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波法師:當代佛教徒要具備這3種意識


 2016/5/14    熱度:2140    下載DOC文檔    

  靜波法師,生於1963年,哈爾濱極樂寺方丈。1986年在哈爾濱極樂寺依慈法法師剃度出家。1988年9月考入中國佛學院,1995年獲得佛學碩士學位,留校任教。2002年8月1日回哈出任哈爾濱極樂寺住持、極樂寺佛學院院長。2003年卸任中國佛學院教職,回哈爾濱極樂寺弘法。現任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黑龍江省佛教協會會長,哈爾濱市佛教協會會長。師開示如下:

  佛教的責任基礎是三皈依

  憂患意識

  在佛教的經典中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末法時代。我所理解的末法是人們不相信真話,相信假話的時代來到了。我們很多論壇是關起門來搞的,第一個不接地氣,第二個別人也不知道我們在干什麼。當然,像這個論壇是大家都可以進來的,論壇就應該面向大眾,要接地氣的。

  責任意識

  佛教的責任基礎是三皈依,皈依三寶是佛教所規定的,應該具有權威性。當年三論宗的第二代祖師提婆菩薩曾經立論過:“一切聖中佛最殊勝,若於諸法佛法無比,救世福田僧眾第一。若能屈我此言,將斬首以謝。”為法忘軀,我想這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所以說受五戒、受菩薩戒等等的基礎都是三皈依這條戒。這是最關鍵、最根本的,無論是漢傳、藏傳、南傳佛教,它的基礎必須是三皈依,所以它應該有權威性。

  千百年過去了,我們是否堅守了三皈依,我們皈依了世俗谛的佛、法、僧,應該是為了完成真谛的覺、正、淨的基礎。中道圓融不可自生執,不可斷滅空,所有的方便都應服務於根本,否則都是空中樓閣,畫餅充饑。

  擔當意識

  佛說生命在於呼吸之間,佛教的文字道理終究要通過實踐來在證明。時不我待,如說而行,如行而說。佛教講歷世才能煉心,煉心必須歷世,正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猶如尋兔角。”


台灣學佛網首頁法师开示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