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雲繼夢: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八卷
華嚴經經首第二十八卷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今天接著再跟各位談另外一個修行中的理論性問題。這也是我們修行人你自己要能夠自己去鑽研的一套理論。昨天我們提到你在了解佛境界是什麼,這是一個很大的因緣跟福報,你才能夠聽得到。 大概人類到今天為止,我們可以看到,他只有兩個特色,一個會從他生命的故鄉走出來,但是回不去。各種理論都這樣講,上帝創造這個世界,他又氣得要死,發洪水把所有的都淹了,結果留在方舟上的又作怪,現在准備又要再來了。你看他們一直在講上帝會再來,那准備再一次洪水。這一次不一定洪水,可能發大火也不一定,把這些不聽話的、壞蛋通通給燒死,那麼好蛋可能放在——大概不叫方舟、叫方船,飛到天空去,等燒完了再降落。但是沒辦法,這些人會繼續再造惡。上帝會造這些人讓他走出來,但是沒有辦法讓這些人走回去,沒有辦法。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是,萬物怎麼回到道裡面去?回不去。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演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重之六十四,然後一切萬物出來,怎麼回到太極,回到無極去呢?沒辦法,這是人類的一個特色。 第二個特色那就更好玩。人類創造上帝、創造無極,無極像什麼,他可能就不知道。無極裡面是什麼?不知道,叫混沌。假如搞到後來大家都回到混沌去,那把大腦拿掉就好了。所以說回到上帝的身邊以後也傷腦筋,不知道干什麼。所以大家解脫了,出三界了,到哪裡去?到了天國就結束了嗎?裡面是什麼?沒有人能講。這個是人類文明的第二大特色。可能還有,我現在先找到兩個,向各位作報告,看有沒有人推翻這兩個。 佛教在這裡有個特色,有一條路可以讓你歸真返璞回到原點去,回到你來的地方。這個叫做本來面目、生命的故鄉,對不對,歸本還原。佛教有這麼一條路要你去做,這不是爭的,這是真的,不是爭論的,是真實的。我們在提供給各位佛法修行之道、菩提道、成佛的解脫道、清淨道,通通是指這個部分,解決了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那解脫以後的境界呢,回到上帝身邊的境界呢?我們現在假設,把上帝,所謂的上帝也當作真理來解釋,那回到上帝的身邊,也就是你回到真理那邊的時候,那又怎樣?他沒辦法講。沒辦法講,這些名詞就沒意義,上帝、天國沒意義。 華嚴呢,在這裡充分地給你止於至善的生命境界。在這個止於至善的生命境界裡不是死寂的,不是空洞的,不是無聊的,更不是被罰站或罰坐的,而是活潑的、恆動的。這個動,還是能饒益這個世界、饒益法界、饒益眾生界,所以是光明的、燦爛的。我們把這個部分跟各位交代的很清楚,可能我的語言比較笨拙,不能描述的像真實的那種狀況、那麼的燦爛、那麼的絢麗,但是我相信,我們在經典裡所看到的,這個關鍵點我已經跟你描述出來了。 為了不使我們浮在半空中,一種自大,所以我們有進一步的要求,就是你要回到原點來,你從基礎上到底是怎麼做的,這一點我們要一再的檢點。