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與阿彌陀佛
釋迦摩尼與阿彌陀佛是不同的佛。釋迦牟尼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娑婆世界人,而阿彌陀佛則是在十劫前已經成佛,居於娑婆世界的西方過十萬佛土的極樂世界。
下面是阿彌陀佛及釋迦牟尼有簡介,希望對您有幫助。
阿彌陀佛:
那是在過去無量數劫以前,是在世自在王佛住世的時代。當時有一國王,即妙喜國的世饒王,常去聽佛講經說法,聽了以後,不但歡喜,而且理解,隨即發起無上菩提心(即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大心),捨棄國家、王位,皈投在世自在王佛座前,出家為僧,法號叫做法藏比丘。
這位法藏比丘,卓而不群,胸懷大志,人家頂多為社會、為國家或為民族著想而已,而他卻是為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著想。他眼見芸芸眾生,業障深重,福慧淺薄,加之生命又很短促,即使發心修道,也是障道的惡緣多,助道的善緣少,甭說成佛,就是想跳出三界,脫離六道輪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於是,他時常都在心中想:要如何才能幫助這些眾生脫離茫茫苦海?如何才能使眾生早日成佛?
類似問題,終日纏繞心頭,終於有一天,他找到了解決問題的答案,那就是:自己必須先成為一位十方都贊譽的佛,以便吸引十方無量眾生的注目;並要建立一個美妙絕倫的世界,以便一切眾生都樂意往生;同時還要有一個絕妙的修行法門,以便十方眾生萬修萬人去。
答案是找到了,但不知要怎樣做才能成為一位十方都贊譽的佛?和哪一種國土最美好?哪一種法門最微妙?於是他去請教老師世自在王佛,他向佛禀白:‘我想成佛,乃想成為一位超越十方一切諸佛的佛!同時希望我將來的佛國,也是一個超越十方諸佛剎土的淨土!請問像我這樣的心願能實現嗎?’
聽了這種令人肅然起敬的心聲,世自在王佛對他說:‘譬如一望無際的海水,如果有人用斗去量,經過很多劫的長時間,海水尚且可以量盡。只要人的意志堅定,至心求道,加上不斷的努力,就連成佛都不成問題,還有什麼心願不能兌現的呢?’
佛的話給了他極大的鼓勵,於是他跪在佛面前:‘請佛慈悲垂示十方諸佛美好的淨土,以及莊嚴淨土之法,我聽了一定如教修行。’
佛感其至誠,就為他詳細的開示各種的修行方法,並為他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的境界。不僅如此,還以不思議自在神力,將所說的諸佛剎土,一一的展現在他的面前,讓他清清楚楚的親眼目睹,身歷其境。
資質超卓、絕頂聰明的法藏比丘,即將所見到的諸佛剎土,選其‘勝’而捨其‘劣’,發現其中西方淨土,最為殊勝,於是決定在西方建立一個新的世界;又將所聽到的各種修行方法,捨其‘難’而選其‘易’,發現其中持名念佛一法,第一方便,於是決定以之作為自己將來普度眾生的無上法寶。
這樣的精挑細選,去蕪存菁,再加上自己的精心設計,總共經歷了五劫長的時間,才完成構思其心目中的集十方佛國之美好於一身的絕妙淨土。
在這五劫的長時中,他一面構思,一面修行,同時還集結了許多莊嚴其淨土和幫助一切眾生修證佛果的大願。
此時他又回去見佛,向佛作一個修行的報告。他禀告佛:‘我已成功構思我的美妙淨土!同時也已成功清淨之行了!’
由他後面的這一句話,證明他此時已修到心不起分別、已證入無所執的清淨境界了!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以清淨心為因,將來所證的果報國土,一定也莊嚴、清淨。
佛見他修行已取得如此豐碩的成果,就無限欣喜的吩咐他道:‘你現在可以具體的宣布,你那普令一切眾生皆大歡喜的大願了!’
