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茂森:無量壽經簡講(第十集)
尊敬的法師,各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我們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請大家打開經本第一品,我們繼續來講「眾成就」裡面的菩薩眾。 今天上午我們講到普賢菩薩,現在我們來講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菩薩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妙首」或者是「妙吉祥」、「妙德」等等,經裡面講這位菩薩是諸佛之師,一切佛的老師,所以他不得了,佛都是他的學生。在《放缽經》裡面釋迦牟尼佛自己講,「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釋迦牟尼佛自己講,我之所以今天能夠成佛,都是因為文殊師利菩薩的恩德,不但是我,過去無量諸佛都是文殊師利菩薩的弟子,是文殊師利菩薩培養出來的。不但是過去的佛,當來的佛,以後所有要成佛的人,都要靠文殊師利菩薩來培養。所以就好像世間的小兒,一定要有父母,孩子是父母養大的、教大的。文殊師利菩薩是佛道中的父母,這個地位就已經無以復加了,到最高的。我們問,文殊師利菩薩是哪一位那麼厲害,所有的佛都是他培養?當然他不是一位菩薩,這文殊師利的意思,它代表的是妙德,這個妙德就是講我們的智慧,因為智慧才能夠見佛,才能夠了了見佛性。所以你怎樣才能夠成佛?見自性了你就能夠成佛。 六祖惠能大師當年在五祖座下,他聽《金剛經》,聽五祖給他單獨講,聽沒到一半,講到「因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大師就大徹大悟,所以就講了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個是他開悟之後的心得報告,結果五祖就為他印證,告訴他,你能夠見自本心,了自本性,就是天人師,就是佛,就把衣缽傳給他,他就成佛了,確認他為禅宗第六代祖。所以成佛怎樣成的?見自己本心就成佛了。所以文殊師利菩薩就代表見自己的本心,了自己的佛性。所以所有諸佛都要明自本心,了自佛性,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文殊師利是一切諸佛的父母,父母是能生的意思,所以一切諸佛都是從智慧出生。 我們看到這些佛菩薩的名號,千萬不要理解錯,以為他就是一個人,這個就錯,它是代表一種性德,它是代表這一種法門,不是指一個人。好像我們上午講的普賢菩薩也不是一個人,所有極樂世界的菩薩統統都是普賢菩薩,你去到極樂世界也都是叫做普賢菩薩,你能夠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個行願,你也就是普賢菩薩。你看我們講了普賢菩薩有三類,有位前普賢、位中普賢、位後普賢,絕對不是一個人。千萬不要發生情執,說是哪一個?文殊師利菩薩那麼厲害,我一定要拜他。這就是對於佛法的道理不明白,其實誰是文殊菩薩?你自己是,你自己能夠了自本心,你就是文殊師利菩薩。所以佛門裡面的所有的佛菩薩的名號,都不是指一個人,譬如說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表的是大慈大悲,凡是大慈大悲救度眾生急難的,統統叫做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也是一樣,凡是一門深入,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的,統統叫做大勢至菩薩。它不是指一個人,它是一個稱號,就好像學校裡面老師有很多,教語文的就叫做語文老師,教英語的就叫做英語老師,教數學的叫做數學老師。每一個科的老師,語文老師、數學老師每一個年級都有,所以老師很多,統統叫做語文老師,或者統統叫做數學老師,你是學這一科的,就叫這一科的老師,他不是單指一個人。 文殊師利菩薩他代表的是了見佛性,明了自己的佛性,得到「涅盤三德」,涅盤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脫三德。這個妙德就是講的「德無不圓,果無不盡」,涅盤三德圓圓滿滿得到了,所以叫妙德。這個妙德是自性性德,無量無邊,都是因為了自己的佛性,一下就得到圓滿了。它本來就是圓圓滿滿,問題是我們迷,迷了你就得不到自性性德的受用;什麼時候覺悟了,性德是圓圓滿滿。