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佛說十善業道經講記(九)
乙三、廣申依十善莊嚴萬行分三:一、廣說以施莊嚴之大利 二、略示眾行莊嚴之大利 三、結說能令一切佛法圓滿 “萬行”,指大乘道六度、四攝、四無量心、三十七菩提分、止觀、方便等無量無數的菩薩行。“依十善莊嚴”,指依止十善業道,在自心上莊嚴各種妙行。應當依止十善的原因是:不論修哪種菩薩行,都是依止身、口、意來修。身、口、意遠離了惡業,就堪能修持深廣的大行,不然就會被惡業的力量牽制,而沒有能力修持大行。就像一張紙沒有污垢、很清淨,就能在紙上描繪美妙的圖畫,如果紙上染上了很多污點,就不堪作為描繪莊嚴的所依,也就畫不成莊嚴圖畫。也就是,身、口、意有很多惡業的污點時,就修不出萬行的莊嚴。 所以前面開示菩薩應當晝夜觀察善法,不容許心中有絲毫惡業夾雜,就是為了保持清淨的心,好在清淨的心上繪出萬行莊嚴。如果心裡被惡業染得污七八糟,那就不可能修出萬行莊嚴。 很多人沒有切實在自己身口意上遠離惡業,每天都造下各種惡業,這樣身心處在很染污、混亂的狀況中,就難以出現修法的效果。 重要的一點是要認清惡業的破壞性、染污性。比如常常造十惡業的人,心就被惡業牢牢纏住,以惡業的力量導致內心混亂、污濁,或者沉重、壓抑、心力脆弱等等,這樣就無法持續、穩定地展開修行,而且由於惡業蒙蔽心靈,有很大的障礙,就發不出廣大的善心,比如發不起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或者自己身口意沒有修好,就沒有德行感化別人,行持不了四攝;或者基本的十善業道還沒有修清淨,更廣、更細的菩薩戒就更加免談;而且以惡業力使心擾動不安,也難以修成止觀。所以心沒有遠離十惡業時,就受惡業力的牽制,困在狹隘、雜亂、污濁的心境中,無力展開廣大的修行。 這樣就知道,菩薩道萬行只有依止十善才能建立,不然就像空中建樓閣一樣永遠建不成;或者沒有打穩固十善的基礎,暫時有的功德也會失壞,就像冰上建樓房一樣。 丙一、廣說以施莊嚴之大利 萬行中,這裡以布施度為例說明依止十善修持布施會得到哪些利益。“依止十善”,就是依止遠離惡業的清淨身、口、意業。“以施莊嚴”,就是在心上修出布施的功德莊嚴。“大利”,就是由清淨的布施行感召到大利益。 【爾時世尊復告龍王言:若有菩薩依此善業,於修道時,能離殺害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長壽無夭,不為一切怨賊損害。】 爾時世尊又告訴龍王依止十善莊嚴萬行會得到哪些大利益。 “依此善業,於修道時”,就是依止遠離身口意惡業的十善,而在修持菩薩道的這時候。首先行持布施的利益是:如果能遠離殺害眾生的意樂和行為,對眾生做財物、佛法、無畏的布施,將來就會常常資財豐裕、而且資財穩固、不會被水、火、盜賊等侵奪,不僅如此,還享有長壽、不會短命夭折,不會被怨家損害。 總的意思是:如果十善業修得清淨,再以清淨的身口意修持大乘法門,感果就會十分圓滿,因為惡業已經基本淨除,再修善行,就像大地已經鏟除了雜草等障礙,再往裡面播種,長的果實就非常清淨、堅實。像這樣,首先把身口意修清淨了,在清淨的心地裡種布施度等的善根,結的果實就非常清淨、圓滿。 【離不與取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最勝無比,悉能備集諸佛法藏。】 遠離以權勢、欺詐、盜竊等手段做不與取,對眾生布施財物、佛法和無畏,這樣就會常常富裕、無能侵奪,而且會出現最好的福報,又能圓滿地把諸佛法藏攝集在心裡。 布施的果報是得到加倍的報償。越是慷慨地施捨,就越能增長福德。一方面不造不與取,遠離了貧乏的因,另一方面又不斷地布施,財富就會輾轉不斷地增長,以至於達到無人能比的程度。法的方面也是心裡無私無求地給眾生布施佛法,就會讓智慧日益廣大,最終心裡能圓滿攝集諸佛法藏。 【離非梵行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其家貞順,母及妻子,無有能以欲心視者。】 