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澄基:佛學四講 下


 2010/6/2    熱度:4786    下載DOC文檔    

佛法為今世所急需

  前言

  今天世界上的苦痛、災害與禍亂,以及人類精神上的墮落與彷徨,都是空前所未有的。這一切不幸的來源,雖然有復雜的種種原因,但是最要緊的、最根本的,還是因為人類思想的總崩潰。

  這一認識,是經過無數的血淚,和深思才覺悟到的!

  西方的思想家,正努力想為人類的思想謀出路、尋歸宿,想盡了方法來建立一個完美的思想系統。找一個‘一以貫之’的大道,為大家安身立命。因為人決不是吃飯穿衣,就能夠滿足,人類思想極需要寄托與憑借。思想這個東西,極其危險,像水一樣,若無道路使其疏通,則將氾濫不可收拾。

  今天千千萬萬的人們,在思想上彷徨無歸,正急需要一個‘一以貫之’的大道,來安身立命,來疏導和發洩人類思想浪潮的巨大潛能。西洋思想家們,真能夠給我們一個一貫的、和諧的、完美的思想系統嗎?我對這點,實在懷疑,西洋人飽嘗‘趨末’、‘重別’的苦頭,今天才半覺不悟的想‘歸根’、‘重總’。但是最後仍不得不乞靈於神教,而今日思想總崩潰的前因之一,卻正因為神教某一部份的教義,不能說服人心的緣故。科學的智慧與實驗,一旦啟發之後,上帝造人、神權至上、天主萬能之說。就不能不令人發生懷疑了。

  人類的智慧、與傳統的西方信仰沖突的結果,才逐漸演成今日全世界思想界的分崩離析的狀態。近百年來,西洋人給全世界帶來災禍,不僅是因為物質文明、和帝國主義的沖突而引起。其影響最深,為害最大的,卻是因物質文明、神權破產、而產生的破碎、彷徨、與放任的沒落西洋精神。

  現在要想從分崩離析中,建立一個完整思想系統,不是只靠宗教的慈悲、與熱情就夠了的。今天人人都太聰明了,說服這些智巧辯聰者,還要有更高度的智慧才行!神教徒的慈愛與熱情,我們只有贊歎隨喜,但是神教的理論和智慧,能夠擔得起這一重任嗎?

  西方宗教理論,有幾點是我們所不能了解的。他們以為宗教是‘信仰,或覺得宇宙之間,有萬能之主的存在。因而對神之感恩、敬愛及崇拜,與對神的指示服從與服務’。這樣,宗教中心的思想,歸根結底,只是一個‘神’字。這個根基如果靠不住,宗教就得完全破產了。宗教教人慈悲,教人寬恕,教人博愛與犧性。但這一切都是為了神,一切以神為歸宿。可是有痛苦才有慈悲,有罪惡才有寬恕,有殘忍才有博愛,有缺陷才有犧牲。如果神是一切的最初根因,則痛苦、罪惡、殘忍、缺陷,縱然不是神創造的(?)也最少是因神造萬物而引起的。那麼眾生的苦痛與災害,究竟是眾生自己負責,還是上帝負責呢?

  再說,神既是全能的大悲者,他為什麼不以神力,立刻令一切殘忍、缺陷、罪惡與痛苦化為烏有?立即令一切眾生,融化於神呢?這是令人百思不解,因而對宗教發生根本懷疑的地方。

  本來,慈悲、寬恕、博愛、犧牲,都是美德,但又何必歸結於神?這一切向上的美德,自有其哲理上的終究根據與解釋,不必歸結於神。其實今天許多信仰宗教的人,多半不是因為相信上帝造人,或天主萬能的教義,而是景慕其主張——博愛、慈悲與犧牲之精神。因為人類的干枯心靈與有限境界,是極需要慈悲甘露的滋潤、和無限廣大的性靈境界來超脫、來解放的!所以我相信,今天信仰宗教的人,多半是感情的成份占多,而理智的成份占少。可是在今天這樣一個學說萬端,智巧辯聰的局面下,人們所需要的,能安身立命的一個完美嚴密的思想系統,是要情感與理智,雙方都充實才行的。這個思想系統,不但要有愛,而且要有慧。這一重任,誰能擔當得起呢?這個既有宗教熱情,又有哲學智慧的一個思想信仰。只有博大精深,包羅萬象的佛法,才能擔當得起!

  佛法實在太廣大了,太精深了!俗話說得好,‘佛法無邊’!稍微研究一下佛學的人,我想都有這種慨歎。佛法如此廣博精深,淺學者望而卻步,深入者終身都鑽不出來。能深入淺出,為大眾介紹佛法精義的,實在不多。因為佛法教義,未能深入民間,而普及大眾,才有今天佛教的衰頹,和被人們所遺忘。說到這裡,實在令人慨歎萬分!

  佛法非宗教非哲學,亦宗教亦哲學

  常常有人問我,你能不能用簡單的幾句話,扼要的把佛法精義,給我講一講?我每次碰見這種要求,只有敬謝不敏。一方面自己對於佛法知道得有限,二來佛法的教義,實在太廣大。本文只想把佛教最易被人誤解的地方,隨便解釋一下,把佛法的主要精神,約略介紹一下而已。

  宗教的中心思想是神,神的界說和意義,雖然各宗教、各教派,互有不同的解釋。但神是萬物的主宰、造化的根源、是宇宙之體、萬物之主、眾生之歸等,卻是多數宗教所公認的。

  這個神主說,佛法根本予以否認,佛法是絕對反對這神造一切論者。其理由,簡單說來是:如果神造一切,他究竟為什麼要造出這個世界呢?如果他是全智全能,那麼他在創造世界之前,一定早就知道,創出世界來,會令很多人遭受痛苦,很多人會永遠墮入地獄裡受苦。果真如此,無端被制造出來的眾生,豈不太可憐?全智的上帝,早知如此,何苦要造出這個苦痛世界來呢!許多人以為佛就是神,供在大殿上的如來佛像,受眾人禮拜、祈禱,豈不是和宗教的上帝一樣嗎?不知其中卻有天淵之別!說來話太長,現在只好暫置無論。今天一般人,連‘佛’字都不知作何解釋,我想在這裡簡單的說一下。佛不是神,不是萬物主宰,不是造化的根源,更不是萬能的。佛究竟是什麼?佛是‘無上正等正覺’,但這是不易使人了解的術語。我想用現代的語言,來給佛下一定義。我認為:‘佛是情感、理智、和能力,都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佛的情感圓滿到具足三種大悲(生緣悲、法緣悲、無緣悲),理智圓滿到具足二究竟智(橫遍的盡所有智,縱深的如所有智),能力圓滿到遍滿恆沙世界,去救度一切有緣眾生。佛是一個圓滿的人格,是全智,也是大能,但不是‘全能’。

  佛法與一般宗教的另一個重要不同點,即佛法說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必成佛。但是任何宗教,絕對不許人人成上帝的。佛教的目的,是要一切眾生皆成佛道。令一切眾生成等正覺,是佛陀的本願和企望。這比起一切歸降於神,聽命於神的宗教階級成見,實在不可同日而語!

  上面略略說了佛法非宗教的理由,現在再談一談佛法是不是哲學。簡單回答這個問題,可以說:佛法的精神,不是哲學的,而佛法的理論,卻是哲學的。哲學的意義是愛智,一切為了求知而出發。而佛法的理論,各宗教的論籍,原始的動機,卻是為了為人生謀出路,求解脫。因為要替人生謀出路,而不得不解決許多哲學上的問題,如真與假的問題,空與有的問題,精神與肉體的問題,因果律的問題。凡是哲學上所討論的重要問題,佛法幾乎完全都討論到了。

  現在再談為什麼佛法亦哲學、亦宗教呢?佛法雖然不承認神,但是卻承認‘神性’——佛性。什麼是佛性?佛性就是宇宙的真體、萬法的實相、眾善的根源,和解脫的究竟。佛性不為某人某神所獨有,恆沙眾生莫不具足。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法平等,無有差別;是法平等,無有垢穢;是法平等,無有得失;是法廣大,無不遍滿;是法微妙,離思議相;是法圓滿,眾善具足;這就是人人本具,個個現成的佛性。我們要以最大的熱情和努力來發揚光大這個佛性!頭可斷,命可捨,對此佛性的信仰和認識,不能退卻,不應捨棄!

  人生的意義與目的,在發揮大家本具的佛性,和圓滿佛性的無量功德!為萬千苦痛的一切眾生,除痛苦、破無明。卵生、胎生、濕生、化生,這一切恆沙無盡有情,我皆令入究竟涅槃。這種精神與懷抱,難道不是宗教精神的極致嗎?

