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願法師: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古今大德的勸免(2)


 2016/1/31    熱度:1352    下載DOC文檔    

  

  印光大師

  開示華權法師病中法語

  人生在世,皆不能免疾病死亡之苦,當此等苦事發現之時,唯有放下萬緣,一心念“南無阿彌陀佛”;若氣促,則只念阿彌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起一絲毫別種的想念。亦不可望病速好,亦不可另起求神求天保佑的想念。有此種想念,便與阿彌陀佛之心隔開了,因此便不能得佛慈加被之力。你要曉得,天地父母均不能令你出生死輪回,唯有阿彌陀佛能令你出生死輪回。你若肯放下一切,一心念佛,若世壽未盡,就會速好。若世壽已盡,即往生西方。然不可求病速愈,只可求速往生。求病愈,若壽盡,便不得往生;求往生,若壽未盡,則速得痊愈。

  往生西方,好處說不盡,較彼生到天上,做天帝天王,尚要高超過無數無量萬萬萬萬倍。你切不可癡心妄想怕死,有怕死的心,就不得往生了。我們在世間,猶如蛆在糞坑裡,囚在監牢裡,苦的不得了。往生西方,如出糞坑監牢,到清淨安樂逍遙自在之家鄉,何可怕死。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遠在生死輪回中受苦,永無出苦的時期了。你若能出聲念,則小聲念。不能出聲念,則心裡默念。耳朵聽別人念,心中亦如此念。又眼睛望著阿彌陀佛(即室中所供的佛),心中想著阿彌陀佛。有別種念起,當自責曰:“我要仗佛力生西方,何可起此種念頭,壞我大事?”

  你若肯依我所說的念,決定會往生西方,了生脫死,超凡入聖,永劫常受快樂,了無一絲一毫之苦事見聞,又何有此種之疾病苦惱乎!傥心中起煩惱時,要曉得這是宿世惡業所使,要壞我往生西方之道,要使我永遠受生死輪回之苦。我而今曉得他是要害我的,我偏不隨他轉。除過念佛外,一事也不念他。那就能與佛心心相應,蒙佛接引,直下往生矣!好記我語,自可速得莫大之利益,祈慧察。

  示馮右書居士臨終法語

  汝病既重,但當一心念佛,求佛接引往生西方。此心若誠,必能滿願。至於所有罪業,不必以此為慮,以果能極力至心求生西方,即可仗佛慈力,帶業往生。譬如大石,裝於船中,即可由海此岸,以至彼岸。

  須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議。此三不可思議,若無信願念佛之志誠心,則無由發現。有志誠求生西方之心,此三種不可思議大威神力,即得顯現。如乘大火輪,又遇順風,不離當念,即生西方。汝但深信我語,自然可滿汝願。今為汝取法名為慧脫,謂以智慧,信願念佛,即得往生西方,脫離生死也。

  蓮池大師

  開示病人法語數則

  一、古人有言,病者眾生之良藥,則人於病中,當生大歡喜,一切不如意處,莫起煩惱。又言生死有命,則人於病中,當生大解脫,任其死生,莫起恐怖。又過去如幻,現在如幻,未來如幻,盡情放下,單持正念而已,病中千萬忍耐,莫懷速愈之躁心,乃所以為速愈之良方也。

  二、將家事處置了卻,放下萬緣,空空心地上,只念六字佛名,刻刻不忘,自然業障消滅。業障既消,自然夜臥安寧,身心康健矣。念佛人要發願,捨此惡世,生彼樂邦。

  三、尊恙至是,亦甚危矣。宜以所欲言事,盡底書付令郎及尊堂,令胸中都無牽掛,一心正念。若平日於念佛法門信得及,便可心目內照,四字佛名,歷歷明明,無間無斷,從其今日明日去亦可,設或不去活到一百二十歲亦可,此為要緊語。朋友平生相交,正在此處,他皆小事,不暇及也,切不可貪生怕死,而誤大事。

  四、貴恙宜將身外事,並此身四肢百骸,盡情放下,使空無一物,若必不可歇者,權且歇下,待後處之。妄想熾不能制,當念佛數聲壓伏之。世間榮華富貴,不過片時間事,厄難苦惱,亦不過片時間事,倏忽便無,且萬般皆屬前緣,非人力所能奈何者也。盡情放下,一心念佛,至囑至囑。

  老堂病堂警策

  一、老堂警策

  佛言人命無常,促於呼吸,少年亦爾,何況老乎?我今殷勤來相警策,當觀此身,目暗耳聾,發白面皺,背伛腰曲,骨痛筋攣,步履龍鐘,精神昏塞。譬如夕陽西照光景須臾,衰草迎秋雕零頃刻。此身不久,前路茫茫,未知所往,誠如己事已辦,非愚所量,其或不然,何不猛省無常,戰兢惕勵,谛思淨土,決志往生,放下萬緣,一心念佛。

  二、病堂警策

  佛言人命無常,促於呼吸,平人亦爾,何況病乎?我今殷勤來相警策,當觀此身,四大不調,百骸欲散,飲食漸減,醫藥無靈,便利床敷,呻吟枕席。譬之魚游釜內倏忽焦縻,燈在風前剎那熄滅。此身不久,前路茫茫,未知所往,誠如己事已辦,非愚所量,其或不然,何不猛省無常,戰兢惕勵,谛思淨土,決志往生,放下萬緣,一心念佛。

