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雲繼夢: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一卷
華嚴經經首 第二十一卷 海雲繼夢和上 我們剛才提到技術面的行法的部分。有些人以為我們是經教道場,是講經的,師父也講的不錯。我也覺得不錯,我不錯的不是只有講經講的不錯,我真的不錯是講修行的才講的真不錯(鼓掌)。因為修行的部分是做,去做,因為有很多人會做不會講。 我們講經的人就比較啰嗦,有時候一講,他們都以為我講出來的就是叫顯教不叫密教,我告訴你,我講的都是密教。你說打坐你會數息,你會數息?你根本就不知道數息要怎麼數。當然,那一口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那個不算,那個一開始就叫倒頭栽,他也不知道,倒頭栽的栽。雖然一到十、一到十這樣數,為什麼他始終不能成就,這個問題你沒解決。數法、隨法、止法、觀法、還法、淨法,六妙門,他六十妙門都穿過了,什麼六妙門而已,他為什麼不能開悟?盲點在哪裡他不知道。他好人,他精進、嚴持戒律,然後天天布施,多少不拘。我沒有說一定要多少。然後忍辱,人家罵的時候眼睛都不敢眨一下,怕人家說他有反應。你看修的這麼好,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都有,就是沒智慧。為什麼?你不要光會講,講沒用,要做,他也做了,為什麼沒用?盲點在哪裡?關鍵就在這裡了。那個要能講出來,就不簡單了,我不是說我不簡單,我只是不小心講出來而已,不是我故意要講的。 所以我們在跟各位談這個修行的時候,為什麼我不說數法、隨法、止法這樣一直上來?我可以這樣講啊,這個是我畫的(開悟之路圖),我可以數法怎麼樣、隨法怎麼樣、止法怎麼樣、觀法怎麼樣、淨法怎麼樣,還法、淨法,淨法然後五覺支,然後初禅定,可以嘛。那一覺支、兩覺支,一支一支加上去,怎麼不可以?沒用,那叫背文章,學生作業一百分,講修行一點用處都沒有。你一定要懂得它的關鍵在哪裡,你真修行,你真走過你知道。普天之下講禅的書有多少,你到美國去看英文,雖然我英文不懂,我也會算一二三四啊,滿櫃子都是Zen,滿櫃子都是屁,根本沒用。還有三百六十五天開悟的,天天怎麼樣。這個不是聯考出題庫,不是,它有一個一般標准。 我們現在還在進行一個,你假如要出家的人可以准備,不出家的只能備取,你真想修行的等我們那裡弄好再講。不過現在要先講,這個有時候講話就是,所以現在流行不按常理出牌。我那裡弄好是指鹿谷蓋好,現在要講是講鹿谷蓋好要做的。基本上我們大概,我的理想是五千個人,當然那裡五千個住不下,那裡能夠住個三百個人就不錯了,就叫爆滿了。但是我需要的樣本,今天得到個信息,說要一千幾百個以上,可以。要做什麼呢?你還沒開始修行的要開始修行了,這樣來,我們分三組,吃素的、雜食的、吃肉的,吃肉的就是肉吃的多菜吃的少的,雜食的是肉一半菜一半的,素食的是都不吃肉的,偶爾吃一兩塊不要緊,分開,然後它有什麼不同?你不要說吃素多好,拿數據來講“多好”。我們開始研究。你還沒有開始的時候,各項數據幫你弄出來,血液有多髒?心跳怎麼樣?腦波怎麼樣?內分泌怎麼樣?各方面通通幫你弄好,然後開始,三個月、三個月、三個月。