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圓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十)


 2015/10/19    熱度:1885    下載DOC文檔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十)

  丙三、歎問義大

  於是世尊告阿難曰:雲何阿難,諸天教汝來問佛耶?自以慧見問威顏乎?阿難白佛:無有諸天來教我者,自以所見問斯義耳。

  世尊見阿難問得非常得體,顯現很歡喜,有意問阿難:“是諸天教你來問佛的嗎?還是你自己以智慧見到了什麼,而問佛的威神光顏?”

  阿難說:“沒有諸天教我來問,是我自己以所見而問這個意義的。”

  佛言:善哉阿難,所問甚快!發深智慧,真妙辯才,愍念眾生,問斯慧義。

  佛贊歎說:“你問得非常暢快。你是有大智慧的人,知道佛的心意,能請問這麼奇特的事,這會給無量眾生帶來極大利益。由你這一問,將來諸天人民都得到度脫。你發起了甚深智慧,真是微妙辯才!(有甚深的智慧才知道佛住於奇特之法,乃至行如來之德等等,所以是“真妙辯才”。就是指能真正辨明真實義,而且表達得十分巧妙。)

  你愍念眾生,問這樣大智慧的問題。你不是為自己的利益著想,而是為未來極長遠的時期裡無量眾生的利益著想。這個法是人人需要的法門,無論哪種層次的眾生,尋求離苦得樂是一樣的!要脫離生死苦海是一樣的!要得到彌陀願海救度也是一樣的!由於你的提問,就能把彌陀願海普度的消息傳遍全世界。

  這部經是釋迦佛的教法中度生時間最長、范圍最普遍、行持最簡易、也最有效的一個法,所以這個提問一直利益到了這個教法期,從正法、像法、末法、直到最後法滅期間的無量眾生。最後佛法滅時,其它經全部滅掉,只有《無量壽經》還最後住世一百年。在這一百年裡,只要對阿彌陀佛有信心,稱念佛的名號就能得到救度。

  到了那時候,世界非常混亂、污濁,眾生的貪嗔癡煩惱極其粗猛,那就不只是21世紀今天這樣的狀況了。今天,人類已經有沉重的生存負擔,大量的時間都消耗在謀生上,越來越沒有了暇滿,越來越抽不出身心來修道。再往後的若干千萬年裡,人類的身心會更加惡化。到人類已經處在很強的煩惱和造業中時,怎麼能做到難度很大的修行呢?雖然這麼苦,但只要對佛還有信心,直接念佛的名號還是做得到的!再苦也不可能念不出六個字。人類的愚昧加重時,確實稍微深一點的法就領會不了,這時就需要憑借奇特的方便來超出生死。

  像這樣,要知道阿難尊者的請問利益到了往後無數時代的眾生,佛才極度地贊歎:你以大悲心憐愍眾生,問了這麼殊勝的大義!

  接下來的一段經文是世尊贊歎阿難提問的殊勝利益。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無量億劫,難值難見。猶靈瑞華,時時乃出。今所問者,多所饒益,開化一切諸天人民。

  “如來以無盡大悲矜哀三界”,就是像《普賢行願品》所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恆時饒益眾生,念念相續無有間斷,這就是“無盡”的意思。

  見到眾生都陷在輪回苦海裡,如來以無盡大悲哀愍眾生,所以“出興於世”。但是,如果不說法消除眾生的迷惑,眾生仍然無法解脫,所以世尊在49年裡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下面分成四段解釋這段經文:(一)解釋“出興於世”;(二)解釋“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三)解釋“無量億劫,難值難見。猶靈瑞華,時時乃出”;(四)解釋“今所問者,多所饒益,開化一切諸天人民”。

  (一)解釋“出興於世”

  《法華經》裡這樣說到:“(佛)唯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由於眾生完全是虛妄的知見,佛為了息滅眾生虛妄的知見而悟入佛的知見,為了這件大事因緣而來世間常轉*輪。)

  歸到淨土上說,佛出世的大事因緣就是給眾生宣說彌陀願海。總的目的是要使眾生悟入佛的知見,而實現它的特異方便卻是宣說彌陀本願海;眾生得到彌陀願海的攝受,就一定能悟入佛的知見,所謂“花開見佛悟無生”就是這個意思。

