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是筆永恆的財富
(文:轉載)
說到愛心,想起最近一位專家對台下聽眾說起的一件事:他在一個貧困地區的中學看到,學生們衣著破舊,面有饑色,上課則是坐在地上。然而,在學校的布告欄裡,卻貼著一則號召同學們為貧困災區捐款捐物的通知。他看著很不是滋味,認為二者很不協調,很不和諧。
或許,在這位專家看來,這些學生們本身就應是受捐助的對象,想捐也沒有東西可捐,怎麼能號召他們再去捐款捐物?這種做法,不是沒有一點人情味,就是在作秀。在許多人那裡,專家的憤懑得到了認同。
然而,從這則捐助通知裡,我倒是讀出了另外一層含義:培養貧困學生的愛心。
愛心培養不分貧富。貧困地區發生了災害,無疑是雪上加霜,不論貧富,都應對此給予應有的同情和關心。對於貧困學生而言,我們不能因為他們自身貧困,便忽視對他們的愛心培養。應讓每一個貧困學生明白,他們既是受助者,也應是捐助者和未來的捐助者。當看到貧困地區受災,學生們會明白,還有比自己更貧困更需要幫助的人,他們不僅會因此減少對自身貧困的過多怨艾甚或短志,而且會對貧困受災地區的人們“同病相憐”。當此之時,有捐助能力的人,確也應盡力奉獻一份愛心。“力不足”者,也應做到“心有余”。待到將來,“力有余”時,他們的愛心就可能惠及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貧困學生的愛心,如果能夠時常得到澆灌與呵護,那麼,他們未來的人生,才可能是健全的人生。
現實生活中,人們時常見到這樣的怪現象:許多富人為富不仁,錢越多越一毛不拔。他們可以一擲數千萬金買奢侈品,卻不對慈善事業予以點滴垂青。而許多並不富裕的人,聞困苦而落淚,見貧寒而傷神,在各種慈善場合、捐款場所,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也有一些人由窮變富,但並沒有從受助者變成捐助者,他們陶醉於獲得財富後的快樂,卻對那些和曾經的自己一樣貧窮的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對這些現象,一些人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問題並不復雜,關鍵在於一個人有沒有愛心。奉獻愛心是不分貧富的。有了愛心,再窮,上頓正在吃,而下頓還不知在哪兒,你也會分一點飯菜給上門的乞丐。沒有愛心,再富,富得流油,你也只會想著如何去保衛你的財富——養惡犬、雇保镖,只會想著如何去應對那些“仇富”的人,而丁點不會認識到扶危濟困是自己的責任。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歌詞幾乎人人都知道,因而,有關愛心的大道理不必多談。這裡只單說愛心的小道理,也就是愛心對一個人來說,是筆永恆的財富。
愛心是不圖回報的,圖回報的愛心雜有私心。愛心這筆財富的“永恆價值”在於,“幫助他人”已成為你的潛意識、化作你的血脈,在你為他人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時候,你雖然知道自己與其他人相比很渺小,但你卻干著偉大的事,你感覺自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在他人需要你的幫助的時候,你及時給了他們你的幫助。你總是感覺到,心空是清澈的,心靈是純潔的,心窩是溫暖的,而這,成為你工作、學習、生活必不可少的精神養料,使你一生都樂觀、豁達,快樂、自信,助你獲得成功,並細細品味人生的真義。即使你面對挫折和困難,這種良好的心態也會助你度過難關。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