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無量壽經 第六課


 2015/10/16    熱度:1919    下載DOC文檔    

  第六課

  思考題

  1.復述並解釋國無惡趣願。

  2.請結合不墮惡趣願比較極樂世界和其它剎土的優劣。

  3.有人對於極樂世界有情皆為金色膚色心存懷疑,如何遣除這種懷疑?

  4.極樂世界的眾生形貌無有美丑之別,這有什麼重要意義?

  5.什麼是宿命通?具足宿命通對修行人有什麼意義?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前面講了佛陀宣說此經的緣起以及法處比丘發願前的經歷,今天開始講法處比丘在世間自在王如來面前發的四十八願。

  每位佛陀的發願不盡相同,在《悲華經》中釋迦牟尼佛發了五百大願,在《藥師經》中藥師佛發了十二大願,而在《無量壽經》中阿彌陀佛則發了四十八大願[1]。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非常重要,每個學淨土法的人首先要了解他的發願,然後要跟隨他發願。哪怕生起一剎那這種意念,也有無量無邊的功德。

  前面我們講了,法處比丘並非考慮一天兩天、一月兩月或者幾百年、幾千年,而是經過五個大劫的深入思維,才總結出這些大願。這些願中蘊含了他的智慧和悲心,對眾生的解脫有甚深因緣。在座諸位遇到此法很不容易,可以說是前世積累福報的結果[2]。所以大家應該認真思維這些大願,深入領會其意義。

  有些道友以前可能學過四十八願,但每位法師的講解方式不完全相同,所以這次重新學習還是有必要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家也應該參考其它法師的講義或者注釋。我有一個習慣,不管學習任何經論,提前都要找很多參考書。以前法王講中觀前,我會准備很多中觀方面的書;法王講因果經論前,我也會准備很多因果方面的書。不過現在個別人從來不看參考書,我並不是說當年自己學得如何好,但自己學法的態度跟個別人確實不同。不能說所有的人不好,大多數人學法的意樂很強烈,但個別人確實存在問題,他們不要說參考其它資料,甚至正在講的這部經都不看,聽完課就把法本扔得遠遠的,然後尋找另一條 “解脫之路”。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干脆就別聽課了。

  學習佛法是自願的,並不是用高壓政策逼著你——如果不聽法一天要罰三千塊錢。既然聽法是自願的,就應該有一定的主動性。佛教的經論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麼簡單。如果參加世間的會議,領導講話時你稍微了解一下,過後不一定需要學習文件,畢竟世間的有些簡單道理不學習也能掌握。而佛法不同,它是遍智佛陀以金剛語宣說的,有直接和間接、正面和側面以及外內密等不同的意義,一般人的分別念很難通達這些甚深意義,因此必須下一番工夫。

  在聞思的過程中,大家不要虎頭蛇尾。有些人開始很認真,找幾本參考書,每天反復研究,可是慢慢就懈怠了,最後連所講的書也不看,每天等著這部法結束,好像講完這部法後自己就能解脫一樣。我覺得這沒有任何必要。

  大家應該利用有生之年,努力將自己的分別念與佛法的智慧融為一體。雖然現在是五濁熾盛的末法時代,但只要經常服用佛法的妙藥,外面的很多違緣對自己也無機可乘。否則,大城市裡的人免疫力本來就弱,各種煩惱的疾病時時會出現,如果自己再沒有充分的應對,那在煩惱病魔面前肯定會失敗的。因此,就像手機用完了要及時充電一樣,我們每天也要用佛法的智慧“充電”,這樣長期精進下去,自己的心態和行為就會朝好的方向逐漸改變。

