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禮旭: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5[海口]
幸福人生講座-如何做一個真正如法的好人 蔡禮旭老師主講 (第五集) 2004/11/21 海口市孝廉國學啟蒙中心 檔名:52-115-05 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們昨天課程提到的是五倫關系,所謂倫常大道。我們今天的課程就要深入倫常大道來了解,我們應該怎麼樣在這個五倫關系當中相處得非常和睦融洽。 昨天提到五倫關系是「道」,那什麼是「德」?在我們講義當中對「德」做了一個解釋,教導人類如何順從大自然的法則,不逾越的去做人,這就是「德」。當我們順從父子關系,不逾越的去盡自己父之職,去盡自己子之分,孩子的本分,這個人就是有德行。所以「父慈子孝」的「慈」就是父之德,「孝」就是孩子的德行。 我們看五倫關系的第一倫,「父慈子孝」,諸位朋友,父子關系是不是某一個人規定的?不是,它是一個天然秩序。一個父親,孩子出生的時候,有沒有人去規定你要對孩子很慈愛?沒有。當為人父者看到剛剛出生的孩子,很不自主的對孩子就是無限的慈愛跟關懷。有沒有一個父親看到孩子剛生下來,然後心裡就想著,這個兒子以後要給我買大房子,給我買大車子,有沒有這樣的?都沒有,只想著如何讓這個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這是為人父母很自然就會生起的一種關懷跟慈愛。孩子從小對父母也是非常的依戀,對父母那種愛是天性。我們回想一下,很多一、兩歲的孩子,父母親處罰他的時候,愈打他,他愈往父母的懷裡鑽,你打得愈用力,他抱得愈緊,他那種對父母的依戀也是天性,所以我們看小孩子開口閉口都是我爸爸說、我媽媽說。所以父慈子孝,父子之間、母子之間的一種親情是自然的。我們現在看一看,現在父子有沒有親?為什麼自然的會變成這個樣子?我們一定要把原因找出來。 父慈,如何慈愛孩子?這個就很重要,假如慈愛用錯了方法,可能我們覺得是為孩子好,但是教出來可能就不是我們想像中這個樣子,所以當父母要不要學?要。所以不只學為人師,還要學為人父,學為人母。《三字經》說「養不教,父之過」,你教育他的方法錯了,也是我們為人父母的過失。很多母親說,「父之過」,所以跟我沒關系,這個「父之過」就包含了父母在內。 我常常會問朋友,我說你們為人父母知不知道什麼是教育?很多家長被我這麼一問,突然都愣住了,好像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好像孩子一出生就忙著照顧他,一晃五年、八年都過去了,從沒想過什麼是教育。有沒有朋友說說看,您覺得什麼是教育?今天假如您走在鄉間小道,剛好看到一位農夫在種田,剛好在收割稻穗,我上個禮拜到廈門去講演,農田剛好在收割。你跟農夫說,請問怎麼種田?他會不會跟你說,你給我一個小時,我想清楚了再告訴你?他會不會這樣?不會,他不用再打草稿,為什麼?因為那是他每天都在做的事,是他最熟悉的事,所以他很清楚。 諸位朋友,我們為人父母每天在干的是什麼事?是教育我們的孩子,我們都干了七年、八年,甚至有的干了十多年,人家一問「什麼是教育?」我們能不能答出來?每天在干的事答不出來,那孩子這一畝心田,我們在這七、八年來到底種下了什麼種?這個種是好種還是不好的種子?其實七、八年來,這些種子有沒有開始發芽?有沒有開始結果?有。我們不知道種下去了是好種、壞種,但是它會不會發芽?