好,現在教數法,數法三個月,三個月,到什麼時候隨法,三個月、三個月,都不用裝,你有沒有開悟這裡看都知道,你有沒有觸功德馬上就出來。以前講觸功德是很科學的,生理的、心理的都把你分出來,現在我們這個科學更要數字化、數據化,一個一個來,不能騙人的。你吹牛一堆,數據都沒有還講什麼,能假嗎?這個是生理上的,心理上的看你的情緒變化。情緒變化很簡單,對不對?講兩句話刺激你一下,看你會不會發脾氣;講兩句話把你撒嬌一下,看你會不會醉了,這看你情緒變化,功德上反應。修行不是瞞天蓋地,亂蓋一通就過得去,沒那回事,一步一步來。現在因為沒有這些數據,造假的很多,他開悟、他證果,證奇異果,證果,沒有用,實際數據來。現在我們正在招兵買馬,你要參與做研究工作的也可以,你要進來當小老鼠的也可以,不一定白的,黑的一樣,一律平等。從小老鼠開始試,你要是有這些學術底子要做研究,你也可以參與,也可以當老鼠,也可以當實驗者,對不對?都可以做。 我要告訴各位的是:修行絕不踏空。老老實實地向自己負責,老老實實地向因果負責,老老實實地攤在閻羅王面前,看你拿我怎麼辦。你敢嗎?還是吹吹牛就好了。到閻羅王那邊“我跟你忏悔啦,給我降一百度啦”,你又不是重慶人,油鍋上面降一百度你就夠了。聽說那油鍋裡炸很多人,就有三個人很高興。閻羅王聽到報告就去看:“你們怎麼搞的,在油鍋裡還那麼高興?”“這個溫度正好,溫泉一樣。”“你們是哪裡來的?”一個說“我是重慶來的,我們那裡四十幾度,五十度都有,這個不算”,另外一個說“我武漢來的”,還有一個說南京來的,他們那個三大火爐,不怕油鍋。你能嗎?真修行看真功夫,這不是講笑話。 我們到這個地方跟各位講說,你要怎麼到達這樣的境界一定要走過這個地方。這裡面(開悟之路圖),在哪裡我忘了,講《梵行品》的時候把這路走過來的,橫出三界這一條路,《梵行品》裡頭的經文就專門解釋這一條,一直到薩婆若海裡面去,到等覺,到妙覺。《梵行品》知道嗎?你們每天在誦就跟《心經》一樣一片空白就過去了,它總共才那幾頁,一下子翻過去了。 你要懂得修行絕對有步驟,階次很明白。你假如這條路沒有摸清楚,你自己沒有辦法當法行人,你要依止善知識當信行人。那就跟抽簽一樣,你又不抽簽,你是隨你自己的好惡選擇你所需要的,所以會出事。我雖然不喜歡跟各位講哪個人怎麼樣,外面哪個地方怎麼樣,那你要有正法辨別的能力。我們這裡,你到這裡來我都講的這麼清楚,你還要被江湖郎中欺騙,還有那博士……我們這裡的禅修干部,他是要吃的胖就是好佛法,聽說現在白白胖胖多十幾公斤。這個我告訴你問題很大,問題不在於你身體上的問題,問題在於你心理上的法身慧命出了問題,你不是追求真的佛法,你是以喜怒好惡在選擇,沒有擇法覺分,七菩提分第一條你就敗了,所以法身慧命根本沒有,七菩提分一分也沒有,這就不行了。 好,這是跟各位談這個部分。這個部分呢,我是從行法上整個往後的略說了一遍,要細說並沒有那麼容易,技術面——數法要怎麼進行、隨法要怎麼進行、止法要怎麼進行,參禅金三角怎麼架構……到觸功德是第一階段,參禅金三角是第二段。然後一進去——有的一下子過去了,就直接通過十信位到法身去了;有的就從剛才講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一步一步上去,這是每個人的資質跟條件不同。