我第一步是怎麼上來的,第二步、第三步,乃至於方程式怎麼架構的,這個部分我跟各位講過了。所以你在普賢乘的范圍裡,這個頭尾兩點已經確定了:現在我在哪裡,然後我的目標是什麼樣子。你確立這樣一個基本觀念:現在我在哪裡,目標是什麼?當你確定這兩點以後,你的福報就一再往上升,善根也會一再的往上升。你自己感受不到,你只要每天思維幾次,“嗯,我現在在哪裡,這樣不對,我要的是那個止於至善的那個境界。” 這個《經首》,我跟各位講,每天讀誦,慢慢地看,浏覽一下,這些每一個字師父都講過了,你在讀的時候回味一下,告訴你,你的生命質量將從這個地方直接的就往那止於至善的地方前進。我不是說你這輩子就到了,這是一種熏習力,因為你沒有離開目標,你一定會超越這輩子的水平跟標准。至於提升多少呢,就看你的用功,你一天只有一次,人家一天八次,那當然是你的八倍;你每次三秒鐘,人家每次三分鐘,你看你差多少,對不對?你每一次只是偶爾念一下,那一片空白,只有福報,你要是能夠回味跟浏覽的話,你善根還跟著增加。這裡面牽涉到你自己進行的部分。好,這個架構也給你了,你這輩子,我絕對沒欠你。 我告訴你,這裡面已經告訴你夠了。現在要你在架構這個心靈方程式的同時,你要留意到,就我們修行人哪,就叫做行者本色,這個本色就是你自己要架構的。譬如我講說,回到原點開始檢點自己,你就要開始檢點自己。檢點自己不是只有那四個字,你要用什麼方法檢點自己,這個才是你要做的工作。 現代的人很麻煩的就是,腦筋麻痺,師父說誦經,他就誦經,師父說念佛,他就念佛,這叫做乖兒子、乖女兒,畫個圈圈就把你框在裡面,跟孫悟空一樣。這個是什麼?你自己從社會學來講叫乖兒子、乖女兒,從生命的立場來講,這叫慣性,你不敢走出已知的范圍,不敢走出已知的范圍,你將永遠喪失生命的本能。所以叫你誦經你就誦經,誦經沒錯,但是你有沒有想過“我這樣誦對嗎?”你問師父當然對,你誦了總比不誦好,但問題是你每誦都是三句經,“如是我聞”,然後就孫悟空追豬八戒打,到“信受奉行”,豬八戒投降了,不是三句嗎?一句“如是我聞”,一句一片空白,然後就“信受奉行”了,這就不行了。你要想辦法說“我要怎麼改進這種情況”,這個只有你自己去想。你問,人家告訴你也沒用,因為你的心力用不上。 修行我們都有這種情況,念佛會變慣性,不期然的。在洗碗的時候也會唱起來,唱到人家說“你唱得很好聽”,啊!唱什麼?沒有。有啊,剛才唱什麼很好聽。哦,有嗎?嗯。自己在唱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唱。像這一類,都只有單純的福報,叫做有漏福報。 你要想說,我要怎麼有意,有意呀,這個在《梵行品》上面講,我們早期的修行階段,叫做作意修行,這個很重要。而作意修行剛開始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告訴你,每個人,包括你也包括我,會進入一種昏沉的狀態:打坐的人就是會睡著,聽經的人也會睡著,念佛的更會睡著,念經的也會睡著,當這個時候證明你的生命能量是不足的,不足。你必須要有三年的時間去克服這個困難。你認真克服,三年一定過去,你不認真,三十年還在拖,還在拖,為什麼呢?你的生命能量不足。現在你要入法界的這個因緣、這條路上,你的燃料不夠,所以會有打瞌睡的情況,他一定要越過去這個階段。 因為有這種現象,所以很多人就認為,我讀書就好,把書讀完,我弄通了,弄懂了就好,那對不起,跟佛法無關,頂多跟佛學有關,那屬於佛教文化的范圍。你這個身體跟心理的這個因素,一定要設法去改造它,我們叫生命的改造工程。