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宗五祖承遠大師
承遠大師(712—802),開始學道於成都唐公,又從學於資州的诜公,後又到荊州進學於玉泉真公。真公令承遠大師居住衡山教化眾生,因此蒙其教化的人數以萬計。 承遠大師勤苦修行淨土法門,皆以念佛法門來開導眾生。起始大師住在衡山西南巖下,有人供食他就吃,沒人供養,他就以泥土、草木為食。大師於衡山時常行般舟三昧(即九十日內不坐、不臥、不雜用心,專念阿彌陀佛聖號。)四方慕名而來求道的人,見巖石山谷有一人身形羸弱,塵垢滿面,彎身擔柴,都以為是大師的僕人,從而都輕慢而不以為然,後才知乃為大師本人。 承遠大師教化眾生,善立中道,隨機施教。為了方便眾生早證道果,大師苦心開示淨土奧義,並將經教、法語書寫於大街小巷,镂刻在山巖上溪谷邊……因為殷勤勸勉大眾,所以從化者甚多。許多人帶著布帛,拉著木石前來親近大師,於大師住的巖戶邊,搭棚結社,有人還發心為大師營造了殿宇,對此,大師皆以隨緣處之,從不奢求。 南岳祝聖寺的法照法師,曾於禅定中見到西方極樂世界,而且見佛座前有一褴褛僧人,經佛告訴方知是衡山的承遠大師。出定後,法照法師即前往衡山禮見大師,並從禅轉修淨土。後來,唐代宗皇帝奉法照法師為“國師”,並從法照法師口中得知承遠大師有至高的德行,於是發诏請其出山,但並未如願。於是代宗皇帝特向南躬禮,並賜大師所居處為“般舟道場”。 大師一生以專持名號為正行,以布施持戒為助行。於唐貞元十八年入寂,時年九十一。柳宗元因仰大師遺德,曾為其制碑立文: 一氣回薄茫無窮,其上無初下無終。 誰而為合蔽為通,始末或異今焉同。 虛無混冥道乃融,聖人無跡示教功。 公之率眾峻以容,公之立誠放其中。 服庇草木蔽穹窿,仰攀俯取食以充。 形游無極交大雄,天子稽首師順風。 四方奔趨雲之從,輕始尋尺成靈宮。 始自蜀道至臨洪,咨謀往復窮真宗。 弟子傳教國師公,化流美億代所崇。 奉公寓形於南峰,幼曰弘願惟孝恭。 唐衡州刺史呂溫也為大師立碑贊: 浩浩隨塵,茫茫逝川,大雄作矣,救物為先。 能明大教,非師有緣,不宰功立,忘機智全。 誰能弘之,南岳命代,習識虛受,應身圓對。 理則歸空,教惟不昧,末搖本靜,行若神泰。 雲跡一滅,天星六周,熱惱就濯,童蒙來求。 攝以尊念,驅之力修,我法有戶,誰能不由。 甘露晨■,香雲夕卷,彼岸方濟,慈舟忽遠。 爐煙如在,塔樹勿剪,刊勒慧碑,永想正眼。
:法师介绍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