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诘所說經白話解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第二十一章 眾生有病則菩薩有病


 2016/1/6    熱度:2556    下載DOC文檔    

  維摩诘所說經卷第五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

  本品有四章眾生有病則菩薩有病有疾菩薩雲何調伏其心如何滅除病根菩薩行

  第二十一章 眾生有病則菩薩有病

  原文

  爾時佛告文殊師利:汝行詣維摩诘問疾。

  (肇曰:文殊師利,秦言妙德。曾成佛,名曰龍種尊也。)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彼上人者,難為詶對。

  (肇曰:三萬二千何必不任?文殊師利何必獨最?意謂至人無方,隱顯殊跡,故迭為脩短,應物之情耳。孰敢定其優劣,辯其得失乎?文殊將適群心而奉使命,故先歎淨名之德,以生眾會難遭之想也。其人道尊,難為酬對,為當奉佛聖旨行問疾耳。)

  深達實相,善說法要。

  (肇曰:實相難得,而能深達。善以約言而舉多義,美其善得說法之要趣也。)

  辯才無滯,智慧無礙。

  (肇曰:辭辯圓應而無滯,智慧周遍而無閡。)

  一切菩薩法式悉知。

  (什曰:謂神通變化諸威儀也。)

  諸佛秘藏無不得入。

  (近知菩薩之儀式,遠入諸佛之秘藏。為身口意之秘藏。)

  降伏眾魔,游戲神通。

  (什曰:神通變化,為跡引物,於我非真,故名戲也。復次,神通雖大,能者易之,於我無難,猶如戲也。又雲:於神通中,善能入住出,自在無礙。)

  其慧方便,皆已得度。

  (肇曰:窮智用,盡權道,故稱度也。)

  白話解

  佛對法王子文殊師利說:你去向維摩诘問疾吧!

  文殊師利回佛的話:維摩诘這個上人,超群拔粹,難與他酬對。

  他深入通達諸法實相,又善於演說,講述諸法要旨。

  他辭辯圓應而無滯,智慧周遍而無閡。

  所有菩薩法式,他都知曉。三世諸佛秘藏,無不能入。

  降伏種種魔障。神通變化,猶如游戲。能入住出,自在無礙。

  以其智慧方便力化度眾生,都得超度。

  原文

  雖然,當承佛聖旨詣彼問疾。

  於是,眾中諸菩薩大弟子釋梵四天王等鹹作是念:今二大士文殊師利維摩诘共談,必說妙法。

  即時,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皆欲隨從。

  (什曰:余聲聞專以離苦為心,不求深法,故不同舉耳。五白弟子智慧深入,樂聞深法,所以俱行也。)

  於是,文殊師利與諸菩薩大弟子眾及諸天人,恭敬圍繞,入毗耶離大城。

  爾時,長者維摩诘心念:今文殊師利與大眾俱來。即以神力空其室內,除去所有及諸侍者,唯置一床以疾而臥。

  (肇曰:現病之興,事在今也。空室去伺,以生言端,事證於後。唯置一床,借座之所以由也。)

  白話解

  雖然如此,我當乘佛聖旨,去向他問疾。

  於是,會中的菩薩、大弟子,以及帝釋、梵天王等等二十八天的天人都在想:現今兩位大士文殊師利、維摩诘會面談論,必定說玄妙深法。即時,八千菩薩、五百聲聞、百千天人都想隨從前往。

  於是眾位菩薩、眾大弟子以及眾天人簇擁著文殊師利,恭敬前往,入毗耶離大城。

  這時,長者維摩诘心知,文殊師利同大眾來了,即施神力,使室內變得空無所有。除去了一切設備和侍奉人等,只留一張床,自己作出病態躺在床上。

  原文

  文殊師利既入其捨,見其室空,無諸所有,獨寢一床。

  時,維摩诘言:善來!文殊師利。

  (什曰:贊言善來者,欲明賓來得逞會,主亦虛受也。)

  不來相而來,不見相而見。

  (肇曰:將明法身大士舉動進止不違實相。實相不來以之而來,實相無見以之相見。不來而能來,聯見而能見,法身若此,何善如之?)

  文殊師利言:如是!居士。若來已更不來,若去已更不去。

  所以者何?來者無所從來,去者無所至,所可見者更不可見。

  (肇曰:明無來去相,成淨名之所善也。夫去來相見,皆因緣假稱也。未來移非來,來已不更來。捨來已、未來,復於何有來去?見亦然耳。)

  且置是事。

  (肇曰:雖貪微言,而使命未宣,故且止其論而問疾矣。)

  白話解

  文殊師利入到他的住捨,一看,室內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只有維摩诘獨自躺在一張床上。

  這時,維摩诘開聲了:歡迎啊!文殊師利。

  你實相不來,卻已來了。實相不見,卻又見了。

  文殊師利說:是啊!居士。如果現形來了,不會再來。如果形滅去了,不會再去。

  為什麼呢?來,不是從什麼地方來。去,也沒有去到什麼地方。(法界本住,不來不去)。所可見的,不再可見。(離見不見,入無為法)。

  這些暫且按下。

  原文

  居士!是疾寧可忍不?療治有損不至增乎?世尊殷勤致問無量。

  居士!是疾何所因起?其生久如?當雲何滅?

