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圓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十六)


 2015/10/19    熱度:1072    下載DOC文檔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十六)

  第十、不起貪計身見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唐譯的經文是:“若我成佛,國中有情起於少分我我所想者,不取菩提。”兩種譯文對照起來,就知道“貪計身見”就是指我見。

  這是法藏菩薩發願加被淨土天人的心,使他們不起任何我和我所的想法。法藏菩薩說:如果我成佛,我要讓我國土中的人天不起一剎那我和我所的念頭。如果做不到,我就不成佛。

  我們要體會佛的悲願。佛的悲心是要讓一切眾生一往生他的國土就保證超出輪回,沒有一個例外,而且是頓時超出生死,不是還要經過一段時間。現在,怎麼來做到一往生就沒有輪回呢?這就要看到,輪回的根源是身見(也叫我見、薩迦耶見)。一旦有了我和我所的想法,以這個起因,就會發展出無量無數的惑、業、苦(惑是指煩惱)。

  緣起的法則是決定的,因緣聚合了就一定生果,因緣還沒聚合就生不了果。哪怕因再小,也像種子那樣,經過水、土等的滋潤,就會長出果來。所以,彌陀願海要保證每個往生者都頓超生死,那一定要做到一往生就不起任何我和我所的念頭。

  這裡,要對輪回的機制做深入的觀察。以前我常講繩蛇的比喻。這個比喻顯示了最初從什麼因開始,而輾轉地發生惑、業、苦。在最初的因上能見到真相,就叫認識集谛。這以後就會認識通常的途徑是怎麼來止息輪回;特別的途徑借助彌陀本願的力量,又怎麼達到了橫超生死。會在理上完全清楚。

  “繩蛇喻”是這樣講的:好比天快黑還沒全黑的時候,眼前盤著一條花繩,眼睛不好的人由於錯亂因緣聚合,一下子生起“那裡有蛇”的心,然後他所有的心態、行為都一直是緣著蛇的執著起的。一下子他的心就失去了平靜,他心裡始終是“那是一條蛇,是一條花蛇!那麼大,恐怕會咬死我,好嚇人!”這個時候,他的心動蕩不安、恐懼,心裡也非常緊張,馬上身心就失去了平衡。心跳很快、血壓升高,整個身體的皮膚、肌肉、血液、器官等都發生很大變化。

  由於心態急劇地波動,就引起他做行為了。行為就是緣著“那兒有蛇,那條蛇是怎麼樣的,蛇會咬死我”,要麼他就趕緊拿出匕首,要去殺蛇,要麼他想趕緊跑掉,不要被蛇咬住。

  剛才講的惑、業、苦都是從一個認為“有蛇”的想法出來的。心裡恐懼,失去了寂靜,這是比喻“煩惱”;然後做出各種身口意的作為,這是比喻發起了行動或“業”。比如口裡尖叫,心裡不斷地起各種念頭,手在拿刀或者在跑。這些行動都是源於起了有蛇的想法,就驅使著心產生各種沖動、波動,之後表現出身口意的行動。這一切從心念到行為到後果,都是緣著一個妄執——把繩子看成了蛇。自從這個迷惑產生後,心就以蛇執而起種種行動。反過來,用手電看到只是繩子沒有蛇,就會放下這是蛇的想法,而剛才這一切妄動就全部會停止。同樣,現見了只是蘊沒有我,以執著我而起的一切妄念、沖動就都會停止,也就解脫了。

  眾生的情況就是這樣子。本來只有因緣所生的五蘊身心的現相,但是沒看清這個真相,誤認當下身心的現相是我,不知道這只是林林總總、生生滅滅的幻相,而錯認成常住、獨一的“我”。既然執著這是“我”,心念和行為就時時執著“我”而運轉。

  現在一定要知道,認為這個蘊上有一個我,就像認為繩子所在的地方真的有一條蛇,也就是對這個蘊的假相沒看清,就在顯現蘊的當處,錯認成有個實體的我,然後一切的煩惱和有漏業就是從這裡發生的。

