去各地“弘揚佛法”,表面上說是給別人灌頂傳法,實際上就是為自己牟利。漢傳佛教界也有類似現象。這就是當今佛教界的弊病,這種情況非常不樂觀。其實,如果以佛教的名義欺騙他人、做不如法的事情,不信因果的人則另當別論,如果是信因果的人,應該很清楚將來的果報。所以,如果有些人實在想發財,那不如脫掉僧衣當在家人,以在家身份去做生意、搞世間法,這樣至少對佛教不會有損害,對自己也不會有太大損害。總而言之,道友們要認識到,在這個世界上唯有佛法才能真正利益眾生,為了讓佛教如意寶久住世間,大家都應該付出努力。 爾時世尊而說頌曰。 在這個時候世尊以偈頌總結說。 若於福德初未修,終不聞斯微妙法, 勇猛能成諸善利,當聞如是甚深經。 如果最初沒有修積廣大的福德,終究不會聽聞如此甚深微妙的法門,只有往昔供養承事過諸佛、聽聞過佛法,今生具足勇猛精進,將來能夠成就善利的人,才能聽聞如是甚深法門。 從這個偈頌可以看出,在座諸位前世肯定造過大善根。有些人可能覺得:堪布沒什麼了不起的,這本《無量壽經》也是復印室印的,我也是偶然來佛學院聽了這部經,這一切好像並不是很難得。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在世間,如果一個學生不具備各方面的因緣,不可能到理想的高校接受教育;同樣,如果沒有以前世積累無量善根為因,今生也不可能聽到像《無量壽經》這麼殊勝的經典。 很多人經常問我:“我前世是什麼?我前世到底造了什麼業?”這些問題並不難回答。雖然我們的肉眼看不到前世,但是通過推理可知:既然我現在能聽聞這麼殊勝的佛法,那前世肯定積累過廣大的善根,否則今生根本遇不到這些佛法。全知無垢光尊者在《勝乘寶藏論》中,也運用過這樣的推理:“我等師徒(有法),往昔曾供養過無數佛陀,並聚集為普賢如來的眷屬(立宗),因為修行最密無上乘之故(因)。” 彼人曾見諸世尊,能作大光拯濁世, 多聞總持如巨海,彼獲聖賢喜愛心。 這種人曾經見過諸佛世尊,他們能作為無明癡暗中的大光明拯救濁世的眾生[1],他們的多聞總持等功德猶如大海,獲得一切聖者的喜愛。 大家應該認識到:今生能發善願、行善法,這與前世的善根有密切關系。如果這一點都不懂,恐怕自己的見解是有問題的。這一點從法王如意寶身上就能看出:他老人家以慈悲和智慧的光芒拯救了無量眾生,他的多聞總持等功德猶如大海一樣,他的一切所作所為都讓諸佛菩薩生起歡喜心,根據法王的這些示現,我們可以推出他肯定不是一般的人,他前世肯定承事過無量如來,否則,同樣是短暫的今生,為什麼我們不能做到像他一樣呢? 懈怠邪見下劣人,不信如來斯正法, 若曾於佛殖眾善,救世之行彼能修。 如果是懈怠邪見的下劣之人,則不能信受如來的此正法;如果曾經在諸佛面前廣植眾善,這種人才能修持如是救世之行[2]。 有些下劣之人邪見重重,他們根本不信如來的教法,一切所作所為都很不如法,在旁人看來,他們好像故意在尋找痛苦一樣,甚至他們也知道將來的後果,但就是要造感受痛苦的因。前輩善知識的教言說:隨順佛法而行會得到快樂,與佛法背道而馳將會蒙受痛苦。《正法念處經》中也說:“若心求樂者,隨順正法行,若有悕望苦,彼心行非法。”意思是,如果內心希求快樂,就應該隨順正法而行,如果希望痛苦,就應該行持非法。可悲的是,如今與正法背道而馳的惡人特別多。 站在人類和諧共處的角度,我們不能用特別難聽的語言呵斥某些人,但為了揭露他們的愚癡,也可以使用一些尖銳的詞匯。以前我寫過一本《佛教科學論》,有一位加拿大的女士對我說:“你在這本書中使用了一些難聽的比喻,作為佛教徒應該具有慈悲心,我覺得這樣寫不太合理。”我反駁她說:“雖然我有一點相似的慈悲心,但我的慈悲心遠遠趕不上釋迦牟尼佛,而佛陀都用過一般人很難接受的語言呵斥某些人,既然如此,我為什麼不能說一些尖銳的語言?” 佛經中確實有一些很尖銳的語言。如《佛說須摩提長者經》中說:“若人不信佛,亦復不行法,行於非法者,是則名為死。”佛陀說得非常嚴厲:如果有人不信佛法,也不行持佛法,天天行非法之事,這種人就叫做死人。如果我們對現在的世間人說“你跟死人沒什麼區別”,對方可能會暴跳如雷,尤其在微博上這樣一說,可能有無數人站起來反對,因為一聽別人說自己不好,人們一般都會很執著。