所以妙德的意思就是講的性德,眾妙之中的最妙,所以文殊菩薩就代表智慧第一,一切菩薩當中他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行門,就是落實。所以這兩位大菩薩是《華嚴經》裡面的毘盧遮那佛的左右手,一個是行門,一個是解門;一個是智慧,一個是實踐,要把你所學的佛法的智慧落實到你的生活中,這個就是普賢。 文殊師利菩薩在北方的常喜國已經成佛了,他叫做寶積如來;過去他也成佛了,過去他的佛名叫做龍種尊王如來;將來也要成佛,叫做普見如來,所以文殊師利也代表三世佛,過去已成佛,現在已經成佛,未來將要成佛。他這一天,在世尊的《無量壽經》的大法會裡面,他來參加,來做影響眾。他代表什麼?大智弘深。文殊師利的智慧是非常猛厲,所以你看文殊師利經常拿著一把寶劍,寶劍就代表猛厲的智慧,所謂慧劍斬情絲,斬情絲就是斬去煩惱絲。他往往是禅宗修行人最仰慕、最崇拜的人,因為禅宗就是修智慧,就是修見性成佛,就是文殊師利菩薩的法門。他在這個無量壽經大會裡面,他位列上首,正是表示淨土法門是唯有大智慧才能夠信入,如果沒有大智慧,你不能夠信受這個法門。能夠相信是大善根、大智慧,能夠依教奉行是大福德,所以文殊跟普賢就是代表你能夠信、能夠行。沒有智慧,沒有文殊菩薩那種智慧,你不能夠信入;沒有普賢菩薩那種行願,你不能夠老實念佛,求生淨土。這兩位大菩薩他們是表法,我們要明白。 《阿彌陀經》裡面講,淨宗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不僅是人難信,它這裡講的不是人,是一切世間。一切世間就包括凡夫跟聖人,凡夫是六道的眾生,聖人是四聖法界裡面的眾生,不僅是凡夫難信,連聲聞、緣覺、菩薩都難信。所以蕅益大師在《阿彌陀經要解》裡面講,淨土的法門是諸佛所行境界,非九界眾生所能信解也,這個境界是「唯佛與佛方能究竟」,連菩薩得不到佛的加持的話,他對淨宗的精髓都不能夠完全相信、不能夠理解,太深了。 有些人說,為什麼我又能夠信?菩薩都不信,為什麼我信?大家信不信淨土法門?信。信的舉手看看,個個都信。有些人就疑惑了,難道你們比菩薩還厲害?講比菩薩厲害其實都不過分,你們之所以能夠信,講老實話是無量劫所修的善根,這個善根的深厚絕對不亞於菩薩。大家不妨可以打開《無量壽經》一百六十九頁,第四十七品,這個是世尊自己講的,釋迦牟尼佛親口講。「爾時世尊而說頌曰: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你看看這裡講得很清楚,如果不是你過去生中供養過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在諸佛那裡種下的深厚善根,你不可能對這個淨土法門能夠相信、能夠歡喜。所以諸位都是菩薩,什麼菩薩?文殊菩薩,智慧第一。智慧第一的人,你才能夠對淨土法門深信不疑,這個清淨的信心是來自於你的殊勝智慧。所以禅宗講到最究竟的,其實跟淨宗是一致的,禅宗就是叫我們見性成佛,淨土也是教我們當生成佛,都是圓頓的大法。所以文殊菩薩在這裡就表示什麼?禅宗跟淨土宗是不二的,禅淨不二。不但不二,淨土被喻為是無上深妙禅,不僅是禅,是無上的禅,深的禅、妙的禅,智慧第一的人所修行。 下面再看第三位菩薩是彌勒菩薩。彌勒菩薩我們都很熟悉的,凡是來到寺院裡面,一入山門,首先見到他。在天王殿內,見到一位大肚子的彌勒菩薩,笑哈哈。彌勒是他的姓,翻譯成中文是慈氏,就是姓慈的,慈悲的慈,他的名字叫做阿逸多,翻譯成中文叫做無能勝,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慈無能勝,他的慈悲無能勝得過他,最慈悲的就是彌勒菩薩。這位菩薩慈悲到,他在《悲華經》裡面講到,彌勒菩薩的大願是在刀兵劫裡面擁護一切眾生,刀兵劫就是戰爭,戰爭死亡的人很多,好像第二次世界大戰,四年裡面死亡的人數有五千萬人。在這些戰爭裡面,最受苦難的就是老百姓,所以彌勒菩薩大慈大悲,要在戰爭裡面來擁護一切眾生,保護保佑眾生。在《思益經》裡面講慈氏菩薩,凡是眾生見到他,都能夠得到慈心三昧,不但他自己得慈心三昧,所有的人只要見到他都得到慈心三昧。三昧就是定,他的心定在慈悲裡面,不受任何境界動搖,他的慈悲心是不動搖的,這個是慈心三昧。 在《彌陀疏鈔》裡面講,彌勒菩薩在母胎裡面就很有慈心,他出生的這一族的人裡面,全部都是慈氏,就是姓慈的這個家族。他是在過去生中見到大慈如來,所以發願將來他成道的時候跟這個如來的名號是一樣,所以他也就得到慈心三昧。他過去在弗沙佛那裡,過去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尊佛,他跟釋迦牟尼佛一起修行,跟釋迦牟尼佛一起發菩提心,修習慈定。