它會不會結果?照樣結果。所以現在很多家長,他的孩子十多歲了,我看到他們的臉上都寫了哀怨、憂愁。真的,孩子的行為,他們已經很難去掌控,去扭轉,所以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我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什麼是教育,怎樣才能把一個孩子教好」,趕快在當下種下對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的種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確的做人處事態度。 現在整個父母教育最嚴重的問題就一個字,諸位朋友,哪一個字?「寵」字。十月十九號深圳特區報,有一對夫妻親自去找報社,然後把他孩子一些對他們很不孝的行為報出來,為什麼他要報出來?因為他要給往後為人父母的人有所警惕。他就提到,因為他們夫妻算是晚來得子,所以對孩子都是百依百順,連學校幼兒園老師跟小學老師一直反應,你的孩子一些行為已經很偏頗了,很無禮了,自己的父母還替孩子找藉口,說他以後就好了。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以後就會變好,甚至於還聽算命的說,這個孩子到十五歲就會變好了,然後十五歲以前都不好,有沒有這種戲可以上演?不可能。哪有你孩子突然一覺醒來,從不懂事瞬間變懂事,那個只有在夢裡面才有可能發生而已,在現實狀況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他寵壞了,所以現在孩子要娶老婆,要把他們夫妻趕出他們的家,所以寵孩子,他一定不孝。 在汕頭有一對夫妻生了六個兒子,他們大了之後,給他們買了六間房子,娶了六個老婆,一個人一個,然後他們夫妻沒有地方住,為什麼?六個孩子都不讓他住。所以這樣的夫妻一輩子辛不辛勞?辛勞。要賺六間房子,那可是日夜都是在工作,在拚搏,結果得到的結果是什麼?是連住的地方都沒有。結果大兒子在豬捨旁邊建了一個木屋給夫妻去住,旁邊的鄰居看不下去了,就對他們夫妻講,你要告你六個孩子。諸位朋友,要不要告?「居家戒爭訟」,《朱子治家格言》說的,家庭最忌諱的就是告上法庭。「訟則終凶」,一告上去了,家裡家風一定敗壞,不會有好下場。我們來想一想,真的告了,法院判六個兒子要扶養這一對老夫婦,每一個兒子輪兩個月。他在大兒子那邊坐下來,他的媳婦說,拿去吃,趕快吃,我要收了。他每天過得心驚膽顫,本來還可以活十年,到最後每天壓力很大,細胞病變,可能三年就得癌症了,癌症是心理壓力很大,很容易得癌症,所以這樣的日子也不好過。所以確確實實,當人生走到這個下場的時候就會有很多無奈。 所以教育孩子要慎於開始,從小一定要教對。你所有的事情統統一手攬,統統替孩子做,做久了之後,孩子心裡會覺得父母替我做的事都是應該的,替我買房子,替我娶老婆,都是應該的,是不是?所以是做了要死,然後一點功勞都沒有。所以現在很多的小孩,七、八歲,講出來都說,我爸爸的那些遺產都是我的,恐不恐怖! 我有一位長輩姓盧,盧叔叔,他跟他的孩子講,他說「我所有的錢都是取之社會,所以往後我也要用之社會,回饋廣大的人群。我要成立一個公益的基金會,所以我一分錢也不會留給你。但是你只要努力念書,認真學習,你要念多高,我都支持你」。所以讓孩子從小覺得父母親的心胸非常寬廣無私,所以他的孩子對父母是打從心底佩服。 他的兒子後來到美國留學,雖然他的經濟很不錯,但是給孩子的這些費用抓得特別緊,因為知道中國人說「富不過三代」。