  佛法亦哲學,前面已略說過,這裡不妨再說一下。佛法無論大乘、或小乘,皆有極高深的哲理,尤其是大乘佛法。西洋哲學認識論的諸問題,唯識宗裡,大多談到了。小乘有部和經部,也都詳論認識的問題。形而上學中論本體的問題,空宗與唯識宗,都有廣大詳盡的解說。至於空性一點,西洋哲學更望塵莫及!倫理學中的道德問題、善惡問題,佛經處處說到。佛法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個特別的,為任何哲學宗教所沒有的(即使有也不是完全的)一個徹底改造身心、現證真如,把思想領域的理境,現前予以證悟的一套辦法。這個辦法,並不只是信仰和向善就夠了,還要修習定慧,把精神深處的潛能解放出來。人生宇宙,頓時改頭換面,到達另一個境界。比如說:外界的事物,用道理來推測,我們知道是剎那不停,變化不息的,可是我們卻眼見面前的石頭,並沒有動。推理的結論,與感覺的境界,常相矛盾。理解之境多不能如量的證得,這個可望而不可及的苦悶,惟有修習定慧,才能解除。我與萬法一體的道理,雖然東西洋的哲學家,皆能多少領悟。但是實證無礙三昧,納大千於芥子的境界,只有佛法才能辦到!

  還有,東西洋哲學,論萬法實體,說來說去,只是比量境界,不能親證。正是禅宗所呵的扯葛籐的口頭禅!西洋的認識論,最多只談到六識境界,七八識猶未入門。東西洋哲學家,叫人除惡行善,但未提出一個辦法能斷絕惡根。頂多只是壓制惡念,疏導煩惱而已。惡的根源尚不明白,何論其他?然佛法卻提出一個澈底的辦法,一條光明的道路,一個深入的解釋,這是任何人所不能否認的。

  大乘佛法的懷抱與悲願

  對佛教毫無常識,或認識不清的人,往往信口開河的說:佛教是消極的、遁世的、悲觀的,和虛無飄渺的,這正是莫大的冤枉,和極嚴重的誤解!

  就拿小乘佛教來說,也決不是消極的。斬斷一切痛苦的根源——煩惱與我執,是何等的大事?成就以後,教化眾生,廣說人天涅槃正法,豈是遁世的,悲觀的?至於大乘佛教的精神,更完全是建築在最積極,和最情感的悲願上。大乘的基本,是發菩提心,發了菩提心的人,就是菩薩。什麼是菩提心?菩提心是要為一切眾生,解除一切痛苦,令一切眾生悉趨入究竟安樂的境地。這個心就是菩提心,也就是佛法的根本。

  佛法悲憫眾生的對象,是普遍的、平等的。不像共產黨,只說悲憫窮人而不悲憫富人;不像國家主義者,只愛自己的國家,而仇恨別國;不像某些宗教,只悲憫自己教派的子弟,而歧視甚至仇恨異教徒;不像世界上做父母的,只愛自己的兒女,而不愛別人的兒女。佛教徒不僅應該悲憫所有人類,且要悲憫一切含識,不僅悲憫這個世界,而且要悲憫恆沙世界中的痛苦眾生,令他們都趨入究竟安樂的大般涅槃。

  下面引一段普賢行願品,來顯示大乘佛法的懷抱與悲願。

  復次善男子:言恆順眾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所謂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或有依於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於種種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譬如曠野沙碛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大家如細讀普賢行願品,就能知道大乘佛教的精神,是多麼熱情的、多麼積極的,多麼偉大的了!大乘佛法,完全是入世的,而不是偏於出世的!佛經處處說得明明白白,不讀佛經,開口亂說佛教是消極、遁世、悲觀的糊塗人,我其奈之何!

  說到這裡,我們佛教徒,真應該萬分的慚愧!沒有把佛法大眾化,普及化,使多數人對佛法有一點正確的常識,這真是佛教徒的失敗!今天到處看見基督教徒,蓋醫院、辦學校、濟貧困,而我們佛教徒卻一無實行,真應該慚愧!但我要特別指明,佛教與大眾脫節,忽略入世法,是佛教衰退以後的現象,決不是佛教教義本身不重入世。還有佛教教會的組織不完善,未能適應新潮流,也是重要的原因。大家不要以為佛教,從來沒有入世的作為。翻開中國、日本、西藏、以及南洋各佛教區,高僧古德傳記事跡一看,簡直是舉不勝舉的!

  佛法為什麼為今世所急需

  前面說過,今天人類思想紊亂、紛歧的原因,是缺乏一個令人滿意的一貫之道。這個道,必需具有宗教熱情與悲願,哲學的思辯和智慧,以及科學實驗精神和觀察態度。來滿足人心情感上、和理智上的一切需要才行。他要有涵蓋一切,包羅萬象的大氣魄,上中下根無不普攝,頭頭是道,處處逢源。這樣的一個思想系統,才能夠滿足今日人心的需要。具足這一切條件的,除了大乘佛法外,還有其他更完美的道路嗎?

  佛法的一貫思想系統,說來話長,我現在大膽的勉強的,把佛法的綱目,簡列如下:整個佛法,可分兩大部門,一事世間法,一是究竟法。世間法中討論的問題,包括有:一、苦樂的來源及其對策。二、生死之謎的解答。三、處世做人的態度,以及人與人,人與物的種種因果關系。四、就無盡時空與生命觀點,論人生的態度,及應取的途徑。究竟法中,包括有:一、痛苦根源——我法二執的研究及斷除方便。二、法界實相(絕對真理)的輪廓。三、大悲心,大菩提心的生起,及度生出世的宏願與實行方法。四、心物圓融,有無一如,善惡平等,生死涅槃,等同一味的境地。這八大項目所討論的內容,決非本文所能盡。現在,我只是想把佛教的基本教義,與現在世道人心有關的幾點,略為闡述一下。

  前面說過,今天世界混亂的主因,在人類思想的紊亂,放任與彷徨。人類思想彷徨與放任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我來一語道破,就是大家對宗教和道德善惡因果律,失去信仰以後,一齊傾向與趨入‘斷見’的緣故。

  一般人看見作惡者常得福,行善者反得咎。害人利己的人,每每終身享樂不盡,忍讓樂善的人,卻處處吃虧。如因果報應不爽,為什麼明明看見許多惡人,都沒有受到應得的懲罰呢?司馬遷在伯夷列傳中,曾慨歎的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耶?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早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司馬遷的浩歎,正可以代表一般人的懷疑。現前的事實,並不能夠證明,行善者得善報,行惡者得惡報,因而對因果律,起了根本的懷疑。這些人所想不通是:人人心中的理性,原來據有是非觀念,但是天下偏有許多事,看來並無是非,這是什麼原故呢?恨人生無是非,無果報的傷心慨歎,古今中外,正不知道有多少?因為人們心上想不通,所以漸漸對人生態度,不是限於悲觀與彷徨,就是采一切無所謂的放任態度。這種可悲的錯誤,原因就在對善惡因果律認識不清楚。他們只見到短短今生此世,而在此有限的領域與事實中,推求因果,冥索是非。把綿亘於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因果關系,硬生生的作截斷和片面的看法。如此怎得不迷悶,怎得不糊塗?

  一般人只見到今生此世。以為人生一死,百事了結。一切的一切,都完了,都不存在了。聖賢、豪傑、君子、小人,到頭來無非黃土白骨。這種以死為一切終結的信仰,只有使人生感到萬分的淒慘與悲涼。世界上最悲觀的哲學,最黯淡的人生,還有過於此的麼?平常總是說佛教悲觀、消極,不知他們自己才是最悲觀、最消極。把眼前的現事,執為實在,患得患失,一想到死後和未來去向,嘴裡雖硬說死了完了,可是心中還是七上八下。又恐懼,又迷惑。在糊裡糊塗中,淒慘的,無助的,抱著斷見,對人生這個最大的缺陷,抱著無限的怅惘和遺恨。唉!無常的時間巨流,從不饒恕任何人。無情的時間,沖淡了轟轟烈烈的英雄故事。聖賢、凡愚,到頭來都是一般。杜甫在醉詩歌裡,曾率直的說道:‘儒術於我何有哉!孔某盜跖俱塵埃’!這不只是發牢騷,而是彷徨苦悶的哲學,所引出的悲鳴啊!