你這個東西都不碰它,跟修行完全無關,這個階段一定要三年到五年的時間。你假如有在用功,遇到這種情況,我告訴你這是正常的,你一定要戰勝自己。這一關你能克服過,告訴你,百病不侵,就身體來講、生理上的現象來講,百病不侵;就心理上來講,百毒不侵。生理、心理你都會成為一個勇健的人,勇敢、健壯的人。 過了這個階段,你功課越做會越歡喜,因為生命能量起來了,起來了以後呢,你就進入第二個階段,叫做歡喜魔。歡喜魔它會來干擾你,然後你會喋喋不休的跟人家講,哇,學佛多好,我怎麼樣、我怎麼樣,這個叫做著魔,著魔了,因為你已經著了歡喜魔。 有些人是一開始進入舒服禅狀態,也會有歡喜魔的情況,他沒有經過昏沉的階段,那是法門的適應問題。打坐有歡喜魔,念佛他就有瞌睡魔,這兩個階段你全部要翻過去,有舒服禅狀況,不能夠起歡喜心。當然自己內在、自己的歡喜可以,你還要再精進三年,克服這種情況。這個時候你就叫身強力健,雖然不會像卜派那樣子,是個大力士,但是你會人生當中,體力非常足夠,事實上那不是體力,那是生命能量的充沛,它跟體力無關。你的體力可能在身上還是繼續在消耗,因為體力的部分是物理現象,隨著歲月一天比一天降低,甚至於會降到負的,知道嗎?假如是到零以後,你沒有生命能量,那就死了;你現在有很高的生命能量,那就不一定會死。所以透過這兩個部分,從勝解脫道來講,基本上你的業力已經交給了法界,所以你自己在這個地方要用功。 這一個地方要怎麼克服,在你實際真正進行用功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會瞌睡,會慌心,心會不見了,眼到了,口到了,就是心跑掉了,心不到。這個時候你就要想辦法克服,怎麼樣讓你的心也到。這個心會跑掉的,你一定要克服它。假如你只有歡喜魔,體力是起來,心還沒有辦法穩定下來,那就歡喜魔;心有辦法穩定下來,你很清楚的話,你不會起歡喜心,因為你知道一步一腳印,一鋤一鋤的耕過去是很辛苦的,沒什麼好告訴人家。所以這一番勤耕耘,是非常重要的。你有這一番辛勤的耕耘,那你就可以想象的到你的菩提勝果會掛滿籐,會一直掛在你的籐蓼上面。你假如不經過這一番,永遠也掛不上去。這一番辛勤是需要,但你一定要經過這兩個階段,一個昏沉、瞌睡的部分,你一定要克服它。 你來這裡聽經,大概不會打瞌睡,但是,你聽我們一般師父的講經,大概會睡到說還翻身,這就是你要克服的。你不要以為說“不會,我聽你講什麼時候打過瞌睡”,你聽我講不會打瞌睡,聽別人講你就會打瞌睡。選這種明星的,不算。你去外面聽人家講故事你也睡不著,不要說你想睡。可是只要有老師上課,你都呼呼大睡,鼻子還會吹泡泡,這個就表示說你的體力跟你的生命能量都很低檔,你一定要克服這個部分,你在菩提道上才有可能上道。知識懂多少是一回事,現在都是知識分子的時代,我告訴你,書讀多少、懂多少沒用,這一關一定要克服,否則你永遠不算佛弟子,永遠不算。 所以跟各位講說,你一定要定位,禅、淨、律、密,當然這是粗分法。你要打坐,基本上把你歸類為禅,不一定是禅,我打坐我坐好,然後我一直念阿彌陀佛,這叫禅嗎?這個叫做淨土。這個時候你要用心的是:我念佛要如何念一心不亂?跟打坐沒關系,打坐只是個媒介。 我們現在通常講打坐是講數息法,不用佛號,把心置於一個地方,透過呼吸看很清楚。因為數息法有很多大功能,就大功德,第一個就是,當你一口氣不來的時候,你很清楚,你自己可以停止。好了,我准備再過三百個呼吸就走了,那就跟大家講,我要走了,大家“不要走,不要走”,他自己算得很清楚,三百個一到就停止呼吸,就走了。這個是功夫吧,這只有透過數息法訓練的人才知道。