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群法師:第十四章 略說前七願
第十四章 略說前七願 【爾時普賢菩薩摩诃薩,欲重宣此義,普觀十方而說偈言。】 講到這裡,普賢菩薩對前面所說的內容,進一步用偈頌的方法,"重宣此義",再把前面的內容,向大家作補充說明。普賢菩薩在沒有說偈前,先用法眼普遍地觀察法會裡十方世界的各類眾生,然後根據眾生的根機對機說法。普賢菩薩對前面所說的內容,用偈頌的方式再重新總結和歸納,這不是簡單的重復,它還包含著許多新意,是長行中沒有講到的。下面介紹偈頌的內容。 在講偈頌之前,把普賢行願的十大願王向大家先作一個簡單的說明。一、禮敬諸佛;二、稱贊如來;三、廣修供養;四、忏悔業障;五、隨喜功德;六、請轉法輪;七、請佛住世;八、常隨佛學;九、恆順眾生;十、普皆回向。在這十大願王裡邊,有兩個願是核心。這兩個願,就是八、九二願。兩個願中,"恆順眾生"願又是核心的核心!從第一願禮敬諸佛開始,到最後普皆回向第十願,整個內容是圍繞"常隨佛學"、"恆順眾生"這兩個大願服務的。 "常隨佛學"是上求,"恆順眾生"是下化。《普賢行願品》的思想精髓,就是"上求下化"。上求,是上求佛道;下化,是下化眾生,這是《普賢行願品》的眼睛。如果再精辟、再核心,就剩下二個字--下化!下化是整個《普賢行願品》的靈魂所在!我們上求佛道,直到成佛的目的,是為了恆順眾生!學佛成佛一切修行的功德,都以眾生為核心。修學佛法主要還是為了救度眾生。 在下面偈頌的內容裡,從偈頌第一願"禮敬諸佛"到第七願"請佛住世",僅僅是把前面的內容作了一些歸納和說明。從它的意思上來看,基本跟長行部分相類似,甚至更簡單些。但在"請佛住世"以後,從"我隨一切如來學,修習普賢圓滿行",也就是從偈頌的第八願開始,用大量的偈頌來說明"常隨佛學"和"恆順眾生"這兩個部分的內容。 我開始也搞不清楚,後面大量的偈頌,到底是干什麼用的?我看了很多的注解,像谛閒法師的注解、演培法師的注解。他們都把這些偈頌的內容,又分為十個願。我對他們的注解,總覺得不太恰當,然後自己琢磨琢磨,發現後邊偈頌的內容,其實主要還是總結說明兩個問題。一個是"常隨佛學",還有一個就是"恆順眾生"。說穿了,這兩個願--就是整個《普賢行願品》的核心所在!在普賢十大行願中,"恆順眾生"是核心的核心!因此,學習《普賢行願品》必須要圍繞著這個核心去學,才不會出偏差。 禮敬諸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獅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一切遍禮盡無余。 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 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 這兩個偈頌,主要是對禮敬諸佛的內容總結和歸納。"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獅子"。在十方世界中,包括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諸佛。人獅子,指佛陀。獅子是獸中之王,那麼佛是人中之王。當然,這是從道德上來說的,因為佛陀的人格是最圓滿的,道德是最高尚的,不愧為眾生的精神領袖,因而尊稱為人獅子。 "我以清淨身語意,一一遍禮盡無余"。面對十方三世諸佛,我要用我清淨的三業去禮拜。當我們拜佛時,口念著十方三世諸佛的名號,心中觀想這些佛,我這一拜,拜的是三世一切諸佛。清淨三業,就是在拜佛的時候,心要專一,不能有妄想雜念。拜佛時,心裡只想著佛,身拜佛,口念佛。"普賢行願威神力,普現一切如來前"。怎麼拜呢?要借助普賢菩薩行願的威力和思想境界來拜。拜的時候觀想:十方世界三世諸佛面前都有一個我,我的面前有十方三世無數的佛,在接受我的禮拜。"一身復現剎塵身,一一遍禮剎塵佛"。