  比如某個凡夫一向認為這個五蘊就是我,她叫“王小燕”。之後種種的想法、執著、行動都是圍繞這個“我”或者“王小燕”而發起的。

  因為她一直認為這是“我”,然後她怎麼精心打扮,就認為這個“我”變得好看了。因此,別人一說:“王小燕你很漂亮!”她馬上顯得非常興奮,仿佛真的這一個“我”非常地漂亮。這樣她就很執著自己的形象,會一直沉迷在貪戀自我中。

  又有一種情況,別人講:“王小燕是很壞的人,王小燕做了什麼壞事。”她一聽,認為真正是“我”受到污辱了,馬上就起反應。覺得這是真正污辱了“我”,“我王小燕”失去了尊嚴,我一定要打官司,贏回我的聲譽。

  然後這個“王小燕”天天就認為這個蘊是“我”,不是別的是“我”,其他都不是“我”。就是對色受想行識這些身心的相,她沒有看清,認為這就是“我”,唯一這是我,其他不是我,所以在這個世界上,沒有比“我”最重要的東西。既然認為“我”是第一重要,就任何時候都是“我”字當頭,要為我恢復尊嚴,要為我贏得榮譽,要裝飾我,要呵護我,要尊重我,要實現自我的價值……總之所有一切都是圍繞這個“我”在做。

  這樣,時刻要維護、供養“王小燕”,要尊重、恭敬“王小燕”,反正這世間所有的好壞、善惡、利害、美丑等的戲論,都會結合在“王小燕”身上,然後心就緣在這上面起執著。意思是說,根本的因素就是認為有個實體的“我”,然後種種的差別法都套在“我”這個總體上而出現各種戲論(比如“我美”、“我丑”、“我優秀”、“我差勁”、“我聰明”、“我愚蠢”、“我時尚”、“我土”、“我尊貴”、“我卑微”等等,這就是一個根本戲論套上種種差別,就成了無數個差別戲論,成了這個虛妄分別心天天舔食不已的爛骨頭),就是緣著這些戲論而起種種執著,這就有各種的煩惱相出現了,有各種的迷亂行動發生了。如果能見到根本就沒有“我”,那麼這執著“我”而發起的一切妄動就會全部停止掉。

  從根本上是由於執著有一個“我”,才會圍繞著這個“我”動各種各樣的心思。比如她今天要出場了,會很用心地裝飾自己,她會想這個“我”現在要裝飾成什麼形象?這就有很多想法,她會從中挑選“我”是什麼風格,“我”的發型衣服要怎麼做、怎麼搭配,我走路的姿勢、我的語言、表情怎麼做,一整套都是圍繞“我”而做。

  對外界的種種評價,她都特別在意。別人談論的時候,說王小燕好、不好、中等,她是我們的人或者是我們的對手等,她會非常敏感。會對周遭的信息馬上做出辨別和反應。這裡有各種各樣的反應,是哭、是笑,是羨慕、是吃醋,是關心、是冷漠,是一般的高興、是特別的高興,是一點點不高興、是滿臉的不高興,全是一個“如來藏”配著“我見”的迷惑因緣,對於四方、八方的情況,做出各種反應。這樣就會發現凡夫行為的公式,就是以我執而起惑而造業,而且這個起惑、造業,是按各種的境界因緣而發起相應的妄動反應,這就是一條貫穿了一切輪回行為的定律。

  其實都是妄動,但她的心因為執著我而迷惑,迷惑中的她總是在辨別:“那個人在說我好,是自己人、是朋友”,然後馬上就表現出很歡喜、很願意拉攏,心態和行為馬上就做出來了。因為她對“我”好嘛!所以就是自己人,這就是執為自方。那麼做出的行為就是:“由於你是支持我的、尊重我的、喜歡我的,所以我就給你回報笑容,我就願意幫你”,那麼這一切的行動就是以“我”為根本而出發。

