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超法師:普賢行願品講記 二、個別解釋大願 10、普皆回向
10、普皆回向 經文:復次,善男子,言普皆回向者。 普賢十大行願中的第十行願是普皆回向。在大乘佛教中非常強調,不管你做什麼善事,心都要觀想把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不要一切都歸於自己,要與眾生分享。在小乘的佛法中,修行者為了自己的解脫,其所修的一切功德,都是屬於自己的。 經文:從初禮拜乃至隨順所有功德,悉皆回向盡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 現在發心的菩薩將從普賢十大行願中的第一行願的禮敬諸 佛,一直到第九行願的恆順眾生所修的功德,心中觀想,願意把它們全都無條件的回向給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 經文:願令眾生常得安樂,無諸病苦;欲行惡法皆悉不成,所修善業皆速成就。 但願眾生常得安樂,沒有種種的病苦;希望眾生要做壞事都做不成;反之,其所修的善法很快就得到圓滿成就。 經文:關閉一切諸惡趣門,開示人天涅槃正路。 所謂惡趣門,是指畜生、餓鬼、地獄三惡趣。希望眾生不在三惡趣中輪回生死,希望眾生能夠聽聞到做善事生天、做人,乃至解脫涅槃的正道。 經文:若諸眾生,因其積集諸惡業故,所感一切極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眾生,悉得解脫,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希望眾生因為過去世所做的種種惡業,將來所感到的種種極重的苦報,或感受三惡道的苦果,或是墮入無間地獄所受的苦果,我都願意代他受;使他能夠得到解脫,很快地究竟成就無上菩提。 經文:菩薩如是所修回向,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回向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回向不是佛教專有,其實很多人都希望給人好處,其方式有:世間的人去討好鬼神,希望鬼神能夠幫忙他的親人;信上帝的人,就盡量做一些討好上帝的事,使上帝高興,希望他的 親人得到好處;中國人就祭拜一些鬼神,希望得到保佑,這樣做也是回向。 南傳佛教一些愛講理論的人說:佛教主張因果是自作自受,你造的業你受,我造的業我受,怎麼我造的業回向讓你受呢?這違反了業的因果,所以他們說回向是沒有用的,不能成立的。實際上,南傳佛教在誦經的時候,也做回向,而且所做的回向比我們北傳佛教所做的更有意思:他們在誦經的時候,要拉一條繩子,一起念經的人把繩子圈起來,之後拿一瓶水,大家一起念經,念完了經,然後把念經的功德,通過那條繩子,大家一個個傳下去,傳到最後有一個人把瓶裡的水倒出來,念經的功德就隨著所倒的水,傳給對方。可見南北傳佛教都有做回向。 現在讓我們來看迷信者如何做功德:有很多人的親屬死了,他們就用紙張做大屋子、床、汽車、電視機等燒給死者,甚至燒陰鈔,希望死者得到。那麼,這樣做功德回向給死者,到底有沒有效應?其實這些是得不到的。我問你,紙屋燒了之後,沒有電流,電視沒的看;水龍喉開了沒有水,因為沒有燒公用事業局(水供局),沒有燒發電廠,所以你看,是不是愚癡?以後你看到別人燒這些東西,你叫他要把整個城市燒去才可以,不然是不行的!還有,為何不把夫或妻、兒女都燒給死者?為何不把親屬也燒給死者?燒這些東西是沒有用的,真正的作用在於心,心發出的精神力量才有用。即是我們眾生的心可以互相影響,當他的心念很強烈地發出去,就能影響對方了,但是他不會,就用這種方式來做。 根據大乘佛教的說法,世間的一切是由心造作出來的,心念可以轉移很多東西,甚至可以讓別人感應到一些東西,比如有一些人很思念家人,其家人也可以感覺到。又好像我們做過一些善事,是可以回向給別人的,因為回向也是一種業。