  從總體上看,哪一尊佛跟這個世界的眾生最有緣、最能攝受他即生解脫、登不退地呢?那當然是阿彌陀佛!所以釋迦佛有一個極大的心願,就是要給娑婆世界的無量眾生宣說彌陀本願。也因此在一代時教中,以宣說阿彌陀佛的淨土最為頻繁。在很多部經裡都給眾生演說彌陀淨土的功德莊嚴,殷切地囑咐眾生發願往生。

  (二)解釋“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分二:1、通途解釋;2、特別解釋。

  1、通途解釋

  “光闡”,是顯明、闡揚的意思;“道教”,就是成就菩提的教法。眾生都本具佛性,但都落在錯亂裡大做輪回惡夢,所以佛以悲心想把眾生從輪回苦海裡救拔出來,這叫做“欲拯濟群萌”。

  如何達到拯濟的目的呢?就是按照眾生根性的利鈍、成不成熟等,恰當地施設法門來做度化。作為娑婆世界一切眾生的導師,釋迦佛要建立好一切度生法門,要建立完備的佛教正軌,所以演說了大小、權實、偏圓、頓漸等的無量法門,這叫做“光闡道教,欲拯群萌”。它的結果是給予眾生解脫和成佛的利益。

  2、特別解釋

  扣在淨土法門上說,“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就是指佛心裡想:眾生能入彌陀願海就最好啦!為什麼呢?佛就是考慮怎麼讓眾生得利益,現在彌陀願海裡的救度功能應有盡有,既方便到了極點,又能圓滿地賜給利益。這確實是無上的如意寶,隨著祈求者的心有幾分就賜給他幾分利益,這願海有無限的賜給利益的能力。而且這個世界,有無數眾生都跟阿彌陀佛有很深的因緣,只要他們一心投入彌陀願海,確實是投入到了一個最大的加持場,一定會得到真實利益。

  釋迦佛考慮到娑婆世界裡的無數眾生都要依靠彌陀本願的救度來解脫生死,所以想在因緣成熟時宣說彌陀願海法門,以拯救萬類。這就是佛出世的一大本懷。

  所以“真實之利”就是指彌陀願海。而現在這不可思議的一乘大誓願海已經圓滿地成就了,其中每一條願都能惠予眾生無量的利益。願海的境界極其深廣,從中源源不斷地做各方面的加持和救度,其中任何一個部分都能賜給眾生真實利益。願海的起用確實不可思議。

  所以,只要我們能對阿彌陀佛的願海深入地信解,確實會有得到如意寶那樣的歡喜心!自己會認為:現在真的是已經遇到了無上的如意寶——彌陀願海!自己深深地知道:在彌陀願海裡一切應有盡有,只要發起足夠的信心和恭敬心,確實能得到一切暫時和究竟的利益,沒有絲毫欠缺,沒有任何不能,關鍵是自己要有信心!

  有了堅固的信心,不必要等到臨終,從現在開始就決定是前途一片光明。阿彌陀佛的護念沒有一刻會遠離自己。佛的無量光就是要攝受有信心的人。真的有如子念母的心、游子歸家的心,一心一意地念阿彌陀佛,歸向極樂世界,就真正和佛的願海相應了。而這一相應,願海就攝受你,充分加持你。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對佛起信心”這個根本上不斷努力,如果能讓信心的窗口逐漸地打開,就會越來越得到佛的攝受和加持。

  現在最關鍵的就是要深入研究《無量壽經》。如果能很深入地學這部經,能靜下心來字字句句去體會經文極深的涵義、體會彌陀本願無上的境界,只要按經文一句一句地好好領會、不斷地引生信解,就一定會生很大的歡喜心、踴躍心,會感到非常慶幸!

  像這樣,只要引起了不可奪的勝解信,就一定會踴躍地求生極樂世界,裡面的信心強有力地生起了,緊跟著就是心裡會自動地以至誠的心念佛;信心生起來時,就會有從內心深處湧出來的一股力量,這樣就有求生佛土的懇切願心,會“如子念母”的至誠念佛。

  只要像這樣,多次地激發出很深的信心,心就會固定、會堅固地執持,也就開始堅定不移地往佛國的方向走了,這以後就成了被阿彌陀佛光明攝受的人。

  所以,關鍵是要能對阿彌陀佛生起信心,相信阿彌陀佛的本願有不可思議的力量,決定能賜給自己極大的真實利益,一點都不懷疑!這樣的話,心裡要真的信受了,會覺得比遇到世間任何寶藏都要幸運無數倍!能這樣歡喜地信受彌陀本願法門,就真的是有大福德、大因緣、大善根的人。這樣的話,彌陀願海就賜給這位有信心的人無量的利益。