  一天兩天的學習不一定有效果,今天你聽了一堂課,就像脫衣服一樣煩惱馬上都沒有了,這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大家應該像前輩高僧大德那樣,長期穩重地學習佛法。穩重真的很重要,個別人剛開始學佛特別熱情,就像患了“猩猩熱”一樣熱得不得了,一定要馬上成就,白天不休息,晚上不睡覺,甚至吃飯都覺得耽誤時間,一口飯含在嘴裡要考慮三次,一直捨不得吞下去,可是最後又徹底放棄正法,心態和言行特別離譜。我覺得這樣不是很好。學佛應該有長期的穩重,佛經中經常講三大阿僧祇劫,所以大家要堅固學佛的誓願。

  下面開始講四十八願。一般我講法都要參考一些講義,但這次因為沒有合適的參考書,只能對照一下藏文譯本,所以只好憑自己的理解給大家講一講,在此過程中如果有不符經義的過失,我提前在僧眾和諸佛菩薩面前忏悔。本來,凡夫人講經不可能百分之百符合經義,但前輩的很多大德說,只要不是故意曲解法義,而是盡心盡力作解釋,在此過程中即使有點錯誤,也不會有很大罪過。

  一、國無惡趣願:

  若我證得無上菩提,國中有地獄餓鬼畜生趣者,我終不取無上正覺。

  如果我將來證得無上菩提,我的國土中不要有地獄餓鬼旁生趣,如果有地獄餓鬼旁生趣,我就不取無上正覺果位。

  為什麼法處比丘要發這個願呢?一方面地獄餓鬼旁生太痛苦了,另一方面要幫助它們也非常困難,因此他寧可不取圓滿正等覺果位,也不希望自己的國土中有惡趣眾生。

  惡趣眾生的痛苦是不可思量的。《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中說:“墮三塗者,受苦無量,不可稱說,不可思量。”意思是,如果墮入三惡趣,將會感受無量痛苦,其苦無法用語言形容,也無法以思維衡量。

  惡趣眾生的數量也是不可思量的。《大般涅槃經》中記載,有一次佛陀從地上拈起一點塵土放在指甲上問迦葉菩薩:“指甲上的塵土多還是十方世界的塵土多?”迦葉菩薩說:“十方世界的塵土多。”佛陀說:“墮入惡趣的眾生就像十方世界的塵土,而轉為人天的眾生就像指甲上的塵土。”《大圓滿前行》中也說:“地獄眾生猶如夜晚繁星,而餓鬼則如白晝之星;餓鬼眾生猶如夜晚繁星,而旁生則如白晝之星;旁生眾生如夜晚繁星,而善趣眾生則如白晝之星。”

  因此,一方面惡趣眾生有難以忍受的痛苦,另一方面它們的數量無量無邊,要度化它們確實不容易,所以法處比丘設計剎土時不願意自己的國土有惡趣眾生。正因為當初他發了這樣的願,所以後來阿彌陀佛的國土中沒有惡趣眾生。如《阿彌陀經》雲:“彼佛國土,無三惡道。”不要說惡趣眾生,甚至連惡趣的名稱也沒有,如《阿彌陀經》雲:“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

  當然,《阿彌陀經》中也說得很清楚,雖然極樂世界有共命鳥、鹦鹉等飛禽,但它們不是真正的旁生,而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換句話說,那裡的動物都是佛陀幻化的,不可能有生老病死、愚癡呆笨、互相啖食、被人役使等痛苦。

  看看極樂世界的功德,每個人也應該這樣發願:我將來獲得佛果時,願自己的所化眾生沒有任何痛苦,自己的剎土就像極樂世界那樣美好。

  除了極樂世界,其它很多佛剎都存在一些缺陷。拿蓮花生大士的剎土來說,很多伏藏大師的教言說,如果是心不清淨的人,到了那裡會見到蓮師顯為羅剎王,蓮師的眷屬顯為鬼神,蓮師的剎土顯為羅剎國。喬美仁波切在《選擇清淨剎土的竅訣》中說,凡夫人一定要選擇往生極樂世界,一方面它很容易往生,另一方面往生後非常保險,不會有生邪見、墮入惡趣的情況。所以,我們應該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二、不墮惡趣願:

  若我成佛,國中眾生有墮三惡趣者,我終不取正覺。

  如果我將來成佛,國中眾生命終後不墮三惡趣,如果有眾生墮三惡趣,我就不取正覺果位。

  在娑婆世界,天界眾生雖然於八萬年或者四萬年裡享受天樂,但命終後依然有墮入惡趣感受痛苦的。就像《親友書》說的那樣:“欲天界中大樂者,梵天離貪得安樂,復成無間獄火薪,不斷感受痛苦也。”

  而極樂世界不會有這種情況。法處比丘當年發下大願:如果極樂世界有眾生墮入惡趣感受痛苦,我就不證得無上佛果。如今法處比丘已經成佛了,所以他的發願已經實現了,往生極樂世界者絕對不會墮入惡趣,就像《大圓滿前行》裡講的那樣,永遠捨棄了天靈蓋,再不用在輪回苦海中流轉了。

  按有些漢地淨土宗大德的說法,往生極樂世界後之所以不會墮入惡趣,原因是凡夫人剛帶業往生時雖然沒有真正獲得解脫,但依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剩余的惡業很快能得以清淨,既然惡業得以清淨,自然就再不會到三惡趣“上班”了。

  而其它剎土則不好說了,在那裡暫時可能非常快樂,但最終還會在惡趣感受痛苦。拿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來講,有些眾生暫時得到人間的福報,有些暫時得到天界的福報,可是最終還是會因為造惡業而墮落惡趣。誠如《中觀四百論》所雲:“由於諸人類,多持不善品,以是諸異生,多墮於惡趣。”(由於大多數人類行持不善業,以造惡業的緣故,大多數凡夫人死後都墮入惡趣。)

  對於這個道理,經論中有許多比喻。《大圓滿前行》中說:如同在一面光滑的牆壁上撒豆,所有的豆子都將掉下去一樣,獲得人身也是如此困難。《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中說:“從人天沒,墮三惡趣如大海水,復生人天如弓弰水。”弰是弓的末端,意思是從人天善趣死後墮入三惡趣的眾生猶如大海水一樣多,再次轉生為人天的就像弓弰沾的水一樣少。在《親友書》中,也用盲龜值木比喻從惡趣獲得人身之難。從這些教證來看,輪回中人天善趣的果報的確是不保險的。

  只要在煩惱推動下不斷造業,以後就必定會墮入惡趣。按《瑜伽師地論》的講法,產生煩惱有六種因:一由所依故,二由所緣故,三由親近故,四由邪教故,五由數習故,六由作意故,由此六因起諸煩惱[3]。這六種因在極樂世界無法具足,特別是依靠對境而生起貪嗔癡慢疑等根本以及隨煩惱,這種情況在極樂世界絕對是沒有的。極樂世界的所緣境都是性格很好的菩薩,看到任何人都不會發脾氣。不像我們這裡一樣,個別人看這個是壞人,看那個也是壞人,上上下下的人都好像羅剎鬼一樣。

  有時候看起來,娑婆世界的眾生被各種煩惱和痛苦所折磨,如果是明智者的話,為什麼不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呢?人們都如此希求快樂,怎樣才能得到究竟的快樂呢?就是往生極樂世界。可悲的是,在芸芸眾生當中,通過修持淨土法門徹底遠離痛苦、獲得恆常無變大安樂者可謂寥若晨星。

  世界上有那麼多希求快樂的人,有時候我在微博上一說“願幸福快樂”,很多人都歡喜得不得了。不過,雖然人們希求快樂,但很多人卻不去積累快樂的因。真正觀察起來,常行善法、常發善願的人有多少呢?確實是寥寥無幾。這就是眾生的可憐之處。