這就是說,每一個我,同時可以變化成千百億個我,化現出無量無邊的化身來,並且用所現出的化身去禮拜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不讓一尊佛漏掉我對他的禮拜,每一尊佛都周遍禮拜到。禮敬諸佛的意義主要是制伏我慢,同時對佛陀產生懷念之情,依教奉行,不要忘記佛陀的大恩大德。 稱贊如來 【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 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 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 這是總結稱贊如來的內容。"於一塵中塵數佛,各處菩薩眾會中"。天氣晴朗的時候,太陽光透過窗子照進來,我們會看到空中有無數的微塵在不停地運動。我們可以觀想,宇宙中有許多的微塵,每一個微塵就像一尊佛。宇宙中有多少微塵,就有多少佛存在。在佛的周圍,還有微塵那麼多的菩薩圍繞著。因為任何一位佛陀的出世,都不會是單獨的。"無盡法界塵亦然,深信諸佛皆充滿"。無盡法界,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有多少微塵,就有多少諸佛。 有的人會認為,佛陀已經入滅了。其實佛陀並沒有入滅,佛陀離我們並不遙遠。南朝善慧大師有這樣一首詩: 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 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 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 欲識佛去處,只這語聲是。 善慧大士,俗姓傅,本名翕,浙江東陽郡義烏縣雙林人,隱居本地松山雙林寺。南朝梁武帝曾請他講《金剛經》。這首偈文的意思是:每天夜晚抱著佛睡眠,每天早晨與佛同時起床。站著坐著與佛常相隨,說話沉默與佛相一致。佛每時每刻都沒有離開過自己,如同身體連著影子一樣。想知道佛的去處嗎?這說話的聲音就是佛。這首詩的道理告訴我們自性是佛,修道者當從自身中求佛,不必外求,向外尋求反而一無所獲。所以,我們跟佛是融為一體的,一秒鐘也沒有離開過佛,佛跟眾生是一張紙也不相隔的。只要功夫修到家了,佛隨時都在我們的身邊顯現。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我們面對這麼多的佛,要用不同的語言和聲音去稱贊諸佛。在長行裡已經打過這樣一個比喻:我們現在贊歎如來,要超過辯才天女的五百個舌頭,要超過她用五百音聲去稱贊如來。就像廣播電台的播音員一樣,雖然只有一個人在一處地方說話,但在很多的地方,同時都能聽到播音員的聲音。我們在贊歎佛的時候,要借助這種方法去觀想。用最美好、最美妙的言詞去稱贊如來。這種稱贊並不是一天兩天,而是直要接連不斷地贊歎到所有未來的一切時劫。未來的時劫是永遠沒有窮盡的,那麼稱贊也就永遠沒有窮盡的時候。 贊佛的意義在哪裡呢?因為如來的功德極深極大,無法用數目來計算,所以用"甚深海"來比喻佛的功德勝過大海。因為佛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果我們不贊歎佛的功德,我們會去向佛陀學習嗎?稱歎如來的意義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向佛學習。 廣修供養 【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 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 這三頌總結廣修供養的內容。如何供佛呢?"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最勝,是最好的意思。用最好的東西拿去供佛,是相對而言的。