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茂森:無量壽經簡講(第二十九集)


 2015/10/20    熱度:1646    下載DOC文檔    

  尊敬的各位法師,各位大德同修,大家早上好。歡迎大家繼續來學習《大乘無量壽經》。我看到今天有新來的同修不少,歡迎你們。

  我們繼續來看《無量壽經》的第四品,「法藏因地第四」。我們上次講到,法藏比丘他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本來是個大國王,因為聽佛說法,歡喜開解,我們說他開悟了,於是就把王位捨棄,出家修道,在他的老師世間自在王如來座下修學,非常精進。而且又發起大願,這個大願我們前面講到,首先是我要發得到佛清淨聲的這個大願,能夠使我的法音普及無邊界,宣揚的是菩薩六度的佛法。而且能夠通達甚深微妙法,這個甚深微妙法就是指淨土法門,可以能夠使眾生在一生當中往生成佛,橫超三界。發起這樣的大願,是過去諸佛未曾有過的,要實現這樣的願望必須要自己努力修行,所以下面經文就是講他自己要發願。首先要自度,才能夠度他,首先自己覺悟了,才能夠幫助眾生覺悟。我們看經文,這個科題是「慧超彼岸」。

  【智慧廣大深如海。內心清淨絕塵勞。超過無邊惡趣門。速到菩提究竟岸。無明貪瞋皆永無。惑盡過亡三昧力。】

  我們先看這六句,一首半的偈。這六句是接著之前的四句講下來,前面那四句是發願度他,「願我得佛清淨聲,法音普及無邊界」,這個是度他。而這六句是自度,首先要有『智慧』,為了度眾生一定要自己智慧開顯出來。這個智慧不同於二乘的智慧,二乘是聲聞、緣覺,叫小乘、中乘,他們主要是自度的、自覺的這樣的智慧,自己了脫煩惱了,但是不能夠幫助眾生解脫煩惱。這裡講的智慧是諸佛的智慧,又叫做般若智慧。一切三世諸佛他們都是智慧圓滿,而這個智慧完全是從般若波羅蜜多生出來,我們簡稱般若。般若波羅蜜多我們都很熟悉,因為大家讀《心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這個智慧是什麼智慧?經文一開頭就跟我們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世音菩薩,他又叫觀自在菩薩,講觀自在是主要對他自己自度自覺來講,觀世音是度他覺他來講。那你要自度才能夠覺他,這個自度就是般若,當你修行般若智慧到了甚深的境界,你就能夠照見五蘊皆空。這個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五個。色就是物質,第一個是物質,包括我們的肉身,包括肉身外面的一切物質的環境都叫做色。受、想、行、識這四種是講我們的精神活動、心理活動。受是感受;想是我們的思想,第六識的思想;行就是這個宇宙的這種無常的運動,念念相續,不能夠停止;識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是收藏種子,能夠把我們所有的造作,這些業全部形成業識種子收藏起來,將來遇到緣就會有現行、就會有報應。

  所以這個講得很深,這五蘊基本上把我們宇宙的物質、精神兩大層面的現象全概括了。而觀自在菩薩告訴我們,這些一切皆空,不是真的是假的,猶如夢幻一樣,夢中你見到的這些現象好像是真,其實它怎麼會是真的!因為是夢,所以你在夢中快樂也好、痛苦也好,你的色身現在有很好的享受,或者是現在很痛苦,有病苦,有生老病死,都在夢中。你的思惟,你的精神活動,你的感受有苦有樂、有憂有喜,統統都是夢中,夢怎麼會是真?如果你把這個夢境當成是真的,你就有苦厄、你就有煩惱。你能夠照見五蘊皆空,知道它是夢,你就度一切苦厄,一切的煩惱、一切的痛苦立刻就解脫了。這個就是般若智慧,看得破,放得下。