  既然我們害怕墮入三惡趣,那如今值遇殊勝的淨土法門時,每個人都要想盡辦法往生極樂世界。一旦往生極樂世界,就意味著徹底遠離了惡趣的怖畏。藏族有種說法:“如果往生到極樂世界,即使把你捆起來扔下去,也不會下墮惡趣。”為什麼呢?因為極樂世界沒有墮入惡趣的因緣,既然沒有墮落的因緣,當然不可能墮入惡趣。所以,不想墮惡趣的人都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三、皆得金身願:

  若我成佛,國中有情若不皆同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如果我將來成佛,國中有情都具足純金色的莊嚴身體[4],如果有情身體不都是純金色,我就不取正覺果位。

  在我們這個世間,眾生的膚色各不相同。正因為存在不同膚色,所以出現了很多不平等,比如過去白人把黑人當作奴隸役使,甚至像旁生一樣虐待。又因為膚色不同,很多人也產生了各種煩惱:有些人膚色太黑了,為了把皮膚弄白,他們每天敷很多白粉,但就像把一塊黑石頭扔在酸奶桶裡一樣,再怎麼敷也不好看;有些人白得就像紙一樣,為了把皮膚弄黑,他們在身上敷上油,然後在沙灘上曬太陽,但是效果也不好。總之,世間很多人無法擁有理想的膚色,由此產生了很多痛苦。而在極樂世界,每個人的膚色都很莊嚴,內心也很快樂。

  當然,一個人的心態跟他所處的環境有關,在娑婆世界,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金色,但在極樂世界,因為金色是那裡所有顏色中最高貴的,所以每個人都喜歡這種膚色。

  極樂世界的膚色沒有任何差別,不存在有些好看、有些不好看的情況。《極樂願文》中說:“無有女人無胎生,皆由蓮花苞中生,諸身無別金黃色。”意思是,極樂世界沒有女人,也沒有胎生以及濕生、卵生,所有人都是從清淨的蓮花苞中化生,而且所有人的身體都一模一樣,都具足金黃色的身體。

  我們學院的覺姆經堂裡有法王在極樂世界的壁畫,畫中的所有眷屬都是金黃色的。有些人可能想:會不會這樣啊?其實這沒什麼可懷疑的,當世間的有漏業現前時,一個地方的眾生膚色都可以一樣,在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大願所形成的極樂世界,菩薩們的膚色為什麼不能一樣呢?

  我們可以看到,非洲人除了牙齒以外身體其它部分都是黑的,其它大洲的人膚色也各不相同,這都是不同的業力形成的。如果某人孤陋寡聞,從來沒見過其它膚色的人,那很可能不相信有這樣的人。以前中國人很少接觸外國人,一次有些藏民在成都昭覺寺見到一個黑人,他們覺得好像見到外星人一樣:“哇!你看那兒有一個黑色的人,到底他是什麼啊?”大家都追著看。但後來見得多了,也就司空見慣了。

  在世間,許多以前無法想象的事後來也能實現,更何況在極樂世界呢?所以,對於極樂世界的不可思議境界,大家要憑借正理和佛陀的金剛語產生信心。我們這裡大多數人應該沒有懷疑,如果個別人有一些懷疑,可以當面提出來。我自信能遣除這些人的懷疑。作為聞思大乘經論多年的人,如果連這個把握都沒有,那自己的學習也太不深入了。

  有些人以前對大乘佛法一竅不通,剛接觸佛法會產生一些懷疑,這也是情有可原的。在世間,有些對科學一竅不通的人剛接觸量子力學時,也可能憑想象提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他自己看來是很難解開的疑團,但在專家面前卻是很幼稚的。佛教中也有同樣的情況。

  總之,依靠阿彌陀佛的大願,極樂世界的所有有情膚色都是金色的。這一點是決定無疑的。我們應該發願往生到具足如此稀奇功德的極樂世界。

  四、無有美丑願:

