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法師:無量壽經科注第四回學習班(第209集)


 2016/3/12    熱度:1907    下載DOC文檔    

  學生: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一——往生的要訣。自了法師編輯。

  要訣的話沒有很多,關鍵要在寸心中有個領會。如果少說一點,但你能會得這個大義,也就足夠了。所以關鍵首先要心領神會,之後在心上牢牢的把握住,否則說再多也沒用。就像武術大師傳授絕招、醫生開藥方那樣,在要點上把握好,其他的自然水到渠成。同樣,在我們一生當中,無論是做人還是修行,關鍵就是要把握那麼幾句要訣,然後貫徹一生來實行,這樣就會得到大利益。

  說到「要訣」,其實就只是一、二句話,但它是最關鍵的,如果沒契合到它,那注定會失敗。雖然平常談這談那,想很多,說很多,但自己心裡要曉得要訣最重要,然後要按這個去做。其實,人的一生不可能把握很多。要訣就那麼幾句話,關鍵要領會在自己心裡,這就管用了,一輩子得力就靠這幾個要點。就像法王說的:「難窮教理網邊際,當以訣要調自心。」所以,時時應當依訣要來修自心。譬如說做人,像《論語》裡講的,做人的根本在於仁德,而「仁」的根本就是孝、悌。所以,把握了孝、悌兩個字的內涵,也就把握了做人的心要。

  那麼,對於往生淨土,它的要訣就是欣、厭。雖然只有兩個字,但我們要一直用心去體會它、貫徹它,能這麼做,就會一直歸向西方,臨終就會順利往生。如果不在這個要點上貫徹,那縱然說得天花亂墜,寫了多少本書,攝受多少個徒眾,做過多少場面上的事等等,也仍然不會往生。

  所以,這事關鍵在於開竅。人不開竅的時候,心裡是一團渾,一開竅馬上就通了。那麼,該從哪兒開竅呢?就要從欣、厭上開竅。有了欣、厭就表示有希望,沒有就很危險,很難往生。所以它就是訣竅,一開了竅,一方面對極樂淨土最喜歡,再沒有超過它的了;另一方面對娑婆世界一點不留戀,根本不想在這待,這時候,西方的門就開了。如果口裡說往生,但心裡一點不喜歡,對淨土沒有欣求,對世間也沒有厭離,那就根本往生不了,因為你不是真心想去。這就知道,修淨土法以欣、厭為主,這就是它的竅門。

  對於老年人來說,就要把握最簡要的事,也就是要以生西為目標。人年老的時候,就不能再抓很多事了,因為年齡、身體、精力等方方面面都已經衰退了。這時候,就要把有限的光陰、有限的精力放在「刀刃」上,集中用在一個要點上。能這樣把有限的時間用在最關鍵的地方,那就是深明大義的人。

  往生的竅妙,就在於欣、厭二字,或者說它的竅門是以欣、厭為主。這個竅一打開來,就直接通向淨土,這個竅沒打開,那還隔了萬重山。這樣我們要看到,該怎麼來打開往生的門呢?那就要看自己心上是不是真的有欣、厭的內涵。從真正有欣厭開始,就已經往淨土方面走了。如果還沒有欣厭,雖然也會念佛,但口不由衷。意思是不是以一心去西方為目的,所以念佛的作用就會轉到其他方面。

  所以要時時檢查自心,如果對這事還沒感覺,對娑婆沒有厭離心,對極樂也沒有向往心,就表明淨土的門還沒開。如果心裡已經在發展欣、厭了,對淨土愈來愈欣求,對這個世界愈來愈覺得沒意思,就說明有希望。像這樣,關鍵要看你心上對這兩邊的重視程度。如果在淨土方面的心很重,對娑婆世界的心很輕,那就表明淨土的門正在打開。以這種推動力,就會直接往淨土去。如果心上沒出現這種勢力,或者一種決定趣向的動力,就不會往那邊走。

