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無量壽經 第十課
第十課 思考題 1.復述並解釋莊嚴無盡願。 2.復述並解釋無量色樹願。 3.什麼是無礙解?請解釋四種無礙解。 4.復述馬鳴菩薩皈依佛教的公案,這個公案說明了什麼道理? 5.復述並解釋徹照諸剎願。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現在正在講法處比丘在世間自在王如來面前發的四十八願,前面的二十六願已經講完了,今天開始講第二十七願。在四十八願中,每一個願都有甚深的意義,我在課堂上只是大概做個解釋,希望大家課後要反復思維,這在學習的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諸佛菩薩在因地時跟我們一樣是凡夫,但不同於一般人的是他們為弘揚佛法、利益眾生發了大願。從法王如意寶的一生來看,除了自己精進修行,唯一的事情也是弘揚佛法、利益眾生,此外再沒有其它事情了。而我們是不是這樣?大家可以想一想。回憶過去的經歷,自己也應該明白:沒學佛時是怎樣混日子的?學佛以後相續中的菩提心怎麼樣?對於護持佛法、弘揚佛法有什麼樣的發心? 有時候一想到上師老人家的豐功偉績,我真的覺得很慚愧:上師一輩子想的就是佛法和眾生,此外根本沒有私人的目標;而作為上師的隨學者,雖然我有幸依止上師多年,就像陽光從雲間透出一樣偶爾也能想到佛法和眾生,但從總體上說,自己的發心連上師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都趕不上。 我們不能為自己的快樂活著,應該為利益眾生活著,這就是大乘佛子的基本要求。在座的每個人都在諸佛菩薩和傳承上師面前發過願,已經入於菩薩乘,不可能承認自己不是大乘行者。既然自己是大乘行者,那內心至少要有一顆利他的心,否則就成了表裡不一。 在聽聞大乘佛法的過程中,大家每天都應該有新的感受,而且感受要不斷增上,不要越聽法越沒信心,最終拋棄殊勝的大乘道,走入一條孤獨、寂寞的道路,甚至誤入與解脫毫無關系的歧途,這就是人生最大的遺憾了。 總之,每位大乘行者都應該恆時以正知正念觀察自己:我在想什麼?我在做什麼?我的身心有沒有趨入利他之道?如果發現自己的方向錯了,就要及時調整,如果沒有錯,還要不斷努力。 二十七、莊嚴無盡願: 若我成佛,周遍國中諸莊嚴具,無有眾生能總演說,乃至有天眼者不能了知所有雜類形色光相,若有能知及總宣說者,不取菩提。 如果我將來成佛,整個國土中具足一切莊嚴之事,沒有眾生能宣說這些莊嚴之事,甚至有天眼者也不能了知所有莊嚴之事的種類、形狀、顏色、光明,如果有人能了知或者能宣說,我就不取菩提果位。 參觀世間的任何地方後,我們都可以用語言描述,比如,“我去過夏威夷,那裡風景很優美”,“某地有座紅色的山”,“某地有座青色的山”,等等。世間的風景也能用肉眼或者天眼了知。比如去一座七星級賓館,那根本不需要天眼,一般的肉眼就能了知。 在我們這個世間,首先用肉眼或者天眼看到某個事物,然後以分別念把自己的所見整合起來,這樣就可以用語言進行描述了。如果是嘴巴特別會說的人,去了一個地方後可以講上半天。有些人去了香港,一直說香港如何如何好。有些人去了印度,逢人就說印度是什麼樣,哪怕見到一個乞丐也要講自己的印度游記。 總之,不管國外的印度、尼泊爾等地,還是國內的拉薩、內蒙古等地,世間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用眼睛了知,都可以用語言描述。 有些從加拿大來的人說加拿大如何漂亮。有些住在美國的人說舊金山如何好。