  另外,看到那些所謂的敵人,也是計較:“她在說我的壞話,她在跟我競爭,想踩掉我”,那當然馬上就做出反應!說那是敵方,因為她不維護我王小燕,她想搶我的名譽、奪我的地位,想比我高一級。這樣,就覺得這個“我”是真的受到壓迫,受到了污辱、踐踏。她馬上的反應:“那是我的對手,我一定要把她打倒。”如果我占優勢,一定要給她顏色,把她打翻;如果我跟她勢均力敵,我就跟她拼到底;如果我不如她,也起碼不給她好看。那馬上心裡就做出這種表情來了,馬上就有維護自我的一個反應。

  從這些你就體會得到,眾生的煩惱和做出行動,完全是緣於“我”而來。把這個法則,推到一切時處,各種各樣為了我而展開的一切行動、營造、設計。就跟現代人說的,我要做出一個自己來。所謂的設計自我、實現自我、表現自我,在各個領域裡,在各種事件中,在種種關系到我的場合裡,都會產生各式各樣的反應。就是顛倒的緣起上的法則或定律,無量的凡夫都被系縛在這裡而無法超越,是這個心上流轉的機制破除不了,而導致無量劫輪回的命運。

  有了我執,就必定會產生貪、嗔、癡、慢等各式各樣的煩惱。也就會以種種的煩惱,驅使著心發起各種各樣的有漏善業、惡業和不動業的行為,這就是普遍地覆蓋到有漏世間一切時處的輪回機制。整個因果的原理就是以我執起惑造業、感果這一句話,這就是輪回現象的總的公式。如果能展開來透視到它的一切點上,就可以完全決定。

  所有凡夫的世間,就是以這樣的法則在不斷運行著。從微小的一個波動,起了一念貪心、嗔心等,由於同類的心念在不斷地串習加強,就致使在果上變現出明顯的大苦。這都是按同一種緣起的法則在運轉,只不過隨著所緣境、非理作意、持續程度等各方面的因素,在量上加減乘除,就能表示出一個人的煩惱面向、造業的程度,也就決定了感果的程度。而惑、業、苦的運行機制是“一以貫之”的。

  完全是一樣的法則。這就看出,世間法非常荒唐。所有的人類,其實都是為著一個錯認的“我”,而在無量劫裡無法停止地起心動念、不斷地發生虛妄的行動。

  微觀上是這麼看到了,宏觀上確實也就是在這個極其廣大的三界當中,像輪子一樣不停地旋轉、運轉。就像一個迷醉顛倒的人,心識在念念不斷地錯亂沖動,導致果上顯現長劫生死無法中斷的輪回。

  通過剛才這樣解釋,大家應該明白了,輪回的根源就是把這個五蘊的現象看成是“我”。但實際上,這上面是沒有我的,就像繩子上沒有蛇。那麼,一切的煩惱障——由於執著我而起的各式各樣的念頭、行為,都是為著這個中心的“我”而來。

  這個我見在沒有破掉的時候,任何人都得不到解脫。而且這個如來藏隨緣起作用的時候,確實是絲毫不會錯。如果它落在錯亂的緣起的圈套裡,是一直以我執為出發點,那就是根據各方面的情況、因緣,而一一對應地發生內心的虛妄行動。所以,如果你真正了解了緣起的法則,會很快明白這上面一條一條、一個方面一個方面都絲毫不紊亂。

  每一個人都是如此,無量劫裡無數的眾生種類沒有一個例外,都握在輪回緣起法則的掌心裡面。比如有我執的人,只要隨便說兩句,把他抬得高一些,馬上慢心就生起。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首先認為真的有個“我”,之後由種種因緣的假相,就封這個“我”為第一、為高貴、為優秀,無論是容貌、性格、財富、權力、能力、知識程度、家庭幸福程度等等,這裡面有無數的封號。隨便在裡面挑一個,比如說容貌,把她排到美人的層次,那就不得了啦!馬上她就緣著這個“自我”是非常地美麗,就時時都想“孔雀開屏”,想讓所有的人欣賞她這個“美麗的我”。那簡直要陶醉得飄飄欲仙了!

