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雲繼夢: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三卷
華嚴經經首第二十三卷 海雲繼夢和上 剛才我們提到了“具佛功德,尊嚴可敬”。一個人一個生命因素能夠把它兌現出來那都很可貴,我們對菩薩為什麼會頂禮膜拜呢,是因為他有一個生命因素已經兌現了,那都值得你頂禮膜拜,佛的所有生命因素都兌現,當然就更值得你頂禮膜拜。 問題是你看不到,你也體會不到,那你跟人家頂禮膜拜什麼,你根本就不知道寶嘛,所以你會發現我們人生中,常常被騙。好像昨天還是前天,聽說一個女孩子被騙了一千多萬,還是老師。人家都勸她說,那是騙人的你不要,她就硬要把錢匯去,結果一千多萬被騙了。銀行的也跟她講這個是騙子,騙子她就要。為什麼?因為她迷信。值得嗎?現在我們現實的人生裡也一樣,宗教是可貴的,諸神是可貴的,佛菩薩更可貴,問題是你弄錯了,你把玻璃珠當鑽石。諸佛菩薩像鑽石般的閃爍,可是你不知道;你把玻璃反光通通當作是鑽石一樣,佛菩薩何辜啊。你今天學佛你有沒有這種警覺,隨便拿個一句話,都說那是佛菩薩說,你知不知道你的認知只在玻璃的階段,還沒到達鑽石的階段。然後你侃侃而談,會不會污蔑神聖我們都不管,就像小孩子一樣胡說八道,他講的都算,爸爸只要跟他講:“不要講!你講錯了。”開始耍賴,又哭又鬧,一定要承認他講的是對一樣。那你將來一定會被騙,因為你是按照你的情緒好惡,你沒有那種客觀中正,現在只講中正我沒有講大中至正,沒有那種客觀中正的判別標准,你一定會被騙。進到佛門裡要你覺醒,首先你要培養這個能力,判別的能力,客觀中正的判別能力,要沒有的話,你學佛的資格都沒有。 站在佛門慈悲為懷、廣大為懷的立場,要進來我們都會有一種安撫,混亂、沒落、低潮情緒,那一種受驚的靈魂一種安撫作用,這個是都會有的。所以佛教的立場不會說“你很倒霉不要來,佛菩薩都被你帶衰。”他不會這樣講,這樣就太不慈悲了。尤其是你掉到水裡的落水狗,那更要給你安撫。那給你安撫那就倒霉了,你一個打抖,全身的那種什麼水不知道,通通噴到這個人的身上來了,他要去承擔。但是今天你是一個真正想要追求真理的一個行者,就不應該有那種心境。你要留意到,世間失魂落魄的這些靈魂,他在社會上打拼、奮斗,等一下被坑,等一下被騙,等一下被炒鱿魚,等一下這樣,等一下那樣,心靈破碎、焦慮、苦難、無奈,遁入空門。對不對?拿著盾牌騎著馬逃入空門的,這個盾,那當然佛門給予安慰,給予撫慰,這種失魂落魄的靈魂,這是應該的,這是救濟。這是宗教消極面的第一個基本要件。 今天各位都不是,你都行有余力追求真理,你是個行者,是這個法界中頂天立地的行者,那就不應該有這種心態。你應該要站出來,訂定一些自己的標准,假如你沒有這些標准,你根本無法架構你的心靈方程式,你如何給眾生做依怙啊。 心靈方程式當中有很重要的一個就是給眾生做依靠。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人畏畏縮縮的,雖然進入佛門進入僧團,他其實在找位置坐。當然他不會講這句話“我在找位置,爭一席之地。”他絕對不會講,死也不承認,“我是光明磊落的,我是為三寶來的,我是為眾生服務的。”見鬼了,這些話誰不會講?不是話,你的心,你的心靈方程式在哪裡?你真為眾生的比例多少?為三寶的比例多少?因果的常數有多少?