  觀世音菩薩比我們本事,就是他能夠看破放下,所以他能夠恢復自性圓滿的德能,他不但能夠自度,可以度他。在宇宙裡面任何一個眾生,遇到急難恐怖的時候,只要能夠至誠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可以救度他,使他能夠立刻得到解脫。這種神通不可思議,尋聲救苦,而且是說時遲那時快,立刻就能夠得到解脫。譬如說,一個人從高山上跌下來,跌到空中沒有跌到地上,這樣幾秒鐘的時間,你能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立刻有只大手就托起你;又譬如說,你現在被大火燒,你能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火就熄滅了,變成蓮池。假如你在十月一號的那個海難當中,船一撞就沉的時候,你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你的身子就浮在海面上,真是這樣。

  那我們問,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神奇現象?因為觀自在菩薩知道,這些全部都是夢幻泡影,作夢。譬如說你現在在作夢,夢到你在那個船上,被撞船了,立刻就沉下去了,就要淹死了。你這個時候突然記起,定弘法師曾經講過,急難恐怖要念觀世音菩薩,立刻去念。一念的時候,你突然驚醒,原來剛才做了一場夢,觀世音菩薩就把你從惡夢中叫醒。你才知道原來五蘊皆空,這個夢境是空的,不是真實的,所以真是說時遲那時快,當下你念觀世音菩薩,當下你就覺悟,當下你就得到解脫。

  我們凡夫在這個六道輪回裡面,就不知道現前的境界是夢境,所以為什麼會有這些痛苦?就是因為迷,所以佛菩薩慈悲,拼命在叫我們,把我們叫醒。我們睡得很熟,醒不過來,一醒過來就行了。這智慧是諸佛的般若智慧,看破世間就是夢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千萬不要被眼前的境界迷惑了。所以般若能夠出生諸佛,就是這個意思。經裡面講,般若就是諸佛的母親,諸佛之母能夠生出諸佛。這個般若不是世間那些聰明智慧,你在世間很機靈、很聰明、很伶俐、很會算、很會謀,那些叫做世智辯聰,那些不是般若智慧。那些世智辯聰不但對你無益,而且是叫做難,災難,佛法裡面講是八難之一。什麼叫八難?就是障礙我們修行、障礙我們開智慧、障礙我們成佛的這些,這些叫做災難。所以我們讀回向文的時候,「三途八難,共入毘盧性海」。八難是哪八難?譬如說盲人瞎眼的,或者是聾的、啞巴、神經病這樣的人,他學佛就很難學得到。而世智辯聰跟這些人是平起平坐,跟聾的、瞎的、神經病的那些人同坐在一條板凳上,所以不要認為我很聰明、很精明,這個正是學佛的最大障礙。

  學佛一定要老實人,學佛就容易入。很多妄想的,很懂得思考問題的,所謂知識分子,很糟糕。我就自己深受其害,我讀書讀了二十年,從小學六年、中學六年、大學四年,碩士、博士又是四年,總共二十年,接著還教書教了八年,在大學裡面。搞這些知識學問增長什麼?增長懷疑心。現在科學時代,人從小就培養懷疑,為什麼?因為如果沒有懷疑,你就不可能發現問題,你不發現問題,又怎麼會能夠發展科技?所以他一定要培養懷疑心,有懷疑就會有思考,有思考就會有研究,去做實驗,就不相信聖賢的教導,他相信自己的實驗。我做出來的這個實驗結果我相信,我做不出來的我不相信,現在人就是這樣,科學就是搞這個。

  我在大學裡面搞研究也是搞這些,提出一個假設命題,假設命題就是懷疑,你有這個疑惑,接著去做研究,無論誰講我都不相信,我要做個研究,研究出來。這種思惟在世間搞學問還可以搞得通,但是用這種思惟搞佛法是一竅不通,搞幾十年都是門外漢。為什麼?「佛法大海,信為能入」,你不相信,你先是懷疑,你進不去。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知識分子學佛,他們學歷都很高,博士、教授,我以前在大學教書同事不少,我介紹他們學佛,他們都是半信半疑,很難進得去。原因在哪裡?幾十年的這些所謂科學思惟害了他。好像我這樣能夠從裡面爬出來的人不多,這個真是嘔心瀝血跟大家報告這個問題。所以大家要學佛,首先你要相信佛陀的教誨,不要懷疑。

