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摩法師:地藏經 第十三章 以稱佛名號為正行


 2015/10/22    熱度:1131    下載DOC文檔    

  第十三章 以稱佛名號為正行

  佛法的修學,分難行道與易行道。難行道是正行,易行道是助行。如六度四攝等菩薩所修的難忍堪忍,難行能行的,都屬難行道的正行;如念佛、禮敬、稱贊、供養、忏悔、隨喜等都屬易行道,屬於助行。但本經的觀點不同,推揚因果業報,主張解除眾生現實的煩惱障、業障、報障,故以稱名念佛的簡便之行為正行,以布施修福等行為助道,於是就有稱佛名號與校施功德兩品的產生。科注謂:‘前來諸品,或發明六道之相,或贊歎地藏威神之力,或廣明利益存亡之輩;若不明出苦成佛之因,則初地藏救拔之心,期與眾生同成佛果之願未滿。欲成佛果,必須稱名,故有稱佛名號品之來也。’

  第一節 本經所稱的佛名

  十方世界,都有佛土,眾生稱念,隨願往生:如欲生東方琉璃淨土,則稱念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欲生西方極樂淨土,則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欲生上方兜率淨土,則稱念南無當來下生彌勒佛,這幾尊佛是與此界眾生特別有緣的,故名聞極為普遍;其他十方許多淨土許多佛,如能專心稱念,都一樣地可以往生。又諸佛名號,名實皆真,才舉鴻名,萬德全備,一稱嘉號,眾罪齊收;且十方世界,佛佛道同,如能如法如理而念,則稱一佛名亦等同稱十方一切佛號,固不容拘泥固執於其間,而自生障礙,反而失去了念佛利益的意義。

  本經所列出應稱的佛號,有無邊身佛、寶性如來、波頭摩勝如來、師子吼如來、拘留孫佛、毗婆屍佛、寶勝如來、寶相如來、袈裟幢如來、大通山王如來、淨月佛、山王佛、智勝佛、淨名王佛、智成就佛、無上佛、妙聲佛、滿月佛、月面佛等。因這些佛都是福慧莊嚴,與此土眾生願力大,緣力亦大,故能至誠禮念,便得種種利益。或滅重罪,獲福無量;或於無上道,永不退轉;或得千返,生六欲天中;或得無量諸佛,摩頂授記;或為天上梵王;或永不墮惡道;或得阿羅漢果;或遇恆河沙佛;都成為自己得道的勝緣。又這些佛,在普通經典裡,亦是老僧常見的。大寶積經中且舉此等三十五佛,說我們眾生欲求福慧辯才,每於午夜清晨,沐浴焚香,志誠禮念此等諸佛名號,則一切所願,必可隨所樂求。則此經舉此諸佛,自然亦別具勝義的。

  第二節 稱佛與念佛

  淨土宗談到念佛的法門,有持名念、觀像念、觀想念、實相念。在淨土三經中可以見到:如阿彌陀經,是重在持名念佛;觀無量壽佛經,是重在觀想念;無量壽佛經,重在廣修念佛的功德。現在本經所說的‘稱佛名號\’,是近於持名念佛。

  念佛與稱佛,若加以研究,是有區別的。念佛之念,不是專指口念,是指觀念之念,約觀心而說的;由觀心而念佛,才會得到念佛三昧;不然,光指口念,那就任你念佛一世,念到頭發胡須都白了,也不易獲得念佛三昧。所以從前智者大師,立了四種念佛三昧,通名念佛,都約觀心念佛而說的,唯觀心才能達到三昧的定境。如慧遠大師在念佛三昧中,曾三見彌陀與西方淨境。善導大師念佛一句,口放一光。這些都是由觀心念佛而獲得成就的。而此經為重罪眾生從惑、業、苦中獲得解放,故特為贊揚稱念佛號的功德。在五停心中說:‘多障眾生念觀\’。業障深重的人,無力做別的工失,只有念佛先消宿障,則做起其他行門來,才會漸上規道。故此經為重障罪人,開示稱念名號的法門,是很對的!禅秘要法經雲:‘有禅難提羅漢,問滅罪法。佛告禅難提及敕阿難:汝等當教未來眾生罪業多者,為除罪故,教使念佛。以念佛故,除諸業障、報障、煩惱障。念佛者,當先端坐,叉手閉目,舉舌向齶,一心系念,心心相注,使不分散;心既定已,先當觀像……’這是由持名念進到觀像念,以至於實相念,皆由一心系念,專趨一境(即心一境性),而得成念佛三昧。