就是說,我做了一個善業,如果沒有做回向,這善業的因果就到此為止;如果我再加心念下去,此善業的因果就會再繼續增長。造業者在造業時所用的心重,所造的業也比較重;所用的心輕,所造的業也比較輕。可見造業、造業的輕重……絕對被心影響。我們所造的業能不能轉給別人呢?我們要知 道,世間的一切物資是我們過去的業和心所造作出來的,現在出現在我們的眼前,既然是我們的心造作出來的,我們的心就能夠影響它。然而能不能影響,關鍵在於有沒有發心;如果你發出回向的心,就能夠影響你所造的業轉給別人。你在做回向時,所用的心有多少,有多強,你回向的影響力量就有多大。 佛教導我們行一些善法,以行善法的功德,以心力觀想把功德傳給對方,那麼,對方就能夠收到。根據《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利益存亡品》中說:"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即在七分功德中,生者得六分,亡者只得一分。所以回向是心的力量在作用,不是所燒的那些紙屋、紙床、紙汽車……在作用。當我們回向的時候,要有十足的信心,認為自己有修善法的功德給對方。如果你的親人死後墮落餓鬼道,你就要拿食物,禮拜後觀想,希望它得到這些食物,它就會得到。根據佛經上說,餓鬼道的眾生,在你通過一心一意希望它得到食物的觀想中,它可以得到,原來餓鬼道的眾生是吃食物的精華--氣味。 所以南傳佛教那些愛講理論的人所說:"個人造業個人受。"這句話是很錯誤的,因為造業並不是自己做而已。比如我打死一只蒼蠅,是我自己做,以後的果報我自己受,千萬別把此業報因果看得那麼簡單。當我打死那只蒼蠅,它對我生起嗔心,它也在做,知道嗎?可見造業是一個很復雜的事情,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所以千萬不要以為業是一個人在做而已。你在造業的時候,發出回向的心念,把所做的業轉給活著的人或死去的人,與他們相應、感應,他們是能夠得到的。 經文:善男子,是為菩薩摩诃薩十種大願,具足圓滿。 前面闡述了十個大願之後,普賢菩薩接著就說:善男子,這是菩薩摩诃薩的十個大願,菩薩摩诃薩有無量無邊的願,這 十大願可以說是所有菩薩摩诃薩的心願。比方說,地藏菩薩的願是: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是他個人的願。當初發心菩薩修到菩薩果位的時候,稱為菩薩摩诃薩,即是所謂的大菩薩;所有的菩薩摩诃薩都有普賢十大願,而且會圓滿完成這十大願。 經文:若諸菩薩於此大願隨順趣入,則能成熟一切眾生; 如果菩薩依這十大願修行,就能圓滿成就三件事: 一、成就眾生:當每一位菩薩成佛的時候,所度化的眾生,都是他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所指導、引導、教化的眾生。當菩薩成佛的時候,與他有緣的眾生就跟他一起出生在人間,再接受佛的教導而得度。因此,菩薩要成佛,就要具備那些得度的眾生,與他同時出生在人間,即是成熟一切眾生。 經文:則能隨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二、菩薩要有智慧完成無上正等正覺。 經文:則能成滿普賢菩薩諸行願海。 三、菩薩除了這十大願之外,還有很多很多願,稱為願海。普賢菩薩除了十大願之外,還有很多的願,修學菩薩道的菩薩要完成普賢菩薩的願海,就要圓滿完成這十大行願。 經文:是故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知。 所以善男子,普賢十大願有如此的功德、利益,對於此道理,你就要這樣的了知、認識。 