  若我成佛,國中有情形貌差別有好丑者,不取正覺。

  如果我將來成佛,國中有情形貌不要有美丑之別,如果他們形貌有美丑之別,我就不取正覺果位。

  法處比丘發願,在他的國土中眾生不要有美丑之別——有些長得很難看,人人都特別討厭;有些長得太好看,人人都特別羨慕,所有的人應該平等莊嚴。這個發願體現了佛教的大平等觀,真正的平等就是這樣的。

  在我們這個世界,人們雖然口中說男女平等、好壞平等,什麼都要平等,但實際上到處都是不平等,可以說是一目了然。單單拿形貌來說:這是好看的人,那是不好看的人,怎麼可能平等呢?正因為存在很多不平等,所以引發了很多煩惱:有些人特別胖,連走路都特別困難,摸自己的身體時,全身好像就是一團精肉,連一根骨頭都摸不到;有些人瘦得皮包骨頭,自己摸著身體都懷疑:我到底是死人還是活人,怎麼除了骨頭以外什麼都沒有?有些人特別高,彎下身體才能進門;有些人特別矮,走在路上只到別人的膝蓋。總之,這個世間存在種種不平等以及由此產生的諸多煩惱,這就是娑婆世界的缺陷。

  娑婆世界的不平等最初是怎麼產生的呢?按照《長阿含經》的說法,娑婆世界剛形成時,人類的膚色、相貌、福報都是相同的,當時人們享用地味,身體也有光明。後來眾生的福報漸漸減少,出現了YIN欲、偷盜等惡行,人類的形貌也就隨著福報和業力而變得各不相同了。

  對世間人來講,相貌、權力、地位、財富等方面的不平等會帶來很多煩惱。拿相貌上的不平等來說,相貌端嚴的人容易產生傲慢心,有些人長得稍微好看一點,不管走路、說話就帶著一股傲氣,甚至吃飯時嘴都不會動;相貌丑陋的人則容易產生自卑心,尤其兔唇、盲人等殘疾人經常被別人蔑視,內心特別脆弱,在人前連頭都不敢抬。

  財富上的不平等也是如此。以前我讀書的時候,有些學生家境比較富裕,穿的衣服很好,不僅自己特別傲慢,其它人也羨慕他們,甚至老師也偏愛他們;有些學生家境比較貧寒,穿得破破爛爛,經常受別人欺負。正因為如此,這幾年我在家鄉辦學校時,讓所有的學生穿同一種服裝,家境富裕的人是這身衣服,家境貧窮的人也是這身衣服。我覺得這是一種平等的象征。

  此處的這個發願和康僧铠譯文中的說法基本相同,但與藏文譯本有點不同,藏文譯本的說法是:“若我成佛,國中有情名言中有天人差別者,不取正覺。”大意為,如果我將來成佛,國中不要有天人美妙、人類丑陋的差別。雖然說法上略有差別,但實際意義差別不大,因為藏譯也是說不要有天人那樣好看和人那樣難看的區別,還是在強調眾生平等。

  總之,大家要發願往生到一切平等的極樂世界。一旦往生到那裡,就將獲得真正的大平等,而且吃穿住用都通過神變來滿足,那種平等、自在的生活確實很快樂。

  五、得宿命通願:

  若我成佛,國中有情不得宿念下至不知億那由他百千劫事者,不取正覺。

  如果我將來成佛,國中有情都具足宿命通,如果有人不具足宿命通,乃至不知道百千億那由他劫之前的事,我就不取正覺果位。

  《大智度論》中說:“大阿羅漢辟支佛知八萬大劫,諸大菩薩及佛知無量劫,是名識宿命通。”因此,宿命通就是了知過去的能力。對於多劫以前發生的事情、自己當時轉生的地方、自己的姓名、親友眷屬、生活狀況等,具宿命通者都能一一了知。

