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圓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三十四)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三十四)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曰: 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 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 佛告訴阿難:當時法藏比丘,發完四十八願之後,以偈頌再次宣說:我已經建立了超越一切世間的大願,之後必定要修至無上正覺之道,以上那些大願若是沒有圓滿,我誓不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以上那些經過五劫精勤觀察而完成的大願,內涵極其深廣,超越了一切世間。這不是世間某個人尋求人天福報或者個人解脫,或者是凡夫能夠思維、衡量到的志願。我們學到現在,都知道四十八願中的每一願就是要普度眾生成佛,都是超越世間的大願。建立這樣的大願是極其稀有的,也是前所未見的。 “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從這兩句可以看出法藏菩薩的願心是多麼堅定。如果不完成這些大願,就誓不成佛!他的願海是那樣弘深,那樣不可思議,所以往後要歷經無數劫精勤地積累資糧,才能在最後因緣成熟之時,使大願真正得以實現。另外,此時法藏菩薩與宣說四十八願前的心一樣:“假使身止,諸苦毒中,我行精進,忍終不悔。”(縱然是墮入無間地獄感受極大痛苦,我的願心始終不會退轉。) 從這裡我們要感念阿彌陀佛的恩德,要知道這是極其不容易的事。因為他要建立攝取210億諸佛剎土精要為一體的極樂國土,要成就凡夫容易往生,而且一往生就得到極其殊勝功德的國土。這是在十方世界中從未發生過的事。而今天這一切已經全部實現了。 其實,我們若能對阿彌陀佛的大悲願海有一些認識和體會,就會對阿彌陀佛油然生起信心、皈依心,並決定會發起求生極樂世界的願。 法藏菩薩當時發願,就是要建立一個前所未有的清淨剎土,超勝十方一切佛土,成就具足無量功德的名號、光明、妙香等等。一切事相達到事事無礙的境界,都是第一義谛妙境界相。最重要的是要成就極為善巧、廣大、究竟的方便。眾生只要生起信願,願意去采用這簡易又深妙的方便,他的心就能直接獲得加被,迅速成佛。乃至五逆十惡的眾生,最終只要回心忏悔,發願往生,至心十念都能生入淨土。一般情況下,凡夫由於未斷除惑業,很難生入清淨剎土。而彌陀願海卻能夠攝持下至五逆上至文殊、普賢等的大菩薩,一切凡聖同歸淨土、共成佛道。有如此不可思議的方便。所以說這些大願是悲心至極的表現。 如何成就這樣的大願呢?首先願心必須十分堅定,無論時間多漫長,需要積聚多少因緣,都誓不退轉,一定要到達無上究竟的成就。並且要圓滿一切資糧,才能完成這些甚深微妙的大願。 如今,大願已經完成,就像萬裡長城由無數磚石砌成那樣,現在的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無量劫以來歷經無數的修行、積資、圓滿修證而出現的。也就是法藏菩薩發願後,每一步都真實去修證,使一切功德全部圓滿。因此,在緣起上已經使得大願的內涵真實不虛地現前了,沒有絲毫的差錯。這是無量劫來的修證所獲得的最偉大的成果,確實成為整個法界最為不可思議的成就。因為此時所成就的淨土本體甚深不可思議、悲心力用等不可思議以及無量因緣會遇的不可思議等等,都是超群絕倫的。淨土的一切功德成就都是以阿彌陀佛的智慧、悲心為體所流現的,所以一一都不可思議。《往生論注》中說:“彼佛國土功德莊嚴者成就不可思議力故,如彼摩尼如意寶性。”(每一種國土莊嚴功德都歸集為不可思議,心思量不到,語言議論不到。猶如如意寶一般一切所欲都能如意滿足)。 所以我們要這樣去體會彌陀願海的無比精深、廣大、微妙、方便等。