其實,跟極樂世界比起來,娑婆世界的山山水水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不管從廣大無邊還是從美麗莊嚴來說,極樂世界都遠遠超過娑婆世界,完全超越了我們的尋思分別。就像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贊偈》中所說的那樣:“觀彼世界相,勝過三界道,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 在娑婆世界,再豪華的建築物也無非是鋼筋、水泥、石頭、沙子組成的,經過一段時間都將無法使用,根本無法與極樂世界的宮殿相比。而且娑婆世界的很多建築物是偽劣產品,住在裡面一點都不可靠。有些建築物雖然比較可靠,但也經不起大的自然災害。前一段時間,日本發生九級大地震,雖然日本的防震標准比其它國家高,很多人不是因建築物倒塌喪生,而是被地震引發的海嘯奪走生命,但震後所有的建築物基本上也不能使用了。 在娑婆世界,最珍貴的珍寶也無法與極樂世界的七寶相比。世間的金銀珠寶是人們比較耽執的,但是它們數量稀少而且價格昂貴。隨著眾生福報的減弱,到一定的時候不要說金銀珠寶,可能連鐵都不好找。尤其現在是貧富懸殊的時代,貧窮的人不要說金銀飾品,連銅鐵飾品都買不起。 總之,在如今這個濁世,外器世界的衰敗越來越嚴重,內情世界的愚暗也越來越濃厚,無論從外在環境的美妙莊嚴還是內心的平靜快樂來考慮,我們都沒有理由不求生極樂世界,否則就是愚癡深重的可憐之輩。 大家要知道,和淨土的莊嚴一樣,佛陀的功德也是無法衡量的。以前有位無邊身菩薩想衡量釋迦牟尼佛的頂,於是他用一根竹竿去量,結果量到梵天界也不見世尊的頂,最後他扔掉竹竿,合掌贊頌世尊:“虛空無有邊,佛功德亦然,若有能量者,窮劫不可盡。”(大意為:如同虛空沒有邊際一樣,佛陀的功德也是無有邊際的,如果有人想衡量佛陀的頂,那歷經多劫也不能到盡頭。) 二十八、無量色樹願: 若我成佛,國中具有無量色樹高百千由旬[1],諸菩薩中有善根劣者若不能了知[2],不取正覺。 如果我將來成佛,我的國土中有無量株百千由旬高的菩提樹,不僅國中的大菩薩了知這些樹,那些善根微劣的菩薩也能了知,如果他們不能了知,我就不取正覺果位。 樹對於成佛是不可缺少的。為什麼賢劫千佛都在樹下成佛?就是因為樹有很多功德。從世間來講,樹能帶來清涼、寂靜和快樂;從出世間來講,樹能幫助滅除相續中的煩惱,讓六根得以清淨,獲得不退法忍,開發本具的智慧。正因為如此,極樂世界有無量株菩提樹,無量菩薩都安住於菩提樹下。 從我們自身的體驗來看,樹對修行確實有不可思議的利益。有時候我到一些清淨的樹林中,背靠樹干坐在樹下,自然而然會生起出世間的境界。所以,身處茫茫紅塵中的人們很需要到寂靜的山林中返觀心性,當坐在樹下返觀自心時,依靠寂靜環境的緣起力、諸佛菩薩的加持力、自心本淨的法爾力,很容易開發出自然本智。 相反,如果在忙碌的人群中或者紛繁復雜的環境中,那是很難認識心性的。雖然對個別有善緣的人來講,在人群和復雜環境中也有開悟的機會,但對一般人來講,只有在寂靜處才有機會頓然顯露赤裸裸的本來面目。從前輩大德的修行故事也可以看出,寂靜處和修行成就確實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大家需要明白的是,此處雖然說“諸菩薩中有善根劣者”,但這些菩薩不可能像我們一樣善根微弱。在人間,有些人福報太大了,什麼受用都具足;有些人福報太小了,什麼都不具足——財富也沒有,智慧也沒有,信心也沒有,身體也不好,還要受別人欺負,每天產生各種煩惱。因為福報太小,心情經常低落得無法形容——在這個世界上好像誰都比不上,自己腳下只有地面的水,自己頭上是所有的人。