你不要以為“我一超直入”,一誤全誤!會寫嗎,一誤全誤,耽誤的誤,全誤了。每個人不一樣,盡管你能夠一超直入,頓悟全部,你也要回過頭來,一步一步再看過去。一定要弄得很清楚。一定是有步驟,不是沒步驟,只是那個步驟因為你有本能超越它,就像爬樓梯,人家一步一步爬,你一下跨五步、跨十步,你有這種能力。可是你要知道,你的步驟只是比別人大而已,法身整個境界領域裡的,你沒辦法表達。慧能是最典型的,六祖,可是他沒有辦法去表達,他入法身以後的境界是什麼,他沒辦法講,他講的也不過點點滴滴,因為他沒辦法講;你也就沒辦法問,你問到那裡他也講不清楚;因為你問的也是不三不四,他答的也只有斷斷續續。 你看這經文,整個就是生命的境界,永恆的生命,恆動的生命,是在止於至善以後的那個部分。華嚴普賢乘在這個地方完全做交代,這個就是講佛境界它最大的特色。佛境界是什麼?大家講佛境界,佛境界你講什麼,對不對,到達止於至善以後的境界啊。我們看電影常有那種,到了天國以後干嘛?吃飽沒事,那裡光亮亮的,走來走去,亂逛,跟那些領救濟金沒事干的不是一樣嗎?活在天堂裡嗎?因為他們也沒有辦法解讀。你看在這裡面,生命是那麼的燦爛,互相的激蕩,緣起法界——像我們,我假設你,身在娑婆,業寄法界,寄在哪裡,寄在緣起法界裡,身在娑婆。那你有惡因吶,對不對,要吃牛排,要吃海鮮,生吞活剝的龍蝦,都這樣子,又吃那麼多的沙西米,你會不會死你自己講。你造了那麼多業,你身在娑婆,你一定受到業的沖擊,緣到,業果就現前。怎麼辦?可是你業已經寄到那邊去了,緣起法界去了,所以你這邊會病恹恹的,但是不會死掉,為什麼?因為在緣起法界裡頭,你的業力跟你在這邊所修行的,你在這裡你也在修行啊,你不修行不可能寄法界,那就是我們講的圓融道裡頭盡形壽行菩薩道,那你有很多的業相。有沒有?所以有業相來,你只有拜忏,那業相來,會痛苦,折磨會有。就在那個時候,你這邊在進行的這個時候,叫做三昧力,法界的三昧力開始了。那個時候性起法界跟你相應的菩薩的志力跟你的願力相連結,你那個業它就轉化成志,轉化成願,知道嗎?但你這裡呢,就好像蝦子放油鍋炸一樣,啵!啵!啵!有沒有?看你遇到業苦來臨的時候是不是這樣?要死不斷氣,是該死了,那痛苦會一再地產生,但是有驚無險,這個色身會過去。 有人說“師父你是怎麼度過的?”我說“就這樣過的,還要怎樣過?”但是你要在這個地方做這個決定,當下可以免除死的威脅。知道嗎?你要不要隨你,我不知道。我是這樣講的,你都聽到入定了,我也不知道要不要。修行改造生命就這樣改造的,這是普賢乘裡最直接的方法。聽一次應該無效,不過我會多講幾次,講到我煩,懶得講了。這個東西就是這樣子不可思議。這是我們講普賢乘它最殊勝的地方——定位。為什麼?一定位,法界中的所有因素會圍著你轉,要不然你現在只有被你的業力把你轉走。對不對?你一定位,法界的因素會繞著你轉。為什麼?就是這個原因。我已經寫信跟它講了,我把業力寄放在法界。你寫信跟誰講?我跟法身毗盧遮那佛講了。不是,是你在實踐中。 所以這三個條件我跟你講了,對三寶具足信心,信心你要去表達。你有沒有每個月回來,在三寶前,你要是自己有這種定位你自己講。每個月回來可以到裡面來忏悔,但是每天你要在家裡忏悔,這是具足信心。第二個,盡形壽菩薩事業。這個一定要去進行,不能改,一定要做。第三個,歸零功課。這裡面有挫折怎麼樣,一定會有。看不慣怎麼樣,一百零八拜。