本來彌勒菩薩他成佛是比釋迦牟尼佛要早,但是釋迦牟尼佛他的精進力非常大,勇猛精進,所以超過彌勒菩薩,在賢劫裡面一千尊佛出世的時候,釋迦牟尼佛是排在第四位,彌勒菩薩排在第五位,本來是他們兩個順序倒過來的,說明只要你能夠精進修行,你可以快速提升,提前成佛。 提前成佛當然也都有他的考驗,釋迦牟尼佛你看他在五濁惡世裡面成佛,非常不容易,教化這些剛強難化的眾生,所以連諸佛都稱釋迦牟尼佛是非常難能可貴,在五濁惡世裡面為眾生講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就是淨土法門,是非常之難,「難中之難,無過此難」。彌勒菩薩他度眾生就容易,你看他將來下生人間成佛,他講經說法不需要像釋迦牟尼佛那麼麻煩,三百余會,四十九年,他只要講三次就行了,叫做「龍華三會」,在這三次講經當中就把要度的眾生全部度盡了,所以他度眾生就很輕松自在。當然他要為一切世間講的法也是淨土法門,為什麼?如果不是這樣,他不會在這個會上特別把他列為上首,在《無量壽經》裡面,彌勒菩薩跟阿難尊者一起做為當機眾,也就是學這個法門的代表人物,兩位,前半部經是阿難尊者當機,後半部經就是彌勒菩薩當機。而且佛在這部經裡面,特別把《無量壽經》淨土法門付囑給彌勒菩薩,彌勒菩薩得到佛的這種傳承,當來「三會龍華」的時候,當然會講《無量壽經》。更何況彌勒菩薩在哪裡?現在也在極樂世界。有些人說,彌勒菩薩明明現在在兜率內院,你怎麼說他在極樂世界?不錯,他也在兜率內院,也在極樂世界,人家是等覺菩薩,可以化身無量周遍一切世界,他想去哪裡都可以去到。 而《華嚴經》最後「普賢行願品」裡面就講到,它經文是這樣講的,「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以及文殊、普賢、彌勒菩薩統統見到。所以極樂世界也有彌勒菩薩在那裡,我們想見彌勒菩薩,不一定去兜率內院才見到,去西方極樂世界也都見到。而且去極樂世界比去兜率內院要容易,雖然兜率天是在我們娑婆世界裡面,欲界第四層天,似乎在距離上跟我們近一點,但是它比我們去極樂世界要難。難在哪裡?兜率內院要靠自力,你自己要夠水平才去得,要修唯心識定,你才能夠進到內院;如果不修唯心識定,或者功夫不夠,你的定力不足,你進不到內院。所以兜率內院,這兜率天是凡聖同居土,彌勒菩薩是聖人,他在內院,外院是凡夫。 過去印度就有這樣的公案,說天親菩薩,也叫做世親菩薩,他有三兄弟。三兄弟,一個叫師子覺,一個叫無著,一個就是世親,這三個人當時都發願求生兜率內院去見彌勒菩薩,於是三人約定,無論哪個先去,一定要立刻回來報信,告訴我們,你已經見到彌勒菩薩了。後來師子覺就先往生,去到兜率天了,走了,走了之後三年都沒有回來。結果剩下的兩兄弟,無著跟世親就在那想,是不是師子覺忘記我們了,怎麼講話不算數?說回來跟我們報信都不回來。後來無著菩薩也往生了,在往生之前,世親就跟他說,你一定要講話算數,見到彌勒菩薩一定要回來給我報信。無著說沒有問題,一定。走了之後,果然三年之後無著回來了,給他報信。世親說,為什麼三年你才回來,那麼長的時間?他說不是,我見到彌勒菩薩,叩個頭就回來了。但是因為天上跟我們人間有時差,因為兜率天一天等於人間四百年,二十四個小時等於我們四百年,所以對於無著來講他去那裡幾分鐘,在人間就過了三年了。世親就問無著,你有沒有見到師子覺,我們的兄弟?無著說,別提他了,他確實去到兜率天,但是在外院已經被那些美女迷惑了,沒有進內院去見彌勒菩薩,所以現在還在那裡享受著,忘記修行了,退了道心了。世親聽說原來見彌勒菩薩那麼難,你看去到外院,進內院都很難,那個定力不夠,外面的誘惑受不了!天女,跟人間的美女沒得比,不是同日而語,人間有定力,去到天上未必有定力。所以世親想想,還是不去彌勒菩薩那裡了,我改修彌陀淨土,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求生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親自來接你去,所以這個保證,你自己去,萬一迷失路就麻煩。師子覺在外面就迷失了路。所以世親菩薩後來專修淨土,他就學《無量壽經》寫了一個心得,就是《往生論》,所以淨土是五經一論,這一論就是世親,也叫做天親菩薩,他寫的《往生論》。 所以想見彌勒菩薩,最好是先去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又容易、又簡單,阿彌陀佛親自來接,你不知道方向、不認識路都無所謂,一定去到。去到之後發現,原來彌勒菩薩就在那裡,彌勒菩薩無處不在,然後你見到彌勒菩薩,你說彌勒大師兄。你叫他大師兄,為什麼?