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2[海口]
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二集) 2004/11/20 海口市孝廉國學啟蒙中心 檔名:52-115-02 拜訪的八千多個人當中,有百分之七十一的學生作過弊,百分之六十八的學生跟人家打過架,百分之三十五的學生曾經在商場裡面偷過東西。而這個心理訪問最後一題提到「您覺得您的思想高尚嗎?道德高尚嗎?」這是最後一個題目。而所有八千多個受訪的中學生的回答,有百分之九十六的人說我的道德很高尚。不知道諸位朋友有沒有聽清楚,百分之七十一的學生作過弊,百分之六十八的學生打過架,百分之三十五的學生偷過東西,但是卻有百分之九十六的學生覺得他品德高尚,諸位朋友,他依的是誰的標准?自己的。所以布希總統,美國人覺得,他覺得不對的人他就打,所以他的下一代也覺得怎麼樣?我覺得不對的也可以打,所以百分之六十八的人都打過人,他還覺得他的品德很高尚。所以我們說教育下一代最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則,當我們成人都不以身作則,你花再多的錢,有沒有可能把下一代教好?這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我們要思考一下,假如我們的孩子的思想觀念繼續朝這樣的路去走,當他會競爭,當他會戰爭,請問第一個遭殃的是誰?相信他的拳頭一定先打他最近的人: 答:父母。 你們怎麼都知道。所以三思、三思。人要抉擇一條路一定要先有判斷力。現在西方人覺不覺得他們走到一個死胡同裡面去了?他們知道,但是不敢承認,都偷偷的去做。所以一九八八年,七十五個諾貝爾得獎主,七十五位在巴黎召開聯合會議,發表了一個聯合宣言。宣言裡面說到,二十一世紀的人類要生存的話,必須重新回到兩千多年前,汲取孔老夫子的智慧。諸位朋友,諾貝爾得獎主都是什麼樣的身分?都是各個領域的佼佼者,他才能得到諾貝爾得獎主,但是他們卻都異口同聲提出來,希望二十一世紀的人想過好日子,要趕快汲取真正聖人的智慧。而七0年代有一位影響世界的哲學家、歷史學家,叫湯恩比教授,他也提到要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兩種思想可以解決,這是英國人,英國大歷史學家講出來的,他提到只有「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 諸位朋友,我們來思考一下,孔孟學說的核心在哪裡?在仁慈,孔夫子的思想以「仁」為中心。再來,大乘佛法的核心是什麼?慈悲,講的是一個東西。其實西方的聖哲有沒有把這個重點同時講出來?有。西方的耶稣基督,基督教也好,天主教也好,強調的是什麼?博愛,所以西方聖哲同樣也點出來。所以所有聖賢人立教給我們的教誨,最重要的是什麼?仁慈博愛,這是聖賢人學說的核心,唯有從這個出發點建立人的思想,才能夠讓人與人當中有好日子過。 那我們來看一下,仁慈也好,慈悲也好,博愛也好,要從什麼根本下手?所以「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你要根本扎好了,房子才建得起來。根基沒有扎好,縱使口號喊得很大聲,房子建得很高,改天地震來怎麼樣?全倒。根基在哪?孔夫子說,仁慈的心的根本在哪?德行的根本在哪?「孝道」,這個就是中國文化東方思惟講得清楚。西方文化裡面,孝道沒有建立起來,所以縱使他們有很好的宗教,但是因為文化的底蘊不足,所以物質,我們說的功利主義一來,聖賢的教誨沒有根,一下子晃一下,整個社會風氣在幾十年當中就瞬間惡化了。所以諸位朋友,我們一定可以深刻體會到,整個社會的惡化,快速惡化,只是在這多少年之內?就在這三、四十年之內而已,所以一定要從根本開始下手,才有可能把這個社會扭轉過來。 