就是根據家裡的生活條件和經濟狀況,你認為這種東西,在你生活范圍以內是最好的就行了。譬如你昨天吃稀飯,沒有條件吃饅頭,如果今天吃饅頭,那饅頭對你來說,就是最好的東西。所以再貧窮的人,也有最好的東西去供佛的。妙華鬘,用最美麗的花,最鮮艷的花,最好的花,把它穿成串,用花環(花鬘)去供養佛。伎樂,指吹的、彈的、敲的、拉的各種樂器,如笛子、古琴、揚琴、二胡等。塗香,現在社會上很多女士們,很講究化裝。把你從街上買回來的塗香,像洗面奶、粉底霜、香水、口紅之類的美容化妝品,先拿到佛的面前供養後再用。佛怎麼會打口紅呢?問題不在佛能不能用,主要是表明你對佛的那份供心。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每天在佛面前燒香,不要燒得太多,燒一支就行了,心到了就行了。我到杭州一帶見那裡的人燒香,一燒就是一大把,那真叫"燒香"。他們把大把大把的香點燃,往香爐一扔,就像燒廢紙一樣,這不是燒香,而是在"燒廟"。這樣燒香,把整個寺院熏得烏煙障氣,濃煙滾滾,把菩薩熏得直流眼淚。本來,來看望佛菩薩,應該高興才對,結果大家摸眼流淚,這種燒香方式不好。燈燭,就是點油燈、點蠟燭,現在人都喜歡用電燈,其實,點蠟燭感覺很好。因為蠟燭的光柔和,不刺眼,在柔和的蠟燭光下看經、念佛,能使自己浮燥的心靜下來,這是我的體會和感覺。不過,點蠟燭要避免著火,特別是打坐入靜時,要小心!不要著火了,跑來找我算賬,那就麻煩了。還有古代點的那種油燈,青油裡面放一根燈草,在這種燈下念經、念佛感覺也特好,給人一種寧靜、柔和、輕松的感覺。還有各種音樂、傘蓋、最好的衣服,各種供養的物品,堆積起來,這些供品像須彌山那樣高,我完全拿來供養諸佛。 "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我要深信十方世界,都有諸佛的存在,我以普賢的胸懷和願力,能夠供養一切如來。 忏悔業障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 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這個頌總結忏悔業障的內容。"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癡"。每一個人,從無始以來,犯下各種各樣數不清的惡業。佛教把人的行為稱為善業、惡業兩種。前面講過十善,十善反過來就叫十惡。人造下許多的惡業,主要是表現在身(行為)、口(語言、說話)、意(思想、心理活動)三方面。身所造下的罪業,如殺人(殺生)、盜竊、邪YIN(不正當的男女關系的行為)。語造下的惡業,如妄語、說假話騙人,使別人上當,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譬如社會上一些詐騙犯,就是用妄語騙取別人的錢財,這就是妄語。妄語還包括兩舌、惡口、绮語。兩舌是搬弄是非,挑撥離間,制造成矛盾,使人家關系不和。惡口是用一些粗暴的語言,去傷害人家。绮語是說一些男女之間YIN穢的,亂七八糟的,不堪入耳的話,去挑逗別人,像那些YIN穢錄像、YIN穢小說之類的東西都屬於绮語的范疇。語言上所造的惡業,最大的妄語是什麼呢?比如說,有人本來沒有證到阿羅漢的果位,騙人說自己證到了阿羅漢的果位。本來沒有神通,說自己有神通。騙取別人的相信,坐在那裡接受別人的禮拜供養。小妄語,如人家問你石家莊怎麼走?明明是往左走,你偏說往右走,這就是小妄語。另外還有方便妄語,在佛教裡講這個妄語沒有罪過,甚至有的時候這種妄語,還有很大的功德。 譬如在戰爭年代,日本鬼子進村,搜捕地下黨員,把全村的老百姓都趕在一個地方,槍口對著大家,說到:"有誰知道共產黨的下落,如實報告,皇軍大大有賞!如果有人知道不說的話,讓你們統統死啦!死啦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說實話,不打妄語,那就很糟糕,這時就必須要打妄語。這種方便妄語不僅無罪,反而功德很大!