  炊萸館主

  論淨土法門念佛正行以外,當求饬終緣助,免收獲失時

  凡修行不論何種法門,總須因緣備具,正助鹹資,方得成辦。若論淨宗,自以念佛為正行,而持戒修觀,實為最要之助行。此外緣助之道不一,而以臨終集淨侶,為之念佛饬終,為最切要。前者念佛持戒等,為發起堅固善根不失時;後者念佛饬終,為成熟收獲善根不失時。

  雲何不失時?蓋念佛行人,若平日修持精勤,善根堅固成熟,己力堪恃,再於臨殁,得善友助念,則收獲定能增上,品位必然升高。如其未臻成熟,或戒德未全,尤須廣征善緣,兼藉善友之念佛回向,提撕警覺,而捷得成熟,捷得收獲,俾無唐捐過患,此之謂成熟收獲,不失於時。

  論娑婆火宅眾生,不仗念佛,欲了生死,或有二三四五生,乃至無量生而未得出離者,蓋因三昧未成,業境可畏,三障梗阻,斷惑為難,以具縛凡夫,處於諸業重圍之中,唯仗自己戒定慧力,奮突以出,誠非勇猛丈夫不克臻此。若一念把持不牢,便隨業漂轉,須經歷再生,重謀修進。

  須知臨末一念,正為後有生因,吾人賴耶本識,主宰難操,無非隨業境轉依,故殁後生因,實為一種熾盛境界,升墮皆由於此。蓋臨殁之際,吾人無始來所造,九法界中善、惡、不動諸業境界,同時識上坌集顯現,此無量差別業中,必有一法界業,較為偏重,復以無明愛潤故,成熟熾盛,即為此法界生有之開導依,八識隨之執持,而此界依正,於以成立。

  是故臨殁行人,得蓮友念佛饬終,使行人眼睹聖像,耳聞洪名,威儀整肅,心口相應,念念相續,聲聲不斷,正所謂“三業純和,六根都攝”,即為造就佛法界熾盛境界,隨其開導而往生,管教華開見佛,忍悟無生,此之謂唯識所現。

  蓋以識心度生死大海,唯恃一句佛名為護身浮囊,而諸業境浪,排山洶湧以至,浮囊一失,漂溺堪虞。若彼生死岸畔善友,能以念佛為緣助者,猶以無量浮囊,系諸其頸,則憑借既多,永離怖畏,終抵無生彼岸。又如重舟膠淺,橹楫難施,正需前挽後推,方能濟渡。眾生業重行淺,非自心力所能出離,故滯於生死,若淨眾推之於後,彌陀接引於前,固何往而不生西哉!

  念佛饬終之方便利益,其切要如此,故有之則張鐘輩屠劊之流,亦蓮登九品;無之則蘇東坡積行之士,亦公據空攜。是以東林有同生之誓,百丈立化亡之規,結社念佛,捨研究宏化外,於淨友自身之善利,孰有殊勝過此者乎?

  矧行人既藉淨友助念而西生,則他日淨友緣熟時至,已生者亦必侍佛來迎,如劉遺民之於遠公其例也,是則在娑婆為同行淨侶,於安養作蓮胞昆弟,度人適以自度,自利即屬利他,感應道交,理所固然,佛會同仁,盍興乎來。

  念佛行人,應為臨終伴侶,饬終念佛助生,以符度生宏誓

  念佛蓮社,古德提倡,不遺余力,良以此之法門,自修固要,而化導尤殷。若夫屏居蘭若,寂處山林,專求自利,無心利人者,則是心志狹劣,沉空滯寂之聲聞獨覺乘,大失蓮宗普攝群機,無上大乘之宗旨。菩薩度生,四攝六度,統包括之,吾前已言,其於蓮友彼此互助,利益切實顯著之一端,即念佛饬終助生極樂是已。淨業行人,彼此結合,志道投同,既非為利養聲譽,為厭穢欣淨故,同究出離大道,於最後一著,自應竭力相助。

  是故念佛人,若聞善友世壽瀕危,當即速惠臨,不得留戀世務;如聞鄰闾火警,雖披發纓冠以赴,亦不為過,到後為安慰勸勉,施以無畏(應雲:我來為汝念佛,求佛加被,令汝業障消除,善根增長,汝但萬緣放下,一心念佛,自然感應道交,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一得往生,則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勝過生天為天帝天王百千萬億無量無邊倍數,宜生厭離此五濁惡世心,起欣求彼九品蓮邦想,仗眾友助念之力,必能遂汝所願,切不可有一毫貪生怕死之心,若有此心,則仍被宿世現生惡業所縛,便墮落有分,解脫無由矣,切記吾語,隨眾念佛。)如此間本有蓮社饬終團體,俟稍集即舉行,如無他友來集,或其病甚亟,即一人率彼家屬行之,勿使蹉跎失時,當以至誠悲憫之心,為之念佛,以吾平日善根,而為回向,勸彼同念,正心趨向,專求接引,視彼行人作自身想,作我先導想,為其防護善根,扶植正念,心無厭疲,不生勞倦,能如是行,則謂之大慈大悲度生之菩薩。至於平日間蓮友相處,應出之謙和誠敬,遠離我慢、貢高瞋恚、嫉妒,是淨業行人應取法之態度;反是則臨終亦足使淨友裹足,失卻饬終大利也。

  為同行淨友念佛,緣助求生,獲有四種利益:

  ⑴我為人念佛饬終,我之善根功德悉得增長。

  ⑵我為人饬,因是而獲得無邊閱歷,可為自己法戒。

  ⑶我為人饬,則他日人亦為我饬,獲相助實益。

  ⑷彼人因吾助念故,得生西方,他日以此善因緣力故,彼人當從西方侍佛來迎,助吾往生。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