  最後歸在一句佛號上,“真實之利”就是指這句名號的大利益。這個利益說到究竟處,能給予眾生無上的涅槃妙果。比如彌陀本願裡講:他方菩薩聞到彌陀名號,立即得到普等三昧,能見十方無量諸佛、能證無生法忍、甚深總持等等,從這裡就知道名號有極深的利益。

  這萬德洪名是佛無量劫來大願大行的成果,以至誠持佛名號,就和佛的果海感通,就有佛力在自己心上做加持,就能得到真實利益。

  下面再講一點,就是:這部《無量壽經》能惠予眾生真實之利,原因是它開化顯示了真實之際。

  真實之利是用,真實之際是體。比如一台機器能起很大的作用,這些作用從哪裡來?就是從機器的本體來。由於機器的組織、結構等有它自身的功能,所以就會出現特定的作用。像這樣,阿彌陀佛的願海和光明、名號等,之所以能惠予眾生真實利益,原因就在它是由真實之際所流出的。

  無論淨土的功德、或者佛的光明、名號,都是佛的法身智慧隨著本願的設定,和眾生的善緣和合時,就任運地發起不可思議的作用。可以說極樂世界是佛安住真實智慧所顯現的,也可以說:“極樂國土、佛、菩薩三種成就都是願心莊嚴。”這是由阿彌陀佛因地發大願,無量劫來積功累德、莊嚴淨土,到成佛時就從法身智慧任運地顯現無量的功德莊嚴。轉過來也就知道:無量的功德莊嚴都統攝在一法句中,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這就是“真實之際”。

  一定要看清,淨土無量莊嚴是從什麼根源而來?如果能在甚深的理上看到根源是彌陀的法身智慧和大悲願力,就會對淨土的一切功德深信不疑,對這裡面的任何一個部分都會恭敬、信受、贊歎、欣求,就是因為認識到了“理體”和“緣起”這兩個根本。

  (三)解釋“無量億劫,難值難見。猶靈瑞華,時時乃出”

  靈瑞花就是昙花,它是一種祥瑞。在《出曜經》裡講:昙花幾千萬劫才出現一次,眾生見到昙花盛開,就會說:“佛即將出世了。”《涅槃經》講:昙花有果無花,如果昙花開了金花,世間就有佛出現。所以昙花非常難遇到,只有佛出世才開一次。

  這是比喻彌陀願海法門極其稀有,這不是少善根、福德、因緣的人能信受得了的!因為這是極其不可思議的事。

  很多人都不感覺,認為這很容易聽到。念念佛嘛,求生淨土嘛,好像沒什麼稀奇。這裡要想一想:善根、福德不夠的人能夠堅定地念佛、一心求生西方嗎?這是非常難的!因為人的心不能勉強它做,要他自己肯做才行。這是不可思議的事,如果一定要等自己想明白了,或者親眼見到了才相信,那就沒有這個可能性!但現在對於不可思議的事竟然能相信、能行持,那就證明有不可思議的善根。

  釋迦佛在演說彌陀願海法門時,說到“無量億劫,難值難見”,就是指彌陀願海的法門極其罕見。現在要把彌陀果地的無上方便合盤托出,要把彌陀累劫修行的成果直接賜給眾生受用,這就成了一切世間一個極大的祥瑞!這祥瑞是指阿彌陀佛累劫的功行已經圓滿,無量眾生得到度脫的時機已經到了,娑婆世界將呈現極大的吉祥!