但如果從正理上分析:不承認前生後世、善惡因果的人到底有沒有生命?這種人的生命有什麼價值?說這些人是死人也不算過分。 這裡說,懈怠邪見的下劣之人不信受如來的正法,而積累過善根的人則能修行如來的正法,由此也可看出人和人確實差別很大。我們這裡有這種情況:有些道友前世善業的習氣比較濃厚,今生稍微一聽法就能領會,每個教證都記得住;而有些道友前世造的惡業比較深重,今生聽到惡法方面的詞語馬上就能記住,而善法方面的詞語聽得再多也記不住。大家應該觀察一下,看自己是哪類人。 譬如盲人恆處暗,不能開導於他路, 聲聞於佛智亦然,況余有情而悟解。 譬如恆時處於黑暗中的盲人不可能為他人開導道路,同樣,斷除煩惱障、證悟人無我的聲聞阿羅漢對佛陀的智慧也是茫然無知,何況其余有情怎麼能悟解如來的智慧呢? 現在有些知識分子就是這樣的,由於他們相續中的煩惱一點都沒有斷除,各種邪知邪見已經遮蔽了本具的慧眼,所以他們既不知道佛陀的功德,也不懂得佛說的因果空性之理,這種世智聰辯之輩就像盲人一樣,根本無法為他人開示解脫之道。 《大寶積經》雲:“眾生不能知,如來之境界,如來常在定,解脫不思議。”意思是,如來恆常安住於禅定和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中,世間眾生不可能了知如來的這些境界。不過現在有些人好像能了解如來,他們對如來的評價還是比較多的——釋迦牟尼佛說的這個地方不對,說的那個地方也不對。這些人真的特別可憐,把佛陀當做一般的世間人來看待。作為佛教徒,我們很有必要跟這些人辯論(這不是出於維護自宗的貪嗔煩惱),通過客觀、公正、公開的辯論,看他們怎樣解釋佛教的教理,要讓他們認識到:如果自己不懂佛法,卻在眾人面前胡言亂語,這是非常可笑的。 如來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開示, 天龍夜叉所不及,二乘自絕於名言。 只有如來才知道自己的功德,也唯有如來才能開示如來的功德,其他天龍夜叉等眾生根本不能開示如來的功德,甚至聲聞緣覺也無法用語言宣說。 唯有佛才了知佛的境界,也唯有佛才能宣說佛的功德,釋迦牟尼佛能宣說阿彌陀佛的功德,其他佛也能宣說釋迦牟尼佛的功德,除此以外,其他再有智慧的人,甚至像龍樹菩薩、月稱論師那樣的一切智者之頂嚴,他們也不能原原本本地宣說佛的功德。 《華嚴經》雲:“世間所言論,一切是分別,未曾有一法,得入於法性。”確實如此,世間的言論都是分別念的產物,根本不能入於真正的法性。現在有些人寫一些文章、論文、小說,其實這些作品都是以分別念將語言組織起來的,雖然我們不能完全否定這些世間的文字,但是站在如來智慧的層面,這些文字確實沒有真實的意義和價值。 若諸有情當作佛,行超普賢登彼岸, 敷演一佛之功德,時逾多劫不思議, 於是中間身滅度,佛之勝慧莫能量。 如果一切有情都變成佛陀,他們已經超越了普賢菩薩的修行,都抵達了究竟的解脫彼岸,如果這些佛陀共同宣說一位如來的功德,則他們即便經過無數不可思議劫乃至入滅,也無法說完如來的殊勝智慧。 假使在座諸位都成了佛,都圓滿了普賢菩薩的如海行願,大家共同宣說釋迦牟尼佛或者阿彌陀佛的功德,則經過一個劫、兩個劫、三個劫乃至不可思議的劫,直到諸位都示現涅槃為止,也無法宣說完畢。可見佛的功德多麼偉大。相比之下,世間人的功德很快就能說完。比如要宣說愛因斯坦、牛頓的功德,那不需要很長時間就能說完。聽到這個道理,有些人可能很難接受:這麼長時間都說不完佛的功德,不可能吧?因為凡夫人的智慧就只有這麼一點,所以產生這樣的懷疑也很正常。 如果真要宣說如來的功德,不要說我們這樣的凡夫人,甚至菩薩中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薩或者聲聞中的捨利子、目犍連尊者都無法完全宣說,只能象征性地宣說一部分。因此,大家對如來的功德要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要這樣想:與清華、北大或者哈佛等名校的大學生相比,不管從學問、經驗等哪方面來看,幼兒園的孩子都遙不可及;同樣,與如來的功德相比,我們這些初學者也相差十萬八千裡。