  我想,人人都承認有因果律,但因果律要通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而觀察。今天對科學研究自然界時,設想過去、敷演未來的種種假說與推論,都認為合理。那麼在涉及道德、人生、生死、善惡等因果時,我們不也應當把問題的過去因由,想得更深一層;把果報的未來發展,想得更遠一點嗎?

  佛教對苦樂根源,善惡果報,生死之謎,賢愚差別的總解釋,可以概括為:‘業感緣起三世因果’八個大字。三世因果的含義,用一句通俗話來說,就是:‘要知前生因,今生受者是;要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大家不要小看三世輪回說,其中有至理在!因為有過去世,所以今生此世,人類的天才、智慧,本能與種種因緣等,不可解說的事,才能得到圓滿的解釋。五歲能文、七歲能琴的天才,過目不忘的智力。若無過去世的熏習與經驗,如何能夠解說?賢愚、休戚、丑陋端正、哀樂因緣、與抱恨終身的傷心事。若無過去世的前因宿緣,如何能夠會通?以過去推未來,今生作惡害人,塗炭生民,害眾禍國的大罪人,豈能逃得了應得的果報?今生也許讓他逃脫,但是他挾著一生所作的罪業,於未來世,他終要自食其果,自受其報,這是絕對沒有絲毫疑義的。

  我們通達三世因果道理後,觀一切世事的來龍去脈,歷歷在目,無一事不可通。賢愚、休戚、幸福苦惱的種種因緣,不再為今生此世的領域所限。眼界放之一寬,從此可以放心去做人做事,而無所礙了。

  現在,我想用問答的方式,來說明佛法對今生此世的看法。

  甲:人生在世上所為何事?

  乙:人生為了擺脫苦痛,追求快樂。

  甲:什麼是快樂?什麼是痛苦?

  乙:欲望不得滿足,是痛苦;欲望得到滿足,便是快樂。

  甲:請試舉一例。

  乙:如鴉片煙瘾大發,想抽煙而不可得,欲望達不到,真是痛苦。等到煙槍到手,吞雲吐霧,渾身暢快,欲望達到滿足,就是快樂。欲望雖萬千差別,而由滿足與否,所引起的苦受與樂受,是一樣的。

  甲:那麼欲望有窮極嗎?

  乙:欲望永無止境,如鴉片煙瘾,越抽越深。

  甲:那麼人類欲望,越來越高,紛爭與苦痛,豈不也越來越多?

  乙:當然,你不見百年前無汽車飛機,乘騾騎馬,已覺得迅速。今日噴射飛機,還嫌它慢嗎?你不見百年前無汽油煤鐵,人還能各安其命,今日無汽油煤鐵,非大家拼命,打得你死我活不可?

  甲:這真是可悲歎的!你有何解說?

  乙:今日人類世界潮流的趨向,是在增長貪(工業化的結果,助長人類的種種欲望),嗔(欲望不能滿足,而引起種種紛爭憤恨),癡(不明苦樂根源,胡想亂搞),結果怎能不自害害人?

  甲:你也有解救的方法嗎?

  乙:你問得好,只是我雖有方法,卻恐世人行不得!

  甲:你不管行得行不得,給我說說看!

  乙:我認為以滿足欲望的方法來解決人生痛苦,非但永無了期,而且越陷越深。今日世界潮流,在助長此一趨勢,非但不能釜底抽薪,反而火上加油,這焉有好下場?如人人能覺醒此一根本趨向的錯誤,另辟途徑,減輕貪嗔癡,發揚真善美,人類的前途,才有希望。

  甲:這確是從根救起的方法。人類的苦難,是否全是自己所造成的?

  乙:佛說:眾生為業力所使,毫無自由可言。業力是人類活動的一股不可思議、巨大無比的潛力。從山上向下一望,芸芸眾生,東鑽西闖,喜樂悲哀,百千萬態,無非業力所使。業力,非由神降,非由天命,全由眾生自作。其中有善、惡、無記,等流、異熟,過、現,定、不定……種種差別。要了解百千因緣,應廣研佛典。通達了業感的義相,才能不受诳惑,而得一以貫之的正道。

  甲:世間種種事情,依佛法應該如何?

  

  乙:以佛法來解決當前世界的一切問題,要佛教徒與一切有心人的通力合作,精思熟慮,才能提出一套有效和正確的辦法。據我從佛法所得的淺見,以為政治應倡導民主自由。佛法本身,即為打椡獨裁,思想自由的哲學。大眾因緣,由大眾解決。一切大公無私,以民意為歸,天下那有不治的道理?對社會經濟,應主張合作協調。要知眾生福慧因緣,各自不同。合作才能長短互補,斗爭一定貧富相消。古今中外種種事例,慘痛教訓,都足以證明此理。對於哲學,要贊揚實踐,而不尚空談。對於絕對真理,要以定慧無分別智,趨入真如實相,而不專重六識的妄想分別。作種種計執,立種種言說,徒然擾亂人心,使戲論永無了期。對於科學,應致力於研究減少人生疾病,增加糧食、衣著、生產,以及節制生育的辦法。尤其重要的,科學應致力於生理學、心理學的研究,為業力不滅,生死相續大問題,努力求其解決,以徹底糾正‘斷見’。尤應以科學精神,深究東方各國的廣大禅定心理學。對於一般宗教,應認為:只要勸人行善的一切宗教,佛教無不隨喜贊歎。眾生一毫善行,我也隨喜,何況利人救世的宗教!至於權實淺深,因眾生因緣及智慧不同,自有緩急、高下、了義不了義的差別。但目前各宗教,應聯合一致,揚善制惡,恢復人權,打椡魔權,這是各宗教當前的急務!

  隨筆寫來,不知不覺,已寫了這樣多!心中雖有無盡的意思,也不能不就此擱筆了。

  我的結論是:大家應努力研究佛法。佛法有一貫的、嚴密的思想系統。徹頭徹尾,把人生一切重要問題,都一一予以解答,指示出一條光明的大道。如懂得佛法的全盤道理,人生就充滿了勇氣和樂觀,人生的前途,有無限的光明,有無限的事業莊嚴。在恆沙世界的大宇宙裡,在我們這個小小的地球上,短短的生命中,我們從此翻了一身,與法界同體,無限而無盡!我們的心量與生命,將有一個無限的、廣闊的、嶄新的境界。至於心安理得,左右逢源的喜樂,只不過大海的一滴,算不了什麼!

  偉大!稀有!我佛的聖教!我以十二萬分誠意,向諸君勸請:我們應一致皈依佛陀,修學佛法,來開拓、建立我們的新世界。

一九五二年十月二十八日於舊金山 

  大手印願文介紹

  在佛教無量法門中、最高、最快、最直接、最澈底的法門,恐怕要算心地法門了。生死涅槃,一切法既然皆依心而起,不能脫離此‘一心’。那麼所謂成佛,亦決不能離開此心,而別有佛可成,‘成佛’者如實知自心而已耳。因此直接了當在‘開發心地’上用功之法,可以說是最高和最直接的方法了。中國的禅宗,是最上的‘心地法門’,事實上亦是禅宗的成就者最多。除了禅宗以外,中國各宗裡,好像很難找出一些有成就有證悟的人來。西藏密宗裡的大手印法,無論在本質上、和實踐方法上,都和禅宗一鼻孔出氣,好像是一對孿生兄弟一樣。“在中國密宗,是最被人誤解的一宗。”西藏密宗,尤其容易引起誤解。因為中國真正了解密宗的人,根本不多。密宗的理論譯出的,也寥寥無幾。一提到密宗,許多人立刻對它有一種神秘、怪誕、執著事相的印象。許多人都以為密宗就是念咒、結手印、入壇城、搖鈴打鼓一套神奇古怪的東西。因為中國學密宗的人,本身不大認識密宗的道理,同時密宗理論的介紹也不夠,因此造成了這種對密宗的普遍誤解。為了使人們對密宗有一正確之認識起見,我現在把密宗之精華‘大手印法’,假這篇‘大手印願文’介紹給大家。我相信這篇‘大手印願文’,能攝盡心地法門之一切理趣與修要。仔細研讀後,一定能對密宗之最上法有一明晰之了解。

  本文的作者,是白教第三代大寳法玊,嘎馬巴自生金剛,他是西藏有名的大學問家、和大成就者。生平著作等身,其中最著名的有‘甚深內義’一書,此書攝盡一切密乘精義,堪稱密乘阿毗達磨。我個人以為此書是與天親的‘俱捨論’,先後媲美。‘大手印願文’,也是他的傑作之一,是白教喇嘛們時常念誦的功課之一種。這篇願文,在十五年前,我在西藏學法時由藏文翻成中文。現在把它稍加疏解介紹出來,希望這個最殊勝的‘心地法門’,能廣傳於世。對那些不喜空談,著重實修的人們,作為一個有價值的參考資料。