  所以這個如來藏是很妙的,就按這樣一種因緣,馬上就變出一個慢煩惱,而且這個慢煩惱是緣著容貌來的,不是緣其他來的,那當然就特別喜歡表現“我”的容貌,特別喜歡化妝,願意在人群裡亮相。尤其是喜歡別人關注的眼光。如果有人贊美兩句,就會美滋滋地自我陶醉。而自我陶醉的時候,表情、狀態也是表現得非常高,不會表現低的。就是這樣,緣起就是這樣精確。

  如果說她外語講得特別好,她就緣著這個“我”是精通外語,你看“我”外語說得多溜,好像比美國人說得還好。這樣的話,她的心就快得不得了,馬上就把這個“外語好”的光榮稱號往“自我”身上貼。這樣一個“我”,就成了一個特別會說外語的“我”,那就好高興、好自豪。每當有機會說外語的時候,會表現得非常激動,你看她的臉色、勁頭都不一樣。其實是煩惱,但人都沒有自知之明。這樣把外語好結合在這個“我”上,就是讓“我”光彩,那一上台就有好大的表現欲,好有激情,一說得很好,馬上就有一種自豪感。如果別人超過了她,那馬上就不行。

  嗔恚,就是說有誰敢跟我對抗、她竟然違反我的意志,那心裡就不高興、就憤怒、就咆哮,然後表現出的相馬上就給你一個嗔恚看看。凡是破壞“我”的人,給他的就是嗔恚、憤怒,而絕不可能露出一個笑嘻嘻的相,這就是“自我”的行為邏輯。

  要從這裡得到一個認識:就是在根本上執著有我,由此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煩惱,那是毫無紊亂地隨著當時的情況而做出反應。比如這個如來藏喝醉了酒,他在無明當中,有一套錯亂的反應程序,這裡面有一條一條的規則,都是錯誤的指令,也就是合我的意,你就愛著它;不合我的意,心就排斥它;我很高,心就抬起來;我低了,心就低下去;誰要和我比,心就拼搏。像這一系列都不會程序亂竄而紊亂(不會合我的意,反而嗔恚。不合我的意,反而高興。除非是精神錯亂,顛倒地執取信息。或者是修道的人,超越了迷亂妄動)。

  想一想,當一種因緣和合的時候,一個剎那不可能出現兩種心態的。那麼會不會出錯呢?不會錯的。既然心裡是這樣顛倒地妄動,心已經糊塗了,它硬是執著真的有個“我”,那麼一切行為就都是神經兮兮地、不斷地為維護“我”而提防、而敏感,而不斷反應。真的是很精確的,也很可笑。個個都精神有問題!

  所以凡夫內在像賊子一樣的心,要看穿它的伎倆,要知道它的反應方式,其實它就是一個腹敵,占據了你內心的空間,是它在指揮著你的行動。看似無形,只是個無明,其實它鑽到你心裡,乃至沒有消除,就一直在內心的指揮中心裡掌控一切,是它在發出種種行動的指令,是它在針對不同的面向、不同的因緣情況,而讓身、口、意做出各種反應。

  你就看到了我們這個肉人已經被這個無明的鬼侵占了。這裡面表現出的各式各樣的心態行為,全部都是錯亂,真的是一塌糊塗!所以就成了顛倒迷亂的生活,從始至終無一可取,無一是清淨,無一是安樂。以這個原因,稱它為“苦”,稱它為“雜染”。

  經過這樣詳細觀察,會看透輪回的機制。你才恍然明白,原來根源就是經上講的這一句——“想念貪計身者”。它就是集谛的根本。這個身當“我”來理解,古代有的翻譯為身見,其實就是我見。

  我們一般認為這個身心就是我,從此一切時都是以“我”為中心,而不是以其他為中心,其他的東西都被劃定為我以外的東西,唯一這個是我。然後其他東西就跟這個有牽扯,這是我所有、非我所有、我所喜、我所恨,我如何如何,整天就是“我、我、我”。這個根源的執著不能破除,那就永遠出不了輪回。