因為彌勒菩薩沒有成佛,他在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弟子,你也是阿彌陀佛的弟子,所以你們兩個的關系是師兄弟。你說大師兄,我聽人家說兜率內院很好,你可不可以帶我去?彌勒菩薩肯定拉著你的手說,沒有問題,師弟,我現在帶你去,一會你就去到彌勒菩薩的內院了。去到內院,你的身分不同,其它的都是彌勒菩薩的學生,你現在是彌勒菩薩的師弟,輩分都不同。進到內院之後,彌勒菩薩一定請你上座,這個是阿彌陀佛的弟子,如來第一弟子,大家對你自然就最尊敬了。所以你想去兜率內院這個是快捷方式,教給你,這個快捷方式就是這樣去做,絕對不會差過他們。去到兜率內院的時候,他才知道,你真是果然有智慧,選擇正確。彌勒菩薩就講到這裡。 這裡講的三位等覺菩薩,普賢、文殊和彌勒,三位菩薩做為法會的上首,他們三位跟淨土的緣都非常深,他們三位也都是發願求生西方,也是做我們的榜樣。你看普賢菩薩,「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他是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文殊菩薩也是一樣的發願,《文殊發願經》裡面它是這樣講的,「願我命終時,滅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跟普賢菩薩是一模一樣的發願,這四句偈,普賢是七言,就是每一句七個字,文殊改成五個字,每一句去兩個字,一模一樣。你看普賢是願我臨欲命終時,文殊是願我命終時;普賢說盡除一切諸障礙,文殊菩薩是滅除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就是面見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文殊菩薩是往生安樂剎,七個字變成五個字,願是一模一樣,所以文殊普賢兩位大士統統都是求生極樂世界,都是有經文為證。彌勒菩薩在本經裡面就證明,本經裡面佛親自把這個法門付囑給彌勒菩薩,說「汝等作大守護,為諸有情長夜利益」,「當令是法,久住不滅」,這是本經經文裡面講的。你看,對於彌勒菩薩殷切的囑咐,把這個淨土大法付托給彌勒菩薩,所以三位菩薩都是為我們示現專修專弘求生極樂世界。這經文又說: 【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 賢劫就是我們現在所在的劫,在這一劫裡面,我們這個世界有一千尊佛出世,這是非常稀有難得的狀況。因為很多時候,在一個劫裡面連一尊佛都沒有,我們這裡是一千尊佛出世。我們釋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彌勒菩薩是第五尊佛,一直下去到最後一尊,一千尊佛是韋馱菩薩,現在正在護著法的,所以一千尊佛相繼出生。每尊佛相隔的時間當然很長,好像釋迦牟尼佛到彌勒佛,中間相差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這個時間真是很大的數字,絕對不是地球。地球科學家估計,大概過四十多億年就要爆炸。所有的世界都有成住壞空,釋迦牟尼佛在地球成佛,將來彌勒菩薩不在地球成佛了,也都有新的星球形成,那個星球肯定比地球要殊勝太多了,福報也很大。 賢劫裡面現在還有九百九十六尊佛,相繼要成佛,他們現在還是菩薩,等覺菩薩,一生補處,等著成佛的,他們『皆來集會』。『賢劫中一切菩薩』,就是指他們,未來要成佛的菩薩,今天都來齊了。來齊做什麼?聽釋迦牟尼佛講《無量壽經》。彌勒菩薩做為他們的代表,因為下一尊成佛就是彌勒菩薩,他代表這剩下的九百九十六尊菩薩,來接受佛跟他們講淨土法門。也就是說什麼?這九百九十六尊的等覺菩薩,都是一起好像彌勒菩薩一樣,受釋迦牟尼佛的付囑,能夠發願將來弘揚這一部《無量壽經》。這個法門,是一切諸佛所宣說的法門,所以當他們將來成佛,肯定都會講《無量壽經》。只有這一部經能夠度一切的眾生,是眾生長夜黑暗中的明燈,使眾生能夠這一生可以出離苦海,究竟成佛。所以不止是賢劫中一切菩薩,其實十方一切世界,所有的諸佛如來,經上講,皆出廣長舌相,為一切眾生說此法門。從這裡可以看出淨土法門的不可思議,如果不是它的殊勝,不會得到十方一切諸佛的贊歎。我們能夠得到這個法門,是萬幸中的萬幸,所以一定要以最殷重的心、最真誠恭敬的心,來接受這一部經的教誨,依教奉行,你就這一生絕對可以成就,往生成佛。這第一品我們就講到這裡,下面再看第二品: 【德遵普賢第二】 我們先提一提這個品題。這個品題起得非常好,是夏蓮居老居士會集這本經之後,他為了方便我們的學習,為我們提綱挈領,把這一品的內容用這幾個字表達出來。