  現在很多人內心是盲目的,卻自以為一定能往生。其實這不一定。因為檢查你的心時,發現根本沒有欣、厭的內涵。提到淨土時並不是一心欣求,對於娑婆還是戀戀不捨。這上面心的濃度不成比例。對於娑婆世界的五欲、快樂,各種世間的享受,那是百分之百的追求,是非常濃重的貪求心;對於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則沒有興趣,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好像根本沒這回事,一點點向往、希求的心都沒有,不是一心渴求,念念都想著那個目標,想著自己這一生一定要生到西方。其實這樣很危險,你的心當下是直接往娑婆世界趣向的。像我們學法相的時候講「六趣」。「趣」,指趣向,這是從因上說的,意思是因上有差別,趣向的地方就有差別。像這樣,你的心一直趣往輪回裡的六個方向,又怎麼會去淨土呢?

  所以要清楚,往生的竅門在哪裡?就在欣、厭上。欣、厭一起來,心就往西方去了,就已經開啟了往生的門,已經念念跟阿彌陀佛相合了。為什麼呢?要知道,阿彌陀佛的心願,唯一是救度生死中的眾生,如果你能一心向阿彌陀佛呼救,我要生到你的國土!那當然佛會垂下手來接引你。這在緣起上必須是兩相情願,不能只有彌陀單方面的願力。

  像這樣,我們已經知道了欣、厭是主要,那每天就要在欣、厭上努力。娑婆世界的引力一定要少、要弱,極樂世界的引力一定要多、要強。也就是對於世間的人、事、物等要愈來愈淡,對於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淨海眾,西方聖境等,要有愈來愈強的向往心。在行為上,就要盡量減少世間的事,把修淨業做為第一大事,要有意識的去增加淨土資糧。怎麼來增加呢?那就要緣著淨土的依、正莊嚴,不斷的做十法行。凡是淨土方面的事,要盡量多聽、多思惟、多修持、多去增長資糧。這上面增加得愈多,信願就愈濃重,前往極樂世界的引力就會愈來愈強。

  要注意的是,對於這些,自己必須有意識的去增長,不能只是坐在這裡空想。事在人為,往生也是如此。凡是有志向,而且肯實干的人,在他身上就天天有進步,天天在增長淨業資糧。這樣的話,最終必定會完成往生的大事。如果一點主動性都沒有,不知道在這上面努力的話,那就屬於在淨業上面消極、懈怠。但這種人,沒見他在世間的事上有多消極,還是在不斷的增長。這就必然要落生死了。

  如果你的信願還不強,那就要多學習、多了解淨土方面的事,從多方面增長信願的資糧。這上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譬如,有時候看往生的傳記。這樣看一個,心裡就隨喜、贊歎一個,同時就引起了自己對淨土的希求心、向往心。或者系統的學「淨土五經一論」,多增長對極樂世界、對阿彌陀佛的認識,這樣就能加強淨土方面的信心,譬如對阿彌陀佛的信心、恭敬心,對極樂世界的希求心等等。

  而且,要有意識的訓練自己的身、口、意,一直緣著西方淨土、阿彌陀佛去運轉。也就是要口口談西方、心心想西方、念念緣西方,身體一次次的禮拜西方、禮拜阿彌陀佛,口裡念彌陀的聖號。像這樣,要使得自己的心,盡可能的沉浸在淨土的氛圍裡,盡量讓自己的心不斷的轉起淨土情感。

  這些自己都要有意識的去做。除了每天的定課以外,其他時間也要抓緊用在淨土上面。佛法裡也是有主次的。要以修淨土法為主中之主,重中之重,把這個重點突出再突出。不能以次破掉主,那樣就修不好。要把一切善法都配到這上面來,一心歸向西方,這就非常穩當。

  白天要痛念世事無常,沒什麼意思。臨睡前就要反省:我心上還有沒有往生的障礙?還留戀世間嗎?對世間的事能一概放下嗎?諸如此類都要細細的檢查。要這樣想:假使明早起不來了,那想一想,還有哪件事自己忘不了、甩不下?然後想:如果明天真的起不來,這一生不就完了嗎?還有什麼能抓得住呢?所以現在就要放。之後就想:既然如此,今晚就不去想這些世間的事了,死了就什麼都沒了。這樣今晚就把世間的事從心裡排除。