  也因此阿彌陀佛關注的就是這一點。因為要把從地獄到天界之間的無數凡夫,都攝持到淨土。如果止息不了我見,即使去了極樂世界,也照樣搞輪回,照樣天天做的就是貪嗔癡、殺盜YIN等各式各樣的事。用不了幾天,就把淨土搞得一塌糊塗。

  這樣的雜染法就是五濁的根子,這個濁染如果逐漸地增長、加強、蔓延,就會生出無數大大小小的糾紛、競爭和戰爭。只要把幾個人放在一起,就有一大堆的事出來。人際關系的矛盾、沖突,意見、習氣的不調和,拉幫結派,彼此對立,名譽、地位、權力的競爭,什麼樣的輪回事情都會逐漸出來。

  每個人都執著有我,那麼好了,到淨土也免不了起種種的貪、嗔、癡、慢、嫉。大家跑到了淨土,還是要比賽、要競爭,只不過換個場所而已,心裡的我執、煩惱一點沒消掉,那是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清泰國土的。照樣是每個人執著“自我”,不斷地生產煩惱、生產輪回。這樣就又搞出了輪回的大苦海,個個都陷在裡面爬不出來。

  所以,阿彌陀佛當時發願的時候抓住什麼是斷輪回的根本。這是極奇特的事,既要讓眾生帶業往生,又要使他頓脫生死,那麼它的根本點就是要使得一切凡夫往生者徹底不起我和我所的想法。只有徹底遮止了我見,剛才說到的所有的顛倒的心態、行為和果報就一次性全遮止了。

  從這裡就體現得很明顯,什麼叫他力法門,叫橫超三界。這個原因就是,一往生之後,阿彌陀佛有無上的神力,能夠使往生者不再起一剎那我和我所的心。這樣就是解決了生死。

  “豎超三界”的方式,必須得通過自身戒定慧的修行,確實能夠把我和我所的念頭徹底消掉,之後你就恢復清淨了,自己的心思、言語、行為就不是搞輪回這一套事情了。如果你還沉浸在“自我”的感覺裡,一直認為有個“我”,然後起心動念、行為都是維護這個我來的,那好了,一定整天都是搞輪回的事。那不必說一生三萬六千天,連一天當中都不知道會集多少輪回的業。按這樣的方式走下去,永遠也解脫不了輪回。

  只有見到了蘊上沒有我,就像見到了繩子上沒有蛇。這樣是親自見了確實上面沒有我了,這才真正放心了!

  一顆心徹底放下了,再也不起繩上有蛇的知見。俱生的執著是無始以來養成的慣性,但是因為智慧已經開了,已經見到了真谛,也就會逐漸平息下來。因為自己的心已經不支持顛倒的心了,它頂多鬧幾次,就會慢慢歇下來。就像一個小孩,你天天順著他,他的習性越來越堅固,那就難以調伏。如果你不順著他,不睬他,他哭兩下沒戲了,也就鬧不下去。同樣,雖然心裡還有煩惱,但如果不支持“有我”,它以慣性會反彈幾次,但是不支持它,它就會歇下來。妄動的力量會消下來,會越來越小,之後就沒有了。等到心裡執著“我”的妄動完全止息了,就是俱生的煩惱止息掉了,這樣人就恢復部分正常了。也就是,過去那種緣著自我顛倒錯亂、起惑造業的方式徹底斷掉了,這樣就恢復了不執著人我的正常的心,這樣就叫“阿羅漢”。

  既然心裡已經不起這些執著“我”的沖動,那麼輪回的動力就逐漸消減下來,最後動力減為零時,再沒有輪回的動力了,輪回的輪子怎麼轉得起來!所以,生死會徹底斷掉。

  現在我們沒這個力量,就要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無上的神力注入到我們心裡,會停止一切貪計“我”和“我所”的念頭。這樣你就看到,彌陀願海的力量不可思議。這是無法想象的事,沒辦法思維到它,談論到它,因為完全超出了常規。但這不可能是妄語,阿彌陀佛已經實現了本願。但究竟是怎麼回事,確實超出了常規,就是佛的力量加持在往生者的心上,從此再不會起任何我和我所的妄念。可見佛的加持是何種程度!