你現在不受數息法訓練,你根本就不知道你呼吸呼到哪裡去了,真的在做訓練的人,所謂精進、閉關的人,他這一點很清楚。一個早餐吃完以後,我准備好坐下來,然後一直到用午齋的時候,幾個呼吸他很清楚。那用現代人來講,手表一丟,他一下子就知道了,一個鐘頭幾個呼吸很清楚,一天幾個呼吸很清楚。現在你幾個呼吸?一碗飯吃幾口都不知道,一口飯咬幾次也不知道,你是什麼知道什麼,你什麼知道,你除了那money money money以外,還計較的是意見、意見、我對、你對,你還計較什麼,你對自己的生死都不管,到那時候說“師父,幫我回向”。你都沒有給我揍了,還幫你回向。不是,你一定要在這裡下功夫,數息法是很好的方法。 有人說我吸進來叫阿彌,吐出去叫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也可以,這是念佛法門,這不是數息法,他把念佛法門並在他的呼吸上,這個有更好的一個好處,就阿彌、陀佛就這樣沒了,就往生了,這個也不錯。你要有這種本事啊,你不要哎喲、喂呀,哇!這下子就麻煩了,是阿彌陀佛,不是哎喲喂呀,你到那時候一痛起來就哎喲喂呀,哎喲喂呀,那不行。 這都是功夫。你自己要去想象,你的功夫這樣用對嗎?你的功夫要怎麼樣能進步?這個就是方程式,這個不能叫方程式,這個叫什麼,運作的技巧,解方程式的技巧。你要沒有解方程式的技巧,光是方程式也沒用。你列了方程式就要去進行,進行就是這個進行解方程式的技術你有沒有,沒有就不行了。我們在學校上課,老師教了一堆,老師在講都會,考試卷一發下來,哇!死了,要用哪個方法?你用不上,幾個題目出來,你用了幾個方法全部弄顛倒,所以沒有一題解得出來。所以你現在在進行生命改造工程的時候,你就要積極地去進行這兩個東西。這個東西,一個是心靈方程式的架構,一個是解方程式的技巧,告訴你,經典沒有辦法記載。這兩個東西,在禅門中叫禅不可說,在修法上叫密,秘密沒辦法說,說了不叫秘密,所說的都是經文,都是顯的,那現在告訴你的這個就是密法中密中密,甚深密。這個灌頂了啊,通通入定了。(鼓掌) 行法上的這個部分,它是很微妙的,是秘密的,不是不可說,我們都說了,說了也沒用,它必須你去做啊,必須你去做,你要怎麼用功,用功是指這個。不是說我念佛念多少,誦經誦多少,那叫用功啊?那叫繳稅,繳給釋迦牟尼佛的稅,那個都媒介。透過念佛,透過誦經,你怎麼用功,那解那個方程式的技巧有沒有?所以列出方程式來是工程面,你這一個用功的方式,它是技術面,就兩個,這個都是真實法,工程面你要列,技術面你要進行。 工程面就環觀,我的生活環境裡,我要怎麼盡形壽去行這個菩薩道,哪些事要做、哪些事要做,這些列出來。好,那些事要做的時候,要怎麼做才會做好,不是流於形式的,流於形式沒有用。我怎麼把它做好,這才是辦法。當然有些辦法,你把它做好的辦法,會變成慣性的。變成慣性的,那就是人天福報,出不了三界。你要注意哦,有很多東西是很好的,可以解脫的,但是你把它變成慣性,沒有用。慣性的話就叫相續心,相續心為輪回本,輪回的根本。但是你做的那種方法是好的,所以是人天福報,你那個方法是不好的,那就三惡道,就這樣子。所以我們還是告訴你,自己的解決方法,最好是架構在疑情上面,而疑情是一個動的,恆動的,它一直帶你到達止於至善的生命境界;不只是從世間轉入法界而已,從法界裡還能夠一直到止於至善的生命境界;到了那裡以後再繼續前進,永恆的生命,燦爛、美好的恆動,它會一直前進。這個是我們跟各位談最重要的。 你今天是個修行人,必須具備這些條件,必須具備!