經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滿十方無量無邊不 可說不可說佛剎極微塵數一切世界上妙七寶,及諸人天最勝安樂,布施爾所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供養爾所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爾所佛剎極微塵數劫,相續不斷,所得功德;若復有人聞此願王,一經於耳,所有功德,比前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此處比較功德。前面稱善男子是指大菩薩,此處稱善男子、善女人是指一般發心修普賢十大行願的男子、女人。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以十方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說的佛剎,無量無數如微塵那麼多的世界,拿那些世界所有上妙的七寶來布施。"上妙七寶"是當時人類能夠得到的七種珠寶,即金、銀、珊瑚、瑪瑙、砗磲、赤珠、摩尼。珊瑚是珊瑚蟲的外骨骼,七寶中的珊瑚是指紅色的珊瑚;幾乎全世界的海裡都有白色的珊瑚,所以它不稱為寶;只有某些海中才有紅色的珊瑚,物以稀為貴,所以才稱為寶。瑪瑙是一種礦物,有紅、藍等各種顏色,可以做貴重的裝飾品。砗磲是一種玉,上面有花紋,體堅色明。赤珠是一種紅色的珠子。摩尼是指夜明珠,在黑暗中能放光的珍珠,此珠光淨,不為垢穢所染;佛教稱它為如意珠寶,即心想要財寶、衣服、飲食種種之物,此珠就能生出,令人如意。佛經有載,摩尼珠是在海龍王的龍宮中,不在人世間。 以及布施諸人、天最勝安樂給眾生,以七寶與人、天的安樂布施給那麼多的一切世界所有眾生,以及供養那麼多的一切世界諸佛菩薩,經過無數的佛世界,而且經過無量無邊的時間,如此不斷地做布施供養,所得到的功德;如果有人有因緣聽到普賢十大行願的功德,比前面所做的布施、供養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就是說,眾生在無量劫生死輪回中,能夠聽聞普賢十大行願,是個很殊勝的因緣;眾生在無量劫的生死中,很容易得到種種珠寶,卻不容易聽聞到佛法,更何況是聽聞到普賢十大願。所以說這個是非常非常難得的,甚至供養無量無邊的諸佛菩 薩都比不上有機會聽聞到這樣的佛法功德。為什麼?如果眾生遇到佛,可能聽聞到的是修行解脫的法門而已,聽聞修行解脫的功德比不上修行菩薩道的功德,而在菩薩道中的菩薩心願、境界就在普賢十大願王之中,所以此功德是更加殊勝,完全比不上哦! 經文:或復有人以深信心,於此大願受持、讀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惱,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一切魔軍、夜叉、羅剎,若鸠槃茶、若毗捨阇、若部多等,飲血啖肉諸惡鬼神,皆悉遠離;或時發心,親近守護。 現說明受持、讀誦等功德。或者有人以甚深信心,於此普賢十大願領"受"、憶"持"、念"讀"、背"誦",乃至書寫一四句偈,所謂一四句偈,好像"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如此四句合成一偈,稱為四句偈。就能得到下列的功德: 一、速能除滅五無間業:所謂五無間業,就是造五逆罪而墜落的業,即弑父、弑母、弑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你們都懂得弑父、弑母、弑阿羅漢。出佛身血:沒有人弑得了佛,但是卻能夠傷害佛,使佛身體受傷流血。破和合僧:四個以上一起修行的比丘,稱為和合僧;你搞破壞,使他們產生矛盾,爭執、合不來,稱為破和合僧。這五種罪,叫做五逆罪,造這五種罪的眾生將墮入阿鼻地獄,也叫做無間地獄。根據《地藏菩薩本願經》的記載,五無間業是眾生隨其所造五逆罪的業,受此苦報,無有間斷。