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家不是拿來論是非的地方,應該是互相祝福


 2016/5/15    熱度:1535    下載DOC文檔    

  我們剛剛聽鐘博士為我們講解《太上感應篇》。其實宇宙的萬法,確實離不開因果二字。《弟子規》也是因果教育,每一句經文在成就孩子的孝心,孩子的恭敬心,孩子細膩的心,設身處地為人想的心。而這個就像一個種子、一個因種在他的心田,必然招感來福分,招感來貴人,以及招感來世世代代賢德的子孫。所以《弟子規》是一本很精辟的家訓。那這個家道能綿延多久,「因」都在我們《弟子規》落實的程度到哪裡。當我們建立起這個堅定的信心,進而去深入理解,句句經文我們都從心地去落實,這樣信解行完全合而為一,我們就證得自己的道德學問,也證得世世代代不衰的家道。

  早上跟大家分享到,我們修學的過程信解行證,其實這個「信」在我們佛門,在淨土宗強調的是「信己」,要相信自己。其實相信自己、跟相信佛陀說的話,這也不是兩件事。因為佛在《華嚴經》開宗明義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所以當我們在跟他人交談的過程當中,我們都說:「我是凡夫!我不行!」這個時候假如是好的同參道友馬上要善相勸:「你這個念頭不信佛!」信佛一定在起心動念隨順佛菩薩的教誨。其實我們要很了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個不好的念頭起來很容易「兵敗如山倒」。所以這「正念」一定要很提高警覺的保持它。「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我們同參道友之間是彼此互相提醒念念正念分明。不能聚在一起,大家都說:我都是凡夫,都不行!我們可能都要輪回了。還是互相鼓勵「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大家念到這句的時候,有沒有感覺精神特別好?念到這一句,聲音宏亮,終於念完了。當我們用這樣的心念的時候,那早晚課變成應付。師父教誨是「一切要從真誠心出發」。有應付,這個念頭已經跟真誠相違背了。師長也期許我們、也提醒我們不可以這麼忍心,早上騙佛菩薩一次,晚上又騙佛菩薩一次。這樣子太殘忍了!

  當我們在提起正念,應該在每個心境,應該在讀每句經文,都要隨文入觀。甚至與他人交談的過程當中,我們都講利益語、都講真實語,不講其他不是覺悟、不是真誠的言語。我們在經上了解到「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诳語者、不異語者」。那我們讀到這句經文給我們什麼啟示?應該是我們從現在開始效法佛陀的身口意清淨三業。我們從此也講真語、實語、不诳語、不異語。只要我們起心動念都提醒自己有沒有隨順佛菩薩的教誨,絕不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這個時候我們就是善觀己心,每天正念多還是煩惱習氣多?有了這樣高度的警覺,我們相信能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以念這句「勿自暴,勿自棄」一定是從內心真實的信心當中念出來。

  而「信」還要信佛陀,還要信聖賢,還要信一切眾生,都是有佛性。我們真信一切眾生有佛性,我們就想到「本覺本有」。他有這樣萬德萬能,他現在還被煩惱障住不能起用,我們替他著急、替他捨不得,是用一種憐惜他的心去愛護他、去協助他,因為本覺本有。而「不覺本無」,那些習氣都是剎那生滅的虛妄相。所以我們不把這些虛妄相,不把別人的過失放在心上。一放在心上,那真誠就不見了。「一念不生是為誠」。別人過失放心上,就好像戴著有色的眼鏡看人,戴有色眼鏡看人,一定給人家很不舒服的感覺,那就沒有辦法真誠跟人家結善緣。不把別人的過失放在心上,這有大福!在我們古聖先賢的示現當中,以孝道著名的舜王,確實做到不見父母過,不見兄弟、不見他人過。父母的過,他覺得是他自己做得不好,不是父母不好。別人都看不下去了,但是他去阻止他們:「我父母沒有錯,是我的錯。」我們看到這樣的榜樣,其實都會非常的感動。俗話講的「天下無不是之父母」,我看到我們台下很多同修點點頭。那沒有點頭的是什麼情況?「天下無不是之父母」,突然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吞不下去,馬上反彈的心理出來了,哪沒有錯?這也錯,那也錯。這就提醒我們,我們把父母的過失放心上,我們把親人的過失放心上,這個時候就不真誠了。不真誠就不可能不造新殃,妄心一定造新殃,真心才不造新殃。

  我們細細來體會這句話,「天下無不是之父母」。請問父母一生有沒有過失?你們現在保持高度警覺,終於看清蔡老師的為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所以父母又不是聖賢人,怎麼可能會沒有過失。但是在孝子的心中,父母,他覺得跟他是一體不可分,甚至比他的生命還要重要。當父母有過失了,他非常著急,他希望趕快勸誡父母,「怡吾色,柔吾聲」的勸,趕快協助父母,不忍讓父母墮落下去。孝子時時是提醒自己「父母離塵垢,子道方成就」。所以不只沒有把父母的過失放心上,都是時刻提醒自己要抓住什麼樣好的機緣好好的勸父母。大舜不只不見父母的過失,也不見他兄弟的過失。因為家不是拿來論是非的地方,家應該是互相祝福,互相成就,互相付出,只想著我能給對方、給我的家人做哪些事情。因為是道義的結合。那個「義」就是本分,一家人是一體,不分彼此。哪裡受傷了,其他的家人一定是去安撫他、去照顧他,讓他恢復健康。

  而舜王不見世間過的真誠,他吃虧了嗎?我們有時候想想看到很多人忍氣吞聲,他是沒什麼問題,我們在旁邊看的都已經這個脾氣快上來了,「這樣你也忍得住?」其實吃虧是福!能為大局著想,能忍家才會安!團體才會安!不然「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瞋心感的是地獄。不只自己墮到地獄去,我們瞋恚心很重的時候,當下把這個辦公室全部變地獄了。每個人在這裡待上一天,可能壽命都要減壽。剛剛我們鐘博士說的,可能要「大則奪紀,小則奪算」。可能這個身心都被我們給破壞掉了,好像在地獄當中。我們時時不忘初心,我們走入佛門、走入聖教是要為「往聖繼絕學」,絕對不願意再因為自己的習氣而讓同修生煩惱,而讓弘法利生的事受到一點點的障礙,這都不是我們願意做的、我們願意看到的。因為我們的初心只是一心一意要來利益正法,奉行師長的教誨,為佛法、為眾生。

  摘自:儒釋道學說講座-弟子規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三集 2007/12/23

 

台灣學佛網首頁居士文章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