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愛情的迷惘
作者:大方廣 問題: 尊敬的老師: 您們辛苦了!您們的工作實在功德無量,看到您們的智慧為各位朋友排憂解難,我也有些人生困惑,希望老師能指導下。 時光如逝,轉眼已近而立,有份穩定的工作,有很好的朋友,有愛我的父母,一切都挺不錯,但可能是上天不可能讓你十全十美,一直以來我的感情之路一直不順。經歷過很多的感情,但似乎一直就遇不到真正兩情相悅的感情。不是愛我的人我不愛,就是我愛的人不愛我……一路走來,愛過,痛過,傷過,哭過,也笑過,而現在卻發現自己對感情麻木了,疲了,厭了,也倦了…………已慢慢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挺充實,可父母和世俗的壓力越來越明顯,有時也想找個結婚算了,就當是完成一個任務,可真的說服不了自己。我現在懷疑自己真的不會愛了,加上入社會後看到婚姻更多的淪為物質的攀比和交易,真的很失望。愛情是講緣分是吧?緣分是天注定的嗎?是不是我此生就沒有愛情緣呢?我是不是就找個人結婚算了?這是我現今最大的困惑,不知該如何?老師,智慧的您們對愛情是怎麼理解的呢?我想現在也有很多我這樣的困惑的人,期待您們的開示!謝謝! 祝 老師 健康 如意! 回答: -尊敬的女士:您好! 您提的這個問題很重要,可以說很有代表性。 我們如果遇到問題感到很迷惘,一定不要陷入自己個人的知見,還有周圍人的知見中,煩惱重重。因為我們理智和智慧不夠,是不能很好地處理問題的。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呢? 一定要從古聖先賢的教導中學習做人的道理,並遵循古聖先賢的教導落實在生活之中,我們內心,才會明朗、坦蕩。 《詩經》第一篇《關雎》講夫婦之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娴靜貞潔的有德女子,是君子的良配。而作為男子,「禮儀三百,威儀三千」,其道德學問堪為世人模范,才可以稱為「君子」。 《禮記·婚義》雲:「婚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婚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皆主人延幾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婚禮也。」 幾千年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對於婚姻大事非常鄭重,因為這不僅是夫婦二人的終身大事,更是家族之千秋大事,負有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責任。因此古人在婚姻問題上,是以十分理智的態度面對的。夫妻之間都是以道義、恩義、情義來相互對待,並且以良好的德范為整個家族乃至社會做出好的榜樣,以為世人及後世子孫效法。 那麼現今的社會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家庭單門單戶的多,家族的觀念比較淡薄,男女青年受各種思潮的影響,對「愛」、「幸福」等的理解偏狹。您現在仔細回想,我們大家所謂的「愛過,痛過,傷過,哭過,也笑過……」這些感覺是有意義的嗎?現在為什麼厭倦了?因為那些都是累人的煩惱而已!在「愛情」、「婚姻」等問題上,也多隨波逐流,毫無主見,人言紛起,家庭親人施加壓力(其實大家都活在「我認為這樣才好」的感覺裡,然後「熱心」地要求對方,你按照我的想法去做才對。如果別人不照做,他就會難受。說到底完全是為自己一顆心「安」,根本不管別人的死活),自己耐不住孤獨、寂寞,便在這重大問題上草草了事。 其實事情怎是草草便能了的呢?真是後患無窮啊! 因為結婚之後,夫妻雙方要在一個家中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言語、思想、行為等等的接觸是比其他所有人更密切且不可回避呀!如果沒有良好的思想理念作為共同生活的指導,就是兩人之間的相處也是萬分困難,煩惱重重,更不要說共同養育後代,這樣一個重中之重的問題。 所以我們的頭腦怎麼可以簡單、糊塗?我們怎麼可以對自己、對他人、對家庭、對後世子孫不負責任呢?婚姻非兒戲,有多少因不謹慎而造成的悲劇!假使我們的眼睛能看到很遠、耳朵能聽到很細小的聲音,我們的心靈更敏感一些,我們可以感受到多少的人、事、物在向我們告誡:千萬不可走錯一步! 的確,婚姻也是有緣分的,但是如果我們沒有做人的基礎為人生方向的指導,是很難經營一個家庭的。尤其在當今社會,如果不能堅持學習聖賢教誨,不染者實在是寥寥。哪怕是家親眷屬,心中很希望為親人好,但是不明理,把親人逼入絕境也是很常見的。 所以我們要堅定遵從聖賢教誨,堅定信念一定不放松學習。將胡思亂想的時間,將唾沫橫飛的時間,將所有無濟於事的閒散時間都好好利用,堅持每天聽老師的講課,深入學習、力行《弟子規》的每一句。本網所掛的楊老師、蔡老師的講課,誠請您有信心堅持好好聽,日久必定深深受益!還有其他的內容,都希望您能細細地閱覽,日日有所得。 也眼見如您有類似經歷的朋友,自從學習《弟子規》等聖賢經典之後,逐漸明白做人的本分,由猥瑣、消極、自卑、怨結、冰凍的心態,改變為自信、開朗、沉著、冷靜、幽默。煥然一新的人生,令親人、朋友刮目相看,並且成為他們生活中待人、處事、接物的可信賴的指導。所以您看,只要不被境轉,我們的內心笃定,就能轉境! 衷心祝福:真誠、清淨、智慧、隨緣、自在!
:居士文章 :转载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