我告訴你很多人因果的常數是零,你不要以為在佛門講因果,那個人根本都沒因果的。為什麼?就是你還不具備法身上的剛才講的那個反射點,應該要反彈回來,你還沒到反彈的地方,還正在勇往直前的往下墮落。還不是真修行啊,真修行的話,這幾個點一定弄好的,你要留意。 所以,我是把各位假設,您都是要來當修行人的,你不是要來這裡找個位置混口飯吃的。所以我在這裡要求,那就從積極面,做高級的要求。不要以為我老是給人家那麼大的壓力,除非你是垃圾,准備被人家掃地出門的,那就不用要求了,你就躺在地上混著灰塵一起倒掉。你今天要是一個頂天立地的行者,所謂王公將相所不能為,你是個大丈夫,你是這樣的一個行者,那你怎麼還賴著呢,當然我們要求就嚴格了。所以你要知道為什麼“尊嚴可敬”,你從因地裡就要給人家可敬,你不要像蔓籐一樣要依賴著什麼,人家怎麼尊敬你?頂天立地你怎麼頂?頂到這樣子,看人是這樣,這個叫頂啊?不是,從因地就開始了。 所以我們一直跟各位講——定位,你不知道怎麼定位不要緊,圓融道最好,發願盡形壽為眾生做服務,發大菩薩願,行大菩薩道,其它不管,每天做歸零功課。你在家裡不要緊,我跟各位講每年最少兩次回道場來,什麼時候都可以,你要是一般的狀況都可以回道場;真沒辦法你發願已經到海外去了,有的不是到海外,已經到月球去了,到外層空間去的,那你三年回來一次,再不能回來,那你要遙想,對不對?你對三寶具足信心,緣念三寶、緣念道場、緣念善知識、緣念法門,歸零功課每天做,你的生命性德自然就會因此而定位。什麼都不做,一張嘴巴在做而已,那沒有用。一定要做到,知道不算,做到才算。佛法的標准、普賢乘的標准,知道的不算,做到的才算。 要做到你就要圓融,不圓融不行,在世間圓融很困難,那你就是要去圓融。因為你要圓融你才會發現,南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難調難伏。你要沒有這圓融的心境,你不會什麼難調難伏,對不對?因為你比他更難調,你比他更剛強,知道嗎?你看我們這裡,我們行政人員跟這些干部義工們講,只要講課通通要上來,難調難伏,他就不敢上來,不上來,種種理由就不上來。那麼好調嗎?裡面的都是這一種鋼條,知道嗎,不是木條、籐條,都是鋼條,什麼難調難伏,你最好都不要去調他,自己要死比較快。你今天你想想看,你為這個法來,而這個法*輪在轉,為什麼你沒有那一種搶第一個位置的那種心境?所以你來,真的嗎?兩下子就皮了,“師父講的太多了,一年講多少,我隨便這邊頭聽一句,尾聽一句,比你們都沒聽的要好得太多了。”告訴你,沒用。 我一直跟各位講一個方法,昨天、今天不知道講幾個理論了,我想你都聽得很高興,每一個理論你要去把它寫起來,那三個圖,光那三個圖就是三個理論,你怎麼樣去把它寫起來,一個很完整的理論,然後你要用個十幾分鐘或半個多鐘頭把它很完整的講完,然後經常講給人家聽,它就會變成你的生命因素。你現在不是,聽了“對對對……”然後想跟人家講,講一半,“你最好聽原帶。”我告訴你,那都是噪聲,那個叫知道,沒用,你做不到,因為你講都講不完整你怎麼會做得到呢?那你要講完整一定要整理一下。古代的人不會這樣要求,因為他不識字,理論怎麼能夠構成呢?你現在,書都懂了,一聽就會了,會也沒用,講都講不清楚了,還會?就跟你講,你一定要把它整理起來。講那麼多的理論,我會講是我的,你不會講,要你講你講不清楚,所以你一定要去整理一下,變成你完整的一套。