這就是娑婆世界的可憐眾生。 極樂世界不可能有特別可憐的菩薩,只不過跟大菩薩比起來,有些菩薩善根比較微弱而已。但即便這些菩薩也是娑婆世界眾生無法相比的,他們也能隨時見到菩提樹,通過見到菩提樹,自然出生三十七道品的功德。當然,既然善根微弱的菩薩都能見到菩提樹,具有無量智慧、悲心、威力的大菩薩就更不用說了,他們肯定隨時能見到菩提樹。 佛經中說,見到菩提樹有許多功德。現在印度金剛座有一棵菩提樹。這棵菩提樹是從佛陀成道的那棵菩提樹分出來的,據說阿育王的女兒從原來的菩提樹上分了一支移植到斯裡蘭卡,後來回教徒砍了原來的菩提樹,佛教徒又從斯裡蘭卡的菩提樹上取了一支移植回金剛座。所以如今這棵菩提樹跟原來的菩提樹是同一個根,在這棵菩提樹前發願、祈禱有很大功德。現在有很多人在這棵樹下發願、磕頭、念經、修加行。(在這些人中,雖然有漢族人和其它國家的人,不過大多數都是藏族人,希望其它民族的佛友以後也去那裡朝拜。) 佛經中記載,如果朝拜釋迦牟尼佛的四大聖地——降生、成道、轉*輪和涅槃的地方,這和見到佛陀本人沒有差別。去這些聖地朝拜實際上是對佛陀的一種紀念。說到紀念佛陀,今天正好是四月初八,是漢地紀念佛陀誕生的日子。在泰國、新加坡等國家,佛陀誕生日叫衛賽節,日子和漢地的佛誕日有所不同。雖然時間上存在不同,但我認為這並不矛盾,因為佛陀在眾生面前的示現不一定相同。總之,每個佛教徒都應該經常憶念釋迦牟尼佛降生、成道、轉*輪、涅槃的過程,也應該經常念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當然,我們也要經常念“南無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在許多經典中一再贊歎阿彌陀佛,這些金剛語足以證明阿彌陀佛有不可思議的功德。不過,在這方面有些法師的說法也有點誇張,他們說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佛經裡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都是宣揚、贊歎淨土法門的。我覺得這可能是有密意的說法。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典都落在文字上,翻開漢文和藏文的佛經,有多少是講淨土法門的?這一點諸位應該很清楚。藏文中宣說淨土法門的是《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漢文中主要是淨土五經一論。當然,其它經典也有附帶宣說淨土法的,如《佛說山海慧菩薩經》等經中也講了阿彌陀佛以及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但並非大多數佛經都宣說淨土法門。因此,如果有引導眾生的特殊密意,那當然另當別論,否則講經說法還是要符合實際。 二十九、得勝辯才願: 若我成佛,國中眾生讀誦經典教授敷演,若不獲得勝辯才者[3],不取菩提。 如果我將來成佛,國中眾生通過讀誦經典、聽聞他人的教授、向別人宣講佛法等途徑,都能獲得殊勝辯才,如果不能獲得殊勝辯才,我就不取菩提果位。 娑婆世界的眾生大多缺乏辯才和智慧。有些人雖然讀了很多經典,也天天在別人面前聽法(有時候聽得很不錯,有時候邊聽邊打瞌睡——一會兒頭歪下去,一會兒 “呼呼呼”,不管怎麼樣,也算馬馬虎虎聽過很多經),甚至也給父親母親爺爺奶奶轉過*輪,但內在的智慧和外在的辯才一直沒辦法開發。甚至越聽法越笨,越聽法越傻,什麼道理都不懂。有個人說:“我腦子一直是一片空白,一想起佛法好像什麼都沒有,有一種空空蕩蕩的感覺。”