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無量壽經 第五課


 2015/10/16    熱度:1455    下載DOC文檔    

  第五課

  思考題

  1.解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2.世間自在王如來說:“汝應自攝清淨佛國。”這句話蘊含了什麼意義?為什麼佛陀這樣說了以後,法處比丘還要讓佛陀為他宣說清淨佛國?

  3.世間自在王如來說法的時間多長?法處比丘思維的時間多長?你對此有何感受?

  4.請結合教證和公案,說明右繞的功德。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我看到在場有些人沒有法本,流通處應該還有一些法本,下堂課最好拿到經堂來,給這些人每人發一本。過一段時間,我們也准備給通過網絡聽課的人發放法本, 這些人暫時可以從網上下載法本。沒有法本學法恐怕很困難,你們也不是獲得不忘陀羅尼的阿羅漢,光聽聲音不一定能記住我講的內容。我覺得下載幾十頁經文是值得的,按理來說為了佛法連生命都可以付出,如果連打印幾張紙都捨不得,那你求法的心肯定不是很誠。我估計外面個別人聽課不用法本,可能一地以上的菩薩才有這種境界,否則講課的人沒有法本講不出來,聽課的人沒有法本也學不好。

  就我本人而言,學習淨土法是很久以來的一個心願,這次能夠和大家學習《無量壽經》,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因緣。希望大家對此也引起重視。在淨土五經一論中,《無量壽經》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經典。不過漢傳佛教界對此經的版本爭議一直比較大。這次我們采用唐譯本後,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我們既不用專門破斥他宗的觀點,也不必刻意建立自宗的觀點。唐譯本到底怎麼樣?通過這次的學習,我想很多人都應該清楚。

  不管聽受任何佛法,大家都應該有一種歡喜心。為什麼呢?在人們涉及的各種事業中,有些完全是造惡業,這當然沒有任何意義;有些雖然不是造惡業,但是它的價值不會存留很久;而學習佛法跟這些事業都不同——如果活著時學習淨土法門,了解極樂世界的功德,經常念佛、觀佛,對往生淨土有所准備,離開世間時就會有解脫的機會。所以各位應該生起歡喜心。

  我們對於學習佛法還要有緊迫感。如果人活著時整天搞世間法,沒有和淨土法門結上善緣,臨死時才急急忙忙念幾句佛,或者別人在他耳邊念幾句佛、放一個念佛機,這能否起大作用呢?我覺得很困難。從世間也可以看出,不管做任何事情,越下工夫成果越顯著,如果一點工夫都不下,除非是禀賦超常者,否則想獲得成果有一定困難。學習佛法也是同樣。

  人活著幸福快樂時,不能忘記恐怖的死亡會突然到來。現在令人羨慕不已的青春韶華,到一定時候肯定會變成白發蒼蒼、丑陋不堪,這就是自然的規律。為了幾十年的生計,很多人每天絞盡腦汁、忙忙碌碌,其實這些人也要對漫長的來世有所准備。現在我們學習大乘經典就是對來世的最好准備,應該說是人生中有深遠意義的大事,所以每個人都要引起重視。

  在學習《無量壽經》的過程中,大家要如理如法地聽受,課前課後的念誦也要認真念。外面的人剛開始這方面有點差,最近稍微好了一點。如果有些人實在沒時間,中間只是聽一堂課也可以,但我希望諸位最好能圓滿課前課後的念誦。就我本人而言,這些念誦算是每天一半的功課,如果哪一天沒有上課,我完成念誦功課要花一個小時,而有課的那天就不用費心了,上課前後就能完成一半。有人曾經問我:“您每天念什麼經?”我說:“就是每天上課前後這些,加上以前在法王面前發願以及自己定的個別功課。”其實上課前後這段時間特別重要,即便不談念誦的功德,就拿課前七點半到八點鐘之間用半個小時轉經輪來說,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功德。如果沒有上課,很多人不一定能做到這些功德。