  大手印願文

大寳法玊自生金剛著 

弟子張澄基 敬譯 

  上師本尊壇城諸聖眾,十方三世諸佛及佛子,

  悲念於我於我所發願,助令如意成就祈加持。

  我及無邊有情之所作,離三輪垢身心清淨業,

  如彼雪山深溪所流水,願皆趨入四身佛海中。

  乃至未得如此果位時,所有一切生生世世中,

  不聞罪業苦惱之名號,願常受用善樂之法海。

  具信智慧精進及暇滿,遇善知識得口授心要,

  如法修持無諸中斷障,願受法樂生生世世中。

  聞聖理量解脫無知障,思維口授永滅諸疑闇,

  修生光明如量證實相,三種智慧顯現願增長。

  離斷常邊二谛根之義,離增減邊殊勝道資糧,

  離輪涅邊二利之果勝,於彼無錯謬法願常遇。

  淨體明空雙運之體性,能淨金剛瑜伽大手印,

  所淨忽爾迷亂之諸垢,願證淨果離垢之法身。

  於體離諸增益為定見,守護於彼無散為修要,

  一切修中此為最勝修,願常具足見行修三要。

  一切諸法為心所變現,心本無心心之體性空,

  空而無滅無所不顯現,願善觀察於體得定見。

  從本未有自現迷為境,由無明故執自明為我,

  由二執故流轉於諸有,願斷無明迷亂之根源。

  一切非有諸佛亦不見,一切非無輪涅眾根因,

  非違非順雙運中觀道,願證離邊心體之法性。

  即此雲者誰亦難描畫,非此雲者誰亦難遮除,

  此離意識法性之無為,願窮究竟正義得決定。

  由不知此流轉輪回海,若證此性離此無佛陀,

  一切是此非此皆無有,願證法性一切種要義。

  顯現是心空者亦是心,明達是心迷亂亦是心,

  生者是心滅者亦是心,願知一切增損皆由心。

  不為作意修觀所垢病,亦離世間散亂纏繞風,

  無整安住本體於自然,願得善巧護持修心義。

  粗細妄念波浪自寂靜,無亂心之河流自然住,

  亦離昏沉掉舉之泥垢,願得堅固不動禅定海。

  數數觀察無可觀心時,宛然洞見無可見之義,

  永斷是耶非耶之疑念,願自證知無謬自面目。

  觀察於境見心不見境,觀察於心心無體性空,

  觀察二者二執自解脫,願證光明心體之實相。

  此離意者即是大手印,此離邊者即是大中道,

  此攝一切亦名大圓滿,願得決信知一知一切。

  無貪著故大樂續不斷,無執相故光明離遮障,

  超於意識任運無分別,願無間修離勤之修持。

  貪著善妙覺受自解脫,迷亂惡念自性法爾淨,

  取捨得失平常心原無,願證離戲法性之義谛。

  眾生自性雖常為佛性,由不了知無際飄輪回,

  於諸苦痛無邊有情眾,願常生起難忍大悲心。

  難忍悲用未滅起悲時,體性空義赤裸而顯現,

  此離錯謬最勝雙運道,願不離此晝夜恆修觀。

  由修所生眼等諸神通,成熟有情清淨諸佛剎,

  圓滿佛陀勝法諸大願,究竟圓成清淨願成佛。

  十方佛陀佛子大悲力,所有一切清淨善業力,

  依於彼力自他清淨願,願得如法任運而成就。

  大手印願文釋

  梵文馬哈母咱(Mahamudra),中文譯做‘大手印’。‘大’是無所不包,至高至上的意思,‘手印’是表記和象征的意思。據西藏傳統的解釋,‘大手印’就是大表記的意思,如像國王所頒布的法令,皆有他自己打的手印為憑信。凡有國王手印,憑信之敕令,無人敢違反。此法所彰之理,所示之法,包含一切、超越一切,為一切法門之王,故名大手印,如像國王手印之具有最上之權威一樣。梵文(Mudra)母咱,除了手印外,還有‘象征’的意思。因此馬哈母咱,也可以譯作‘大象征’(The Great Symbol)。一切語言,只有表诠的作用,只能代表或描繪所诠之理,所言之事。而不是某一事或某一理之本身,描述外境時,語言文字,尚且只有代表或象征的作用。描述離絕言诠之現量內心境界時,任何語言文字當然更嫌不足,最多只有象征的作用。這就是‘大手印’或‘大象征’的意思。大手印願文,是依據‘大手印’之理而造的一個發願文。這個願文,是可以作為日常課誦之用的。

  上師本尊壇城諸聖眾,十方三世諸佛及佛子,

   

  悲念於我於我所發願,助令如意成就祈加持。

  我及無邊有情之所作,離三輪垢身心清淨業,

  如彼雪山清溪所流水,願皆趨入四身佛海中。

  解釋:此二頌意思明顯簡單,不必解釋。為便利初入佛學之讀者起見,把幾個術語,簡單解釋一下:

  一、十方——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十方。

  二、三世——過去、未來、現在為三世。

  三、三輪垢——能作、所作、作業三者為三輪。眾生一切思想行動,皆不能脫離此三輪。因此三輪而流轉生死,此三輪為生死過患之根本,故名為‘垢’。

  四、四身——普通大乘佛法,通說佛具三身,即法身、報身、和化身。密乘學者,於三身之外,別開一法界體性身。此身並非在三身之外,另有一身。只是就法報化三身,無差別上,立名為法界體性身。無論說佛三身也好,四身也好,皆不可作死硬的看法。三身或四身,亦無非是佛身,幾方面的德相而已。

  乃至未得如此果位時,所有一切生生世世中,

  不聞罪業苦惱之名號,願常受用善樂之法海。

  具信智慧精進及暇滿,遇善知識得口授心要,

  如法修持無諸中斷障,願受法樂生生世世中。

  解釋:‘如此果位’是指上句所說,四身佛海的四身。此頌闡明,如果我們不能即生成就,那麼希望在未來生生世世中,都能遇到一個學佛的好環境。希望在那個環境裡,我們連罪業、痛苦、和煩惱的名字,都聽不到,不用說煩惱罪業和痛苦的事實了。希望在那個環境裡,我能時常享受那至善至樂的佛法大海。希望在那個生命中,我是一個具有信心、具有智慧、具有精進、具有‘閒暇’、和具有圓滿學佛條件的人。希望在未來的生生世世中,我都能遇見很好的上師、善知識,傳授給我修持的口訣心要。希望在修法的時候,沒有中斷障礙。在未來的無限生命中,希望我都能時常受用法樂。

  聞聖理量解脫無知障,思維口授永滅諸疑闇,

  修生光明如量證實相,三種智慧顯現願增長。

  解釋:聖量即聖教量之簡稱,聖教就是佛說的話,依據佛所說的話,為判定一切之依據、和標准,故稱為‘量’。‘理’就是吾人的先天理性,依靠吾人之理性,來衡量和判斷萬事,就叫做理量。這是佛教與其他宗教大不相同的地方。其他宗教以教主之言訓為絕對的依據和標准,不得有絲毫之懷疑或違反。佛教則不然,佛陀教人,除了依據佛說的訓示外,還要依靠自己的理性。連佛所說的話,也都應該經過理性之考驗,才予以接受。聞聖理量解脫無知障的意思就是說,由於聽聞和依據聖、理二量,我們就可以由無知障中解脫出來。但是僅僅依靠聖、理二量,還是不夠,還不能除滅對某些問題的疑問和迷惘。因此學佛人在道上所遭遇的實際困難和疑問,還有待於‘思維上師之口訣’,方能得到解決,這就是聞慧和思慧。第三句‘修生光明如量證實相’,是說依聞慧及思慧作基礎,然後進而實修。由實際修持,就能如量證得不可思議之實相境界,也就是這聞思修三慧中,最殊勝的修慧了。