現在這句話不靈了,一代都撐不了。因為以前還有聖賢的根基,整個家庭、社會都還有一種節儉的美德給孩子從小看。現在小孩從小舉目看到的都是奢靡、奢華,從小都很會花錢。所以對他的孩子在經濟上抓得特別緊。要出國留學的時候,告訴他的兒子,他說「我給你的錢都算好了,假如你亂花,自己解決。然後你假如帶一個黑人回來,帶一個白人回來,我跟你斷絕父子關系」,這個叫丑話要講在前頭。因為兒子從小是父母帶大的,知道他父親言出必行,所以不敢造次。 剛好這個兒子留學完之後准備回國,打了一通電話給他媽媽,跟他媽媽說,「媽媽,我錢不夠了,根本沒辦法坐飛機回來」。結果他媽媽一聽,隔天一大早,馬上帶著錢要去匯款。結果這位盧叔叔馬上就跟他太太說,「等一下」,然後把他夫人叫過來說,「孩子一有問題,你們也不分是還是非,心馬上就慌起來了,他一句話就把你們搞得心情起伏很大」。他就叫他太太坐下來,「來,我算給你看,我們給他的錢剛剛好可以買飛機票回來。兒子為什麼跟你要錢?因為他知道他一回來,我一定不給他錢,他的生活一定會非常拮據,所以希望留一手,還可以有空間緩和一下,不然會喘不過氣來」,所以就跟他太太說不可以匯。結果兒子打了兩、三通電話,都沒匯到錢,後來乖乖的就飛回來。結果這位父親馬上告訴他,你已經長大了,這個家不給你住了,自己先出去自力更生。諸位朋友,你假如當父親,你做得出來嗎?這個是不是慈愛?我們接著看看: 這個兒子因為從小被這樣的父親磨煉,自己出去找工作,董事長親自面試,而且是一個連鎖性的教育機構,結果本來這個下午有五、六個人要面試,面試到他的時候,後面的人都沒面試,董事長跟他談了兩、三個小時。談的過程跟他說,你不可能是二十五、六歲的人可以寫出這樣的企畫案。從小被父親磨煉。結果就從企畫案的內容一一的問他,他對答如流,後來董事長給他一句話,他說「你要多少薪水,你自己開」。諸位朋友,你希不希望你的兒子以後去工作,他的老板說「薪水要多少,你自己開」?他惜你的才華。所以當孩子有這樣的德行跟能力的時候,他已經立於不敗了。 而在經濟上,盧叔叔都沒有再支援他的孩子,但是他有去交代他孩子身旁的這些長輩,這些大哥哥、大姐姐,而這些大哥哥、大姐姐都是曾經他的父親待過的公司。因為這位盧叔叔的工作,他是專業總經理,整頓完一家公司,比方說兩、三年之後,他幫人家整頓好就還給董事長,他自己就離開那間公司。但是他本來這些公司的一些年輕的職員都會跟著盧叔叔學習,這位盧叔叔也很願意栽培後進,所以每個禮拜天,都陪他以前曾經待過這些公司裡的年輕的職員一起爬山。在生活當中,在工作當中,只要他們有什麼問題,他都會給他們一些指導,所以這些大哥哥、大姐姐跟他的兒子都很熟。 所以盧叔叔就交代他們,他說「我兒子假如撐不下去,跟你們借錢」,你看他都算到了,「跟你們借錢,你們可以借他,但是不能超過兩千塊」。所以第一個月,他兒子確實撐不下去,因為房租很貴,所以就跟其中兩位長輩,一位大哥哥,一位大姐姐,各借了兩千塊錢。盧叔叔交代說,「他跟你說哪一天要還你,你一定要打電話去跟他要」,所以後來真的那一天,他都還給這兩位長者。還完之後,從此以後沒有再借過錢,所以他的孩子撐過來了,能力就磨出來。 所以寵孩子造成的是不孝,但是你懂得磨煉他,這是歷練他一生的本事。所以什麼是真正的慈愛,我們真正要細細去思考。有時候你愛之,反而足以害之。而這個愛是要理智,不是情感,情感之後就變寵,就變溺愛。 諸位朋友,兒子不能寵,還有誰不能寵?誰都不能寵,寵壞了就不行。先生能不能寵?先生寵壞了,到時候你在家裡孤枕難眠獨自哭泣,他在外面是流連忘返,都不知道要回家,所以先生也不能寵。在夫妻相處過程當中,該給先生谏言的,我們一定要谏言他,要提醒他,不能讓他肆無忌憚的做一些不好的事情。