  由此也可看出,集體學習的力量確實不可思議。正因為如此,所以我一直強調大家要參加集體學習。在我們學院,除了個別發心特別忙的人以外,其它的人都要參加集體學習。集體學習有個好處,一兩天看不出有什麼明顯的效果,但只要你能夠長期堅持,每天花一定時間在善法上,不知不覺就能積累許多善根。如果我們沒有上課,不可能這麼多人在接近一個小時中念誦、用轉經輪,可能連50%的人都沒有。請大家想一想:沒有上課的那天,自己有沒有拿出這麼長時間念誦、用轉經輪?所以集體學習是一種重要的警策。一般來說,依靠個人的微弱能力,一輩子也做不出什麼大事,所以希望大家以後依靠集體的力量完成一些偉大的事業。

  現在我們所作的講聞佛法具有極大意義。前輩很多高僧大德終生堅持講經說法。法王如意寶臨圓寂時,弟子們要求他去成都看病,法王說:“按我的意願,即使給我一百萬塊錢,我都不願意中斷傳法。”講經說法確實非常重要,如果有了講經說法,很多人就有聽經聞法的機會,有了聽經聞法,人們的惡念就會越來越少,善念就會越來越多,這樣講聞雙方就能造作大福德。所以大家不要把聽經聞法當作一般的事情。人的時間非常寶貴, 世間的智者也說時間就是生命,因此,如果把時間用在學習佛法、積累善法方面,人生就非常有意義了。

  學習淨土法門時,發願、信心和聞思同等重要,下面對此稍作分析。

  一、常發大願。

  前面講到,法處比丘來到世間自在王如來面前,偏袒右肩,向佛合掌,以偈贊佛。在他的贊文中,一方面表達了對佛陀的恭敬心,一方面說明了佛陀具有無量無邊的微妙功德,同時也發下了殊勝的大願——將來成佛利益眾生。正因為他當年發下如是大願,如今我們才有蒙受阿彌陀佛救度的機會,可見發願是非常重要的。在學習淨土法門的過程中,我們一方面要聞思教理,一方面也要發願,二者不能脫離。

  二、樹立信心。

  蕅益大師說: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可見,一個人到底能不能往生淨土?就看平時的信願如何。所以各位一定要對阿彌陀佛和極樂世界有信心。當然,信心有清淨信、欲樂信和不退轉信,大家最好要有不退轉信。要得到真正的不退轉信,自己就要花時間、下工夫,認真聞思有關淨土的經論。雖然現在的人壽很短暫,不像初劫或者世間自在王如來時代那樣漫長,但只要自己在有生之年不斷下工夫,也會逐漸對佛法產生穩固的信心。人在哪方面串習的時間長,就會在那方面產生定解,這是一種必然的規律。如果對科學的某個領域長期研究,在該領域就會有所建樹;如果對禅宗下工夫多,在禅宗上就會有所成就;對淨土宗下工夫也是同樣。所以大家應該長期努力。

  三、不斷聞思。

  在此次聽法的人當中,有各宗各派的法師和居士,但所有人的歸宿都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沒有差別的。既然要往生淨土,就需要通過聞思遣除對淨土法門的疑惑。除了學習現在所講的《無量壽經》以外,我建議各位還應該看看麥彭仁波切著的《淨土教言》,此教言以教證理證遣除了凡夫人的各種懷疑和邪見。幾年前我曾用八天時間講過一遍這個教言,法王如意寶開極樂法會時也講過,老常住們對此應該比較熟悉。

  有些剛接觸淨土法門的人懷疑特別多,其實這些人也提不出尖銳的理由,只不過是自己沒有學習過教理,所以產生了非理的疑惑。對這些人來說,應該趁疑惑還小時,通過教理的手術刀予以切除,否則疑惑越來越增長,處理起來就比較麻煩了。原來是良性的“疑惑腫瘤”,後來發展成惡性的“邪見腫瘤”,最終蔓延到全身, 就會毀掉自己的法身慧命。

  現在個別法師說:“淨土宗不需要聞思,只要念阿彌陀佛就可以了。”我覺得這些人的說法可能是有密意的:因為某些人智慧不夠,所以不需要廣聞博學;又因為沒有修行的力量,所以沒必要修得太雜了;如果他們專念阿彌陀佛,也許能依靠信心往生淨土,即便不能往生也會增上對淨土法門的信心。佛經中講過平等意趣、別義意趣、別時意趣與補特伽羅意樂意趣[1],所以這些法師的說法也應該是有意趣的。