  像這樣,必須天天排除輪回的掛念,一聲號令馬上就趕赴西方。要天天做准備,做死的准備,做去的准備,時間一到馬上就走。譬如,一個人如果打算住在一個地方,那他就會住在那裡不動,因為他只做在那兒的打算。一旦打算離開,想從這兒趕緊走人,那就會把所有東西打包好。因為已經不想在這待了,只有這個心思。他每天都想,我一定要走、一定要走。然後把事情都准備好。屋子裡的東西都處理妥當,該送人的送人,該寄走的寄走,都交代好,全都事先做好准備。意思就是,一到那天就走,要培養這種心。

  如果不在這上面著重訓練,整天在這個世界上鬼混,混來混去,根本不做死後的打算,那就非常危險。連這分心都沒有,往生就很困難了。相反,一旦你把世間的事從心裡清除干淨,蕩然無存,從此沒有了娑婆世界的牽掛,這樣的話,阿彌陀佛的悲願就能填入你空靈的心地,淨土的正業也會開始修起,從而長養出淨土蓮胎。

  總的來說,在這件事上,一心要存兩方面的打算:世間的事要全放,這方面要減之又減;往生的事要全提,那方面要加上再加。這就是關鍵。

  要做到這一點,那現在就要念死。天天念死的話,到臨終時就從容鎮定,因為心態已經完全准備好了。所以,有智慧的人會深思熟慮,會從長計議,他的目光會很長遠,會提前做好准備。否則死亡一旦來臨,那時慌張、恐懼,最終很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人如果有智慧,就會把這件事看成人生最大的事情,其他都可以放下,但在這上面絕對不能馬虎。世間法沒什麼利益,能放一分是一分。往生淨土最重要,能提一分是一分,要盡量的提,盡量多准備,在這件事上絕對不能失誤。(如果你還處在世間,有家庭、工作等,那應當心出離,身體仍要做事,並不是父母、兒女、妻子、工作等全部不管。該盡的本分都要盡好,這樣才能心安理得的修行。)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每天都在修淨業的道上非常平穩的前進,一心趣向西方呢?這就要念念提醒自己,把臨死那一天的事放在今天來做。天天都准備臨死的事,一到那天,就直接往生了。

  這又該怎麼准備呢?你每天要想:生命是無常的,死亡很快來臨,所以我必須提前辦好。睡前要反省:我心裡還有什麼放不下嗎?還有沒有罣礙?如果心裡一點罣礙沒有,即使現在死了,也是一心唯一歸向淨土,這樣還算可以。如果心裡還有很多罣礙,還想著這件事沒做完,那件事沒了結,還有這個放不下,那個離不開等等,那這些心裡的罣礙就成了你的「生死冤家」,到臨終時就會來障礙你往生。所以,現在要提前辦好,不然一到那個時刻,很可能會出問題。

  所謂「提前辦好」,當然一方面像前面說的,該交代的交代,該處理的處理,但更重要的,是要想:如果今晚就死了,明早起不來,那反正要死了,也沒什麼放不下的。家人的事都由各自的業來安排,我想管也管不了。再執著的東西到時候也帶不走,執著也沒用。像這樣,把世上的事一下子全放掉,心不要還掛在財物、兒女等上面,提前就全部了結。而且天天都要這麼了結。每天睡前都要想:如果明天起不來,也就這麼去了,再重要的事想管也管不著。這樣想了以後,當時就要讓自己的心不再被世間的事纏繞。不然的話,心裡始終放不下,到時候就很麻煩。

  像這樣,平時想慣了,把心放得空空的,世間的事都能放下,這樣的話,阿彌陀佛的悲心就能充實你空靈的心。如果你心頭想這想那,有各種的放不下,那阿彌陀佛的加持也很難入到你心裡。因為你的心已經被世間的事填滿了、搞亂了,七上八下,亂成一團,跟佛相合就很困難。這就非常危險。所以,我們要往生,一定要把握住「欣厭」二字。厭就是全部要放,欣就是全部提起。娑婆的事一概放盡,那淨土的事就能完全提起;一旦把娑婆的事全放掉,也就沒有了分心的事,你就能一心跟阿彌陀佛相應。這就是關鍵。