  佛告訴我們,一切法如夢幻泡影,這個境界就是夢幻,我們雖然沒能夠證得、沒能夠證實,但是首先我們要相信,佛不會騙我們的,這個叫聖言量。通過對佛的相信,首先相信他的人格,他不會打妄語、他不是騙子,他連王位都捨棄不要,他騙我們做什麼?絕對不會騙我們的,肯定是為我們好。我們相信他是大慈大悲,相信他有大智慧講出這些道理,我們相信了之後,然後再來實驗。實驗是什麼?證實佛在經裡面所講的是對的,這個就所謂「信解行證」,修行的四階段。你首先要相信,相信之後你才理解,你如果帶著懷疑去理解,一定理解錯誤,這個解叫偏解、邪解,不是正解。所以正的解一定是正的信裡面得到,有正信有正解,這才能夠有正行,你依教奉行。

  佛告訴我們,一切法都是夢幻泡影,那我們就放下,既然是夢幻就不要執著它。我試一試,我不執著我會怎樣?那我要行,這個時候可以做實驗,你的實驗就是行,來驗證。你真是放下了,你發現佛講是對的,真是夢幻泡影,我真是得大自在,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可以度一切苦厄,我也可以度一切苦厄。這個時候,你就證得菩薩的果位,甚至證得佛的果位。佛法要走這一條路,一開始錯了,一錯錯到底。一開始你懷疑就錯了,一定要相信。

  這裡講『智慧廣大深如海』,這個「智慧」是你本性裡面本來具有,不是學回來的。你不要看到,這個法藏比丘學了這麼多智慧,要學多少年才學得?我告訴你,不用學,本性裡面本來有的,你只要放下就得到。放下什麼?放下妄想、放下分別、放下執著,自己本性裡面的智慧就全透出來。這種智慧能夠度脫自己和眾生的煩惱,能夠出離生死的苦海,所以經文講『內心清淨絕塵勞』,「塵勞」就是煩惱,塵是染污。家具很長時間沒有抹,上面有一層厚厚的灰塵,這個就是染污,那些灰塵原來沒有的,因為時間太久沒去抹的時候,它才有。勞就是憂勞,你的身心受很大的干擾,得不到清淨、得不到自在,這個叫做塵勞。塵勞怎樣能夠去除?一定是要用廣大深如海的智慧來清淨自己的內心,內心清淨塵勞就沒有了;內心裡面如果有妄想分別執著,那他就有塵勞,你不清淨。所以我們修行這個方向要清楚,不是講你在寺院裡面做做義工,或者是布施多少財物,供養多少出家人、修多少寺院,這就叫做修行。那個不是修行,那個充其量叫做種福報,種種福,將來你能夠得到人天的福報。

  但能不能夠出離生死苦海?未必。六祖惠能大師講,出離生死苦海這件事,福不能救,你修再大的福救不了你,要靠智慧。所以過去達摩祖師見到梁武帝,梁武帝修很大福報,建了四百八十座寺院,可能歷史上沒多少人能超過他,前無古人,後都可能沒有來者。佛門的大護法,幫助幾十萬人出家,佛法的興盛,他是很大功勞。但是他見到達摩祖師就覺得洋洋自得,問達摩祖師,說你看我功德大不大?他自己以為很大功德。達摩祖師給他一盆冷水潑下去,「並無功德」。梁武帝一聽,立刻面色就很難看了,送客,不想再跟達摩祖師談了,話不投機。達摩祖師沒有辦法,梁武帝不肯護法,只好跑到少林寺面壁,最後等了一個慧可法師,單傳,把衣缽傳給了二祖慧可。代代都單傳,一直傳到六祖才發揚光大,六祖惠能大師四十三個傳人。

