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诘所說經白話解 佛道品第八 第三十四章 文殊師利說如來種


 2016/1/6    熱度:1905    下載DOC文檔    

  第三十四章 文殊師利說如來種

  原文

  於是,維摩诘問文殊師利:何等為如來種?

  (肇曰:既辯佛道所以通,又問其道之所以出處。維摩文殊迭為問答,應物而作,孰識其故?)

  文殊師利言:有身為種。

  (肇曰:有身,身見也。夫心無定所,隨物而變。在邪而邪,在正而正。邪正雖殊,其種不異也。何則?變邪而正,改惡而善,豈別有異邪之正、異惡之善,超然無因忽爾自得乎?然則,正由邪起,善因惡生,故謂眾結煩惱為如來種也。)

  無明、有愛為種,貪恚癡為種,四顛倒1為種,五蓋為種。

  六入為種,七識住2為種。

  八邪法為種,九惱處為種。十不善道為種。

  以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皆是佛種。

  (肇曰:塵勞眾生即成佛道,更無異人之成佛。故是佛種也。)

  曰:何謂也?

  (肇曰:夫妙極之道,必有妙極之因。而曰塵勞為種)

  [注]

  1四顛倒有凡夫四顛倒和二乘四顛倒。凡夫把無常、苦、無我、不淨的世間執著為常、樂、我、淨,這是凡夫四顛倒。二乘人破了世間的常、樂、我、淨,建立了世間無常、苦、無我、不淨觀,世尊為說常樂我淨的涅槃,二乘人卻執著常樂我淨的涅槃,以為至寶,這是二乘的四顛倒。世尊為破二乘的四顛倒,在說非常非無常等不二法門。

  2七識住據俱捨論說:契經中說,有色、有情,身異、想異,如人一分天,是第一識住。

  一分天者,謂欲界天,及初禅天中除劫初起時的梵王外的其余所有天眾。

  有色、有情,身異、想一,如劫初起的梵眾天,是第二識住。

  梵眾天言,舉初顯後,總攝初禅三天,

  有色、有情,身一、想異,如極光淨天,是第三識住。

  應知具攝第二禅天。

  經部師解說:有余契經釋彼天中有想異義。謂極光淨有天新生,未善了知世間成壞,彼見下地火焰洞然,見已便生驚怖厭離。勿彼火焰燒盡梵宮,令彼皆空,侵我處?彼極光淨有舊生天,已善了知世間成壞。便慰喻彼驚怖天言,淨仙,淨仙,勿怖,勿怖。昔彼火焰燒盡梵宮,令其皆空,即於彼滅。彼於火焰有來、不來想及怖、不怖想,故名想異。

  有色、有情,身一、想一,如遍淨天,是第四識住。

  唯有樂想。

  下三無色(指四無色定的前三定處),名別如經,即三識住。是名為七識住。

  白話解

  維摩诘說了這段妙法,反過來問文殊師利:什麼是如來種?

  文殊師利說:有身即是如來種。

  無明、有愛二障是如來種,貪恚癡三毒是如來種,四顛倒是如來種,五蓋是如來種種。

  六塵是如來種,七識住是如來種。

  與八正道相違的八邪法是如來種,與九次第定相違的九惱處是如來種,與十善業道相違的十不善道是如來種。

  簡要言之,六十二見及一切煩惱都是佛種。

  問:為什麼這麼說呢?

  原文

  答曰:若見無為入正位者,不能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什曰:苦法忍至羅漢無生至佛,皆名正位也。言無為而入者,由取相見故入正位而取證。)

  譬如高原陸地不生蓮華,卑濕淤泥乃生此華。

  如是,見無為法入正位者,終不復能生於佛法。煩惱泥中乃有眾生起佛法耳。

  白話解

  維摩诘答:如果認為無為便是入正位的修行者,還是有見有入有證,自以為已得無上道,因而不能再發無上正等正覺之心。

  譬如在高原陸地是長不出蓮花來的,只有在卑下濕潤淤泥之處才能生長蓮花。

  正如這個道理,以為見無生法忍、或見不動地、或見佛地了,以見相為正位,這些修行者終將不可能再生長佛法了。只有在煩惱泥中的眾生才能生起佛法。

  原文

  又如殖種於空,終不得生。糞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無為正位者不生佛法。

  起於我見如須彌山,猶能發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

  是故,當知一切煩惱為如來種。

  譬如不下巨海,終不能得無價寶珠。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

  白話解

  又譬如把種子置於空中,始終不得發芽生長。在有糞水的肥沃的土壤上播種,種子才能滋長茂盛。同樣的道理,入無為正位的修行者不能生長佛法。

  如果見無為入正位的修行者能生起佛法,那麼起我見像須彌山那麼大的人也能生起佛法了。

  因此,應當知道一切煩惱即是如來種。

  譬如不下大海,必定得不到無價的寶珠。也是這個道理,不入煩惱大海,便不可能獲得如來的一切智寶。

  原文

  爾時,大迦葉歎言:善哉,善哉!文殊師利!快說此語,誠如所言,塵勞之疇為如來種。

  我等今者,不復堪任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乃至五無間罪,猶能發意生於佛法,而今我等永不能發。

  譬如根敗之士,其於五欲不能復利。如是,聲聞諸結斷者,於佛法中無所復益,永不志願。

  (肇曰:迦葉自知己心微弱,不能發大道意至於勝求,乃復五逆之人,傷己無堪,故善文殊之說。)

  是故,文殊師利!凡夫於佛法有法反復,而聲聞無也。

  所以者何?凡夫聞佛法能起無上道心,不斷三寶。正使聲聞終身聞佛法力無畏等,永不能發無上道意。

  (肇曰:凡夫聞法,能續佛種,則報恩而有反復也。聲聞獨善其身,不弘三寶,於佛法為無反復也。)

  白話解

  這時大迦葉歎了一口氣說:善哉,善哉!文殊師利!這話說得痛快,誠如居士所說,塵勞之類是如來種。

  而現在我們入阿羅漢位的大弟子,已經沒有條件發無上正等正覺心了。犯五逆罪的人,還能發意生於佛法,而今我們卻永不能發心了。

  我們如今好像是五根敗壞的人,失去五欲功能。同樣,聲聞乘自認是斷了各種煩惱的人,已不能在佛法中再有增益,已經沒有了這種心願了。

  因此,文殊師利!凡夫還能復歸佛法,而我們這些聲聞人無法再復生佛法了。

  為什麼呢?凡夫聞佛法能發無上道心,不斷三寶。即使聲聞乘人終身聞佛法,聽受十力、四無畏等大乘佛法,永遠不能再發無上道意了。

  廓然無聖

  生滅當下即是無生,二元本處即是一真!

  不可執淨為淨,亦不可斷滅落空!

  有涅槃可證,並證得涅槃,卻住涅槃,即是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斷滅!

  白雲

  廓然無聖果然廓然!

台灣學佛網首頁维摩诘经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