這可能與前世的業力有關,也可能與今生學法心不專注有關。而極樂世界的菩薩不是這樣,他們通過讀誦經典、聽經聞法、宣說佛法,很快就能開發深廣的智慧、流露無礙的辯才、獲得殊勝的無礙解。 什麼是無礙解?《大毗婆沙論》中說:“於所知境通達無滯,名無礙解。”無礙解有四種:一、法無礙解,對一切名詞無礙通達;二、義無礙解,對甚深法義能無礙通達;三、詞無礙解,能了知各種眾生的語言,比如在人面前用人的語言宣講,在天人面前用天人的語言宣講,在英國人面前用英語宣講,在藏族人面前用藏語宣講;四、辯無礙解,對所有提問均能無礙回答,對所有興辯者均能答辯。 娑婆世界的眾生非常愚笨,有些人已經來到藏地多年了,可是不要說轉*輪,甚至連“糌粑ra”[4]都不知道。而極樂世界的菩薩不是這樣,他們無所不通,非常有智慧,具有無礙的辯才。 麥彭仁波切的教言中說,如果認識了心的本性,就會自然流露出無盡的智慧;如果得到諸佛菩薩的攝受,也會獲得他人無法企及的智慧。諸佛菩薩的加持確實不可思議。以前漢地有位慧思禅師,他一心祈禱阿彌陀佛,後來在夢中見到阿彌陀佛,醒來以後智慧大開,對一切法義無所不通。我們這裡有些道友也是如此,他們剛來學院時笨笨的,不要說通達經論,甚至連基本生活都不懂。但因為他們一方面對正法有極大的歡喜心,一方面經常以信心祈禱文殊菩薩,所以到一定時候就和以前完全不同了,不僅對佛法的意義非常通達,而且就像《二規教言論》中說的那樣,超過了以前和自己一樣的人,趕上了以前超過自己的人,最終自己的智慧勝過一切人。 擁有智慧很重要。因為顛倒的非量和無倒的正量始終是相違的,所以如果一個人相續中現前了正知正見,不僅自己相續中的邪知邪見會自然消失,而且還能遣除他人相續中的邪知邪見。如《大寶積經》雲:“成就正見者,化彼諸邪見,常修行正念,哀悲邪念者。”我去過一所學校,這所學校有一個持邪見的老師,很多學生就像得傳染病一樣染上了他的邪見;這所學校還有一個智慧、能力都很不錯的老師,後來他通過努力遣除了那個老師和學生的邪見。 總之,正見像陽光,邪見就像黑暗。當正見的陽光升起來時,邪見的黑暗自然會被驅散;如果沒有正見的陽光,邪見的黑暗就會一直籠罩心頭,讓眾生誤入歧途,感受無量的痛苦。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努力遣除邪見、引發正見。 凡夫人很容易受他人的影響。在一個家庭或者團體中,如果有一個人持邪見,與他接觸的人都會染上如毒般的邪見。所以,在如今這個邪見嚴重的末法時代,尋找具有正見的善知識極為重要。當然,如果到了極樂世界,依靠阿彌陀佛的發願,所有的人都具有深邃的智慧和無礙的辯才,不可能有產生邪見的機會,所以大家還是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三十、無邊辯才願: 若我成佛,國中菩薩有不成就無邊辯才者,不取菩提。 如果我將來成佛,國中所有菩薩都要成就無邊辯才,如果有菩薩不成就無邊辯才,我就不取菩提果位。 前面是發願令諸菩薩獲得有限的智慧和辯才,但有限的智慧和辯才還是不夠的,所以阿彌陀佛又發願令諸菩薩獲得無邊的智慧和辯才。 智慧有很多層次。有些人的智慧只能衡量粗大的法,對於細微的法卻無法衡量,比如對瓶子裡沒有水這樣的空性能夠理解,可是對於心抉擇為無分剎那、物質抉擇為無分微塵,無分剎那和無分微塵進一步抉擇為無有,無有最終抉擇為離一切戲論,這樣細微的境界就很難理解。或者從遠近方面來講,對於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後天等比較近的事能了知,而對於一萬年、一個大劫、無數劫以前以後的事就不知道了。或者從深淺方面來講,對於淺顯的道理一聽就明白,可是甚深的道理就聽不明白了。 