  離斷常邊二谛根之義,離增減邊殊勝道資糧,

  離輪涅邊二利之果勝,於彼無錯謬法願常遇。

  解釋:此頌在說明大手印之根、道、果、或‘因、道、果’。佛法雖然如大海一樣之廣博,但可由‘根道果’三字概括之。舉例來說,小乘佛法則以出離心為根,四谛為道,阿羅漢位為果。菩薩乘則以菩提心為根,六度為道,大菩提為果。然則大手印法,以何為根、為道、為果呢?大手印以絕對真理、離邊際之中道為根。以法爾現成之心性,不增不滅,不假造作之道為道。以圓滿自利利他之大無住涅槃為果。眾生所有諸見、或眾生對真理的看法,因為實執的關系,不是墮入‘常’邊,就是墮入‘斷’邊,或是墮入既常又斷之邊。大手印是開顯法爾心性之法門,所攝盡一切法,一切理之本來心性。如果一定要用文字來說明,可以由世俗、勝義二谛來說明之。依勝義和世俗二谛所顯之真理,即離斷、常二邊之中道妙義。此離邊中道,即是大手印法所依據之根本理。亦即大手印之‘根因’。大手印之修道,與其他法門不同;不加整治、不加作意,寬坦保任,此明空之心性,即是修道。所以稱為不增不減之道。此法爾心性,澈底開顯,即名為成佛。並非離開此心,另有別佛可成。因為此法不似小乘之一味斷捨煩惱,渴求涅槃。而是在開顯(unfold)本來現成之佛心。所以證得之果,不為有余及無余涅槃所限,而得成就與法界同體之大無住涅槃。

  淨體明空雙運之體性,能淨金剛瑜伽大手印,

  所淨忽爾迷亂之諸垢,願證淨果離垢之法身。

  解釋:眾生本具之‘佛心’,非一切語言,所能描述。遠離一切有、無、能、所、此、彼,之戲論。但是為了開顯此理,使眾生能了解和趨入此法,所以仍不得不假借語言和文字。一用語言文字,就必需隨順眾生心識所慣用的,能淨、所淨、淨體等等,一套思想型式。大手印本來離能所、絕戲論,那裡有什麼能淨、所淨、和淨體。為對眾生說明此理,不得已耳!此頌簡單釋之,即是:在本來現成之清淨本體明空雙運的心性上,用能掃蕩一切執著之‘金剛瑜伽大手印’觀法,就可以淨除那率爾無根的煩惱,和無明等垢染,而現證清淨離垢之法身了。

  於體離諸增益為定見,守護於彼無散為修要,

  一切修中此為最勝修,願常具足見行修三要。

  解釋:於明空之心性,當下承當,離一切增益;即是‘大手印決定見’。此與中國禅宗所唱,當下即是,不可頭上添頭,完全一鼻孔出氣。修大手印,只要不忘失此當下明空惺寂之一念,勿散亂即得,別無巧妙神奇之其他修法。於行住坐臥,日常動靜中,不離這個,就是最殊勝的‘行’。這就是大手印的見、行、修三要!

  一切諸法為心所變現,心本無心心之體性空,

  空而無滅無所不顯現,願善觀察於體得定見。

  解釋:此頌義理亟為明顯,本無需注解。但是此頌可提醒吾人一極有趣之問題,現在不妨談一談。“講教理的佛學家們,一輩子在唯識、中觀、空有性相中兜圈子,兜來兜去,兜到最後,就把他們的心得,拿出來‘判教’了。有的判整個佛法為小、始、終、頓、圓,有的判為藏、通、別、圓,有的判為空、有二大系,有的判為什麼真常唯心、法界圓覺、緣起性空系……等等。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把佛教思想作有系統之分類,但是此頌之語氣,到底是唯識見呢?還是中觀見呢?嚴格說來既非唯識,也不像中觀。因為普通那些判教的方法,雖然都有其供獻和益處。但因判教之人,缺乏證量功夫,說來說去,總是隔靴搔癢,似是而非的居多。這些咬文嚼字,鑽研名相的佛學家們,碰見嬉皮笑臉的禅和子,就沒奈何了。禅宗真是一個四不像,卻又像是一個不易馴調的野猴子。你說他是‘頓’教嗎?他教你腳跟點地,坐破蒲團去。你說他是‘漸’教嗎?他卻說一念頓悟,即與十方諸佛,一鼻孔出氣。你說他不夠‘圓’嗎?他橫說豎說,解脫自在說,狂說顛說,不思議說,處處表現他的圓,你說他標榜萬法唯心,應該屬於唯識嗎?他一路不理會什麼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無我的閒言剩語。你說他是真常唯心嗎?他卻說:‘佛之一字,我不喜聞。’‘萬法歸一,一歸何處?’其實並非這些大手眼的宗匠們,有三頭六臂八舌九鼻,只不過作文字牛馬的佛學家們,到此原形畢露,處處捉襟見肘,遮不住他們的猢狲尾巴而已。說到此各位讀者,不妨伸個懶腰,把一切知見,連同這個勞什子的什麼大手印,小手印,一並丟卻。若尚有一毫毛在,打成肉泥爛漿喂狗吃,豈不痛快哉!”

  從本未有自現迷為境,由無明故執自明為我,

  由二執故流轉於諸有,願斷無明迷亂之根源。

  解釋:此頌說明眾生流轉生死的二大因素。一是被觀緣之外境顯現,一是能觀緣之假我心識。由此能所二執故,而流轉於三有之中。無明迷亂的根源,也就是此能、所二執。乍看此頌,頗似唯識家口吻。仔細研讀就覺得不全是唯識,較唯識說得更透澈明晰。‘從本未有自現迷為境’,是說一切外境,本為自心所顯現。眾生不明這個道理,反而執著外境,以為實有。實際上外境是沒有的,所謂外境者,真正說起來,不過是‘自現’而已耳。這好像是在說唯識,但一注意‘從本未有’四字,就知道著者的主張,決不限於唯識。自現不是‘依他起之有’,而是‘從本未嘗有’的。從本以來,實未嘗有此自現之假境,是明明白白的說明了‘無生空性’的義理。此頌和前頌,都明顯的表示著者的思想,是融合中觀和唯識的。但是我們不要忘記,自生金剛,不僅是一位大學者,同時亦是一位大成就者。其思想當然不受什麼唯識或中觀的限制,據譯者的看法:‘從本未有自現迷為境,由無明故執自明為我’二句,全系著者修證現量所流出的話。不像是普通學者,融合唯識學和中觀學所發之議論。第二句,‘由無明故執自明為我’,是頗有深義的。眾生所執著的‘我’,說得明晰一點,就是那個‘自明’的心識。唯識家也說‘自證分’,乃心識之自體。大手印更明顯的說明了,所謂‘心者’,不過是此‘明朗’之自覺相而已。此‘自明’本身,空空如也。本無一物,亦無能所或我法。但無明習氣,卻把這個‘自明’認做為‘我’。此執外境為真實之所執,和執‘自明’為‘真我’之能執,這兩個難兄難弟,興風作浪。才鬧出這一場疲勞的生死公案出來!

  一切非有諸佛亦不見,一切非無輪涅眾根因,

  非違非順雙運中觀道,願證離邊心體之法性。

  解釋:此一心之本體,即是諸法法性,其性質非有非無,離一切邊際。故曰,佛亦不見一切非有。眾生一聽說,一切非有不對,馬上就會想到那麼一定是一切非無,孰不知即因此一切非無之‘有’見,才會造成空花水月輪回涅槃來。絕對的真理,是空有不二,非違非順的雙運中觀道。亦即離一切邊之心體法性。

  

  即此雲者誰亦難描畫,非此雲者誰亦難遮除,

  此離意識法性之無為,願窮究竟正義得決定。

  解釋:此離戲論,絕思議之心體,亟難描畫得出來。譬如你要對非洲剛果森林中的原始土人,說冰淇淋,如何如何好吃,他是無論如何不能了解的。此離言心體,極難描畫。只有自己親自經驗,直接體會才行。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是也。因此誰也不能肯定的指出說,心體就是這樣這樣的。但是此廣大心體,攝盡一切法,遍滿一切處,因此誰又不能說:‘這個不是心體,或那個不是心體’。總之,法性無為,超越意識之行境。不能正面的去肯定他,也不能反面的去否定他。即一切,離一切,如是如是。此頌第三句“非違非順”四字,也頗為要緊。眾生的思想形態中,有一個‘不能既此又彼’,或‘非此即彼’的形態,亦即邏輯中所謂的排中律。眾生的思想形態,認為不是這個,就應該是那個。這個要是對的,那個就一定是不對的。這個是好的,那個是壞的。這個法是高的,那個法是低的,這個是順佛法的,那個是違佛法的。……這一套都是眾生的妄想分別,有證境的人,都看見一切皆是道。鳥語花香,小橋流水,天堂地獄,無非是道。此圓妙境界,固不是‘違’亦不是‘順’。‘難難難,十擔油麻樹上攤。易易易,百草尖頭有春意’。正是此非違非順、不即不離的圓妙境界之最好說明。