  念佛當然非常好,但念佛的同時也要運用智慧對淨土經論進行思維。其實思維就是一種修行。《定解寶燈論》說修行有兩種,一是安住修,二是觀察修。有些人說:“我現在特別傷心。”我問:“為什麼?”“因為我沒有修行的時間,每天都要做法本和光盤。”其實這些人用不著傷心,做法本和光盤就是觀察修,如果沒有反復觀察法義,怎麼能做出法本和光盤呢?有些人說:“我聽輔導很苦惱,一直沒有修行的時間。”還有些人說:“我講經說法很苦惱,因為沒有修行的時間。”其實,思維法義就是最重要的修行。無垢光尊者在《七寶藏》中說:“末法時代,只有聞思究竟的人才有機會證悟我的大圓滿法。”尊者之所以這樣說,就是因為思維也是一種修行。

  我們不能把修行的范圍定得太小,認為所謂修行就是按毗盧七支坐勢,一直閉著兩個眼睛,什麼念頭都不生。如果閉著眼睛就是修行,那這個世界上修行的人就太多了;如果不生分別念就是修行,石頭從來沒有產生過一剎那分別念,那石頭已經成大修行人了。所以,這些並不是真正的修行。

  什麼是真正的修行?最初要從觀察修入手,想方設法生起對佛法的定解,然後穩固相續中的定解,最終令定解不退轉,在此基礎上再安住修,這才是真正的修行。否則,一上來就閉著眼睛打坐,不但眼睛緊緊閉著,甚至鼻子都不出氣,用監測器檢查的時候也許心髒都不跳……表面上看修行似乎很好,實際上滿腹懷疑和邪見,一會兒生貪心,一會兒生嗔心,這樣修行能進步嗎?很難說。

  下面開始講經文。昨天講到,法處比丘來到世間自在王如來面前,以歡喜心和信心贊歎如來。

  以後我們也可用他的偈文贊歎如來。有善緣的歌手也應該演唱這首偈文,不要總是唱世間的歌曲,引發貪嗔癡的歌曲唱得再多也沒用,不但沒有功德,反而有過失。而這首偈文是阿彌陀佛因地宣說、大譯師菩提流志翻譯的,如果能夠演唱或者念誦,有相當大的功德。

  佛陀對阿難宣說了法處比丘對世間自在王如來的贊歎,接著說:

  復次阿難,法處比丘贊佛德已白言:世尊,我今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惟願如來為我演說如是等法,令於世間得無等等成大菩提,具攝清淨莊嚴佛土。

  再者阿難,法處比丘贊歎如來功德後又說:世尊,今天我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希望如來為我演說如是等法,令我在世間獲得無等等大菩提果位,能夠攝持清淨莊嚴的佛土。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佛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贊》中說:“阿”是“無”,“耨多羅”是“上”,“三”是“正”,“藐”是“等”,“三菩提”是“正覺”,合起來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當時法處比丘發願:為了利益天邊無際的眾生,今天我發無上菩提心,願獲得圓滿正等覺果位!今後大家發菩提心時要想到:以前法處比丘怎樣發心,我也怎樣發心。很多人已經念了無數遍“如昔諸善逝,先發菩提心……如是為利生,我發菩提心”,可是心裡從來沒有想過哪些佛陀發過菩提心,這樣不太好。今後發心時要想:以前世間自在王如來、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或者寶髻佛怎樣發心,我也如是發心。至少觀想一兩位如來,這樣功德也是很大的。

  法處比丘發菩提心後,又向世間自在王如來表白了自己的心願:希望如來為我演說怎樣發菩提心、怎樣受持清淨剎土、怎樣利益眾生等法門,令我在世間得到無與倫比的大菩提果,令我攝受清淨莊嚴的剎土,國中具有無量所化眾生,悉皆具足不可言說的功德。

  佛告比丘:汝應自攝清淨佛國。

  佛陀告訴法處比丘:你應該自己攝受清淨國土。

  世間自在王如來這樣說,是對法處比丘智慧、悲心和能力的贊歎、認可和信任。如今也有這種情況,有些弟子說:“請上師您給我傳一個法,將來我要建道場、當法師。”上師說:“你自己去做就可以了,不需要我傳法。”以前道安大師在世時國家出現戰亂,大師遣散弟眾躲避戰亂。每個弟子臨行前,大師都有所教誨,唯獨對慧遠沒有教誨。慧遠很傷心,對大師說:“為何唯獨對我沒有教言?”大師說:“像你這樣的人,難道還用我擔憂嗎?”後來的很多大德認為,這是道安大師對慧遠的一種認可。

