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出家人不能禮敬白衣(俗人)?
為什麼出家人不可以禮敬、供養和宴請白衣(俗人)呢?這絕非是出自於自己有什麼特權或等級制度,或者是為了要凸顯自己出家人的身份。因為以出家師父的智慧和慈悲,是決不至於如此造作的。 其真正原因是因為出家的功德之大超出了想象,大家可能不知道,出家人的福德和功德遠遠大於在家人,故在家人禮敬供養出家人,不僅僅是廣種福田,還能夠修福積德;反之,不管出於什麼想法,讓出家人去禮敬白衣,則會折損在家人的福壽。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都會很在意,為什麼我來了,在這的出家師父不來迎接我、不接待我甚至不請我客,難道這裡面有什麼規矩嗎?是的,原因就是前面所說,廟觀之內的神仙菩薩們受的是十方香火,自然要保佑眾生;出家師父接受的是十方供養,自然修行會努力精進,為眾生傳經布道,一生做的都是利益眾生的事情。試想一下,如果這個師父用十方供養來宴請你,你是否能夠承受得起這份香火,換句話說,你是否也可以和出家師一樣,為了眾生努力修行,是否已經利益眾生了呢?所以,在《順正理論》中有說:“諸天神眾,不敢希求受五戒者禮,亦不求比丘禮,以懼損功德及壽命故。”想想,以天神的福德高於人類,都不敢接受比丘禮,也不敢接受受過五戒的在家居士的禮拜,一般在家凡夫有多大的福德堪受出家眾禮拜? 來看看下面兩個出家人的故事: 故事一 黃檗禅師五十歲那年,有一次在行腳參訪的途中,從故鄉路過時,見到了日夜思念的老母親。 望著白發稀疏、滿臉滄桑的慈母,摸索著為僧人燒水、做飯、洗腳,禅師的熱淚奪眶而出。 但畢竟是開悟的一代高僧,沒有哭著撲進母親的懷裡,而是靜靜地接受了母親的供養,他知道,這是讓母親修福得度的上上策。 於是,黃檗禅師一邊讓母親洗腳,一邊對母親說法,述說佛陀出家修行的經歷,希望母親能因此聞到佛法,得到安心。禅師為了不讓母親動情,只將右腳給母親洗,卻不把左腳給母親洗。 黃檗禅師接連二次返家,雖然覺得難捨難離,但還是忍痛起程雲游行腳,繼續參訪。鄰居們忍不住告訴他的母親說:剛才那個向你講釋迦出家故事的人,就是你經常盼望的兒子啊。 母親聽後說:“難怪聲音好像我兒!”說後就急忙追出去,一直追到大河邊。不巧,這時黃檗禅師已經上船,船也開動了。母親不顧一切地跳到河裡,不幸被淹死了。 黃檗禅師站在對岸,目睹母親落水溺死的情形,不禁悲從中來,恸哭著說道:“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諸佛妄言。” 黃檗禅師即刻乘船返回,為母親殡葬,並說一偈曰: “我母多年迷自心,如今華開菩提林。 當來三會若相值,歸命大悲觀世音。” 就在黃檗禅師說偈的時候,鄉人都看見他的母親在火焰中升空而去。 贊歎黃檗禅師的大孝大義,卻也悲憫一切如母有情的執迷,祈願眾生皆能捨棄有為法,圓滿菩提道! 故事二 在《四分律》中有記載: 賓頭盧尊者出家前是一個國家的大臣,出家後證得阿羅漢果位。他的頂頭上司——該國國王優填王每次到賓頭盧尊者修行的寺院參禮,賓頭盧尊者都只是坐著,沒有起來迎接國王。有一次,陪同國王前去的諸位臣子看不慣,在回程的路上挑撥國王說:“賓頭盧這樣對待國王,實在是不禮貌、不尊敬。”說了一堆壞話。國王被激怒了,打算下次來寺時,如果賓頭盧再不起身迎接,就殺了他。後來,當國王再去寺時,一到大門口,就看見賓頭盧尊者走上前來迎接,一共走了七步。國王生氣地說:“以前本王來的時候,你動也不動;今天為什麼卻下座來迎接呢?” 賓頭盧尊者平靜地說:“國王以前來,都是帶著善心來,所以我不必起座迎接。可今天卻不同,國王是帶著惡心來,如果我不起來迎接國王,恐怕會被國王殺害的。” 優填國王聽後,大吃一驚,稍後歎了一口氣說: “善哉!弟子實在愚癡,不應該相信別人亂說,分不清凡夫與聖者,差點造成過錯。” 賓頭盧尊者說:“國王!請你發露忏悔,可以避免墮入地獄受苦。但已經無法避免的是,由於我起來走了七步,你的福德受到了折損,七日後國王必將失去王位,遭受到十多年的痛苦。” 果然,七天後,鄰國率兵來攻打,優填國王被打敗活捉,戴上鎖鏈被囚禁十二年。 從這兩個故事中,我們是否得到了啟發或啟示呢? 對於沒有信仰的俗人自不必說,即使一些修行多年的在家信士、居士,有時候到了道院或者寺院時,也會很在意師父、法師是否對他好?是否出來迎接了自己?有沒有熱忱招待?為何不宴請他? 更有甚者,如果師父有一次表現的不熱情的話,就決定以後就不再搭理了,仿佛自己很重要、很尊貴,而所有這些出家師父們只是吃他“頭路”的。這是一種很錯誤的心態,不但不能得到利益,反而會折損自己的福德和壽限的!
:佛教故事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