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認識《弟子規》(第一集)
2005年幸福人生講座 —認識《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一集) 2005/2/26 台灣高雄六和淨宗學會 檔名:52-117-01 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首先先自我介紹,我姓「蔡」,禮貌的「禮」,旭日東升的「旭」,蔡禮旭。小時候有一個習慣,就是只要有長輩到我們家裡來,我一定會主動的去跟他問好,不管那時候我是身在何處,一聽到長輩的聲音,第一個反應,先放下手邊工作趕快去問長輩好。假如是阿姨來了就「阿姨好」,假如是叔叔來了就「叔叔好」,從小就養成這一個習慣。 諸位家長,這個習慣重不重要?重要。養成以後,剛好我在大學時代,有一次坐電梯,有一位長輩跟我母親的年紀差不多,一進電梯,剛好是我先進,她後進,我說:「你好,請問上幾樓?」諸位朋友,你會這麼問的舉手?你在坐電梯,後面來的你會問他:「請問上幾樓」。這個問候重不重要?重要。 我們好像覺得人生有很多很重要的事,但是不一定在做,有沒有這個感覺?那怎麼會這樣?為什麼重要的事沒有排在前面來做?所以這個是我們要去思考的問題。因為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都是在這點點滴滴當中慢慢拉遠的。所以當這個問候的語,在每一個人的口中都不出來的時候,這個社會慢慢走向什麼?冷漠。所以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所以當我們在看到社會人情愈來愈淡薄的時候,我們要回想,我們自己是不是很懂得主動關懷別人,很懂得盡一分人情味。 所以社會的整個風氣,絕對是每一個人的影響,所以中國話講:「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所以所有的社會狀況、社會風氣都是每一個人形成的。所以當社會風氣要好,絕對不是去怪別人,而是首先怎麼樣?從我們開始做起。諸位朋友,下一次我們坐電梯的時候,後面進來的人,我們都懂得先問他什麼?「請問你上幾樓?」所以假如今天大家回去都做了,今天高雄市的整個氣氛會不會不一樣?突然會有很多人覺得說,這個世界很溫暖,都會露出燦爛的微笑。 所以我問了她以後,她也很親切,剛好跟我上的樓層是一樣的。因為是長輩,我又主動跟她問好,自我介紹,我說:「你好,我叫蔡禮旭」,她說:「你好,我叫丈母娘」。她跟我母親年紀差不多,後來聊起來,她女兒跟我是同一屆的高中同學,都是雄中的同學。不過在這件事當中,比較遺憾的是她女兒已經結婚了,不然就可以名副其實。所以從這件事給我很深刻的體會,有緣千裡來相會。 所以諸位朋友,我們今天也是有緣千裡來相會,所以希望透過今天的因緣,透過末學在這幾年從事教育的一些經驗,跟諸位做一個分享,做一個切磋。希望對於每一位朋友、每一個家庭能夠有一些小小的幫助。 我在大學時候曾經聽過一句話,給我的印象很深刻,這句話提到「人生最難的不是奮斗,而是抉擇」,人生最難不是奮斗,是抉擇,諸位朋友,你回想一下,你的人生曾經做過幾個大的抉擇?做對了跟做錯了差多少?差很多!我們在什麼時候需要抉擇?哪一些方面需要抉擇?比方說今天早上沒有吃早餐的舉手?都吃了,那恭喜大家。因為假如你飲食不正常,你抉擇食物錯誤,可能我們就通向生病的路,癌症的路。所以擇食很重要。現在文明病多不多?很多!所以你要擇食正確,你的身體才會健康。 好,再來你人生當中還有哪些抉擇很重要?你們還沒有醒過來是不是?這個不能怪大家,因為我以前在教書的時候都會跟學生說:「你們要踴躍發言,知道沒有」?學生說:「知道」。後來我們自己去研習,也坐在底下,上面有老師教授在講課,教授說:「你們要踴躍發言」,我們也是沒講話,頭都低低的。叫別人都很容易,自己坐在底下又不講話了。所以大人要教小孩一定要言行一致,不然人家不服氣的。所以當諸位有所體會,問的問題你有所感受,大家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你覺得人生還有哪些抉擇是影響甚大?擇業(對對對),終於講出心聲,這樣我才唱得下去。「擇偶」,再來,「擇事業、擇友、擇師」,還有沒有?讀書選擇科系,那走人生的路了。其實我們去想,大部分很多都是他的工作都跟他的科系不見得是一樣的。那我常常會跟家長說,我說:教孩子禮貌的態度重要?還是從九十八分到一百分,差兩分重要?禮貌重要,所以前者比後者重要,這是你的抉擇。好,這是你思想的抉擇,那請問現在的家長是在做前者的工作?還是在做後者的工作?他現在是在教孩子做人做事?還是在教孩子趕快把分數再考高一點?後者。講都覺得前者重要,做起來?那孩子服不服氣?不服,言行怎麼樣?不一致。我們要好好觀照自己有哪一些部分言語跟行為拉開了。 好,當一個人言行不一致,旁邊的人服不服氣?不服氣。那現在孩子對我們服不服氣?不服氣,有沒有找到原因?有沒有?所以你看在這個時代當中,知識爆炸,可能幾年的時間,整個地球所積累的知識就會倍增一倍。所以有太多的訊息到你的面前來,你還要抉擇哪一些是對的,哪一些是錯的。比方說現在都常講,孩子到青少年都會有什麼現象?叛逆現象,在大陸叫逆反現象,好,這正不正常?正常,我們去翻過幾千年的中國文化歷史,從來沒有聽到「逆反現象」這個詞,我們幾十年的工夫就可以超過幾千年的中國人,把它產出新產品叫叛逆現象。厲不厲害?厲害,改寫歷史,幾千年創不出來的東西,我們創出來了。所以所有創出來的東西來自於思想觀念才會有這種現象。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腦子裡會叛逆,原因在哪裡?為什麼幾千年前的中國人沒有叛逆,原因何在?快!責任趕快把它推出去,要從原因找到才能對症下藥。我們上一代,不要找太遠,我上一代,我父親那一代有沒有叛逆現象?沒有。我爸爸從小生活很困苦,腦子裡想著趕快把書讀好,趕快怎麼樣?賺錢孝順父母,哪來的叛逆?結果現在不正常的變正常,叛逆變正常。所以我們有一次參加會議,初中生的會議,上面的老師還對著底下這些家長(孩子也不在),「所有諸位家長,你們要記住,孩子叛逆是正常的」。本來孩子還不叛逆,每天在家裡盼著說:「他快叛逆了,他快叛逆了」,突然有一天心想事成。有沒有這種現象? 所以我們自己回想一下,由於這件事情,我還親自去問我媽媽,說:媽,我有沒有叛逆?害我媽媽想很久說:沒有。我們自己很多人生的問題,你自己靜靜去思惟,答案都會浮出來。所以,從小父親言行一致,每天又為了家庭的生活這麼努力在工作,所以父親在我們眼裡非常的崇高。我們對父親都是敬畏的心,又敬又害怕。