  如果你不把自己的心提前處理好,那在往生上就有很多障礙;如果你的心全都處理好了,就念念都能全心跟佛相應,這樣發出的力量是百分之百的。如果有非常多的世間心思,左纏右繞,這裡也貪,那裡也搞,搞得自心好像被無數根繩子纏住了,這就非常危險。到臨終時,你被哪一根繩子牽住,都有可能落入生死,那就沒辦法往生。

  所以我一再強調,修持的要訣,就要以往生為主要目的。而且要減掉一切不必要的世間外緣,心上放得干干淨淨。之後一心提起阿彌陀佛。這樣的話,要以欣、厭做為主要的往生竅門。你能領會欣、厭的內涵,就要有意識的在自己心上去實行,而不只是聽個理論。這樣在自心上檢點,看是不是厭得徹底、欣得徹底,天天把心地打掃干淨,那往生自然千穩百當了。也就是說,你心裡首先要做這個工作,完成以後,每修一念都是淨土的因。這樣不斷的修持,它的勢力就愈來愈強,品位也會愈來愈高。

  既然我們已經決定了要去西方,那就要把欣、厭二字常常放在心上衡量。要在當下的身心上檢查,不要到臨終的時候才來干。打比方說,如果一個人想在這兒住,根本不做離開的打算,那他會想,在這個地方生存的話,就要有很多因緣。這樣所有的事情都圍繞著住在這裡來安排。一旦生了厭離,他想,我要離開這裡,到另一個地方去。起了這個心以後,他的心就完全轉向要去的那個地方。這時候,對於住在這裡的事就不做長遠打算了。也因此,對於一切事情,他都會逐漸交代完。比如,自己房子裡的每一樣東西,他都會逐步的交代,或者寄走或者給別人,一點一滴全都會處理。對於要去的那個地方,會一直心心念念的向往。只是時機還沒到,時機一到,明早就可以走。因為沒有任何負擔,所以走的時候拎個包,很輕快的就離開了。不會說到要走的時候還在想:我還沒安排完,這個東西還不曉得怎麼賣,那套房子還沒想好要給誰,還有好幾件事沒處理完……這樣心裡還有牽掛,就走不了了。如果所有的事都打點好,心裡也做好准備了,而且事務上的糾纏全都處理完畢,這樣時候一到,那就立即出發。絕對會離開,而且會到達他的向往之地。

  懂了這個例子,就知道我們該怎麼去西方。這在原理上一模一樣。你已經打算去西方了,那麼,對於這個世界上的事,該交代的全部提前交代完,心裡也不再做什麼打算,一心就想去西方。這樣時機一到,馬上能走。如果你一直做百年、千年的打算,想著我這一生要營辦這個事業,要得到那種享受,要學到這個知識,要搞出那個名堂等等,那就根本沒有欣、厭,也就不可能離開這裡去西方了。

  老年人尤其要注意這一點,如果你心裡沒有准備好,那就非常危險。其實,臨終的時候就是一念,而這一念之差就決定了你的去向,這是非常快的。如果你事先什麼心理准備都沒有,什麼事都沒交代好,到時候慌裡慌張的,要往生就很困難。

  再重復一遍,淨土修持的要訣就是欣、厭二字。也就是對極樂世界要愈來愈向往、欣求,一心一意的往那兒去,唯一就是這個目標;對娑婆世界要愈來愈厭離,不斷的淡化它。所有事情都提前交代好,每天都要做好准備。

  反面也要知道,不能到臨終時再准備,那時就來不及了。已經是六、七十歲的人了,那是非常快的。無常這事不會給你提前打招呼,它來的時候,忽然一天就現前了。大家都知道,老來的事說不准,有時候摔一跤就死了,有時候站在那裡,一下子中風或者腦溢血就過去了,有人是一睡不起,老死在床上……很多情況是你想不到的。所以每一天都要做准備。這是最關鍵的事情,已經再三做了交代。

