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圓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三十八)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三十八) 從今天開始,就要正式開演彌陀願海所成就的淨土依報和正報的功德莊嚴。 首先講依報——極樂國土,這又可以從具足莊嚴和遠離垢染兩方面來講。首先是具足莊嚴: 其佛國土,自然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瑪瑙,合成為地。恢廓曠蕩,不可限極。悉相雜廁,轉相間入。光赫煜爍,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逾十方。一切世界眾寶中精,其寶猶如第六天寶。 《淨影疏》中以三段分判這段經文的涵義:“‘自然寶成’明其體相;‘恢廓曠蕩’明其量相;‘悉相雜等’明莊嚴相。”(《淨影疏》指慧遠大師寫的《無量壽經義疏》。他的寺廟是淨影寺,因此簡稱為“淨影疏”。“自然七寶……合成為地”這一句是指明佛國大地乃至一切萬物的體相,也就是國土體性的狀況。“恢廓曠蕩,不可限極”是國土量的狀況。“悉相雜廁”以下是國土中顯現的莊嚴相。) 首先我們解釋國土的體相:“其佛國土,自然七寶,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瑪瑙,合成為地。” 其中“為地”只是以地為例(極樂國土的地以自然七寶合成),但實際上整個國土都是妙寶的體性,就像《西方發願文》裡說的那樣,極樂世界是“寶嚴之土”。《往生論》中也說:“備諸珍寶性。”意思是極樂世界的萬物都是珍寶的體性。 “自然”是法爾的意思,也就是不假造作,法性本然。可以理解為這一切的功德莊嚴從阿彌陀佛的無漏智慧中自然流現。《華嚴經》中說:“文殊法常爾,法王唯一法……”意思就是,智慧的法恆時如此,一切萬法從此流出。也就是指,這一切法唯一從法性中顯現。或者可以說,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海已經圓滿成就,往生者的心只要跟阿彌陀佛的願海相合,在他的心前就會自然呈現出以妙寶為體性的國土莊嚴。總的來說,極樂世界的妙寶莊嚴是阿彌陀佛法身妙智的任運流現,不需任何造作,所以叫做“自然七寶”。 “寶”是指超出人天的最勝之寶,能夠普作佛事。《大智度論》[1]裡講到,寶有人寶、天寶、菩薩寶三種。其中人寶的功能最少、力量最小。有些人寶只是光、色好看,沒什麼特別的功能;有些寶能除毒、除病、除鬼害、除黑暗;有些可以遣除饑渴、寒熱等的各種苦事,所以稱為“寶”。天寶比人寶大,而且更為殊勝。它的質地十分輕盈,會常常跟在天人身邊,供天人差遣,而且還能和天人講話。菩薩寶比天寶還要殊勝,它不僅具備人寶和天寶的全部功能,而且能讓眾生看到生死因緣。也就是說,眾生透過菩薩寶,能夠看到過去、未來的情況,能夠看到從此處死,往彼處生等的各種因緣,就像從鏡子裡看影像那樣清晰。另外,從菩薩寶裡能夠發出各種的法音。如果把它作為首飾、寶冠,能在十方無量國土當中降下幢幡、花蓋等的供養具,普遍供養一切諸佛。還能降下衣服、臥具等各種生活用品,隨眾生的需求,廣泛地進行布施,從而遣除眾生的貧困。《彌陀疏鈔》中說:“三種寶中,今是最勝,能作佛事故。” 所謂“七”,這裡只說大地為主的萬物以七種寶物合成,但是這只是為了讓大家方便理解,以七寶做個代表而已,實際上極樂國土具足無量的妙寶莊嚴。《佛地經論》[2]中說:雖然只講到七寶,但極樂世界並不是只有七種寶物。這是因為對於我們娑婆世界的人類來說,大家心目中最寶貴的就是這金、銀、琉璃等七寶,而且如果說別的寶物,大家連名字都沒聽過,根本沒辦法表示。另外,阿彌陀佛在第三十二願中說:“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這裡明確地講到“無量雜寶”。所以,說“七寶”只是簡略的表示一下,實際上極樂世界的妙寶莊嚴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 總的來說,極樂國土萬物的體性確實跟我們這個世界的東西完全不同。