當然夫妻之間溝通要好,也必須建立在彼此的信任當中。比方說為人妻,我們平常自己要把家裡的事做好,把我們的本分做好,先生心目當中就會對你很感謝,很信任,這個時候你給他的勸告,他就很容易接受,他就不容易偏頗。所以我們說女性要相夫教子,相夫就是該給先生提意見,該規勸的時候絕對要規勸,所以先生不能寵。 太太能不能寵?閩南話說「寵某吵鬧」,就是寵了太太之後,她有事沒事就跟你一哭,二鬧,三上吊,你在公司上班坐不坐得穩?每天想著我太太今天不知道又要舞出哪一出戲出來,所以心裡就不踏實。所以家裡假如不安,事業一定做不起來,所以太太也不能寵。當然娶太太就要先娶好,不然你結了婚之後才來頭大,那就很麻煩。所以娶妻要根據什麼?要娶她的賢德,所以說賢妻、賢妻,要娶「賢」。 中國最重要的經典之一,《詩經》,這麼重要的經典第一篇文章是什麼?提到「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是很重要的一本經,但是它開篇為什麼要取這一篇「關雎」?中國的四書五經都是講人生的大道,為什麼開篇是「關雎」?跟我們昨天討論的結論是一樣的,五倫關系哪一倫最關鍵?「夫妻」,所以「關雎」提的是找對象的原則。 我在一間中學演講,我就問什麼叫「窈窕淑女」?有一位女同學舉起手來說,就是身材非常姣好的女性。聖人的意思傳到現在都已經面目全非了,所以我們有責任要為往聖繼絕學,從哪裡繼?從自己的家庭開始先教正確。所以你現在有兒子的時候要告訴他,娶妻要娶什麼?賢德。 「關雎」裡面,為什麼要舉關雎這種鳥類?這都有很深的含義。因為關雎這種鳥類找了一個伴侶之後,終生不換,非常守節,這個男女當中都有道義,有恩義。為什麼要用關雎來敘述夫婦之間的道義?因為我們知道成人最貴的、最重的是什麼?是他的面子。所以你直接告訴他說,你怎麼對你太太這麼不好?你怎麼對你先生這麼不好?他(她)馬上惱羞成怒,你(你)管我這麼多干什麼!所以中國的《詩經》利用比喻的方法來提醒你,來點醒你,告訴你連鳥都知道要忠於它的伴侶,那我們當人更應該忠於我們的伴侶。所以意思就是告訴你,我們人可不能比不上鳥,可以人而不如鳥乎?真正明白了,一聽就覺得慚愧,我們可不能連鳥都不如。但是不肯接受的人,用這樣的方法提醒他,也不會跟他結冤仇。所以懂了就懂了,就能夠去反省。 而「關雎」後面有兩行內容提到「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荇菜」是一種植物,是專門在祭祀祖宗的時候要采來祭祀。諸位朋友,荇菜都是誰去采?都是媳婦去采,媳婦采來祭祀祖宗,這個意義非常深遠,所以汕頭有一句話說,「兒子孝,不如媳婦孝」。因為這個媳婦很有賢德,當她采著荇菜去祭祀她們家族的祖宗,祖宗在天之靈一看,這個女子有賢德,我的家族可以旺幾代?最少可以旺三代。但是相反的,假如這個媳婦沒有賢德,采這個荇菜,祖宗在天之靈都要掉眼淚。所以說娶一個好媳婦旺三代,娶一個不好的媳婦敗三代,所以娶妻要注重賢德。 最後提到女兒也不能寵,你女兒寵壞了,她嫁到人家家裡怎麼樣?搞得人家雞犬不寧,三天兩頭鬧情緒說「我要回娘家了」。結果她一跑回娘家,這個岳父(丈人)還把他的女兒怎麼樣?「來,回來沒關系,爸爸給你靠」,這樣對女兒好不好?好像是很寵愛孩子,事實上把女兒一生害了。一個女兒嫁到一個新的家庭裡面,最重要的,一定有一段適應期,因為來自不同的家庭。 答:忍。 這個功夫沒修好,人生很難走。所以中國字很有智慧,諸位朋友,您看這是會意字,一個心跟一把刀,所以忍要忍到什麼境界?刀子掛在你的心頭,你都能夠如如不動,都能忍受。