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圓法師: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四)


 2015/10/19    熱度:1290    下載DOC文檔    

  佛說無量壽經講記(四)

  丁二、廣顯分二:一、明示現成佛;二、明權實二德。

  上面做了一個概略式的說明,總的是說:參與法會的大菩薩都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對於這一點,以下再做詳細闡明,叫做“廣顯”。

  這又分兩步:首先說明諸大菩薩怎麼在十方世界裡示現成佛;其次詳細逐條贊揚諸大菩薩所修的權德和實德。

  首先講到十方世界中哪裡有緣,就在那裡示現成佛。這樣在幻化界裡,眾生就看到有這麼一個人降生了人間,小的時候怎麼學習世間技藝,後來怎麼成家,在王宮裡享受生活。以後又怎麼逃出王宮,出家修道,最後證成了佛果。然後又回到世間廣轉*輪,教化眾生。教眾生怎麼放下樂著生死的心,出離求解脫;怎麼認識緣起、認識空性、認識如來藏,最後顯示究竟一乘,把眾生引上成佛的道路。

  普賢之德最後要落實在普度眾生上,怎麼普度眾生?就是直接化現在眾生界裡,示現跟眾生同類的身體、同類的語言,示現一個修行的榜樣、成就的榜樣,把成佛從前到後的過程真正演一遍出來,這樣來接引眾生。下面就開始講這個內容:

  戊一、明示現成佛分三:一、總明;二、例顯;三、結說。

  己一、總明

  於無量世界,現成等覺。

  總的來說,參加法會的這些大菩薩們,所做的普賢行就是在無量世界裡示現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以下分成五點來解釋這個問題:

  一、何因示現(以什麼原因而示現):就是以攝受一切眾生的大悲心等因來示現(等字還包括智慧、三摩地等,大悲是裡面主要的因)。

  二、如何示現:就是以盡所有智照見一切世間的情況,以如所有智安住在無遷變的法身中毫無動搖,如幻化游戲般地示現。

  這不是從某個起點出發,身體飛到了另一個地方。這是指智慧順應眾生的因緣,自然而變現的。盡所有智就是對一切世間的相清清楚楚地見到。如所有智就是安住在法身中毫無動搖。在眾生的善緣跟自身的願力相合時,就自然化現在眾生心前。

  三、示現何義(要示現哪些事業呢):就是要示現十二種幻化自性的事業。

  確實這只是幻化,但必須以這樣的方式來引導眾生。這不是有什麼實體的佛來到了某個世界。一切都是幻化的性質,沒有實體。實相中,既沒有眾生,也沒有佛,器世界和有情界的一切相都是虛假的,就跟夢中的相一樣。像這樣,佛顯現什麼莊嚴色身,說什麼語言、表現什麼神態、什麼威儀、做什麼事等,都是一種幻現。

  四、何處示現(在哪裡示現呢):在娑婆世界等的無數世界裡示現。

  五、示現時限(示現多久呢):乃至輪回沒有空盡之間,相續不斷地隨因緣而示現。

  下面就以釋迦佛在娑婆世界示現十二種利生事業相為例,說明怎麼在世間示現、怎麼來引導眾生。

  己二、例顯分十二:一、處兜率;二、托胎;三、出生;四、學藝;五、受欲;六、出家;七、苦行;八、詣道場;九、降魔;十、成道;十一、轉*輪;十二、入涅槃。

  庚一、處兜率

  處兜術天,弘宣正法。

  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層天,意思是“知足”或“妙足”,這是空居天的名字。賢劫千佛在娑婆世界示現成佛,來這個世界之前,首先都上生兜率天。

  《莊嚴經》裡講到:“為證得無上正覺,而趣於一生補處地位,在此方命終後上生兜率天,成為天宮的天子,叫做‘淨幢’。百千俱胝那由他數的天子等雲集法堂,圍繞著補處菩薩,聽受無上大法,斷諸煩惱,生廣大心。”