在無間地獄的果報是,一、時無間:墮此地獄的眾生,日夜受罪,以至劫數,無時間絕;就是世間一直在變化,眾生受苦不斷,很長的時間,沒有間斷,即使娑婆世界壞了,再移置他方繼續受苦,所以叫做時無間;二、形無間:阿鼻地獄縱廣八萬由旬,一切眾生於中受苦,一人亦滿,多人亦滿,所以叫做形無間; 三、受苦無間:墮落在此地獄的眾生,於劍樹刀山、碓磨鋸鑿、洋銅鐵汁,備受諸苦,無有休歇,所以叫做受苦無間;四、趣果無間:不問男子女人、老幼貴賤、或龍或神、或天或鬼,罪行業感,悉同受之,所以叫做趣果無間;五、命無間:墮落此地獄的眾生,受苦至死後,立刻又生;就是在此地獄的眾生受苦時,會苦到死去,好像我們在人間被火燒,會燒死掉。它被燒死,馬上再化出一個身來,又再被燒,所以說,從初入時,至百千劫,一日一夜,萬死萬生,求一念間暫住不得,除非業盡,才得受生,所以叫做命無間。 現在讓我進一步來為你們闡明"業"。佛法說,業分為定業、不定業。如果我造了一個定業,是不能轉變的,一定要受報,但是受報有輕、重之別。假設一個人通過修身、修戒、修心、修慧,因重業而所受的果報就會減輕,其原理是:因為通過修行,煩惱少,心力強,重業所形成的果報在承受的感覺上就相對的減輕。所以這裡所說能夠滅除五無間業,並不是說定業也能夠滅除。我曾經跟你們說過,佛有三不能,一、眾生度不盡:每一佛發願度眾生,所謂度盡眾生,是度盡佛心中的眾生。什麼叫做"心中"的眾生?即眾生的心都互相為因緣,而顯現出境界,我們就在境界中看到眾生。意思是說,我們的業、心互相關系,那麼,你就出現在我的面前,我就出現在你的面前,所謂的你,不過是我心中的你,但是我們卻認為你是在外面。與佛心中有緣的眾生,佛都去度化,佛就是如此地度盡與佛有緣的眾生,但是眾生絕對不可能全部成佛,所以眾生度不盡;二、無緣不能度:任何眾生的心與佛沒有緣,沒辦法見到佛,佛就不能度他;就算有緣看到佛,但是現前沒有好的因緣,佛也沒有辦法度。這好比佛在世時觀察有個老太婆今生能夠證果,就去找她,要為她說法,但是她卻溜走,跑回家。佛走到她家門口,她就把門關起來。佛以神通進去,她從後門跑掉。佛再繼續觀察,發現她跟目犍連尊者有緣,就叫尊者去度化她。隔天,尊者去到那個老太婆的家托缽化緣,她看到尊者很高興,請其進去坐,然後就作供養,之後再請尊者說法,說完法她就證果了;三、定業不能轉:有一些業的果報絕對要成熟了,誰都不能轉變它。 打個比方說,我今生做定男人,誰也沒有辦法轉變,你已經看到我出生了。那些還沒有出世的呢?那些還沒出來的是因為你無知。怎麼說呢?就好像我上回所講的阿阇世王造了五逆罪,這一生死後一定墮落地獄,佛都沒有辦法轉變;他只能通過向佛忏悔、依據佛的教導來修行,以減輕受阿鼻地獄的業,卻不可能把它滅除。中國人有句老話:"米已經煮成飯了。"怎樣改變?!但是,如果一個人今生有因緣,對普賢十大行願生起極大的信心,是絕對不會造五逆罪的,就不會墮落於阿鼻地獄中。 二、消除身心病苦:"所有世間身心等病,種種苦腦,乃至佛剎極微塵數一切惡業,皆得消除",這就要有甚深的信心,比如有人很有信心念大悲咒,就感應;有人念來念去都沒有效果。這完全要看心的力量,如果心的力量發得出來,就做得到。 三、能得到魔鬼的擁護:"一切魔軍",是說有很多魔。根據佛法說,為惡濁世間中的惡眾生,能夠害人,能障害出世善根,叫做魔。魔分為四種:一、五陰魔:指色、受、想、行、識五蘊能生一切苦;二、死魔:指死亡能斷人之生存命根;三、煩惱魔:指貪嗔癡等習氣能惱害身心;四、天魔:指能壞人善事的天魔外道,如在三界中的欲界最高的第六層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主,叫做波旬,它是魔王,其有非凡的能力,凡是修行人修得好,它就會來搗蛋、恐嚇,使修行者不能修行。當修行者要證阿羅漢果,要出離此世間,魔王就會干擾。當菩薩要成佛的時候,魔宮就會震動,魔就會來搗亂,好像悉達多太子要成佛之前,就震到魔宮,魔王就來人間跟悉達多太子搗亂。如果修行人在修行的過程中有一些業障,魔就會來干擾,比如有些修行人聽到恐嚇的聲音,一些修行人看到某些現象……這其中,有些是魔的干擾,有些是自己的煩惱魔在作祟。你不用擔心魔王會來光顧你。為什麼呢?因為只有當你要出離欲界,出離三界的時候,魔王才會來搗蛋。