  一個人如果有了宿命通,就會知道自己宿世流轉的過程,這樣肯定會精進斷惡行善。現在很多人因為沒有宿命通,不知道自己有前後世,所以無惡不作。他們認為,生命就像草地上的蘑菇一樣,一場雨之後突然冒出來了,一晃到秋天又沒有了。在他們的心目中,人類就是一堆堆忽生忽滅的蘑菇,除了短暫的今生以外,生命再沒有長遠的價值了。這就是很多人的愚癡之處。

  雖然我們現在不能像諸佛菩薩和阿羅漢那樣擁有宿命通,但只要到了極樂世界就會具足宿命通,對無數劫以來所經歷的事情一目了然,那時肯定會小心謹慎地取捨因果、斷惡行善。所以我們應該發願:將來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

  只要往生極樂世界,就必定會具足宿命通等功德,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現在有些人說:凡夫人往生淨土是帶業往生,所以往生後不可能具足超勝的功德。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如果極樂世界真的有人不具足宿命通,他們的身體很難看,而且也不是金色的,那說明阿彌陀佛的大願還沒有實現,但這是絕對不可能的。

  現在個別人完全憑自己的想象胡亂解釋淨土宗的法義,說什麼:往生的眾生分為上中下品,上品眾生如何,中品眾生如何,下品眾生如何。這些講法其實是在否認阿彌陀佛的大願[5]。如果一個人已經往生到極樂世界,可是天天在那裡當“旁聽生”,天天“打苦工”,會不會有這種情況呢?希望大家在這方面詳細分析,要好好研究阿彌陀佛因地的發願。

  六、得天眼通願:

  若我成佛,國中有情若無天眼,乃至不見億那由他百千佛國土者,不取正覺。

  如果我將來成佛,國中有情都具足天眼通,如果他們不具足天眼通,乃至不能照見百千億那由他佛剎,我就不取正覺果位。

  我們的眼睛不要說看到其它世界,只要在眼前放一片布、一張紙,或者被一根柱子、一堵牆擋住,甚至用一個薄薄的披單蒙著頭,就什麼都看不見了。肉眼最多能看見人間幾百米、幾千米遠的距離。雖然在仰望夜空時,我們能見到三十八萬公裡之外的月球,甚至能看見一萬光年以外的星球,但清晰度卻遠遠不夠。此外,肉眼辨別細微之物的能力也很有限:一只小蚊子在幾十厘米內能看得見,再遠一點就不行了,如果沒有望遠鏡就根本看不見了。我們的肉眼就是這樣的。

  而天眼則具足強大的功能。《楞嚴經》中說:“阿那律見閻浮提如觀掌中庵摩羅果,諸菩薩等見百千界,十方如來窮盡微塵清淨國土無所不矚。”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是菩薩,所以他們都具足照見十方無量世界的天眼通,既能照見清淨剎土的狀況,也能照見不清淨剎土的狀況。

  七、得天耳通願:

  若我成佛,國中有情不獲天耳,乃至不聞億那由他百千踰繕那外佛說法者,不取正覺。

  如果我將來成佛,國中有情都獲得天耳通,如果不具足天耳通,乃至不能聽到百千億那由他踰繕那[6]以外的佛陀說法,我就不取正覺果位。

  如今法處比丘已經成佛,也現前了自己的淨土,所以他的發願已經實現了,凡是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都具足天耳通。

  娑婆世界的耳朵能力非常有限。有些人接電話時,對方聲音再大也聽不清:“啊?啊?啊?你大聲一點嘛!”還有些人更過分,旁邊幾個人再怎麼喊,他也無動於衷。別人也很奇怪:表面上看兩只耳朵特別大,為什麼聽力卻特別差呢?有時候看起來,好像外面這兩片肉越大,聽力反而越差。

  《帝釋所問經》雲:“諸佛如來具天耳通,無遠無近,皆悉能聞。”意思是諸佛都具有天耳通,他們聽聲音沒有遠近之別。相比之下,凡夫聽聲音則有遠近之別:在一千米以內,呼喚別人基本上能聽得見;如果超出一千米,再怎麼喊都聽不到了。