一件事一百零八,兩件事兩個一百零八,今天有幾件你就拜到完。你要從早氣到晚,今天晚上就從晚拜到早,一百零八、一百零八一直拜,看一共有幾個。你不要跟自己計較,哪個小小的拜兩拜就可以了,你拜一百零八賺了一百零六。那個很大的怎麼辦?反正出現一次,你都一百零八就對了,它會再出現你就再拜,不出現沒事。這很簡單吧,這就是普賢乘。有時候你很得意,很如意,這菩薩道真不得了,三寶加持好光榮。光榮、榮耀歸三寶,一百零八拜。成功也一百零八拜,失敗也一百零八拜,就拜,修行嘛。人家給你抹黑,給你栽贓,一百零八拜;人家頒獎頒錯了,那一天聽說世界小姐頒錯獎,你領獎一百零八拜,人家又收回去再一百零八拜,那兩個一百零八拜你全賺了,不是說剛好抵消。你為什麼得獎,一百零八拜嘛。你跟佛陀講,你有一個弟子是世界第一名美女,榮耀分享給三寶;又收回去,佛陀不好意思,人家收回去了,我不是第一名,你再一百零八拜。修行是很活潑的、很愉快的、很燦爛的。我們現在呢?本來一朵花修了變成苦瓜,那叫什麼修行?你本來是苦瓜修成一朵花,才是修行,倒著修不叫修行。所以這個很簡單的部分,跟各位談清楚了。 那麼在這種狀況中,現在講你到達止於至善以後的這種生命狀態裡,那有這些狀況,經文只是略說。因為在這個永恆的生命中,全方位的恆動當中,它主要是生命能量的增長。不只自己增長,帶動所有生命能量的增長,包括眾生的生命能量。那麼你有很多是在這個止於至善以後的生命裡頭,有好多那些菩薩——小菩薩、初發心菩薩、最後生菩薩,就是最後生分段生死的這些菩薩,都生在娑婆業寄緣起法界的這些業力,當他的業力跟你的生命因素相應的時候,那就是你要忙碌的時候。因為這個東西不是你合約書的東西,而是法界裡生命相應的部分。這一相應,你的生命就啟動了。恆動是這個動,你會跟那個生命相應。然後怎麼樣去教化他、調理他。這個東西已經不是我們大腦裡面的,已經不是這娑婆世界的東西。那你呢,你只有一直拜,你大腦所知道的就是一直拜。我跟各位講,你要不願意拜沒事情,保證再來投胎,跟法界不相應。你要跟法界相應你一定拜,沒有為什麼,就是拜。你不要說“為什麼,我沒錯為什麼要拜”,沒錯才要拜,錯了不是拜,錯了為什麼要拜,錯了就改,對不對?該抓去關就抓去關,錯了還拜什麼?就是沒錯叫做業相。業的相現前,你看到了就拜,修行就是這樣。就在這個時候,法界中的諸佛菩薩的願力,就跟你的業力相應了,這個叫來電,兩個來電。就在這個時候,你的業力整個就被三昧力轉過去,你自己在堅持的這三昧把你轉到性起法界,到諸佛菩薩的國土裡去了。就這樣簡單,那個都不是大腦想象的。你說“怎麼轉,我要怎麼證明”,那只有等你去死才知道,不然不可能,因為那都是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知道嗎?那麼在這裡只取其中一點點來講,幾個大原則。 我在講說,華嚴經裡的經文,每一個都是綱要,每一個綱要都可以寫一本書。像這兩句“慧眼明澈,等觀三世”那就是了,它只是個綱要。這個在大本華嚴裡,這樣子就叫一品經。這一品經按照這種經文來講,少說要三卷經文以上,不然講不完。我們這略本華嚴也只能夠帶一句,你用文字上解釋根本就沒用,你體會不到。體會不到當中還是要講,講一點給你品嘗一下。什麼叫慧眼?第一個名詞就出現了,那你一定是五眼:一個肉眼,一個天眼,一個慧眼,一個法眼,一個佛眼。