所以當我們對父母有敬畏之心,有沒有可能叛逆?不可能。 所以現在的孩子為什麼叛逆?因為沒有敬畏之心,因為看到父母說一套、做一套,比方說,父母說:「你要好學,好好讀書,趕快去看書」。結果你在那裡看電視,然後那個孩子依依不捨,從沙發上爬起來慢慢走,頭怎麼樣?繼續看,說:「我數到三,你再不過去,我就家法伺候」。孩子迫於無奈走到樓梯口抱著那個牆壁柱子,還在那裡看,你說:「最後通牒」,他才走上去。走上去的時候腦子裡想什麼?電視,你看,來給這個孩子掌聲鼓勵一下!你看孩子都是最老實的,不虛偽,馬上答案就出來了。 所以當這個孩子坐在書桌前,他身體在書桌前,他的心在哪?在電視節目上。所以他服不服氣?不服氣,那不服氣久了,那股怨氣慢慢怎麼樣?凝聚,有沒有?你們有沒有感受到那個怨氣在凝聚,假如都沒有,那你太不敏感了。當那個怨氣積到已經滿出來的時候,剛剛好,孩子的身高又跟你一樣高,拳頭又比你大一點點,之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叛逆),原因在哪?父母沒有身教。當父母有身教的時候,小孩從小就很尊敬他,很以他為榜樣。所以現在是因為對父母沒有恭敬心,然後外面的污染又很多,所以內外夾攻,兵敗如山倒。所以現在我們要雙腳先站穩,不可以再倒了,所以言行要一致才是正確的。 那我們來思考一下,讓孩子好好學習一生重要的態度跟觀念比較重要,可是家長卻都一直在只逼孩子的成績,往這條路走。這樣的抉擇對不對?(不對),可是為什麼這麼多人一直推?為什麼?因為抉擇有一個前提,要有判斷力,要有判斷力,你才能夠做對抉擇。那判斷力又來自於哪裡?我們有沒有判斷力?現在有一句話叫「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句話嚴不嚴重?嚴重!你有沒有告訴孩子,這個是錯誤的話?有,那這樣是有教育敏感度。所以現在的孩子說「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毀了自己,還毀了什麼?毀了家庭。因為他做錯抉擇,搞出來的是誰幫他收拾?父母、親人。 所以人現在為什麼不能夠判斷正確?沒有理智。所以諸位朋友,我們每天打開報紙,怵目驚心的案子很多,都是意氣用事。那我們希望孩子理智,諸位朋友,我們理智了沒有?我常常會問家長,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後有什麼樣的人生?諸位朋友,也請教諸位,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後有什麼人生?不要客氣,幸福的人生,快樂的人生,好,來掌聲鼓勵,很好的答案。你幸福?你快樂?這位家長,你快樂嗎?一半快樂,一半不快樂,我們這裡是一半快樂,一半不快樂。 傳到下一代變什麼樣子?所以,很多家長他都會回答:「其實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能怎麼樣,我只希望他快樂就好」。聽起來要求很低!但是要求不能太低,你給孩子定人生的目標,立定的志向,你不能一定志向把他定到這裡,請問他會到哪裡?更下去!所以你胸無大志,你的孩子絕對會沈下去,所以「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你取法乎下,了無所得。所以現在孩子,你沒有給他遠大的志向,然後每天在家裡說:「媽,我好無聊」。然後等大學畢業了,坐在家裡,你說:你為什麼不去找個工作做?「干嘛要找工作」?沒有志向、沒有擔當、沒有責任感。所以這個都取決於我們為人父母怎麼帶孩子建立他正確的人生態度。所以當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後有什麼樣的人生,你首先要演出來。 有沒有發現現在年輕人很怕結婚?有,原因在哪裡?怕負責任,因為看到也沒有幸福的。所以有些父母剛好女兒到適婚年齡,女兒也快三十歲,就跟女兒說:你趕快結婚!她女兒回她一句話說:你都不幸福,還叫我結婚。她媽媽想一想說:對!然後停了三十秒說:反正你就是趕快結婚就對了。有沒有這種情況?你推孩子去結婚,你推他去哪裡?請問孩子有能力去經營婚姻了?為什麼這些前置作業沒有人做?然後把他推出去了。家長的問題解決了沒有?保證更多。對!深謀遠慮,當家長的人視野要寬闊,要長智慧,不然一個人累,累到最後,所有你的兒女人生都要很辛苦、很累。所以一個人的理智,一個人的智慧最重要。 有理智、有智慧,才會下對人生的抉擇、判斷。諸位朋友,你每天有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讀書的舉手?好,不多。人生在哪裡看出智慧來?取捨輕重緩急。所以人生第一要事,開自己的智慧,建立自己的理智;你只要不建立理智,你會被你人生很多的抉擇把你拖得累得半死。那很多事好像要講得很白,人才會醒過來,俗話講:「不見棺材不掉淚」。你們現在有沒有這種感覺?好像旁邊的朋友都勸不聽,一定要到很難挽回了,才會突然覺得我怎麼樣?我錯了!還會說「我錯了」,還有救。 我們來深入思考一下,我們現在都把孩子往這個升學的路推,請問他出來以後人生就好了?我們都跟孩子講:你就讀書就好了,其他什麼都不要管。你們怎麼都知道?其他都不用管。反正你只要有一個好的大學,然後出來一定會有一個好的工作。這一句話成不成立?不成立!高學歷高失業率。所以這一條路這樣推到最後,可能孩子會回過頭來問你:你不是說這樣走以後人生就好過了?那我漂亮的老婆在哪裡?我幸福的家在哪?他會很迷惑很迷惑。 現在的企業家到底需要什麼人才?諸位家長有沒有思考過?好,我們換一個問法,諸位朋友,你覺得一個人一生要能夠有所成就,應該具備哪一些態度,他才會成功?來說說看?負責任、真誠、品德、恭敬、孝順、謙虛,這些我怎麼都沒有。我們來看看升學主義之下,有沒有辦法養成剛剛講的這些美德?有沒有?我們來思考看看,有這些美德會成功,保證會成功。但是升學主義之下,我也是受害者,小學畢業上了初中,為了要考特優班,每一次看到旁邊這個人考得比我高,就怎麼樣?就很生氣。然後有一次考九十八,沒有考一百,差兩分,怕自己沒有編入特優班,哭得半死。我記得畢業的時候,同學在同學錄上還畫了一個小男孩在那裡掉眼淚,因為他剛好看到。所以升學主義之下,大家都一直在競爭,競爭到最後,人的心量怎麼樣?愈來愈小。心量愈小,以後有沒有福?沒有,那以後人生沒有福,事業會成功? 當他心量很小的時候,出社會有沒有人來幫助?沒有!當他沒有把禮貌學好,恭敬學好,當他踏出社會,其實不要說踏出社會,當他與同學與老師相交往的時候,他不只得不到別人的幫忙,還會無形當中因為失禮,還形成很多的阻力,有沒有?有。