如果你沒有能力出離三界,魔王是不會理你的,只是那些協助天魔辦事的手下--魔軍來搗蛋,其為夜叉、羅剎、鸠槃茶、毗捨阇、部多等。前文所講的天龍八部中的金 翅鳥、龍、阿修羅、乾闼婆、緊那羅都不屬於魔軍,它們已歸依佛,修善業,但是在過去世修不好,就墮落;夜叉、羅剎都是吃人的鬼。羅剎是在人間,即食人鬼,其心很凶惡,專門食眾生。夜叉在人間、天上、海裡都有,行走很快,到處擾亂,手執兵器,飛行天空。鸠槃茶,相貌很丑陋難看,專門吸人的精氣、經血。毗捨阇是專門吸人精氣,部多也是專門飲血的,這些都是專門飲血啖肉的惡鬼。 如果有人很有信心受持、讀誦普賢十大行願、書寫經書、偈語,這些飲血啖肉的惡鬼都會遠離你而得安寧。不但如此,有些還會發心親近守護,成為你的護法。即是一個人認真修行,修到某個時候,都會有一些鬼神做他的護法,其原因是:有些可能是他過去世的好朋友,做了鬼神,現在看到朋友修行,很高興,就來幫忙,做護法,此鬼神與他有緣,專門為了保護他而來護法;有些鬼神被佛菩薩度化,就發願護持某個咒語、某部經典的受持、讀誦者,這類鬼神是專門護持佛法而來做護法的。 經文:是故若人誦此願者,行於世間無有障礙,如空中月,出於雲翳。諸佛菩薩之所稱贊,一切人天皆應禮敬,一切眾生悉應供養。 如果有人專門誦持普賢十大行願,他在世間來來去去,就不會遇到鬼神、惡業等障礙,猶如天空中的明月,透出於雲翳以外,再也不受其阻礙而大放光芒。不唯如此,而且還獲得 "諸佛菩薩之所稱贊",如果有人很有信心地誦持普賢十大願,就有一些人天鬼神來禮敬,一切眾生都應該來供養。 經文: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圓滿普賢所有功德,不久當如普賢菩薩速得成就微妙色身,具三十二大丈夫相。 修普賢十大行願的大菩薩很容易得到人身,而且能夠圓滿普賢菩薩的功德,不久就能夠像普賢菩薩一樣,很快成就佛的微妙色身,具足三十二大丈夫相。 為什麼說此善男子善得人身?因為修普賢十大行願的菩薩,將會繼續來人間,不會墮落。如果修得好,就會從女身轉成男身。根據佛法講因果功德,女身的業障比較多,男身的業障比較少,所以女眾修行者修集大功德後,都會轉男身,然後就會得到要成佛的福德--三十二大丈夫相,即是: 一、足安平相:足下安立,皆悉平滿,猶如奁底。(奁讀音 "聯",是匣子的意思。奁底即是盒底。) 二、千輻輪相:輻即是車輪中的輻。足下毂網輪紋,眾相圓滿,有如千輻輪。 三、手指纖長相:手指纖細圓長,端直傭好,指節參差,光潤可愛,勝過其他的人。(傭讀音"充",是均等的意思。) 四、手足柔軟相:手足極妙柔軟,即手足柔若無骨。 五、手足缦網相:手指中間,缦網交合,紋同绮畫,猶如鵝王之足。 六、足跟滿足相:跟就是足踵,即足之踵圓滿具足。 七、趺高好相:足之趺高起,如真金之色,趺上之毛,青琉璃色,種種莊飾,妙好圓滿。 八、腨如鹿王相:腨就是股肉。足腨漸次纖圓,如鹿王之腨,纖好第一。 九、手過膝相:雙臂修直,不俯不仰,平立過膝。 十、馬陰藏相:陰相藏密,猶如馬陰,不可見。 十一、身縱廣相:身儀端正,豎縱橫廣,無不相稱。 十二、毛孔生青色相:身諸毛孔,一孔一毛,生相不亂,右旋上向,青色柔軟。 十三、身毛上靡相:身諸毫毛,都右旋向上而偃伏。 十四、身金色相:身皆金色,光明晃耀,如紫金聚,眾相莊嚴,微妙第一。 十五、身光面各一丈相:身放光明,四面各一丈。 十六、皮膚細滑相:皮膚細膩滑澤,不受塵水,不停蚊蚋。 十七、七處平滿相:兩足下、兩手、兩肩、項中,七處皆平 滿端正。 十八、兩腋滿相:左右兩腋平滿。 十九、身如獅子相:身體平正,威儀嚴肅,如獅子王。 二十、身端直相:身形端正,平直不伛曲。 二一、肩圓滿相:兩肩圓滿而豐腴。 二二、四十齒相:常人但有三十二齒,或三十六齒,佛具足四十齒。在人間,有些人也有四十顆牙齒,如女王伊麗莎白二世。 二三、齒白齊密相:四十齒皆白淨齊密,根復深固。 二四、四牙白淨相:四牙最白而大,瑩潔鮮淨。 二五、頰車如獅子相:兩頰車隆滿如獅子王。 二六、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咽喉中常有津液上妙美味,如甘露流注。 