  佛成佛後有很多年轉*輪,並沒有說到彌陀願海法門。直到今天因緣已經和合,“彌陀願海法門”這朵金色昙花即將開放。無量眾生都會因為聽到這個法,而對阿彌陀佛生起真實的信心,對極樂世界生起決定往生的心。有了這樣強有力的信願,就會開始以至誠心執持佛名號,心心念念投入佛的願海。

  (四)解釋“今所問者,多所饒益,開化一切諸天人民”

  由於阿難尊者的請問,引出了世尊宣說彌陀本願海,這能使無量眾生得到一生成辦解脫、得不退轉、速疾成佛等的極大利益。也就是在彌陀願海法門普遍流通在世間之後,會有無量眾生因為聽到這個法而生起信願,沐浴在彌陀願海光明的加持中,得到佛的慈悲攝受護念,從此能順利地往生淨土,迅速成佛。

  所以世尊贊歎阿難說:你今天的提問有極大的利益,能開導和度化一切人天為主的六道眾生。

  漢、吳兩譯的經文更具體地講到:現在諸天、世間帝王、人民以及蜎飛蠕動之類(蜎飛就是有翅膀的小飛蟲,蠕動就是有腳的小爬蟲,代表微小、障重的有情),現在就連蜎飛蠕動之類,也因為你這一問而得到度脫。

  佛說:你這一問,勝過在累劫中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和布施諸天、人民、蜎飛蠕動的功德百千億萬倍。由於你的請問而說出了彌陀願海,這會極其廣泛地利益眾生。

  這功德的巨大,通過一個比較來顯示。如果一個人對整個天下的阿羅漢、辟支佛做種種財物的供養;或者對整個天下的諸天人民下至微小的旁生做種種布施,這樣持續不斷地做了很多個大劫。時間的量極其漫長。劫是多長的時間呢?這是難以用數字表達的,只有用比喻來顯示。好比一塊長、寬、高各四十裡的巨石,一個長壽天的天人每一百年下來一次,以極細軟的天衣拂一下巨石,這樣只能拂下極少量的塵埃。像這樣,直到把這塊巨石拂完,還沒有窮盡劫的時間。那現在是在累劫中做這麼廣大的布施,當然有極大的功德,而這根本比不了你提問的功德,你的功德百千萬億倍超過了前者!

  這就是說,以阿難提問的緣起,讓世尊說出了極為奇特的淨土法門,這能讓無量眾生得到一生解脫、入不退地、成滿普賢行願、速疾成佛的極圓滿、極廣大的利益。稍微想一想,這能給多少眾生帶來多大的利益:時間上,要看到初期、中期、後期等的未來極長久的時間;種類上,包括從地獄眾生到十地菩薩之間無數種類的有情,都是彌陀願海的受益者,這其中任何一個真正信受彌陀本願法門的有情,一定能在他心裡不斷地出生越來越殊勝的利益,所有這一切都是由阿難尊者提問發起本經而得到的,所以這提問的功德大得像整個太虛空一樣無量無邊!所以,法上的利益是極其不可思議的,遠遠超過了財供養。

  今天,由阿難的提問,世尊終於向娑婆世界的無量眾生講出了彌陀願海法門,透露了佛果地的無上方便。這樣無量眾生就都有了解脫和成佛的希望。這是一切世間最大的福音。

  凡夫輪回了無量劫,都沒有解脫生死。如果只憑自己的力量來了脫生死,那必須要生起現見空性的智慧,才斷得了煩惱、執著;而能這樣修證到的人少之又少。但是,現在依仗彌陀本願的攝受,能在短暫的一生過後就生到極殊勝的淨土,而徹底超出輪回。從此,就成了有福氣受用佛累劫修行成果的人了!全身心都處在彌陀願海的加持中,得到的受用極其殊勝!

  彌陀願海的作用到底有多深、有多廣,能賜給眾生多少不可思議的利益?即使在一個大劫裡連續不斷地宣說,也說不完其中的一分!如果眾生能看到這部《無量壽經》而信受彌陀願海,那就從這一刻開始,自己的心真正和阿彌陀佛的願海接通了。

  阿彌陀佛在因地設立本願時有一條就是要十方世界的佛都贊歎自己的名號,要以這樣的緣起,使法界眾生都能聽到彌陀願海普度的消息。有緣的人聽到這個驚人的喜訊時,會毫不猶豫地上這艘彌陀大願船,義無反顧地趣入淨土。

  那麼到了釋迦佛成為娑婆教主的時候,以彌陀本願力的感召,今天因緣成熟了,就開始要把這個主題點出來了。如果能聽到這部經,前前後後一步步地了解彌陀本願和淨土功德,整個過程走過一遍,就自然會生信心、生願心。這就是發起淨土信願、攝受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最根本的一個途徑。