佛經裡有一個故事:有一個老和尚在山上的寺廟裡修行。一天,一個獵人追殺一頭野豬,經過寺院的門口,向老和尚打聽野豬跑的方向。老和尚明明看見野豬往左邊走的,卻告訴獵人說:野豬往右邊跑了。老和尚雖然打了妄語,但卻沒有罪過。又如到了別人家裡,問你吃過飯沒有?本來沒有吃,但不好意思麻煩人家,就說吃過了,這也是方便妄語。以上這些妄語,只能給別人帶來好處,不會給別人帶來傷害,這些妄語說得好,功德是很大的。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殺生,對於在家居士來說,這個問題是學佛修行普遍關心的話題。像老鼠、蟑螂、蚊子、蒼蠅、螞蟻之類的動物,經常影響到我們的日常生活。這類動物的確讓人討厭,有時令人很頭痛。這裡牽涉到一個問題,當它們影響到我們的利益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們?如何處理好它們與人之間的關系?因為弄不好,就會造殺業,對待老鼠,我們可以把剩下的飯菜,吃不完的東西,天天給它們留點在外面,這樣它就不進來了。對待以上幾種眾生的方法,殺生肯定是不行的,可以預防、搞衛生。把家庭衛生搞好,適當噴一些藥物,讓它們不敢進來。如果預防以後,還會進來,也不能去傷害它們。 殺生有兩種:一種是有意殺生;另一種是無意殺生。有意殺生,是故意殺死眾生,這種殺罪很重。無意殺生,就是不注意,無心傷害了眾生的性命,如走路不小心,踩死了一只螞蟻,除草、挖地時無意鋤死許多螞蟻、蟲之類的眾生,這種殺罪就輕。但盡管是無意的,我們對它們要產生同情心,要對自己的過失表示內疚、自責,給它們回向,希望它們來生變人,或是請佛、菩薩超度它們往生西方,這是殺戒方面要注意的問題。盜,沒有經過人家的允許,背著人家,乘人沒注意的時候,把別人的東西拿走,變成自己的東西就是盜。這種直接偷取的行為是盜竊。另一種情況,看見人家皮包裡的巨款,見錢眼紅,起心想把他的錢拿走,這也是盜竊,還有社會上許多做生意的人,偷稅漏稅,也屬於盜竊的范圍。常聽那些偷稅漏稅的人講,不偷稅漏稅,做生意賺不到錢,理由好像很充足,其實和盜竊沒什麼兩樣。 意業,主要表現在思想意識、心理活動方面。人的行為、語言受思想的支配,每做一件事情,或好或不好,是通過思想產生出來的。我們每一個人,無始以來,犯下的惡業很多、很多,無法用數字來統計。大到戰爭、殺人,小到相互嫉妒,勾心斗角,相互欺騙......社會上一切丑惡現象的產生和根源,無非是由貪嗔癡所引起。人類只要有貪嗔癡的存在,你隨時都有可能造下惡業。我們學佛以後,要忏悔自己的業障,忏悔以後呢,我們的罪業才能消除。忏悔,就是對自己犯下的過失表示痛恨,保證以後不再干壞事。忏悔的意義,就是改過自新,重新做人,使自己少犯或不犯錯誤,清洗自己的人格,用佛法的戒律去清洗我們的靈魂和行為上的污穢,經常打掃身上的缺點、毛病,使自己的行為更加規范,做一個高尚的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 隨喜功德 【十方一切諸眾生,二乘有學及無學, 一切如來與菩薩,所有功德皆隨喜。】 這個頌是對隨喜功德的總結、歸納。十方一切諸眾生,指各種各樣的眾生。二乘,是聲聞和緣覺。有學,指證到初果、二果、三果的聖人,他們煩惱沒有斷盡,還需要修學。無學,是證得四果的聖人,即證得阿羅漢果,不再修學了。我們對十方世界一切眾生,乃至聲聞、緣覺、有學、無學、一切如來、菩薩,對他們所做的一切好事,都表示歡喜贊歎。在贊歎人家做好事時,要發自內心為人家高興,不能口是心非,讓別人感覺到你說的是實話,而不是虛偽的奉承。不然,就變成了風涼話,這不是隨喜,而是在向人家潑涼水。所以說話要講究藝術。這也是比較重要的,同樣一句話,說得好,能讓人家感到高興;說得不好,會給人家帶去煩惱。 隨喜功德的意義,主要是克服嫉妒的心理。同時可以改變狹窄的心量,使人的心量開闊。大凡不能隨喜的人,往往嫉妒心較重,而且心胸狹窄。這種人活得比較痛苦,因為這種人看見別人能力比自己強,日子過得比自己好,他心裡就難受,無緣無故對人家產生厭恨、不滿,他對任何好事都看不順眼,他巴不得別人不如他。