  當然,這種說法也有兩種理解方式:有些上師對弟子說“你怎麼樣都可以”,意思是我已經沒辦法調伏你了,你想怎麼就怎麼樣吧;有些上師這樣說,意思是弟子已經成就了,想怎麼做都可以,不僅自相續不會產生煩惱,而且能調伏其它眾生。

  雖然佛陀對法處比丘予以認可,說他可以自己攝受清淨國土,但法處比丘覺得還是需要如來的開示。

  法處白佛言:世尊,我無威力堪能攝受,唯願如來說余佛土清淨莊嚴,我等聞已,誓當圓滿。

  法處比丘對佛陀說:世尊,我沒有能力攝受清淨剎土,希望如來為我宣說其它佛土的清淨莊嚴,我等如實聽聞後,一定會圓滿自己的誓願。

  我們這裡有些人也是這樣說的:“上師您至少說一句,我做什麼事情心裡也有個底,您要是一點都不說的話,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哪怕您說個‘嗯\’也可以啊。”

  法處比丘的這段話說明了一個道理——弟子再具足聰明睿智、大慈大悲、威德勢力等功德,還是需要善知識的開導。如果善知識能給予指點,弟子就能決定未來的方向,這樣以後的修行就容易了。

  雖然佛陀說法處比丘可以受持清淨剎土,但是一方面善知識開導後,可以成為弟子圓滿發願的順緣,另一方面通過善知識的開導,弟子也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所以法處比丘再次祈求佛陀宣說其它清淨佛土。

  爾時世尊為其廣說二十一億清淨佛土具足莊嚴,說是法時經於億歲。

  於是世尊為他廣說二十一億清淨佛土的莊嚴以及主尊和眷屬的功德,宣說這些法時經歷了一億年。

  對此處的佛剎數量,各個譯本的說法有所不同:康僧铠、支婁迦谶、支謙的譯本中說是二百一十億,法賢的譯本中說是八十四百千俱胝那由他,藏文譯本和《極樂願文》中說是八百一十萬俱胝那由他。

  佛陀宣說這些法的時間是一億年。對現在的人來講,一億年是非常漫長的。現在我們活在人間的時間太短了,連一百年都不到,如果有人活了一百歲,大家都覺得是個怪物,新聞記者都會采訪:“你為什麼能活一百歲?”所以我們這個剎土實在可憐。

  此處說佛陀說法經歷了一億年,法賢譯本中說是一劫,夏蓮居的會集本說是千億年,總之時間是非常漫長的。有些法師說,這些數量表示時間長得不可思議,不是指具體的時間。但我認為並非如此,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經中只要說“無數年月”就可以了,所以這應該是指具體的時間。當然,如果從時間很長的角度,理解為無數年月也未嘗不可。

  佛陀為法處比丘宣說二十一億佛土,宣說的時間是一億年,可見法處比丘的精進力非常好。我們這裡個別人說:“我已經聽了十多年課,現在可以離開了。”菩提學會個別人說:“什麼時候聽完《入行論》啊?只要一聽完《入行論》,我就放松了。”“什麼時候《大圓滿前行》學完啊?《大圓滿前行》學完以後我就放松了。”和法處比丘相比,這些人的精進差遠了。我在想,今後菩提學會打算培養一批終生學員,而那些臨時學員既然實在呆不住,干脆給他們發一個“臨時工資”打發走算了。學佛應該是長期的,雖然我們沒有一億年聽法的時間和精力,但至少要在有生之年精進聽法。我出家時,根本沒想過學兩三年佛,以後就再不學了。所以現在有些人的心態特別可憐,別人聽起來也感覺特別可笑。

