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達吉堪布:普賢行願品釋 第三課
第三課 思考題 1.我們為什麼要祈請佛陀和高僧大德住世?祈請他們住世有何必要? 2.對於如來示現涅槃,大家應該有什麼樣的認識? 3.什麼是回向?作為大乘行者,我們應當如何回向? 4.解釋“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余。”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智慧勇識! 頂禮傳承大恩上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一切眾生,請大家發無上殊勝的菩提心! 按照法王如意寶的教言,普賢菩薩十萬大願的精髓是《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的精髓就是弘揚佛法和利益眾生。大家在做念經、參禅、磕頭等善法時,應該依照法王的教言發願。作為一個修行人,依照上師的教言發願是不可缺少的。因為娑婆世界的五濁煩惱極其熾盛,要獨自面對各種煩惱是很不容易的,所以需要時刻用上師的教言提醒自己,這樣才能讓自心趨向於善。 當然,要讓自心往善的方面轉移,最好是經常學習佛法和修行佛法,尤其對初學者來說,學習佛法特別重要。在有生之年,大家要盡量多看書、多聽法。如果自己學有余力,也要給別人講經說法,哪怕只有一個人聽,也要宣講佛法。 《安樂集》中說:“有二種人,得福無量無邊。何等為二?一者樂說法人,二者樂聽法人。”所謂“樂說法”就是樂於宣說佛法。當然,“樂說法”不能是不清淨的發心:如果我當法師,給別人宣講佛法,我就很了不起;如果我講法,可能會有一些收入,生活就有保障了。說法者應該有清淨的發心:我已經得到了殊勝的佛法,可是很多眾生還沒得到,我應該給他們傳授佛法。所謂“樂聽法”就是樂於聽受佛法。以前藏地有些很了不起的大德,雖然他們沒有講經說法的因緣,但一直以歡喜心聽受佛法,一天不聽法就覺得不充實。現在很多居士對聽法也非常有興趣,經常通過網絡或者光盤聽受佛法,獲得了很大利益。 法王如意寶一輩子最重視的就是講聞佛法,作為法王的傳承弟子,大家也要有這種認識——在所有的事情當中,講聞佛法是最有意義的。如果你真正能閉關實修,將分別心融入佛的智慧,這當然是最好的,但對初學者來說這是很難做到的。對凡夫人來說,講聞佛法可以有效地對治煩惱。從聽法者來說,比如你聽了一兩個小時的佛法,暫且不談正面的功德,至少在此期間不會生起強烈的貪嗔癡,可能有人會疲倦或者打瞌睡,但這不算強烈的煩惱。從講法者來說,講法時也不容易產生煩惱。我經常有這種感覺:在講經說法時,開頭和結尾念誦時不會生煩惱,中間講法時心也比較清淨,僅從遮止煩惱來看,這一兩個小時也很有意義。相反,如果沒有講聞佛法,凡夫人很難不生煩惱,尤其是身心比較放蕩的人,短短一兩個小時也會造下很多惡業。如《毗奈耶經》雲:“若勤修善時,罪惡心不起,於福不勤者,心便造諸惡。”所以,我們應該通過講聞佛法遮止惡業。 通過這次學習,希望大家以後每天念一遍《普賢行願品》。在學院上課時,大家每天都要念一遍《普賢行願品》,而不上課時很多人就不念了,尤其外出時就更不念了。大家應該想一想:《普賢行願品》功德這麼大,念一遍只需要十多分鐘,為什麼我不念呢?所以,大家應該養成念《普賢行願品》的習慣。不僅要經常念《普賢行願品》,而且要明白其中的意義。有些人念了一輩子《普賢行願品》,可是臨死還不知道裡面在講什麼,這就比較遺憾了。總之,大家要依靠念修《普賢行願品》增上福德。現在有些人認為,學佛的人只要觀空性就行了,不需要積累福德,這就是不懂佛法的想法。下面開始講課。 丙六、請佛住世支: 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 在十方世界中,如果諸佛圓滿了度生事業而欲示現涅槃,我都以至誠心勸請:為了利樂一切眾生,願您在佛剎微塵數劫中住世,不要入於涅槃。 