我們這裡的物質是由種種不同的粒子排列組合而成,由煩惱和業變出來的,而且是在虛妄的心識前呈現的。所以想了解我們這裡的事物,只要借助一些科學儀器,就會知道它的組成結構。而且這是有限有量的東西,比如說到某種物質的功能作用,就只是極有限的幾種。但極樂世界的萬物並不是這種狀況,即使用最好的科學儀器,在千千萬萬劫當中研究,也無法了知它的一分,因為極樂國土的萬物都是從阿彌陀佛的無漏心中現出來的,它的德相、功能都是無限無量的。善導大師在《觀經疏》[3]裡這樣講到,極樂世界是由於阿彌陀佛因地修集的功德極其圓滿,致使感得果報圓明清淨,也就是萬物都是無漏法的體性。 我們知道,其實六道輪回中的一切景象都是眾生的共業所現,福報越大,則自現的器世界就越莊嚴、越清淨。但是這些輪回中的福報畢竟是有漏法,不可能有真正清淨的體性。極樂世界是由阿彌陀佛的無漏心、法身妙智所現,萬物都具足無量功德莊嚴,都能普作佛事,妙用無邊。所以這不能僅僅理解為外相莊嚴、美妙,而是具足無量的功德莊嚴。所謂的“寶”是尊貴具德的意思,表示具足種種微妙功德。由於極樂佛國的一切萬物都具有無量不可思議的功德莊嚴,所以用“眾寶合成”來表示。 下面解釋極樂國土的量相:“恢廓曠蕩,不可限極。” 其中“恢”、“廓”、“曠”、“蕩”描述的都是無邊寬廣、開闊的相,也就是指極樂世界的量廣大無邊。這就是《往生論》中說的國土量功德成就,即所謂“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意思是說,極樂世界永遠是寬廣無際的,無論有多少人往生,都不會出現擁擠的相,永遠像虛空一樣開闊廣大。在漢譯的《無量壽經》[4]裡講到,好比說無論有多少水流入大海,大海也不見有增長相。同樣,假使十方世界不可計數的眾生都生入極樂國土,也不會出現增多之相。 再說極樂國土的莊嚴相:“悉相雜廁,轉相間入。光赫煜爍,微妙奇麗,清淨莊嚴,超逾十方。一切世界眾寶中精,其寶猶如第六天寶。” 首先“悉相雜廁,轉相間入。”其中“廁”和“間”的原義是混雜,這裡是指一多相入的妙莊嚴相。比如《觀經》裡說到地下的七寶金幢,八楞具足,每一方面由百寶所成,一一寶珠中有千道光明,一一光明有八萬四千種色(善導大師解釋寶中現出的光明無邊無際)。而且大地上的一一寶中有五百色光,都是一多相入。 “光赫煜爍”,其中“赫”形容熾盛的樣子,即不是微弱黯淡,而是極其明耀熾盛。“煜”和“爍”指光耀、明亮。意思是說極樂國土的眾寶都是光明的體性,不需日、月、電力等的照明設施,處處具足無量光明。而且這光色清淨、明亮,非常熾盛。或者說其光明顯耀,朗照萬物,其色澤華美,缤紛絢麗。善導大師在《觀經疏》裡說:“寶地莊嚴無比量,處處光明照十方。”這也就是《往生論》中說的莊嚴妙色功德成就,即:“無垢光焰熾,明淨耀世間。”特指萬物的顯色莊嚴。《往生論注》中講到,由於福德力的增長,從人間的金子到第六他化自在天的金子之間,光色越來越明朗。但是他化自在天的金子放在佛國的金光當中,就會完全被映奪,絲毫不現。因為佛國的金光是從離垢業所生,由法身智慧所現,所以完全超勝世間的光明。 “微妙奇麗”,是指國土的萬物窮微極妙、奇特美麗。也就是說,極樂國土實在是太美妙了,光從藝術上來講,這種景觀之美也是極其賞心悅目、無與倫比的。舉例來說,釋迦佛在《觀經》[5]中講到,極樂國土的大地由妙寶合成,每一寶中出千種光明,每一光明有八萬四千種妙色。地上以黃金繩劃出一個個區域,七寶分明,每一寶中具有五百種光色,這些光色相互輝映,自然形成種種美妙的圖景。極樂國土的其他事物也是一樣的,無論是地上、地下、空中、宮殿、樓閣、行樹、蓮池等等,全都是莊嚴無比,妙不可言。相比而言,我們娑婆世界的人在舉辦一些盛大活動的時候,雖然也會用一些高科技的手段,依靠多種元素,來營造出賞心悅目的氛圍。比如利用射燈,制造炫彩、光暈,依靠各種的幕布,整體的燈光,不同的環境效果等等,看起來五光十色,奇特美妙。但是這些只不過是將一些金屬、布條、電子元件等組合起來而已,是很低級的境界。極樂國土是由阿彌陀佛的妙心、大願呈現出來的,那是真正的美妙絕倫,不可思議,世間的一切莊嚴都無法與其相提並論。《往生論注》裡講到,如果讓這個世界上工藝最妙的毗首羯磨去參觀極樂世界,那麼,無論他用多少心思,花多長時間,再怎麼反復思維,也看不透極樂國土一件物品的形態,畫不出它們的圖案,更無法制造出來。所以說,極樂國土的事物是用語言無法描述,以分別心無法測度的,是真正的微妙奇麗,超勝一切! “清淨莊嚴”,“清淨”是永離雜染,“莊嚴”為具足萬德。