  以前我上小學時,有些小孩說:“只要六年級一畢業,我就再也不讀書了。”學佛不能是這樣的心態。有些人世間習氣根深蒂固,遇到佛法後心態和言行總是格格不入。與歷史上那些一生精進聞思修行的人比起來,現在大城市的人實在是太差了。有時候聽到這些人的言行,不由得令人生起厭煩心和悲憫心。學習佛法是這麼重要的事情,可是他們的目光只有二三年,就像關在監獄裡的囚犯一樣,每天想的就是什麼時候可以釋放,一直為了從佛法中“釋放”而奮斗。這樣學佛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阿難,法處比丘於彼二十一億諸佛土中所有嚴淨之事悉皆攝受,既攝受已,滿足五劫思惟修習。

  阿難,法處比丘對二十一億佛土的所有清淨莊嚴之事悉皆攝受,攝受這些之後在五個大劫中思維修習。

  要造一座建築物,首先要有一幅藍圖;同樣,為了建成一個清淨莊嚴的國土,法處比丘參考了二十一億佛土,然後詳詳細細進行思維,最後形成了自己的構想。

  每位如來對利益眾生都有自己的看法,阿彌陀佛根據自己的看法發了四十八願,釋迦牟尼佛根據自己的看法發了五百大願。(甚至看到釋迦牟尼佛的五百大願,每個人也會產生不同的看法。)但不管怎麼樣,佛陀的發願都是經過認真考慮的。釋迦牟尼佛當年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知道什麼對眾生有利,什麼對眾生的解脫有幫助,從而發下了五百大願。阿彌陀佛也是如此,他認真參考了二十一億佛土,攝取了最精華的、最核心之處,然後結成了四十八願。

  即使建一座寺院,首先也要學習、參觀。我們學院建喇嘛經堂和覺姆經堂時,事先派了一批人到處考察。除了印度以外,藏地、漢地的各大道場基本上都去了,看到有特色的佛教建築就拍下來。照片洗出來後,我們首先反復研究和討論,綜合許多建築的優點,定下大概的結構,然後請設計院進行設計。同樣,為了建成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首先也參考了很多佛土,進行了周密的研究,最後才設計出清淨的極樂世界。當然,極樂世界並不只是好看而已,其中的每種器情莊嚴對於眾生遣除痛苦、獲得功德都有極大意義。

  此處說,攝受其它佛土的清淨莊嚴之事後,法處比丘在五劫中思維修習。劫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時間單位。在《俱捨論》、《大毗婆沙論》和《璎珞本業經》中,對於劫都有介紹[2]。由此可見,為了利益眾生,阿彌陀佛往昔花了多麼漫長的時間。《大寶積經》記載,釋迦牟尼佛講述宿世經歷時說:“我常長夜,為諸眾生,求諸好事,而以饒益。”阿彌陀佛也是如此,為了利益眾生,他用了五個劫的漫長時間觀察思維。

  希望有些發心人員想想這些道理。為了利益眾生,僅僅發心一兩年絕對是不夠的。只不過我們壽命太短,不然也要有多劫發心的打算。

  有人可能想:既然法處比丘在五劫中思維,是不是他這輩子思維一段時間,下一世又接著做,許多世合在一起有五劫呢?不是這樣的。因為當時人的壽命很長,所以他是一次性在五劫中思維。

  阿難白佛言:世尊,彼世間自在王如來壽量幾何?

  阿難問佛陀:世尊,世間自在王如來壽量多長?

  剛才釋迦牟尼佛說,世間自在王如來宣講其它清淨剎土花了一億年,法處比丘思維這些剎土花了五個大劫。對於我們來講,這簡直是無法想象的。很多人可能會產生疑問:世間自在王如來壽命到底多長?如果他壽命不長,怎麼能這麼長時間講法?所以,阿難替眾生向佛陀提出了這個問題。

  世尊告曰:彼佛壽量滿四十劫。

  世尊告訴阿難:世間自在王如來壽量滿四十劫[3]。

  既然世間自在王如來壽命四十劫,那一億年連一劫都不到,可以說是滄海一滴,給法處比丘講一億年法是不成問題的。

  阿難,彼二十一俱胝佛剎,法處比丘所攝佛國超過於彼。既攝受已,往詣世間自在王如來所,頂禮雙足,右繞七匝,卻住一面。

  阿難,法處比丘所攝佛國的清淨莊嚴超過了二十一億佛剎。攝受自己的佛國後,他來到世間自在王如來面前,頂禮如來雙足,右繞如來七圈,退住一面。

  我剛才說了,我們學院首先參考了很多佛教建築,最後設計出了自己的經堂。現在很多人也說,我們學院的覺姆經堂在藏地是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的經堂。法處比丘也是如此,他在五劫中反復比較二十一億清淨剎土,俗話說“慢工出細活”,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觀察思維,他終於設計出了遠超其它剎土的極樂世界。