遠離不清淨的邪YIN行,對眾生做財物、佛法、無畏的布施,將來常常擁有財富、無人能侵奪,而且家庭非常穩固、和順,母親、妻子、兒女沒有人能以欲心看待。 【離虛诳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離眾毀謗,攝持正法,如其誓願,所作必果。】 遠離說欺騙的語言,以誠實的心施捨財物、佛法和無畏,將來常常財物豐裕、沒有人能侵奪;而且聲譽很清淨、沒有人毀謗;再者,內心保持真誠,沒有以虛偽的惡行損壞真誠,就能誠懇地把正法攝持在心裡;而且凡是發自真誠心的善願都能實現。 “離眾毀謗”,是遠離虛诳語所得的等流果。意思是:自己從不說妄語诳騙他人,也就不會領受無中生有的毀謗,這是以口業清淨的力量感得聲譽清淨。“攝持正法”是指把心修真誠了,就能非常誠心地攝持正法,能幾十年如一日兢兢業業地奉行佛法,這都源於真誠的力量。如果常常說妄語、做虛偽的行為,就會損壞真誠,即使遇到殊勝的正法,也沒有力量堅定地奉行。 “如其誓願、所作必果”:也是真誠心微妙的作用。內心真誠就隨順本性,凡是發自真誠的善願,都能按自己所做得到實現。也就是內心真誠、沒有虛偽,以至誠的心就會感召所願的結果。 【離離間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眷屬和睦,同一志樂,恆無乖诤。】 遠離說破壞別人關系的語言,對眾生做財物、佛法、無畏的布施,這樣將來常常資財富裕、無人能侵奪,而且眷屬和睦,彼此同心同德,任何時候不會發生矛盾和诤執。 【離粗惡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眾會,歡喜歸依,言皆信受,無違拒者。】 遠離說粗惡傷人的語言,對眾生做財物、佛法、無畏的布施,將來常常資財豐裕、無人能侵奪,而且不論到哪裡,大眾都歡喜歸投、依靠,所說的話為人信受,沒有違反、抗拒。 【離無義語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言不虛設,人皆敬受,能善方便,斷諸疑惑。】 遠離無實義的語言,對有情布施財物、佛法、無畏,由此常常資財豐裕、無人能侵奪;自己說話不會成為虛設,會被人恭敬領受;又能善巧地運用語言,解除別人心中的疑惑。 常常造绮語業,不斷地生產語言廢品,這樣的語言只會被人輕視、捨棄。相反地,常常說有意義的語言,就會被人尊重領受,也就是別人會恭敬地聽受你的話,依教奉行。再者,由於遠離了绮語業障,就能善巧地運用語言,斷除別人心裡的疑惑。 【離貪求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一切所有,悉以惠捨,信解堅固,具大威力。】 遠離貪求而做布施(就是心裡不求別人回報,也不求來世的人天福報等等,這樣無私無求地施捨財物、佛法和無畏),就能常常資財富裕,無人能侵奪;而且養成了布施習性,在得到一切所有時都能惠捨有情;又會具有對法的堅固信解,身心有很大威力。 “一切所有,悉以惠捨”是指長期修布施的等流果。等流的意思,就是像一條河流的上游和下游同等地流那樣,以不斷地串習施捨的心,將來得到福報時,又會把一切所有毫無悭吝地布施眾生。 “信解堅固”可以這樣解釋:法寶的涵義就是清淨、離欲,常常無私無求地布施奉獻,就會對清淨離欲的正法生起信解,心裡堅固地信解:所謂的正法就是這樣。 【離忿怒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速自成就無礙心智,諸根嚴好,見皆敬愛。】 心裡遠離忿怒、常常一團和氣,對眾生施捨財物、佛法和無畏,將來就會資財豐裕、無人能侵奪,而且能快速成就無障無礙的智慧,又有莊嚴、妙好的根身,讓見到的人都心生敬愛。 忿怒使心失去平靜、損壞智慧,而遠離忿怒,心就安住在平靜、清明當中,就像風平浪靜,平靜的水中現出萬物的影像,以平靜的心能無障礙地了達萬法真相,所以說“速自成就無礙心智”。 【離邪倒心而行施故,常富財寶,無能侵奪,恆生正見敬信之家,見佛聞法,供養眾僧,常不忘失大菩提心。】 