  (肇曰:使命既宣,故復問疾之所由生也。是病何因而起?起來久近?雲何而得滅乎?)

  維摩诘言:從癡有愛,則我病生。

  (肇曰:答久近也。菩薩何疾?悲彼而生疾耳。群生之疾,癡愛為本;菩薩之疾,大悲為源。夫高由下起,是因非生。所以悲疾之興,出於癡愛。而癡愛無緒,莫識其源。吾疾久近,與之同根此言悲疾之始。不必就己而言也。)

  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病滅,則我病滅。

  (肇曰:答滅也。大士之病因彼生耳。彼病既滅,吾復何患?然以眾生無邊,癡愛無際,大悲所被,以之齊量。故前悲無窮,以癡愛為際;後悲無極,與群生俱滅。此因悲所及以名悲滅之不近也。)

  所以者何?菩薩為眾生故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若眾生得離病者,則菩薩無復病。

  (肇曰:夫法身無生,況復無形?既無有形,病何由起?然為彼受生,不得無形。既有形也,不得無患。隨其久近,與之同疾。若彼離病,菩薩無復病也。)

  白話解

  居士!你的病能夠忍受嗎?經治療減輕了嗎?不至於增重吧?世尊無量關心,殷勤致意問候。

  居士!這病是怎麼起的?生這病多長時間了?要怎樣才能病除?

  維摩诘說:由癡心而起愛欲,我的病從此生。

  因一切眾生病,所以我病。如果一切眾生的病滅除了,我的病便滅除了。

  為什麼呢?菩薩已得無生法忍,為了化度眾生才不入涅槃而入生死,有生死則有病。如果眾生能夠離病,菩薩便無病了。

  原文

  譬如長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

  菩薩如是,於諸眾生,愛之若子。眾生病則菩薩病,眾生病愈菩薩亦愈。

  又言,是疾何所因起?菩薩病者以大悲起。

  (肇曰:菩薩之疾,以大悲為根,因之而起。答初問也。)

  文殊師利言:居士!此室何以空無侍者?

  (肇曰:空室之興,事在於此,問室何空又無侍者。無侍者後別答。)

  維摩诘言:諸佛國土,亦復皆空。

  (肇曰:平等之道,理無二跡。十方國土,無不空者,曷為獨問一室空耶“)

  白話解

  譬如一位長者,只有一個兒子,兒子得了病,父母心不安樂,也就病了。兒子的病痊愈了,父母的病也就痊愈了。

  菩薩也是這樣,愛眾生像愛自己的兒子一樣。眾生有病,菩薩亦有病。眾生的病痊愈了,菩薩的病也就痊愈了。

  再說,這病因何而起?菩薩的病因大悲而起。

  文殊師利問:居士!這室內為何這樣空?侍者也無一個?

  維摩诘說:所有佛國淨土都是空的啊!。

  原文

  又問:以何為空?

  (肇曰:室以無物為空,佛土以何為空?將辯畢竟空義也。)

  答曰:以空空。

  (肇曰:夫有由心生,心因有起。是非之域,妄想所存。故有無殊論,紛然交兢者也。若能空虛其懷,冥心真境,妙存境中,有無一觀者,雖復智周萬物,未始為有,幽鑒無照,未始為無。故能齊天地為一旨而不乖其實。鏡群有以玄通而物我俱一。物我俱一,故智無照功;不乖其實,故物物自同。故經曰:聖智無知,以虛空為相;諸法無為,與之齊量也。故以空智而空於有者,即有而自空矣。)

  又問:空何用空?

  答曰:以無分別,空故空。

  (肇曰:智之生也,起於分別,而諸法無相,故智無分別。智無分別,即智空也;諸法無相,即法空也。以智不分別於法,即知法空已矣。豈別有智空假之以空法乎?然則,智不分別法時,爾時,智法俱同一空,無復異空。故曰:以無分別為智空,故知法空矣,不別有智空以空法也。)

  又問:空可分別耶?

  (肇曰:問智空、法空可分別耶?智法俱空,故單言一空則滿足矣。)

  答曰:分別亦空。

  白話解

  問:怎樣是空?室內以無物為空,佛土以什麼為空?

  答:以我的心智觀法空,還有個我的心智不空。觀法空的心智也空了,物我俱一,就畢竟空了。

  問:空何用空?依後文所答,這句問的意思是這個空怎麼能空?