在你整理的過程裡,你會發現很多問題,那就是你要問的時候。 你不做,也不想深入,你想說到閻羅王那邊說,“他只要找我,我再跟他報師父的名字就好。”你一定會報“上海來的下雲法師”,沒有用。到那邊去,我也懶得去了,因為你是光聽的。閻羅王會問你,一定很清楚的問你:“你聽到哪個理論?你講一遍給我聽。”你總不能跟閻羅王講:“你聽原帶就知道了。”他沒有錄音機。你一定要自己整理好,使它成為你的生命因素,那個生命因素在你臨命終時,一斷氣的剎那間,導引你往生極樂世界。就這麼一個就夠了,三個,從第二世界到第三世界去了,可是你不願意啊。為什麼?因為用聽的就夠了,省時又省力。告訴你到了閻羅王那邊就知道,你就會說“早知道那時候拼命一點。”那就沒用了。 好,我們從這個地方再看,所謂“具佛功德,尊嚴可敬”,是指你的生命因素全部展開了,這展開以後,你就會在性起法界裡,按照你原來的願力,因為你在因地已經定位了,生命因素第一個出來那是第一個為主,其它的因為到後來這個地方也都因為都交融了,所以任何眾生,他只要在緣起法界裡頭的業力一起動,你都會跟他相應,而且會調伏他,除了該死的,他在娑婆世界的因緣已經該死的,他這個不相應,但是他也會把他撈起來,撈到極樂世界涅槃岸去,所以都很圓滿的。像這一種情況,就叫作“知眾生根,如應化伏”。 你以為“知眾生根”就人家一講就要跟人家頂嘴:“我知道,你在想什麼我知道。”這個叫作愛吹牛,裝懂。人家一開口講,他就未卜先知,這個不對,知眾生根不是這樣,他這個都是法界裡的,法身境界的狀況,不是用語言講的。因為他的主體,原始的核心——生命因素定位,然後又都到達生命因素相交融的階段以後,所以這樣的菩薩,在生命全方位的前提之下,他可以完全看到,眾生業力一起動的時候“如應化伏”,知道嗎?這個是從止於至善的生命領域裡來看的狀態,很清楚的,跟你大腦想象的語言文字完全不同。這裡面你就看到心靈方程式有多重要,你自己設定啊。 你只要把心靈方程式弄好,你開始去進行生命改造的過程,你就可以叫作心靈工程師,那才是真正的行者。會不會教人還不知道,小工程師嘛,當你的成績到達六十六分以上的時候,那你當然會教人。這裡面不要證書,也沒有證書可發,所以你一定要去進行自己的心靈方程式。你不要拿著紙和筆來說“師父你寫給我”,沒有那回事,你要自己去架構,所以你就能夠有這種狀況。 你很想要度眾生,煩惱一堆,不算,你那個都是用你世間的意識形態想要度眾生。所以我跟各位講說,學佛不要想當然爾,不要一廂情願,不要自以為是。你都用你想的,你哪在學佛,你根本就在改佛——佛陀講什麼也不想弄清楚,望文生義自己解釋。 這世間,《華嚴經》從新疆應世以來,基本上像這種經文這個地方都沒人解,都沒人解釋,這是給各位保留一個覺悟的空間,你應該從這裡去參破它,我想我們要參破它都很難,我沒講你一定不知道,我講了你更不知道。你看下面我要不講你會知道才怪,但是前面的這幾個理論假如你能夠回去好好的架構起來,後面的你再用功幾年你就會懂了。這個經文通常我也不太喜歡講,因為講了是剝奪各位開悟的權利,是剝奪各位你成就的權利。我要講了,不講又不像講經,講了,有這種矛盾,所以我才跟你講,我講過的你一定要去整理,整理成你的理論,而你會發現那理論跟文字好像沒有直接關系,為什麼?因為它都是行法嘛,都是境界嘛,而這種語言文字它只是一個媒介,透過這些語言文字襯顯那個東西而已。 唐朝時代,不管是佛陀跋陀羅那時代的人,或者賢首國師那個時代的人,或者四十華嚴,是清涼國師那個時代的人,我們相信在落筆成文的時候,他們都很清楚這些是什麼東西,絕對清楚的。