如果經常這樣想,慢慢就會對如來功德的不可思議有所認識。 是故具足於信聞,及諸善友之攝受, 得聞如是深妙法,當獲愛重諸聖尊。 所以如果有人具足信心、多聞並且得到善知識的攝受,這種人方能聽聞如是甚深微妙法門,他們會獲得一切聖尊的愛重。[3] 由於不懂佛法,很多人一聽說佛陀功德不可思議都不以為然:釋迦牟尼佛有什麼不可思議的?他不就是兩千五百多年前的一個人嘛?他不就是印度的淨飯王子嘛? 很多人對佛陀的說法也特別可笑。前幾天我看了某大學教授寫的一本書,這個人確實是不懂佛法,看到他對釋迦牟尼佛以及印度諸智者的介紹,我不禁合上書笑了很長時間。 其實凡夫人一定要認識到自己的無知。如果有人自以為很聰明,不依靠善知識的攝受,隨便翻閱一兩本書,就要憑分別念給諸佛菩薩下評語,這是根本辦不到的。作為凡夫人,首先應該得到善知識的攝受,在善知識座下踏踏實實聞法,這才有可能懂得佛法的意義。否則,即使你獲得了世間最高的文憑,已經戴上了兩三層的博士帽(開玩笑,博士帽不一定有很多層。不過文革期間,被批斗的人頭上都戴著高高的帽子,這些帽子有一層、兩層甚至三層的,據說越反動的人戴的帽子越高。當時我是小孩,經常去看戴高帽的人。也許在座有些老和尚也戴過這種帽子),也很難擁有佛法的智慧,你擁有的最多是世間的假名,這沒什麼可傲慢的。 如來勝智遍虛空,所說義言唯佛悟, 是故博聞諸智士,應信我教如實言。 如來的殊勝智慧廣大無邊,猶如周遍十方的虛空一樣,唯有佛陀才能了悟佛所說的教言,所以廣聞博學的諸智者應該相信我的如實教言。 對三寶的信心特別重要。麥彭仁波切曾說:“有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唯有我不知道,而如來您完全了知。”所以大家平時經常要有“如來知”或者“上師知”的心態。藏傳佛教的修行人經常說“喇嘛欽”,意思是“上師知”[4],即上師遍知一切,不管因果、空性還是往生淨土之理都懂,甚至自己犯了小小的錯誤也一清二楚。藏地佛教徒也常說“噶mb欽”、“格日仁波切欽”,意思是“噶mb知”、“蓮花生大士知”。也許是受家庭的教育,很多藏族人從小對三寶就有虔誠的信心。其實家庭的教育特別重要,每個人來到世間後第一個老師就是父母,點點滴滴的知識都是跟父母學的。如果父母信佛,孩子也會信佛;如果父母不信佛,孩子也會受不良影響,長大後即使信仰佛教,內心始終會有疑惑:到底前世後世存不存在…… 人趣之身得甚難,如來出世遇亦難, 信慧多時方乃獲,是故修者應精進。 人趣的身體很難獲得,值遇如來出世也很難,對佛法的信心和智慧也要歷經多時方能獲得,所以修行人應當精進修持正法。 上述這些條件對學佛者來說缺一不可。假使其他條件都具足,但是一點智慧都沒有,上師講的課一點都聽不懂,從開始學習《無量壽經》到現在,連一句經文都看不懂,那人身依然是無有意義。而在座諸位非常幸運,不僅獲得了人身,遇到了佛法,而且具足信心和智慧,在這個時候千萬不能放棄學佛的機會。 在《月燈三昧經》中,也有類似的教言:“佛出甚難遇,人身得亦難,信佛法亦難,出家具戒難。”前三難與《無量壽經》的說法相同,不同的是出家具戒這一條。在家佛友們雖然不具足這一條,但前三條都可以具足,所以也有解脫的機會。 我經常這樣想:在座諸位能聽聞如此殊勝的《無量壽經》,這的確非常難得。有些人也許認為:密宗的法很難得,而顯宗的法不是很難得。其實並非如此。如果你的根機與法不相應,密宗的法對你也沒有利益;如果你的根機與法相應,具足信心和智慧,能夠如理如法地學習,顯宗和密宗可以說一模一樣。 《大智度論》中說:“若人得信慧,是寶最第一,諸余世財利,不及是法寶。”意思是,如果有人得到信心和智慧,這就是最為第一的珍寶,世間所有的珍寶都不如這種法寶。現在很多人認為金銀很難得,如果有了一塊金銀,一定要藏在保險櫃裡。甚至有些人已經出了家,還把耳環像系解脫一樣天天帶在身上。其實這些世間的珍寶不珍貴,最珍貴的就是對佛法的信心和智慧。因為人有了信心和智慧,一定會精進修行,每天會早起晚睡,放棄一切散亂和無義之事,這樣離解脫就不遠了。 不過要提醒大家的是,為眾生做事情不叫散亂。有些人覺得:我發心雖然對眾生有利益,但是自己太散亂了,所以一定要閉關修行。