孔夫子說「孝悌」是一個人仁慈的根本,所以中國人找到了根本,中國人找到根本不能只有自己受用,還要有使命感,把我們老祖宗的智慧傳到全世界去,這是身為一個地球人應該有的態度跟使命。中國的思想是以「仁」為核心,仁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不歡喜人家來打你,你應不應該去打人家?不應該。所以中國的政治強調的是什麼?是「王天下」。這個「王」是當所有臣民、所有國家的榜樣,是以這種態度來經營他的國家,經營他的天下,所以中國從來沒有對任何一個國家發動戰爭,所以文化差異大不大?很大。美國在這五、六十年來發動過幾次戰爭?好多次了。所以文化底蘊不同,思想就有很大的差異。所以中國幾千年來都沒有發動戰爭,因為這是一種態度,我們應該是做人家的榜樣,而不能去欺壓別人。 所以在中國附近的這些國家特別喜歡來中國朝貢,為什麼?因為他假如帶了十樣禮物過來,這個皇帝很高興,馬上又包二十樣禮物送回去給他,我們說中國人很好客,所以他們很喜歡來朝貢。不只是因為如此,他們除了朝貢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就是汲取中國文化的精華,有沒有?有。在漢朝也好,在唐朝也好,都有很多國家大舉的來學習中國文化,而當他們吸收中國文化之後,都非常歡喜,都依教奉行。所以我們看一下,現在你要看唐朝的建築可以到哪裡看?可以到日本,日本人保留得比我們中國人還好。你到韓國去看,也可以看到很多已經上千年的中國式建築,都一直保留到現在。假如不好,他們肯這樣做嗎?不肯。甚至於中國人的思想觀念跟做人態度: 答:日本。 你們怎麼這麼快就回答?怎麼都不考慮中國?我們當中國人真正要細細的來反省了,呈現中國文化最好的國家居然不是中國。我們看一下那個韓國劇「商道」,你看他們人與人相遇的時候都怎麼打招呼?都是畢恭畢敬的鞠一個躬,縱使是在生意場上的一些對手,還是不失人與人當中的尊重。比方說戲中的人要進門的時候,都先怎麼做?比方說先跟屋內的人打一下招呼,「都房大爺,我是尚沃」,很有禮貌。你看現在的孩子怎麼樣?門也沒敲,馬上沖進去。假如一發現門鎖著,馬上敲「開門開門,趕快開門」,這個禮貌都沒有傳承下去。所以中國文化的好確確實實不是中國人說而已,很多接觸過中國文化的國家都非常的認同,甚至於都一直承傳下來。 而中國文化的本質非常有包容性,而不是攻擊性,所以任何其他的文化、文明一遇到中國文化會發生什麼情況?會被中國文化整個包容進來,融為一體,所以我們有這麼多的民族都融合成一個大中國的文化,所謂漢、滿、蒙、回、藏、苗、傜,現在還有沒有分?沒有分。不只中國民族可以融進來,連印度的大乘佛法一遇到中國文化,不只沒有排斥,反而快速的可以融進來。所以中國文化不是去強迫別人接受,而是自己做好自己,有那一分德行,自然讓別人很歡喜的來接受你的文化。所以中國人不對外發動戰爭。所以我們自己要很清楚中國人的這些存心,你才能夠了解中國文化之所以能夠源遠流長的原因在哪裡。 所以因為中國文化以「仁」為中心,仁愛,而這個仁愛的根本在哪?在孝道,再延伸上來,懂得互助,懂得互愛,才能夠往世界和平、世界大同的目標去邁進。這一條路我們一看,很歡喜,願不願意走?願意走,從誰開始走?從我們自己開始懂得互助互愛開始做起。而每一個遵從聖賢教誨的人都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力。我們舉一個例子,新加坡許哲女士,她也是一位平凡的女性,但是她的存心是什麼?時時刻刻想到別人。她說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所以她懂得助人,懂得愛人,所以在她接觸的這些人群當中都能感受到她這一份慈愛,感受到她這一份付出,所以跟她在一起的這些人感覺社會充滿溫暖、充滿溫馨,就好像大同世界一樣。