學習《無量壽經》,就是要盡可能地了解西方淨土的甚深緣起,要知道彌陀願海的神妙作用,由此你才能發起至誠懇切的願生之心。 以上四句是整個主題的核心,它含攝了無邊的誓願,下面是再分作幾大重點來宣說。 我於無量劫,不為大施主, 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法藏比丘當時發起猛利的悲願:“如果我在無量劫當中不成為一切有情的大施主,普遍地救濟一切匮乏安樂的貧苦眾生,我誓不成佛。” 這是發自肺腑的誓願,可見他的悲心是多麼不可思議。當時法藏菩薩關注的是無量劫當中十方一切缺乏安樂的眾生。這不是凡夫狹小的心量,他的願心像虛空一般,普遍覆蓋十方一切世界;又像日輪那樣,要給於一切黑暗中的眾生光明和溫暖。由於眾生在輪回當中沒有絲毫的真實安樂,所以法藏菩薩要建立一個“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極樂世界,那裡不會產生任何憂苦,能夠如意自在地獲得一切安樂,所以彌陀慈父的悲心是我們難以想象的。 正是出於這種悲心,法藏菩薩就想方設法地成就一切方便,最為簡易、迅速地賜予眾生真實之利。所以無論是名號、光明、水、鳥、花、香等等,都能讓眾生獲得無漏樂。這確實是無微不至的,再沒有比這更周到,更圓滿的利他了。 如今的極樂世界具有一切的安樂受用,且方便程度達到極點,這都是依靠無量劫積累資糧才真正實現的。也就是說,法藏菩薩秉持著拔濟一切眾生苦的大願,在無量劫當中行持了無量的菩提行海,最終圓滿之時,就示現在極樂世界成佛。所以我們不要認為前面什麼都沒有,一切的功德莊嚴、方便善妙是成佛之時忽然出現的。實際上無量劫以來,法藏菩薩都在實踐他的誓願,源源不斷地施予眾生各種的利益、安樂。 譬如,在因地的時候,他的手能夠化現無盡的資具,自在地賜予眾生,到成佛之時,成就淨土一切受用自在無礙的境界。在因地的時候,他的口中常出妙香,到圓滿之時,極樂世界任運流現出無量妙香,能夠普覆到十方國土,聞到香的人,都能獲得猶如比丘入滅盡定般無漏的安樂。因地說法做法布施也是一樣的,最終達到登峰造極之時,國土中的一切色聲香味觸都會說法。無論是風聲、鳥聲、水聲等等,都能自在無礙地宣流無數法音,使極樂國土的天人都能聽到各自意樂相應的妙法。光明也同樣,到成佛之時成就了無量光,普照到十方一切世界中時,處於幽冥當中的眾生一接觸就能消除三垢,脫離惡趣,得到安樂受用。 像這樣成就了事事無礙的境界。整個極樂國土都是從阿彌陀佛的妙心中所流現,普施安樂的方便達到了極點。因此我們要知道,彌陀大願最終達至頂峰、圓滿成就之時,因地的每一願都成為真實大願,所以彌陀願海是一種無上的成就。 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 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 四十八大願以無量光、壽為體,在空間方面,普遍覆蓋到十方無數的世界海,從時間方面,盡未來際做攝受。那麼具體如何普遍地攝受一切眾生呢?依靠的就是名聞十方的大願,也就是讓十方諸佛悉皆贊歎,從而使名號普傳到十方,一切眾生都有因緣聽聞阿彌陀佛的名號,因此便可獲得蒙受願海攝受的機會。 正是這個原因,阿彌陀佛的名號響徹十方世界的每個角落。不僅是我們娑婆世界,在《稱贊淨土佛攝受經》當中,十方諸佛都在各自的世界出廣長舌相,稱揚贊歎阿彌陀佛的功德,勸導國土中的眾生往生極樂世界。 這就是彌陀願海到達究竟圓滿之時,自然示現出的事業相,也是悲心至極的一種流露。並不是像現在人追求知名度那樣的心,以自私自利追求自身得名聲,而是徹底的悲心,為了普度一切眾生,而示現名聞十方。 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 志求無上尊,為諸天人師。 這是法藏菩薩誓願成為一切人天的大導師,所以發誓因地的時候唯一安住無上大道。 要完成這麼偉大的宏願,必須從最初發願一直到成滿所願之間,心心念念遠離一切世間的貪染、欲望,剎那不離地安住於甚深的正念之中,時時住於法性當中,唯一以清淨的智慧修持趨至無上涅槃之行,由此最終才會寂滅一切客塵虛妄法,使自心的妙力自在無礙地顯發。 