遠離各種邪見或顛倒觀念,安住在正見中對眾生布施財物、佛法和無畏,將來就會資財豐裕、無人能侵奪,而且常常生在具有正見、信奉三寶的家庭,能遇到佛、聽佛說法、供養眾僧,常常不忘失大菩提心。 我們要想生生世世生在佛教家庭、值遇三寶、不忘失菩提心,就應當修相應的因來感召,這個因就是遠離邪見、生起正見。如果能遠離顛倒邪見、生起正見,就會自然而然對佛法生起恭敬信受,而且自然而然對開示正法的佛、隨學正法的僧發起永世皈依的誓願。這樣的善根長養到堅固時,如果還要轉世,就和具有正見、敬信三寶的家庭同類相感而投生;而且以善業力量,出生後就能遇到三寶、見佛聞法、供養眾僧;又由於在生之時,對大乘法生起了正見,引出了“世世常行菩薩道”的願力,以願力的攝持,就能常常不忘記尋求無上菩提,救度法界眾生。 【是為大士修菩薩道時,行十善業,以施莊嚴,所獲大利如是。】 以上就是發大願的菩薩在修習菩薩道時,依止十善業而以布施作為莊嚴,所獲得的各種大利益。 丙二、略示眾行莊嚴之大利分六:一、余五度 二、四無量心 三、四攝 四、三十七菩提分 五、止觀 六、方便 丁一、余五度 【龍王!舉要言之,行十善道,以戒莊嚴故,能生一切佛法義利,滿足大願;】 “舉要言之”,就是提出要點來講述依止十善、修持萬行的利益。 十善是修萬行的基礎。修十善的目的是遠離身口意的惡業,好依止清淨的身心修持萬行。這就像一張干淨的白紙,好在上面染種種色彩,繪出莊嚴的圖畫。我們首先做到身、口、意業清淨,然後再從心中畫出戒的莊嚴、定的莊嚴、慧的莊嚴、忍的莊嚴等等。業行清淨是修任何法的基本條件,有了這個基礎上還要修出心中無量的功德。就好像房間的牆壁涮得很白,這還不夠,還要做各種裝飾,要陳設佛像、擺好鮮花、掛上壁燈、雕梁畫棟等等,這叫做“莊嚴”。就像這樣,我們應當依止清淨的身口意,修出六度、四無量、三十七菩提分、止觀、方便等的萬德莊嚴。 比如以戒莊嚴,就是通過行十善業道,使得身口意業清淨之後,還要拓展開來,具足戒的莊嚴。以大乘來說,要有三種戒的莊嚴,就是律儀戒、攝善法戒和饒益有情戒的莊嚴。成熟自己方面,要以律儀戒遠離惡行,以攝善法戒攝集善行;利益眾生方面,要以饒益有情戒成熟眾生。具有這樣三戒莊嚴,就能按自己的所願生起一切佛法的義利。(“義利”就是有實義的利益。世間人求的利益就像谷的空殼一樣,沒有實義。而“義利”是指有實義的利益。)就像大地是生長一切莊稼的依處,由持戒的力量能出生一切佛法義利。也就是,守好了三聚淨戒,就能安住在三摩地中;以安住三摩地的緣故,就從中發出智慧光明;以智慧照見諸法實相的緣故,就能從貪嗔癡中解脫出來;以解脫貪嗔癡的緣故,就自然照見一切所知。因此能成就一切佛法功德。 【忍辱莊嚴故,得佛圓音,具眾相好;】 真正把身口意修清淨了還不夠,還要在心上具足忍辱的莊嚴。忍辱是內心的品德,要把它修出來。這又包括耐怨害忍、安受苦忍和谛察法忍。如果去實修,這三種忍都可以修出來,到時心中就有了安忍的莊嚴。 別人傷害你,或者傷害身體,或者用語言誹謗、謾罵,或者以毒辣的手段謀害等,都叫“怨害”。遭遇怨害時,心裡安忍不動,不會以憤怒、怨恨等動搖自己的心態;其次,遇到天氣寒熱、生活艱苦、干渴饑餓、各種勞累,或者受宿世的業報、身體生病等時,心裡安然忍受而不動搖;再就是心能安住在佛法中不動搖,也就是經過思維抉擇、成就了勝解之後,心就安住在法義中,無法動搖,這就是谛察法忍。修出了這三種忍,心上就有安忍的莊嚴,將來就得到佛的梵音和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我們沒有成就安忍期間,遇到怨害、苦受等時,心裡做不到安忍不動,就會發出憤怒、怨恨、哀愁等的聲音,這些不清淨的聲音就是來自不能安忍的心。而修出了安忍的力量,內心能不波動,發出的就是清淨、柔和的聲音。很多人一遇到違緣,稍微受一點苦時,就怨天尤人、哀聲歎氣;稍微受一點委屈,就暴跳如雷、憤怒地咆哮、謾罵,就是因為心裡忍受不了,才發出這些不清淨的語言。但有安忍的力量,內心不波動,就不會發出不清淨的聲音,將來就能成就佛的梵音。 再從相貌上說,心裡忍受不了時,就有愁眉苦臉、憤怒哀愁、滿臉陰沉等的表現,這些不好的表現也來自不能安忍。