因此他透過這些語言文字表達那種佛境界的時候,不用多費筆墨,因為這個文就已經表達了。可是到現在我們完全不懂,因為譯場的那個場景你沒有,歷史文化的背景你也沒有,你現在所擁有的是滿腦子的佛教噪聲,意識形態噪聲,那你怎麼會了解這些東西呢?所以我們有必要把它重說一遍。你說講完了以後我要不要再重講一遍,我告訴你都難了,因為這種經文很多地方都出現,而遇到這種經文真的是沒辦法講,依文解義又沒意義。所以這些東西你要把它翻成英文那都很困難,它不是照著文字翻的。所以你就可以想象得到,這些語言文字,你就算不把它翻成英文,再重新把它翻回梵文悉昙字,你都是困難的,因為他是從境界翻的,他不是從文字翻的,這是最嚴肅的一個課題。 當時幾千個人,那些大德,有語言專家,有思想家,有專門修行的行者,有成就的,有沒成就的,這些人匯聚在一起,手執梵本,口誦梵語,一字一字逐字的對著翻。翻好以後再去調整叫作正譯,正譯以後還要再潤文。正譯對於前面的文字就大修正了,把意義調整好,是中文的意思,讀中文的人要看得懂,看懂以後還要再潤文。為什麼要潤文,知道嗎?這個潤文就不是我們華嚴奶媽在跟人家潤文的那種潤文,他不是那種潤文。他從這個文字上要去表達佛陀境界的那個部分,原來的文字是直接就佛陀境界講的,那文字長長短短,你看他都改成四個字四個字,有沒有?那用最短的文字,表達他那一個最真實的境界。你能體會嗎? 我記得三個月前到山西壽陽去,我們李通玄長者在那道場,開光。開光我看到那些大和上們,開光安座,拿個鏡子在那邊照,這個鏡頭裡有一個東西我覺得很好玩,就鏡子把太陽的陽光反射到黑暗的大殿裡頭。這一點我要告訴各位的就是,語言文字就跟那個鏡子一樣,佛陀的境界就像那陽光一樣,這個鏡子跟語言文字就是那個鏡子。這個語言文字就像鏡子一樣,要怎麼樣子調那個角度,讓你那個無明黑暗的心裡的大殿能夠被佛陀的陽光照到,語言文字是這個作用。那麼講經師呢,講經師就是調整,在調那個鏡子,調到正好把那個佛光引進來,然後“咚”送到你心房裡去,是不是這樣?講經是這個作用,所以它不可能是一定的角度,對不對?現在太陽在哪個地方,你的黑暗在哪裡,要去弄這個,有沒有?是不是這種工作。三個東西要有,所以現在你能聽得到,真的是百千萬劫難遭遇。佛光是永遠存在,沒錯,但是要有鏡子,不然你的黑暗還是黑暗;有了鏡子,角度又不對,你老是把它供在上面也不翻翻看;翻了也看不懂,去找人家,他也不會懂得調鏡子。那怎麼辦?所以當你能夠遇到這三個因緣具足,第一個因緣沒問題,第二個因緣你好像也沒問題,可是你要碰到第三個,能轉動這個*輪——這個鏡子的人,那是難吶。因為有時候你看到他也不起眼,你知道嗎?鏡子怎麼長這個樣子?在你來講那個鏡子應該怎樣,你的意識形態嘛,你鏡子還要有框,還要鍍金,還要怎麼樣,給你搞到最後,你都是金子又太重了又轉不動了。所以因緣難遇,所以我們常常講說難遭之想。這個跟各位談了,你應該懂得珍惜。 下面一句,“入法界藏,智無差別”,這個對菩薩來講,到了這種境界是沒問題,語言上好像也沒問題。他“入法界藏,智無差別”,這個語言文字講起來是簡單。什麼叫法界藏?他怎麼不講入智慧藏、入虛空藏? 我們密法,跟各位講,你修密法所得的福報就像虛空藏一樣,虛空藏菩薩,整個虛空都是你的寶藏,修密法可以把它開發出來。