所以每個接受聖賢教誨的人都能夠用這一份心去對人,就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力跟善的力量。 我們舉一個例子,范仲淹,范仲淹的薪水養多少人?幾百戶人家,因為他有什麼胸襟?他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也都是處處替人民著想,替國家著想,所以贏得很多人對他的尊敬。而且他的影響力還不只在宋朝,甚至於綿延好多的朝代,都以他的風范為自己人生的榜樣。所以確確實實依聖賢教誨的人,一定可以創造一個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社會團體現況出來,所以我們對於聖賢的教誨要很有信心。很多人看到這個方向就覺得這個是束在高閣上面的理論,拿不下來,有沒有這種想法?其實為什麼沒有辦法往這個方向走?因為我們沒有真正打從心裡為他人著想,替人做好榜樣。 我們有一次走在路上,六個小朋友排隊排成一排,剛好我們要到一個教室去,一邊走,我們就一邊撿垃圾,就這樣一路撿過來。剛好有一群初中生剛下完課,手上拿著熱狗,拿著珍珠奶茶,還在那裡一邊走一邊吃,剛好看到一群孩子,都差不多六歲左右,一路上搶著撿垃圾,撿得很干淨。突然這個初中生一看,很感動,對著其他的同學講,人家小朋友都在撿了,我們不要再丟了。你看六歲的小孩潛移默化在影響這個社會,最主要是他們真正做出來就會讓人感動。結果這六個小朋友回去之後,剛好這位初中生講的是廣東話,只有一個小朋友聽得懂廣東話,所以一進教室的時候,那個小朋友就開始翻譯給其他的小朋友聽。他說你看那些大哥哥,他們因為看到我們撿了垃圾,所以他們很不好意思,說以後我們不要再丟了。所以當每個孩子都能夠為別人著想,為這個社會著想,都有這一顆心的時候,世界大同的目標絕對不是理想,而是指日可待。因為現在真正遵循聖賢教誨的人太少了,所以這個影響力才發不出去。 我們從事中國文化的推廣,到目前為止才一年一個多月的時間,聽過我們課的人已經超過上萬人,我們發出去的書也已經超過五萬本。我們在海口的公車上,是我的朋友告訴我的,上公車還聽到小朋友在背《弟子規》,所以確確實實只要我們肯去做,社會的良性循環很快會帶動起來。 很多人就說了,中國文化假如好,為什麼文言文會被廢掉?很多人就質疑這些事情。甚至於會說,中國文化假如好,為什麼中國這一百多年來這麼弱?都把這些不好推給誰?推給中國文化不好,這個就是思考深度不夠,沒有好好判斷。中國為什麼這一百多年來列強侵犯我們,讓我們吃了這麼多苦,原因在哪?孟夫子有一段話對我很震撼,孟夫子說,一個人一定是自我侮辱了,別人才來侮辱你;一個家庭一定是自己先毀了,人家才乘虛而入;一個國家一定是內部自己紛爭,爭權奪利,人家看有機可乘,才來打你。所以中國的弱不能把責任推給外國,推給列強,要反省一下,我們自己為什麼會變成內部這麼紛亂?為什麼中國人不團結?原因要找出來。 清朝曾經是世界的強國,後來也敗下來了。清朝為什麼盛?它最重視中國文化的時候,國家最強盛;當他不重視中國文化的時候,國家才敗下來,因為清朝在中末期的時候出現慈禧太後。本來清朝全盛時期,每天都講中國文化,講經典,所以整個皇族跟大臣思想觀念都很正確,所以國家特別強盛。後來可能是因為慈禧太後掌權,坐在那邊聽課的時候覺得渾身不自在,因為好像每句都在罵她,所以她很不高興,說「好,明天不要講了」。這麼一不講,人的思想觀念開始混亂了,到最後國家也好,人民也好,思想都沒有辦法團結,自私自利之後,國家弱下來,列強才乘虛而入來攻擊你,所以根本還在自己。 相同的,中國文化文言文會被廢掉,真正的問題不在胡適,也不在這些參與把文言文廢掉的人,那不是真正的根本問題,根本問題在哪?萬法因緣生,才會召感來一個結果,這個因緣果的道理放諸四海皆准。諸位朋友,一個人也好,一個家庭也好,一個國家也好,您都可以用這個道理去觀照,去把真正的原因找出來。