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祥法師:愚癡者往往會把人引到邪路和犯罪的路上去
在一次輪回裡,菩薩——指釋迦牟尼佛,出世為一個男孩,名叫阿克提旁地達。帝釋天王曾向他許過諾言,若他提出要求,將賜他一個禮物。阿克提旁地達懇求,要求什麼呢?不接觸愚癡者。他沒要別的,一般如果有人向我們許下一個諾言,說我滿你一個要求,我們第一個要求肯定不是錢就是財。這是我們的習性,往往把這些當作禮物。 釋迦牟尼佛不是這麼看,他在當菩薩的時候,就知道真正的財富是善知識。所以說想得到善知識,首先要遠離愚癡者。如果沒有愚癡者,所有的人都是你的善知識,這個是很重要的。 這時候帝釋天王感到很驚奇,便問他為何提出如此特別的要求?他解釋道:“無明愚癡者,如不明善行的世人,他時常誘導朋友走上歧路和犯罪。因為他們不了解何謂正道,也不願聽到善行及正道。他們對善行及正道感到憤怒。” 這裡佛說了為什麼要遠離愚癡者,因為愚癡者不明白善行的事業,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善。比如現在,我經常遇到一些人來問問題。他說:“比如我做生意,有時候難免要撒謊,撒謊以後我能掙錢。我也知道撒謊不對,但能把東西賣出去。所以說利用一種小小的方便把這些東西賣出去,我掙了錢供養三寶。師父,你說我這個做法對不對?” 當時我就告訴他,我說你這種做法是不對的,是不正確的。佛法的教育是讓你遠離妄語,不妄語才是真正的財富,不要為了供養三寶而去撒謊。你不撒謊就是真正地供養三寶。這樣給他一個正確的解答,他就知道應該怎麼做。 如果有的人告訴他:你可以小小地撒謊,掙的錢可以供養三寶。這樣的人確實有,這就是愚癡的人。什麼是供養三寶呢?就是你的正行、正念、正語言、正思惟,就是供養三寶。愚癡者呢,他就不會這麼教育了,他就會告訴:小小的犯戒能獲得金銀財寶,而能種上更大的福田,以小過失取得更大的功德。這種做法表面上看著好像是有點道理,實際上不然,這是一種愚癡的行為。所以我們應該知道,愚癡者往往會把人引到邪路和犯罪的路上去。 比如說我們在世間經常會遇到一個事情,偷稅漏稅的問題。為了做生意,獲得點錢財,有的人就問了,怎麼樣來避免上稅,達到偷稅漏稅的目的而獲利。作為一個佛教徒,一定要清楚地告訴他,不可以那麼做。 在九五年的時候,有一次本溪居士去看我,他跟我講了這麼一個事情。他說:“我今天來看師父特別有福報。我坐火車過來的,這火車沒有人賣票,也沒有人收費,我們就這麼來了。你看看,看師父就有這麼大的福報,連錢都不用花了。”(大眾笑)後來我告訴他:你這是錯誤的,有沒有人收費,作為佛教徒都應該守戒。你們回去一定要把這個錢補上。他說:“我就是買了票,他也沒人查怎麼辦?”我說:“沒人收,你把那票撕了或扔掉,也就算他收了。不管有人沒人,我們佛教徒都應該不欺暗室,都應該如法地去行持、去守戒,這才可以呢。” 後來這些居士聽我講完以後,第二次來就告訴我,說:“師父,我們確實按照你說的做了,把頭一次的車票錢給補上了,第二次的車票也買了。最後也確實沒有收票的,我們把票都扔了。”這個本溪居士到現在還常常掛念這件事情,雖說小小的一件事情,但在他們心裡就會生起正念。 如果我們為了自己得到一種稱贊,聽到居士說“這個師父有加持力,不買票就可以坐火車”,而自己暗示、默許,這都是一種不正確的行為。這樣就不是一個善友,不是一個善知識。我講這個的意思就是說,我們通過學習《吉祥經》,一定要遠離愚癡者,我們自己也要做一個遠離愚癡的人。特別是也要做一個善知識,遇到其他的同修道友,一旦涉及到這個問題,比如說買東西不要占便宜,不要拿公家的利益等。像剛才說的偷稅漏稅這些,都應該正確地教導,這樣的話,我們才會得到真實的利益,這才是我們真實的財富。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弟子頂禮上妙下祥法師 隨喜諸位師兄聞法 恭錄於大悲寺上妙下祥法師講述的《吉祥經講義》
: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