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穴位處方歌訣一覽表
一、十二原穴 五髒及膏肓的十二個原穴。即肺之原太淵,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腎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沖,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氣海。十二原穴主治五髒六腑的疾病。出《靈樞·九針十二原》。 二、下合穴 六腑在下肢足三陽經的合穴,稱為“下合穴”,又稱“六腑下合穴”。下合穴共有6個,其中胃、膽、膀胱的下合穴位於本經,大腸、小腸的下合穴同位於胃經,三焦的下合穴位於膀胱經。從“合治內腑”的治療原則出發,按疾病所屬內腑的不同,而取其相應的下合穴治療。如胃病取三裡,大腸病取上巨虛等。 小腸:下巨虛;大腸:上巨虛;三焦:委陽;膀胱:委中;胃:足三裡;膽:陽陵泉。 三、八會穴 髒、腑、氣、血、筋、脈、骨、髓的精氣分別所會聚之處的八個腧穴。八會穴首載於《難經》,它與其所屬的八種髒器組織的生理功能有著密切關系, 並與經穴中的某些特定穴有重復。如章門為髒之會穴,因五髒皆禀於脾,為脾之募穴;中脘為腑之會穴,因六腑皆禀於胃,為胃之募穴,膻中為氣之會穴,因其為宗氣之所聚,為心包之募穴等。 在臨床方面凡與此八者有關的病證,均可選用八會穴治療。如髒病取章門,腑病取中脘,各種出血病證取血會膈俞。另外,八會穴還能治療某些熱病。 八會穴:髒會章門、腑會中脘、氣會膻中、血會膈俞、筋會陽陵泉、脈會太淵、骨會大杼、髓會絕骨(又名懸鐘)。 四、八脈交會穴 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脈經氣相通的八個腧穴。均分布在肘膝以下。因這八個穴是金元時代窦漢卿常用的有效穴位,故又稱窦氏八穴。結合天干、地支、九宮、八卦等應用,稱為飛騰八法和靈龜八法,是一種按時取穴治療疾病的方法。 由於奇經與正經的經氣通過八穴相會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經病,又能治正經病。如公孫通沖脈(沖脈為十二經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療婦科病效著),故公孫既能治足太陰脾經的病,又能治沖脈的病。 在臨床上常采取上下相應的配穴法。如公孫配內關治心、胸和胃部疾患;後溪配申脈治目內眦、頸項、耳、肩膊、小腸、膀胱部疾患;臨泣配外關治目外眦、耳後、頰、頸、肩、缺盆、胸膈部疾患;列缺配照海治咽喉、胸膈部疾患。 五、四總穴歌 肚腹三裡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 六、手足十二針(合谷曲池三裡陽陵內關三陰交) 主治:①半身不遂②高血壓③癱瘓④痺症 七、十全大補方 組方:合谷、曲池、內關、足三裡、陽陵泉、中脘、太沖、三陰交、章門、關元 主治:心脾兩虛、脾腎兩虛、肝腎兩虛、神經衰弱、久病體弱。 八、胃家病驗方 主穴:中脘、足三裡 組方:上脘、中脘、下脘、氣海、天樞、內關、足三裡 范圍:胃痛、腹痛、食滯、腹瀉、便秘。 九、四大系統調節主穴 血液循環系統:內關 消化系統:承漿、足三裡、中脘 神經系統:風池、率谷 免疫系統:大椎、足三裡、合谷 十、常用配穴 手顫:少海 五指不伸:中渚 指痛:少商 臂痺:肩髃 吐血:尺澤 流涎:地倉 男蠱女孕:湧泉 鬼邪妖癫:神門、人中、間使 冷風濕痺:環跳、陽陵泉 頭面病:曲池、合谷 鼻淵:合谷、太沖 洩瀉:足三裡、內庭、申脈、中脘 五痫(如五畜叫):勞宮、湧泉 心腎不交:神門、太溪 心力衰竭:內關、膻中 注:自《雜病穴法歌》《靈光賦》《長桑君天星秘訣歌》《常見病信息穴一針療法》十一、常見病一針療法 退熱穴:曲池 胸悶穴:膻中 調心穴:內關 急救穴:人中 神衰穴:臍中 精神病穴:百會 癔癱穴:湧泉 面癱穴:下關 偏癱穴:率谷 腦缺血穴:風池 前頭痛穴:中脘 偏頭痛穴:太沖 後頭痛穴:至陰 失眠穴:大陵 失眠2穴:風池 胃痛穴:中脘 止瀉穴:申脈 腎痛(結石)穴:精靈 利尿穴:三陰交 落枕穴:懸鐘 腕痛穴:太溪 肘痛穴:陰陵泉 腰肌扭傷穴:後溪 髋痛穴:合谷 肋痛穴:陽陵泉 膝痛穴:曲池 踝痛穴:合谷 足跟痛穴:大陵 手麻穴:後溪 。催乳穴:湧泉 上牙痛穴:下關 下牙痛穴:合谷 鼻炎穴:下關 眩暈穴:百會 耳聾穴:聽宮 耳鳴穴:聽會 十二、千金十一穴歌 三裡內庭穴,肚腹中妙訣。 曲池與合谷,頭面病可徹。 腰背痛相連,委中昆侖穴。 胸項如有痛,後溪並列缺。 環跳與陽陵,膝前兼腋脅。 可補即留久,當瀉即疏洩。 三百六十名,十一千金穴。 十三、回陽九針歌 啞門勞宮三陰交,湧泉太溪中脘接, 環跳三裡合谷並,此是回陽九針穴。 十四、禁針穴歌 腦戶囪會及神庭,玉枕絡卻到承靈, 顱息角孫承泣穴,神道靈台膻中明。 水分神阙會陰上,橫骨氣沖針莫行, 箕門承筋手五裡,三陽絡穴到青靈。 孕婦不宜針合谷,三陰交內亦通論, 石門針灸應須忌,女子終身孕不成。 外有雲門並鸠尾,缺盆主客深暈生, 肩井深時亦暈倒,急補三裡人還平。 刺中五髒膽皆死,沖陽血出投幽冥, 海泉顴髎乳頭上,脊間中髓伛偻形。 手魚腹陷陰股內,膝髌筋會及腎經, 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關節皆通評。十五、針灸取穴要訣 病在上,取肺大腸經;病在中,取脾胃經;病在下,取肝腎。 寧失其穴,不失其經,離穴不離經。 經脈所過,主治所及。 按壓穴位處脹痛感比非穴位處明顯
:素食护生 :健康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