這也沒錯,對不對?第三個叫慧眼,是不是這樣?慧眼明澈,他的慧眼很清澈,不是,這些大菩薩都跟佛一樣,五眼具足,所以他用的那當然是用佛眼,可是他為什麼寫慧眼呢?這個慧眼的慧本身就是有作用,就是作用的意思。用是五眼並用,不是用哪一眼,哪一眼還得了,五個眼睛都長在臉上,要用哪一眼?你兩個眼睛你用哪一眼?你還不是兩眼都在用,對不對?所以以一個修行人來講,他五眼具足以後一定五眼並用。所以這個地方講的慧眼,是講那五眼的作用,慧的意思是智慧的作用。他不是講哪一眼,第三眼叫慧眼,他是用慧眼,不是,那個是你小學生的作業,不是指那個慧眼,是五眼的並用當中,以智慧的作用。 這個智慧的作用為什麼叫明澈呢?就是他跟緣起法界的那些業,業力的業,因緣到了激發他了,這個時候他在相應,一個都不漏,這個叫做“慧眼明徹”,你知道嗎?為什麼前面要跟你講修行講到那裡去?不講到那裡,你這一句話你接不通。你以為我吃飽閒閒講經講那麼遠干嘛?是接這個地方。因為你對那個境界都漠然,都無知,你“慧眼”只好照學生作業寫:慧眼明徹,明是三明六通的明。也可以,那更清楚,對不對?他的慧眼明徹的意思就是沒有戴眼鏡,看得很清楚。是嗎?他是那個境界裡——諸佛菩薩的法界中,因為佛菩薩,這種大菩薩跟大佛,他是全法界為一法身的,所以當你從這個娑婆一發願,定位下來以後,大概三年的時間,有個折衷、真實沖撞的那種情況,讓他穩定下來以後,你的業力就已經掛到佛的身上去了。因此當你這個色身在這個娑婆緣一到,開始要沖擊你的色身的時候,那就業力現前,那個業力在法界就起作用了,佛的慧眼就逮住你了,知道嗎?所以我們為什麼跟各位講說,佛的淨土是十全十美的,佛的淨土是真實的,在這個地方證明。 “慧眼明徹”四個字在做解釋的時候,完全跟文字無關,你要進入到佛的境界裡你才知道,他是怎麼起作用的。“等觀三世”就變成不重要了,因為每一個他都相應。可是你在娑婆裡頭的,他也只能夠這樣講說:笨孩子,你要早點回來。就這樣子,有什麼辦法?你不發心沒辦法的。只有你真發心,一進入到法界裡,佛陀是一律平等,佛法的殊勝是在這裡。那外面的這些眾生呢,你現在想發心也發不起來,也不想發心:“這個講的不知道真的,不知道假的,從來沒看過人家這樣寫,這語出何處,可靠不可靠,萬一照他去修被騙的話怎麼辦?”像這種就是結善緣。所以我跟各位講,你只要聽一堂課,不管你在電視上聽,來這裡聽,當然來這裡聽有來這裡聽的殊勝,電視上有電視上的叫緣,絕對度你到成佛。這個緣我們已經結了,你成佛的緣已經結了,因為我已經跟你講成佛的方法。雖然你也坐在那裡,一個眼睛睡著了,一個眼睛在昏沉,還是結緣,不會把你漏掉。但是你今生所要得到的利益還沒有,因為你還在很遠的地方。 你一定要走入薩婆若海,這些很快就會兌現,而且一律平等,你跟大菩薩們一樣。我真的跟各位講,你這個進去以後,不管你到哪裡,不管你到哪個十方諸佛的國土去,你都一定坐在佛的旁邊。因為你是這個世界的,因為你跟這個佛來講,你是上首菩薩,你一出去就代表這個佛出去的。因為你再來的話你從業力變成智慧,因為被佛的願力所攝受以後,轉過來就是智慧的法身,那你就以那個生命因素在十方諸佛的國土裡自在出入。那個自在出入不會像孫悟空一樣,入仙桃園去偷吃仙桃,不會,你是很大方的進去,人家是無量的供養,當然你去也是無量的供養。