文言文之所以會被廢掉的原因在於讀書人言行不一致,當讀書人說一套做一套,不滿的人情緒開始慢慢沸騰,「你們這個讀書人,聖賢的教誨學到最後都是很迂腐,都是講一套做一套」,他那個不滿的情緒開始醞釀。剛好又遇到一個緣分-「五四運動」,這個活動一推展起來是要除舊,但是除舊是要除掉不好的,而不是一味的把舊的東西否定掉了,所以這個情緒化的根本原因在哪?讀書人言行不一致。所以中國文化會敗,敗在我們自己讀聖賢書的人,不在別人,該慚愧的是我們自己。所以我們能把真正原因找到才能夠改正過失,重新言行一致,讓更多的人對聖賢教誨產生堅定的信心,這一點非常重要。 所以往後我們的思想觀念應該抉擇正確,往這樣的思想觀念去發展。聖賢教誨一定是先從孝開始教起,從仁愛之心開始落實。當你能清楚明白東、西方思想的整個發展,你才懂得去抉擇。所以抉擇一定要有一個前提,要有正確的判斷能力,而判斷力必須有正確的理智,有智慧,這樣才行。請問諸位朋友,智慧從哪裡學?我們都很羨慕要有智慧,智慧要從哪裡學?剛剛一開始問的,要不要去看六十歲的那一本心理學?你把你的思想觀念壓在一個人的想法上,這個賭注太危險了,不只可能賭上自己,連你後代子孫都賭上去了。真正的理智,真正的智慧,絕對不是某一個人說就行,必須要在幾千年的歷史當中印證,這一些道理確確實實真實不虛,這個才是真正的理智,真正的智慧。 真正的真理是超越時間跟空間的,我們來看中國的孝道,有沒有超越時間?有,三千年前要孝,三千年後也要孝,不只超越時間,還超越空間。在中國人覺得做人這樣做才是對的,我們在澳洲辦課程的時候,很多的澳洲人坐在底下聽《弟子規》,聽到闵子骞的故事,我坐在後面,看他們聽得很入神,都一直點頭,我們是用英文跟他們上課。結果上完課之後,上課的老師跟他們圍起來一起分享聽完課的感受,澳洲人說做人應該這樣才好。他們也覺得做人這樣很有味道,只是他們的文化裡面沒有這個底蘊而已。所以孝道,你到全世界各地去推展,沒有人不歡喜的。真正的真理絕對超越時空,我們要去學習的一定是亘古不變的真理跟智慧,這個才值得你去學習。你有這樣的認知,你才會抉擇什麼樣的思想對自己、對下一代才是真正的福蔭,你才能夠洞察得了。 我們接著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要抉擇什麼樣的人生才會走向幸福?我們要抉擇什麼樣的人生,才能夠讓我們的下一代也能夠走向圓滿?西方人的生涯規畫跟東方人不一樣。西方人的童年是天堂,中年是什麼?他們崇尚競爭,所以中年是戰場,老年是墳墓。因為他們沒有孝道,所以人退休之後,每天在養老院裡面坐吃等死。很多老年人不願意去住養老院,他說我不要變成二十七號,三十五號,六十八號,人都有名有姓,到養老院去變什麼?變一個床位,然後在所有這些朋友聊天的時候都說,三十五號走了,四十二號又走了,每天想著哪天到我了。所以當晚年沒有天倫之樂,沒有孝道的時候,人生的晚年內心很孤寂,很空虛。 我們來看一下,西方人就覺得小孩子讓他玩個夠,想要什麼就給他什麼,當這種方式一下去,下一代絕對很會花錢,花錢的都不知道賺錢的辛苦,有沒有道理?對。而下一代真正養成會花錢的習慣的時候,容不容易改?不容易改。所以由儉入奢易,由奢侈要入到節儉相當困難,所以這個都沒有去思考到,所以就覺得孩子要什麼就給他什麼。所以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十多歲都還沒入社會,他那個卡不知道刷爆幾張了,都刷到比方說這張卡最多可以刷一萬,他就把它刷爆,然後又去請另外一張,還沒賺錢就這麼會花錢,而且還沒進入社會,他的社會信用就已經不知道破壞得多嚴重了。為什麼他明明知道自己的社會信用會被破壞,但是他還是要去刷?他的欲望打開了,控制不了。所以中國聖賢人很清楚,欲望一定要節制。所以說「欲是深淵」,中國人很善用譬喻,欲望很抽象,拿一個深淵來比喻,代表一踩下去沒底,隨時都可能粉身碎骨。 所以我們的下一代揮霍得太嚴重了,當他揮霍得這麼嚴重,一入社會可能就已經負債了。