  現在對很多人來說,發起求往生的心還是很難。因為人的心不堅定,這就成了障礙。就好像心頭有很多座山,對事物的貪戀是一座山,對兒女的貪戀又是一座山,還有各種貪戀名利、富貴、享受等等,這些都是障礙。一旦越過了這些山,往生就有希望了。

  所以,欣厭是往生的關鍵。具足了欣厭,就表示已經脫離了娑婆的事,一心往西方去了。這就表示,心上已經調准了。不然的話,凡夫的心始終飄來飄去,即使念了很多聲佛號,但一遇到世間境界,馬上又轉到生死裡去了,這就很難有保障。

  我們的問題就在這裡:平時念佛很難提起懇切的心,口裡剛剛念完,等會兒一碰到世間的事,馬上又入到紅塵裡去了。有這種忽上忽下的情況。這樣檢查起來,淨土的心非常薄弱,娑婆的心卻極為濃厚。關鍵問題還是欣、厭不具足。

  現在一定要重視欣、厭之心的培養。如果這種心不能有力的生起,那就很危險了。我們平時都能看到,自己的心不斷的起起落落,大多都圍繞在世間法上,很少起念緣著西方、緣著阿彌陀佛。比較心力的差別就很明顯。譬如你看電視的時候,兩只眼睛一直盯著,看了好幾個小時都不覺得累,還想接著看。看完了還回味,還不斷的談,腦子裡也不斷的在想。但對於西方根本沒有這麼濃的心,不是非常急切、迫不急待的想修,也不會念佛的時候一心投入,念完了還回味不已。從這裡足以看出,流轉娑婆的因緣非常充分。如果能反過來,對世間的事一點興趣沒有,心根本不放在那裡,天天都緣西方,淨土的心愈來愈濃。這就表示,你已經跨過了貪戀世間的障礙。所以,這事僥幸不得,你的心沒成熟,還不具足欣、厭的內涵,往生就很難。

  念十念當然最容易,但真正發起求往生的心就比較困難。因為業障很重,對這個世界的貪戀、欲望很多,這些都是一重一重的障礙。需要自己下一番功夫,非常努力,才能逐漸把它們清除。心如果轉不過來,在傾向上就不會一念接一念堅定的往西方走,這就是內在最大的往生障礙。這個不清除的話,往生就不會順利,這個一旦清除,往生就十分容易。所以,每個人都要在自心上下手,要在自心上清除障礙,不要一點欣、厭之心都沒有,還整天妄想著臨終能往生。

  修淨土法,關鍵要看臨終那一念,逢的機會好,就很容易往生。而一般的人,不是在臨終時才聽說有淨土,而是幾十年前就知道了,屬於早熟的機。但他的心一直很疲軟,這就非常危險,很可能成了一個「老油條」。我們要非常注意自己的心。剛學佛的時候,人往往容易出現善心,但時間久了,很可能被習氣所困,而發不起心力來,這就很危險。有的人說,我已經修了二十年。但看他的心一點起色也沒有,是那種灰溜溜的、懈怠、不振作的心態。這就很糟糕。最後連一點勇悍心都提不起來,這樣怎麼能往生呢?

  所以要曉得,自己心上還存在很大的問題。一直深陷在紅塵裡,不肯出來,而對於清淨佛土,對於殊勝的往生大事,欣求的心就非常薄。因此,在這上要趕緊栽培,要不斷的努力,盡量減少負面的染污緣,不然就非常危險。你看,這世上有多少人陷溺生死,有幾個最終歸往西方呢?這麼想一想就不寒而栗。為什麼那些人生不到西方呢?這裡有非常決定的因素。因為,他的心一直自甘陷溺,沒有真正從心底發起對娑婆的厭離和對極樂的欣求,以這種心怎麼可能生西方呢?或者說,西方淨土哪裡是憑這種心就能往生?所以,奉勸大家及早修行,不要繼續醉生夢死。