昙鸾大師在《往生論注》中解釋:“從菩薩智慧清淨業起,莊嚴佛事。依法性入清淨相。”就是從菩薩安住真實智慧修集三輪清淨的菩提行而嚴淨國土。依於清淨法性而現起國土萬物的莊嚴。而且說到:“能生(的本性)既然清淨,所生(的國土)焉能不清淨。”總之國土全體是一清淨句所攝,萬物都圓明具德。 “超逾十方”,是指極樂國土第一莊嚴、殊妙,超勝一切佛國。打比方說,圓明園稱為“萬園之園”。因為它繼承了中國幾千年來優秀的造園傳統,汲取了東、西方各國園林的精華,合集了所有的園林藝術,既不失皇家建築的華貴,又能體現江南園林的秀美,所以被稱為“萬園之園”。同樣,極樂國土堪稱“第一佛國”,法藏菩薩在210億的諸佛國土中攝取最殊勝的莊嚴妙相,把這些莊嚴全部統攝在一個淨土中,所以極樂國土具有百億佛國淨土的功德,因此說“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一切世界眾寶中精”,其中“寶”指妙德,意思是光色、妙香等方方面面都是窮微極妙,具有極大的加持。無論是眼睛看、耳朵聽、鼻子嗅,還是身體接觸等,都能使人破除無明、開發智慧、引生無漏樂等得到極大的利益。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贊歎:“地下莊嚴七寶幢,無量無邊無數億,八方八面百寶成,見彼無生自然悟。”明確講到見到七寶幢上的妙寶就自然證悟無生,可見寶物加持力用不可思議。《往生論》上講,極樂世界的柔軟寶一接觸就引生無染著的妙樂。“精”是精純,與雜相反。指萬物內在不含絲毫粗劣、不妙的品質,而是精純之至、精妙之極、精美無比,是名副其實的圓明具德的精品、精粹。意思是說,法藏菩薩在最初建立極樂世界的時候,考察過無數的國土。從世俗現相上來說,由於每個世界眾生的業感不同,國土也會呈現出千差萬別的品質。在這無量差別品質當中,法藏菩薩將其中最精妙的莊嚴相攝取到極樂國土當中,換句話說,就是選擇成就眾寶中的精妙來建立佛國。善導大師在《往生禮贊》中講到:“觀彼彌陀極樂界,廣大寬平眾寶成,四十八願莊嚴起,超諸佛剎最為精。”也是贊歎極樂國土是精中之精、精妙絕倫。 “其寶猶如第六天寶”,這句不是說極樂國土的妙寶與第六天的寶物相同,而是以他化自在天的妙寶作比喻,取其“自在化現”之義,從而說明極樂國土中的萬物無需勞作,自然現前。也就是說,從阿彌陀佛的無漏妙心之中,自然化現出無量無邊的莊嚴設施。就像吳譯[6]中所說那樣,極樂世界的萬物,天人們想受用的時候,就會自然現前,不想受用的時候,也會自然化去。 下面從三方面宣說極樂國土遠離垢染,遠離一切不清淨相。 首先是無有高下: 又其國土,無須彌山,及金剛圍,一切諸山。亦無大海小海,溪渠井谷。佛神力故,欲見則見。 在極樂國土之中沒有須彌山,沒有在須彌山外部圍繞的鐵圍山,也沒有其他的一切山。沒有大海、小河、溪流、溝渠、坑井、山谷等等。當然,如果想見這些景象,以佛的神力也會自然呈現。 在我們這個穢土當中,由於人心不平,外在就會呈現出國土高低不平的相。有山川、河流、懸崖深谷、丘陵坑坎,有各種各樣凹凸不平、高下曲折的相。這些都是穢土人心高下不平的果報。而在極樂國土當中,以阿彌陀佛的平等心為增上緣,在往生者的心前顯現的都是一望無際、寬廣平整的相。沒有高下,沒有阻隔,無比的開闊、平坦。佛經中也講到,極樂世界地平如掌,一望無際。 下面講極樂國土遠離八難之處: 亦無地獄餓鬼畜生諸難之趣。 在極樂世界裡面,沒有地獄、餓鬼、畜生等各種無暇之處。 漢譯[7]中說:極樂國土大地平整,具足七寶,沒有地獄、餓鬼、畜生、蜎飛蠕動之類,也沒有阿修羅、諸龍鬼神等。宋譯[8]中說:國土具足無量的富饒,唯一感受快樂,沒有苦惱,也沒有八難的果報,只有清淨的菩薩眾和聲聞眾。 “難”是災禍、過患的意思。從根本上來說,就是指沒有機緣修學佛法。在六道之中有八種情況:三惡趣、長壽天四種,再加上雖然轉生為人,但是生在無佛出世的時期或者沒有佛法的邊地,以及六根殘缺、內心具有邪見。這八種情況,會使眾生沒有機會和條件修學佛法。而極樂世界當中,唯是一味的大乘善根界,國土當中法音周遍宣流,因此說徹底遠離八難之處。 《圓中鈔》裡這樣解釋:沒有(貪嗔癡)三毒之因,不造惡逆的業,因此沒有三途苦果,沒有(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的障難。