這不是真的拿一把刀在你心上,就是說假如你的先生用非常尖銳的言辭攻擊你的時候,你也能夠先忍下來。 答:忍一忍,海闊天空。 忍一忍,海闊天空,來,給這位朋友掌聲鼓勵。我曾經在講演的時候,有一位母親說中國文化很不錯,不過這個忍字到底要忍到什麼時候?她在敘述這一段話的時候,眉頭都皺起來。我就跟她說,你這種忍法,保證忍到火山爆發,而且一爆發之後,以前所有忍的功夫,前功盡棄,所以忍不是壓下來,這種忍遲早出問題。忍是帶著明白,帶著寬恕。比方說先生一些生活的習慣,是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不是。你看了很明白,那是他成長過程養成的一些習慣,你跟他的溝通也要慢慢的讓他這些習慣去轉變,哪有可能一下子就把它扭過來。所以你帶著明白,帶著一種寬恕、寬容,那夫妻之間就會彼此忍讓、謙讓,所以這個要忍得明白,要去寬恕。 再來,要忍的為大局著想,什麼是大局?家庭和樂是大局,孩子的人格成長是大局,所以夫妻在孩子面前吵架,對孩子有沒有影響?影響特別大。當夫妻常常吵架,孩子的內心不會很安定的,都覺得很恐慌,所以很多夫妻一吵架,小孩馬上哭得很大聲。有一對夫妻剛好吵起架來,一個小嬰兒一歲多,剛好在旁邊,哭得特別大聲,他們夫妻一聽到孩子哭那麼大聲就停下來沒吵,就看著孩子,結果那個孩子兩只手比這個手勢,比叫他們靠近,結果夫妻兩個頭跟頭碰一起的時候,孩子就不哭。所以你看才一歲多的孩子就能感受到吵架是不好的,要相親相愛才好。所以我們要為孩子成長的大局著想。 所以教女兒不能寵愛,要告訴她,到一個新的環境,或者嫁到夫家去,一定要多看、多聽,然後少講。到一個新的環境去,開始這裡不好,那裡不好,人家會覺得很不能接受,還沒有融進去,就可能造成排擠。所以這個道理不只是做媳婦的人要懂,我們每一個人到一個新的公司,到一個新的團體,也都要記住,多看、多聽、少講,還有一點,多做、多付出。你多做,多付出,因為你都多看、多聽,所以不會亂做。所以你每一個付出都是這個家、這個團體所需要的,慢慢的他們對你就會愈來愈信任,到最後你講的話,他們都很能接受。 我也沒當過媳婦,這個道理我怎麼會懂?這個道理是從我母親身上發現的。諸位朋友,您猜猜看,我母親講話忍了多久才開口?依我的觀察,將近二十五年。等公公、婆婆對她都沒話說,因為小叔、小姑小時候,我母親的薪水還供他們念過書,所以一個媳婦量愈大,晚年的福愈大,所以我母親很年輕就退休了,公公、婆婆對她很好。孩子因為她當榜樣,也沒有很差。小叔、小姑常常會想到小時候,高中時候還是我的大嫂拿錢出來,甚至於他們去考高中聯考還是我母親陪他們去考,所以量大福大。忍了二十多年了,所有這個家庭、家族裡面對她的信任都很夠,這個時候講話就有分量。所以忍的功夫對我們一生,對一個為人太太的人,至關重要。 在媳婦之道當中,我剛好在小時候曾經看過一幕,小時候沒看懂,哪一幕?我的外婆到我們家的次數,十只手指頭都算得出來,很少。但是每次我的外婆到我們家來,一進門還沒坐下,她就牽著我奶奶的手說,「我這個女兒手腳最慢了,我這個女兒嘴巴都不甜,都不會說好話」,就開始一直數落我媽媽的缺點,就一直講。結果講了差不多好幾個之後,一坐下來,變成我奶奶開口,「這個媳婦好。」「好在哪裡?」「做事很認真。」就開始誇我媽媽。我那個時候才七、八歲,看得頭都懵了,看不懂。現在自己搞教育了,突然覺得這是人生很高的智慧,人情練達的功夫。缺點要自己講,把好留給別人說,所以自己的女兒壞要自己講,把優點讓自己的婆婆去誇。所以確確實實人與人當中的學問、哲學有賴我們細細去體會。 所以「寵」是教育孩子很大的一個忌諱。我們來看一下,現在的孩子因為寵了,產生了哪些問題?這個我們要搞得很清楚。 