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如何教育孩子?


 2015/11/21    熱度:4255    下載DOC文檔    

  如今很多家庭只生育一個孩子。由於父母對孩子過分溺愛,或因教育不當而令他們成長不健全,不懂得與人相處。另外,更有許多問題家庭形成所謂的“問題兒童”。請問大師,現代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答:中國大陸為實施“一胎制”,造成“四二一”家庭(夫妻兩人,撫養四個老人、一個孩子)日益增多,對社會生活、家庭倫理都產生不少影響。

  父母的家庭教育,對孩子人格的養成、道德觀念的建立、身心的成長等等,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如前面所言,由於時代、環境的變遷,家庭結構產生許多變化,有單親家庭,有由祖父母撫養孫子的隔代家庭,有父或母再婚,與繼父(母)同住的家庭,有迎娶外籍新娘的家庭……。不能否認,這些不同於一般傳統觀念所認定的家庭,確實比較容易產生“問題兒童”。

  但也不是絕對的,如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即是出身單身家庭;中國的孟子幼年喪父,由母親扶養長大,在母親賢慧的教育下,留下“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美談;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三歲時就父母雙亡,由兄嫂撫養長大,他在貧困中刻苦自學,而有“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的文學成就。

  佛教裡有不少祖師大德,也是成長於不健全的家庭,如致力整頓僧制,改革佛教的民初佛教領袖太虛大師,他二歲喪父,五歲時母親改嫁,由外婆撫養長大;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禅師三歲喪父,八歲亡母,童年即體悟人世無常及人情冷暖,因而發心向道。所以,只要自己肯立志向上,發憤圖強,依然能從貧瘠惡劣的環境中,創造出美好的前程。

  相反的,如“四二一”家庭中,被父母、祖父母“三千寵愛在一身”的獨生子,所得到的關心、教育和投資必然最多,但是也造就出不少依賴性強、嬌貴、蠻橫、不知感恩、不懂禮貌的小孩。

  目前家庭教育的一些現象和問題,如有的父母每天忙於工作,讓孩子自由發展,由電視節目、大量物質,填充孩子的時間與心靈需求;有的孩子由祖父母照顧,而祖父母大多采取“滿足式”教育,對孫子有求必應;有的孩子由菲傭、印傭照顧,生活無慮,但易出現語言發展遲緩、情緒不穩定的缺陷,以及情感寄托上的落差。或者交給托兒所,而托兒機構良莠不齊,又是一個褓姆照顧多個小孩,無法關注個別的需要。

  不論哪一種家庭背景,都不是影響孩子健康成長的絕對因素。小孩子觀念錯誤、行為偏差,往往是父母造成的。父母的身教很重要,歷史上,許多名人所以能夠功成名就,都要歸功於良好的家教,例如美國的華盛頓砍了櫻桃樹,坦誠認錯,父親稱贊他誠實。佛教對子女的教育也非常重視,佛陀在《長阿含經》卷十一裡,告訴父母教育兒女應該:“一者制子不聽為惡。二者指授示其善處。三者慈愛入骨徹髓。四者為子求善婚娶。五者隨時供給所須。”因此,養育子女除了疼愛、撫養,還要教育他們去惡行善,方是為人父母之道。

  總之,父母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必須養成他們正常的生活、處世的誠信、良好的習慣、接受的性格,及培養感恩、忍耐、禮貌、合群、勤勞的美德。尤其要維護孩子的自尊心,不可以經常肆意的諷刺他、譏嘲他、責備他、歧視他,要用同事攝尊重子女的人格發展,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信仰及人生觀、價值觀。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