  庚二、托胎

  捨彼天宮,降神母胎。

  《因果經》上講:菩薩即將降臨人間的時候,乘著六牙白象從兜率天宮出來,在四月初八這天明相出現時,降神母胎(這是在佛母摩耶夫人安穩睡眠的時候,從母親的右脅降神而入)。

  那麼,為什麼要示現捨離天宮呢?這是為使閻浮提的眾生感戴佛的恩德,而生起敬重心。也就是閻浮提的眾生見到佛捨棄天界的快樂,降到人間來救度自己,就會想:佛為利益我們,連天上的快樂都捨棄了。這樣念恩,就會對佛生敬重心。

  那麼,又為什麼在四生中選擇胎生呢?《涅槃經》裡講了八個原因,這裡講其中的六個。

  第一、如果生在高貴的家族,就能表明佛說的法非常殊勝,因此選擇胎生。

  也就是如果生在尊貴家族,大家會生尊重心。認為佛是太子出身,不出家就能做轉輪王,出家則會成佛。這樣會尊崇佛說的法。

  第二、為了使帝王護持佛法,所以選擇胎生。

  也就是在世間住持和弘揚佛法,需要國王作為外護,因此就選擇生在帝王之家。

  第三、為了使世人修持孝敬父母的善業,所以選擇胎生。

  意思是:世間人見佛也是由父母生的,佛成道後還孝敬父母,就會隨學佛孝敬父母。

  第四、誕生在上等家族,能止息眾生的傲慢,所以選擇胎生。

  這是指眾生見到佛曾經是太子,都能捨棄世間的富貴,入山修道;而且成道後,親自托缽乞食,就會止息高慢的心。

  第五、為了止息眾生的誹謗而選擇胎生。

  比如如果是以化生的方式顯現在人間,很多人就會誹謗,說這只是化出來的佛,不是真實的人。但如果是從母胎裡出生,大家就公認確實是有這個人,有他成長的經歷,後來捨棄王位入山修道,現在成道來世間轉*輪。大家會認為這是真實由人修成佛的。所以為了止息眾生的誹謗,而選擇胎生。

  第六、為了留下捨利利益後人而選擇胎生。

  這是指佛來到人間受取人的身體,最終入涅槃,很自然地就有在火化身體後得到捨利。這樣就能把捨利分布到世界各地,給有緣者禮拜供奉,種大福田。

  庚三、出生分三:一、生處特異;二、示現奇特;三、天人歸仰。

  辛一、生處特異

  從右脅生,

  當時摩耶夫人進了藍毗尼花園,諸根寂靜。

  四月初八這一天,太陽剛從東方升起,摩耶夫人舉起右手攀著無憂樹,菩薩漸漸從右脅出生,如太陽出於雲翳。“手攀無憂樹”表示無苦惱。

  所以佛的出生跟凡夫完全不一樣,一是母親沒有生產的苦難;二是生處特異,從母親的右脅出生。凡夫都是從母親的產道生下,產道臭穢、下等,這是受業力支配,無可奈何的事。但佛降生人間,不能跟凡夫一般表現,所以是從母親右脅出生,就像從雲霧中現出日輪,毫無艱難。當時摩耶夫人身體舒適,毫無痛苦。

  辛二、示現奇特

  現行七步。光明顯耀,普照十方。無量佛土,六種震動。舉聲自稱,吾當於世,為無上尊。

  佛降生世間的示現極為奇特。降生後,朝十方各行七步,示現大丈夫具有雄猛力量,在十方世界裡無所畏懼,最尊第一。這裡的“七”,也有解釋為超過六道。

  當時佛的身體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無數佛土,使十方眾生都知道佛已降生。而且無量的佛世界,都大地震動,使群魔畏懼、懾服。