這裡面有很多,那個寶藏,因為你的那虛空藏會打開,虛空藏一打開,那像虛空一樣的寶藏,你去供養人家,人家也會供養你,這叫交流,生命因素的交流。每一個生命因素他開始在交融,到等覺以上。所以我上一次跟各位講,我們在芝加哥講《普門品》的時候,無盡意菩薩跟觀世音菩薩供養,有沒有那一段?觀世音菩薩本來是拒絕,就在兩個人推來推去的時候,釋迦牟尼佛說你要接受,有沒有?就在那個時候,那個叫做兩個生命因素——無盡意的生命因素跟觀世音的生命因素在交融的時候。佛是所有的生命因素都交融成一體;我們是所有的生命因素都找不到,都不知道哪裡去;菩薩們是一個主要的生命因素凸現出來。你先把這些弄清楚。 所以進到裡面去你再看經文就完全不一樣了。你就不會拿字典來翻譯了,慧眼明澈,慧眼,查字典,我記得有五眼,慧眼第三眼,明澈的明;三明六通,三明,哪三明,三明通通具足叫明澈。對嗎?可以,但是你不懂,佛法是什麼你根本就不懂,所以你從修行上來講,這一個境界展開是很重要。那麼《華嚴經》被稱為一佛乘,不共別圓關鍵也在這裡,它第一個就先把這個標示標出來,跟法華的成佛,這樣從下面爬上來的不一樣,《華嚴經》把佛境界標出來就在最高的地方。從這裡往下看下來,所以叫作不共別,法華叫做共同;共,華嚴不共;同,華嚴別,不一樣。所以你要了解華嚴一定從果地講下來,他不是從因地講上去,經首是最明顯的。這個是我們提供給各位看的一個基礎。 下面再看第二句,這講一句要講到完,真的是很不容易,不過我們點到為止。因為他略,我當然要比他更略一點,但是每個重點我都跟你提,你要記得那個重點應該也夠了。 “於諸三昧,具足清淨”,“三昧”我們這裡沒談到,在《入法界品》裡有提到,有一百個三昧。我們因為本會也是經首,這個“於諸三昧”我跟各位談——剛才那個地方,你在技術面裡會經過置心一處,然後會有五覺支,五覺支就是心一境性、尋、伺、喜、樂五個,這五個叫五覺支,這叫初禅特相。觸功德以後五覺支,(看開悟之路圖)這個地方就進入初禅定,初禅、二禅、三禅、四禅,這個叫四禅,加四空定,叫四禅八定,再加一個滅盡定,一共九個,這個都要一步一步爬上去,這個叫九次第定,九個次第定。這要念好,不會念會變成九次的第定,它是九個次第定。你從這個地方一直上去,然後再下來,次第就這樣走,像爬樓梯一樣,九個次第定,叫九次第定。 那麼這個禅定的功夫再更進一步的時候,叫超越三昧。也就是我要入定,只要來到這初禅,啵!就到這裡了,四空定,那麼我要出來的時候,也是從這個地方,啵,跳下來,有沒有?或者再從這裡呢,初禅,啵!跳出去,出定。他的入定跟出定不一定要從基礎上一個個爬上去一個個爬下來。所以到了超越三昧要入定要出定就比較快了,那麼在次第定裡,你要入定要出定都很慢。這是超越三昧,再進一步就叫獅子奮迅三昧。師子奮迅三昧就是我這個地方只要一打坐,噗,就可以到滅盡定,噗,滅盡定就出來了,什麼障礙都可以免掉。他不一定這當中要用跳躍的方法,他連跳躍都不用,直接就進去直接就出來,我要到哪個定我就進哪個定。我要到色界天去,聽說三禅天是最舒服的地方,三禅天,噗,你就直接到那邊去,吃飽飯再回來,那裡最好吃了。這個叫做師子奮迅,它可以降服一切的次第;超越三昧是超越了,他還沒有降服,這是一個差別。另外一個叫獅子頻申三昧,這個三昧跟師子奮迅三昧不一樣,跟超越三昧也不一樣,主要的三昧是這三個,修行人的三昧主要是這三個次第。獅子頻申三昧,這二十個菩薩以上的才有,其它的法身大士看得到,但不見得有。