沒有的話不算,沒有的話只能叫口頭禅,在淨土叫佛裡佛氣,在禅門叫口頭禅,講的都跟你心性無關的,只是語言文字,在那邊跟人家爭辯計較,不是真修行人,那跟佛門一點關系都沒有。你不要以為說,他都出家了怎麼樣,穿起衣服來多象樣,像個大師,拜佛,哇!姿勢好美。美沒有用,能成就才要緊。成就不在姿勢上,要姿勢美的話這兩尊最美,對不對?它們只能叫佛像,不能叫成佛。成佛是你的心,所以你如何用心,這才重要。因此你進門來第一個,文殊菩薩就告訴我們,善用其心,有沒有?善用其心就在這裡。 懂得這個部分你修行就快,不會有障礙,而誰也障礙不了你,因為那是你的心靈工程,誰能障礙你呢?任何的逆境都是你的助道資糧,任何的順境也是你的助道資糧,那還有什麼好障礙的?所以我們反過來跟各位講圓融道的時候,逆順二境全部做歸零功課。歸零就是要你不要就外在的事相去解決,直接回到三寶跟前,一切成就、榮耀歸三寶,一切挫折、逆境回到三寶面前來忏悔,因為通通要一百零八拜,所以不好說,我們就叫歸零。 因為一般人你看,你一發生事情,一發生事情,你一定用大腦去解決它,對不對,這簡單吧。解決以後當這裡再發生事情,你大腦又來解決,又往外跑,當再發生事情,你又再解決,你大腦會一直往外跑。等到最後大腦不能解決的時候,你已經迷了,你回不來了,回不來了。那時候你就會發現,即使你叫他“你就回來拜忏”,你“不過……”;“那放下吧”,“但是……”;“你不要理它,放下就好了”,“可是……”;“那個不管,你現在顧自己要緊”,“還有……”,這沒有用了,這個就是走得太遠了。因此我們一直講說歸零功課、歸零功課,一發生事情,你就回來拜忏,一發生事情,你就回來拜忏,這叫歸零。發生的事情不管好的壞的,通通回到原點來,這個叫歸零功課。 不是叫你把以前所修的通通丟掉重新來那個叫歸零,那個不叫,那個叫依止功課,依止善知識了,那以前的通通要放下。你說通通放下可以,不過還有這個,這個我覺得很好再留著,那因果你就自己背,這裡是借你住的。不是,依止的話,全部放下一切噪聲。那你在這裡好好修,到了六十六分以後,以前所修的通通可以起妙用,自然就來了,你都可以用了,因為那時候你會串聯起來。你現在呢,不行,必須放下,這個叫依止。 歸零,是你圓融道在進行的時候,發生任何社會上的事,不用大腦解決,不用大腦。大腦當然是方便順帶一下可以解決完,你還是回來做功課,這個叫歸零功課,這個都是指你“會用心”。“用心”,你的“用心”的“心”是心意識、用大腦;善用其心是“會用心”,“會用心”是不用大腦。弄清楚,“用心”是用大腦,用心意識,“會用心”的話是用真心才叫“會用心”。會用大腦思維推理,誰不會?那不叫“會用心”,那叫“用心”。“會用心”就是會用生命思維,不用大腦,這個才叫“會用心”。差一個字,那個心都不一樣了。這是簡單的跟各位做定義。 你能夠來到這個地方,整個修行的狀況都清楚了。所以在我們這裡,目標很清楚,腳跟也很清楚,對不對?你從這裡起點,你從無極而太極,一直走到現在,不知道呼到哪裡去了,不知道,呼到哪裡去怎麼講?不管他,反正你已經被那個鹽水蜂炮不知道沖到哪裡去了。現在你發現自己了,我這在法界中迷失的孤兒,迷失在哪裡不要緊,對不對,我就那個點我要定下來,你不能再晃動了。這個點定下來,然後我先瞄准我的目標,對不對?生命的故鄉那裡,那你開始往那邊調過去,開始調過去。每個人因緣不同,因為你現在所在地每個人都不一樣,對不對?現在我們很簡單講,有的夫妻很好的,有的是氣不過他才跑來的,對不對,這兩個完全不同,你有可能那條路怎麼走嗎?根本不一樣,不一樣。有的是富貴學道的,有的是三失道人進來的,那怎麼會一樣?