  所以,梁武帝這個故事給我們很大啟示,真正要修行、真正要出離,靠福不行,他是修很大福,將來他可以做天王,但是還是在六道裡面。你想要出三界,想要往生極樂世界,一定要內心清淨。好事要不要做?當然要做。佛法要不要護持?要護持。但是你做這些好事,心裡面不可以執著,做了好像沒有做一樣,「內心清淨絕塵勞」。如果你做了之後,覺得我做了很多很多好事,還要跟別人去顯示,要別人贊歎你、崇拜你,那就麻煩了,心就不清淨了。所以我們智慧比什麼都重要,智慧要從經教裡面學習,學了之後要去實踐,在日常生活當中練習放下,心不要掛事、不要掛人、不要掛物,什麼都不牽掛,一絲不掛,這樣你的心就清淨了。如果你的心裡面掛著人,無論是親人也好,還是敵人也好,這些恩恩怨怨你放不下,那你就麻煩了。掛念人愛憎就多,你有分別、有恩怨,心就不清淨;如果心掛著事,你的是非就多,對還是不對,這個事是善事還是惡事,這個是是非;如果你的心裡面掛著物,貪愛就多。所以你要想心清淨,就一點都不可以掛,只能掛著阿彌陀佛,掛著極樂世界,掛阿彌陀佛、掛極樂世界這個是清淨,這個叫淨念。淨念相繼,你就絕塵勞了,你就不會有煩惱了。

  你不妨可以試試。你說,我拿一天來試試,我從早到晚,我今天就要試驗一下,只掛阿彌陀佛,其它什麼都不想,心裡面空蕩蕩,只有一句阿彌陀佛在回響。你試試,你辦事,事情辦得很圓滿,你跟別人打交道,一定是跟別人打交道個個都歡歡喜喜,你不用掛任何東西,任何東西都不會缺少。你可以試驗,佛法可以給你試驗的,你先相信,再理解,然後要行要證。證是證明,我拿一日來證明,這都是信解行證,不一定是證果才叫證。我這一天我證實了,是的,佛講的是對的,我確實是內心清淨絕塵勞。你不就得到了?然後再試一天,從一天開始,試完一天再試一天,是的,心愈來愈清淨,法喜愈來愈多,你就有信心了。有信心,你對佛經的理解就更加深入,理解更深入,你行就更加得力,你證的就更多。所以,信解行證是一個良性的循環,愈相信就愈理解,愈理解就愈能夠奉行,愈能奉行就愈能夠證實佛講的是對的,那然後你就愈有信心,又是信解行證。一直到最後你成佛為止,證得圓滿的如來果位。所以你說學佛多快樂!

  淨空老法師經常講一句話,「學佛是人生最高享受」,他老人家得到了。我得到少許,但是這個少許的味道已經無窮盡了。所以有些人不學佛,或者是學佛學得很淺的時候,他之前跟我都認識的朋友,見到我選擇出家的道路他很不理解,他來勸我,說你不用看不開的,這個世界還是很美好的。他以為我可能是感情有失戀,或者是遇到一個重大的挫折,遁入空門,所以他來勸導我。我跟他講,都不是這樣的事情,完全不是你想的,學佛是人生最高享受,你明不明白?他不明白。為什麼?他不信,不信就不理解,不理解更加不會行。我們是因為信了、理解了,所以才甘心情願去行,行得很快樂。佛法一點迷信都沒有,真是大智慧,你學了佛就能夠得大福報、大智慧。所以我們講「皈依佛,二足尊」,足是什麼?是滿足,圓滿的意思。什麼圓滿?一個智慧,一個福報,叫做「二足尊」。所以成佛就是成為有圓滿福報、圓滿智慧的人。你想不想要福報?你想不想要智慧?那就來學佛吧!所以給別人介紹佛法,就這樣簡簡單單幾句話,行了,你想得到智慧、得到福報,你就來佛門學。

  那有人又問,智慧,我可以理解,你沒有煩惱,無憂無慮,因為你什麼都沒有,所以你當然無憂無慮了。但是你福報怎樣來?什麼都沒有這叫福報?那你要怎樣給他解釋?你要跟他講清楚,有福的人不需要有錢的,有錢和有福是兩個概念。有些人很有錢,但是他很煩惱,你看那些大富貴的人,出門五、六個保镖,前前後後好像個鳥籠一樣把他護得嚴嚴實實;又不敢出去,出去怕別人打劫、怕別人綁架。家裡的錢,辛辛苦苦掙了一生,以後要怎樣分?這麼多的女兒,我的遺產怎樣去分給他們,很頭疼;分得不均勻,兒女又打仗,上法庭,搞得烏煙瘴氣,一天到晚沒有快樂。這個是不是福報?不是福報,好像是有福,其實是沒福。