所以我們胎藏界(圖),這個是虛空藏菩薩,他從這個地方下來,透過這個明王,這個叫持明月,持明菩薩,破你的一切,你就會展開你的虛空藏寶藏,虛空藏,生命中的寶藏如虛空那麼多,然後這個寶瓶就兌現了,這是未來佛的意思。 他也不入虛空藏,他“入法界藏”,這裡面講什麼意思,這裡面告訴我們修普賢乘直接就入法界,不是到哪個淨土去。人家問你:“那你們修普賢乘的學華嚴的,要死到哪裡去?”我們不死到哪裡去,我們叫入法界。念佛的死到極樂世界去,學華嚴的就直接入法界了,在這裡是最後身分段生死。分段生死在這裡死了,死了就死了,只是你不喜歡用這個字,你叫入涅槃,入法界了,入涅槃,我們叫“入法界藏”。 法界是全方位的,性起、緣起都在一起,這是大成就啊。他不是說讓你的生命成佛,成佛以後,劇終,是嗎?不是。證阿羅漢,證阿羅漢,劇終,是嗎?不是。入法界沒有結束,繼續波瀾壯闊的生命旅程,燦爛、芬芳,是一個非常絢麗的生命狀態,那個才叫作入法界藏。我們跟各位展開的生命領域是這一種。你希望說從這邊來,到這個時候,他在性起法界裡,他的智慧,智慧的成就相應於——他不是娑婆世界,是緣起法界的業力無有障礙,因為沒有障礙,所以叫“智無差別”。我們不是,你想做什麼都有差別。 這次我們到泰國去,泰國有一個很現代化的寺院,叫作法身寺。法身寺在佛教界裡算是最進步的,我們雖然有這個願力我們沒福報,沒他這種福報。他在講經的時候,可以有多國語言馬上即席翻譯,不管你哪一國人耳機一戴,你按你的國家名字,就有人翻譯給你聽。那些翻譯者,只要他法師講經,所有翻譯者,因為曼谷是很方便的,它比新加坡、比台北都發展得早,它翻譯人才相當多,只要法師講經所有翻譯人才就位,就馬上這邊聽進去,這邊講出去,所以你那邊接進去就是你的語言,這個就“智無差別”了。 我們現在有困難,你的智慧是選擇性的在這個世間,你都有選擇了,你沒有辦法做到不選擇。但是在法身的世界裡,他們不選擇,根本沒有選擇的問題,他是法,法是真理,真理的本體,在真理的本體裡,你生命因素交融的,不是大腦的語言記憶在交流,所以智無差別,他是這種智慧,這種無差別智。 我跟各位談,當你七信位破我執無明的時候是捨識用根;九信位破法執無明的時候可以轉識成智;到十信位一分保衽你才完成,開始要得根本智,不是已得,開始可以慢慢運用根本智;到四住位根本智才完成;根本智要到七住位你才會靈活運用,那是六十六分的時候,你就可以擁有自己的國土,教化眾生。這是從法身來的,你的生命因素的作用來的。從這個地方根本智一再地運用,一直到三十號十回向位完成,你後得智才養成。自受用法樂智要一直到七地位圓滿,才有他受用法樂智。那這個時候就進入到八地,無功用行,他受用法樂智一直到等覺位。這個時候,所有的生命因素全然展開,所有的智慧全然運用,這個叫作無差別智,等覺菩薩。生命因素,每一個生命因素在交融以後,才有這種狀況,所以他能夠“入法界藏,智無差別”,對於所有眾生在緣起法界的業力,他都能夠超拔,知道嗎?這個就是真實所在。你要用語言隨便做個解釋當然也可以,那是世間文化不是出世間成就。所以這裡面每一個都是講出世間的,因為是法身的領域。我們要從這裡來獲得我們應該要有的,我期望各位能夠在這裡真正地去了解法身境界裡的狀態,而且這裡是講到佛境界的部分,不是一般法身大士的,是佛境界的。 再下一句講“證佛解脫,甚深廣大”,這些菩薩們就前面這二十位大菩薩都已經證得像佛一樣的解脫了,這個解脫在這裡來講,我們叫不思議解脫境界。他最主要講的佛解脫是跟阿羅漢解脫不一樣。 