所以獅子頻申三昧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我們一般來講,唯佛與佛始能知之。獅子頻申三昧的狀況就是:他不在定中,卻恆在定中。 從師子奮迅三昧以後的這種大定,我們叫大定,他是在生活中入定的。他煮飯也能入定,煮飯入定不是說我煮一煮頭就栽進鍋裡,不是那個入定。就是他在生活中其實是在定中,他的定是在動中的定。一般很多人講他在動中的定,那個都是吹牛定,吹牛。真正的動中定是獅子頻申三昧,他在生活中也在定中,所有——他即使睡覺也在定中,在運動也在定中,懂嗎?這個才叫獅子頻申三昧,它能夠出無量的眷屬三昧。佛是因為在這種狀況中,所以你放心,佛即使化身來到這個世間,你在法界裡頭的業力跟他的願力相應的時候,他的法身一樣跟你相應,他這裡的生活不受影響,這個不是你大腦所能想象的。那這個獅子頻申三昧裡頭,它有好多好多的眷屬三昧,經文裡列了一百個三昧。這個地方所講的“於諸三昧”,是指這一百個三昧,知道嗎?這一百個三昧,當然經文是講一百個,實際上不止,無量無邊。 “具足清淨”,這個具足清淨,我們大概是想,這個三昧起作用的時候,大概像那水晶一樣透明,裡面沒有氣泡,沒有雜質,是指這個。你的“清淨”概念大概是這樣,他這個“具足清淨”的意思不止這種東西。他講這一百個三昧,當然按照經文講一百個三昧,是指獅子頻申三昧的這個為主的三昧裡所有的三昧都能起作用。那麼跟我們相應的那個三昧力的作用,是指這一百個三昧。 譬如,我舉個例子,你造了業,前輩子不知道怎麼造了業,人家要學佛你想辦法使人家退心,或者轉變,那就造了障道的業。像我那同學要出家,我就拼命把他抓回家,結果換我出家,出家就有問題了,這裡面就出問題了,因為你障人家道嘛,他到現在還找不到善女人可以結婚,叫他出家又不願意出家了,他本來是比我早要出家,搞到最後我出家了他還沒有出家。那你就障了道,障了道你本身裡頭也會有困難。 好,那麼當你把生命,我不是說我,是說你,你的業力寄在緣起法界的時候,這個時候就來啦,當你障人家的道,你現在又要精進修道的時候,那你問題就來了,你會跨不過去,因為你有障道的因緣,你色身在這裡修道你一定跨不過去,那個障礙在那裡。尤其當那個業障現前的時候,那就來了,那釋迦牟尼佛典型的故事就來了:“是法因緣生,是法因緣滅”,下面兩句沒了,他為了這兩句呢,怎麼辦呢,有沒有人要教我?我願布施我的頭、我的手、我的腳給他。羅剎來,你講的算嗎?算,自己拿一條金華火腿,對不對?給你做金華火腿,那個羅剎抱著腿就跑。他也不知道,然後他說,我真的業障大,趕快拜。結果在拜忏在哭的時候又一個夜叉來了,你要干嘛?那一句我有,你說什麼,手、胳臂拿下來了,這個又拿去做火腿了,又跑掉了。他就在那個時候昏迷,業障啊,對不對?你要求道兩句話都得不到。空中有聲報曰:“是法因緣生,是法因緣滅,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哇,他得了,你是誰?他說我是東方去此三十二億恆河沙國土外,叫什麼佛我忘了,你為什麼要告訴我?因為你要求這個法,我就給你這個法。那為什麼?因為他業力在法界,跟這個佛的願力相應。所以這個叫空中,因為在那個空性中,法界的空性中跟你相應。我們當然“虛空中有聲曰”。