  所以你看釋迦牟尼佛為什麼把王位都捨棄,法藏比丘也是這樣,原來是國王,「棄國捐王,行作沙門」,他出家做一個苦行僧。苦行僧這個詞是凡人看不明白,叫他做苦行僧,其實他苦不苦?他不苦,他快樂得不得了。你看他好像生活上很簡單,日中一食,樹下一宿,其實他內心清淨絕塵勞,那個快樂天人都比不上他。他身體又好,在樹下,風、雨、日曬他沒事。那些富貴人,你叫他在樹下面住一晚試試,第二天可能要入ICU了。你說誰有福?身體健康是福報,有錢身體不健康,拿錢來買醫藥費,那些不是福。所以智慧才能夠真正幫你帶來福報。

  由於內心有清淨,清除這些煩惱塵勞,所以就能夠『超過無邊惡趣門』。惡趣在狹義來講是三惡趣,包括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這個非常苦。地獄叫做火途,一片火海;餓鬼叫做刀途,餓鬼經常都會被那些夜叉追殺,所以他很害怕,好像有人拿著刀去砍他一樣;畜生是血途,畜生經常是被人吃、被人殺,所以大部分死在血泊之中的,叫做血途。這個三途無量的痛苦,我們如果不能夠出離六道輪回,這三惡道就很難解脫。在輪回裡面,三惡道的時間長,三善道的時間短,為什麼?因為我們造惡的時間多,行善的時間少,惡念多善念少,所以就感應惡道多善道少。

  尤其是當今社會,由於聖賢教育、傳統的文化現在非常的衰沒,所以人的價值觀、人生觀全部都扭曲了,他的想法、講法、做法全部都錯了。所以招致的後果必定是惡報、是苦難,惡有惡報。所以我們看到今年的災難比往年就多,近十年的災難比以前任何的十年都要多,這些天災人禍是結果,因在哪裡?因就是因為眾生造惡業多。這個自然的感應,所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行善就得樂,作惡就得苦。那我們再問一問,為什麼現在我們的人造惡業比以前的人多?自私自利、貪瞋癡慢、殺盜YIN妄在歷史上差不多叫做空前,絕後還不知道,起碼是空前,人心的墮落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間都要嚴重。不用講太多了,就是我們吃東西都不安全,什麼地溝油、染色饅頭、毒奶粉,現在連大米裡面都放毒,毒米。聽講,我沒吃過,吃了就不在這裡了。

  所以現在的人,你看這樣的謀財害命的事情都做得出,謀財、害命,他不需要害命來謀財的,他硬要害命才謀財,你說,現在的人惡劣到什麼地步!這些問題出現在哪裡?因為教育沒有了。這個教育不是講科技知識的教育,科技知識教育比以往都發達,大學林立,現在這個科技是人類歷史上最高峰,但是倫理道德是人類歷史上最低谷,個個都唯利是圖。那就慘了,大家用這些高科技來做什麼?造業,所以造的業比歷史上任何的時刻都要嚴重,這樣怎麼會沒有災難?現在大學、中學、小學都不教人怎樣做人,你講「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哪個學校教科書裡面教?全沒了。小孩子從小開始學,那些價值觀從哪裡學?從電視上面學,從這些網絡上、電影裡面學。什麼時候能夠扭轉過來,講忠孝信義、講倫理道德、講破迷開悟的這些電影票房記錄最高,這個社會一定是安定、一定是和諧。所以我們從我們自己做起,那些殺盜YIN妄的電影我們拒不接受,我們不要看,勸別人不要看。我們看好的電影,雖然現在可能很少,但是希望能夠鼓勵。沒有好電影就不看,在家看佛法也行,介紹別人看佛法,介紹別人學《弟子規》、學傳統文化。甚至信其它教的,學宗教也好,宗教裡面都有好東西,基督教《聖經》有好東西,伊斯蘭教《可蘭經》都是好的教育,你看也好的,比看這些色情暴力好。所以把這個惡趣的門關閉。