  第十一、正定必至涅槃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宋譯的經文為:“我得菩提,成正覺已,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遠離分別,諸根寂靜,悉皆令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下面講這一願時,要把“遠離分別,諸根寂靜”這八個字的內涵補充進來。

  前面我們看到以彌陀願海的恩德,能讓我們一生淨土就不再起任何我和我所的念頭,憑這一點就永遠超出了輪回,再沒有任何生死的事發生,因為已經停止了因。

  緊接著的這一條大願更加不可思議。如果我們真正信受了這一條願,就知道往生決定成佛。因為彌陀願海的力量能讓眾生一往生,心的品質就被轉成決定聚,而且能夠做到遠離分別、諸根寂靜,決定證到無上菩提。就是以彌陀本願保證了兩點:一、一往生就得到不退轉;二、往生後,決定證得大涅槃。下面分別解釋:

  一、一往生就得到不退轉

  阿彌陀佛的悲心就是讓眾生一往生就得到不退轉。也就是成就一個淨土,裡面周密地建立好一切措施,再把眾生攝受進來。由於沒有任何因緣導致退轉,而且一切時處都念念增益菩提善根,所以是登上了不退轉位,這不是只靠自己努力而登上的,而是被佛的力量攝持住心,安置到了不退轉的地位。

  所以得不退轉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內在的修證已經到量,已經修到了內心堅固不退的品質,這樣在任何環境裡都不會退;另一種是依靠佛力強大的加持,靠淨土強大的加持,一入到裡面,就保證不會再退。

  一般眾生的性情是搖擺不定的,因為他的心還沒有得穩固,所以在菩提路上一路顛簸,而且處在惡劣的環境裡,確實是進少退多。得一點進步很難,退步卻非常容易。畢竟,牽引人心墮落的因素太多了,凡夫俗子處在世間這麼亂的環境裡,自己沒有力量把握,很快就會退步。像這樣,心裡並沒有成就正定聚的功德。

  “正定聚”有兩種解釋:一種說,決定會證悟,叫正定聚;決定暫時證悟不了,叫邪定聚;能不能證悟全看因緣,有因緣會證悟,沒因緣就證悟不了,這叫不定聚。這就看到眾生的心有三種狀況,中間屬於搖擺不定的情況,就看遇到什麼緣。而前後兩種都是決定的情況。一種是指善的勢力已經強化到量之後,就不會再退步,而直接趣向證悟,這叫“正定聚”。相反,邪的勢力已經強化到量,也是暫時沒辦法轉變,決定墮在邪的方面去了,這叫“邪定聚”。

  還有一種解釋,就是:決定會輪回的情況叫邪定聚;輪不輪回要看因緣,是超升或沉淪還不決定,叫不定聚;決定不落輪回,一定會成佛,叫決定聚。

  如果從階位上判斷,就是指處在信位的菩薩,就像空中的柳絮看風往哪邊吹,是往上飄、往下落、或往左、往右,完全看風吹的方向,看風勢如何。風往左吹,它就往左飄,風往右吹,它就往右飄,一點都不確定。

  法藏菩薩當時觀察到很多國土的眾生都是這種狀況,絕大多數凡夫都沒有入正定聚,都處在搖擺不定、毫無保障的狀況中,沒有脫離險情。真要入了決定聚,得了不退轉,那就放心了!從此就只進不退,一帆風順地成佛。所以這個入正定聚是佛道上一個極重要的關口。過了這一關,前途就一片光明,未來會越來越好,越來越自在、安樂。但是在沒過這個關口之前,情況很難預料。所以佛的悲心是發大願要幫助這一類眾生,使他們一往生就得到佛力住持,每個人都像封了印一樣,已經成了決定聚,成了不退轉的身份,叫做最後身菩薩。

  這樣你才知道,原來往生這麼殊勝。只要一生到淨土,有佛力加持入心,頓時心的品質得到轉變,再不會退轉,而決定成佛。就是自己的心已經轉成唯一趣向證悟、趣向成佛的那種品質。