這種人往往自尋煩惱,因為你對人家的不滿情緒,不能造成對他的傷害和打擊。其實,一個人在跟別人過不去的同時,實際上往往是跟自己過意不去。 請轉法輪 【十方所有世間燈,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勸請,轉於無上妙法輪。】 這是對請轉法輪的總結和歸納。眾生生活在無明的暗夜之中,只有佛陀的出世,才能破除眾生的無明,給茫茫黑夜中的眾生帶來光明和希望,佛陀給黑暗中困惑、迷茫的人指明了人生的路途。佛陀是黑夜中的一盞燈!所以,把佛陀比喻為世間燈。 我們為什麼要勸請十方諸佛菩薩,為我們講經說法呢?因為只有佛法住世,眾生聽聞正法後,才能破除無明,斷除貪癡,"遠離顛倒夢想"。最後了脫生死,得大自在!所以佛法是人生最好的歸宿! 請佛住世 【諸佛若欲示涅盤,我悉至誠而勸請, 唯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 這個頌是對請佛住世內容的總結和歸納。佛陀說法要有人請,為什麼非得眾生請,他才肯說法呢?因為只有通過請,三番五次地勸請,才顯得佛法難得可貴。眾生也才懂得珍惜。佛陀如果隨隨便便地說法,效果一定很差,因為輕易得到的東西,人們就不會去珍惜,所謂來得容易,去得也快,道理就在這裡。 我經常碰到社會上一些人,有時在火車上,一些人閒得無聊的時候,見你是一個和尚,感到很好奇,他會隨便問一些問題。你跟他說了半天,他一笑了之,因為他不懂得佛法的可貴,他不知道珍惜。他對人生與佛法的問題不能正確地理解和認識,效果當然很差。相反,帶著人生的問題尋求佛法的人,你跟他講佛法,立竿見影。為什麼呢?因為佛法能夠從根本上解決人生的問題!佛法是人生最佳的歸宿!佛陀說《華嚴經》、《般若經》、《法華經》,每次都有人請,請過之後,他才說的。只有通過請,佛法才顯得貴重。聽聞的人呢,才容易接受,才能珍惜它。 "諸佛若欲示涅盤,我悉至誠而勸請,惟願久住剎塵劫,利樂一切諸眾生"。佛陀假如要入涅盤了,我們要至誠懇切地勸請:佛陀啊!請您大慈大悲,哀憐十方世界的苦惱眾生吧!不要離開我們,不要示現涅盤相吧!請求您長久地住在世界上吧!微塵數那樣長久的時劫,請求您不停地為眾生說法吧!使眾生永遠都能聽聞佛法,讓成佛的種子撒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世界所有的眾生心靈裡,都栽上成佛的種子,讓法界生靈早日得度,了脫生死! 【所有禮贊供養福,請佛住世轉法輪; 隨喜忏悔諸善根,回向眾生及佛道。】 這一頌,總結修學前七願的意義。修學禮敬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忏悔業障、隨喜功德、請佛住世的七種願行,從究竟的意義上來說,到底為了什麼呢? 社會上有的人賺了不少錢,這些錢干什麼用呢?要派得上用場,這很重要。有人把錢拿去吃喝嫖賭,貪圖享樂,甚至拿去干壞事,這些錢就白白地浪費掉了。同樣,我們修學佛法,積累了許多功德,這些功德應該把他全部布施給法界眾生!要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給眾生,把自己的福德分給每一個眾生,同時回向佛道,成佛後繼續度眾生!《普賢行願品》雖然有十種行願,說透機關,道破天機,其實最根本、最主要的內容,也就是普賢行願的中心思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八個字是十大行願的核心和靈魂所在!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是兩碼事,同時又是一碼事,它們是相輔相成的。成佛不能離開眾生,諸佛、菩薩與眾生本來就是一體,沒有眾生就沒有佛、菩薩。佛、菩薩就像樹上的花、果一樣,而眾生就像樹的根和水,樹離開根和水,樹和花果就不存在了。
:普贤行愿品 :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