  現在我們這個社會處處都是惡趣門,你走在街上,一個不留意進了惡趣門都不知道。什麼叫惡趣門?貪瞋癡。凡是使你能夠起貪心、起瞋恚、起愚癡,這個就是惡趣門。我們要非常謹慎、非常小心,一個不留神入了惡趣門都不知道。想要關閉惡趣門,一定要內心清淨,一定要智慧。智慧和清淨它是相輔相成,你的心愈清淨,你就愈有智慧,愈有智慧你就愈能夠調伏自己的心,就能夠更加清淨。所以我們要學菩薩、學法藏比丘,善護三業。

  《無量壽經》第八品裡面講到,法藏比丘他怎樣修行?「善護口業,不譏他過」,不講別人的過錯、不批評人,口業要清淨。「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律是戒律、儀是威儀,那些跟五戒十善相反的行為,我們一定不可以做,不殺生、不偷盜、不邪YIN、不妄語、不飲酒,我們要依教奉行,要護持自己的戒律,就像護自己的眼珠一樣。「善護意業」,意是我們的思想,「清淨無染」,思想不要有邪思邪見、不要有邪念,心裡面要光明正大,要把自私自利放下,要把貪瞋癡慢放下,不求名聞利養,不求五欲六塵的享受。我們常念阿彌陀佛,用這句佛號來淨化我們的內心,當我們有煩惱、有邪念的時候,立刻提起阿彌陀佛,用阿彌陀佛把那些邪思全部掃除干淨。這個就是真修行,這個就能夠超過無邊惡趣門。

  這個惡趣從廣義上來講,包括十法界都是惡趣,不僅是三惡道。對一個阿羅漢來講,六道都是惡趣,阿羅漢已經超越六道了,他入了四聖法界,四聖法界加六道是十法界,他還在十法界之中。對一個法身大士來看,他看阿羅漢、看權教的菩薩,都是在惡趣裡面,你只要沒出十法界,還沒有超過無邊惡趣門,還有煩惱沒斷盡。所以這裡講超過無邊惡趣門是指什麼意思?出十法界,入一真法界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入一真法界,你就超過無邊惡趣門。

  下面這句經文就講得更加明顯了,『速到菩提究竟岸』,「菩提」就是覺悟,究竟的覺悟;究竟覺就是成佛,「究竟」是圓滿的、一點都沒有欠缺,所以這個是如來的果位,是大涅盤的彼岸。所以從此可以知道前面那句講的,超過無邊惡趣門就是指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證得如來大涅盤的妙果。所以,法藏比丘這個時候的境界就不是一般菩薩境界,他是登地的菩薩,地上菩薩。地上的菩薩,法身大士,真正是超過無邊惡趣門。

  下面經文講,『無明貪瞋皆永無,惑盡過亡三昧力』,這個「亡」字是通無,無有的無。「無明」是講內心癡暗,被愚癡包裹著,處在黑暗當中,沒智慧,這個叫無明。無明再加上「貪瞋」,合成就是貪瞋癡三毒煩惱,這個時候造業就深重,無明是心性被覆蓋住,迷惑顛倒,再造貪瞋的罪業,這就永處於惡道當中不能出離。所以真正要出離惡趣,一定要斷無明,所謂「破一分無明,見一分法身」,法身大士。當我們把四十二品無明破盡,你就成佛了,成就的是妙覺的果位,圓滿佛。「惑盡過亡三昧力」,這個惑就是講煩惱,包括三種煩惱,見思煩惱(見思惑),塵沙煩惱(塵沙惑),無明煩惱也叫無明惑,三大煩惱這裡全盡了、消完了,當然就不會有任何過失。所以他的行為、他的想法不會有一點錯誤,這個是由於三昧的力量,三昧就是正定,心是處在大定之中不起煩惱。