  “六種震動”,在晉朝翻譯的《華嚴經》裡說是:動、起、湧、震、吼、覺六種相。“動”,是搖蕩,就像車子左右晃動。“起”,是地面隆起。“湧”,是地面先凹後凸,就像鍋裡的熱水沸騰的時候,起起伏伏那樣。“震”,是指隱隱有聲音。“吼”,是指巨響。“覺”,是這種動的相使人覺知,乃至空居天的眾生也都知道。

  接著佛的口示現奇特相,自己唱尊號說:“我於一切世間最為尊貴。”《大莊嚴經》裡講到:當菩薩從右脅出生時,樹下自然湧出七寶蓮花,猶如車輪,太子就落在蓮花上,沒人扶持,自己朝十方各走七步,舉起右手,做師子吼:“我在一切天人中最尊最勝。無量生死已經窮盡,此生利益一切人天。”《大智度論》裡說:“天上天下,唯吾獨尊;三界皆苦,我當安之。(意思是,天上天下只有佛最尊貴,三界都純粹是苦的自性,我要使三界無量眾生都得到安樂。)”這樣在十方各走七步,頓時十方光明普照,大地震動。

  這樣行於十方自唱尊號,使十方世界的眾生都皈依趣向,聲音傳遍了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人天無不歸仰。

  辛三、天人歸仰

  釋梵奉侍,天人歸仰。

  “釋”指帝釋,住在須彌山的頂上。“梵”指梵王,住在虛空裡。舉出帝釋就包括了一切地居天,舉出梵王就包括了一切空居天。總之,是指一切天人都來侍奉佛,歸依佛。

  經上講:在太子說了“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後,四大天王以天缯接著太子的身體,安置在寶幾上。帝釋天王親自持著寶蓋,大梵天王手持白拂,侍立在佛左右。當時,難陀、優婆難陀兩大龍王在空中吐清淨的水,給太子灌身沐浴,純黃金色,有四八相,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空中奏響天樂,妙花缤紛,紛紛而下……有諸如此類的瑞相。

  庚四、學藝

  示現算計文藝射御,博綜道術,貫練群籍。

  這裡說的“示現”,是指佛自己已經遍知一切法,但為了隨順眾生,來這個世界也要從少年時學習世間的知識、技藝開始。

  太子少年的時候,有“身具眾伎”和“知解寬廣”兩種功德。“身具眾技”:指世間的各種文化、技藝無不精通。也就是對於算數、文藝、射擊、駕御、工巧等等都善巧通達。“知解寬廣”:指知識面非常寬廣。“博綜道術”,“博”是廣博,“綜”是廣泛涉獵,各方面的學問都融會貫通,世間的仙術、神通、秘術等無不博學、無不融通。“貫練群籍”,就是指貫通世間的各種典籍,無不熟練。

  游於後園,講武試藝。

  太子學習了文藝、射擊、駕御等後,就在後園裡講習、練習、比試。

  庚五、受欲

  現處宮中色味之間。

  “現”,也是示現的意思。佛已經遠離欲愛,為了給眾生做個示范,就首先示現住在王宮聲色繁榮的地方。王宮裡有最好的五欲享受,有王妃、有采女,有美食、好衣、歌舞、娛樂,有種種珍玩奇寶、花園美景等等。

  在這段時間裡,太子享受了世間美妙的五欲。這裡以色、味兩種欲塵作為代表,實際上還包含聲、香、味、觸三種欲塵。

  庚六、出家分三:一、出家緣;二、出俗相;三、入真相。

  辛一、出家緣

  見老病死,悟世非常。

  太子本來在王宮裡享受五欲,後來是什麼因緣而出家呢?