所以品題就好像一個品裡面的眼目,見到它就知道一品的大意,就好像一部經的經題,代表一部經的大意,所以我們讀《無量壽經》,品題也要讀。我見到有的人印《無量壽經》的會集本,在經題下面加個括號,就說「品題不讀」,這個是錯誤的,一定要讀,「《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法會聖眾第一,如是我聞」,這樣讀下去。他們加這個品題不讀,其實是多此一舉,結果有些老菩薩讀經的時候,他也不理三七二十一,什麼都讀。他怎麼讀?「《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品題不讀,法會聖眾第一」,他全部讀在一起,這個反而是什麼?他自己擅自加經文,這個很不對,所以我們還是要讀它。 第二品的品題講的是『德遵普賢』。普賢之德是說之不盡,我們今天講到,他是華嚴的長子,他是華嚴會上要繼承法王地位的那個人,佛是法王,他是法王子,所以聽法的人當中,他是威望德行最高的人。普賢無量無邊功德的核心就是十大願王,而十大願王最後是導歸極樂才能夠得到圓滿,所以極樂是一大部《華嚴經》的指歸、歸宿,而《華嚴經》被喻為是一切佛經之王、一切佛經之海;換句話說,一切佛經到最後都是要導歸到極樂世界,才叫大圓滿。所以修行求生極樂世界法門的人,他就是行普賢之德,就是「德遵普賢」。所以這一品就特別介紹來參加《無量壽經》大會的這些大眾,個個都是專修普賢大士之德,也就是專修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們來看經文: 【又賢護等十六正士。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寂根菩薩。信慧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而為上首。】 這一段的經文是介紹在家菩薩的名號,總共有十六位。帶頭的那位是『賢護』菩薩,『等十六正士』,正士是等覺菩薩,我們稱菩薩為正士,或者叫大士,稱佛是大師。這是稱呼上我們要懂,有些同修對於出家人尊敬過度,見到出家人就稱大師。大師不是隨便稱的,是對佛的尊稱,連菩薩都不可以叫做大師,只能叫大士,或者正士。所以我們不可以隨便稱大師,如果稱呼過分了,不是尊敬,等於是挖苦他。好像他明明不是特首,你見到他就特首先生,這不是等於挖苦他?不可以這樣講,所以一定要知道這個道理。尊敬的是稱呼他的實德,好像講經的法師,我們稱他是法師;如果是參禅的,叫禅師;持戒的稱為律師,這些都是常識,不可以稱呼過頭。這裡講「賢護等十六正士」,我們講十六,其實這是表法的意思,因為在密宗裡面以十六代表圓滿無盡,這裡十六正士,正是代表無量無邊的正士,菩薩,統統都來齊。這裡舉出的十六位菩薩的名號,當然都是有它表法的意思,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 第一位是賢護,賢護它也翻譯成「賢首」,這個守有守護的守,和首領的首,兩個賢首,或者是「善守」。這個名號我們在經裡面經常看到,好像《華嚴經》有「賢首品」,這個賢首、賢護它這個名號是代表性德。什麼性德?在《思益經》裡面講,眾生只要聽到他這個名字,就必定得到三菩提,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這個就是成佛,自覺、覺他、行願圓滿就是成佛。所以眾生能夠聽到賢護這個名,將來必定都能夠成佛,圓滿成佛。所以名號的功德是如此之大。 為什麼說聽到這個名號就可以成佛,有什麼道理?因為這個賢護我們要知道,它代表什麼?賢是善的意思,護是守護,善守護。守護什麼?守護自己的身口意三業,身不能夠做殺生、偷盜、邪YIN,你是善護你的身業;口不能夠做妄語、惡口、兩舌、绮語,不造這些口業,就善護我們的口業;心裡面、意念裡面不能夠生貪瞋癡,這個就是善護我們的意業。最根本的、最重要的是善護意業,因為意業是三業的根本,它發動的,身口兩個業都是意業發動,你心裡面有貪瞋癡的念頭,自然就會去做這些殺盜YIN妄等等的罪業,所以要善守護自己的心,不讓這個心生出煩惱來,這樣你才能夠成佛。所以我們能夠修行的話,就是在身口意三業上面修,要守得住,特別是考驗現前的時候,你一定要守得住。修行不是說一帆風順的,常常都有考驗,這個考驗來的時候,自己可能就措手不及,你根本就意料不到的。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剛剛你修到覺得自己不錯的時候,立刻就來考驗了,把你打倒在地。所以這個修行永遠要保持自己很謹慎、很小心,所謂「如履薄冰,如臨深淵」,這樣的心態,你修行才不會有退轉,而且要很精進很努力,防止自己的過失,防止習氣現前,這個就是真修行。 