  由不知此流轉輪回海,若證此性離此無佛陀,

  一切是此非此皆無有,願證法性一切種要義。

  解釋:由不了知此離戲心性,所以流轉生死大海中。要是明悟此心以後,就知道離此心性,別無佛陀可成。此心遠離是、非、有、無等戲論,為諸法之本性,亦為一切之根因,故名為‘一切種’。此點需要詳細說明,尤其是‘一切種’這個名詞,需要解釋一下,以免誤會。藏文‘滾依’(Kun.gzi.)可譯作一切種,或‘一切根’。一切種識,藏文也叫做‘滾依朗寫’。(Kun.gzi.rNam.shes.)但‘一切種’在此處,當然不是第八識的意思,更不是如外道所說的‘神’‘我’……那能生萬法的宇宙根因。此處所謂滾依,也許不應該翻作‘一切種’,而應該翻為‘一切遍’更好。佛經中常有‘一切從法性生,從法性滅’之類的話。這種語句,若不仔細推敲,就可能誤解經文的意思,把佛法中所講的法性、真如等等,認作能生萬法的親因。如是則除了名詞與‘神我’‘大梵’‘上帝’不相同外,在義理上,實毫無區別。這一類的話,應該從橫的方面來看,不應該從縱的方面來看。從縱的方面看的意思,就是說把真如法性,與因緣轉變之法,認做因生果的關系。如果這樣則真如法性,如有實體,能生萬法,與外道及哲學之一元論,又有什麼不相同呢?從橫的方面來看的意思,是說應該了解法性真如,不離因緣法而獨存。亦惟有在因緣轉變之法上,方能彰顯真如空性。至於佛經所說,“一切法從法性生”的意思,用一個譬喻來解釋,就好像是虛空與因緣法的關系,一切法生滅,各有其親因與增上等緣。但其生滅變化,皆不能脫離虛空。因此,從某一方面的意味來說:亦可以說諸法從法性中生,從法性中滅。因為這個道理,譯者以為‘一切種’,也許應當譯為‘一切遍’較佳。

  顯現是心空者亦是心,明達是心迷亂亦是心,

  生者是心滅者亦是心,願知一切增損皆由心。

  解釋:此頌明顯,無需解釋。但意義極為緊要,說中了佛法,尤其是心地法門的要點,請讀者注意。

  不為作意修觀所垢病,亦離世間散亂纏繞風,

  無整安住本體於自然,願得善巧護持修心義。

  解釋:大手印願文,從這頌起,以下多半講實際修法。首句,‘不為作意修觀所垢病’,就是大手印實際修法的要訣之一。修大手印法第一步,要上師指示弟子之心性。於當下一念,有所領悟後,以後只要保任此明空之心體就行了。若起作意修觀,就是頭上添頭,不但是多此一舉,而且成了垢病。在不為作意修觀所垢病後,緊接著第二句馬上說,‘亦離世間散亂纏繞風’。不作意來修觀,並非叫人跟著世間散亂跑,或隨著世間纏繞轉。任運騰騰的覺受,是與流放散亂大不相同的。第三句,‘無整安住本體於自然’,是大手印法最要緊的口訣。大手印法除了這一句外,並無其他更殊勝的口訣。譯者的意思,此句若能改為‘無整寬坦安住於自然’更妙。趕入心地之法,別無巧妙。寬坦不加修整即是。松松的任運安住即得。修道之人,若能體會到寬松和不整治之要妙。他就離明心見性不遠了!話雖如此,若無上師直接指示或示范,寬坦恐怕不是一件易事,不整治尤其困難。除了大手印外,其他一切持咒、念佛、觀想、禮拜、誦經、打坐等等修法,皆是有作為的‘整治此心’之法。大手印直指當下一念,寬坦任運,不加一點整治,不著絲毫氣力。本來現成的空性,自然會慢慢的顯露增長,用不著作意的去做什麼‘空觀’。請試想此理:空性或佛性,如果是本來具足的,如果不是吾人新造的,那麼何必要去‘修觀’呢?想個法兒認識它,認識它以後,熟練它,擴大它,圓滿它不就行了嗎?這真是大手印法的高妙處,這真是一切諸佛的秘密心要,最殊勝最直接的無上口訣。

  粗細妄念波浪自寂靜,無亂心之河流自然住,

  亦離昏沉掉舉之泥垢,願得堅固不動禅定海。

  解釋:依大手印見,一切皆是道。那麼修行人,是不是需要伏滅妄念呢?俗話說‘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打得妄念死,許汝法身活。’這句話到底對不對呢?在實際修行上來說,這句話真是金玉良言。但是在‘見地’上來說,這句話就大錯特錯了!大手印見是要了知妄念即法身,當然不必伏滅妄念。哈!哈!人要是真的把妄念打死了,他的法身恐怕也同時被打死了!能在妄念上顯現空性,才是真正的大手印。但是在實地修行大手印時,已得大手印見之人,雖不以妄念為礙。但是由於保任心體之串習力,定境自然慢慢增長。因此粗的和細的種種妄念波浪,就自然的平靜下來。此心如平緩之河流一樣,閒緩安住。此時明空一味,自然無昏沉和掉舉之事發生,定心廣大堅固,如無際之大海一般。又普通修習心地,大概有三個階段:第一個是覺得妄念洶湧澎湃的階段,第二是閒緩安住的階段,第三是能所雙亡,本覺與始覺合一的階段。谛洛巴祖師在恆河大手印一書中說:

  ‘行者初得覺受如瀑流,後如恆河流水漸閒緩,終似河入大海子母光明會。’

  這是一個很生動的對修行次第境界之描寫。總之僅有大手印見,而無定力,也是不易深入的。一味狂禅不修靜定,也是極可悲憫的事。

  數數觀察無可觀心時,宛然洞見無可見之義,

  永斷是耶非耶之疑念,願自證知無謬自面目。

  解釋:此明空雙運之心性,雖無可觀察。但修習大手印之人,於放松寬坦之際,應時常觀照此心。數數不斷觀察的結果,就會洞然明見無可見之義。至此永斷是耶、非耶的一切疑惑,而澈證自己的本來面目了。

  觀察於境見心不見境,觀察於心心無體性空,

  觀察二者二執自解脫,願證光明心體之實相。

  解釋:趨入大手印,有兩種辦法。一種是頓入法,即上師於傳法之時,即指示弟子之心體,弟子有所領悟後,然後再去習定,以熟練、擴大、和圓滿指示心體時,所得之大手印見。另一種是漸入法,即是先修禅定。有了相當的定力後,再觀察外境和內心住於何處,從何處來,往何處去,性相如何?是一是異等等。觀察外境的結果,會如量證得‘見心不見境’之覺受。再返觀內心就會證得‘心本無心體性空寂’的覺受。這樣深入的數數觀察,能緣之心,與所緣之境,能斷二執,自然就會解脫了。頓入和漸入,各有長處。頓入的好處,是睜開了眼睛,心中有把握。但壞處是頓入之人易墮狂慧,或為理障所蔽,反不得透脫。漸入之人,如有明師時常指導,則有了定力的基礎。一旦經師指示心體,其悟入多半較深,其覺受亦較為堅固。西藏祖師教授學人,並無定法。視學人根器之不同。而決定其所授之法。

  此離意者即是大手印,此離邊者即是大中道,

  此攝一切亦名大圓滿,願得決信知一知一切。

  解釋:這個明心見性的心地法門,有許多不同的名稱,在一般的大乘佛法講來,叫做般若波羅密多。在禅宗裡,又叫做什麼祖師禅和如來禅。在西藏也有許多名稱,如像大手印、大中道、和大圓滿等等,這一切不同的名稱,並非表示各種不同的法門。實際上是一樣東西,有許多不同的名稱罷了。此一頌就是要說明此理。它說上這個明空雙運的心性,為什麼叫做大手印呢?因為他是超離心意識之行境的。為什麼叫做‘大中道’呢?因為他是離一切有、無、斷、常之邊的。為什麼又叫做‘大圓滿’呢?因為他是包含一切、攝盡一切的。修學大手印的人,應該具有‘知一即知一切’的決定信、與決定見。