  從人間的現象也能看出,某個孩子天性淳厚,他有很穩固的善心品質,從他小時候的禀性來觀察,可以預斷他一生不會變壞,前途一定很光明,但這樣的情況非常少見。一般的人,你就看到他的心不穩定,善根不是很堅固,就是善的習性比較薄,壞習氣卻很多,這就很難說。要看他以後遇什麼因緣,他裡面的種性還沒強化到堅固的程度,就時時都可能隨因緣改變,有可能變好,也可能變壞,這一類的人占大多數。

  現在要體會阿彌陀佛的悲願是想加持不定聚眾生全部成為決定聚。這是佛法教化上極大的願力。一切的教化或者教育,最大的課題就是怎麼來使人心轉成決定良善,之後達到純善、至善。現在彌陀願海要建立清淨體性的國土,使眾生一生到這個國土,就時時處處,遇到任何境緣,都得到加持,使他心裡起不來任何染污,而菩提善根卻不斷地生起和增長。按這樣不斷強化眾生的善根,而造成善心堅固的品質。現在這一條大願已經圓滿實現,可以說這是法界中最偉大的一項成就,是所有世間和出世間的教育史上最偉大的成功。

  這樣就知道,共通的途徑和特殊的途徑是有很大差別。共通的途徑就是只憑自力修行來達到不退轉的途徑,特殊的途徑指靠彌陀願海的加持而強化為不退轉的途徑。佛的力量在一切不可思議的力量當中,以佛力最不可思議。如果得到佛力的加持,自己的心就會轉成永遠不退的品質。

  所以,龍樹菩薩在《十住毗婆沙論》裡特別提出得不退轉的途徑有難行和易行兩種。能得到不退轉是修道上關鍵的一個突破。一切菩薩在初發心時只是萌芽的狀況,最後能不能長成參天大樹,要看它枝干是不是挺直、硬朗,是不是達到了那個程度,如果達到了,就可以決定:無論以後遇到什麼樣的風吹雨打都不會倒下,決定會長成參天大樹。但其他情況就很不定,如果風大一點,或者遇到其他災難,就會挺不住。所以,處在萌芽階段的菩薩,他在修行道路上一個非常關鍵的地方,就是要盡快達到不退轉位,之後就再沒有危險,再不會退墮。但要達到這個程度很難,尤其在濁世修行更加不容易,所以這就成為難行道。這裡面有各種退緣,有外道方面的、自己貪著輪回方面的、大乘難行方面的等等,有很多很多退緣。

  這個世界也能看到,很多修行人當初都是發一番好心來修行,但內在的品質並不堅固,所以很多都不可靠。裡面不堅固、不成熟,就會變掉。這不能只看一時的表現,到後面遇到各種事情的時候,就發現這個墮落了、那個退步了、或者已經不信佛改信外道了,或者娶妻生子做生意了,所以就變得跟以前根本不一樣。初發心的菩薩多數是處在這樣的狀況中,進進退退,很難保證。有很多都退墮下來,甚至墮入惡趣。所以得不退轉是很難的事。

  我們經常會講到捨利弗的公案。當時他已經修到很不錯的地位,也是在行菩薩道,但是以一個乞眼的因緣,眾生也是滿惡劣的,給了眼睛他嫌臭扔到地上,還要踩兩腳。這時他就覺得眾生難度,我再也不度眾生,干脆自己求解脫算了。這樣,他就在六十劫裡退了菩提道。

  所以《涅槃經》上這樣講:“魚子庵羅花,菩薩初發心,三事因中多,結果則甚少。”就是講:好比庵摩羅開花很多,結果卻特別少;魚肚子裡的子非常多,能長成魚的卻特別少;初發心的菩薩也是不可計數,真正入不退轉位而成就的卻很少。一入了不退轉位,那就要成就了。但是這種人不多,鳳毛麟角。大多數人爬不上去,不但爬不上去,還滾下來。大家看看周圍的情況,就特別清楚。所以要通過一個易行的方式來達到。