而他很有禮貌的時候,無形當中會增加很多的助力,很可能貴人就在他一個謙卑的態度當中出現。所以你多考兩分,他的人生不會變;但是一個謙恭的態度,可能讓他的人生立於不敗之地,這是我很深刻的感受。 因為我到澳洲去學習,剛好《弟子規》上面有一句教誨,叫「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我學完之後深刻體會到,我們的父母很辛勞,很辛苦,要生育、養育、教育我們。那別人的父母也同樣辛苦,別人的父母不只照顧孩子,他還對這個社會有所貢獻,所以別人的父母也值得我們用心去尊敬。 所以那天回去,剛好我們住的寢室有八、九位男眾,我就開始:這位朋友請問您是幾年生的?結果假如他比我父親還大,我就跟他說:「譚伯伯,你好」,這個一鞠躬下去,當我抬起頭來,什麼事情發生了?這位長輩笑得合不攏嘴,你看那個嘴巴都跷起來,那個元寶掉下來會怎麼樣?接住。假如你嘴巴都這樣往下跷,金元寶掉下來會怎麼樣?滑掉,所以微笑很重要。所以當我們跟長輩問好,他們非常歡喜,然後我們也很高興。 因為當一個人他在做有德行的事,在做立身行道的事,他的快樂是從內而外發出來。這位譚伯伯就跟我說,他說:飛機飛了幾萬裡,還收了一個侄子。他很高興。然後我又向旁邊這位長者說:請問你是哪一年生的?比我爸爸小,我說:「吳叔叔,你好」,他也很高興。突然有一位長者跑過來,他說:我也要!這位長者他姓盧,叫盧叔叔,我也是跟他說:盧叔叔,你好。後來才知道,這位長者是故意制造機會給我。 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對社會,甚至於對文化的傳承都有使命感。所以真有智慧、真有才華的人,念念想著怎麼把他的東西傳下去。那你的孩子能不能接到?靠什麼?受教的態度,恭敬、禮貌才會有貴人相助。而現在很多家長覺得要讓他學到才華,好像要准備一大批金錢,有沒有?你看現在那學書法的,都說你來學三個月,保證你可以得名,比賽得名,這樣的老師要不要跟他學?不要。所以我們現在人有一個迷思,好像覺得錢是最重要的;而人生很多最重要的問題,錢都解決不了。所以我們必須靜下來好好思考。 我因為跟這盧叔叔鞠了一個躬,隔天他找我到客廳坐下來,他就開始把他人生幾十年的社會經驗跟積累的智慧跟我娓娓道來,足足講了兩個多小時。我在那個當下聽完很激動。有一位長者,他沒有任何目的,只想要成就你,所以那時候因為很激動,所以當場我只想做一個動作,哪一個動作?跪下來,你們怎麼這麼有經驗?當場很感動,我突然間體會到為什麼中國人這麼重師道,老師的無私,老師念念成就你,那種恩德真是報不了。所以當場我雙膝就跪下去了,這位長者因為年輕的時候學過柔道,所以動作特別靈活,馬上給我一把就拉起來,他說:使不得!害我沒有拜成。 所以從那一天開始只要上完課,這位盧叔叔他就會帶著我,問我:今天的課上得怎麼樣?來,說一說。我就把我聽的心得跟他做報告,講完之後,盧叔叔就說:你看事情看得太淺,你看事情看得不夠廣,來,我講給你聽。這樣足足聽了兩個多月,手牽手教,有沒有花錢?沒有花錢。而且回到台灣來,只要有空,我一定都去親近他,去跟他學習;或者是在大陸的時候一有問題,長途電話打給他,他都會不厭其煩給我諄諄教誨。所以這一些態度影響孩子一生,一定要教。所以今天孩子假如不學到這些能力,縱使他有很高的文憑,他出來,人生也會很難經營。 我最近也聽到一個訊息,一些企業主動到「台中蓮社」找人才,為什麼到台中蓮社找人才?因為那裡長期都薰習中國的文化。所以企業家現在開始在思考,所有的員工哪一件事最重要?哪一點最重要?「品德」最重要。一九九五年,英國有一家銀行叫「霸菱銀行」,已經兩百多年歷史,因為新加坡一個期貨員挪用公款太多,兩百多年基業怎麼樣?毀於一旦。二00一年,全球第七大企業「安隆集團」,也因為兩個主管在會計上動手腳,所以全球第七大安隆集團也宣布破產。每一年的營業額是數千億美金,也倒了。 所以西方的管理學本來最注重什麼?注重,(人生會有很多變化球),本來是注重品質管制,TQM,Total Quality of Management,TQM。所以他們都覺得我只要把東西做好了,我的企業就怎麼樣?就可以賺錢。由於最近這一、二十年發生這麼多大的事件,他們從TQM開始思考,品質,產品品質不是最重要的,而是什麼?員工的德行、員工的素質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已經從TQM調到TEM,這個E是「ethics」,全面倫理道德管理。所以未來連鎖的大企業要的是什麼人才?有品德、有素質的人才。 所以未來的社會需要的是這樣人才。那我們現在當父母的應該栽培孩子哪些能力?就是道德教育。假如我們現在就已經在扎孩子的道德教育的根,那你要不要擔心他以後出社會找不到工作?會不會?不會,你要深謀遠慮。不然你人生絕對會擔心到什麼時候?擔心到要合起眼睛的那一刻還在擔心。所以人要有遠見,眼光要放遠。所以當你現在的孩子就非常注重德行的教育,都能把《弟子規》落實在生活當中、學業當中,保證他的人生已經立於不敗之地。所以閩南話說:「樹頭站得穩,不怕樹尾刮台風」,請問樹頭是什麼?根,根是什麼?德行。諸位家長,今天孩子的根不扎好,樹長得愈大愈茂盛愈怎麼樣?愈危險,台風一刮連根拔起。這個台風就是現在整個社會的誘惑,名聞利養這些東西,多不多?多!所以他愈有發展,代表他愈危險的時候到了。中國話常講:「禍福與共」、「禍福相倚」。所以孩子一生能夠平平順順,就是要把根扎穩。根扎穩了,往後事業有成就。 再來,假如我們只重視孩子的學業,縱使他以後確實有一個穩定的工作,請問他的人生快樂了嗎?請問他的人生美滿了嗎?不一定。除了事業以外,他還有哪些問題?與人相處,最重要的「家業」。夫妻能不能相處好?孩子能不能教育好?請問這些能力,他有大學文憑,他具備這些能力了嗎?不一定!甚至於幾乎是沒有學這些東西。所以那一天我講課完,有位朋友拿了一封信給我,他說:蔡老師,你一定要把這封信跟大家講。這是他一位朋友活生生的例子。他說「在一堂課上聽老師提及孩子應該培養他做事的習慣,否則不能養成他對人、對事負責的態度,所以學生感慨至深。因為我有一位國中以及高中時代同班的同學,即為此一教訓活生生的案例」。 諸位朋友,你的孩子每天都有做家事的舉手?不多!沒做家事會有什麼影響?我們接著看,「希望未來老師在課堂上引述,讓天下為人父母者作為殷鑒。同學為人相當客氣,老實讀書。她鮮少主動與人交談,下課時間就是乖乖坐在座位上讀書,她的成績相當好」。這個孩子優不優秀?優秀,都不用拿棍子在旁邊就乖乖讀書,好不好?好!接著看「一路平順,大學聯考就很順利考上師大英文系」,好不好?好,「第二類組前五個志願」,很好。 「學校畢業以後,實習教書的第一年就嫁給一位醫師」,好不好?好!畢業第一年實習,還不是正式老師,我在想說她可能長得滿漂亮的!