那不一樣,不要緊,你現在迷失的地方確定,確定以後,開始朝那個目標,而這個目標是我們這裡最清楚了,最清楚了。光是這種熏習,你的善根、福德、因緣都快速地在成長,下輩子一定比這輩子好得太多了,更何況你現在還積極地在摸索。 我就跟各位講,在這個過程裡不怕這輩子完全沒成就,就算摸索完全錯誤也無所謂,重點在摸索,你摸索的越多,你就進步越多,因為生命的成長你大腦是不知道的。怕的是我們根本不認識,不認識你就不知珍惜,不知珍惜你就感受不到。這個東西很好,你有沒有感覺很好?你要感覺不到,它哪好?你現在在你的生活裡是不是很好?你感受不到。有父母的,嫌那兩個真啰嗦,對不對?人家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家有二老就有二佛。你說“哪二佛,就糾纏不清,二佛”,那你就慘了,因為你不能珍惜,你不知珍惜。有的是從小就沒父母,沒父母呢,他也要珍惜。從社會道德來講有父母是福報,沒父母應該很憂傷,那倒未必,你沒父母你正好好獨立。沒父母你就“哎呀,我就歹命,出生就沒父母”,你何必如此呢,對不對?你看到人家有父母在那邊哀怨,你就知道多慶幸自己沒父母,那你正好獨立自強。有父母的人他應該珍惜他有父母,你沒父母也應該珍惜你沒父母,這世界一切都值得珍惜。你不能珍惜的時候,那個福報你就得不到,它沒現前,你知道嗎?你現前有哪些好東西你必須懂得珍惜。你假如一直要用比較,用你自己的個性在那邊耍賴的話,那不是修行人,那你要找尋什麼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根本不可能,因為你自己那我執,那也是一種我執,耍你自己的個性跟脾氣,那個我執一直在起作用,它永遠是障道,永遠是障道。再好的東西,再好的法門到你眼前來沒用,沒用,因為你不知珍惜。你只有自己的什麼,情緒、執著、好惡,那還有什麼好講,所以我們一定懂得珍惜。 你既然肯定目前,又知道目標,這當中就是珍惜。就你生命的本質來講,你懂得珍惜你就會尊重,尊重一切的存在。當你既能珍惜現有周遭的一切因緣,又能尊重你周遭的一切狀態,你的善根只要到某個程度,它就翻過去了,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你早就到達淨識的階段。工程面已經到淨識,你技術面一用功,那就叫進步神速,生命改造的工程很快就會波瀾壯闊的展開,這是非常重要的。在整個行法中,這個就是所謂的資糧道。 你要具足很多資糧道,有些時候你還用不上。資糧道你搞得太多會變噪聲。你現在把這種東西這樣架構起來,這樣講了半個鐘頭了,這些東西你很可以整理了。從我講的裡面你去整理哪幾套理論,它很夠你用,在整個修行中對你有絕對的幫助。你不要只有一個抽象的概念,用不好。你把它整理成一套作為你自己的一個行的標准,然後呢,常常告訴人家,常常告訴人家,在你們師兄弟之間互相的,我講給你聽,我是這樣子,你講給我聽,你怎樣,彼此你會發現你們會有一點不一樣,有沒有?在這不一樣的狀態中,自己去模擬,你就會看出來,他走的是什麼路,你走的是什麼路。雖然同樣是菩提道,你是梅花1,他是梅花3,你知道嗎,不一樣就是不一樣。雖然都可以同樣到達目的地,為什麼他要走北二高,你要走中山高,對不對?因為他家在重慶北路,一上去就是中山高,你家在永和這裡,所以一上去就是梅花3,對不對?這必然的。你為什麼一定要跑到那邊去跟他上同一個交流道?沒有必要。 為什麼?你必須徹底地、仔細地把這一段好好弄清楚,弄清楚。你都是知識分子,你可以寫下來。