  喬美仁波切在比較各個佛剎時說:“有些佛剎雖然非常莊嚴,但也有不清淨的凡夫,與現喜剎土、香巴拉剎土、邬金剎土、寶生剎土等剎土比起來,極樂世界確實是最好的,在十方的無量佛剎中,它是最為莊嚴、最有大義的佛剎,其優越性是一目了然的。”

  此處說法處比丘右繞如來七匝。現在有人說右繞和左繞是一樣的,這種說法是不合理的。《四分律》中記載,曾經有比丘從佛塔左邊過,護塔神生起嗔心,後來佛陀教誡比丘說:“不應左行過,應右繞塔而過。”所以大家要清楚:右繞有功德,左繞則有過失。

  《菩薩本行經》中說,捨衛國有一個婆羅門,一天他入城時看見佛陀的莊嚴身相,由此生起極大的歡喜心,便右繞佛陀一圈。以此功德,他二十五劫不墮惡趣,一直轉生人間天界,最後獲得辟支佛果位。

  《提謂經》中說,右繞佛塔有五種功德:一得端正好色;二得聲音好;三得生天上;四得生王侯家;五得泥洹(即涅槃)道。

  藏地有個很好的習慣:人們不管看到什麼功德所依,如經旗、寺院甚至高僧大德的法座,都會右繞而行。大家今後也應該這樣做。

  不過現在的人有點奇怪,經典中本來有明確的教證,可是他們偏認為左繞右繞都一樣,還有些人說轉繞沒什麼用,這都是不懂佛法的表現。

  當時法處比丘繞佛七圈,現在一般是繞三圈,昨天《前行》課上講世親論師繞彌勒菩薩一圈,所以繞一圈、三圈、七圈都可以。但要注意繞的時候不能太快了,否則身體不好的人會頭暈,也許繞著繞著就倒下去了。

  白言:世尊,我已攝受具足功德嚴淨佛土。

  法處比丘說:世尊,我已經攝受了具足功德、清淨莊嚴的佛土。

  《現觀莊嚴論》中說,菩薩修行到一定境界時,要攝受自己的國土以及眷屬。現在我們是發願往生阿彌陀佛的國土,將來到一定時候也要建立自己的國土。

  佛言:今正是時,汝應具說,令眾歡喜,亦令大眾皆當攝受圓滿佛土。

  佛陀說:現在正是時候,你應該詳細宣說,讓大眾生起歡喜心,也讓他們攝受圓滿的佛土。

  法處白言:唯願世尊大慈留聽,我今將說殊勝之願。

  法處比丘說:希望世尊慈悲谛聽,我今天將要宣說殊勝的大願。

  下面講的是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淨土宗信眾沒有不知道這四十八願的。雖然各個譯本說法有所不同,支婁迦谶、支謙的譯本說是二十四願,法賢的譯本說是三十六願,藏文譯本是四十七願,但這些沒有本質不同,只是開合不同而已。四十八願非常重要,漢地有些大德說:“《大藏經》的核心是淨土法,淨土法的核心是四十八願,所以務必要了解四十八願。”從學修淨土法的角度來說,的確可以這樣講。所以道友們一定要重視四十八願。

  在學習四十八願時,大家首先要了解其意義,然後要依靠它修行。佛陀在這麼長時間中思維,才結成了四十八願,現在我們不需要考慮很多,可以直接使用它們。這好比一座經堂,首先設計師、工程隊和發心人員辛辛苦苦把它建起來,後人直接使用就可以了。當然,如果我們不會使用,經堂不但對自己沒有意義,反而會因它產生過失。同樣,如果我們對四十八願不生信心甚至蔑視毀謗,那不但得不到利益,反而對今生來世不利。