  所以,淨土經教的利益極其不可思議!傳授淨土法的意義極其深遠、重大。這是涉及到釋迦佛一期教法極漫長的時期裡,無數聖凡都須要由了解阿彌陀佛的本願和極樂淨土的功德來生起信願,來求生淨土實現解脫和成佛的所願。

  如果這個法門能夠廣泛地流通在世間,有緣的人能聽到佛在經上是怎麼一句一句地講出來:阿彌陀佛因地怎麼發願、果地怎麼成就功德莊嚴,往生淨土得到哪些不可思議的利益,它的殊勝性何在、簡易何在,為什麼適合我,我為什麼需要,我應當修哪些正因來成辦往生……像這樣,對一個個要點都清楚了,自己的見解就會全面地打開,就會從原來的愚昧無知、猶豫不定、或半信半疑、或很少、很淺、很不確定的認識,轉變成特別清楚明白、特別決定、特別深、特別廣的認識,這時候就會真正有對淨土法門的勝解信。只要得到這個根本,接下來,自己的心就決定會趣向淨土,也就決定能得到度脫。

  丙四、佛心見證

  淨土法門的深廣度極其不可思議,只有以佛的量才能完全證實。所以在開演本經之前,佛以自己徹證的境界,來證實淨土法門!之後我們才知道:這部經佛所說的每一句,全部都是現量所見,字字句句都是如來大圓鏡智顯現的靈文。在佛遍照十方三世的大智慧裡,淨土法門的事、理、因、果都徹見無余。

  如果不是以遍照十方三世的智慧,誰能說出阿彌陀佛因地時怎麼一段一段地走來?比如無數劫之前,當時阿彌陀佛是什麼身份、什麼素質,怎麼在世自在王如來前發願,發願後怎麼修行,總的修行歷程如何?結果如何?……這些都不是編造的,而是歷歷現在心前,為我們宣說。又像極樂世界成就之後,淨土具足怎樣的功德莊嚴,這也是由徹底見到而說出來的。又比如十方世界裡的菩薩怎麼去極樂世界參學,極樂世界裡的菩薩又怎麼去十方世界,淨土裡寶池、蓮花、行樹、香風、光明等各種莊嚴各是什麼狀況……這一切也都是佛徹底見到而告訴我們的。

  如果能對這段經文生起信心,確實,對這部《無量壽經》的每一句經文都會生信心。會相信佛的語言句句真實,因為這不是從分別心流出的語言。前面講佛入大寂定,就是表示佛在定中徹底照見了淨土法門的事、理、因、果,以這樣的方式來宣說本經的。所以這部經的字字句句都是由“佛眼現見”而流出的。

  要知道序分裡說這些是什麼用意。佛當然不會跟世俗的人一樣,事先要吹噓一下自己。佛是必須拿出自己徹見萬法的證量來證明這個淨土法門。

  阿難當知,如來正覺,其智難量,多所導御。慧見無礙,無能遏絕。以一餐之力,能住壽命億百千劫,無數無量,復過於此,諸根悅豫,不以毀損,姿色不變,光顏無異。所以者何?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自在。

  這裡世尊就說:阿難!你要曉得,如來的智慧甚深不可測量,無論凡夫、外道、阿羅漢和一到十地菩薩,都測不到如來智慧的一分!無論多少加在一起也不行!這就說出了佛的智慧極其甚深。嘉祥大師說:“佛的正覺智慧難以測量,這是指真實智慧微妙到極點,徹照法界,根本不是佛以下其他有情的心所能測量。”

  “多所導御”,就是講:如來遍照一切法,所以知道凡聖有情各是什麼樣的狀況,而能做相應的引導;特別按照本經來講,就是指釋迦佛對淨土法門的事理、因果等都了如指掌,所以有極大的善巧,成為大導師。就像一個人對整個路途了如指掌,他就成了大導師,按照他的指導去走,完全沒有問題。他對路該怎麼走、所到的境界如何、怎麼漸次進行、最終是什麼結果,對其中的每一個方面都清清楚楚,也就能做方方面面的指導。所以“多所導御”就是指佛以智慧見到深妙淨土的一切所知,所以是淨土法門的大導師。就跟阿彌陀佛親自來宣講一樣。