聞法入定,不墮在無想當中,因此沒有長壽天的障難。雖享受極度的安樂,而恆時受到教化,因此沒有北俱盧洲的障難(北俱盧洲聽不到佛法,代表邊地)。六根清淨,明利黠慧(眼明耳靈,六根明利,心識敏銳),因此沒有盲聾喑啞的障難。眾生一往生都是正定聚,因此沒有世智辯聰的障難(“世智辯聰”就是對於世間的不正見串習得很深,知見牢固,成了學法的障礙)。阿彌陀佛現在安住淨土說法,經無量劫,觀音繼任教主位,因此沒有生在無佛之世的障難。 下面顯示國土中沒有四時遷變以及寒熱等苦相: 亦無四時春秋冬夏,不寒不熱,常和調適。 極樂國土當中,沒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輪轉,也沒有大寒大熱,常時安和舒適、悅意暢快。宋譯[9]本中講到,阿彌陀佛的國土中沒有黑暗,沒有星辰,沒有月亮,沒有晝夜,沒有取捨分別,純一無雜,唯一受用清淨最上快樂。 在我們這個世界裡面,由於眾生因位的心不斷地在善惡、強弱、取捨等的兩極當中轉換,所以感得果上的境也相應的有各種生滅、增減、寒熱等的差別。對於人類而言,就會存在春夏秋冬四季的明顯變化。而極樂國土由法藏菩薩的智慧清淨業所成,大慈悲的善根所建,不是陰陽和合之處,所以沒有四季的轉變;沒有四季的緣故,就沒有寒熱;沒有寒熱,所以天人們的心時時溫和調柔,在一切時處當中舒適、悅意。 ------------- [1]《大智度論》:“是寶有三種:有人寶、天寶、菩薩寶。人寶力少,唯有清淨光色,除毒、除鬼、除闇,亦除饑、渴、寒、熱種種苦事。天寶亦大、亦勝常,隨逐天身,可使令,可共語,輕而不重。菩薩寶勝於天寶,能兼有人寶、天寶事;又能令一切眾生知死此生彼因緣本末,譬如明鏡見其面像。復次,菩薩寶勝能出種種法音;若為首飾寶冠,則雨十方無量世界諸佛上,幢幡、華蓋種種供養之具以供養佛。又雨衣被、臥具、生活之物,種種眾事,隨眾生所須皆悉雨之給施眾生;如是等種種眾寶,以除眾生貧窮苦厄。” [2]《佛地經論》:“就此所重且說七寶,其實淨土無量妙寶绮飾莊嚴,非世所識。” [3]《觀經四帖疏》:“此由彌陀因行周備,致使感報圓明清淨,即無漏為體也。” [4]《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佛言:令天下諸水,都流行入大海中,寧能令海水為增多不?阿逸菩薩言:不能令海水增多也。所以者何?是大海為天下諸水眾善中王也,故能爾耳。佛言:無量清淨佛國亦如是,悉令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無央數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都往生無量清淨佛國者,其輩甚大眾多,不可復計。無量清淨佛國,諸菩薩阿羅漢眾比丘僧,都如常一法不異為增多也。所以者何?無量清淨佛國為最快。” [5]《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見琉璃地內外映徹,下有金剛七寶金幢,擎琉璃地。其幢八方八楞具足,一一方面百寶所成,一一寶珠有千光明,一光明八萬四千色,映琉璃地,如億千日不可具見。琉璃地上,以黃金繩雜廁間錯,以七寶界分齊分明,一一寶中有五百色光,其光如花,又似星月。” [6]《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都八方上下,眾自然合會化生耳。意欲得者,即自然化生,意不用者,即化去。” [7]《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其國七寶地皆平正,無有泥犁禽獸餓鬼,蜎飛蠕動之類也,無阿須倫諸龍鬼神也。” [8]《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又彼佛國土大富無量,唯受快樂無有眾苦,無地獄餓鬼畜生焰魔羅界及八難之報,唯有清淨菩薩摩诃薩及聲聞之眾。” [9]《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復次阿難,彼佛國土無其黑闇,無其星曜,無其日月,無其晝夜,無其取捨,無其分別,純一無雜,唯受清淨最上快樂。”
:无量寿经 :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