二七、廣長舌相:舌廣而長,柔軟紅薄,能覆面而至於發際。 二八、梵音深遠相:音聲和雅,近遠皆到,無處不聞。 二九、眼色如金精相:眼目清淨明瑩,如金色精。 三十、眼睫如牛王相:睫就是眼睛的旁毛。眼睫殊勝如牛王。 三一、眉間白毫相:兩眉之間有白玉毫,清淨柔軟,拉起來很長,放下去的時候右旋婉轉,長放光明。 三二、頂肉髻成相:頭頂有肉,高起如髻,也叫做無見頂相,即一切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皆不能見的緣故。 經文:若生人天,所在之處,常居勝族。 修普賢十大行願的菩薩不生惡趣,經常生在人間、天上,在善道中,不生邊地下賤,必生家世清白,具有道德,有威望的家族中。 經文:悉能破壞一切惡趣,悉能遠離一切惡友,悉能制伏一切外道。 修普賢十大行願的菩薩不會再造惡,永不會墮落惡道,而且 能夠遠離一切惡友,同時能夠用強力壓制,使一切外道的修行者馴服。 經文:悉能解脫一切煩惱,如獅子王摧伏群獸,堪受一切眾生供養。 修普賢十大行願的菩薩能夠摧伏其貪嗔癡等一切煩惱,如獅子王一出現,一切猛獸都被降伏。此菩薩解脫煩惱,所以堪受一切眾生供養。 經文: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捨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唯此願王不相捨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 佛法說,人一共有二十二根,簡單的說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在人死的時候,六根就慢慢地散壞,不能用了;一切親屬都離開,一切威望、勢力都沒有了。不但普通人如此,甚至貴如國王死的時候,輔相、大臣,宮殿、象馬車乘、珠寶、收藏的財寶,這一切都不能跟隨著他。"輔相"就是幫助國王管理全國一切事物的宰相。 如果修普賢十大行願的菩薩修得好,唯有此願王不相捨離。就是說,如果此菩薩念念都能修持得好,維持著普賢十大願的心願,唯有此願王不相捨離,不管什麼時候、任何事情都以十大願王做為引導,當他死時,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剎那"是極短的時間。即是修普賢十大願王有成就的菩薩,在娑婆世界死後,馬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經文: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色 相端嚴,功德具足,所共圍繞。其人自見生蓮花中,蒙佛授記。 修普賢十大行願的菩薩往生極樂世界,馬上見到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此諸菩薩的色相端嚴,功德具足,有很多菩薩圍繞著他。此菩薩看見自己生在蓮花中,蒙佛為他授記。 這裡舉出文殊師利菩薩代表智慧,普賢菩薩代表大行,觀自在菩薩代表大悲,彌勒菩薩代表大慈,這些菩薩都出現。為什麼這個樣子?因為當此菩薩在修普賢十大行願的時候,就有觀想禮遍十方諸佛,當時菩薩都圍繞在佛身邊,所以他一死,往生就看到這些菩薩。 "蒙佛授記":當一位菩薩行者修到其道心非常穩固的時候,就有佛來清楚地告訴他,將來在什麼時候,哪個世界成佛,佛號叫做什麼,弟子有多少,在世多少年,正法多少年,像法多少年,末法多少年,父母種族如何,上首弟子是何人等,一切預先為他記別交代清楚,以堅定他成佛的信心,以策勵他勇猛精進的修菩薩道,這叫做授記。根據佛法說,如此這樣的一位菩薩,如果在娑婆世界中修行,所需的時間是從初發心修到成佛的三大阿僧祇劫中的第一個大阿僧祇劫,好像本師釋迦牟尼佛在燃燈佛前授記。就是說,如果修普賢十大行願的菩薩已經修菩薩道有相當的時間,才有信心,他修得好的話,往生極樂世界時立刻見到佛,得到佛的授記。