這種想法是沒福報的表現。如果有些人發心不成功,閉關肯定也不會成功,也許剛閉關兩三天又會起厭煩心。其實,如果一個人有一定修行境界,對佛法有一定責任心,對眾生有一定慈悲心,即使發心再辛苦也會覺得像在蓮花宮裡一樣快樂,對什麼環境都可以適應;相反,如果修行比較差,福報又很淺薄,那即便不發心也不會快樂。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放棄利益眾生的機會,這對自己的修行實際上也是有利的。 還要提醒大家的是,我們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以對自己的修行和眾生有利為出發點。有些人曾問我:“我是呆在學院還是出去?”其實這些人應該問自己:如果對自己的修行或者眾生有利,那呆在學院可以,出去也可以;如果對二者沒有利益,那不管去哪裡都沒區別,反正到哪裡都是三界輪回,到哪裡都是熙熙攘攘的眾生,就像掀開的螞蟻窩一樣。 如是妙法已聽聞,常念諸佛而生喜, 彼人往昔真吾友,善能樂欲佛菩提。 如果有人已經聽聞如是妙法,能經常憶念諸佛而生起歡喜心,這種人往昔真正是我的道友,他們善能希求佛菩提。[5] 在座諸位都聽了《無量壽經》,除了個別邪見嚴重者以外,應該不會對阿彌陀佛等諸佛生起嗔恨心,都能對諸佛生起歡喜心,以釋迦牟尼佛的金剛句來推斷,諸位和釋迦牟尼佛一定有甚深的因緣,往昔一定做過他的道友。以前藏地有一位大成就者,他在拉薩大昭寺對著覺沃佛說:“曾經你和我是一樣的,但後來因為你太精進了,現在已經獲得了佛果,所以今天我不得不向你頂禮。”和這位大德一樣,我們以前也是釋迦牟尼佛的朋友,大家應該對此深信不疑。 此處說“常念諸佛而生喜”,所以我們應該經常憶念諸佛,不管憶念哪一位如來,這個功德都特別大。《華嚴經》雲:“若能須臾念如來,乃至一念功德力,永得遠離眾惡趣,智慧日光滅癡暗。”意思是,如果有人能於須臾間憶念如來,以一次憶念的功德力,此人將永遠離開地獄、餓鬼、旁生趣,最終能以智慧的日光滅除愚癡的黑暗,從輪回中獲得解脫。正因為如此,我經常要求大家外出時攜帶釋迦牟尼佛像或者唐卡,如果沒有時間念《釋尊儀軌》,即便看一眼佛像或者唐卡,這也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爾時世尊說是經已,天人世間有萬二千那由他億眾生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二十億眾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諸漏已盡心得解脫,四十億菩薩於無上菩提住不退轉被大甲冑當成正覺,有二十五億眾生得不退忍。 世尊宣說這部經時,人天世間有一萬二千億那由他眾生遠塵離垢獲得法眼淨,二十億眾生獲得不來果,六千八百比丘滅盡諸漏、心得解脫,四十億菩薩於無上菩提住於不退轉,他們披上勇猛無畏的甲冑,將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有二十五億眾生獲得不退法忍[6]。 有四萬億那由他百千眾生於無上菩提未曾發意,今始初發種諸善根,願生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皆當往生彼如來土,各於異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 有四萬億那由他眾生以前沒有發過無上菩提心,如今發下了無上菩提心,種下了諸多善根,這些眾生又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面見阿彌陀佛,他們都將往生阿彌陀佛的剎土,最終在各個世界次第成佛,名號都叫妙音。[7] 以這次學習《無量壽經》的因緣,也許我們也包括在這些妙音如來中。現在有些淨土宗的法師給弟子們取法名為妙音,也是根據此處的說法。 有八萬億那由他眾生得授記法忍成無上菩提,彼無量壽佛昔行菩薩道時成熟有情,悉皆當生極樂世界。憶念俦昔所發思願皆得成滿。 有八萬億那由他眾生得到授記將來獲得無生法忍、成就無上菩提。