  在這裡要提醒各位一點:有些人不需要大聲時聲音也特別大,甚至走在路上也“哇哇哇”喊個不停,其實沒必要這樣大聲喊,你旁邊的人也不是聾子。可能這些人在大城市裡習慣了,大城市裡到處是工廠、汽車、人流的聲音,說話不得不大聲,因為這個串習力,到寂靜處後說話還是大聲大氣。那天我看見兩個人一邊走路一邊說話,剛開始我在想:這兩個人到底在談什麼,為什麼他們之間連一米都不到,可是說話的聲音在一公裡外都能聽到?於是我一直跟在後面聽,後來聽明白了他們在講什麼,自己不禁笑了笑。也許這兩個人認為,聽到他們談論世間法聲音的人都能往生極樂世界,出於這種度化眾生的密意,所以特意大聲說話,好讓整個學院的人都聽見。

  八、得他心通願:

  若我成佛,國中有情無他心智,乃至不知億那由他百千佛國土中有情心行者,不取正覺。

  如果我將來成佛,國中有情都獲得他心通,如果沒有他心通,乃至不了知百千億那由他佛土中有情的心念,我就不取正覺果位。

  如果不知道別人的心,做很多事情還是很困難的。即使我們盡心盡力幫助別人,也很難說對方到底怎麼想。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隔山隔水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知道別人的心確實很難,但如果沒有知道別人的心,自己的所作所為就很難達到目標,所以具足他心通是很重要的。

  諸佛菩薩都具足他心通,如《大寶積經》雲:“若諸眾生前際心相、後際心相、現在心相,菩薩於中皆能曉了。”意思是,菩薩能了知眾生過去、現在、未來的所有心念。依靠這樣的神通,菩薩做任何事都很方便。

  原來有一個人問我:“既然極樂世界的菩薩相貌都一樣,那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後怎麼尋找法王如意寶呢?可能會認不出他吧?”我說:“不用擔心。如果人間所有的人長得一模一樣,要找一個人的確非常困難。在百千萬億人當中,你一個一個去問,這樣確實很不容易。可是極樂世界不同,那裡所有的人都有他心通,他們知道百千萬億那由他國土所有有情的心,因此,雖然所有人相貌都一樣,但你一起念頭對方就知道了,所以尋找法王是很容易的。”

  《極樂願文》中說,阿彌陀佛晝夜六時以慈悲的慧眼遙視一切有情,能夠了知我們心裡產生的任何分別念。和阿彌陀佛一樣,極樂世界的菩薩也知道眾生產生的任何心念。所以想獲得他心通的人應該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札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1] 其它譯本有三十六願、二十四願的提法,這是由於分攝不同所致——有些譯本的一個願含攝了其它譯本的好幾個願,有些譯本的好幾個願在其它譯本中攝為一個願。但現在一般共稱的就是四十八願。

  [2] 在此經後文中,對這個道理也有說明,如雲:“若於福德初未修,終不聞斯微妙法,勇猛能成諸善利,當聞如是甚深經。”

  [3] 所依故者,謂由隨眠起諸煩惱。所緣故者,謂順煩惱境界現前。親近故者,謂由隨學不善丈夫。邪教故者,謂由聞非正法。數習故者,謂由先殖數習力勢。作意故者,謂由發起不如理作意故諸煩惱生。

  [4] 身金色是佛陀的三十二種相好之一。

  [5] 此處並非否定佛經中的三輩九品之說,而是否定有些人沒有任何依據,依靠分別念胡亂描繪往生者的各種品位。

  [6] 踰繕那:即由旬,為印度計算裡程之單位。指公牛掛轭行走一日之旅程。另據大唐西域記卷二載,指帝王一日行軍之路程。

台灣學佛網首頁无量寿经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