  前面不靠佛力加持,只憑自己的力量要修到不退轉位,就好比一個人徒步行走千裡,要一步一步地按照規定的路線走,而不能退下,天天要努力,直到已經強化到不會再退步的程度,才是入了不退轉地,所以這很難行到。另一個方式,已經造好了大船,只要直接上船,順風航行,很快就到達了目的地,這種方式叫“易行道”,因為有大船的力量可依靠。

  總之,我們大家都應當把自己的心交出來,讓心主動地投入阿彌陀佛的願海,來接受佛力的加持。一旦佛力入在心裡,發生微妙的反應,就會被加持成不再退轉的品質。就像一切煉鋼的條件全部都具備了,只要把鋼材放進去,很快就煉成堅固品質的鋼,再不會變壞。這就比喻靠著助緣極大的強化作用,來使心達到不退。

  二、往生後,決定證得大涅槃

  其次我們要講到“定成正覺”,宋譯那裡說得更詳細:“十方世界所有眾生令生我剎……,遠離分別,諸根寂靜,悉令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樣我們也要從理上認識清楚:為什麼只要往生極樂世界,就決定得到無上菩提?如果你真的深信這一點,那就會深信在淨土是一生成佛,不會隔第二生。原因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做了保證,一生到極樂世界,就“遠離分別,諸根寂靜”。所以佛的慈悲心確實是在一層一層為我們眾生考慮,佛就是想到怎麼來幫助一切眾生快速成佛,包括怎麼橫超生死,怎麼得不退轉,怎麼速證涅槃。前面一願是止息人我分別,現在進一步要達到遠離一切分別。能認識“遠離分別,諸根寂靜”這八個字,就知道生淨土是決定成佛。

  所謂的“分別”就是思量、識別種種的事和理,是以虛妄分別為體性。本來是個無分別的法,偏偏在這上面虛妄地分別人和法,這就叫分別上的迷惑。斷了這個迷惑,就叫“無分別智”。前面我們說的繩蛇喻,那只是虛妄分別當中的一點,眾生的虛妄分別是無量無邊的。上面我們講到,在把蘊當成是“我”之後,就一直耽著“我”而起各式各樣的分別。這一類的我執分別能夠停止,那就出了輪回,出了分段生死。

  而這裡進一步說到“遠離一切分別”。本來就是一個真心,平平等等,一切時處都是這個真心,你不要去妄加分別就好了。但是這很難,眾生偏偏要在無分別的法上起種種的計較、分別,高、低、善、惡、美、丑、遠、近、這邊、那邊、上等、中等、下等……這就起分別惑了。落到真如的理體上,確實是平平等等,任何時處都是這個本然的心。但是在這上分別人我和法我,即使去掉了人我的分別,但還有法我的分別,比如一根柱子、一座山、一輛車、一個細胞、一個原子、一分一秒等等,就認為這一個個的法是實有的,每個法都有它的自體,然後在這上起各式各樣的分別、計較、取捨,這就叫分別惑。

  現在彌陀本願更深入的加持,就是讓眾生往生之後,這一切分別全部都能夠遠離。一切時處唯一是如如法性,不要妄起分別。這樣寂滅了分別,就出現無分別智,會了達“真如即萬法,萬法即真如”,沒有第二種的。如果這個關口能過去,就會迅速證到涅槃。

  也就是等到分別上的迷惑都捨除掉了,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同歸寂靜,這樣就開始契合涅槃的理體。這是本來清淨的涅槃,戲論遠離了,諸根寂然,之後就契合涅槃了。相續下去,一切時不離,也就成佛了。

  這樣,由於一切的分別妄動全部沒有了,不僅是耽著人我、自我起的這些邪思妄念消除掉了,連緣著林林總總的法所起的一切妄念都沒有了。因上沒有了妄動,果上就沒有生滅,所以就徹底遠離了分段和變易二種生死,全分地顯發無量無邊的三身、四智等功德,而這身智是本具的,這就叫滅度,叫證大涅槃。因此,這一願叫做“必至滅度”。

 

台灣學佛網首頁无量寿经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