  無貪著故大樂續不斷,無執相故光明離遮障,

  超於意識任運無分別,願無間修離勤之修持。

  解釋:修習禅定若能上道,自然會有身心輕安,安樂愉快的覺受。禅定之樂有許多種,有的是因心分調柔而起的樂,有的是氣脈所引生的樂。有的樂淺,有的樂深,有的樂在局部發生,有的遍及全身體,種種不同。這些‘定’樂,嚴格的講,都不能稱為‘大樂’。最大的‘樂’,要離貪著才能得到。修大手印不著一切相,寬坦全放,自然會離貪著。離貪著故,殊勝的無漏大樂,自然任運生起。生起後即能相續不斷,晝夜六時,恆在大樂之中。又因為修習寬坦全放,所以自然離執著。由不執著諸相,心性光明,自然就會透過無明遮障任運顯露出來。以上解釋第一、第二兩句,下面講第三句:‘分別’是一種‘心識之著力(effort)’,本質上是一種心識用力的緊張狀態,因此一說分別,就決定不是任運。任運是決定不與分別相應,而是與無分別相應的。因此第三句說‘任運無分別’。此任運無分別之境界,自在騰騰,走路時一似離地三寸,踏在虛空中一般。心無掛礙,亦無分別,到此境界自然離一切‘勤勇’、離一切整治、無間自在、無間解脫矣。

  貪著善妙覺受自解脫,迷亂惡念自性法爾淨。

  取捨得失平常心原無,願證離戲法性之義谛。

  解釋:修禅定一遇善妙境界,就不自主的會高興、興奮、貪戀這種快樂的覺受,希望時時不離開他,這是一種很大的過患。西藏的祖師們說:貪著「樂’的覺受,就會生欲界天。貪著「明’的覺受,就會生色界天。貪著「無念’的覺受,就會生無色界天。因此修禅定的人,若不能超脫這些善妙的、樂明無念之覺受,一定仍會在三界中流轉,不能出離。修行人如果在因地上,沒有深厚的般若見。或在般若空慧見上,薰習浸潤得不夠深切。他決定是很難從善妙的定樂中,超脫出來的,因此修大手印的人,一定要在般若空慧學上,下一番功夫。多聞深思薰習浸染,這樣才能於‘貪著善妙覺受’中,解脫出來。第二句‘迷亂惡念自性法爾淨’。是說大手印學人,對於一切迷亂惡念,不必作意遮除。迷亂惡念若起,稍加觀照,或甚至不加觀照,即會在明空心性中法爾清淨。無明與妄念,本自無體無根,何勞遮除?若因無始習氣之串習力,迷亂妄念,會數數現起,亦會自然的於明空心性中,法爾解脫!第三句著者提出一個極有趣的名詞‘平常心’來。這個名詞與禅宗所倡的‘平常心’完全一樣,藏文‘Tai Ma Shes Pa’直譯成中文,真是不折不扣的‘平常心’三個字。真理真是不分國界、種族、時間、空間的,真是具有普遍性的法爾常恆的。藏傳大手印法,與中國禅宗,不但在本質上相同,連用的許多名詞都是一樣的,這真是非常有趣的事。

  僧問趙州:‘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道’。此當下一念,不加造作,不加整治。空裸裸,明朗朗的心,就是平常心。此‘平常心’於一切時,法爾現成,沒有什麼取、捨、和得、失。這個平常心亦就是離開一切戲論的法性義谛了。

  眾生自性雖常為佛性,由不了知無際飄輪回,

  於諸苦痛無邊有情眾,願常生起難忍大悲心。

  難忍悲用未滅起悲時,體性空義赤裸而顯現,

  此離錯謬最勝雙運道,願不離此晝夜恆修觀。

  解釋:修大手印決不是墮入空無。如果大手印修得好,大悲心是一定會任運生起的。以上兩頌,就是闡明這個非常要緊的道理。禅宗說,‘大事未明,如喪考妣;大事已明,如喪考妣’。也是這個道理!大事未明時,一心求道,艱難多阻,心中頹喪恍惚,如喪父母一樣。所以說大事未明,如喪考妣,這還易懂。但下句,大事已明,如喪考妣,就頗費解了。譯者認為大事已明,如喪考妣的意思,是無分別智顯現時,大悲心會不假思維造作,任運生起。其悲憫眾生之情,如同喪卻了父母一樣。所以說大事已明,如喪考妣。後一頌第一第二兩句,應聯貫一氣讀下。此兩句意義,頗為緊要。‘難忍悲用未滅起悲時,體性空義赤裸而顯現’。是明顯的說出,在難忍的大慈悲心,正在現起的當兒,體性空的境界,會赤裸裸的顯現出來。也就是說悲智的興起,常是同時的。這個悲智雙運的大道。的確是最殊勝、最正確、離開一切錯謬的至上法門了。

  由修所生眼等諸神通,成熟有情清淨諸佛剎,

  圓滿佛陀勝法諸大願,究竟圓成清淨願成佛。

  十方佛陀佛子大悲力,所有一切清淨善業力,

  依於彼力自他清淨願,願得如法任運而成就。

  解釋:由修習禅定之力,天眼、天耳、他心、神足、宿命等神通,會漸次生起。有了能兌現的大神通力後,利益眾生、成熟有情,自然就方便得多。依修習大手印所得之大解脫、大神變力,自然能夠遍滿十方世界,作利益一切有情之事業,而圓滿諸佛之大願。神通一事,本無足輕重。宏法度生最要緊的事,當然也不是神通。但是有證境有成就的人,不希求神通,神通亦會自然得到。過去有修證的大德,如達摩、慧能、石頭、隱峰等,都有不可思議的神通。但這些人,也從來不以神通標榜。這才是西藏大手印,和我國禅門,值得令人欽佩的傳統與宗風!

  附論:我們急切需要一部佛教“聖經”

  佛教在中國已有一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中國佛教的大德,在文學上、哲學上、和宗教上的成就,以及對中國社會和學術上的貢獻,決非三言兩語所可說完。過去暫且不談。目前全世界許多的第一流思想家、哲學家、神學家們,都對佛學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全世界各國較有名望的大學,都設有佛學講座。現在歐美的‘上流社會’和智識階級,都在大談其禅宗!機鋒轉語和明心見性這一套,大行其時!歐美的哲學家們開始知道:中國的國寶:禅宗和華嚴哲學之偉大。心理學家開始知道‘無意識’Unconscious(從某一意味來說可以譯為宇宙識),不一定是他們所發明的。佛教的唯識宗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就已經在大談第八阿賴耶識了!比較開明的西方宗教家們,也都贊揚佛教的精深哲理和寬容精神。世界的權威歷史學家們,也覺醒到佛法的涵蓋廣大。如舉世聞名的湯恩比教授,在許多次的講演中,都常常提到佛法,他並且說西方人必須要學習東方的——特別是佛教的——容忍精神,世界才可有樂觀的前途。

  如今世界各國,每月幾乎都有好幾部關於佛教的書籍出版。總之,現在無論國內國外,佛教與佛學都有蓬勃的復興氣象,但是今天無論是國內、國外,在佛法之復興,與佛法之宏傳的工作上,卻仍舊有一個最大的最根本的障礙。那就是找不出一本總攝佛法精華的權威‘佛教聖經’——代表整個佛法的一本經書——來普及流通!

  每逢有人請我介紹一本代表佛法的書籍去閱讀時,我就莫知所措,不知如何是好。佛法實在太廣大、太精深。佛書如斯之多,線裝的大藏經要堆一大房子,叫人如何去讀,如何去看?目前中國普通流行的經典,例如:金剛經、彌陀經、維摩經等等,只是闡述佛法中某一部份思想的經。能闡明佛法各部要旨的佛經,是很難找到的。再加上術語繁多,語言古奧,更使一般人望而卻步!

  說到此,我不禁有點感想:

  宏傳佛教,與宏傳其他宗教,有一個很有趣的不同點。就是,宏傳其他宗教的人,也許每每會感到自己宗教教義之不夠用,其困難在不夠。但相反地,宏傳佛法的人,感到最頭痛的事情,卻是教義太多了!佛法無邊,不知從何說起才好!

  據我個人的經驗與觀察,認為佛教不能普及,佛法之所以衰微,最大的原因:乃是因為教義太深、太難、太廣、太繁的緣故!今天以我們普通人的心量、學識與修證,用來整理整個佛教教義,也許是一件辦不到的事。不過最低限度,我們第一部的工作,可以把繁難深奧的佛經中之精華,選擇出來。整理出一個能代表佛法精萃的佛教聖經,作為普及宏傳佛法的重點和基礎!