  答:以無分別智觀空,從而知一切法空,觀空的智也空了。

  問:智空與法空可以分別嗎?

  答:一切法無分別,連分別也空掉。

  原文

  又問:空當於何求?

  (肇曰:上因正智明空,恐惑者將謂空義在正不在邪,故問空義之所在。以明邪正之不殊也。)

  答曰:當於六十二見中求。

  (肇曰:夫邪因正生,正因邪起。本其為性,性無有二。故欲求正主之空者,當於邪見中求。)

  又問:六十二見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諸佛解脫中求。

  (肇曰:捨邪見名解脫,背解脫名名邪見。然則,邪解相靡,孰為其原?為其原者,一而已矣。故求之邪見,當本之解脫也。解脫者,解脫結縛也。若存相不邪,不可去矣。)

  又問:諸佛解脫當於何求?

  答曰:當於一切眾生心行中求。

  (肇曰:眾生心行,即縛行也,縛行即解脫之所由生也。又,邪正同根,解縛一門,本其真性,未嘗有異。故求佛解脫,當於眾生心行也。)

  又,仁所問何無侍者,一切眾魔及諸外道皆吾侍也。

  (肇曰:世之侍者,唯恭己順命,給侍所須,謂之侍者。菩薩侍者,以慢己違命違道者,同其大乖,和以冥順,侍養法身,謂之侍者。所以眾魔異學為給侍之先也。)

  所以者何?眾魔者,樂生死,菩薩於生死而不捨。

  外道者,樂諸見,菩薩於諸見而不動。

  (肇曰:魔樂者,五欲,不求出世,故系以生死。異學雖求出世,而執著己道,故系以邪見。大士觀生死同涅槃,故能不捨。觀邪見同正見,故能不動。不動不捨,故能即之為侍也。)

  白話解

  問:應從哪裡求空法?

  答:應從六十二種有見中去求空法。

  問:怎樣從六十二種有見中求得空法?

  答:應當在諸佛走過的解脫之路去求。

  問:如何求得諸佛走過的解脫之路?

  答:眾生心行中有結縛,應當於眾生的結縛中求得佛走過的解脫之路。

  維摩诘接著說:又,你問為什麼沒有侍者。一切眾魔和所有外道都是我的侍者。

  為什麼呢?眾魔醉於生死,菩薩亦不捨生死。菩薩與眾魔同於生死,化魔入聖。

  外道樂於自己的所見,執著所知邪見而生妄想。菩薩亦見外道所見,即此見而自心如如不動。

  原文

  文殊師利言:居士所疾,為何等相?

  (肇曰:既知病之所由,復問由生之疾相也。大悲之疾,以何為相乎?將明無相大悲,應物生病者,雖終日現疾,終日無相也。)

  維摩诘言:我病無形不可見。

  (肇曰:大悲無緣而無所不緣,無所不緣故能應物生疾。應物生疾病,則於我未嘗疾也。未嘗疾故能同眾疾之相,而不違無相之道。何者?大悲無緣,無緣則無相,以此生疾,疾也無相。故曰:我病無形不可見也。)

  又問:此病身合耶?心合耶?

  (肇曰:或者聞病不可見,將謂心病無形故不可見。或謂身病微細故不可見。為之生問也。病於身心,與何事合而雲不可見乎?)

  答曰:非身合,身相離故。亦非心合,心如幻故。

  (肇曰:身相離則非身,心如幻則非心。身心既無,病與誰合?無合故無病,無病故不可見也。)

  又問:地大、水大、火大、風大,於此四大,何大之病?

  (肇曰:身之生也,四大所成。上總推身,今別推四大,曲尋其本也。)

  答曰:是病非地大,亦不離地大。水火風大,亦復如是。

  (肇曰:四大本性,自無患也。眾緣既會,增損相克,患以之生耳。欲言有病本性自無;欲言無病,相假而有。故病非地,亦不離地,余大類爾也。)

  而眾生病從四大起,以其有病,是故我病。

  (肇曰:四大本無,病亦不有。而眾生虛假之疾,從四大起。故我以虛假之疾應彼疾耳。逆尋其本,彼我無實。而欲觀其形相,當何有耶?)

  白話解

  文殊師利問:居士所患的疾病,是什麼形相?

  維摩诘說:我患的疾病,沒有形相,見不到。

  問:這病是身與邪合的的抑或是心與邪合的?

  答:不是與身合,因為此身離相。也不是與心合,因為此心如幻。

  問:地大、水大、火大、風大,於此四大中,是哪個大種出了毛病?

  答:這病不是地大而又不離地大,水大、火大、風大,都是如此,既不是,也不離。

  眾生的病都因四大而起,因為眾生有病,所以我有病。

台灣學佛網首頁维摩诘经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