於是法藏比丘即在佛前,在大眾之中,發下他那冠絕古今、脍炙人口的四十八大願:
一、國無惡道願 二、不墮惡趣願
三、身悉金色願 四、三十二相願
五、身無差別願 六、宿命通願
七、天眼通願 八、天耳通願
九、他心通願 十、神足通願
十一、遍供諸佛願 十二、定成正覺願
十三、光明無量願 十四、觸光安樂願
十五、壽命無量願 十六、聲聞無數願
十七、諸佛稱歎願 十八、十念必生願
十九、聞名發心願 二十、臨終接引願
二一、悔過得生願 二二、國無女人願
二三、厭女轉男願 二四、蓮花化生願
二五、天人禮敬願 二六、聞名得福願
二七、修殊勝行願 二八、國無不善願
二九、住正定聚願 三十、樂如漏盡願
三一、不貪計身願 三二、那羅延身願
三三、光明慧辯願 三四、善談法要願
三五、一生補處願 三六、教化隨意願
三七、衣食自至願 三八、應念受供願
三九、莊嚴無盡願 四十、無量色樹願
四一、樹現佛剎願 四二、徹照十方願
四三、寶香普熏願 四四、普等三昧願
四五、定中供佛願 四六、獲陀羅尼願
四七、聞名得忍願 四八、現證不退願
他的願,願願莊嚴淨土,願願濟度眾生。並在每發一願之後皆說:‘若不爾者,誓不成佛。’這是展現他誓要每一願皆兌現的決心。
他這樣是踏著古來諸佛的步伐前進。古來諸佛,無不先立大願,後依願起行。因為:立大願是立大志,立了大志才有大行,有了大行才會有大成就,當願行圓滿之日,即是成佛之時。
職是之故,法藏比丘在發願後,對修行更加精進,生生世世,不管生在何處,也不管是何身分,他都一本初衷,勇猛精進地修行,常以四事(衣服、臥具、飲食、醫藥)供養一切諸佛和眾生,並廣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般若),難行能行,難忍能忍,自利利他,福慧雙修。他就是這樣的在無央數劫的長時中,成功的積累了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
今天,法藏比丘已經‘願行圓滿’而成佛了!據《阿彌陀經》說,他成佛以來,已有十劫,佛號‘阿彌陀’,其美妙絕倫的國土名‘極樂’,地點就在我們這個世界的西方,離此十萬億佛土。
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佛誕生於二千五百多年前的古印度,佛陀降生前為一生補處菩薩,住兜率天內院,以因緣成熟,而降生於迦毗羅衛國,以國王淨飯王為父。王後摩诃摩耶為母,經典記載佛陀化乘六牙白象,象口含白色蓮花,從摩耶夫人的左肋入胎,住胎十月,根據當時的風俗,摩耶夫人回娘家分娩,途經蘭毗尼園,於無憂樹下誕下太子悉達多。據記載太子自摩耶夫人右肋而出,下地能走,周行7步,步步生蓮,乃遍觀四方,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曰:“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時有二條龍,一吐溫水,一吐涼水,給他洗浴。此日即為浴佛日。
摩耶夫人在太子出生後七天去世,由姨母摩诃波闍波提夫人(即後來的大愛道比丘尼)養育成人。太子天資聰穎,從小通達五明、四吠陀(古印度傳統思想),並且相貌英偉,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人能及。17歲時,娶表妹耶輸陀羅為妃,生下兒子羅睺羅。雖然太子的貴族生活優裕而舒適的,但因觀察到社會貧富懸殊,四姓階級的不平等,又有眾生之間的弱肉強食,尤其有感於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無常,於是生起出家求解脫的志願與悲心。終於在十九歲那年的二月初八,夜出宮門,出家修道。
淨飯王得知太子出家的消息,甚為悲傷,經派人勸說無效,便在親族中選派了阿若憍陳如、阿說示、跋提、十力迦葉、摩诃男拘利等五人伴隨他。出家後,太子先到跋伽仙人的苦行林,又來到摩揭陀國的首都王捨城。爾後又尋訪隱棲於王捨城附近山林的數論派信奉者修習禅定。然而都未能真正得到解脫。於是他又來到伽阇山苦行林,在尼連禅河邊靜坐思維,實行苦行。經過6年,形體枯瘦,仍未見道。後來體會到真正的修行是離開苦樂二邊的中道修行,於是捨棄無謂的苦行,走過尼連禅河,接受牧女乳糜之供,恢復了健康後。來到伽耶山菩提樹下,以吉祥草敷設金剛座,東向端身正坐,發誓:“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他在樹下靜坐49天,克服了內外的種種“魔障”。徹見自己本來面目,止息一切妄想無明,終於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觀緣起法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世人尊稱他為“佛陀”(意為覺者),聖號“釋迦牟尼”
:佛教知识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