  基督教能夠普遍全球,其原因固多,但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它有一部能代表基督教教義的聖經。聖經,是他們宗教的全部重心,有了這個重點,當然就容易宏傳了!試問佛教有沒有這樣一部書呢?因此,我認為佛教事業中,當前最重要、最迫切、最根本的事,莫過於編選這部佛教聖經了!如果有了這部佛教聖經,立刻就可以把他譯成白話文,來接引初機大眾。一方面譯成英文本,來宏傳海外。

  這部以實用為重點的佛教聖經,應該不超過四十萬字。在量上,不應該比基督教的聖經超過太多,以便於收藏、攜帶、查考、與閱讀。編選這部佛教聖經,還有另外一個重大的意義,那就是有了這部佛教聖經後,講道的方法和作風,都有了極大的伸縮性。不必像過去一般一講經就必定是從頭講到尾,一講就是幾個星期,或是幾個月。現在有些法會,雖然也有選某經的某一品來講的,但畢竟是占少數。講的時間,也還是相當的長。今後的社會,一定是工業化的社會,生活的速度一定是愈來愈快,大多數的人們也一定是愈來愈忙碌的。為了適應此一潮流,講法必需要有伸縮性!必需要做到能廣能長,也能簡能短,除了整部佛經的講述外,一品、一章、一段、甚至於一句的講道,尤其要普及推廣!佛教新聖經,因為全部都是選出來的精萃,所以任何一段、一句,都可以用來發揮,作為一次長時間的或是短時間的講道之用。

  我敢百分之百的保證:如果這部佛教聖經選得好,翻譯得也很好的話,那必定能宏傳於世界各處,而成為世界上最暢銷書之一!全世界最暢銷的書,是基督教的聖經。以佛教教義之深邃博大,佛教史跡之感人動人,這部新的佛教聖經,定然能打破基督教聖經銷售的記錄,成為世界最普及的聖典!我幾乎已可很清晰地看到佛教聖經在未來世界中是如何的普遍流行……在東方佛教國家裡,寺廟、學校、圖書館都將有這部聖經。家家戶戶,信仰佛教的或是不信仰佛教的,也都藏有這部聖經。同時,在歐美,無論是學校、圖書館、和智識分子的私人藏書室裡,甚至於在歐美普通人的家裡,佛教聖經也必然地會成為一本常見的書籍!

  再進一步說,這部佛教聖經,應該以大乘佛法為主,如能干跪叫做‘大乘佛教聖經’最妙,以避免南傳佛教徒的閒言和批評。率直的說:小乘佛法的教義和胸襟,都不足以擔當領導全世界人類的思想、和涵蓋全世界各宗教的重任!唯有大乘佛法,才有這樣的大氣魄和大能力!

  但是如何選和根據什麼原則來選,這個問題實在太難回答。簡單說來,選當然是要選好的,和選要緊的,但是什麼才是好的?那些才是要緊的呢?這問題十個人便會有十個不同的看法,我想這應該由負責選編的主持人或‘總主修’來決定。現在不必硬性、機械性的規定選藏的細則和條例,其理由有二:

  一、這件事是個空前的創舉,許多實際的困難,在事前頗難預見。太硬性的規定,一方面會妨礙實際工作人的工作發揮,二方面也不會有太大的實際作用。因為凡事業的開創期,‘人’的作用,總是要大於‘法’的作用。據我看,堂而皇之的預定原則或綱領,在這件事上恐怕不會起很大的實際作用。

  二、這是一件宗教性的事業,與其他世間上的事情不同。宗教的事業‘人為’的成份占一半,‘神佑’的成份也占一半。如果我們認為是我們自己在選藏經,或是憑我們‘人’的智力,來選藏經,那就不是一個宗教性的事業。如果沒有佛力的加持和領導,這件事恐怕是很難做得好的!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最不容忽視的一點!因此我建議在工作之前、之際、之後都應該殷重祈禱。佛力的加被與指示,是比任何人訂的原則高妙、可靠的!再者,第一次選出來的佛教聖經,不必十全十美。第一次的東西,大概總不會‘太好’的,但是這並不要緊。有了一個‘不好的’、就可以知道如何去選一個‘好的’了。第一次選出來的佛教聖經,不必是最後的決定版。一個完美的東西,是要不斷的修訂和改進才能完成的。目前的階段,不是患好壞的問題,而是患有無的問題;不是患原則和綱領善美不善美的問題,而是患有沒有任勞任怨,實地做事的人!

  為之使那些渴望訂定選編標准的老前輩們,對我這篇文章,不太失望起見。在百忙中,我匆率的、大膽的,草擬了一個簡短的選編‘新佛教聖經’的辦法,現在簡述如下:——

  第一:定名

  一、大乘佛教聖經  二、新佛教聖經  三、佛教聖經

  四、新大乘法句經  五、佛法簡藏   六、聖言精華

  七、三藏精華    八、佛藏精選   九、佛典精華

  十、攝佛教經    十一、佛經選粹。

  以上我提出十一個可能用的名稱,但我相信大家一定有比這些更好的名稱提出。最後定名,當然應經過大會商討後,作最後之決定。我個人贊成用‘佛教聖經’這個名詞,因為它具有醒目、標宗、和善诠三種大乘作用。有些人也許會顧慮‘聖經’這個名詞,有剽竊基督教之嫌。其實這種顧慮,是多余的。佛教翻譯,引用‘聖’字遠在基督教以前。Bible一字,也不一定全是指基督教聖經的意思。威柏斯特大字典對Bible的解釋第二條是:任何宗教之聖典,皆可稱為Bible。基督教的中文聖經,文字翻得不算高明,只有書名‘聖經’還過得去。這個過得去的名詞,並不是中國基督教徒所發明的,而是他們向中國固有的文化中借用的。

  第二、選編辦法與內容

  (a)選編辦法:—由‘總主修’或負責人,指派若干編審,由藏經中及其他未入藏之佳著中負責分頭選編,根據目前經濟能力,及實際情況,由大會聘定有佛學素養之編審,最少六人,正式辦公。每周工作五日至六日,每日工作最少六小時。工作前後必須祈禱發願,同時應經常舉行檢討會議,一切選編工作之計劃、執行,與審核‘總主修’有最後定奪取捨之權。

  (b)選編內容——全書分為十三篇:

  第一、教主篇

  甲、釋迦佛陀往昔因地章

  乙、釋迦佛陀生平事跡章(包括降生、修道、成佛、轉法耣及涅槃等生平事跡。)

  第二、佛菩薩德相篇

  甲、佛功德章

  乙、佛境界章

  (現代人智慧高而福德薄,以理勸化,較易接引。以偉大之理想及境界,以誘發其向上之志,亦較易啟發其善根。故私意認為應將佛法中最高深最廣大之佛境界,及佛功德,盡量首先出。)

  第三、因果緣起篇

  甲、因緣理則章(明六因四緣等因果基本理。)

  乙、業報理則章(業果緣起,法爾不思議說。十二因緣說、及唯識宗由賴耶緣起而建立之業果篇等說,皆可選入。)

  第四、三世業報篇

  (應專選生動感人之三世業報故事。)

  第五、法界宇宙篇

  甲、略釋十法界章

  乙、廣明三界章

  第六、輪回是苦篇

  甲、人生不究竟章

  乙、三界是苦章

  第七、四谛篇

  甲、明四谛章

  乙、修習四谛之實際故事章

  第八、菩薩悲願篇

  甲、大悲章

  乙、發菩提心章

  丙、菩提心功德章

  (此篇為全經最重要之一篇,其篇幅必需要廣,不厭反復引征。)

  第九、菩薩大行篇

  甲、明六度章(包括四攝及十法行等)

  乙、菩薩戒章

  丙、菩薩行事實(古代之事實)

  第十、定慧莊嚴篇

  甲、明定章

  乙、明慧章

  第十一、佛果莊嚴篇

  甲、法身章

  乙、報身章

  丙、化身章

  丁、無盡功德事業章

  第十二、修持儀軌篇

  (佛教各宗之儀軌精華,願文、課誦、祈禱文等便於實際修持者皆應選入。)

  第十三、作人處世篇

  (佛說有關於一切世間倫理、生活、行為之言教皆應選入。)

  我現在大膽的把自己的意見,寫了出來,其目的無非是拋磚引玉而已。不正確的地方一定很多。希望關心此事的人士多批評,多指導!

  附記:

  上面這篇文章,是在匆忙中倉促寫成的。對這樣一個重大的問題,應該是仔細研究,慎密構思後再著筆的。此文疏漏及不應理之處,必定甚多。請讀者多多原諒。

台灣學佛網首頁佛教知识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