「其父母不可謂之不欣慰,同學新婚前一、兩年,他的父母仍對她的生活相當照顧」,已經嫁出去了還怎麼樣?可能還常常夫妻兩個還跑到她家去幫她打掃屋子,你看還相當照顧。「雖然同學不會煮飯、不會做家事,但是她的先生總是默默的把她做得不周到的地方補足。然時日一久,同學卻變得日益我行我素,想到哪裡做到哪裡,與夫家那邊的家人相處愈疏,磨擦日深。終於她的先生向法院申請離婚,勝訴!」 「在她們夫妻爭執的過程當中,她的父母常打電話給我」,父母打電話給他女兒的朋友干什麼?「拜托!你跟我女兒講幾句,她可能聽進去,問題就解決了」,有沒有這種心態?好像很多人遇到問題的時候,往往都覺得只要找某一個人「來!跟我兒子談一談,他就變好了」。這種事情我常常遇到,他認為說:「蔡老師,你跟我兒子講好不好?」、「蔡老師,你跟我媽媽講好不好?」都沒有找到真正的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個父子之間、親人之間的溝通早就長期出狀況。那麼長期的狀況,人們都想要多久把它解決掉?一下子就解決了。叫我拿出多少錢來去燒紙錢都沒關系,只要燒完能解決就好了,沒有理智! 所以他找他跟他女兒講,「希望我能夠對同學加以規勸,奈何同學總是一意孤行,不能納谏;好幾次她的父母打電話給我,跟我哭訴:我們讓她從小不做任何家事,她從小到大也沒有拖過一次地板。她的父親每天中午都幫她送便當到學校,晚自習九點半結束,還去把她的腳踏車載回家。我們這麼用心,她卻這樣回報我們。連她的父親也哭得像個孩子般的說:我這樣子對她還不夠好?」就是太好了!愛之足以害之。 現在教育孩子一個字,就是出在一個字,寵壞了,就是這個「寵」。所以孩子很多做事做人的能力都沒有好好學習。「這樣的話,我聽在耳裡,感慨萬千,卻也不禁熱淚盈眶」。這位同學為什麼熱淚盈眶?有時候我們看到旁邊的人都快要掉到井裡面去了,但是他又不聽你的話,想要往裡面跳,你在旁邊只能怎麼樣?搖搖頭,感慨萬千。「正如老師您所說的,愛孩子方向錯了,全盤都錯了,同學的父母至今仍不知錯在哪裡,只覺得自己實在很冤枉」。 為什麼要念這一篇?因為沒有實際的例子,你們可能都會覺得,「那是別人的女兒,跟我沒關系」,這麼優秀,讀書都名列前茅,縱使有好的工作,請問不學會做人,她能把夫妻關系處好嗎?她能把下一代教育好嗎?所以一個人能否把人生這一步棋走好,不是走一步看一步。走一步看一步,絕對是舉棋不定;而是你要先能看到第三十步、第五十步怎麼走,這個方向目標抓對了,怎麼走都不會偏頗太多。所以諸位家長,抉擇孩子的人生,首先要從他的理智開始建立起。當他真正有理智的時候,他會不會選擇配偶?會不會?會。那他假如沒理智?那就麻煩了,因為俗話講: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所以,因為他沒有讀過中國文化,所以就很難建立這樣的理智。 你看我們《詩經》第一篇教導什麼?「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第一篇就告訴你追女朋友很重要!你看你們家長有沒有教你孩子如何選擇好的伴侶?都沒教的話就險象環生,「關雎」就有教。我記得我在一個中學演講,我說:窈窕是什麼意思?他們說:身材姣好的女性。這個時代真的都變假的,假的都變真的,顛倒了。「窈窕」是有賢德的女性,品德好。所以找太太要先找好的品德,要賢良。結果現在的男人都找什麼?漂亮的,所以都怎麼樣?「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所以怎麼樣抉擇好的伴侶,這個也很重要。只要你的孩子從小有學《弟子規》,絕對可以找到一個好伴侶。我這麼講有沒有誇張?一點都不誇張,他只要注意一點,對照看看,《弟子規》她做到多少,假如有做到一半,你給她娶下去,絕對沒有問題,他有判斷能力了!那抉擇朋友也是一樣。所以當一個人的思想觀念正確了,他的行為、他的抉擇就會正確。 好,所以抉擇當中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是抉擇觀念,「擇念」。諸位朋友,你現在的腦子裡是什麼觀念?是什麼觀念?諸位朋友,你是炎黃子孫?是,怎麼這麼小聲,你是炎黃子孫?是!大聲也不代表就是。假如有一位年輕人,他已經二十五歲了,從小在美國長大,在美國接受教育,這一個年輕人,他的父母都是中國人,所以保證他的血統一定是中國血統。他的思想是什麼?那是思想重要?還是血統重要?思想重要,對!思想是實質的,血統是外在的,因為只有思想才會影響他的人生。 諸位的思想是不是炎黃子孫的思想?諸位朋友,你是中國人?是。我們要重實質!到底我們現在的腦子裡是炎黃子孫的思想?還是西方的功利思想?有一次我在秦皇島講課,我說:諸位朋友,你拿到一個很好吃的東西,第一個念頭是什麼?諸位朋友,你不要這麼緊張!剛好前面有一個三十出頭的男士,他沒有想,他說:趕快吃下去。後面過沒幾排,差不多有一個四十來歲的婦女,她說:給孩子吃。坐在後排有一位六十幾歲的長者,他說:給媽媽吃。誰有文化?給媽媽吃。但是學歷最高的是最前面那一個!所以我都問小朋友說:大學畢業有沒有文化?有!不孝父母有沒有文化?沒有。大學畢業不孝父母有沒有文化?答不出來。文化跟學歷不劃上等號,文化跟做人處事劃上等號。 在四、五十年前,甚至於再久一點,一、兩百年前,你走在田間小路,看到一位農夫非常辛勤的耕作。你把他請過來,說:這一位朋友,您知不知道做人的根本是什麼?他不用打草稿,他會馬上跟你說:做人就要孝順父母,要幫助兄弟,不然就不是人;對人要守信義,「凡出言,信為先」。他可以跟你講十分鐘、二十分鐘,但是他卻一個字也不認識。現在剛好今天大學畢業典禮,我們到知名大學的校門口等一下,剛好他們出來了,你走過來說:這位同學我問你,你可不可以說一說做人的根本是什麼?他會怎麼回答?他說:「你怎麼這麼無聊,你為什麼不問我,十大排行榜的歌曲是哪一條」?腦子裝什麼?所以時代不同了,進步還是退步?我們真正冷靜下來思考,真正能冷靜下來,才能下對人生下一個抉擇。 有一位朋友他就說了,他說:蔡老師,你雖然覺得德行很重要,但是我們的物質確實進步了。這句話有沒有道理?有!物質生活進步了,我反問他,我說:請問最重要的物質是什麼?吃、穿,最重要的物質是什麼?空氣,空氣好了嗎?最重要的物質是地球。所有的生活環境最重要,請問地球進步了沒有?退步得一塌糊塗。幾十億年才可以形成的地球,居然被我們這幾十年的人類搞得科學家都要發出警告,再這樣下去,一百年、兩百年之後能不能住?不能。你看物質一直在退步,我們只看到眼前小小的利益。所以現在的人都短視近利,只求一時的享樂,明天怎麼樣?那明天的事,我不管。 幾千年的中國人有沒有這種態度?有沒有?絕對沒有。那為什麼我們現在的腦袋裡只管自己,不管後面?從哪裡學來的?