  前面講的智慧廣大,這裡講的是三昧之力,所以定和慧兩者都是很重要,所謂「定慧等持」,不可以定多慧少,也不可以慧多定少。如果定多慧少就容易昏沉,這個在念佛堂裡面就會出現這兩種情況,一個昏沉,;一個叫掉舉,就是妄念很多,心定不下來。昏沉就是因為定多慧少,掉舉就是因為定少慧多,都不正常;要定慧等持,要均衡。你自己要懂得調,當你昏沉的時候,譬如說,念佛也好、聽經也好,往往會出現這個情況,開始眼閉上了,然後頭垂下去,甚至口水也流下來。這種情況會有,昏沉。那要怎樣?不可以再定了,定下去就睡著,打哈欠了。一定要用這個智慧來調,提起正念。

  什麼是正念?就像阿難尊者一開始請法的時候,看到釋迦牟尼佛放光,稀有,覺得很殊勝。這個機會,我們遇到這個佛法的機會非常難得,所以生起這個稀有難逢之心。要知道這一生我們遇到這個淨土法門,是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日,你把它錯過了之後,本來你這一生可以得度的,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永遠離開六道輪回,你又錯過了,這以後又是無量劫的輪回。這個法門你只要遇到了,你一定得度。但是你如果是當面錯過,遇到等於沒有遇到,那真是可惜,最令人悲痛的莫過於此。我們寧願墮地獄受這樣的痛苦,我們都要珍惜、要接受這個淨土大法,因為它可以幫我們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一往生就不退、就成佛。特別上了年紀的人,更加要珍惜我們的命光,時光很短暫。不但年紀大的人,我們中青年人,一定都要有這種觀念。

  你想想自己,好像我今年四十歲,學佛二十年,如果二十年前有我現在這個境界的話,我可能很快就開悟了。但是二十年來沒有精進,學了佛都是優哉游哉,覺得現在還年輕,慢慢學也不遲,以後還有歲月,不用著急。這種懈怠、放逸的心理,結果一轉眼二十年過去,到現在還是一事無成,真是沒任何的功夫,不要講證果了,煩惱一品都沒有斷。貪瞋癡是比以前少了,但是一點都沒有清除干淨,唯有一個好處就是什麼?二十年來聽經聞法沒有斷過,對淨土法門現在總算是深信不疑了,這個是二十年來最大的收獲,能夠深信不疑。現在就願意努力奉行,雖然已經是人到中年,但是亡羊補牢還不算太過晚,還來得及,但是一定要精進。一門深入,長時熏修,我不再搞其它的,搞其它我來不及、沒有時間,一部經我搞明白了,我成佛都行了,有余了。我搞這麼多經典,搞這樣搞那樣,搞到最後一事無成,浪費了時間,浪費了精力。

  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提醒我們,他是給一個知識分子寫一封信講的,這個知識分子也是學佛多年。以前的知識分子他們的文學底子很好,看古文、寫古文沒問題,所以這位居士就發心批注經典,當時問過印光大師,印光大師勸他先不要批注經典,你先念佛念上三年再講,念到你業障消除了。因為這句佛號消業障功力是最大的,至誠心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你先把你的障礙掃除干淨,把煩惱起碼是伏斷,沒能根斷要伏斷,貪瞋癡不會再起來,你的智慧能夠開顯出來。通過念佛內心清淨,內心清淨絕塵勞,就能夠智慧廣大深如海。到你開了智慧了,這個時候你再批注經典也不遲,用三年的時間你做得到的,印光大師這樣勸導他。結果那個人沒有聽,覺得自己學問的底子不錯,所以他在經教裡面下了很大的功夫,也是很好學的人,很難得,但是方向搞錯了。所以搞了幾年之後,因為他太用功了,精神受了很大的損害,就是他的精神提不起來,因為費神費得太多,看書很費神的。念佛就不費神,念佛是養神。他沒聽印光大師講,結果最後搞了幾年之後,他心很疲倦,不想再搞了,又來問印光大師。印光大師告訴他,你沒有聽我的話,你應該先念佛,先要開悟。你沒開悟,批注的經典沒有用的,不是如來真實義,你不能夠傳世,你這些批注當時的人看了一下覺得不錯,後人不會看的。所以這個方向要搞清楚。