很多的同修我們遇到的,他經常擺出修行的樣子,但是心不是跟佛法真正相應;換句話說,心裡面的貪瞋癡的念頭沒有放下。譬如說貪心,這貪心的對象是很多的,不僅是我對名、利、色的貪,這個當然是貪,這個比較容易放得下,也不算很容易,比較容易覺察到,應該這樣講,放下都要自己咬牙。我們如果是真正想去修行的,一定是先從身外物開始放,將身外物放下才行。這個身外物,第一個你的錢財要放下,第二個你的名聞要放下,名跟利要放下,第三個你的情執、情欲要放下。「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這五條根都要放下。 記得我自己六年前的時候,決定放下我的工作,當時也要咬緊牙關,走上這條路。我學佛到今年是二十年了,跟我們老法師聽經都聽了二十年,從廣州剛剛上大學時就開始聽經,十九歲學佛,雖然說學佛,聽經也聽了不少,但是真是要真干的時候不容易。記得我當時在美國博士畢業了,畢業之後我就找到好的工作,因為我的學業都不錯,在博士未畢業之前,就已經有八篇文章發表出來了。學術界很重視發表論文,我發表的論文不錯,導師也極力推薦,所以我很快在德州大學就拿到助理教授的職務。當時二十六歲,走上大學的講壇。我是教研究生的,教碩士班的,因為美國的教學它沒有年齡的限制,所以什麼人,男女老少,基本上條件符合他都可以來聽課,來上課。所以我的學生裡面,最大的學生有七十歲的,當時我是二十六歲。 美國政府他後來給我一個Outstanding Professors and Researchers,就是傑出教授與研究人才的綠卡,希望我留在美國。當時我因為已經聽我們師父淨空老法師講經很久了,淨空老法師在澳洲成立淨宗學院,二00一年。當時他還在新加坡的時候,我就跟我媽媽一起去拜見他,我跟我媽媽都在美國長住。老法師見到我就勸我,你可以去澳洲,一起參加淨宗學院的共修,大家在一起學習提升得很快。而且他說昆士蘭大學,就是澳洲一個很有名的大學,他授予我榮譽教授的名譽,要我代表大學來參加世界的和平會議,把我們中國老祖宗治國平天下的理念講給大家聽,這是一個好事,你可以來給我做英文的翻譯。我當時就很興奮,當然覺得受寵若驚,因為我們老法師在國際上的聲望那麼高,而他這樣殷切來跟我講,我當然覺得非常難得,當然就下定決心,把美國捨去,去澳洲。但當時澳洲的薪金是美國薪金的一半,意味著我要捨去一半的薪金,而且要捨去美國給我的優質人才的綠卡,美國的學術水平也比澳洲高,所以我當時跟我媽媽商量,但是還是決定聽老法師的話,放下美國去澳洲。 這個放下是一個小放下,去到澳洲,昆士蘭大學它就給我高級講師的職務。因為我在金融領域裡面教書的,在這個領域裡面出名的人不算很多,所以全世界有多少人水平比較高,大家在網上都可以知道,他就很了解我,所以他根本就不用見面,就直接給我一個offer,給我一個職務,我就來了。來之前我跟學校說,你要幫我辦好我的移民,跟我媽媽的移民,不只是一個人,兩個人,如果不辦好我不來的。結果他們很熱情,一個月之內,就統統把這些移民手續、這些簽證辦好了。所以我是二00二年六月份,跟我媽媽一起以居民的身分第一次入境。老法師當然是非常歡喜,我就一邊在昆士蘭大學教書,一邊為我們老法師做一些助理工作。當然來到老法師的身邊,我真是覺得學習、自己的道業、自己的學業都能夠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有捨就有得,你不肯放棄小利,你不可能得到大利。 所以從來到澳洲之後,連續很多年,都是經常跟老法師出席國際的會議,或者是全世界的弘法活動,這樣能夠得以在師父身旁學到很多東西。而且自己的心也慢慢發起來,真正認識到自己的使命感,我們為什麼來這個世間?究竟來世間的意義在哪裡?如果是為自己沒什麼意義,死了之後,什麼功業、什麼功德都沒有,真正你發心為正法、為眾生,這個有意義。所以慢慢菩提心漸漸發起來。然後師父勸我要發願弘法,當時我說,我弘法不行的,因為我沒有這種信心。在大學裡面講一下課可以,為什麼?因為講課,學生的素質差不多,比較容易教。你在佛法裡面講經,這個講堂叫做大講堂,為什麼?男女老少、各行各業,各種文化程度、各種素質,對佛法各種的領悟,高低深度都不同,你要講得大家都歡喜,我說我沒有信心,做不到。 而且佛法浩如煙海,它不是那麼容易能夠領悟到的,所以一點信心都沒有。而且加上我還要工作,我那時工作放不下,還要工作,還要謀生。師父就說,不要緊,你可以兼職弘法。我一聽見兼職弘法,這個詞好像沒有什麼壓力,它也不影響我的正業,兼職做,喜歡做就做,不喜歡做就不做,所以就答應下來。所以二00二年六月份開始,一到澳洲師父就叫我試講一堂課,講什麼?