《涅槃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佛入滅前對阿難說:“獲得四神足的人尚且能住世一劫,何況如來具有大神力,難道不能住世一劫嗎?”世尊這樣說是為了讓阿難創造佛住世的緣起。[1]但由於魔王波旬作障,世尊連續說了三遍,阿難都沒聽到,也沒有請佛住世。隨後魔王波旬現身並勸世尊:“您剛成佛時我曾勸您入涅槃,當時您說自己尚不具足四眾弟子,也沒有降伏諸外道,所以不能入於涅槃,如今您已經具足四眾弟子,也降伏了諸外道,現在可以入涅槃了。”魔王勸請之後,世尊便答應了。 本來,佛陀和生死自在的高僧大德是可以住世很長時間的,但是如果沒有人祈請他們住世,他們也不一定繼續住世。所以,當佛陀和高僧大德即將示現涅槃時,人們一定要祈請他們住世。 祈請佛陀和高僧大德住世有什麼必要呢?因為他們即便住世一天,對眾生也有不可思議的利益。以前法王如意寶曾勸請某位大德住世,當時法王說:“如果是真正的高僧大德,哪怕住世一天也能與很多眾生結上善緣,也能將很多眾生引入菩提道。這些大德住世對眾生利益非常大,跟凡夫人活著完全不同。”所以,當對弘法利生有意義的大德示現涅槃時,我們一定要勸請他們住世。 此處說“唯願久住剎塵劫”,不是願住世一年或者一月,而是住世一切佛剎微塵數劫。當然,真正要讓佛陀或者高僧大德住世這麼久是有困難的,但我們在祈請時必須這樣作意。 對於如來示現涅槃,大家應該有這樣的認識: 1.如來示現涅槃是有甚深密意的。《華嚴經》中說:“如來應正等覺作佛事已,觀十種義故示般涅槃。何等為十?所謂示一切行實無常故。示一切有為非安隱故。示大涅槃是安隱處無怖畏故。以諸人天樂著色身,為現色身是無常法,令其願住淨法身故。示無常力不可轉故。示一切有為不隨心住不自在故。示一切三有皆如幻化不堅牢故。示涅槃性究竟堅牢不可壞故。示一切法無生無起而有聚集散壞相故。諸佛世尊作佛事已,所願滿已,轉*輪已,應化度者皆化度已……法應如是入於不變大般涅槃。”關於這些道理,我們從法王示現涅槃也能深深地體會到。我經常想:無常真是太可怕了,不要說像我這樣的凡夫,甚至像法王這樣獲得金剛持果位的大德也會在世間消失,所以人的色身確實沒什麼可耽著的。 2.雖然如來顯現上會入涅槃,但從實相上講,就像《妙法蓮華經》中所說的那樣,如來的智慧法身是不生不滅的,在有緣眾生面前如來從來沒有入於涅槃。 不過,雖然如來入涅槃有密意並且如來在實相中未入涅槃,我們還是應該祈請諸佛和高僧大德長久住世、常轉*輪。當然,相對於嘴上說“長久住世、常轉*輪”,內心真實作意更為重要。今後在念《普賢行願品》的這個偈頌時,大家要觀想自己幻化出無數身體前往各個剎土勸請諸佛不入涅槃,住世百千萬劫。 凡夫人每天為自己的事情忙碌,而諸佛菩薩每天做利益眾生的事情,有些大德年老後雖然身體不能到處弘揚佛法,但每天都為芸芸眾生發願、念經、祈福,無形中給世間帶來了許多溫暖。這些事情凡夫人是不知道的。凡夫人自私自利心很重,由於自己貪著名聞利養,所以認為所有人和自己一樣。其實並非如此。這個世界雖然很污濁,但是也有不少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如果這些蓮花長期不枯萎,會對整個世界增添許多莊嚴。 丙七、回向支: 所有禮贊供養福,請佛住世轉*輪, 隨喜忏悔諸善根,回向眾生及佛道。 所有禮敬、贊歎、供養、請佛住世、請轉*輪、隨喜、忏悔等一切有漏無漏、世出世間的善根,都回向自他一切眾生成就無上佛道。 何謂回向?《大乘義章》雲:“回己善法,有所趣向。”意思是,回轉自己所修之善法,令其趣向一個方向。善根趣向什麼方向?就看回向者的心願了。如果是一個大乘修行人,他會將善根回向給一切眾生,願眾生獲得無上圓滿正等覺的果位。如果是一個聲聞乘行者,他會將善根回向自己獲得解脫。如果是一個世間人,他會將善根回向自己獲得世間安樂。 