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回想父母恩


 2016/2/20    熱度:1347    下載DOC文檔    

  第一是“養育、教育恩”。我們的身體來自父母,父母還有養育、教育之恩,所以人不孝父母,那就沒有做人的根本了。就像母親“懷胎守護”的辛勞,很多女性會害喜,在不舒服的情況下,還要勉強把食物吃下去,都是念念為孩子著想。其實整個天地,上天的安排非常微妙,好像有一個循環,讓人能夠這一生不留下遺憾,能把父母的恩德回報圓滿。我們因有父母的養育、教育而成長,我們什麼時候來回報父母這個恩德?父母上了年紀,我們攙扶著父母行走,就好像我們小時候學走路,無數次的跌倒都是父母的扶持跟鼓勵。所以,做什麼事最讓自己的良心很安?就是孝順父母。照顧老人吃飯,因為老人有時飯菜不小心掉下去。我們小時候,父母喂我們吃飯、教我們吃飯,也是花了無數的心血,從來沒有對我們一點嫌棄的。父母老了,我們在這些生活中都能非常細膩的去體恤,絕沒有一絲一毫的嫌棄。這不就是讓我們在這一生能回報所有成長過程中,父母點點滴滴的辛勞?我想,這是上天給為人子女者最大的一個禮物,所以,能孝順父母的人是最有福氣的人。其實人最大的福氣就是心安理得,俯仰無愧。

  第二是“臨產受苦恩”。生產是相當痛的,我曾經聽過比喻,陣痛的時候非常難受,好比拿著一支鋼刀,每隔十五分鐘在手上劃一痕。再來,“生子忘憂恩”,這麼大的痛苦,當孩子生出來,第一個念頭就是,孩子健不健康?完全把自己的痛苦放下,念念想著孩子的安危。接著,“哺乳養育恩”,孩子生下來,前三年都在母親懷抱中,沒有生活能力。我們三歲前,可能喝掉幾百公斤母親的乳汁,那等於是母親的血,她身上的營養。所以為什麼女人的骨頭比較黑、比較輕?就是養育子女過程中耗損掉的。還有“咽苦吐甘恩”,母親自己吃粗劣的食物,都把最好的飲食留給我們。“推干就濕恩”,孩子半夜尿床,都把干的地方讓給孩子睡,自己睡濕的地方。其實我們的父母都是這樣,好的都留給我們,辛勞都自己承受。“洗濯不淨恩”,我們成長過程,大小便都是父母收拾。我印象很深,曾經有位母親,她孩子才幾個月大,她說她覺得孩子的大便一點都不臭。我那時聽,因為這個母親講得非常誠懇、非常認真,我馬上可以體會到她的心情。她說,孩子大便下來,她的心思都是放在大便的顏色、形狀好不好。連最髒的東西,都沒有一絲毫的嫌棄,念念都是孩子的健康。

  兒女長大後,“遠行憶念恩”,子行千裡母擔憂。所以出門在外要多報平安,而且要讓父母了解我們的情況,讓他們放心。在外絕不能跟人家有摩擦,假如有,可能父母天天在擔心。還有“深加體恤恩”,很多事情父母都體恤備至。甚至有時候父母為我們想,我們還誤會。很多父母在孩子二十多年甚至更久的歲月中,體恤被誤解的時候,父母還是默默的承受。其實父母任何存心都是為了孩子,我們不該去忤逆,也不該否定拒絕父母的好意,哪怕他們的建議不一定好,都要先認同父母的苦心。

  總之,父母恩德“昊天罔極”,想報恩都來不及,怎麼忍心再讓父母難過、操心?所以我們心不能再粗了,靜下來。人一靜下來,可能很多成長過程中忽略的東西,都會突然浮現起來。我記得,我當年辭掉學校工作去學中華文化,第二年准備重新考試當老師。結果成績還可以,但是都沒上。剛好當時有到大陸推展中華文化的機會,我父親就講,“你去看一看,假如不適合,趕緊回來准備明年的考試。”真的是深加體恤!成績不錯,但沒考上,父親就讓孩子出去散散心。為什麼叫我不行的話趕快回來?畢竟也是二、三十歲的人,再耽擱幾年,怕孩子心裡難受,怕孩子中年覺得好像都不如意。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鍵點,父母都在體恤孩子。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