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現在的孩子“自私”是怎麼形成的?


 2016/4/7    熱度:1953    下載DOC文檔    

  我們接著看,“自私”是怎麼形成的?時時處處懂得去找出原因,就能夠對症下藥,就能很快地把很多情況轉成良性的發展。我們回想一下,夫妻倆跟孩子一起吃飯,爺爺奶奶也在,媽媽夾起第一口菜給誰吃?這個是普遍現象,這一口菜夾下去會產生什麼效果?爺爺奶奶看了也不甘示弱:“孫子,這幾盤菜也很好吃。”爺爺奶奶也幫誰夾菜?幫孫子夾菜。誰的碗滿滿的?孫子。所以一個家庭裡面誰最大?孫子最大。這樣有沒有顛倒?顛倒了,所以小孩也就顛倒了!這樣合不合理?所有的人都必須為他服務,小皇帝、小公主產生了。

  請問小皇帝跟小公主的特色是什麼?自私,因為所有的人都要為他服務,所以他只會想到自己。俗話又說,“伴君如伴虎”,現在的小孩脾氣都很大。當你對他百依百順,十件事順了他九件,第十件不順他,他會怎麼樣?大哭大鬧。你又沒有原則,他一發脾氣你就妥協了,那他就攻城略地,你就節節敗退。

  所以諸位朋友,教孩子從哪裡開始?從夾菜開始。小地方大學問,每個動作做出來都是給孩子學習的。當你夾起菜來給你父親,“爸爸,多吃一點。”孩子看了,會不會因為爸爸沒想到他而生氣?不會。他看到自己的父親在行孝道,內心會很感動,因為每個人都有本善的心。《大學》裡面說“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做任何事,先後順序對了,道才能建立起來。所以,你菜夾對了,你就教給孩子正確的為人子之道了。

  我們打開冰箱,水果拿出來,先給誰吃?我的父親把先後順序搞對了。假如我父親弄錯了,那現在我就不能站在這裡跟諸位朋友講課了,“差之毫厘,失之千裡。”有人說:“蔡老師,有這麼嚴重嗎?拿個水果就能影響這麼大?”有沒有影響?真有。小時候我們看父母從冰箱裡面拿出來的東西都先給爺爺奶奶吃,我們很自然就效法、學習。其實我是很有可能變成敗家子的,因為我是獨子,又是長孫,又是長曾孫。我記得小時候去給我曾祖母掃墓,那時候三四歲,跪下去頭抬起來,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墓碑的第一位,不由得生出一種使命感,以後這個家族的興衰,我要盡心盡力。假如我的父母寵愛我,爺爺奶奶又寵愛我,那我今天就不可能學習聖賢之學,可能早就不知道到哪裡揮霍去了。

  因為拿對了,我們看到父母在孝敬自己的爺爺奶奶,內心會很歡喜。所以當我們的身高,當我們的力氣,有資格去開冰箱的時候,拿出吃的來就先給爺爺奶奶。爺爺奶奶非常歡喜,摸摸我們的頭,我們也很滿意,這叫大家都歡喜。所以以孝治家,會讓家庭和樂。

  所以我們從根源上找,當我們從小教孩子孝順長者,對長者有禮敬的態度,時時刻刻為長者著想,他就不會自私,也不會貪心。有一次我們七位老師坐下來研討功課,有兩個孩子在房間裡面玩。我們拿了一盒餅干,十塊餅干發下去九塊,還剩一塊。因為那個餅干特別好吃,一個孩子吃完之後說這個東西很好吃,問還有沒有。我們就拿給他看,也沒講話,就只剩一塊。這個孩子拿起來之後,說這一塊要拿給蔡老師吃,他不只沒想到自己,還知道要先拿給哪一位老師吃。

  現在的家長拿水果出來,不知道有沒有給爺爺奶奶先吃?我還聽說有些媽媽會買些特別貴的水果,然後先把它藏起來。爺爺奶奶去睡覺了,趕快拿出來,“兒子趕快過來,這是媽媽特別買給你吃的。”兒子吃得很高興,他也學得很徹底,他以後一有錢,買水果給誰吃?給他兒子吃。你是用好惡,你的孩子就學到好惡,而不是學到情義、恩義。所以,我們還是要循天道而行,要演出孝道,啟發孩子本善之心。

  恭摘自蔡禮旭老師《如何建立和諧尊重的兩性關系》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