我們都是大乘行者,所以在回向的時候,下至念一句觀音心咒、念一聲佛號、磕一個頭、燃一支香等微小善根,上至以菩提心或者以無我智慧攝持的廣大善根,都要回向給天邊無際的一切眾生,願他們暫時離苦得樂,究竟獲得遠離煩惱障和所知障的圓滿正等覺果位。 如理回向的功德極大。《甚深大回向經》中說:“作如是回向者,少修善本獲大果報,多作功德福報無量。”意思是,如果以回向攝持,即便修少許善根也能獲得大果報,如果廣作功德而回向,所獲福報就更是無量了。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卷》中記載,勝鬘夫人以前是一個貧窮的婢女,後來她供養世尊一頓齋飯,並以清淨心發願:以此福德,願我脫離婢女之身,永離貧苦,獲大富貴。依靠回向的力量,她即生就成了勝光王的王妃。 以上講完了七支供。《普賢行願品》既是一篇發願文,也是一篇回向文,如果我們有時間,要念完整部經文作大回向,如果沒有時間,也可以念七支供作回向。不過按照華智仁波切、堪布根霍、托嘎如意寶和法王如意寶的傳統,上述偈頌屬於積累資糧和淨除罪障的前行方便,在講經說法或者修持任何善法之前都要念上述偈頌作七支供,之後再講經說法或者修持善法,最後念後面的偈頌作回向。 作為法王傳承的弟子,我希望大家今後按照喇榮的傳統念《普賢行願品》。喇榮傳統的念誦音調和念誦內容是法王如意寶等傳承上師傳下來的,這裡面有特殊的緣起。大家在上課前後念誦時要按照喇榮的傳統,不要隨便加以改變。我去過一些地方的菩提學會,發現課前課後的念誦有所增減,所以前一段時間我要求各地學會統一念誦方式。 人的分別念各不相同,有些人喜歡觀音心咒,念完七支供就加幾句觀音心咒,有些人喜歡文殊心咒,又加幾句文殊心咒。平時念這些咒語當然是可以的,但在課前課後念誦時不能加。原來我翻譯完《釋迦牟尼佛廣傳》以後,實在抑制不住對世尊的感恩之情,便在課前加念了《釋迦牟尼佛儀軌》,但這一點我是請示過法王的。後來我覺得每天不念護法不行,所以又增加了供護法。除此以外,我上課的念誦都是按照學院的傳統。如果你們有些人想加念其他內容,自己私下可以念誦,但集體念誦時一定要按照我們學院的傳統。這種念誦方式是法王等傳承上師加持過的,希望大家按這種傳統去做。 乙二(正行廣大發願)分三:一、真實發願;二、如何回向;三、宣說發願之際。 丙一(真實發願)分十六:一、清淨意樂之願;二、不忘菩提心之願;三、無垢行之願;四、利益有情願;五、隨順眾生並披上精進铠甲願;六、親近善友願;七、依止善知識並令其歡喜願;八、面見供養諸佛願;九、受持正法願;十、獲無盡功德藏願;十一、趣入種種法門願;十二、獲廣大力願;十三、修行妙法願;十四、廣大事業願;十五、隨諸佛菩薩修學願;十六、以總結諸願而回向。 丁一(清淨意樂之願)分三:一、常隨佛學願;二、莊嚴國土願;三、利樂有情願。 戊一、常隨佛學願: 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 供養過去諸如來,及與現在十方佛。 未來一切天人師,一切意樂皆圓滿, 我願普隨三世學,速得成就大菩提。 願我隨學一切如來,修習普賢的圓滿妙行。願我供養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諸佛。願我圓滿一切常隨佛學的意樂。願我普隨三世諸佛而學,速得成就大菩提。 我們隨如來學什麼呢?不是學世間的電腦、木工,而是要學習發菩提心。當然,發了菩提心以後就可以用各種方式度化眾生。如果能以電腦度眾生,就可以用電腦度眾生。如果能以木工度眾生,就可以用木工度眾生。甚至也可以用槍度眾生。但不管怎麼樣,我們隨學的應該是發菩提心利益眾生。 要想隨學如來,就離不開依靠供養諸佛而廣積資糧。我們要供養燃燈佛、迦葉佛、毗婆屍佛等過去無量諸佛[2],也要供養東方藥師佛、南方寶生佛、西方無量光佛、北方不空成就佛等現在住世的無量諸佛,還要供養彌勒佛等未來無量諸佛。 有些人可能想:供養現在佛有功德,而過去佛已經涅槃了,供養他們有功德嗎?有功德。雖然過去佛已經涅槃了,他們的教期已經結束了,但是因為他們具有不可思議的發心,所以供養他們的身像或者法本還是有功德。