在講考的時候,有些道友講起《大圓滿前行》、《無量壽經》沒有任何問題,可是講到《量理寶藏論》、《釋量論》或者《中觀根本慧論》就很困難了,最後用拳頭狠狠打自己的頭:我為什麼那麼笨,一直聽不懂呢?我應該打開智慧!但這樣“打”開智慧是有一定困難的。 對於現世生活中的一些簡單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對於來世等長遠的事情,沒有深廣智慧的人就不知道了,這不僅會給積累資糧帶來困難,有時候行持佛法的事業也會比較困難。《維摩诘經》中記載:有一次佛陀讓捨利子、目犍連等弟子去探望維摩诘居士,但因為他們智慧有限,所以不堪能探望;後來佛陀讓具有無量智慧的文殊菩薩去探望,最終文殊菩薩順利地完成了任務。 《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雲:“速悟七辯才,願如文殊等,演法無窮極,導引群生類。”所以我們應該發願:願我很快具足文殊菩薩那樣的七辯才,能夠演說無量法門,將無數眾生引入解脫道。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擁有文殊菩薩的智慧、觀世音菩薩的悲心、大勢至菩薩的能力,如果有了這樣的智慧、悲心和能力,那不管遇到任何眾生,都能輕易度化對方。首先用智慧引導他,如果不行就用悲心來感化他,實在不行就用力拽著他的頭發進入佛門,如果對方沒有頭發就拉耳朵,開玩笑。 智慧和辯才確實很重要。如果沒有智慧和辯才,在世間也會遇到許多麻煩,在出世間就更不用說了。學禅宗的人如果沒有智慧辯才,雖然你可以安住於如如不動的境界享受禅樂,可是要度化別人就很困難了。尤其現在是妄念紛飛的時代,在知識分子和分別念比較重的人面前,如果拿不出有說服力的理論,即使你的境界再超勝,也會在別人面前落敗。學淨土宗的人也是如此,雖然念阿彌陀佛功德無量,可是如果沒有智慧辯才,別人問起一些基本的問題:為什麼要念佛?念佛有什麼功德?極樂世界那麼遙遠,怎麼能往生到那裡?也許你就沒法回答了。總之,如果沒有智慧和辯才,雖然你可以像經典和續部裡講的那樣,具有須彌山一般的堅固信心,哪怕粉身碎骨也不動搖,依靠這樣的信心自己當然可以往生淨土、獲得成就,可是要度化別人還是有一定困難的。 印度的馬鳴菩薩[5]原來是外道,他就是被脅尊者的智慧和辯才引入佛門的。當時他和脅尊者請國王作證:誰辯論輸了就做對方的徒弟。脅尊者首先立宗:“當令天下太平、大王長壽、國土豐樂、無諸災患。”馬鳴菩薩一聽,頓時無話可說,畢竟當著國王的面,所以自己不敢說國家不太平、國王不長壽、國土不豐樂、具諸災難,於是他不得不拜脅尊者為師。隨脅尊者入佛門後,馬鳴菩薩精進聞思修行,最終徹底通達佛教的真理。後來,他也以智慧和辯才折服了許多外道。 在佛教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具有無量智慧和辯才的菩薩,如龍樹菩薩、法稱論師等。前一段時間,我看了一位藏地大德的傳記,這位大德從小接受佛教的教育,一直不懈地聞思修行,最後獲得了無法言說的智慧和辯才。其實,許多修行人的精神確實很令人欽佩。我曾經遇到過一位高僧大德,文革前後他曾在監獄裡住了十三年。當時他把蹲監獄當做閉關的好機會,每天默默地念誦經咒。後來有人發現他嘴唇動,就不准他動嘴唇,於是他就不動嘴唇念。後來那些人說:“雖然你嘴唇沒有動,但是你喉嚨在動。”他說:“我是活人,我要吞口水,為什麼喉嚨不動?”就這樣,他在獄中念了很多咒語。這位大德今年八十二歲,在跟他交往的過程中,我深深地感到對佛法的信心完全融入了他的血液。在那個善惡顛倒的時代,他的信心都如是穩固,戒律都如是清淨,現在就更不用說了。 