要真正實現最究竟、最圓滿、最方便的利他,一定要具足佛果地無上的智悲力功德,這就是度化眾生的本源。如果沒有無上佛果的成就,那也只是徒發空願,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發誓尋求無上菩提的果位,成為一切人天的導師。 神力演大光,普照無際土, 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 開彼智慧眼,滅此昏盲暗, 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 功祚成滿足,威曜朗十方, 日月戢重晖,天光隱不現。 這是成就色身無量光明的大願。法藏菩薩的悲願是要普度十方一切眾生,而他的重點就是要成就無量光明,由此攝受一切念佛眾生歸入淨土,所以再次發起成就無量光的大願。這是在彌陀願海當中,和名號同等重要的一條大願。所以我們常常說,彌陀悲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這就是願海的特征。 諸佛成道時示現的色身光明,是隨著因地發願的不同而自然顯現。阿彌陀佛示現色身光明時,具有無與倫比的成就相。光明能夠普照到十方無量國土,無所障礙,這與其他佛成道之時示現照多少由旬、多少國土截然不同。因此本經中也說:“阿彌陀佛光明……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吳譯) 由於這種無量光的成就,使得十方世界的眾生感覺跟阿彌陀佛是沒有距離的,跟極樂國土也沒有距離。這種光明一直能夠延伸、滲透到一切眾生的心中,眾生一旦與光明相合,就會被攝持而往生,也就是阿彌陀佛的願海慈航是以光明相普遍到十方世界來接引眾生的。其實眾生獲得加持,當時就沐浴在佛光當中,眾生念佛都是在佛光中念,往生也是在佛光中往生的。 所以法藏菩薩這樣講:未來我一定要以不可思議的威力,演出無量的大光明,普照到無邊無際的國土當中,以光明大作佛事。一經光明照觸,眾生心中貪嗔癡三種黑暗就會消除。而且光明能夠攝受眾生,將眾生從眾多的厄難之中拔濟出來。 外在日月等色法的光明只能照射一定的范圍,且照不到阻隔之內。它只能遣除空間中黑暗,不能遣除內心的無明。但是,阿彌陀佛的光明完全超越了這種體性,光明的覆蓋程度是無邊的國土,光明的功用,是消除內心的愚癡黑暗,能夠開啟智慧眼,照見一切萬法的實相。光明能頓時將眾生從惡趣之中拔濟出來,從而打開善趣之門。 善、惡趣有兩種理解:一種是暫時的解釋,惡趣指地獄、惡鬼、旁生,善趣指阿修羅、人、天。但究竟來講,天、人、阿修羅也是惡趣,因為他們並沒有脫離輪回,只是墮落惡趣前的休息,緊隨其後的結果必定是墮入惡趣。因此,只有徹底超出了惑、業、苦的循環,才是真正到達了安樂善趣(這個善趣就是指淨土)。佛光起到的作用就是攝持念佛眾生。眾生一旦被佛光攝受,就能往生到淨土。因此說,光明開啟了通入淨土究竟善趣的大門。 功德圓滿,真正成就了佛的無量光明時,在這樣明朗的佛光當中,日月完全隱沒不現。所以,阿彌陀佛的光明是非常熾盛的。我們念佛時一旦得到了佛光的加被,就像太陽出來霜雪當下融化那樣,會使你念念之間消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成滿無量福德。就像《往生論注》中所說,如果你內心真正達到了至心、專一、相續不斷,確實以佛光能夠圓滿一切所願。 所以,光明是不可思議的,不是外在物質的方便,而是佛智慧的體性。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 常於大眾中,說法師子吼。 法藏菩薩又發願說:願我為一切眾生開啟內心的法藏,廣泛布施無量的功德寶,在大眾之中說法作獅子吼,從而使他內心本具的一切功德法無余顯現,而成為大寶藏的持有者。 這裡“開法藏”、“功德寶”、“獅子吼”,都是指究竟一乘了義如來藏法門。諸佛成道之後,就是想以說法的方式開啟眾生的覺悟,讓他明白自性本具的無上的法藏,而且以方便將寶藏打開,這就叫做“廣施功德寶”。這就是真正的慈悲。並不是一樣一樣的把功德寶送到你手上,而是通過說法,幫你把這個法藏打開,這樣本具的功德寶藏就會自然現前。