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善人跟惡人都是老師


 2016/2/2    熱度:1235    下載DOC文檔    

  昨天我們談到的是師生關系。一個好老師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非常的大,對於一個人的思想觀念是否能夠遵循聖賢教誨,老師的引導是一個重要關鍵。所以我們昨天舉到了古人的師生關系,也深刻感受到古代人對於老師的態度確確實實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將老師的教誨依教奉行,終身不忘。當我們有這種態度去面對老師,去面對古聖先賢的教誨,道業、學業絕對可以成就。除了好老師之外,事實上一個虛心的人,一個受教的人,他在所面對的人、事、物當中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學習。比方說面對人,當他面對善人的時候他可以提得起我們《弟子規》裡面的教誨說到「見人善,即思齊」,我們每天所接觸這麽多有德行、善良的人,我們都能生起學習之心,效法之心。善人也是我們的老師,那惡人可不可以是我們的老師?「見人惡,即內省」,見到別人做錯事,我們要懂得反省自己有沒有犯同樣的錯,「有則改,無加警」,有的話趕快改,沒有的話自我期許不能犯同樣的錯。

  很多人就說他看到別人犯錯事,心裡就很難受,每天都一直盯著別人的缺點在看,內心憤憤不平,所以在這個社會當中很多人是憤世嫉俗,每天茶余飯後數落別人的缺點。當我們在批判別人缺點的時候,事實上我們的內心平不平靜?不平靜。內心憤憤不平跟學問是背道而馳,所謂「學問深時意氣平」,一個人學問愈深應該心平氣和。有朋友就說,我實在沒有辦法不看別人的缺點,那我們就會給他一個建議,假如你看到家裡人的缺點,你就當作自己的缺點。他一聽覺得很納悶,為什麽看家裡人的缺點就是自己的過失?我們會進一步引導他,就是因為我們的德行不夠,我們的孩子沒有被我們感動才繼續學壞,所以是我們的德行不夠,沒有感化他。假如看到我們的同事沒有做好,我們也要當作自己的過失,因為就是我們沒有做出很好的榜樣,讓他們產生慚愧之心進而效法,所以這也是我們的過失。我們也要從自己修身開始做起。當我們用這樣的心境去面對我們周圍的人,我們時時刻刻會鞭策自己不斷增長學問,而不會把時間耗在去數落別人的缺點上了。所以善人跟惡人都是老師。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