你不要說跟中國老祖宗,他們都會跳出來。老祖宗幾千年的智慧都傳下來了,念念為下一代,你們有沒有想過?諸位朋友,全世界有四大古文明,四大古文明,現在只剩哪一國?中國。是不是四大古文明在神明面前,神明說:來,誰抽到哪一支好簽,誰的文化就不用斷掉。是不是這樣?不是!決非偶然。不是老祖宗的用心,中國的文化不可能承傳幾千年,早就像其他的文明斷掉了。 那我們再思考,為什麼老祖宗他希望把智慧傳承下來?這個都很重要,我們要善體祖宗的用心,善體父母的用心,你才會知恩報恩!很多人一生走了四、五十年,突然有一天喝了一點小酒,他會說:人生假如再讓我重來一次,我一定不會犯以前那些過失。有沒有?有。那人生能不能重來?不能。好,那這幾十年的經驗,又因為我們躺在土裡面又埋掉了,所以世世代代的子孫都必須自己重新摸索什麼?人生的經驗智慧,辛不辛苦?辛苦。 所以老祖宗知道,人生假如都要重頭再來,那會走得相當艱辛。所以他希望用他們的智慧來成就後代的子孫,能夠讓他們有正確的人生,把人生經營得幸福美滿。好,老祖宗這麼替我們著想,結果我們把這些東西怎麼樣?丟到垃圾桶裡面去了。當一個人全心全意為你著想,然後你卻視而不見,那將是最折福的,最折自己的福分。所以因為這一百年的中國人,一百年左右的中國人把老祖宗的教誨丟掉了,所以中國人這一百年過得好不好?相當辛苦。我們再看看現在的家庭狀況,父不父,子不子!所以老祖宗已經把東西給我們了,他已經對得起我們。我們不接受,那就有苦頭要吃了,所以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好,所以老祖宗很對得起我們,那我們也要對得起什麼?後代子孫。 我常常說,從有人類的這幾千年的歷史,會被下一代罵得最慘的是哪一代?你們不認識?就是我們。下一代子孫大聲吶喊:這是什麼水?這是什麼空氣?這又是什麼陽光?這又是什麼土壤?這又是什麼垃圾?垃圾觀念。我們傳給下一代什麼人生思想、人生價值觀?傳了什麼?現在結果有沒有浮現出來了,有沒有?傳了什麼?自我中心,這不是中國人的思想。中國人的思想「以仁愛為核心」,中國人的胸襟就像《禮運大同篇》講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這個是中國人的胸襟,中國人的思想。 所以現在大半的中國人已經不是中國人的思想,而是什麼?西方人的思想。你們看我們下一代,拿到好吃的東西,第一個念頭是誰?自己。那不是很明顯了!古代的人,當他拿到東西是先想到兒子,會被人家笑,覺得他沒有見識,不知道給孩子做孝的榜樣。好,「自我中心」,聽起來你還會覺得滿有學問的,有沒有?現在我們讀的很多都是外國翻譯過來的書。大家都覺得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好像要念一點原文翻過來,很多名詞,你一看根本不知道它啥意思,然後就覺得讀起來好像比較有成就感。其實這個「自我中心」講白了是什麼?就是自私自利!念頭就會延伸出所有的行為。自私再提升變什麼?競爭。競爭再提升?變斗爭。斗爭再提升?變戰爭,戰爭再提升?我們看到電線桿上面寫的四個字,「末日到了」。 諸位朋友,現在家庭當中,社會當中,國與國之間上演的是什麼戲?有沒有看到?競爭、斗爭,有沒有每天在發生?末日發生了沒有?快了,是吧!那不要讓它發生,事在人為。根源在哪?思想。所以事情不復雜,你從根源找回來,事實上問題很簡單。你一直看它競爭、看它斗爭、看它戰爭,那裡打轉,你會覺得不可能解決,根源在思想。當所有人的思想從自私轉成老祖宗的教誨,「轉成仁慈之心」。我們看這個字會意字。全世界只有一種文字把智慧流露出來,哪一種文字?中國字,「除此一家,別無分號」,要好好愛惜,那你家開的。所以我們就是因為沒有深入自己的文化,所以提不起自信心。 我們看現在一、二十歲的那些孩子,那崇洋、崇日崇到已經什麼地步了,所以要讓他真正能認知到自己文化的價值。當一個人是仁慈之心、仁愛之心,他就懂得互相幫助,再來,互相關愛,最後能夠達到大同世界。就像夫子在《禮運大同篇》說到的,「鳏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因為一個人的仁慈之心,他就會延伸到眾人、眾物上。好,所以問題只在一念之間,一念之差。請問我們現在灌輸給、引導給孩子的是哪一念?關鍵!當這一個念抉擇錯了,孩子的人生,自己的人生全盤皆錯。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確確實實,每天在上演這一些戲,你看戰爭嚴不嚴重?很嚴重。非常多次的戰爭,都是美國發動起,而它所參與每一個戰爭,有沒有和睦收場的?有沒有?沒有,都是愈弄愈糟愈復雜。我們來看看現在伊拉克問題解決了沒有?美國每天要耗掉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在那裡?多少,不知道。要耗多久?不知道,這是看得到的。因為用權勢、用武力去征討別的國家,造成的結果,它的隱性的對手有多少?你不知道!美國現在隱性敵人算不算得出來?你去吃麥當勞跟他去吃麥當勞一不一樣?不一樣!你在我們自己高雄吃麥當勞跟到美國,他可能進門的時候,還要有安全人員檢查,所以光是美國每一天要耗在安全上的費用上的有多少?太多了。所以人、團體、國家都有一個迷思,好像覺得很多問題,錢可以解決。 所以在美國有一個測驗,對於八千多個中學生做了問卷調查。八千多個,百分七十一的受訪者曾經做過弊;百分之六十八的學生曾經打過人;百分之三十四的孩子曾經在商場裡面偷過東西,這是三個統計數字。然後後面有一個題目是,「你覺得你的品德高尚?」結果是有百分之九十六的受訪者,覺得他的品德高尚。諸位可能沒聽清楚,百分之七十一做過弊,百分之六十八打過人,百分之三十四偷過東西,結果測驗最後結論,你覺得你品德高尚的占了百分之九十六,這是他們下一代的結果。 請問他們依循是誰的標准?誰最大?自己,好,下一代學得徹不徹底?徹底!只要我覺得不對的,我就怎麼樣?我就出兵打,所以上行下效。當下一代是只要我覺得對的,我就要;我覺得不對的,我就反抗。下一代的拳頭會打到哪裡去?打到哪?打到自己的長輩上去了,所以上行下就效。而美國它在二00二年,又把倫理道德的費用從兩億五千萬美金調到七億五千萬,整整調了幾倍?三倍,有沒有用?要從根本才能解決問題。 所以其實我們也不能怪他們,要怪要怪我們,要怪中國人,因為這種正確的思惟在中國文化裡面,他們沒有機會薰習,我們有機會。所以我們有責任把這些正確的做人態度向全世界怎麼樣?推廣。因為假如美國人也有讀過《弟子規》,他就不會這樣做了。真的,你看《弟子規》有一句話寫得多清楚,「勢服人,心不然」,你看每天等著什麼?打回去報仇,「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你看一句道理就解決國際紛爭,干嘛不做?