  這要講到後來太子走出王宮,來到民間,見到了老病死的現象,立即覺悟到:世間的事都不久長,所謂的青春、健康、快樂等都只是一時假相,過後就一無所有,而且會有源源不斷的苦降臨。

  太子認識到世間純一是苦之後,就對世間的五欲失去了興趣,他心裡有最大的問題要解決——就是怎麼來超越輪回。這是當時出家的因緣。

  經上講:淨居天當時在東門化了一個老人,太子一看見就覺悟到:“時光遷流,身體不可靠。”他看見人到老年,身體的容貌、氣力、六根等都明顯衰敗,就覺悟到身體不可靠。

  之後,淨居天又在南門化了一個病人。太子看到他生病痛苦呻吟的情況,當時就覺悟到:原來身體是大苦聚!

  淨居天又在西門化了一個死人,太子見到死屍,覺悟到一切世間都有死苦,為什麼還這樣放逸?

  最後在北門見到一位沙門,覺悟到還有出世離欲的人!這時就發起了學道的心。

  辛二、出俗相

  棄國財位,入山學道。服乘白馬,寶冠璎珞,遣之令還。

  “棄國財位”,這是指太子決心捨棄世間的五欲,他真正做出來了,他對賢美的妻子、對於世間的榮華富貴、五欲享受,都毫無耽著。

  這也是他見到世間一切法都會壞滅,毫無實義,就徹底放棄了對世間法的追求。放棄後尋求什麼呢?就是尋求無上大道,尋求徹見真相,來斷除一切虛妄的執著,而徹底超出苦的輪轉,並且救度一切眾生同出苦海。這樣就選擇入山學道。

  下面再解釋“服乘白馬”等後三句的意思:

  “服”是指衣服,包括寶冠、璎珞等;“乘”是指太子騎的白馬。當時太子把寶冠、璎珞、白馬等交給車匿,叫他送回王宮。發髻裡的寶珠奉還父親淨飯王;脫下嚴飾身體的璎珞,供奉給姨母波阇波提;其余莊嚴身體的資具,送給妻子耶輸陀羅。這些都托付車匿,讓他回王城後送給家人。這也是為了讓眷屬知道,菩薩已經不貪在家名貴的裝飾等。

  辛三、入真相

  捨珍妙衣,而著法服。剃除須發,

  這一句是講太子捨離世俗、現出家相的情況。

  當時太子自己用利劍剃除胡須和頭發,發願說:我現在已經剃除須發,我願和一切眾生斷除煩惱和習氣障礙。(“須發”表示煩惱絲。)

  這時候,天帝釋提桓因就捧著佛的須發,迎回了虛空。太子剃除須發後,覺得再穿在家很好的衣服不如法。當時淨居天就化成一個獵人,身披袈裟,現在太子面前。

  太子說:“你穿的是寂靜服,是諸佛的標幟。你為什麼穿它?”

  獵師回答:“我為了引誘鹿群。鹿群見我穿袈裟,覺得沒有危險,就願意靠近我,這樣就容易捕殺鹿群。”

  太子說:“你為了殺生,不是為了求解脫,這樣不好。我用珍妙的衣服來跟你換。”

  獵師說:“那好!”

  這樣就脫下妙衣給了獵人,然後穿上法服。

  (“法服”就是袈裟,在《大集經》裡稱為“離染衣”,在《賢愚經》中叫做“出世服”。總之穿著袈裟是表示遠離世間愛染,或超出世間。)

  庚七、苦行

  端坐樹下,勤苦六年,行如所應。現五濁剎,隨順群生。

  太子現了出家相後,就端坐樹下,做了六年苦行。這也是在五濁世界需要做的示現,目的是為了隨順眾生。

  “行如所應”的意思是,這時示現的苦行應當跟外道仙人等的行為一樣。也就是要示現像愚癡的外道和天人等那樣,首先經過一段時間盲修,然後再捨棄,這樣來調伏外道和天人,讓他們覺悟外道是不究竟的道,不能得解脫。所以當時太子在森林裡遍訪外道的仙人,把他們所教的法全部都修成了,結果發現都不究竟,根本解決不了生死,因此全部放棄。