寫,你要這一個理論寫下來以後你再講給人家聽,你就會慢慢變成你的,因為會用你的方法,會用你的方法。你要沒修行就別講了,因為你沒方法,你哪有你的方法。你要是開始功課照著這樣去做,隨著你的進行,你自己怎麼調整,你自己怎麼改造,那個部分它很自然你就會從論道當中、華藏工程當中你會表達出去,而那個時候,它就成為你的生命因素。這個生命因素將帶領你入法界。即使是到極樂世界,你也一定有個寶座坐,不一定有寶蓋,但絕對不會在七寶池中,你已經早就上了七寶池,不但在岸上,而且還有寶座。你要是能夠像這種情況,能夠有個十幾年來進行的話,要到極樂世界,不止極樂世界,任何一個佛國度去都有寶座、都有寶蓋。 你懂得這個法門的殊勝,所以這兩個一定要有,架構方程式跟解方程式的方法,解方程式的方法。這只有你自己知道,誰知道?別人不知道。因為方程式只有在你的心裡,不在別人的心裡;解的方法、要領也在你的心裡,不在別人的心裡。有了這兩把鑰匙,那就像大鵬金翅鳥,一飛沖天九霄雲外,你早就出三界了,只要沖一次就出三界了。 OK,這個是我們在修學上的這些基本要件你都能夠具足,這個境界很快你就感受得到,而且在行法中,我們經常可以體驗到,體驗到的像什麼,你知道嗎?小時候叫做什麼,有沒有,打陀螺,有沒有,死鬼不是都要放中間嗎,你這活鬼就打下去,對不對?不敢打的叫他喝湯,吃湯有沒有,從旁邊戳一下,轉轉轉出來,趕快撿起來,免得自己等一下被人家捶碎了,有沒有?在修行的過程裡,我們就會經常喝湯的,因為你還沒有進入法界之前,那個法喜會流露出來,你會分享得到這樣的境界,但是呢,你不是大落落的一塊一塊的這樣吃,你是先喝點湯一樣,淺嘗法味,法滋味就是這樣來的。所以你只要現在按照這正確的方法下去,那種法喜會有,但是它不是舒服禅的那種喜悅,那是不一樣的。舒服禅就像什麼,像喝可樂一樣,大口大口喝,喝了以後全身不是勁,好像很舒服,舒服禅就是這個樣子。但是這個東西呢,它不是,它有一點滋味你知道,就是這樣,這個我知道,講不出來,那你會一直進去。舒服禅是一個很舒服的狀況,就像喝可口可樂,喝完以後你會想,這個東西不能多喝,那就是有覺性的人,沒覺性的,好喔好喔,好,喝到骨質酥松,到最後叫做垃圾食品。舒服禅就是垃圾食品。 但是這種法味是你在這樣的架構之下,很嚴謹地一步一步走過去,它不苦澀,它就是有那種法味,一點一滴地會出現,從各種不同的層面來,你就會發現什麼叫生命的全方位。它一定在生命中產生的,它不是外在的聲光色影的那種特異功能的刺激,不一樣。這個是我們跟各位講生命海中它的特質。 好,我們來看經文,這些跟各位談的都是資糧道,而且是馬上要實踐的資糧道,不是空洞的、知識的資糧道,不一樣。 我記得初一,讀初中一年級的時候,這是舉例,不是跟你炫耀,下了課以後老師叫我當小老師,告訴大家怎麼讀書,那我就跟他講了一些讀書之前要具備的東西。這一段,那時候幾乎每天跟同學上課,我大概是全台灣第一個小老師,現在算起來四十幾年前。不是講說要上什麼課,我就告訴他,同學們應該具備什麼條件、什麼條件你才好讀書。那個時候有一種狀況,我在告訴大家說要具備什麼條件什麼條件的時候,後來學佛以後我再想這件事情,我當時告訴同學們要具備什麼什麼條件當中,我好像講太多,知道嗎?現在你們看《菩提道次第廣論》所要的資糧道上面的東西,跟我那個時候講的差不多,講到你要背都背不起來,太多了。資糧道不是這樣講。雖然我後來想一想,那是初一,對不對,聽我講的那一群都倒霉了,他具備了很多不必要的知識。 各位要留意,現在你要的這些資糧道是一個具體可行、直接要做的事,這些絕對需要,沒必要的你可以放下,可以放下。