正因為如此,藏傳佛教的皈依境中有三世佛,漢傳佛教的寺院裡也有三世佛。 我們要像三世諸佛一樣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諸法最上王經》中說:“若人心喜樂,過去佛菩提,須發菩提心,當修菩薩行。”作為諸佛的隨學者,如果什麼大願都不發,什麼菩薩行都沒有,每天無所事事混日子,這是非常不合理的。今後大家每天要行持一些善法,哪怕供一杯水、供一盞燈也可以,之後要發願:以此功德,願我獲得過去、現在、未來諸佛一樣的成就。 大家應該清楚,常隨佛學是為了早日成佛,但成佛不是為了自己快樂,而是為了利益眾生。現在有些副局長很想當上正局長,他們的努力都源於自私自利心。大乘行者的發心不能是這樣。彌勒菩薩為什麼要成佛?不是為了自己快樂,而是為了轉*輪、度眾生。 學習這兩個偈頌後,我們應該經常發願:我要隨學三世一切如來,我要修行普賢妙行,願我早日獲得大菩提。和我們一樣,每個眾生都是未來佛,世間有很多未來佛,所以我們也要為他們發願:願一切眾生淨除道障,早日示現成佛。 那天有一個人給我打電話:“您看我能不能即生成就?”我說:“這要看你的信心和所修的法。”他說:“您快說我能不能成就,如果不能成就,那我就不學佛了。”我當時有點倔——你不想學佛跟我有啥關系?於是我把電話撂了。然後他又打電話過來。但我覺得即使接了效果也不好,所以沒有再接電話。 其實成佛需要長遠的發心。無垢光尊者、宗喀巴大師等大德的傳記中說,他們於未來多少劫後將會在什麼剎土成為什麼如來。前一段時間本煥老和尚示現圓寂了,本老生前曾對眾弟子說:“再過九十個大劫我會成佛,我成佛的剎土叫無量微妙莊嚴剎土,我的名號叫無量自在光明如來。”有些人應該想一想,這些非常了不起的大德都要很久以後才能成佛,所以不要覺得成佛是很快的,不要認為某人答應一聲就可以成就了。 當然,大家也不要因為成佛遙遠就退失信心。為什麼呢?如果你不發願成佛,就將在漫長的輪回中一直流轉,永遠沒有解脫的機會。與其如此,還不如發願成佛,這樣將來必定會在各自的剎土成佛。 大家不要像某些人那樣,想學佛的時候就學一點,不想學佛的時候就放棄。這種人很可憐,他們就是《經莊嚴論》中說的斷種性者。我們要珍惜學佛的善緣,要發願令學佛的意樂早日圓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樂。世間人的意樂圓滿,不外乎發財、健康、生意興隆,而作為大乘行者,我們的意樂是成佛度化眾生。以後大家在念《普賢行願品》時要默默發願:願我早日成佛,在此之前不離善知識,不離佛法的光明,不離度化眾生的精神。這樣發願相當於春天的播種,如果有了春天的播種,必定會有秋天的收獲。 戊二、莊嚴國土願: 所有十方一切剎,廣大清淨妙莊嚴, 眾會圍繞諸如來,悉在菩提樹王下。 願十方一切剎土都像極樂世界一樣廣大、清淨、莊嚴,每一個剎土中都有如來安住在菩提樹王下,所有的如來都被菩薩眾會所圍繞。 在理解《普賢行願品》時,應該在每個偈文前加上“願我”,比如:願我一切意樂皆圓滿,願我隨一切如來學,願我速得成就大菩提……雖然為了文句工整,譯者沒有將這兩個字譯出,但我們在理解偈文時要加上這兩個字。 淨土和穢土差別非常大,現在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很不如意:大地凹凸不平,環境極其粗糙,到處是荊棘瓦礫而且骯髒不堪,有些地方鬧干旱,有些地方發洪水,人們心中充滿各種煩惱,人與人之間充滿爾虞我詐和勾心斗角,在我執推動下不斷地進行爭執、斗爭、打殺,到處都是憂愁和哭泣。而極樂世界則非常清淨莊嚴:大地像手掌一樣平坦,到處都是七寶,沒有戰爭、饑荒等痛苦,甚至連痛苦的聲音都聽不到。所以我們應該發願:願十方一切剎土都像極樂世界那樣清淨、微妙、莊嚴。 所謂清淨剎土,並不是除了環境清淨以外,什麼器情莊嚴都沒有,就像藏地某些空曠的大草原一樣。在清淨剎土中,每一位如來都被無量菩薩、聲聞眷屬圍繞著。