  庚八、詣道場

  示有塵垢,沐浴金流。天按樹枝,得攀出池。

  六年的苦行使太子身體消瘦,有如一根枯木。苦行的結果一無所得。太子想:再這樣修下去毫無意義。因此就決定放棄苦行,來到泥連禅河洗除身體的污垢(“泥連河”翻為“金沙河”,所以這裡說“沐浴金流”)。

  “示”也是指隨順世間而這樣示現。南閻浮提是穢土,是不清淨的世界。這裡的眾生由於內心有煩惱的塵垢,身體也就會出現各種污穢。所以太子也隨順世間,示現身體有污垢要洗滌。實際上菩薩的身體本來清淨,毫無污垢。

  《因果經》上講:太子洗浴完畢,身體特別虛弱,沒氣力上岸。天神就下來,按低樹枝,讓菩薩攀著樹枝上岸。

  靈禽翼從,往詣道場。

  經中說到:菩薩沐浴完畢,又吃了善生女的乳糜,氣色很好,有了光澤,就前往道場。這時有五百只青色鳥雀飛騰在空中,向右旋繞著菩薩。彩色的祥雲映著菩薩的身體,香風吹拂。

  五百青雀跟在菩薩身邊,叫做“靈禽翼從”。又可以說“靈禽”表示同行眷屬。唐譯說到:“龍王迎贊,諸菩薩眾右繞,稱揚菩薩。”按照《華嚴經·離世間品》所說:“就在這時,宿世的同行菩薩們都雲集而來,以種種莊嚴恭敬供養。”總之,或者說五百青雀,或者說菩薩圍繞,都是指宿世同行菩薩,只是隨人業感不同,而見到不同的現象。

  這裡說“道場”,是指摩竭陀國菩提樹下佛成道的場所。佛在這裡成道,因此叫做“道場”。“道”是指菩提;“場”是指成道的處所。好比說“操場”是指做體操的場所;“賽場”是指比賽的場所。過去的“道”有菩提的意思。所謂悟道、得道、成道的“道”都是指菩提。

  吉祥感征,表章功祚。哀受施草,敷佛樹下,跏趺而坐。

  “吉祥”是一個化現的刈草人的名字。

  關於這段情節,佛在經上這樣講到:我當時離伽耶城不遠,來到阿輸陀樹下。吉安等的百千太子都想:菩薩要在這裡端坐,一定需要資具,我們應該奉獻天草。想完,就自稱“吉祥”,把清淨柔軟的天草奉獻給菩薩。菩薩接手後,鋪在地上,跏趺而坐。其他經也稱為“吉利”、“吉祥”,都是指同一個人。

  刈草人自稱“我叫吉祥”來給佛獻草,這是菩薩決定成就無上正覺的先兆,所以草也叫做“吉祥”。“感”,是動人心的意思。“徵”,是徵驗的意思。事情有一種先兆,叫做“徵”。

  《淨影疏》裡解釋:在菩薩即將成道時感得這樣的相兆作為徵瑞,知道自己決定要成就吉祥果,因此稱為“吉祥感徵”。這就是以獻草的人叫做“吉祥”,來表示自己將要圓成功果,叫做“表彰功祚”。當時菩薩哀憐吉祥獻草的一片誠心,就接受了他的供養。接過草後,把草敷在菩提樹下,跏趺而坐。

  按照菩薩的境界來說,當時是見到佛坐在金剛座上成佛,就像《涅槃經》所說。但凡夫和二乘只見到佛接受了吉祥供奉的草,敷在座位上端坐。這都是隨各人心的狀況,而見到不同的相。

  (“金剛座”,是指往昔賢劫最初世界形成的時候,跟大地一起顯現,從最下面的金輪開始,一直升到地表為止,以金剛所成,方圓一百多步。賢劫千佛成佛時,都坐在金剛座上入金剛定,所以叫做“金剛座”。)

 

台灣學佛網首頁无量寿经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