講一個是「生命輪回科學研究的報告」,就把西方的美國的那些關於輪回的這些科學的證明,心理學家、醫學家他們對於輪回研究證明的這些成果拿出來給大家介紹,講了一個小時的課。其實沒有一個小時,一堂課講了四十七分鐘講不下去,那時我是講一個小時用四十個小時來寫我的稿,一個字一個字寫,寫完又改,寫完又改,然後才敢上台。 當時師父叫我寫完這篇文章之後,他就叫我在攝影棚裡面講。攝影棚我從來沒有講過,因為攝影棚裡沒有聽眾,只有攝影機對著我,對著它笑又笑不出,講也沒有反應,所以很難講,那時候第一次考驗真的不簡單。如果對著人講,還可以講得出東西來,還可以稍微自然些,對著攝影機真是很難自然。但是師父就是這樣訓練我,把我按在他的法座那裡,因為平時他也是這樣講的,對著攝影機講。你看他在光盤上面,看他講得很自如,好像對著你講一樣,其實他是對著攝影機講而已,如入無人之境。這個你沒有試過,你不知道有多難,真是考驗你的功夫,這個定力。結果那時候講的那堂課,我現在再次看覺得真是很難看,那個笑容,都沒有笑容的,很緊張,然後非常嚴肅,看到都覺得不舒服那種。二00二年六月份,十年之前,整整十周年,所以今年也是我弘法十周年紀念。結果講完之後,因為師父一般來講講經要兩個小時,兩個小時,我才講四十七分鐘講不下去怎麼辦?我就急中生智,怎樣講?先是講國語,然後講粵語,重復講同樣內容,湊夠兩個小時了。最後同修說,你國語、粵語都講,不如也講英文,結果把英文又講了一次,所以那時是第一次講,三種語言,為了湊數的。這是兼職弘法第一堂。 接著大概是差不多一年之後,二00三年四月份,那時師父老人家在講《華嚴經》,他就叫我,因為他知道我在大學裡面教書,你不如給我搜集一下,凡是太空物理學裡面的跟佛法相應的內容,你去搜集起來,科學的成果,量子力學、宇宙的起源這些理論,科學是怎麼講的,你搜集起來,跟《華嚴經》對比一下。《華嚴經》是最高等的科學,我就以為是師父要,就為他搜集很多資料,有中文的、有英文的,加起來一大迭,接著拿給師父,交差了。師父看都不看,這樣,你過幾天上我的淨宗學院攝影棚跟大家講。我聽,原來師父不是自己要,是要我去講。師父這樣講沒有辦法,硬著頭皮,我是學金融,不是學物理,所以這些物理科學,看得我眼都直了。師父叫我過幾天要去講,幾天時間怎麼准備?沒有辦法,我閉關,把門關著,在家裡面就從早到晚就去深入這些物理科學,接著好不容易寫了一篇我的報告,把我的這些內容分成幾個部分,跟《華嚴經》裡面佛是怎麼講的,對照科學家怎麼講的,寫了一篇報告,想先讓師父看一下,看完之後心裡有個底。 這就上山,因為淨宗學院在山上,開車上去,從布裡斯班上去大概兩個小時,上山跟師父講了之後,請師父來給一點修改的意見,有些問題問了師父。師父可能知道我准備得很認真,他就跟我講,這樣,明天我上午十點鐘到十二點鐘這兩個小時是《華嚴經》直播的,全球直播,大家都看這個直播。我這個時間不講了,讓給你來講。我一聽,直播?直播的話,要講錯了收不回來。如果說先錄下來行不行?不行,直播。接著就硬著頭皮,十點鐘在攝影棚直播。而且那時候還來不及通知網絡,所以全世界的同修,在這個時候都等著看老法師的,結果一出來看到,哪裡來的這個人。所以當時真是硬著頭皮,中國有句話叫做趕鴨子上架。那次可能是佛力加持,發揮得還算可以,一講完下來,新加坡有位傅居士,立刻打電話來說,這個光盤講得好,立刻給我制造十片,我要在新加坡流通。給我鼓勵,之後我對攝影棚就沒有這麼心虛了。 兼職弘法弘了四年,跟師父一起,師父就勸我,你現在可以考慮全職弘法。師父就勸我,可以把工作放下,回到中國來,一邊可以能夠跟師父老人家學習,二來你可以全職弘法。但是當時我還是想著,那我吃飯怎麼辦?我不可以靠人,我又沒有出家,我自己靠自己才行。我就想不如這樣,我回到中國先找一份工作,把錢賺夠再說。當時心想事成,廈門大學剛好成立一個金融研究所,想創立一個名牌,學術的名牌,就請海外知名的教授去擔當主席教授,請我去,薪金也很高,而且送一套房,包三餐,還有幾十萬一年的研究經費,待遇條件是不錯。我想我自己一個人,用的很少,房子也不用自己出,吃飯也不用自己出,旅游也不用自己出,因為研究經費也含有開會的,所以我一年可以放入口袋起碼八十萬,然後三年我基本上道糧就具足了。我就跟師父報告,可不可以給我三年的假期,三年我把錢賺夠了,我就全職來弘法。結果師父老人家當頭棒喝,就說你不要想錢!一棒打下來把我打醒了,我想,是的,你既然想走弘法利生的道路,你自己心中的貪念都不肯放下,你怎能夠弘法?你看儒家都講,「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我們所謀的是道,不是我們的吃飯,這些衣食住行不需要自己憂心,即使是沒得吃、沒得住,都不需要去憂心,「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所以思前想後就決定放下,就把我廈門大學的聘請函也都婉言謝絕,然後那邊昆士蘭大學的,他當時已經給我副教授和永久的職務,也把這個辭掉,跟我們師父來學全職弘法。 