在中國最有名的一篇教育哲學,叫做《禮記.學記篇》,這一篇教育哲學已經綿延了幾千年,但是很多中國人沒念過。而這幾千年的教育哲學當中所提到的理論,都是近代西方人才提出來,而我們的老祖宗幾千年就傳下來,然後西方的人還把這些理論拿來蓋章說,這是我發現的,我版權所有,這個理論是我發明的。可不可以怪他?也不能怪他,因為他沒有看過中國這篇《禮記.學記》。相信他看了之後會覺得怎麼樣?會臉紅就有救了,會很慚愧。為什麼老祖宗承傳這麼多高智慧的東西,卻從來沒有標榜自己?這就是中國人一個很好的美德,謙卑。而我們老祖宗當中最重要的聖人:孔夫子,給後代所有讀書人做了一個好榜樣,孔夫子說他一生「述而不作」,夫子說他一生都是闡述古聖先王的教誨,絕對沒有自己創作,所以夫子說「述而不作」的這個榜樣承傳了幾千年。所以「版權所有」不是我們中國讀書人的一種態度。 中國留名青史的讀書人都是用他一生所積累的智慧寫成文章,希望能夠利益後人,希望能夠讓後代子孫的人生不要走太多的彎路,這是他們創作文章的一個存心。所以我們面對古聖先賢這些教誨,你一定要非常恭敬去讀,那些文章都是他們一生的智慧。 《禮記.學記》裡面對於教育有一句非常重要的開示,「教也者」,教育是什麼?「長善而救失」,教育是「長善」加上「救失」,這句話已經把教育最重要的兩個主軸抓出來。我們剛剛提到的,把孩子寵壞了,寵壞之後他會形成很多的過失與壞習慣,叫「失」。壞習慣跟過失怎麼辦?諸位朋友,要趕快救,等不得。「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很多家長說,我的孩子沒有學壞,也沒有學好,有沒有這檔子事?絕對沒有。一個人的學問就像逆水行舟,當你啥事都不做的時候一定往後退。 我們有老師有一個深刻的體會,他說他覺得一天沒有好好教他的孩子,他的孩子就讓他感覺一天就退。所以他有這個體會,他說我的孩子連寒暑假,我絕對都不放假,絕對一天一天都要教他,這是明白的家長,明白的老師。為什麼?他已經洞察到這個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孩子做人做事的判斷能力不趕快扎下去,這個染缸一襲卷來就被染上去了。所以他有這一份警覺性,那是他教育孩子的敏感度。所以長孩子的善,救孩子的過失,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我們來看一下,現在的孩子有哪些方面必須趕快救他的過失?哪些壞習慣要趕快導正?一個人的道德學問要先從改過下手。 答:驕傲。 答:自大、自我。 自我講得太好聽,很多名詞都是西方傳過來,讓你看了有時候都沒抓到重點,其實講白了就是自私。 答:沒禮貌、很貪。 很貪,貪心,他什麼都想到自己,哪有不貪的! 答:不孝。 答:懶惰。 我常常會接觸一些家長,因為我們在海口是一個國學啟蒙中心,都是針對孩子的教育在辦一些課程,很多家長,孩子有一些狀況,他會到中心跟我們一起討論。每次來的時候,還沒進到辦公室,坐在沙發上,才從門口把他引到中心裡面來,一路上他就開始講,「我兒子又自私,我兒子脾氣又大」,就一直差不多講了五分鐘,講完之後,我怕他太口渴,我趕快倒一杯水給他喝,「來來來,先喝一杯水,我們坐下來慢慢聊」。當他都講完他孩子的問題之後,接著我就開始問了,我說「你孩子現在很自私是結果,原因出在哪?你孩子現在脾氣很大是結果,原因出在哪?」我看他的表情覺得說,我活這麼大,好像沒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突然接不上來,一臉瞠目結舌,很驚訝,我怎麼沒想過。