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面對事情的態度,不怕事,不惹事
我們來談一下面對事情的態度、心態。剛剛那些是原理原則。什麼態度呢?“不怕事,不惹事”。人不敢承擔就是怕事,所以人要存公心,存利益天下的心,勇於去承擔責任。再來,縱使面對人家的指責、不理解,他也據理力爭,因為他要為大眾負責、為人民負責。少數人不理解,他也能接受這些批評,“人不知而不愠”,“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甚至於為了天下的人,有生命危險他都不怕。大家要了解,明朝時候海瑞要觐見皇帝,已經把棺材買好了。然後那個谏言一去,哇,皇帝暴跳如雷,“他不想活了?”那個官員說:“他已經把棺材都買好了。”皇帝反而有點氣不出來。我們看到古代忠臣犯顏直谏。范仲淹直谏好幾次,那都有生命危險,被貶得很遠。他當時候都已經抱著必死的決心,交代他的子孫在自己的墓地旁邊辦學教學,繼續還是利益天下,但是都有想到自己可能要面對的情況。 當然我們雖不怕事,但是對事不對人。當時候宋朝有一個官員當到宰相,范仲淹畫了一個百官圖,那個百官圖呈現太多人都是藉由宰相的裙帶關系去當官,所以一看就知道這個宰相私心。宰相一看到這個奏折,就集了很多力量毀謗范仲淹,結果范仲淹被貶得很遠。後來這個宰相弄權一時,你總有下來的一天,很多人就落井下石了,反而范仲淹對他沒有一絲一毫的落井下石、批評他,甚至還憐憫他。范公就強調,當時候縱使是進谏百官圖,也是對事情,不對任何人起對立沖突。學聖教的人“仁者無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