阿羅漢我們要區別清楚,印度人講的阿羅漢,跟我們真正佛教講的阿羅漢定義是不同的。因為印度人是認為有成就的人都叫阿羅漢,你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成就的都叫阿羅漢,當然你是個修行人,也要在修行上有成就的。大概來講,他們入禅定以後都可以叫阿羅漢。那麼世間法上你有些成就,也可以叫阿羅漢。 但是佛教來到中國以後就不一樣了,中國的阿羅漢跟印度的阿羅漢就變成有很大的區別。第一個,阿羅漢我們首先翻譯的叫應真。應真,應是相應的應,對於真理能夠相應的,這個叫應真。對於真理能夠相應的人叫應真。在這之前,中國的修行人是指道教。道教本來不修行,你要記得,道教沒修行,老子《道德經》叫我們要這樣去做,其實《道德經》要我們去做的部分是比較像儒家孔子思想,只是他的標的不一樣,他法自然,學自然,對不對?人法道,道法天,就跟著天然走,自然走。所以你看道教一直到漢武帝,到隋炀帝都還有這種情況。秦始皇是最明顯的典型,歷史上的記載,這些人都有貪心,那貪心正好表達中國人傳統沒有修行。他有什麼?派徐福帶五百童男五百童女,浮海到蓬萊仙島求仙丹,求仙丹秦始皇要求長壽,對不對?其實在秦始皇之前,我們看嫦娥的故事你更可以知道,後羿就拿到仙丹,但是因為他魯莽,嫦娥是他太太,很生氣,這仙丹不給他吃,要是他吃了長壽就麻煩了,人類就會這樣被他屠殺,不知道殺到什麼時候,干脆就把它吞掉。沒想到那男人吃了會長壽,女人吃了會飛起來,所以她飛到廣寒宮去了。中國人就一直存在著這種“求仙丹得長壽”的這種觀念,他沒有說你修行可以長壽,對不對?你要留意到。 那麼一直到佛教進來以後,透過修行可以證阿羅漢。阿羅漢是什麼?就是這個東西來了,能夠跟真理相應,應真,這個比長壽更重要,道家因此而開始有修行的東西。知道嗎?好了,修行的這個狀況一展開以後,因為佛經歷史上正式信史記載的,第一部翻譯的經典是阿羅漢經典。第二個人翻譯,第一個人翻譯的是安士高,都是阿羅漢的經典。第二個翻譯的人叫支樓迦谶,支樓迦谶翻譯的經典就不是阿羅漢的經典,他是佛的經典。這裡面很明顯地說到阿羅漢的經典是自我成就的這個部分,也就是我們所講的微觀的佛法,他只講心靈方程式成就。 所以你修阿羅漢的人,將來有沒有可能成佛,假如你修學佛法是以阿羅漢的方法來修,那就是A Type的那個模式了,因為你對其他方法都不注意。佛的解脫是B Type的這種情況,知道嗎?他就不只是我自己如何解脫的部分了,他對於周遭的眷屬在注意,因此它的成就除了這個核心的芯片,他認為他的成就沒問題以外,他的重點是在於他要指導別人。這些眷屬很麻煩,你要指導他,你怎麼講他怎麼翻,怎麼顛倒,語言的僵持性,他會產生這樣的狀況。 所以我們在這個時候就發現說,行菩薩道成佛為什麼比較難,不是因為成菩薩道他要成就的芯片難,是菩薩道他不但自己要成就,他要夾雜一堆人成就。阿羅漢只論他自己成就的。這個不是批評,你要懂得即使行菩薩道你要成就,你也是要修羅漢的這個心靈方程式,你也是一樣要有這個心靈方程式。那問題是你只把心靈方程式弄來給你自己成就的話,那你就是人壽百歲的時候成佛。 那你假如這個心靈方程式是把它弄寬了,就是說你成就的部分是成就沒有錯,但是我把眾生的系數、常數把它加大一點,其它變量是一樣的,成就的變量菩薩跟羅漢是一樣,那菩薩道的是那個系數那個常數,一二三的那個數字把它加大,加大你就慢了,它是指這個,並不是說菩薩道多了哪些,菩薩道不多哪些,眾生難度啊,是在這裡。