然後又問他,「孩子沒有禮貌是結果,原因出在哪?孩子不孝、懶惰是結果,原因出在哪?」你知道原因才能對症下藥。 這個世間醫生有兩種,一種是醫人家的身體,一種是醫人家的思想觀念,而老師跟為人父母就是醫孩子的思想觀念。所以你都不知道孩子思想觀念錯誤的根源在哪?你每天只是在那邊看那個結果而已,每天在那裡干著急,干煩惱。所以一定要把那個種下去錯誤的種子拿掉,然後種對的下去,再過個兩年、三年,對的種子就發芽,就結果了。所以教育孩子急不來,要用理智去把原因找出來。 所以我就跟家長說,孩子很自我,這是一個中心問題。一個孩子很自私的時候,他處處會無禮,會傲慢,只要我要的東西就不給你。會懶惰,會不孝,那他想都想自己,怎麼會想父母!所以根源還在這個,「人生的根本態度是自私,還是替人著想」。這個時候我會跟家長說,我說我們回到孩子的小時候,他一、兩歲的時候,剛好跟爺爺、奶奶,還有你們夫妻倆一起吃飯,請問你第一口菜夾起來先夾給誰吃?有沒有找到問題根源?我每次這麼一講,底下那些媽媽都笑成一團,我也不知道她在笑什麼。《大學》裡面有一句話,「知所先後,則近道矣」,你事情的先後順序做錯了,你為人子之道就錯了,你為人父母之道也錯了,所以夾菜夾錯了,孩子的孝道建不起來,所以先後順序特別重要。而人懂得先後順序、輕重緩急是有智慧才行,所以要學。 「但力行,不學文」,你不學聖賢的文章,會「任己見」,會只隨著自己想怎麼干就怎麼干,就「昧理真」,就做錯了。所以菜一夾起來,「小明,媽媽特別替你炒的這盤菜,趕快多吃一點」。爺爺、奶奶都很疼孫子,不甘示弱,「乖孫子,這兩盤菜也很好吃」,都幫他夾滿了。誰的菜都滿滿的?孩子的菜都夾得滿滿的。所有的家人都必須替誰服務?替孩子。所以什麼產生了?小皇帝出來了,小公主也出來了。中國俗話講「伴君如伴虎」,侍奉皇帝就像侍奉老虎一樣,隨時怕它吼叫起來,所以小皇帝的脾氣特別不好。現在十個孩子幾個脾氣不好?七、八個都跑不掉。所以有沒有找到原因? 當你這一口菜是夾給自己的父母吃,孩子一看到你的孝行,一個人好善好德的心是天性,所以他一看到你這麼孝順父母,孩子打從心裡生歡喜。我記得小時候,冰箱打開,我的父母拿出水果來,先給誰吃?假如他先拿給我吃,現在我就不能站在這裡跟你們講課,我一定變成敗家子。真的,我是很容易變敗家子,因為我是長子,又是長孫,又是長曾孫。我記得小時候三、四歲去掃墓,跪在我曾祖母的墳前,一看到那個墓碑上第一個名字居然刻著我的名字,我突然肅然起敬,所以對於自己的家族就有一種使命感。我是長孫,所以我是三千寵愛於一身,假如我的父母用錯方法教我,保證現在我沒有辦法站在這裡了。 所以因為拿對了,我們看到父母在孝敬自己的爺爺、奶奶,內心會很歡喜。所以當我們的身高,當我們的力氣,有資格去開冰箱的時候,拿出來就先給爺爺、奶奶。我們拿過去的時候,爺爺、奶奶非常歡喜,摸摸我們的頭,我們也很滿意,他也很歡喜,這個叫大家都歡喜。所以以孝治家絕對會讓家庭和睦、和樂。 所以我們從根源上找到,當我們從小教孩子孝順長者,對長者有禮敬的態度,時時刻刻為長者著想,他就不會自私,他也不會貪心。有一次我們有七位老師坐下來研討功課,有兩個孩子在房間裡面玩,剛好拿了一盒餅干,有十塊餅干,結果發下去九塊,還剩一塊。因為那個餅干特別好吃,所以這個孩子吃完之後就跑出來,他說這個東西很好吃,請問還有沒有?我們就拿給他看,也沒講話,就比剩一個。這個孩子拿起來之後,他就說這一個要拿給蔡老師吃,他不只沒想到自己,還知道這邊的老師要先拿給哪一位老師吃。 答:不會。 好,我們先上到這邊,謝謝。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回上壹頁