  這才知道,往後佛怎麼來宣說這部《無量壽經》,怎麼來揭示極樂淨土的緣起,這是怎麼逐漸實現的,深的方面如何,廣的方面如何,結果又怎麼樣……彌陀願海實際上有深廣無量的內涵,釋迦佛只是針對人類在大願海裡選擇一些重點來講,不是只有四十八願。佛是用人類能接受的語言、比喻等,來說明淨土依報和正報的莊嚴。其中,色、香、聲、味、觸等的功德、菩薩眾的功德、極樂剎土和十方剎土的關系、此方眾生如何修持才能往生、有什麼障礙等,都是由於佛的智慧徹底見到了,才能相應這個世界眾生的根機,而適當地演說,這叫做“多所導御”。

  “慧見無礙,無能遏絕”,就是指智慧自在。無論甚深或廣大的方面,都完全照見,這叫“無能遏絕”。就是指:沒有任何受到障蔽而見不到、認識不清的地方。不然,就沒有能力指示深廣到極點的淨土法門。

  以上就是佛自己說“我的智慧沒有任何障礙,我是透徹地見到一切萬法的真相”。接下來,又說到“佛的色身殊勝無比”,講到以一餐之力能安住無數億劫。佛示現在人間,跟凡夫一樣,有生、老、病、死,但這只是在凡夫心前的示現。現在佛直接指示色身的本體——法身如來,要說明如來的本體常住不變,是金剛身。因此在吃一頓飯的時間裡能安住無數億劫。經歷這無數億劫時,無論眼根、耳根、舌根、意根、身根,都沒有絲毫損壞。這就是顯示如來本地法身的德相。

  這實際上是啟發我們:不能只看如來化現的色身影像,而要看到如來的本地身,這樣對佛的信心才會深。要知道,本源上是從法身流出報身,從報身流出化身。顯現在人類心識前的化身,其實本體就是法身。

  “如來住無量億劫”表示佛壽命無量,在一食頃能安住無量劫。其實,有生生滅滅的心識,才有時間遷流的錯覺。一旦“生滅滅已,寂滅現前”,就成了“延促同時”。就是在一念間完全顯現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法,這就叫“同時”。眾生的分別心把整個渾然不可分的法界分割成一個又一個的時空片段。而實際上,十方三世都攝在一個自性本體中,所以當戲論完全消盡時,就頓時現前十方三世一切法,這叫做“海印三昧”。(印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平常寫字是一筆一畫逐漸地寫下來,這是表示有次第,是漸次地顯示。而蓋印的時候,印上所有的文字一時全部顯現,這表示一念之間,十方三世一切法一齊顯現。)這樣的話,名言上,既可以說這是一念,又可以說這是無量劫。一念和無量劫成了同時,沒有兩個。

  這就是華嚴事事無礙的法界,所謂的“知一念是無量劫,知無量劫即一念”。從這裡就看出:釋迦跟毗盧不二,娑婆化身教主就是法身毗盧遮那。所以毗盧也好,釋迦也好,彌陀也好,是不一不異的。按照這樣解釋,才明白這裡為什麼一下子說到了“一念住無量劫”。佛說這一句的用意何在?

  極樂世界是彌陀妙心所現的淨土,實際上不離華藏世界。真正生了極樂世界,就會深入華藏世界;依止了阿彌陀佛,就是依止了毗盧遮那。原因很明顯:一切事相都是由本體顯現;色身跟法身不二,法身是體,色身是相、用。現在要說到西方極樂世界不可思議的境界,它的本源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以法身起用,而現起淨土無量莊嚴,甚深微妙到了極點,深入地講就是華藏十玄門四法界,所以說:“華藏、密嚴不離極樂。”

  所以當釋迦佛要宣說淨土大法時,不能說“我現在是化身佛,我也有生、老、病、死”,不是按這樣的方式來講!而是要說“我在一念間普見十方三世,所以對極其甚深的彌陀願海,我是徹底了知的人,我有發言權,所以由我來跟你們證實彌陀本願有極其不可思議的救度眾生的功能”。

  再看“諸根悅豫,不以毀損,姿色不變,光顏無異”,這一句跟前面的經文對照起來,就知道這裡面大有文章。開頭講到佛顯現諸根悅豫、姿色清淨,這是表示報身的德相。所以這裡就說出了真相:如來諸根悅豫,不會隨因緣而有損壞;如來色身的姿色和光明容顏常住不變。這就看出,釋迦佛實際是安住本地法身而示現色身(或應身),所以是圓滿報身德。這都是很關鍵的地方。