干嘛不學?有那麼復雜?「理服人,方無言」。所以一個國家,一個文明,思惟是根本。 中國人幾千年來,沒有對其他的民族國家,沒有對其他國家發動戰爭,幾千年都沒有。因為中國人覺得去打別人是什麼?是很丟臉,以強欺弱,中國的「王天下」,這個「王天下」,這個「王」是要當榜樣給人家看的。所以說唐朝強不強大?強!有沒有打別人?你看其他的國家還封唐太宗叫什麼?那個不是自己封的!那是鄰近國家封的,叫「天可汗」,那就是天下的王。所以中國人的思想是不去侵犯別人。所以這都是思想問題。 很多人覺得地球炸了之後,叫末日到了,其實不然,當人假如生不如死,那就是末日到了。我們來想想,現在有哪些疾病急速攀升,癌症、憂郁症、躁郁症。憂郁症的根源在哪?都是人心問題。當他的孩子每天在外面不知道搞什麼?他每天這樣擔心,早晚怎麼樣?出憂郁症。憂郁症是結果,真正的原因要找出來才有辦法解決,不然醫學再高明絕對跟不上人們的疾病,尤其是心病。 我在汕頭的時候,剛好當地在教這個德行教育,有一個孩子學了一個多月,他們的老師安排,要他們上來分享一下一個多月學到什麼?有一個孩子七歲,上來他就說,他說:我學了《弟子規》才知道做人原來要孝順。這句話很有味道,做人怎麼樣?原來要孝順!很多大人會覺得他應該知道,這個假設對不對?錯。比方說他都那麼大的人,都二、三十歲了,他應該曉得!這個應該不成立,因為沒有人教。「人不學,不知義,人不學,不知道」,他不知道道義所在,他不知道做人的根本是什麼?所以他說:原來要孝順。這也給我們為人父母的、為人老師的一個非常好的提醒,一定要教。接著他又說:我還沒有學《弟子規》以前,每天想著要如何謀害父母。 諸位朋友,你知道你的孩子在想什麼?你知道你的孫子在想什麼?愈講愈恐怖。你知道你的孩子每天在說什麼?在做什麼?現在說得上、答得上來的家長,我看不會太多。這孩子為什麼每天想著要謀害父母?這是結果。原因出在哪?你旁邊不認識的陌生人,都不會傷害了,還要傷害誰?傷害父母,你看有多嚴重!父子要有親,現在父子無親,我們花太少時間陪孩子成長,就不親。除了沒有陪他成長以外,又給他學一大堆東西,把他的生活排得怎麼樣?滿滿的。他每天忙得累得半死,這些怨言一點一滴在積累。答應他的事常常又黃牛,他慢慢那個怨氣就愈來愈多。 而為人父母為什麼讓孩子學這麼多東西,為了是什麼?不要看孩子年紀小,他很多是很敏銳的。很可能是大人為了面子,別人有學英文,我的孩子不能不學;別人有學跳舞,也要去學。所以這樣的孩子很可能在他的父母眼中,他是個非常優秀的孩子,為什麼?出去比賽都得獎。這樣的孩子在父母眼中可能是非常滿意;但是在孩子的心目當中卻是很恨父母。當這個孩子講出他很想謀害父母的時候,他的媽媽第一個表情是瞠目結舌,想都沒想過,這是我兒子講出來的話;接下來繼續聽兒子講,淚流滿面。所以到底現在的父子關系如何? 在四川有一位初中生,有一天煮飯給他父親吃,他父親吃完以後就死了,家裡太窮,所以也沒有錢驗屍,就草草埋了。過沒有多久,他母親吃了他煮的飯也死了,因為也沒錢,所以也埋掉了。後來這個孩子去祭祀,很不耐煩,祭祀完了,馬上把這個飯菜就倒在水溝裡面去。他的嬸嬸一看,這孩子怎麼對父母一點恭敬之心都沒有,所以就有一點疙瘩。這個孩子又走過來,對他嬸嬸說,他說:我父母不是有買保險?他嬸嬸一聽才突然警覺,趕快去報警。結果都是他親手毒死父母。後來研究出來,原來他是為了保險費毒死父母,保險費只有一萬人民幣,相當於台幣四萬塊,他拿這一筆保費去干嘛?他要買手機。 諸位家長、諸位朋友,我們要注意,一個人的思想、觀念的態度就好像如逆水行舟,你沒有教他對的,他一定怎麼樣?學錯的。而中國老祖宗有交代一句話:重利輕義!重利就會輕義了,聽起來很駭人聽聞,我們在台灣有沒有發生過?好多年前就發生過了。我記得那時候印象很深,他找了幾個同學把他父母都殺了。父母很有錢,為什麼殺他父母?他要一台車,父母不給,聯合同學把他父母都殺了。當他到法院去的時候,他兩個姐姐在底下一直掉眼淚,結果記者拍他、問他話,他還怒目相向破口大罵,連一點忏悔之意都沒有。當我們的下一代是這樣,什麼到了?末日才是真正到了。所以教育重要!教育重要。 當我們把這些案例再把它抓回來,抓回來一看,為什麼為了一輛車把父母殺了?為了欲望,欲是深淵,不見底!孩子為什麼現在欲望這麼高?孩子現在為什麼這麼追求虛榮?諸位家長,誰教出來的?要從因上下手,我們的未來才會慢慢幸福美滿,聽到這裡好像一點幸福美滿的感覺都沒有。所以「覺者畏因,迷者畏果」,覺悟的人找什麼?原因;迷惑的人,每天在那裡怕那個結果,怕孩子叛逆,怕孩子變不好,但是沒有從因上解決。所以轉一個念,開始從這裡來教導,從仁愛的態度來教導。 我們來回想一下,幾十年前,當一個家庭在那裡曬谷子,旁邊的鄰居會怎麼樣?一起來幫忙,人心淳厚。現在呢?還幫什麼忙,那個大樓裡面的樓梯有沒有人掃?我一位長者他住在那一棟大樓,他說有一個老師前面沒掃,他跟他敲門,說:這位老師,你可不可以前面這裡掃一掃?這位老師說:你為什麼不叫對面的也掃。第一個念頭是什麼?是先顧左右而言他,現在孩子這種能力高不高?高,跟誰學的?你看!叫他掃自己家前面的,他說:那你為什麼不叫他掃?我這位長輩跟他說:隔壁是租給人家的,這個是你家。所以人現在假如念念自私,人與人的距離愈來愈遠,連住在對面都老死不相往來,那種日子會好過?難怪癌症愈來愈多。癌症的因在哪?情緒,人愈來愈冷漠,那個很難受的,自作自受。 所以你看幾十年前,大家一起幫忙,你們家娶媳婦,大家怎麼樣?一起來;你們家搓湯圓,大家也一起來,那種社會多好,互助、互愛。盧叔叔說,他當初要去當兵的時候,那個村裡面所有那些長輩都來送,有的眼淚都掉下來了,好像自己的兒子要去一樣,這些影像都印在一個人的心中。互愛才能夠大同世界。從念頭開始規畫孩子,規畫下一代的人生,所以現在都講生涯規畫。所以生涯規畫首重什麼?首重思想,這是根源,其他的規畫是枝末。 我們來看看,中西方對於孩子的教育,對孩子一生的規畫不同,不相同。西方,小孩子小時候叫天堂,中年叫戰場,晚年叫墳墓。我們來看看,天堂、戰場、老年。小時候要個性發展,他想干什麼,可以的話,盡量給他干,這樣對不對?「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當對他的壞習慣沒有去對治,馬上這些壞習慣就會愈來愈厲害。當他養成習慣了,你要再把它扭正過來,就怎麼樣?非常困難。所以從小都順著他。 而中國人常提醒,一個人四個習性不能染,「驕、奢、YIN、逸」。我們舉一個來說,奢侈,你從小孩子要什麼給他什麼,很像天堂,但是當這個消費態度養成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就難,入儉就難。我們現在來看看,很多人大學都還沒有畢業,信用卡刷掉多少張?