你怎麼都沒有,怎麼都是他,因為他寫空中,你就只好是天空中的聲音,不是,那是法界裡空性,那個法界裡他相應的顯相在這邊娑婆的世間。人是這樣講,其實那個是法界的因緣,不是你這邊的因緣。你這邊算什麼,知道嗎?這公案你根本就看不懂,你不修行你怎麼看得懂。這一種變化就是一種三昧。 初學求道的狀況,定位是以求法為第一要務,其它不重要,要頭要手要腿通通可以給,那不重要,你管他拿去當火腿,跟你沒關系,你給了就不是你的,對不對?你說被騙怎麼辦?被騙就被騙了,因為前輩子你騙人家你不講,對不對?你只在意你這輩子被騙,你前輩子不騙人家,你這輩子不會被騙的,你要記得這一點。當年杜順,杜順知道嗎?我們老祖師,華嚴初祖杜順和尚,他有天進長安城,碰到小沙彌在那邊玩,他跟他講不要造業,他說怎麼造,他說我就是不造業,不信我的鞋子你掛在城牆,三個月後回來,鞋子還在那裡。小沙彌就問他說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生生世世以來不犯盜戒,因為我不犯,我既不犯我的東西人家就不會拿走,他再拿回來穿。我們呢,一鎖再鎖保險再那個,還是不見了,沒有人偷,結果火災燒掉了。我們犯的太多的這些業,對不對?你知道在你生命中的各方面所造的業要轉換,不同的業轉換有不同的三昧力。 你現在真的修行,要叫你修三昧力你也修不來。“師父有什麼三昧力可以轉變我身體的病?”沒有那一種,唯一的就是你自己定位。定位,菩薩事業上定位,盡形壽去做,打死不跑,直到死為止,盡形壽,你能不能?萬一我要改,怎麼辦?你都還沒有開始就想要改,怎麼能盡形壽?你去做,做了我就不管了,管他改不改,反正做到底就對了,那其它的障礙你才能克服,否則一般的小障礙一來,你怎麼辦呢,這就是修行啊。三昧力是透過這樣子在培養的,哪一個三昧力你不管,透過這樣你的禅定會增加,因為你本來就在修。然後因為定位以後,你會把那些噪聲放下,意識流放下,概念包放下,很快你就回到淨識來,那工程面的修行開始了,同樣技術面的修行你也啟動了,然後菩薩事業又推動了,你怎麼不很快就把業力交給法界呢?這個就是我們修行人的一個基本要領。講的很清楚,你就不願做,就兩個眼睛瞪著我。 一定要去做,修行不難,這個都很好進行的,現在難的是什麼?吵架、計較,我要做什麼師父不給我做,我要干什麼不給我干。你要干什麼,你又不會干,弄什麼,愛吵架,這個叫做心眼太小。你做好,像我們眾法法師,他一般人來講他層次最低,但耐著性子調整,沉著,欺負我的我就忍下來,調、調、調……現在幾年了,也快十年了,他已經轉變了。我跟你講,他再來就算不算成就,以他現在的進步來講都是天上的天王,知道嗎?那他再努力一定成就,這就是他能夠守住自己一些妄想心、計較心,那些通通要放下,已經來到淨識了。只要來到淨識的人,通常一般沒有修行會停在淨識的人都是天上人間來來往往的人,知道嗎?他現在從那個很重的業障已經調整到淨識來,我告訴你,下輩子天上你都看不到的那個地方,他都到那裡去了。那他再繼續精進,出三界還有大福報,你知道嗎,不但出三界還有大福報。這個就是修行,看你了,不是看我,眼睛長著不是看我,要看你自己,怎麼發願,怎麼前進,絕對每個人都做得到。好,今天我們跟各位講到這裡。
:华严经 :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