如果具有安忍的功德,外現的就是莊嚴相,將來就得到紫磨真金色等的妙相。 所以《六波羅蜜多經》上這樣講:善巧的畫師能畫出各種美妙的圖畫,不論描繪的線條、形象,渲染的種種彩色,或者結構、氣勢都具足美妙。這位善巧的畫師就是安忍,由於安忍的妙力,就會圓滿地成就功德莊嚴。因為安忍的心是莊嚴的、調柔的,表現的相貌、威儀、談吐、性格等也全是莊嚴的。 【精進莊嚴故,能破魔怨,入佛法藏;】 身口意修清淨了還不夠,還要具足精進莊嚴。這也是心中的品德,一旦開發出來,心地就非常莊嚴,就有不一樣的氣質和行為。 精進就是對於善法勇悍,這又包括恆常精進和恭敬精進。恆常精進,就是晝夜不斷地行善,沒有一刻間斷、懈怠;恭敬精進,就是在行善、修法的時候,內心保持虔誠恭敬。如果心上有了這樣精進的莊嚴,就能做到晝夜不斷地精進修法,以精進的力量破除魔怨、深入法藏。 魔怨指的是蘊魔、煩惱魔、天魔、死魔,魔就是破壞人、使人墮入苦海的因素。而修行發起了精進的力量,持續不斷地虔誠修法,這就像鑽木取火,堅持鑽下去就能發出火一樣,以精進的力量,就會具有定的力量、慧的力量、對治煩惱的力量等等,由此就能消除煩惱、寂滅五蘊,也就能了生脫死、降伏天魔。 其次,以精進的力量能深入佛法的秘藏。這是說,打好了十善業道的基礎,身口意遠離了惡業,心力就能凝聚起來,長期穩定地修法,由此就會逐漸證入佛法。相反的方面:如果沒打好十善業道的基礎,還在用身口意造惡,那只要造下一種惡業,就會損壞修行。比如:忽然間殺了生命,或者造下邪YIN,馬上就被罪業纏住;或者打了妄語、說了绮語,心態就變得很亂;或者生了很重的貪嗔煩惱,心裡安靜不下,也無法持續精進地修法。即使原來有一些修行境界,但只要造了惡業,就會使原有的修行境界退失,使修法大打折扣。所以只有保持身口意恆時清淨,心裡不被罪業干擾、染污,心力才能凝聚起來勇猛精進地修行。這樣修好了十善業道,加上長久、虔誠地精進,就會對佛法深入地通達。 “入佛法藏”,可以做兩層解釋:一層是由於精勤地聞思修持,佛法的寶藏就能逐漸深入;另一層:由於持續不斷地精進修法,就會見到心性的本來面目,這就是入佛法藏。一切佛法不離這一念心性,離開它就沒有佛法!所以無量法門以一個心性的奧藏就全部包括進去了,只要能見到這一法,就會見到一切法! 【定莊嚴故,能生念慧,慚愧輕安;】 還要具足禅定的莊嚴。就是要在心上發起禅定的功德。什麼是禅定呢?就是心安住在修法的所緣上,不再散亂在其它所緣上面,這叫做“心一境性”。 那麼,具足禅定的功德之後,就能生出念、慧、慚愧、輕安。也就是有了定力就生起正念,時時刻刻能明記佛法不忘失;沒有定力,心裡散散亂亂,就沒有明記不忘的念力。又由於有定的功德,會生起智慧,就像水波平靜,能照見萬法的影像那樣,有了定力,心不散亂,就能照見實相。 然後會生慚愧心。比如心裡安定時,能照見自己的過失,發現自己的煩惱和錯誤,這樣就會心生慚愧。 之後是得到輕安,就是生了定力,遠離了身心雜亂,就會消除沉重和不安,而得到輕安快樂。 【慧莊嚴故,能斷一切分別妄見;】 還要在心上具足慧的莊嚴。智慧也是心上的品德,就是能如實揀擇萬法體性的心。心安住在一個所緣上不動,不會散亂到其它所緣上,這叫做定。慧是像明鏡照見物體的相狀那樣。那麼,萬法歸納起來就是事和理兩種,一是形形色色的現象,二是能顯現這些現象的實際理體,能無誤地了達事和理,就是具有慧的莊嚴了。 由於心上有了慧的莊嚴,就能斷除一切分別妄見。就是在智慧了達實相時,以往的各種分別妄見就會隨著寂滅。智慧是分別妄見最直接的對治。沒有智慧莊嚴,就會被纏在復雜的分別網當中,比如分別有漏的世間是常存的、安樂的、有我的、清淨的,認為心前種種現象是實有的,身體是實有的、房屋是實有的、街道是實有的、色聲香味是實有的、思想感受是實有的……,這些都是分別妄見。我們眾生都墮在分別妄見裡出不來,完全被妄見纏住了,所以晝夜不斷地虛妄分別,停息不下。為什麼停息不下呢?就是沒見到萬法的真相,但只要能生起慧的功德,能認識萬法的真相,這些虛妄分別就會逐漸停止下來。
:十善业道经 :浅释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