所以美國人,很多西方人一生都是欠人家錢。所以因為欠人家錢,假如下個月付不出來怎麼樣?他的房子就被收了,車子就被收了,所以他拚命賺錢,一天也不能休息。所以是戰場,因為他要賺錢,他要跟人家競爭,他要擊敗別人,所以日子好不好過?很難受。中國有一句話叫「無債一身輕」。每天都想著要還債,那個日子縱使每天躺的沙發、睡的床都很高級,我看也沒什麼味道。 而他們享受的習慣已經形成,所以現在他們晚年的這些社會福利很豐富,人老了之後都有國家照顧,我們中國人看了很羨慕,「真好,你看國家都照顧」。請問錢從哪裡來?很多問題,我們要深入去思考,錢從哪裡來?納稅人,不只從納稅人,還從哪裡來?他們很多社會福利是花後代子孫的錢,諸位朋友,中國的老祖宗會不會干這種事?絕對不干。中國老祖宗念念想著什麼?傳什麼東西給下一代,因為有孝道,上一代跟下一代分不開。西方因為享樂,社會福利,所以第二代、第三代子孫的錢都發行公債,開始用了,所以我們不能亂羨慕。 為什麼明明是花到後代子孫的錢,為什麼掌權者不把制度稍微修改一下?因為他們是選舉,只要他一改,他就選不上了,所以他也不願意改,沒人敢動,所以花後代子孫的錢,愈花愈多。所以往後下一代罵誰罵得最慘?罵上一代。所以很多問題值得深入去思考,不能只看表面。在整個福利制度當中,新加坡的制度算很不錯,所以他們在年輕的時候,所領到的薪水就有一筆錢是拿來以備他老年養老用的,而不要去花到後代子孫的錢。所以這樣的生涯規畫,人生過起來並不幸福,並不自在。 中國的生涯規畫是怎麼樣的方式?中國人的童年是拿來積福,等他成年的時候要懂得造福,晚年享福。人的福在什麼時候享才真實?晚年。所以有一句俗話說,「少年得志大不幸」,為什麼少年得志大不幸?因為他這麼年輕的時候就一大堆福分來了,福一來,他就享福,一享福,人就容易墮落。你看很多年輕人一有福分,他覺得這些福都是我應該的,反而都自尊大,瞧不起人,這種例子太多了。所以老子說「禍福相倚」,福來的時候,禍也來了,但是禍來的時候,福也跟後面。所以當一個人在年輕的時候懂得多吃苦、多付出,看起來是禍,事實上福已經慢慢逼近了,所以他中、晚年之後,福報就會現前,所以這樣的人生去經營才是對的。 我們來看一下,如何讓孩子從小積福培福?福從哪裡培?從哪裡積?我們俗話講「福田靠心耕」。當一個孩子從小培植的就是一種善願善念的時候,他時時起心動念都在增加他人生的福分。所以很多人說,一個人對社會有貢獻,應該是二十歲左右到比方說到他退休以前,這幾十年才是真正對社會有貢獻,其實不然。一個孩子假如真正接受聖賢教誨,他可能從小就在利益這個社會。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孩子在海口,他去上課,上完第一節《弟子規》的課,他回到家裡,他爸爸、媽媽問他,你今天學了什麼?孩子不假思索馬上回答「孝順父母」,四個字铿锵有力,他父母聽了也很高興,兩歲的孩子講出這樣的話。第二次回來,都沒有叫他,他馬上就去倒水,倒熱水給他的爸爸、媽媽喝,這是他第二節課學到的東西。所以一個接受聖賢教誨的小孩子,從小就在利益家庭,從小也在利益社會。 諸位朋友,假如他沒有做出這樣的事來,我現在能講得出來嗎?但是這樣的事例假如講出來,對整個社會的風氣、對很多小朋友都是典范。所以當這個孩子從小就有這樣的存心,他已經在為家庭、為社會積很大的典范,也在積自己的福分,所以他的生命是從小就開始產生價值。當他有這樣的做人處世態度,他一入社會不是只為自己想,而是為社會付出努力,這是他的本分,量大福就大,所以他這樣的心量,福一定大,等他對於社會有付出了,進入晚年了,福自然就會來了。 很多人又說,這個人生退休之後就對社會沒貢獻了,所以就把人生卡在二十歲到六十歲之間。其實一個接受聖賢教誨有智慧的孩子,不只從小就可以對社會有貢獻,而且愈活愈值錢,為什麼?因為他有這種存心,他的人生智慧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不斷上升。