  稱佛,或如本經的稱佛名號,即同阿彌陀經的‘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稱佛既然亦能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則念佛三昧亦是成功的。這樣看來,念佛與稱佛,又是不分而分,分而不分;其原故或在念佛的念字,稱佛的稱字,不作口念口稱,要作心念心稱,那就會異曲同功。其實這都是些實際功用的境界,說多也是無用,做來便知,真是‘法無定體,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了。又智者大師說:‘一心稱名,有事有理;若用心存念不間,名事一心;若達此心四種不生(自、他、共、離四種性計),與空慧相應,(四性既離,即知無生),是理一心。’念佛稱佛,既由事一心而融於理一心,那還談得到兩者分別嗎?故念佛寶王論說:‘浴大海者,已用於百川;念佛名者,必成於三昧。亦猶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則知不論念佛與稱佛,都可達到理想中同一的目標。

  第三節 人生與念佛的關系

  人生一定要念佛嗎?不念佛不可以嗎?當然可以;不過不念佛,就沒有那麼好──為什麼呢?因為人生在世,不懂佛法,胡胡塗塗,造了許多罪業,都不自知覺;若知佛法,明白眾生是因業緣而來,你以為自己是一身清白,毫無瑕疵,其實沒有業緣罪障,你是不會來的。那麼你若懂佛法,當然不會大言不慚,說自己都無罪垢了。既有罪垢,就要憑佛法的念佛忏悔來解決,這就與人生有起關系來了。況人生在世,光景無多,寒暄數十,如駒過隙,其間雖有不少的快樂,卻都是暫時性質;那生老病死的無常之苦,卻是長久的。佛說四不可得經雲:‘世有四事,不可護致:一曰年幼,顏色炜烨,眾人愛敬;一旦忽耄,頭白齒落;欲使常少不老者,終不可得。二曰身體強健;謂為豪壯;疾病卒至,眾患難喻!欲免常安無病,終不可得。三曰欲求長壽,五欲永存;非常對至,如風吹雲,冀念長生,終不可得。四曰父母兄弟,恩愛榮樂;宿對卒至,如湯消雪,欲求不死,終不可得。古今以來,天地成立,無免四難之患;以斯四苦,佛興於世。諸佛興世,既為解決人生四苦,可見人生與學佛、念佛,還是很有關系的。因為今生的四苦是果報,其由來由於前世的業因,欲忏業因的愆尤,莫過於念佛。經謂:‘念佛一聲,可滅八十億生死之罪。’又雲:‘佛滅度後,若眾生欲滅罪者,佛雖不在,系念谛觀形像者,諸惡罪業,速得清淨。’

  本經前面說了許多地獄罪苦眾生,皆因在生不知佛法,沒有念佛,所以墮落;

  故學佛念佛,能使自己心念清淨,輾轉增勝,至於佛位。增一阿含偈雲:‘諸有皈依佛,不墮三惡趣,盡漏處人天,便當至涅槃。’佛經裡說:我們眾生,本具佛性,個個平等,只為業重,積迷不返,生死輪回,頭出頭沒。煩勞了地藏菩薩等費煞苦心,終是度脫不了;如果自己由學佛因緣,一旦覺悟,翻然改圖,斷惑契真,則眾生也當下是佛了。故涅槃經雲:‘一切眾生即是佛,如貧女捨寶,眾物具存,力士額珠,圓明頓在。但未遇智者點示其處,日受貧窮之厄,時懷失珠之憂;才聞指示,即知本有,貧女發藏,受用無窮,力士見珠,歡喜無量。’這又見得學佛念佛與人生的關系了。

 

台灣學佛網首頁地藏经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