  以前的諸佛菩薩怎樣發願,我們也可以如是發願。《普賢行願品》中說:“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復然,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發心儀軌》中也說:“如昔諸善逝,先發菩提心……如是為利生,我發菩提心。”阿彌陀佛往昔發了四十八願,所以大家也可以按他的四十八願來發願。

  佛教的願文和世間的文字完全不同。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全中國人民都在念“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可是一段時間以後,現在已經沒有人念了。而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雖然經過了無數劫,依然有無量眾生依靠它趨往極樂世界。雖然個別邪見深重的人不承認這些,但不承認也是事實,這就叫法爾理。(《解義慧劍》中說,火是熱的,這是法爾理。有一位大德接受采訪時說:“人死後有來世,就像火具有熱性一樣,這就是法爾理。因此,對於前世後世的存在,簡單地說,依靠法爾理就可以成立。”)

  阿彌陀佛的願力廣大無邊。現在無論藏地還是漢地,學淨土法的人都特別多。去年學院開極樂法會時,我在居士林給信眾們講了一堂課,當時我看到法會現場人山人海,本來藏地條件這麼艱苦,又是天氣最冷的時候,可是那麼多人以虔誠渴望的目光望著西方,口中一直念誦阿彌陀佛心咒,我感到阿彌陀佛的願力確實不可思議。我和法王如意寶去新加坡時,也遇到非常多的淨土宗信徒。

  為什麼世界上有那麼多人信仰淨土宗呢?就是因為有一種不可思議的信仰之力在推動。這種信仰不像有些氣功一樣,暫時轟動一時然後永遠銷聲匿跡,只要眾生具足福德因緣,這種信仰就會永遠存在,一批又一批的眾生會依靠它前往極樂世界。大家不得不相信這些道理,否則就是對事實的誹謗,誹謗事實的人就稱為愚笨者。

  今天我本來想講十個願,但前面展開了很多道理,所以一個願都沒有講,下一堂課再講吧。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札南潘協將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願度有海諸有情

  [1] 詳見《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

  [2] 《俱捨論》雲:“應知有四劫,謂壞成中大。壞從獄不生,至外器都盡。成劫從風起,至地獄劫生。中劫從無量,減至壽唯十。次增減十八,後增至八萬。如是成已住,名中二十劫。成壞壞已空,時皆等住劫。八十中大劫。”《大毗婆沙論》雲:“劫有三種。一中間劫。二成壞劫。三大劫。中間劫復有三種。一減劫。二增劫。三增減劫。減者從人壽無量。歲減至十歲。增者從人壽十歲增至八萬歲。增減者從人壽十歲增至八萬歲。復從八萬歲減至十歲。此中一減一增十八增減。有二十中間劫經二十中劫世間成。二十中劫成已住。此合名成劫。經二十中劫世間壞。二十中劫壞已空。此合名壞劫。總八十中劫合名大劫。成已住中二十中劫初一唯減。後一唯增。中間十八亦增亦減。問此三誰最久。有說。減劫最久。增劫為中。增減最促。謂身有光時所經時久非身光滅。乃至於今食地味時所經時久非地味滅。乃至於今食地餅時所經時久非地餅盡。乃至於今食林籐時所經時久非從彼盡。乃至於今食自然稻時。所經時久非從彼盡。乃至於今。故此減劫時最為久。如是說者。初減後增中間十八。此二十劫其量皆等。唯於減時佛出於世。於唯增時輪王出世。於增減時獨覺出世。”《菩薩璎珞本業經》雲:“譬如一裡二裡乃至十裡石。方廣亦然。以天衣重三铢。人中日月歲數。三年一拂此石乃盡。名一小劫。若一裡二裡乃至四十裡。亦名小劫。又八十裡石方廣亦然。以梵天衣重三铢。即梵天中百寶光明珠為日月歲數。三年一拂此石乃盡。名為中劫。又八百裡石方廣亦然。以淨居天衣重三铢。即淨居天千寶光明鏡為日月歲數。三年一拂此石乃盡。故名一大阿僧祇劫。佛子。劫數者。所謂一裡二裡乃至十裡石盡。名一裡劫二裡劫。五十裡石盡。名五十裡劫。百裡石盡名百裡劫。千裡石盡名為千裡劫。萬裡石盡名為萬裡劫。”

  [3] 康僧铠譯本說是四十二劫。

台灣學佛網首頁无量寿经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