當年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來到這個世界以後,經常被文殊觀音等大乘眷屬、迦葉阿難等小乘眷屬、波斯匿王等施主所圍繞,就像滿月被群星圍繞一樣。所以我們應該發願:願十方世界中安住無數如來,每位如來都被四眾眷屬圍繞著,這些如來都像釋迦牟尼佛或者阿彌陀佛一樣安住在菩提樹下宣說各種法門,令眷屬們獲得無漏的安樂。 釋迦牟尼佛在南瞻部洲轉*輪時,我們沒有機會值遇他,不然早就獲得成就了。如果現在我們發願值遇如來,將來彌勒佛出世時就會遇到彌勒佛並獲得解脫。所以,大家也要經常發願遇到如來。 戊三、利樂有情願: 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 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余。 願我能令十方所有眾生遠離內心的憂愁和身體的疾患,恆常享受善趣的安樂,獲得甚深正法的利益,無余滅盡一切煩惱。 單單身體無病、擁有財富、享受善趣安樂並不是究竟的快樂,究竟的快樂是獲得正法的利益,滅盡相續中的煩惱,從輪回苦海中獲得解脫。《華嚴經》中說:“若欲滅眾生,無量生死苦,應建堅誓願,速發菩提心。”我特別喜歡這個教證。為眾生做一些慈善事業,給貧窮的人修一間房子或者買一件衣服,讓病人的身體從疾病中解脫出來,這能從根本上解決眾生的生死之苦嗎?不能。如果想滅除眾生的無量生死之苦,就要發下利益眾生的堅定誓願,要發起無上菩提心。只有這樣,才能讓眾生與佛法結上善緣,讓眾生生起無我智慧,滅盡相續中的一切煩惱,獲得永恆的快樂,所以大家應該發起能究竟利益眾生的菩提心。 當然,人的根機不盡相同,只有大根器者才發得起菩提心。《大丈夫論》中說:“人有上中下。愚人者見他得樂心生苦惱。中人者己自苦時知苦。上人者見他樂時心生快樂,見他苦時如自己苦。”確實如此,下等人見到他人快樂自己反而會痛苦,中等人只知道自己的痛苦是痛苦,而上等人將別人的快樂和痛苦當作自己的快樂和痛苦。懂得這些道理以後,我們應該努力成為上等人。 法王講《普賢行願品》時說過,在這個偈頌中包含了普賢十大願王的意義,因為普賢十大願王的核心就是弘揚佛法和利益眾生,而“獲得甚深正法利”就是弘揚佛法,“願離憂患常安樂”就是利益眾生。利益眾生有暫時的方法和究竟的方法,暫時的利益眾生方法是做世間的好事,比如學習雷鋒。(現在很多人提倡“學習雷鋒”,但網上有人說,作為公務員,不喝五糧液和茅台酒就是學習雷鋒的最好方法。)作為佛教徒,也應該做一些世間的善事,比如對弱勢人群提供幫助,甚至在路上幫助可憐者,在家裡孝順父母。究竟的利益眾生方法就是弘揚佛法,因為如果沒有以佛法幫助眾生,眾生就會永遠在苦海中不得解脫。所以我們要發願:願一切眾生暫時遠離身心的痛苦,究竟獲得佛法的利益,滅盡所有的煩惱和障礙。 如果從究竟而言,暫時讓眾生有吃、有住、有錢意義並不大,因為物質的快樂只是暫時的,精神上的快樂才是長遠的。不丹被譽為全球最幸福的國家,雖然和西方國家相比,不丹的經濟水平很低,可是這個國家的人民有佛法的滋潤,上至國王下至普通人,所有人都行持大乘佛法,所以人們非常幸福。前一段時間我看了一張介紹不丹的光盤,看完以後我非常隨喜那裡的人民。以前我跟法王去過不丹,在我的印象中,那裡沒有高樓大廈,也沒有優越的物質條件,但是那裡的人心很清淨,每個人都有希求解脫的意樂,都在不斷地行持善法。如果以後有機會,我很想再去不丹看看。 回向偈: 所南德義檀嘉熱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內尼波札南潘協將 摧伏一切過患敵 傑嘎納齊瓦隆徹巴耶 生老病死猶波濤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願度有海諸有情
:普贤行愿品 :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