  我自己就是,為什麼這麼痛心?因為二十年來都是學經教,知識分子的習氣就是這樣,很喜歡看書,很喜歡研究這些教理,但是沒有真正下功夫去念佛、去修行。所以現在精神就不夠二十歲的時候,智慧還沒開、煩惱還沒斷、業障還是很重,所以現在明白了,經教統統放下。我就是用這部《無量壽經》,《無量壽經》因為我講過好幾次,很熟,不用怎麼備課也行,大部分時間要拿來修定、修慧,要念佛,要讀經。《無量壽經》你就這樣讀,就是修戒定慧。一部《無量壽經》從頭讀到尾,專心致志,中間你不起妄念,這個就是禅定,這個就是三昧。所以我們學佛學淨土,首先要把《無量壽經》熟讀,經文你不明白都無所謂,經文要熟,最好能夠把它背下來。

  我們這裡有多少位同修可以把《無量壽經》背下來的,請舉手。只有我一個。這個要背,《無量壽經》你這樣背下來,你受用很大,你無論用廣東話也好,用普通話也好,你就讀,讀熟為止,自然就會背。背的時候你的心專注,從頭到尾,從「如是我聞」,到最後「信受奉行」,不起一個念頭,這個時候如果你念佛的話,很快你就得三昧,你真是要這樣。不要把時間精力放在其它對你的生死大事沒什麼關系的事情,世間法固然要盡量減少,能夠不做就不做,除非是必須要做的,必須要盡的責任一定要去盡,敦倫盡分要去做,其它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不要做了。

  佛法?佛法都要放下,《金剛經》裡面講,「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你以前學的這個宗那個派,讀這部經那部經,現在我勸你最好集中。印光大師當時就是這樣勸人的。我現在通過二十年慘痛的教訓,我也是這樣勸大家,你不需要用這麼長時間,你用三年時間一門深入,集中精神在這一部經裡面開智慧,在念佛上面得三昧,你這一生生死大事就辦妥了。你開了智慧,你要弘法利生,隨意自在,你不用備課都行了,隨便你講。你開了智慧,你隨便講都講得跟佛法是一樣的,為什麼?因為都是自性流露出來的,佛經是釋迦牟尼佛自性流露出來的,你也是自性流露出來的,所以你講的跟佛講的完全一樣。這個是快捷方式,你不需要用二十年,三年一定成就。如果善根厚的,可能不用三年,這個叫做「速到菩提究竟岸,無明貪瞋皆永無,惑盡過亡三昧力」。尤其是念佛三昧,這個是三昧中寶王三昧,一切三昧,它是寶、它是王,王就是它第一,沒其它三昧可以超過寶王三昧。

  為什麼?因為你念佛的時候就是成佛的時候,這句佛號的功德,十方諸佛共同演說都講不盡的,真是不可思議。而你能夠念這句佛號,你就得到佛號的功德,阿彌陀佛無盡的功德你完全就得到了。所以蕅益大師講,持名的善根福德跟佛一樣,你不需要擔心你自己沒有善根,或者善根少,也不要埋怨自己福薄,我告訴你,增長善根、增長福報最快速、最有效的就是持名念佛,這句佛號,你從早到晚、從晚到早不間斷,你善根福德跟佛一樣。如果不同的話,三世諸佛都打妄語,這個法門不可思議,一定要相信。我是真的搞了二十年,終於現在明白了,所以我很願意念佛,盡量少講廢話。廢話講多一句費一句,念佛念多一句就是一句,是什麼?是佛。你積累的是佛的善根福德。

  現在時間到了,過得很快,我覺得今天時間過得最快。下午我們一點鐘再來繼續學習。新來的同修可能不知道,我們中午有免費的午餐,英文講There is no free lunch,我們這裡There is free lunch,在佛門裡面There is free lunch。謝謝大家。


台灣學佛網首頁无量寿经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