這裡刷完再去辦,刷了好多張,消費的欲望怎麼樣?很高!他都還沒有出社會,他都還沒有工作,他的社會信用已經怎麼樣?已經在消耗了。所以他這麼高的消費形態,等他到了出社會開始賺錢,他已經是負債了。所以當他這個花錢的習慣,假如沒有改掉,他將成為一輩子都是物質的奴隸。為了這些物質享受,他必須要拚了命的賺錢,努力。 所以外國人很多人是一輩子都是負債,還沒開始賺錢,就已經都消費掉了,所以這個欲望一開是止不住。所以他一輩子就必須要不能停下來,因為每個月要扣什麼?貸款,對,他一停下來,他的房子就被收掉了,車子也會被收掉,所以每天拼命賺錢。到了老年呢?國家養他們,有養老院,看起來是很好,請問這些養老院的基金從哪裡來?花誰的錢?後代的金錢。我們看到的是美好的景象,往後這些後代都要承擔這些債務,所以後代子孫也會罵,都被你們享光了。 諸位朋友,中國的老祖宗有沒有可能做出這樣的行為?都是想著能夠留什麼智慧、什麼財富給下一代。雖然有養老院可以住,但是精神生活匮乏,所以一個人老的時候能真正好命,不在他有多少物質享受,最重要要有天倫之樂,不然那內心會非常苦。在這個養老院裡面,可能今天說:「二十七號走了」,過兩天「八十一號走了」,不知道晚上作夢還會夢到自己也走了,有沒有可能?每天是坐吃等死。突然兒子來了,他會興奮得不得了,告訴旁邊的人說:「我兒子還沒把我忘記,這一年還有來」,所以當人的晚年是這樣子的話,那是很淒涼的。 所以我們應該走的,是從小讓孩子積福,不要花掉,再來造福,晚年享福。晚年能享的福才是真正的福,年輕的時候享福很麻煩,所以為什麼說:「少年得志大不幸」。年輕一享福,都會覺得我的事業成功,誰的功勞?自己,父母的都忘了,提拔的人都忘了。所以一花完,眾叛親離,很多。所以福能夠在晚年享,那最保障。 我們現在思考一下,現在人晚年享不享福?有一句話很難聽,但是也很實在,叫「不得好死」,你看現在罵人的話都好像變真的。我們思考一下,我記得我小時候,二、三十年前,還會聽到某一個人睡覺,某一個長者睡覺,結果就走了,沒病。現在三、五年還沒聽到一個睡覺走的,都是什麼?病死,死前都還要動刀動槍,動一大堆刑具,很難有無疾而終。所以中國人說五福臨門,其中有一個就叫善終。而疾病的根源都在心,萬法還是由心,所以現在人的心都很苦,才會有這麼多奇奇怪怪的病。當人心都很苦,你有的錢再多,那都是騙別人的。就好像一間房子,外面擦得漂漂亮亮,裡面鋼柱都沒有,只有兩支撐在那裡,很怕風一吹怎麼樣?垮了,倒下來了。所以怎麼樣讓人生能夠經營得好,小時候要讓他積福。 福怎麼積?「福田靠心耕」,福田心耕,當孩子內心非常善良,他已經在積自己人生的福分。有一個孩子兩歲,剛好來上《弟子規》,上完第一天回去,他的母親跟他問,她說:今天上了什麼?他說:孝順父母。铿锵有力。第二次他去上完回來,因為我們在上課當中,一開始會跟學生講,你上個禮拜在家裡做了什麼孝順的事情,請每一個人上來分享。其實每一個人上來分享的時候,也在訓練他講話。你注意看,現在的孩子在底下都叽哩呱啦的,真正叫他站上來都怎麼樣?摸來摸去的一大堆,講話要教!所以這個孩子看到其他的同學、其他的大哥哥都有幫媽媽端洗腳水的、盛飯的、洗碗的,他聽了以後,相觀而善,會學習、會模仿。所以回去他話也沒講,趕快去端一杯水給父母喝,就開始落實。 這個孩子幾歲?兩歲。諸位朋友,這個孩子在修身,修身者有沒有齊家?有沒有?有他的爸爸說,兩歲就會倒茶給父母喝。那我?我對父母怎麼樣?那輸給我兒子,那多丟臉。所以他會影響他的家庭,他會讓父母汗顏,所以他齊家。再來,他有沒有治國?有沒有?當一個人是真心修身,他的影響力自然會齊家、治國、平天下,只要你是真心的。所以他這個例子,我已經走遍大江南北都把他講出來,這一個事例還講到東南亞三國,過幾天要講到澳洲去。齊家、治國、平天下。 為什麼現在無法治國平天下?為什麼無法齊家?因為好的榜樣太少了。真正好的榜樣多的時候,會把人心的本善怎麼樣?喚醒!「人之初,性本善」。社會的亂,不是人不善良,是好榜樣的帶動力量不夠,就一直往下拉了。所以諸位朋友,這個孩子兩歲心地善良在積福。所以很多人說,一個人的人生,前面二十年沒什麼貢獻,後面二十年沒什麼貢獻,所以就這二十歲到六十歲可以貢獻。但是假如孩子從小就是接受聖賢教誨,他的生命從什麼時候就開始發光了,幾歲?兩歲。 還有一個孩子是,剛好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孩子沒有教好,所以他很遺憾。因為那個時候還沒有學聖賢、沒有學《弟子規》,所以當他聽完,說:我知道問題出在哪?所以他每次到外面去,他手上包包裡面都會放什麼?《弟子規》。所以剛好有一次他去剪頭發,剪到一半,他說:這位女士,你剛好懷孕,胎教很重要。就開始跟他談《弟子規》,談完之後,把帶子還有書都送給她。結果後來生出來了,這位理發師就跟我朋友講,他說:這個孩子每次假如有一點吵鬧,我只要把《弟子規》放下去,他就不吵了。所以你看胎教。假如這個孩子生出來,第一句話是說:弟子規,聖人訓。那他從小就可以弘揚中國文化,趕快培養這樣的人。所以他的生命從什麼時候開始?從小就有價值。這樣的態度的孩子,他到學校是同學的好榜樣。 我們有一次帶六、七個孩子,都六歲多,走在路上(你們一定會被這個景象嚇到),六個孩子爭先恐後撿垃圾,當他撿到的時候很高興,就一路這樣撿過來。剛好迎面而來很多中學生,左邊一支雪糕,右邊拿著鹹酥雞,正准備邊吃邊丟,突然抬頭一看,一群孩子在那裡撿垃圾,突然本來這個動作是要丟下去,剛好止在半空中,然後這位中學生就跟他其他的同學說:人家這麼小就在撿,我們別丟了!用廣東話講。結果這些孩子只有一個廣東人,等他們回到教室,這個廣東的小朋友抬頭挺胸,他說:我告訴你們,剛剛這些大哥哥說什麼,他們說因為看到我們在撿,所以他們不丟了。其他同學聽了怎麼樣?很高興,他們覺得他們的行為跟這個社會是息息相關。 所以孩子從小的定位就是我要幫助家庭,我要影響社會,念念為眾生、為眾人,他的福田一直在耕耘。好,當他有這樣的基礎,他一出社會絕對不是只有看到他自己的薪水,他懂得取之社會,用之社會,所以盡力造福,晚年享福。 再來,當他是從小接受聖賢教誨,請問他的晚年會不會說後面六十歲以後不算?會不會?不會,絕對愈老愈值錢,愈老愈有智慧。當一個人有智慧的時候,就會讓更多的人來跟他學習。所以他的生命會到哪裡?我的老師釋淨空教授,今年八十歲了,走到哪都是受到當地人民的歡迎,縱使到了印尼,到了其他的國度也是如此。所以有智慧的人,他這一生都會發揮價值。好,而且他的價值會到什麼時候?無限延伸。諸位朋友,范仲淹死了沒有?死了沒?(諸位請配合一下),范仲淹已經死了八百多年了,但是他的行為還一直在影響世世代代的讀書人,精神不滅!甚至於影響到八百多年後的我。 我記得我在高中的時候念書,因為我對文言文比較沒有感應,所以念念文言文都會怎麼樣?