那個在其它的地方可能有用,但是至少在我們現在生命改造的過程裡,你要的是那個方法而不是知識,這是很重要的。 好,我們看經文: “一切諸佛所在國土皆隨願往”,前面我們跟各位談到那生命能量的磅礴,一切如來功德大海的法界能量鹹入其身。你有這麼大的能量,當然你要到十方一切諸佛的所有佛剎裡,那就沒問題了,沒問題了。 我們這裡有很多活動,二月份要去印度,很多人就想去了,要去Acharya他家,我們要跟他談永久的合作關系,也就是兩個宗派怎麼合作,然後要跟Acharya的師父對話。我們很希望大家去,現在就有人“我想去”。那是二月,然後四月雲南潑水節,我們要去瑞麗,就是中國跟緬甸的邊界那裡參加一個潑水節,那裡有個道場邀請我們去,“喔,那更好”。從昆明開車經過大理,然後到騰沖,從騰沖到瑞麗,回來的時候從瑞麗到騰沖,要買翡翠,那是翡翠第一城,你自己把鈔票帶好。從騰沖回來到大理,不到大理我們到雞足山,到雞足山朝聖以後,從雞足山回來到昆明,再從昆明回來,“嗯,這個也好,要去”。明年七月份要上五台山跟老和尚拜壽,“嗯!這個更要去”。更要去,鈔票不能去,鈔票不夠,那你的法界能量不足,不是法界能量不足,台幣能量不足。所以法界能量要夠,你法界到處可以去,你台幣能量不足,這世界你就很多地方不能去。可能只能一年去一個地方,這一年所存下來的錢就塞一個地方,明年又存下來,又塞一個地方,說師父你別搞那麼多好不好,我快受不了了。所以這二十幾年來我都沒有邀各位去哪裡,因為恐怕各位台幣能量不足。 現在事情多了,因為這次我們去曼谷,發覺不行,我們不能這樣,我們各個活動要給大家知道。所以明年不止這樣,還要去墨爾本的南方,最靠近南極的地方,那裡世界佛教青年會在那邊要開個大會,我們也要公開,給大家來參加。大家參加當中,我們還要征求一個功德主當團長帶領我們大家,僧眾代表要去,費用多,因為我們每次出去都是顧及費用的問題,因為我們台幣能量不足,所以都省吃儉用,所以不敢跟大家講。 現在我想不行,這個機會,我們去的格局都那麼高,那麼好的機緣,不給大家去也不行。我們想後年要去菩提迦耶,就一個點,去做一種深度的旅游,而且真正的佛教文化的交流,可以跟當地的僧團有一個非常深入的互動。我想這個,因為常常要出去嘛,你不要一次去八大聖地都走過,那你再去就沒意思了,而且那只是旅游。我們是以一個朝聖者去朝拜一個聖地這樣來進行。所以這個是跟各位講是一種能量的問題,最膚淺的是台幣能量;最深邃的那就法界能量。那我們當然要成就的是法界能量,台幣能量那就是你這個此生的一個因緣。那你從台幣能量要轉變成法界能量要怎麼轉,就是關鍵。 現在你到了終點以後,法界能量具足,所以十方諸佛,你每天早上都可以先去供佛,十方所有佛都先供一遍再回來,而且大概在所謂一餐之間,所謂一餐之間是因為你跑來跑去,其實你吃個早餐能夠有多久,對不對?很快地可以完成每天早上的能量儲備。到十方諸佛去,去干嘛?去供養一切諸佛,供養,培養善根,自性善根。培養的意思就是又把那個法界能量又賺回來了,每跑一圈法界能量都賺一遍。那不像那個誰說,每個月賺六億,賺六億美金算什麼,你整個法界能量全部通通收回來,那六億美金它會坑死,會梗死,太多了。但是法界能量不嫌多,而且你一直在用,它會再生,所以這一個才是生命的價值,這是生命的價值,你知道嗎?要看清楚啊。所以我們學華嚴,你要懂得我們到底在學什麼,好玩的、精彩的那還很多。我們休息一下再講。
:华严经 :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