  接下來,佛又自問自答:為什麼如來得到最殊勝的智慧和常住的色身呢?回答:“以如來定慧究暢無極,於一切法而得自在故。”

  這一句是以“定慧”統攝一切行,實際上是指無量無邊的功德一一都究暢無極,自在無礙。定慧是其中的代表。三昧和智慧徹底究竟,叫做“究”;通暢無阻礙,叫做“暢”;無邊際、無局限,叫做“無極”。這裡的意思很重要!這是指三昧證到了最徹底時,連一個剎那的動搖都沒有,所以就能在一念間住無量億劫,心稍微有移動就不行。“慧”,就是指徹底照見法界一切法,如果還有一點點所知障、一點點阻礙,就不能做到徹照萬法。

  所以,有學位的聖者雖然功德的量是在逐漸地增上,但都還沒達到盡法界量。佛的智慧已經達到了盡法界量,所以佛能開示無量知見,能一一如實地演說,對於一切法都得到了最大的自在。

  所謂的“於一切法而得自在”,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釋:第一、從“離系自在”上講,就是指已經解脫了一切系縛,不再被任何別的力量所牽制,也就最極自在、一切自在了;第二、從“智慧起用”講,就有不謀而運、一切無礙的大解脫境界。意思是:不必心裡再去設想什麼、用什麼功力,當因緣會遇的時候自然就起用,什麼樣的事都能做,這就叫“自在”。也就是《華嚴經》所說到的十種自在的境界。我們一一來講,然後才知道“自在”是什麼意思。

  一、命自在:菩薩得到了長壽壽命,經過無量阿僧祇住世沒有障礙。

  二、心自在:菩薩智慧方便,調伏自心,非常調柔,能夠入無量的三摩地,游戲神通沒有障礙。

  三、資具自在:想做供養、莊嚴世界的時候,有資具自在的能力,能夠以無量珍寶、種種資具嚴飾一切世界,清淨無礙。

  四、業自在:能隨順諸業、順應時機而示現,能無障礙地受種種果報。

  五、受生自在:隨著自己的心願想在什麼世界裡受生都自在無礙,能在無量無邊世界裡示現受種種身,無論是凡夫身、聖人身、人身、牛身、馬身、天身等等。

  六、解自在:是指勝解成就,能示現各種色身演說妙法,無障無礙。(沒有什麼不了解的,沒有講解上的困惑。)

  七、願自在:就是隨著願欲能在無量佛剎裡應時出現,成等正覺,無障無礙(就是隨自己的發願,想在什麼剎土裡示現成佛,都毫無障礙)。

  八、神力自在:菩薩神通廣大、威力難量,在世界中示現變化無障無礙。無論天眼、天耳、神足、他心、漏盡等等,或者說由一變多、由多變一,由小變大、由大變小,由此變彼、由彼變此……一切如意神通,無不自在。(怎麼示現怎麼變都可以,變十個頭、百個頭、千個頭都可以,現什麼樣的身都行)。

  九、法自在:就是得到了無礙辯才,在一切諸法中能廣演無量法門,無障無礙。

  主要是指說法極其自在,有大辯才,下至對一個問題詳詳細細地宣講,可以講一個大劫都講不盡。比如問:“輪回怎麼樣?”可以一直不斷地講下去;或者“眾生的貪心如何?”就可以講男人的貪心如何,女人的貪心如何,男人、女人各有哪些類別,每種貪心最初起的時候如何,中間的發展如何,最終的結局如何……諸如此類,能夠自在無礙地進行宣說。

  十、智自在:智慧具足,在一念中能顯現如來十力、四無畏,這種無礙的智慧能力,成等正覺,無障無礙。

  按照這十種自在推展開來,就知道“於一切法自在”是什麼境界了。

  現在,釋迦佛證明自己的境界說:我已經於一切法得到了最大的自在。也就是指無論“十自在”裡的每一種,都徹底圓滿地證到了。

  這是釋迦佛以無上的境界來給彌陀本願做印證,給淨土法門做印證!這是極其重大的事。比如世間一個人做出了科學上大的發明,他有確鑿的實驗證據,當他把結論向全世界公布時,大家都會驚歎這是巨大的發現,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而現在釋迦佛遠遠不是這種世間的量,所講的也根本不是世間法的什麼成果和意義。這是娑婆世界的教主向全體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向整個教法期裡的眾生宣布,彌陀本願海的無上成就。