睡著。我還記得我的老師有一天跟我說:蔡禮旭,你給我站起來,你假如上我的國文課再打瞌睡,我就記你曠課。事實上我是很無奈,我已經快要拿兩根牙簽怎麼樣?(撐住),但是還是會睡著。因為老師又沒有把范仲淹的德行,范仲淹所做的事情跟我娓娓道來,他只是告訴我這句話要背起來,那句話也要怎麼樣?背起來。比方說舉一個例子,文天祥有一句名言:「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話讀起來什麼味道?慷慨激昂。這句話念完之後,我的老師說:「來,留取丹心,丹心是什麼意思?丹心就是紅色的意思;汗青是什麼意思?汗青就是史冊的意思。背起來,期中考會考兩分」。我們怎麼生起對這些聖哲人恭敬之心? 所以我記得我在高中讀過那麼多書,有兩次突然覺得眼前放光明,第一句話是讀到孔明的「出師表」,他提到「鞠躬盡瘁」,我本來快睡著了,突然驚醒,對這句話非常的有感受,不過閃了差不多三十秒又下去了。沒有把孔明的「忠」告訴我們!我記得曾經看那個《三國演義》,很好看,看唐國強演孔明,看到我是痛哭流涕。他已經病入膏肓了,還在那裡要把他的智慧傳下去。這個士兵端飯過來,「丞相,吃一點」!孔明都沒吃。後來我看完,我就想說假如有過去生,我一定是那個端飯的士兵,不然我為什麼會哭成這樣,我能感同身受。另外一句話就是讀到「岳陽樓記」,聽到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突然又閃了三十秒,接著又暗下去。諸位朋友,你的光明不要再暗下去,你孩子的光明也不要再暗下去,一個人用真誠所做的事,可以超越時空。 所以我到了海南,剛好海口有一位名臣叫海瑞,「海瑞罷官」聽過沒有?明朝一個忠臣。我一進他的墓園,第一次看到兩句話很震撼,「粉身碎骨全不顧,只留清白在人間」,那種海瑞的清廉真的是讓當時候的人民對他就像再世父母一樣看待。後來我就開始看整個海瑞的一生,突然看到一幕是海瑞家的門口,寫著兩行字,「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誰的名言?范仲淹。所以范仲淹直接影響到誰?海瑞!范仲淹的行為不知道影響了多少的後代中國人。所以要讓人的一生不朽,最重要的要建立他正確對人、對人生的態度。所以當我們從小就是讓孩子學習聖賢的教誨,他的一生將會非常有價值。 諸位家長,你選擇哪樣的人生自己走?你選擇哪樣的人生讓你的下一代去經營?所以人生最難的不是奮斗,而是抉擇。我從學習中國文化以來,也短短五、六年的時間,人生確實發生相當相當大的變化。所以這往後兩天的課,我們掌握中國文化的綱領,「倫常大道」來學習,就是五倫關系: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我們明天的重點在父子關系,如何把孩子教好。 在學習以前,我們要很注意一些態度,所謂「先入為主」。所以教育裡面一定要掌握「慎於始」的觀念,慎於一開始。相同的,學習東西慎於一開始,所以學習貴在立志,要能立定志向,你的學習才會扎實。你不能說:反正很無聊,我就翻翻經典!這樣學不到東西。我們在海口很多的老師,他都不是學校老師,都來自各行各業,但是因為一開始來學習,他就抱持著「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態度。所以學了三、四個月都開始回故鄉去教書。教了三個多月,又隨我們到一些地區去演講,已經坐在講台上當講師,所以為什麼會有這麼快的成長?原因就在立志。 所以諸位朋友,我們後面兩天的學習,你的目標在哪?立志做什麼?要繼往開來,要對得起祖宗,要對得起後代子孫,這是做人的本分!要立志做好父母,立志做好兒女,要當孝子;要立志在社會是一個好公民,在民族是一個好的後代子孫,在公司裡面是所有同事的什麼?好模范。我們從這裡,讓中國文化臉上貼金,從這裡開始立志起。 再來「學貴力行」,學習貴在要做,所以我們談的每個道理,學完之後不能打包,要怎麼樣?做。我記得我第一次到深圳跟一群孩子講課,我一進去我跟他們說:今天老師講《弟子規》。那些孩子馬上說:「老師,我們都背過了,我們都會了」,頭抬得很高。我突然問他們,我們讀經就是要做一個有道德之人,諸位小朋友,你們看這個「道」字會意字,右邊一個「首」,左邊一個「辵」,這個「辵」部代表實踐,所以什麼樣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首先能夠做到的人才是有道德的人。諸位小朋友,《弟子規》哪一條你做到了?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都還沒做到!所以本來頭抬得高,突然頭抬得低。所以當孩子一開始接觸學問,假如不是力行的態度,那就麻煩,他會愈學愈傲慢,《弟子規》後面講:「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所以這個要特別謹慎。 所以當天回去,那位孩子在他的日記上寫了一句話,「蔡老師今天跟我們上《弟子規》,蔡老師說《弟子規》是拿來做的,而不是只有拿來背」。孩子能把它寫在日記本上,代表他的印象深刻,會記一輩子。另外一個小女孩隔天在他父母房門口站著,父母一走出來,她鞠了一個躬,「爸爸、媽媽早上好,昨天睡得好嗎?」她父母嚇了一跳,馬上跟幼兒園打電話,「昨天發生什麼事了?」有教就會。當你兒子、女兒跟你鞠躬,你可不能跟他摸摸頭,「女兒,你今天發燒了是不是?」要親師好好的合作,孩子才能夠循規蹈矩。所以學貴力行。我們自己學就是要做;引導孩子也是要告訴他,學問就是要做到才是真實學問。 再來,學習的次序也很重要。學習的次序,到底學習聖賢經典要怎麼學?這個次序在《三字經》之中。所以在這個時代學習,你不能聽某一個人講,你要「依法不依人」。所以《三字經》說:「為學者,必有初」,一個人讀書必定有開始下手處。「小學終,至四書」,請問《小學》是什麼書?《小學》是宋朝朱熹夫子編的,專門教孩子怎麼樣做人,怎麼樣對待長輩,怎麼樣灑掃應對進退。而因為那是宋朝的書,離我們現在已經很長,很多的文章文字,我們不見得能全看得懂。所以在清朝李毓秀夫子掌握了《小學》裡面所有重要的綱領,抓住了,然後依據孔老夫子在《論語.學而第一》的一段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根據這七個綱領編出來《弟子規》。 這七個綱領抓到了,又涵蓋所有朱熹朱夫子所編《小學》的重點,是一本最好落實中國文化,最好入門的經典。我們往後兩天的課也會提到這一本經典的重要性。好,今天我們的課就先上到這個地方,謝謝大家。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