  人一不注意,很容易就沒有自知自明,不曉得在自心上改過。放眼看去,很多人已經成了「老油條」。天天糊裡糊塗的念,但內心一直陷在五欲的泥潭裡,一點不肯出離。這不是自欺嗎?口口聲聲說要去西方,心心念念都沉溺在娑婆的五欲裡,這樣怎麼可能生西呢?所以,都是在騙自己、害自己,是在辜負佛、辜負自己的人身而已。像有些老居士,認為自己一生修行,也做了很多福業。但老了只是天天守著電視機,心每天就陷溺在世間法裡,愈老愈糊塗。最後就這樣一命嗚呼,不曉得到哪兒去了。這都是生前騙自己招來的下場。

  我們不能自欺,一定要檢查:我是真心想去淨土,還是甘願陷溺在紅塵裡?如果一邊想著飲食、男女、歌舞、聲色,對這些貪戀不已,一邊卻幻想著臨終能生到西方,那只是自己在做白日夢,哪有這樣兩全其美的事?放不下娑婆就決定生不到極樂。其實,現在很多人心裡就是這麼打算的。他想:我既要享受世間五欲,還要順利往生西方,如果不能往生,那就是佛不靈驗。但要知道,如果心一直陷在五欲的泥潭裡,愈陷愈深,愈陷愈重,這樣的話,淨土就離得愈來愈遠,也就愈來愈難往生。

  原來一再說過,為什麼很多人念佛不能往生?根本原因就是貪戀紅塵。這種修持叫做「抱樁搖橹」。就像繩子還系在樁子上,那不管怎麼搖槳,船也前進不了半步。同樣,心一直系在娑婆世界裡,那再怎麼念佛,也很難即生往生西方。這就表明,欣、厭是一個大的關口,心裡如果不具足欣、厭,內在最貪的是世間五欲,一點都不願出離,口裡卻不斷的說我要去西方,那完全是自欺欺人。

  要知道,一般人在逆境裡容易修,在順境中就很難。尤其世間的一切都圓滿,家庭很美滿,兒女也聽話,福報很好,有各種享受等等,這時候出離就非常困難了。因為他心裡認為,極樂世界就在人間,還要到哪兒去?其實就是迷戀紅塵,放不下世間而已。這樣,平時都像喝醉了酒似的,一直陶醉在世間快樂裡,等到了臨終,怎麼會有出離的力量呢?那時就會戀戀不捨。如果夫妻感情好,那到時候你就捨不得。你不會說:「我要去西方」,只會說:「我們來世還做夫妻!」如果兒女孝順,自己一生對兒女都是貪愛心,那到時候也很難放下。一般來說,女人最愛執兒子,到老了還是念念想著兒子。如果兒子很孝順,那她臨死的時候也會想:「我捨不得兒子!」或者認為這個世界這麼美好,就會發願來世還要在這裡。像這樣,哪裡會有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力量?相反,如果人生很苦,那就容易生厭離,使得他根本不留戀世間,一心要到佛國去。

  人的心就是這樣。你不要以為,現在對世間非常喜歡、非常留戀,到臨終時會忽然起一種生西方的心,這是很渺茫的。譬如,你一直恨某個人,一再的恨他,後來忽然間就變得很喜歡這個人,這可能嗎?絕對不可能。這就說明,必須提前在心態上做轉換,轉不過來的話,就一直是那種心,到臨終時還會更強。

  大家現在就要開始注意,努力培養欣、厭。我們在座的無非是兩種人,一種人命不好,一種人命好。命不好的會想:「我很可憐,現在世間的一切都不求了,一心就去西方。」這種人反而因為苦而得到大利益。還有一種人命很好,他就一直說:「我很好啊,很幸福,學佛以後更好了。世間真好,天天都很快樂。」結果他每天都為著今世的快樂而做打算,天天都在品味人間快樂的美酒。這就糟糕了,因為一點出離心也沒有,在他心目中,現前就是極樂世界,哪裡還需要去十萬億佛土之外呢?像這樣,一味的陷溺在世間假相裡,怎麼會有欣求極樂的力量?臨終的時候直接往娑婆世界裡陷落,阿彌陀佛就只能空手而返了。

