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不善父母,得大苦報;少作供養,獲福無量
上午講了僧田,講了和尚、阿阇黎。所有的僧人都可以作為我們的福田。換句話說,就是一個破戒的比丘都可以做人天之師,遠勝於外道。剛才又講了父田的利益;又講了母田的利益。孝敬父母是我們最方便、最直接的一個福田。 佛教有一個慈童女的故事,出自《雜寶藏經》。在很久以前,波羅奈國有一位長者的孩子叫慈童女。他的父親很早就死了,錢財也花盡了,於是他出賣勞力,以打柴為生,一天得兩個錢,全部奉養母親。後來賺得多了,每天得到四個錢,也同樣供養母親。這樣又漸漸增長,每天得到八個錢,也都供養母親。由於他這種孝心,使很多人都知道了他的事情,遠近都來買柴,獲利轉多,直至每天得十六個錢,仍然都供養給母親。 大家見到他聰明又有福德,就勸他說:“你父親在的時候常入海采寶藏,你為什麼不入海尋寶呢?”慈童女就問母親,說:“父親能夠入海尋寶,那我為什麼不能入海尋寶呢?”母親知道孩子孝順仁慈,以為他不會離開自己,就開玩笑說:“你可以去啊!”慈童女以為得到母親的允諾,便尋找旅伴,然後向母親告辭。他母親說: “你這個孩子,我只是那麼一說,除非我死了,否則不能放你走。”慈童女回答說:“如果當初您不允許的話,我自然不敢打這個主意,但是母親既然允許我,為什麼又阻攔呢?我要在這一生中嚴守信用,寧願為此而死。我已經和人約定了,當然要立信而行,不可再留在這裡。” 母親見孩子的意志堅決,於是抱住他的腳痛哭,說:“除非等到我死了你才能走,怎麼能現在離去呢?”但慈童女掰開母親的手,拔出腳,扯斷了母親數根頭發。母親害怕孩子獲不孝之報,於是放他離去。 他和伙伴入海尋寶,尋到寶藏了以後,與同伴返回。在返回的時候,慈童女總是和同伴分開宿營。其他商人起得早,便叫醒他。這一天起大風了,商人早起就忘叫他了,慈童女就失去了同伴,不認識回去的路了。最後他走到一座高山中,登上山頂,遠遠望到一座琉璃城。因為饑渴困乏,於是慈童女快速向城中進發。這時城中有四個玉女,手中持著如意寶珠,歌舞彈唱,前來迎接,留慈童女在城中生活,經過四萬歲,享受無盡的快樂。後來自然生出厭離心,便想離開。諸名玉女都說:“閻浮提人,反復無常,和我們共同生活了四萬歲,卻說走就走。” 慈童女不理會她們的言語,又來到一座玻璃城,有八個玉女前來迎接他,最後在這城裡度過了八萬歲。慈童女厭煩了以後又離去。又來到了一座白銀城,有十六個玉女來迎接,他享受了十六萬歲。慈童女又厭棄離去。最後到達黃金城,有三十二位玉女迎接,享受了三十二萬歲,再次想離去。他離去的時候,玉女就跟他說了:“你從前所住的都是好住所,但從此出去,便沒有好的住處了。”慈童女聽了這話,認為是諸女想挽留他,故意找這樣的借口,如果繼續前行一定有更好的地方,於是離開了黃金城。 最後遠遠地看見一座鐵城,心中不覺奇怪。於是想,外面雖然是鐵,裡面必然極好。於是又往前走,也沒有玉女來迎接。他想:這城中太快樂了,人都沒有空來迎接我,所以進了鐵城。 城門有一個頭戴火輪的人,把火輪放到慈童女的頭上,自己走出去了。慈童女問旁邊的獄卒說:“我頭頂的火輪什麼時候可以摘下來呢?”獄卒說:“如果世間有人,造作同你一樣的罪福,入海采寶,經歷各城,時間也一樣,然後才能代替你。否則這個火輪始終不會墜落到地上。” 慈童女說:“我做了什麼福,造了什麼罪?”獄卒回答說:“你在閻浮提以兩錢供養母親,所以得琉璃城,四如意珠,四名玉女,四萬歲中享受快樂。”這是供養父母的福報因緣,“後來又因為四錢供母,所以得玻璃城,八如意珠,八名玉女,八萬歲中享受快樂。如此類推,得福倍增。但是因為你不順母意,扯斷母發,所以得到火輪的果報。必定有人代替你,才可以解脫此苦。” 慈童女又問:“這獄中有和我一樣受苦報罪的嗎?”獄卒回答:“有,數都數不清。”聽了這話,慈童女思惟:“我絕對不能免除此苦報,願一切當受諸苦人的罪報都集中到我的身上,令我代受!”剛有此念,鐵輪墜地了。慈童女問獄卒:“你不是說此輪從此不會墜落,怎麼會現在落地了?”最後獄卒十分生氣,就以鐵叉子打到慈童女頭上,把他打死了。這個慈童女命終之後就生兜率陀天去了。 那時的慈童女就是佛的前身。佛告訴諸比丘:“當知,如果對父母做少許不善,一定得大苦報;能少作供養,獲福無量。”所以我們應該盡心奉養父母。 通過慈童女這個故事,我們知道,既然以兩錢供養父母就得到四萬歲,以四錢的供養就得了八萬歲,以此類推,最後越來越多。但由於不聽母親的話,扯斷了母親的頭發,就得到地獄的果報。我們通過這個就知道,天地之間必然有一種規則,你違犯了它,就受無盡的果報;如果你順從它,盡心盡力地去做,就會獲福無量。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弟子頂禮上妙下祥法師 隨喜諸位師兄聞法 恭錄於大悲寺上妙下祥法師講述的《吉祥經講義》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