三十一、徹照諸剎願: 若我成佛,國土光淨遍無與等,徹照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如明鏡中現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菩提。 如果我將來成佛,我的國土光明清淨無與倫比,能夠映現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的諸佛世界,就像明鏡中顯現面像一樣,如果不能這樣,我就不取菩提果位。 在我們這個世界,只要一座山或者一堵牆就能遮住人們的視線,哪怕中間有一張薄薄的紙,也看不到後面的東西。但極樂世界完全不同,不僅大地能夠映現十方無量的世界,甚至一堵牆、一根柱子、一個瓶子、一花、一草、一葉、一塵,都能清清楚楚地映現十方無量的世界。 對娑婆世界的眾生來說,這種境界是很不可思議的。如果對一個從來沒去過城市的山區愚童說,城市的百貨商場裡有好多鏡子,在鏡子裡能看見自己的身體,他根本不會相信;同樣,聽到極樂世界的微妙境界,娑婆世界的凡愚眾生也不會相信。 諸佛菩薩的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弘明集》中說:“須彌籠於一塵,天地回於一車。”意思是,須彌山可以納入一塵,天地可以裝入一車。進一步講,一個微塵中可以容納無數世界,而且微塵沒有變大、世界沒有變小。這在我們的境界中也很難實現,但在諸佛菩薩的境界中完全可以實現。 依靠法處比丘當年的發願,現在極樂世界的國土能夠映現無量的世界,哪怕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能映現無量的世界。所以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菩薩尋找人間的眷屬很方便——不需要閉著眼睛入定半天,也不需要通過望遠鏡看,隨時隨地都能發現他們在干什麼,是醒著還是睡著,是活著還是死了,一切情況都能呈現在眼前。 不僅極樂世界的外境能呈現無量世界,極樂世界的菩薩也能以天眼現見他方世界的一切景象。對智慧渺小的娑婆世界眾生來講,這確實是不可思議的。當然這也是情有可原的,畢竟很多人還沒有達到一定的境界,不要說諸佛菩薩的境界,連阿羅漢的境界都沒有,所以肯定很難想象這些現象。但無論如何,大家一定要相信佛陀的金剛語。如果能誠信佛陀的金剛語,總有一天我們也會往生極樂世界並獲得這些境界。 原來我在山區讀中學時,學校有一個易老師,每到冬天學生們都聚在他家,他在爐子裡生上火,然後就跟我們講漢地的事:南京、成都有很好的火車,還有很多三層、四層、五層的樓房……(也許他見到最高的樓就是五層,開玩笑。)當時我們這些山區的孩子都想:不可能吧?怎麼房子上面還有房子?後來到了漢地,才知道到處是高樓大廈。同樣,現在有些人很難理解佛法的甚深境界,只有以後因緣具足時才會一一現前這些境界。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札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1] 康僧铠譯本說樹高四百萬裡。 [2] 康僧铠譯本裡說是“不能知見”,藏文譯本也有“知”和“見”兩方面的意思。 [3] 藏文譯本和康僧铠譯本中說獲得辯才和智慧。 [4] 藏語,意為吃糌粑。 [5] 據說馬鳴菩薩說法時,群馬都感動得流淚嘶鳴,因為馬能了解他的說法,人們便稱他馬鳴菩薩。
:无量寿经 :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