  這些都是不好聽的話,是在給大家敲警鐘。老人家們尤其要警惕,天天要想到人命無常,說不定今天就會死,所以每天都要做往生的准備。就是每天要有「打好包直接去極樂世界」這樣的心態。心裡一直要想:我今天盡一切努力,准備好往生的資糧。如果錯過了這次機會,那就犯了最大的錯誤,所以我要盡量努力。一天活著,就修一天淨業,天天都要提起求往生的心。這樣再念阿彌陀佛,一心一意的念,就可以往生。

  以上選摘自智圓法師《名號如意寶》。

  不論在哪種情況下,心裡都要警醒自己:我人生最大的目標就是去極樂世界。時時不要忘記。這一點非常關鍵。由此一來,所有長遠的規畫都在西方淨土,而不是在娑婆世界。雖然暫時由業力還在這裡居留,但不會再為這個世界做很多長久的打算,這種心態很重要。

  老法師:我們讀了自了法師這篇報告,他所說的話句句都是老實話,是真話,不是假話。我對於他說老人,天天要把包打好准備就走,我覺得這句話有問題,為什麼?那個包還留戀到,還想帶去。應該怎麼樣?沒有包,哪有什麼包?隨時可以走,什麼都不帶,輕輕松松,一樣都沒有。極樂世界樣樣現成,你帶包去干什麼?那只是累贅,用不著。這個要知道,要放得干干淨淨。這個很難,難在哪裡?你也說得很清楚,煩惱習氣太重。要怎麼樣連這個小包都丟掉?那就是對諸法實相要有相當的認識。佛在一切經論,時時刻刻提醒我們、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是真的,包括我們自己身體都要丟掉,你還要帶什麼去?只要有帶一點東西去的那個念頭就是障礙,就去不了。

  所以還不能徹底放下,怎麼辦?讀《無量壽經》、讀《淨修捷要報恩談》,這兩樣東西可以幫助你,對於一切現象看得更清楚、更真實,看清楚了,全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物質的現象是虛妄,假的;念頭的現象也是假的,也是虛妄;自然現象也不是真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所以《般若經》上告訴我們一句話,「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要帶什麼?只帶一顆真誠的念佛心、恭敬的念佛心、感恩的念佛心,往生極樂世界,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沒有。極樂世界有沒有?極樂世界也沒有。沒有,為什麼我們要去?我們的問題沒解決,到極樂世界把最後的問題解決掉。所以我們不能帶東西到極樂世界,帶東西去是累贅,是去不了。你心裡所想的不能放下,極樂世界去不了,極樂世界要清淨心、要平等心、要覺悟的心。清淨心,凡聖同居土,我們這穢土,它那淨土,不一樣;平等心生方便有余土;覺,生實報莊嚴土。經題上清淨平等覺,現在就要用清淨平等覺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用清淨平等覺心,這是什麼?真心,這叫一切法「皆從真實心中作」,就這個意思。

  為什麼這個世間放不下?不知道它是假的,以為是真的。假到什麼程度?就像我們現在看電視,電視裡的東西,哪一樣你能拿來享受?一樣都得不到,按鈕一關,全沒有了,十法界依正莊嚴確實如是。凡夫的可憐,不知道妄念前念滅後念生,一個接著一個,它永遠不中斷,把這個當作真的,不知道它是虛妄的,不知道是假的。真正知道徹底是虛妄,徹底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我們這個心才叫真定了,不再有這些影響,真放下了。所以通達明了諸法實相,是學佛的第一義,學佛就學這個。連佛都是假的,所以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什麼?法是敲門磚,法是個工具,幫你證得清淨平等覺的工具,清淨平等覺現前,法就不要了。門敲開了,敲門磚就不要了,就扔掉了,進門不帶敲門磚。往生淨土,除阿彌陀佛之外,其他的佛法都要放下,你要不放下准找麻煩,通不過那邊海關檢查。你還帶的有東西,這個東西就染污極樂世界,那還行嗎?不可以的。所以徹底放下。自了法師這篇東西要多看,給我們最好的忠告。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