為此,順應無量眾生的根機、意樂,諸佛宣說了無數的善巧法門,最終就是要將眾生接引到這秘密寶藏之中。 所以法藏菩薩的悲願,就是要盡未來際相續不斷地在無數會眾當中宣說無量的法門,做大獅子吼。最終完成大願、示現成佛、成就淨土的時候,確實在國土一切處宣流法音。不僅是以主尊的身份來說法,而且器世界的一切水、鳥、風聲等都能宣流法音。這些全部是阿彌陀佛的智慧所現,都能宣說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等三十七道品所攝的無量佛法。這些佛法一經傳入眾生的耳中,能使他們當下心開意解。這就是“說法獅子吼”、“廣施功德寶”的最終成就。正是由此大願,眾生一往生到極樂世界,時時都能自在地聞法,念念都在增長菩提善根,所以能夠速疾成就無上正覺。這就是最終開啟眾生心中的秘密寶藏,流現出無量無邊的功德妙寶的涵義所在。 所以說,彌陀願海全部可以歸攝為願一切眾生成佛。每一種方便都為此而施設,而且都已獲得最究竟的成就。 供養一切佛,具足眾德本, 願慧悉成滿,得為三界雄。 “供養一切佛”代表修福德。佛是無上的福田,如普賢十大願王中所說“廣修供養”,阿彌陀佛在多生累劫當中對於十方無量諸佛興起無邊的供養,由此具足無量的善根福德,就能夠給眾生帶來無量的安樂。 在佛經當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比喻,一個窮人如果以自己的能力去積累財富,縱然歷經多年也只能積累極少量的錢財。如果他得到一個如意寶,那麼瞬間得到的利益就遠遠超過前者。或者一個人原本十分貧窮,當他遇到失散多年身為大富長者的父親,並歸投於他,從此之後便可繼承父親的一切財產。與比喻所說的一樣,眾生往生極樂世界都是得到阿彌陀佛無量福德海的加被,所以能夠任運獲得相好光明、衣食受用、神通智慧等的利益、安樂,使你頓然成為一個具有無量功德的人。 並且,法藏菩薩發願具足無量的功德海,使自己的大願和智慧圓滿成就,從此成為三界的大雄。也就是以佛的大威神力,勝伏三界一切黑暗。 眾生一往生到極樂世界,計執我和我所的心念下至一剎那也不會生起,一切的煩惱和有漏業的造作全部銷聲匿跡。這就是因為阿彌陀佛已經圓滿了悲願,以佛智慧、慈悲的加被,能夠完全勝伏眾生心中惑業的黑暗。 如佛無礙智,通達靡不照, 願我功德力,等此最勝尊。 這裡是法藏比丘發願獲得與諸佛同等的成就。如同已得究竟果位的諸佛具有毫無障礙的智慧力,能夠徹底照見十方三世一切法,願我的功德、力量最終達到與諸佛等同,成就遍照十方三世的一切種智。 具體來講,可以理解為法藏菩薩發願獲得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的無量成就,其實最終就是要獲證海印三昧的成就。因為有了這種智慧,能夠毫無障礙的徹底照見一切萬法。由此則具足最廣大的神通,在一念間分身無數普度眾生,能夠以圓音說法,能夠以一光明普照十方世界等等。而且從這個智慧之中,能夠順應佛心中一切眾生的願望同時作加被。因為證得了本具的自然智慧,也就是本具的法界智慧身無余顯露,所以能夠達到至高無上的成就。 斯願若克果,大千應感動, 虛空諸天神,當雨珍妙華。 法藏菩薩最後說到:我的宏願如果能夠真正實現,大千世界應該感動。在虛空之中傾聽我所發誓願的一切天神,在此時都應當降下珍寶妙花做供養。 要知道,因果不虛,有願必定成就。此時已經出現了圓滿真實的大願,不退轉的大願,也就預示著未來的某個時刻必定要實現。因此,虛空中的一切天神,都應該為此降下珍妙花雨,大千世界應該普皆震動。因為再沒有比這更驚天動地的事,也再沒有比這更具有偉大意義的事了! 佛語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佛告訴阿難:法藏比丘宣說完這些偈頌後,當時整個大地出現六種震動,從虛空之中雨下無數妙花,空中有自然的音樂贊歎道:“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无量寿经 :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