放下這些身外之物之後,自己就覺得思想的境界大幅度的提升,所以真是佛法裡面講的,一定要行,如果只是在教理上明白,但是沒真正放下,你入不了這個境界。當然我這個境界還是很低,起碼可以放下身外物,但是對於自己內心深處的煩惱,還要努力去放下,但是放下必定是從身外物開始。這個身外物不是只說你什麼都不要了,是心裡面真的不執著它,你能夠放得下了,你才能夠對於佛的經教有深入的體會,你愈放得下,你體會得愈深。我放下這個身外物,第二步是放下自己的情執。因為當時放下工作的時候,房子、汽車這些很容易,但是對於父母、對於爺爺奶奶,我是長子長孫,所以我要贍養他們,那要放下的話,我沒有工作、沒有收入,我怎樣贍養他們?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師父也看出我的心思,跟我說,你只要真正為佛法為眾生,你家人有佛菩薩照顧,比你自己照顧要好十倍。我信了,信了之後我放下工作,放下這些身外物了,家裡人對我也很支持,我求佛菩薩加持,他們果然都很支持我,他們確實現在有菩薩照顧,有護法居士他們主動發心來照顧我家裡人,真是比我自己照顧要好十倍。 所以就是你能不能夠放得下,其實你真正放下了,一切都有佛菩薩幫你安排,你不需要擔心。你擔心、憂慮,只是自己放不下。當然因為可能每個人的使命不同,我走的這條路是老師為我安排的,佛菩薩安排的,不是自己選擇的,自己原來根本沒有想到我要走弘法利生這條路,這是老師一步一步的指引。但是自己一定要接受佛菩薩的安排,勇於承擔,把身外的名利財色要放下,把身內的情執牽掛要放下,使你的身心清淨,你才能夠擔當起弘法利生的大任。 第三步放下,是要把佛法都要放下,我是最近這一年才放得下。我在辭職之後,我二00六年底辭職,就開始走上弘法利生的道路,一開始講儒釋道各家的經典,儒家的《弟子規》、《孝經》、《大學》、《論語》、《朱子治家格言》等等,《養正遺規》、《訓俗遺規》、《教女遺規》、女德等等都講到。道家的《文昌帝君陰骘文》、《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元旦勸孝文》、《戒YIN文》等等。還有佛家的《十善業道經》、《地藏經》、《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盂蘭盆經》等等,講了很多經,幾十部,還有很多祖師大德的開示,幾年講了二千多個小時。 師父對我從來不贊歎,人家對我很贊歎,師父從來不贊歎,他經常跟我說,要一門深入,一門深入。我開的門太多了。最後師父老人家把劉素雲老師推出來,這才是我們學佛最好的榜樣,「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人家得到念佛三昧了。結果聽到師父這一種表法,我就知道自己確實沒有深入,太雜了。雜,當然你等於打基礎,但是你要想成就最重要是一門,所以在我出家之前就決心把這些世間的經典、佛法的經典統統放下,只學一部《無量壽經》。這部《無量壽經》是如來所說的第一經,我就選這部經,從今以後。我跟師父說,如果我還有四十年的命,我今年四十歲,我如果能活到八十歲,我一年講一部的話,我起碼一生要講四十部,四十遍。師父聽到非常高興,覺得這個人終於開悟了。他鼓勵我說,你果然能把《無量壽經》講四十次,你就是無量壽佛。 所以最後把佛法都放下,《金剛經》裡面講,「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非法就是世間法,佛法都要捨,何況世間法?世出世間法統統捨了,最後你就能夠成就。所以一部經、一句阿彌陀佛,能夠幫助你這一生一定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個就是賢護的深義,你自己懂得護著自己的心,剛才講貪心,不僅不可以貪世法,連佛法都不可以貪。你如果貪佛法,最後只是得到很多常識,你了不了生死,出不了三界,甚至可能未必得到人天道。為什麼?佛法知道得多了,你就覺得自己了不起,了不起,這個傲慢心一起來,什麼人都看不起,目空一切、目中無人,到最後三途地獄都等著我們,這個不是開玩笑。所以一定要放下,用謙卑的心,真正去把佛的經教落實,學一句落實一句,不貪多,不好高骛遠,這就是真正修行。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
:无量寿经 :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