這些眾生都是無量壽佛往昔行菩薩道時成熟的有情,他們都將往生極樂世界。依靠世尊宣說此經之力,他們都憶念起往昔的發願,知道自己的發願一定能圓滿。 獲得解脫是按次第的,就像學生一批批從學校畢業一樣。當年釋迦牟尼佛宣說《無量壽經》時,阿彌陀佛在因地成熟的菩薩首先往生極樂世界;同樣,如今我們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種下善根,將來也會在其他如來面前獲得解脫。 爾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並現種種希有神變,放大光明普照世界,無量億那由他百千天人同時音樂不鼓自鳴,雨天曼陀羅花沒至於膝,乃至阿迦膩咤天皆作種種殊妙供養。佛說經已,彌勒菩薩等及尊者阿難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 這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並出現各種稀有神變,光明普照整個世界,無量億那由他天人同時奏響音樂,天鼓不鼓自鳴,從虛空中降下沒至膝蓋的天界曼陀羅花, 欲界諸天人乃至阿迦膩咤天人[8]都在釋迦牟尼佛面前作種種殊勝上妙供養。佛陀說完這部經後,彌勒菩薩和阿難尊者等一切大眾聽到佛陀的說法都生起極大歡喜心。 至此,我們已經圓滿了《無量壽經》的學習。能夠學習功德這麼大的經典,我感到非常高興。雖然現在沒有出現佛陀講完經時的瑞相,但我認為肯定也有很多天人和非人在歡欣慶祝,所以大家也應該生起歡喜心。 依靠阿彌陀佛和法王如意寶的殊勝加持,我相信通過這次的學習,除了極個別人以外,在座諸位都能往生極樂世界。人身非常難得,又遇到如此殊勝的淨土法門, 當具足這些解脫的因緣時,道友們千萬不要輕易放過。同時大家也不要忘記,在自己身邊還有很多眾生沒有聽聞這樣的甚深法門,因此有機會的時候大家要大力弘揚此法門,哪怕給一個人宣講也有很大必要。我在傳講此經過程中,一方面參照了藏文譯本,一方面進行了反復思維,基本上從字面上過了一遍。以後大家傳講此經時可以參考我的講解方式。漢地的居士和出家人以後也應該經常念誦《無量壽經》。在開講此經之前,我通過反復比較,決定選擇唐譯本,現在講完《無量壽經》,我對這個譯本更加生起信心,感覺這確實是最好的譯本,所以大家在念誦時最好是采用唐譯本。 最後,我們共同作回向:以學習《無量壽經》的善根,願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盡快蘇醒善根,早日生起菩提心,都往生極樂世界;願所有弘揚佛法的高僧大德長久住世,佛法長久住於世間;願一切災難自然消除,整個世界變成清淨的剎土。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札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1] 在藏文譯本中,“能作大光拯濁世”是“諸世尊”的定語。 [2] 救世之行:即《無量壽經》。 [3] 這個偈頌在藏文譯本中沒有。 [4] “欽”在藏文中有很豐富的內容,表面意思是“知”,但構成詞組“喇嘛欽”時,除了“上師知”以外,還有“上師加持”、“上師垂念”等意思,不過譯為漢語只能是“上師知”,沒辦法表達出藏語中的豐富內容。 [5] 在藏文譯本中,本偈頌最後兩句的次序相反,即:“如是妙法已聽聞,常念諸佛而生喜,善能樂欲佛菩提,彼人往昔真吾友。” [6] 即無生法忍。 [7] 法賢譯本中說,是燃燈佛授記他們未來成為妙音如來,如雲:“復有十方佛剎,若現在生及未來生見無量壽佛者,有八萬俱胝那由他人得然燈佛記名妙音如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8] 阿迦膩咤天:即色究竟天,此天為色界十八天之一,五淨居天之一,位於色界最頂位,其果報於色界中為最勝。
:无量寿经 :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