諸位朋友,釋淨空老教授已經七十八歲了,走到每個地方,所有的人民對他都非常愛戴,而且都需要他的智慧來啟迪他們的人生。所以當我們的孩子從小就能夠扎聖賢的根基,他的人生絕對愈活愈值錢。老年的時候,很多年輕人自己跑過來,三天兩頭就拿著菜、拿著水果來看望他了,希望他指點指點。所以一個接受聖賢教誨的人,他的人生價值是從小到終老都是有價值的,甚至於連往生之後,他的生命也沒中斷。 諸位朋友,范仲淹死了嗎?孔老夫子死了嗎?我有一次因為到海口去,海口有一位讀書人非常有名,叫海瑞,我們都聽過「海瑞罷官」。海瑞非常清廉,在明朝晚年宦官當政,那時候社會很亂,但是只要海瑞到的地方,人民都是排隊迎接他,因為知道只要海瑞一來,整個貪官污吏趕快先跑了,海瑞還沒到,他們就自己卷著鋪蓋趕快跑了。所以有這樣念念為人民存心的好官出現,那可以感動多少這些老百姓。海瑞往生的時候是在南京,把他的靈柩要運回海口,南京萬人空巷,所有的人民自己披上孝衣,送著海瑞的棺木走。所以真正讀書人只要把聖賢的教誨演出來,絕對會讓人感動,甚至能夠喚醒每個人好善好德之心。所以要有更多的孩子接受聖賢教誨表演給更多的人看,我們的社會就能夠扭轉過來。 而我在進入海瑞廟、海瑞墓參觀的時候,突然有一幅畫是畫海瑞家裡的一個景象,結果一入門的時候,看到兩行字,哪兩行字?是范仲淹的教誨,「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意思就是說,范仲淹只要在朝廷當官的時候,念念想著怎麼樣讓人民的生活更好,怎麼樣讓人民的福利更多。假如他被貶到比較偏遠的地方,而不是在朝廷裡面的時候,他也念念念著國君、念著人民,怎麼樣做才能對國君、對人民有好處。范仲淹這一份真心感動了誰?感動了幾百年後在明朝的海瑞,所以一個人真正有德行的時候,他的生命是無限延續的。 所以范仲淹在我身上,他的教誨也是延伸到我的生命來。我在高中的時候,因為都是為了考試,啥也都沒有記住,只記住兩句話,一句話就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人生真的很奇妙,我當時候在念「岳陽樓記」,因為我一看到文言文頭就大,在念的過程是興趣缺缺,突然讀到那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突然好像眼前放光明一樣,忽然覺得很感動,莫名的感動,維持了十秒鐘,十秒鐘之後又暗下來了。這麼一亮一暗,下次再亮的時候是多久以後了?十年。諸位朋友,這個光亮居然延續到十年以後,我才有機會再亮起來。諸位朋友,人生有幾個十年?這樣的遺憾絕對不願意在我的學生身上再發生,所以我一任教就開始讓我的孩子接受聖賢的教誨,一開始也是從《弟子規》學起。 當我們真正了解到中國人的思想與聖賢人的智慧,才能真正解決社會問題與世界問題,那我們一定要有真實的學問,才能真正創造家庭、社會跟世界的美滿幸福。所以我們自己已經了解到中國文化的好,自己要趕快深入中國文化。要深入以前一定要拿到一個法寶,什麼法寶?剛剛說的,傳承幾千年智慧的法寶是什麼?文言文。 我相信很多人看到文言文,不只我會頭大,好像滿多人也會頭大是不是?。我在二十五、六歲那個時候,就是釋淨空教授談了一段話,就是談到四大古文明只剩下一個,你知不知道為什麼只剩下中國?這樣的問話給我很大的震撼。後來我們真正去了解到,就是有發明文言文才能真正傳承幾千年智慧,所以老祖宗千年前就念著千年後的後代,這一份恩澤有多深!有多厚! 我們中國人是坐在大樹底下好乘涼,結果現在乘著老祖宗的蔭涼,居然拿著斧頭砍這棵樹。一個人折福,沒有比不孝父母跟否定自己老祖宗智慧的行為更折福的事情,所以中國人的苦難來臨了,下一代就不孝了。好,這一節課先講到這邊,謝謝大家。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