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我的行為規范
作者:良鄉文化藝術學校 商瑩 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要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好孩子。但是我不知道如何做,在我心裡的標准是:學習成績優異,對人有禮貌,就夠了。上學以後,老師告訴我們,每天要按《小學生行為守則》去做,我感到這個標准比小時候自己心裡的標准高了許多。但當我有一天學習到《弟子規》後,我發現做人還有更高的學問。 以前只知道好孩子要孝敬父母,也很想了解孝敬父母應當如何做,但是從小到大沒有一個老師能夠告訴我。可當我第一次走進《弟子規》的課堂,翻開《弟子規》,看到「入則孝」第一句就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時,我眼前一亮,又聽到老師意味深長的講解,才明白這就是孝的基礎,這就是孝的原則。以前,父母呼喚我的時候,我總是不假思索地說:「我沒時間,待會兒再說!」那時,不知道這樣回答是錯的,是不孝的表現。當我一次次面對父母的呼喚置之不理的時候,當我面對父母再三催促而說出「我在學習,要干您自己去干,煩不煩呀」的時候,不知當時有多麼傷父母的心呢!而爸爸媽媽總是生氣地說:「真不懂事,越大越沒出息了。」而我的反應就是頂嘴,結果一家人鬧得很不愉快,甚至一連幾天我都不理媽媽。 自從學了《弟子規》以後,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錯在哪裡了。我首先沒有做到「孝」,不孝就等於犯罪,我真後悔沒早些學習《弟子規》。記得老師說過,母子連心,只要孩子感到不舒服或者遇到危險時,媽媽的心就會相應地疼一下。那當我們頂撞父母時,就像用刀子在扎媽媽的心一樣啊!父母養育我這麼多年,不知要付出多少心血,我們不但沒有回報他們,還惹他們生氣,心裡感到非常慚愧。從那以後,我決心真正做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只要父母呼喚我,我就會痛快地答應,並放下手中的事趕快來到他們身邊,痛快地去做每一件事,只有他們高興,我才更加高興。媽媽說,自從我學習了《弟子規》以後,好像變了一個人,越來越懂事了。 老師告訴我們,《弟子規》的每一句經文是拿來做的,不是拿來背的。還告訴我們要時刻做好,給周圍的人做老師,做榜樣。去年五一期間,我和爸爸一起去游樂園玩,那天天氣很熱,人也特別多,每個地方都排著很長的隊伍。接近中午,我們的隊伍還有近200米,許多人開始吃東西、喝飲料,因為果皮箱離我們很遠,大家都不願意離開隊伍,所以有的人就向很遠的果皮箱投垃圾,有的干脆就把垃圾扔在腳下。看到隊伍中還有外國朋友,我想到了老師講過的許多中國人到外國旅游,亂扔垃圾,把中國的臉都丟到了國外的故事。而且《弟子規》也告訴我們「事雖小,勿擅為」,所以我決不能亂扔垃圾。我和爸爸先將自己手中的垃圾放入果皮箱中,然後主動將果皮箱周圍的垃圾拾起來,也放了進去。當時嘈雜的現場突然靜下來,所有的人都看著我們,幾秒鐘後,大家紛紛鼓起掌來。許多人自覺地把身旁的垃圾也撿了起來,兩個外國人豎起了大拇指。我想,這件小事,只要是學過《弟子規》的同學一定都能做到。同時我也看到:所有的人都有善良的心,只是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其實做老師並不難,只要按照《弟子規》去做,做出了榜樣,你就是周圍人的老師。 現在媽媽、爸爸都在學《弟子規》,每周都來學校,聽老師講授《弟子規》的家長課,我們互相監督、互相比賽,看看誰把《弟子規》力行得最好!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