所以我們真的已經得到這種方程式的人,心靈方程式的人,不會急著要成就。知道嗎?因為你看得到。要成就還不簡單,兩腿一盤就可以了,那問題是在你周遭游蕩這一群怎麼辦?師父想要睡個覺,說“師父慈悲”,“干嘛”,“借你五分鐘”,要借五分鐘,已經三點了還沒吃午飯,他還要借五分鐘。講完屁股才拿起來,又“師父慈悲”,又來了,我干脆就日中一食。晚上又開始他又來了,“師父慈悲,借三分鐘”,好像短一點,一問還不是半個鐘頭,一個鐘頭,哪有三分鐘的。為什麼?慈悲呀,慈悲會寫啊,吃了自己背。所以你就慢慢的,他勢必會比較晚,但是這個境界的展開,這種解脫很廣大,而且他跟眾生的緣起法界,他有很深的緣。當然這裡面要談到他的本體性是這個樣子。 在你菩薩道的歷史裡,菩薩道這一段——還沒到達這個生命因素通通到百分之百,每一個生命因素開始交融的時候的這個以前的這一段歷史。就是當你現在把自己的業力放到緣起法界以後,那麼這輩子分段生死結束,你入法界了,那個時候你就在性起法界裡。在性起法界的這個時候,因為你這個時候其實是六十六分而已,當你在性起法界的時候,你的生命因素是全方位起動,你在跟緣起法界的這些眾生業力在相應,這個時候你假如是Pattern A的這種情況的時候,那你是不太愛起動的,你知道嗎?因為你現在不是佛,你是菩薩,你還要精進前進,所以你的色身再到這個世間來,乘願再來,你也是急了要成就而已。那你在這裡所遇到的這個部分,你完全自己可以消解,所以你在看公案看到,佛的那個什麼……那個手腳斷了為什麼會自然再恢復,因為他是在性起法界,不在緣起法界。現在你是在緣起法界,你不要拿一條腿去做金華火腿,然後就想要再長一只出來,那金華火腿跟你要就好了。對不對?不是,因為你做不到,因為你是把色身留這裡,業力寄在緣起法界,你不是最後身完了以後過去的。因為你到了性起法界以後,再到這個世間來還是來投胎,因為你還有很多業緣未了,那個時候叫乘願再來。知道嗎?那叫乘願再來,那個時候來就無災無難了,因為你主要在性起法界裡,你還是急著成就,這是最主要的地方,這叫羅漢解脫了。 佛解脫的時候不是,他在這個地方,會跟業力的部分起很大的互動,同時你再乘願來到這個世間,你也是個所謂大全示現的菩薩,雍容華貴,是這種狀況來的,所以這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你再看法界的部分,再看世間的這個部分,它兩者是同時並行的。不可能說你分段生死結束以後,進入法界了,你就這邊就完全沒有了,不可能的。你還會乘願再來,隨著那個因緣跟業力你會再過來。也就是這個狀況你的這個到最後,菩薩交融,生命因素開始交融以後的那種解脫,甚深廣大!關鍵是在這裡。因為你結的緣很廣、很廣,叫作得佛解脫甚深廣大。他是這樣看的,不是用想的。 阿羅漢知八萬劫生死,佛呢,佛知不思議劫生死。不是,不是只有語言文字這樣。語言文字講是這樣講沒錯,可是你要知道他境界是怎麼來的。我們在修行你從因地要走正路,關鍵是在這地方。而我們經常把它搞得太復雜。什麼復雜,是因為你用意識形態,用意識形態把人家弄成太單薄了。然後都是你自己的意識,意識流在做自我解釋。那就通通都是噪聲,不是真實的佛法,所以真實的佛法一定回到你的行法上面,從因地怎麼去進行。是這樣的一種狀況。 好,今天我們就講到這個地方。
:华严经 :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