這樣的往生跟修彌陀淨土的人往生極樂世界是不一樣的,它們的差別: 在《觀無量壽經》中說,修彌陀淨土得到"上品上生"的人在死的時候,會看到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還有種種的化佛、比丘……這些佛菩薩來到他的面前接引他;觀世音菩薩拿著一個金剛台,接著他乘金剛台,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極樂世界。他去到極樂世界之後,聽聞佛說法,證悟無生法忍--覺悟,然後就去所有的世界,在諸佛之中授記。修彌陀淨土得到"上品中生"的人,臨命終時看到佛菩薩來接引他去極樂世界,但是他需要聽聞佛法七天才覺 悟,一個小劫後才蒙佛授記。由此可見,修普賢十大行願的修行者的菩薩行比修彌陀淨土的修行者的高明,因為他不必佛菩薩來接引,自己往生;不必佛為他說法,就蒙佛授記;所以他絕對不是修往生淨土。因為前文說修普賢十大行願的菩薩生人、天上,可見他是修了好多生才往生的。 經文: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劫,普於十方不可說不可說世界,以智慧力,隨眾生心而為利益。 得授記已,經於無數百千萬億無量無數,數也數不清的劫,到十方不可說不可說的世界去,以智慧力,隨著眾生心理的要求,為眾生做一切利益的事而度化他們。 經文: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等正覺,轉妙*輪。能令佛剎極微塵數世界眾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盡於未來劫海,廣能利益一切眾生。 根據經典說,釋迦牟尼佛是在蒙佛授記後的一百劫中修其三十二大丈夫相,而修普賢十大行願的菩薩是在蒙佛授記之前就累積其三十二大丈夫相了。這位菩薩蒙佛授記了,不久當坐菩提道場,降伏魔軍,成就最無上的覺悟,然後轉妙*輪,說法度化眾生。菩薩在修普賢十大行願時,就以無量無數的世界中的眾生作為境來修,因為發心是這樣,所以成佛的時候,也能夠度無量無數世界的眾生發菩提心,隨著眾生的根機,教化成熟,乃至未來無量無數的劫數,廣能利益一切眾生。 經文:善男子,彼諸眾生若聞若信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廣為人說,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無知者。 善男子,如果有這樣的眾生聽聞、相信了此大願王,受持、讀誦,到處廣為人們宣說,其所得到的功德,除了佛知道以外,其他的一般人、二乘聖者,甚至大菩薩,如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等,都不知道。 經文:是故汝等,聞此願王莫生疑念,應當谛受,受已能讀,讀已能誦,誦已能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 普賢菩薩說:所以你們聽聞這十大願王不要生起懷疑的心念,要把它當成真理(谛)來接受,接受之後要能夠讀,讀了之後要能夠誦,誦了之後要能夠持,乃至書寫,廣為人說,即到各個地方去,向大眾解說十大願王的道理! 經文:是諸人等,於一念中所有行願皆得成就;所獲福聚無量無邊。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拔濟眾生令其出離,皆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如此之人,在修普賢十大行願的時候,每一念中都能夠修獲無量無邊的福聚。能於煩惱大苦海中,有能力拔濟眾生,令其出離苦海,使眾生都能往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普贤行愿品 :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