  那麼,怎麼來證實彌陀大願海的無上成就呢?就只有以佛的一切種智來證明,除了佛的一切種智,其它凡夫、外道、阿羅漢和菩薩的心都不是見證的量。所以佛直接說:“我是徹底現見者。為什麼是徹底現見呢?因為我定慧究暢無極,我於一切法自在。言下之意,我是徹底見到了彌陀本願海無上、甚深、微妙的境界,現見了彌陀本願救度眾生的無上力量。”

  在這樣作了證明之後,就開始把彌陀本願的緣起、修證的歷程,所成就的淨土功德莊嚴,以及眾生和佛本願相應的辦法、往生的殊勝利益等,都如實地宣告出來。

  如果要展開來講,正是由於釋迦佛一剎那間能安住無量億劫,一切過去、現在、未來的現象都徹底地照見,所以像54佛之前,那樣一個無數劫以前的情景,歷歷分明地現在佛的心前!阿彌陀佛當時叫什麼名字,是什麼樣的身份、什麼樣的品質,當他來到世自在王佛座前又是怎麼表白自己的發願,古佛是怎麼為他顯示十方無數剎土,他怎麼攝取210億剎土的功德嚴淨之事,又怎麼結成大願,怎麼在累劫中積功累德、行菩薩道,成就了哪些極殊勝的功德、果報……像這樣一路下來,極漫長時期裡的發願和修證的歷程,不是以阿羅漢或低位菩薩的宿命通所能見到,更不是用什麼現代的儀器所能觀察到。一開始佛入大寂滅定,就是表示在定中遍照一切,所以要由佛來宣告“彌陀本願”無上的成果!

  至於極樂世界形成之後,無論國土的量、體性、形色、種種事物的品質,種種的加持、受用等,反正國土、佛、菩薩三類所攝的無量功德莊嚴,都完全在釋迦佛的心中呈現!

  至於眾生要修什麼因才能跟佛的果覺相應,然後往生到極樂世界種種層次差別、菩薩所具的功德等等,這也是如來具有十力,對眾生的根性、意樂、因緣、法門等無量的差別都完全照見之後而給人類宣說的。

  經過這樣證明,就知道這部《無量壽經》完全是大圓鏡智顯現的靈文。得到佛的這個證明,有緣的人會深深信受淨土,會以很大的恭敬心信受這部《無量壽經》。

  在這樣交代過後,你心裡就有底,就會特別相信佛的聖言。就像聽話的兒子相信父親仙人的話,每一句都真實不虛,都有極其深遠的意義,由於他有這樣的信心,就會依照父親的話去做,也就能得到很大利益。就像這樣,修淨土的人要特別尊重佛的經教,要一心一意按佛聖言量的教導來奉行,那就決定會得到極大的利益。

  因為這是極秘密的法門,所以最關鍵是要對佛的智慧生信心,對佛的聖教生信心。曾經講過:“不可思議”這四個字是淨土經教的眼目。往後一路說下來,處處都是不可思議!在《阿彌陀經》裡也講到了“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最後十方諸佛都吐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來作證明。這部經也是釋迦佛在開講之前,以一切種智來作證!前面入大寂定就是顯示連一個剎那的虛妄分別也沒有,光明遍照萬法。佛為了表示對彌陀願海的無上尊重,先以自己徹照萬法的智慧來作證明。接下來,佛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本地風光,意思是告訴佛弟子們:眼前的化身佛就是一念住無量劫的報身佛,就是遍照法界的一切種智,現在我是以現量來給你們證明:淨土法門不可思議的地方完全是真實的,淨土法門賜給眾生不可思議的利益完全是真實的,四十八願的無上方便完全是真實的。所以不能以自己虛妄的分別心測度如來無上果覺的境界,對於如來無等無倫最上勝智不應該心生懷疑。這樣說了之後,就正式要宣講彌陀本願的法門了。

  丙五、敕許宣說

  阿難谛聽,今為汝說。對曰:唯然,願樂欲聞。

  這時世尊說:阿難!你要好好聽,你問:今天佛顯現前所未見的瑞相,是不是在憶念某一尊佛?下面給你解答:確實我是在念某一尊佛。

  阿難說:好的!我願意歡喜地聽佛解說。

  以上發起序的經文講解完畢。

 

台灣學佛網首頁无量寿经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